校企合作课程实施方案

2023-03-2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企合作课程实施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校企合作课程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协议书

方: 乙 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 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同时也使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就合作开发 《机械基础》 课程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责任:

(一)甲方:

1、提供开发课程的课程标准与乙方进行讨论研究;

2、指派开发新课程的主讲人员并编写教案讲义;

3、为乙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4、根据乙方企业的要求,培养优秀学生成为乙方的员工或择优推荐我院的毕业生;

5、为乙方任课教师支付相应的讲课费。

(二)乙方:

1、对甲方提供的课程标准组织企业专家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2、派出优秀员工为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讲课;

3、为学生实习、教学参观提供方便;

4、提供实习必需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二、组织保障措施:

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乙方任组长,甲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有关协作事宜。

三、协议生效与期限:

该课程对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开始实施。

本协议有效期为 3 年,自2010年 6月至 2013年6月止,如需要延长双方另行协商。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两份分别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

单位公章

第二篇: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计划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项目带动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逐步在本专业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课程。

1、校企合作要有门路。联系现有的校企合作企业,并进一步开拓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形成对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企业的广泛而深入的参与,是面对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关键。

2、调整专业课程。电子商务发展变化快,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定位毕业生就业方向,建立重点突出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及环节。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目前我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靠自己自学和觅取,以及利用现成的资源库免费获取。要进一步提高,就要鼓励教师进修和申报校企合作课题,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鼓励教师带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带领学团队生更好地实践校企合作课程。

4、学生培养有思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其他素质也很重要,他们通过对行业的用人调查分析发现,我们的学生见异思迁、求胜心切(80、90后的共性),因此她要求我们老师灌输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要求学生首先要勤快,要扎实耐得住寂寞,要

有思想敢于犯错,要每天关注行业的发展、本地企业的动态,要经常浏览网站并要体验,引导学生上网主动学习。

5、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校企人员密切切磋,制定可行的课程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指导。

2012-2-27电子商务教研室

第三篇: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摘 要】以高职软件技术类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为例,提出软件技术专业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五个建设目标。基于企业应用中质量管理要因分析法对建设目标进行要因分析,提炼出教学内容改革的三个关键点。考虑到教改应用,设计了教改实践中应具备的七个特点。根据教改实践效果总结校企合作共建重点课程改革的成果,反思实践中的存在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重点课程 教学内容改革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65-03

软件技术类重点课程是指与工作岗位联系紧密,实践性最强的软件开发专业课,通常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高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这时经历了入学新鲜感的消失和长时间的专业基础积累,表现出编程基础良莠不齐和课程兴趣低落的状态。专业核心课程由于技能运用综合性强,思路较复杂,任务代码多,编程难度较大,不时会出现调试不顺利的状况,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迅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迅速从学生角色向准职业人角色转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教改目标,并基于要因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设计具体教改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方案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以校企合作共建为契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五个建设目标: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技术专家与教学能师共融;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融;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通融。

那么,如何在如此多的目标中梳理出关键目标,并理顺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最高效率地实现这五个目标,成为首要问题。基于要因分析理论,围绕上述五个目标,进行实现相应目标的支持条件的分解,合并相似或相同的支持条件,形成要因结构图。如图1所示。

要因分析法是基于最终目标作为始发点,通过分解目标所需的支撑条件,并对支撑条件所需的支撑条件逐级分离,最终得到的末端支撑条件是实现最终目标所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

要因分析是一种逆向的分析过程。本文应用这种理论,将五个目标首先进行基本的要因分解。进一步就分解得到的要因(根据图1的分析结果,为第三级要因)所需的支撑条件进行进一步分解,得到图1中的第二级要因。如图1所示,达到这个层级时,所处的要因已经化简到三个:社会竞争压力、质量与效率要求和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在这层要因中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竞争压力的程度受限于所选项目及教学应用高度,即若希望学生体会到真实社会的竞争压力,那么所选择的项目要难,而过于高难的目标对于授课这类应用目标来讲过于苛刻,因此可以判定难度与应用面要求是更高一层级的要因。而对于难度与应用面要求,以及质量与效率要求,这两个要因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即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平衡、无法更进一步归类或分解为更基本的单元。

因此,要实现教学改革的五个目标,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以解决“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和“质量与效率要求”这两类核心问题展开。

同时,为了保证分析的可靠性,本文从正向分析的思路对要因分析的结论做了验证性分析。正向验证性分析与要因分析不同,是首先假定某一个最终目标是核心目标,然后推理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对其他目标的影响。正向分析的过程如下。

