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背诵唐诗

2022-07-19

第一篇:为什么要背诵唐诗

语文,为什么要背诵

人,只要活着,就要动脑筋想,张开嘴说,拿起笔写。想什么,怎样想,有个内容和思路的问题;同样,说和写也有个材料和条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解决得比较好,光靠自己拍脑袋不行,得向前人、旁人虚心学习。一切从零开始,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就拿遣词造句来说,不能因为狼比狗坏就把“狐群狗党”说成“狐群狼党”,你不能胡编乱造;“说相声”不能说成“讲相声”,“说”和“讲”虽是同义词,你不能乱搭配。老舍由师范毕业当了小学校长以后,对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从有关描写看来,他母亲没有回答他的话,只留下一串串的眼泪。这一情景怎么表达?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写的:“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读来觉得简洁、真切、生动。你要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非向别人学习不可。

怎样学习?光看不行,非读不可;光读不行,还得靠背,通过背把它记熟记牢,把别人想的内容和思路,说与写的材料和条理一一印入自己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流向你的舌头和笔头。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读再读反复读,自然就背熟了。“万卷”,是极言其多,并不是非九千九百九十九卷加一卷不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是三百首,也无非是讲要多“熟读”一些。总之,会背的诗文得有一定的数量,太多,时间不够;太少,如雨落大海,起不了什么作用。当然,背的一定得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如此,才会真正受益。

背诵,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件“苦事”。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死记硬背,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背一句,甚至想一个字背一个字,结结巴巴,不但原文的情味在他的背诵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背过很快就会忘记得干干净净。这样背书,益处不大。背书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书上的文句都是我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语似的,书上的意思都是从我自己心里生发出来一般。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值得背诵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变得“文质兼美”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背诵,除了多读、熟读,固然没有什么“秘诀”;但也不可不讲究方法。其一,先求理解,懂了就比较容易背。不懂就背,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在背之前,文意、段意、句意、词意应当有个较为准确、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全文的脉络、结构和一些关键性语句及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都得了然于胸。像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开头的“一切”概括下文所描写的山、水、太阳、小草、树木等等,懂得了“一切”的所指,下面的文句就比较容易背。又如最后三个自然段,由“娃娃”而“小姑娘”而“健壮的青年”,春天就像这样在“生长”着,懂得了作者的这一思路,比死记硬背要快要好。其二,必须读对。字音、句读、语气、句调等如果读得不对,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你背熟的也是错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其三,不能心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一段一段地背;一段之中,要一句一句地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忘记。试背的时候,如果背不下去了,不要马上翻课本,要反复追忆,实在想不起了,再看,就会记得更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讲的方法都是辅助性的,最要紧、最根本的还是多读、熟读,不是为了背而去读,而是一遍又一遍用“心”去读。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用“心”去读,读它七八十遍甚至上百遍,最后你即使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背诵,书上的语句也能从你口中顺顺畅畅地倾泻而出。这样,当你说话、写作时,你所背文章中语词、句式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向你的舌头和笔头,你的所思所感也会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际上,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宋代朱熹就特别强调“自然诵”。问:“书如何读?”曰:“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 工夫本自熟中出。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熟”须是“十分烂熟”“烂泥酱熟”,为此,“读书者须将此身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从而进入进“不忍舍去”的“悦”的境界。古人还强调“记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遍数究竟多少?他未作规定,只是说“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一般地说,看和读都是由读物的言语形式通向它的思想内容的途径,读从言,和看不一样,必须发出声音,默读、阅读是后起之义。读把无声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在这还原过程中就有可能比看更容易、更快捷、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内涵,特别是进入它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当然,只有“熟读”“背得”才能把书中的营养化为自身的血肉,将所知化为所有,使其附着、渗透于自己的心理结构。

读书背书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但少年却是最佳时期,因为这时记性特好,背下来的书到老都不会忘记。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直到暮年还每天读书抄书,但是他说:“随抄随记随忘记,偏记儿时读过书”。著名作家、诗人邵燕祥在回忆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文章中写道:“年纪大了,记忆力日衰。但早年记诵的一些断章警句,还时时浮上心头。我因为背书不愿意出声,记得不牢,吃亏不少。……背诵,不仅有助于理解、领会,对于音调铿锵的诗文,这更是整体审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巴金说他少年时熟读《古文观止》,“这两百多篇文章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茅盾在年轻时能够流畅地背诵整部《红楼梦》,这于他后来的写作确实大有裨益。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大串。我们当然不必像茅盾那样把整部《红楼梦》都背出来,但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将使我们终生受益,这一点确实是无庸置疑的。

此文出处:http://1262.eduol.cn/archives/2007/369098.html

第二篇:高中唐诗宋词经典句子背诵(定稿)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3、

4、

5、五花马,千金裘,,。

6、千岩万转路不定,。

7、天姥连天向天横,。

8、天台一万八千丈,。

9、世间行乐亦如此,。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

10、

11、云青青兮欲雨,。

1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3、

14、烹羊宰牛且为乐,

15、风雨不动安如山!