软件技术类课程不可能出现一般意义的虚拟现实、虚拟训练。有人、有电脑、有开发软件,就能形成它的基本虚拟环境。能凸显课程优势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虚拟环境尽可能接近或者就是真实软件项目;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师资。

因此,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最关键。只要项目是真实的,教学过程自然地与工作过程结合。真实项目有经费时间压力,校企合作双方不但教学团队强大,而且在课程当中精力投入也一定很大,技术专家与教学能手能够共融。如果真实项目被客户接受,学生的水平自然能为社会所接受,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肯定接融。软件开发职场环境里工作室优美、茶吧休闲、自由工作时间诱人,但这并不是该职业的真实核心。时间紧、任务重、竞争压力大、存在未知技术难点才是实际,这些要素也只有真实项目才可以体现,这时的实训基地才与职场环境通融。

这一分析结果可以通过图1的要因结构图加以验证。在图1中,课程内容与真实性相融这一目标的支持条件分别是:项目、课程、进度,所依赖的次级要因数目为三个。而其他四个目标对应的次级要因数目均为两个。表明这一目标的实现所需的依赖条件最为苛刻,从实现流程的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将在流程中最后得到满足,因此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点

根据上一节中的要因分析,最核心需要满足的两个要求是“难度与应用面要求”和“质量与效率要求”。因此,教改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入手。

首先,考虑难度与应用面的矛盾。一方面,要满足企业项目开发的最基础需求,企业的应用一般直接面向市场竞争,而软件行业发展数十年已经形成了非常严峻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教学对象仅仅是高职尚未毕业的学生,对编程能力的掌握还不够成熟,完成品的难度不宜过高。折中的解决方案应分为两个层次。最基础的,需要一部分教学角色同时可以处理企业需求和教学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联合,形成这一复合角色。对企业负责企业软件开发所需的难度要求,对教学能够转换成尚处于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理解的易懂型项目目标。再进一步考虑实现层面,由于软件要求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而对于学生目前的基础来讲要一步跨越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将这个差距细分为很多小的目标,并就此设置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传授,正向地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对应技巧,从而实现一步一步引导的目的。

其次,考虑质量与效率要求的矛盾。质量的问题在分析上一个矛盾中已经得到了解决,在这个矛盾中,核心就是如何让刚刚上手的学生保证企业级开发的效率。最基本的,就是要考虑如何逐步快速提升学生编程的能力。而这一点恰巧与上面提及的目标分解一致。也即,在进行教学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注意设计好每个小目标实现所需的技巧和特点,有倾向性地引导教学,从而提高每个步骤的学习效率,通过不同小目标实现的效率提升达到整体效率提升的目的。

综合上述两个矛盾解决途径的分析,可以发现核心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内涵建设中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繁与简”、 “大与小”、“ 快与慢”。

1. 繁与简。课程本身难,再强调真实性,只会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真与假的关系,采用两条线。采用仿真项目(假),其需求真,界面真,功能真,经简化,经提炼,经整合,更适于教学。采用真实项目(复杂,以“繁”代表),以上的“繁”,还包括一系列与真实项目特征对接的复杂性,如真实的项目沟通、真实的项目预期经费目标(对于学生来讲则构成了一种融入真实职场的目标感)、真实的项目时间节点要求、真实项目的繁杂度、真实实现所需程序的难度(也便于教学目标中设置实用的软件技能目标)、真实的企业代码规范,真正培养抗压能力等。

2.大与小。多小的真实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大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命题要大,不大就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但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每次教学交互学生的关注点应足够小,伸伸手就能跟上进度。靠多个“小”知识点关联,达到发人深省、启发心智的作用。

3.快与慢。同一个道理,仿真项目教学过程的小,同时也要慢,给学生心智、心理一个技能缓冲接收区。真实项目教学考核的大,同时也是急的、快的,给学生一个迅速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

三、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

笔者及团队成员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部分校企结合教改试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充分落实上述章节中所分析得到的关键要因,并对核心两项矛盾的解决切实落实到课程设计和与企业联合的方案中去。本次教改项目涉及软件开发类课程4门,参与教改专兼职教师15人、联合企业3家、共设立6项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并融入于4门课程当中。

为有效落实本次教改分析的关键需求,在校企联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了七项落地要求,包括“实”、“全”、“紧”、“细”、“新”、“精”、“活”。

1.实。教学过程案例用仿真项目够真实,教学效果考核用真实项目更真实,这是内容改革成功的基础。

2.全。内容建设结合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及国家级共享资源课的建设要求,尽可能涵盖教学与实践过程需要到的一切资源,体现为内容全、资源全、形式丰富,积累丰富。

3.紧。各类资源不是游离的、堆砌的,是按教学单元紧密组织在一起的。

4.细。教学过程每次关注点足够小,学生能触手可得。源于紧紧抓住学生上课注意力最集中15分钟的实证,每个教学单元被分解出小而完整切入点,教师每次授课演示都尽量不超过15分钟,使学生更易于入手。

5.新。对于信息技术来说,不管现在介绍的技术有多新,随时间推移也可能很快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作为需要紧跟潮流的技术核心课,必须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运用以文件系统方式直接支持网站内容更新的课程资源系统,能让教师在不同学年的教学中轻松支持这种需求。

6.精。这种技术同样支持平台资源向“精”靠拢。一门校企共建重点课程在建设期内,教学团队会多次担任同一门课的教学,所积累课程建设内容往往会达到10G以上,数千个文件夹,上万份文件,对教学单元中的不计其数的教学设计细节进行修缮和完善,重录补录分录大量教学视频,没有轻松的资源更新方法是不可想象的。

7.活。教学资源平台只有更多学生使用,给更多反馈,教学团队才会有持续更新的动力。以移动互联平台的方式来建设,学生既可在自习时用大段时间在桌面系统模仿平台的操作视频,也可以在日常的碎片时间预习复习PPT,了解课程任务,成为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活水。

四、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成果

1.使建设期学生受益很深。校企共建重点课程的改革,可使学生在后继的毕业设计中表现更为突出,“仿真”项目教学、“真实”项目考核迅速提高了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素质。重点课程教学由学生眼中的“难入手”、“没趣味”,转变成能迅速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作用的高效课程。图2给出基于课程完成末期对参与课程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问卷共设置课程兴趣(高、中、低)、课堂作业难易度(难、中、易)、任务时间要求(高、中、低)、教师授课清晰度(高、中、低)、技术掌握程度(高、中、低)、编程自主能力提升(大、中、小)、其他类,共计7类35个问题。在建设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如下。

从建设期的问卷反馈来看,这一阶段学生尚处于适应性阶段,对课程的兴趣浓度居中,而对课程难度、任务时间挑战等的压力较为明显。同时,从对授课清晰度和技术掌握程度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认可程度均较高,说明对教改课程实践呈正向响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能力方面,超过半数的反馈数据表示教改课程对自身的编程能力提升较为明显。

2.使建设期后学生受益很深。按国家共享资源课的要求建成的,内涵改革的载体――项目教学特色立体化教学资源,以移动互联网方式共享给师生教学长期使用。每年有大量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从该课程内涵建设中受益。建设后期也即教改课程完成第一期实践之后,再次开课服务新同学之后的时期。受研究课题开展时间周期与课程本身授课长度的限制,本文中并未对新一批学生进行图2中的问卷统计,而是针对已经完成全部试验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回访。回访内容主要集中于对企业软件项目的认知、自身软件能力的评估等方面。均受到较强的正向反馈。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有明显提升。

3.使课程具备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共同建设和管理,按“教学实训、培训研发和科技服务”一体模式运作的生产性实训体系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程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开发出有商业价值的多款软件。其实践组织形式和实践考核方法对专业创新工作室具有先导意义。

4.使课程服务职业技能大赛。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围绕市场,服务市场,会使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平也相应提高。

5.课程建设锻炼“双师型”队伍。课程建设锻炼“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6.带动其他核心课程的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三个问题”内涵建设思路,可持续更新移动互联课程资源平台,做资源积累不给教师工作带来负担的方式及特点,对软件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建设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带动作用。

五、教学内容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尽管教改项目的实施给一部分参与课程的学生带来了正向的引导,但是回顾整个项目进程,从教学设计的层面和教改方案优化的角度,本文总结了本次教改工作尚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移动互联平台美工一般、使用起来仍有不方便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校企合作真实项目的知识产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企业必然会强调自身知识产权,想作为后续课程项目案例应用,必须和企业谈好,能进一步应用于教学才好合作。