16、武皇开边意未已。

1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舟。,。

18、,。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9、,但见长江送流水。2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1、江水流春去欲尽,。

22、俄顷风定云墨色,。

23骄儿恶卧踏里裂。

24、

25、,行人弓箭各在腰。

26、牵衣顿足拦道哭,。

27、烽火照西京,。

28、牙璋辞凤阙,。

29、,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30、《

3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3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4、,。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36、,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3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8、,

39、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40、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41、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4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44、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45、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4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7、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48、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9、,从此君王不早朝。50、后宫佳丽三千人,。

51、,不重生 1

男重生女。

52、上穷碧落下黄泉,。

53、云鬓半偏新睡觉,。

54、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5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56、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57、昆山玉碎凤凰叫,。

58、十二门前融冷光,。

59、女娲炼石补天处,。60、半卷红旗临易水,。

61、,提携玉龙为君死。6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6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6

4、,夜吟应觉月光寒。6

5、漠漠帆来重,。6

6、,沾襟比散丝。6

7、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6

8、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6

9、云横秦岭家何在?。7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

1、《马诗》,。,。7

2、《乌衣巷》,。,。

73、病树前头万木春。7

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75、7

6、,报答平生未展眉。

77、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7

8、《剑客》,。,。7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8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8

1、《泊秦淮》,。,。

82、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83、,。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84、溪云初起日沉阁,。8

5、,故国东来渭水流。8

6、鸟下绿芜秦苑夕,。8

7、《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8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89、,。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90、晨起动征铎,。9

1、鸡声茅店月,。9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9

3、,青鸟殷勤为探看。9

4、,海上明月共潮生。9

5、鸿雁长飞光不度,。

96、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9

7、,李凭中国弹箜篌。9

8、吴质不眠倚桂树,9

9、100、君王掩面救不得,2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诵和背诵

四川省营山双河中学李艳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试想,你可以脱口而出的句子,还不会运用吗?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

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

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

二、初三的学生,有的同学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初一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法。那么到了初

二、初三就很自觉的去朗读、去背诵英语,还愁英语学不好吗?因此,我想对初一的学生说:“珍惜时间,在学英语过程中,请尽量的放出声来朗读英语,力求把一些范文,精彩的段落、句子背下来,这样等你们上了初

二、初三,学英语就很轻松了。”初

二、初三的同学也不必灰心丧气,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句话用英语说就是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 学习总不晚。) 所以,只要你们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多背一些实用的英语句子,形成一定的语感,英语成绩照样也可以提高

第四篇: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总要求是什么?

一、战略实施背景:

一、上个五年计划的“三农”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这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表述。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8000多万农业人口转移成为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源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 在习近平“三农”思想里有很多质朴、简明的大白话、大实话,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还很知心、暖心。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历近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目前的阶段看,不平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不充分的发展,集中反映在农业农村。中央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对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二是对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三更是为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二、四个原因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看,最大的短板就是农村问题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讲,小康路上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目前:全国还有11个深度贫困地区、4300多万贫困人口。重庆也还有18个深度贫困乡镇、226个贫困村、3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贫困村发展不起来,发展不好,贫困群众没有富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这就需要我们至最赴齐这个短板,加强这个弱项。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恰逢其时。“小康社会”是白邓小平在20世纪70华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因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做出的战略构想。 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第二、城乡发展差距还很大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国人民播起袖子加油干,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但是,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我们重庆,这个现象更突出一些,有繁华发达的一面,也有贫困落后的一面,总书记称之为大马拉大车”。比如,在居民收入方面,去年我们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6:1,也就是说,忙忙活活一年,2.56个农民的收入加起来,才相当于一个城里人的收入。再比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虽然不至于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但要想让农村人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公共文化,路还很长。只有加快乡村振兴,城乡才能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第三、从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书记在湖北省考察农村工作时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对农村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大量地流入城市。比方说,大量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有了钱都想在城里买个房、安个家。反过来看,城市的资源却很少流进农村,农业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副业,留在农村大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一些农村甚至出现空心化。

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一些,“无资源、无产业、无能人”的“三无”村庄日益空心化,“三留守”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不少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也受到了污染破坏。比如,大家小时候种的地、走的路,现在很多都是荒草了。比如,农村原来有专门清理垃圾、污水的人,现在却没有人管理了。这些现象说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火烧肩毛,不得不加快的地步了。

第四、从农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看,振兴农村地区刻不容缓

十八大以来,全国有8000多万农民在城里落户,城镇化率已经到57.4%,但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比如到2030-2035年期间,即使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70%,全国还会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留在农村.到那时,我们重庆也还有1000万农村人口.所以,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农村同时需要振兴,农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也不应该是配角,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应该和城市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还有就是,我市农民群众的需求,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的“求温饱”到90年代的“求收入”,现在已经进入“求美好”阶段.农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加快乡村振兴.