3.校企合作真实项目的选择有技巧。对于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真实项目,不能选取工期要求严格、质量要求过高、复杂度偏大的项目。在校学生和教师能力、精力、时间都不能和真正的企业相比,不能选取工期要求严格、质量要求过高、复杂度偏大的项目,项目失败率太高,对学生自信心和教师人脉都有不利影响。

4.课程共同建设合作企业规模偏小的话,在课程资源积累方面,在真实项目供应方面都会弱一些。如果能与有积累的大企业合作,课程建设的资源数量、建设速度与资源质量应该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综上,经过多门课程的教改实践,通过问卷、回访等方式结合,评估本次教改对学生能力的改善。评估效果表明,本次教改方案取得了既定目标效果,下一步将开展试验后期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冬.混合学习的校企共建重点课程资源平台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王佑镁.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

【作者简介】覃海宁(1979―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第四篇:应用心理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课程(一)教学大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

《校企合作教育》

(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实践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24

学分:1

教学周数: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与目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分专业认知、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等三个阶段完成,这是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是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育质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咨询服务或营销心理调查与实践,通过专业认知与专业实践,使学生形成重视专业实践的自觉意识,增强运用理论于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主动意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课程

(一)主要为专业认知阶段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专题讲座、学生深入企业、行业参观考察等,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

(二)任务:

1.与有关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交流,通过专业见习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专业工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的理解。

2.了解专业课程的实践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3.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及其对适应社会生活的影响。

4.要求学生了解相关心理健康工作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管理与实践的情况,尤其是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情况。

5.使学生树立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通过观察和学习一线心理教师和咨询人员的崇高思想和先进经验,增强心理咨询工作职责感,掌握实际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为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6.使学生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在企业营销与员工心理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了解应用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了解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状况,了解相关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增强专业意识。

2. 校企合作教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课程实践与操作应用,并在实践应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各专业项目与综合性课题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是:

⒈参观见习有关实践教学基地:以班为单位,由系里派出带队老师,组织学生到本专业各不同类型的等实践教学基地3-4所开展见习教育活动,按照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分小组跟随基地指导教师开展听课、咨询观摩、团体辅导、员工辅导等见习活动。

2.各实践教学基地一线资深教师、心理咨询师、企业界人士讲座

以班为单位,由系里派出带队老师,组织学生到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座谈或听讲座3-4场。,各实践教学基地一线资深教师、医生、企业界人士来系给学生分别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原理在企业营销工作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辅导讲座;使学生了解有关心理学知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心理学原理在企业营销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心理学原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等。

3.开展应用心理学工作实地调查和撰写认知报告

①学生分成小组,制定计划并联系娄底市各中学,通过对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校长、一线资深教师、心理咨询师、企业界人士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实地了解有关心理学知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心理学原理在企业营销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心理学原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等方面情况,就某一方面做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和探讨;

②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提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保健现状调查报告”或结合调查撰写本次实践的认知报告。或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或对所学专业发展动态的调研报告等。调查报告根据实际调查内容撰写。认知报告主要从听讲座、参加实训、观摩活动的收获、心得、体会等几个方面来写,着重要明确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报告要工整,清洁,不少于2000字。

四、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

1.教学方式:主要教学方式为参观见习有关实践教学基地、行业专家主题讲座、专业实地参观与调查等。

2.时间安排:第2学期第20周。实际操作的部分环节根据需要可提前安排,工作计算在教学周第20周。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报告或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或对所学专业发展动态的调研报告等。

五、考核和成绩评定

校企合作教育周的学生成绩由组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占40%)、规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见习调查报告等, 占40%)和总结报告的质量(占20%)来判定。

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考核不合格学生可安排至下年级补修。

六、注意事项及其他

根据本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征询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教研室研究和系部批准,本课程在实际开设时可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培训内容在当学期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具体确定。

执笔王旭红

审定李国强

教育科学系心理与教育教研室二О一四年四月修订

附件:本课程结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做调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校企合作教育》课程结业报告

题目名称:应用心理学专业认知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

系部:教育科学系

专业年级:×××××专业××××级

时间:××××年7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

(一)课程结业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认知报告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性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发展现状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

四、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思考

注意正文格式:宋体/小四号字体;页面统一使用A4纸,1.5倍行距,左右页边距

2.5㎝,上页边距2㎝,下页边距1.9㎝,编辑页码

第五篇: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

1 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

2 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校企共同培养师资

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

4 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

5 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校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九月

上一篇:汛期建筑工地检查简报下一篇:学前教育的功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