实施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宏伟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包括了农村经济的振兴、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使我们的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一,产业要兴旺。就是要围绕我们农村产业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吸引到农业农村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农村的产业体系走向现代化,让农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还要有现代化的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等,把一二三产业都包含进来。

二,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将来城里人也会羡慕村里人过得已适。如何实现呢?大致有四个层面:一是房前屋后要整洁。搞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改造

二是面源污染要解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秤还田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乡村味道要留住。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 四是人居环境要美化。不仅要绿起来,而且要美起来、翻起来 三,乡风要文明

一是家风礼节要好。继承发扬家训文化,提倡向上向善,不仅大人要带头,更要从娃娃抓起。

二是邻里关系要和。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帮贫济因。 三是社会风气要正。没有打架斗殴和“黄赌毒”现象,树文明新风。

四是文明意识要强。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不搞迷信、不相信不参加歪门邪道组织和教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风气,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治理要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选好带头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自治”上,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村民要一起商量,决定,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好能形成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法治”上,重点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在“德治”上,重点推进以文养德、以规促德,形成村民相互提醒、彼此监督、道德自律的良好局面。

五,生活要富裕。富裕,不能只看腰包鼓没鼓起来,还有看脑袋有没有货,直白地说就是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让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有事干、能创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把增加收入的路子拓宽一些,像工人一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要把村里的学习培训制度建起活动开展起来,使村民见识越来越多,眼光视野越来越宽,科学文知识越来越丰富,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第五篇:为什么要入党?

回顾我们入党时,组织和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入党动机”“你为什么要入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认真而深深思考的问题。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入党?为了自己?为了仕途钱途?为了国家人民?为了信仰?

一、为什么要入党?

(一)因为党是旗帜

中国共产党这面红旗,已经风雨无阻地在中国大地上飘扬了九十七年。看到这面旗帜,鲜红的任务形象便浮现眼前,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历史不会忘记,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从旧中国一路走来,一路跌跌撞撞走向新中国。人们不会忘记,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穿过硝烟滚滚的战场,淌过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打败帝国主义,推翻压迫,过上今天的和平生活。永远的红色中国,永远向前的脚步,永远开拓进取的先锋,值得我们紧紧跟随。

(二)因为党是星火

是党创造了历史,是党的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前行,是党让中国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有心酸,有泪水,有喜悦,也有挫败,但风雨无阻,一直到今天,仍步伐稳健,铿锵有力。

(三)因为党是英雄

从鸦片战争到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从火烧圆明园到卢沟桥事变,那么多的悲惨历史怎能忘记?是共产党人做出了正确领导,把悲惨过去转变成了幸福生活。如今的中国,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改革的艰难,世界形势的复杂,党始终是

1 我们可以信赖的那个答案。

(四)因为党是未来

有了成熟的思想、理智的思考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中国当前的情况,共产党人可以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驾轻就熟,在实践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将中国这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平坦而充满希望。

(五)因为党是榜样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从心灵到行为的完全的忘我的投入,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从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个人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相连,身上肩负着的,不仅是光荣,更是使命。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党员就要在信念上一生一世地坚守,在能力上一点一滴地积累,在工作上一心一意地践行。

首先要在信念上一生一世地坚守。忠诚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对亲人、朋友、组织都应做到忠诚。但与这些忠诚相比,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可贵的忠诚。思想入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深刻指出:“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一论述,对于党员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员意识、锤炼党性修养,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思想入党只有起点,

2 没有终点。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但是思想上入党要一生一世。

其次要在能力上一点一滴地积累。在学习中要注重学习范围的宽和学习途径的广,一点一滴地去积累。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才能让同事信任你、领导认同你、组织承认你。

其三要在工作上一心一意地践行。在工作中,要懂得心平气和、心如磐石、心口如

一、心甘情愿。要坚持深入实际,主动问计于群众,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服务群众,真正做到做人清正、为政清廉,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于2017年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引发收视热潮。据悉,这是十八大后首部全方位、深刻表现反腐的剧作,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我为什么入党?”这既是每位党员同志入党前必须深刻思考、交待清楚的问题,也是入党后时刻提醒、激励一生的承诺。《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老党员、检察院退休老干部陈岩石被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请到常委扩大会议上讲党课,陈老用自身入党的经历回答了“为什么入党”的问题。

看完陈岩石老先生的党课,听完他的故事,相信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深有感触。虽然这个视频我看了很多次,但每次观看都热泪盈眶,陈岩石为什么入党?“我入党,是因解放军队伍攻打岩台,不是共产党员就没资格背炸药包,背炸药包是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我当时只有十五岁,为了抢到背炸

3 药包的特权,虚报了两岁,火线入党……”。

“背炸药包是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一天党龄的共产党员”等事迹,以及陈岩石一生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不求点滴回报的品质,让人深受感动。陈岩石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什么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什么叫“不忘初心”,这种忘我无私的“特权”就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反观今天一些落马的“老虎”和“苍蝇”,枉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违法乱纪的特权,与战争年代那无数先烈们凭借这种“特权”,不怕牺牲,为国担当,和平时期无数楷模们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发展担当的“特权”,真是天壤之别。

新形势下,我们党执政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说,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6年7月1日)七一讲话中总书记曾十次提到“不忘初心”,十九大报告的标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初心”就是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是经常对照党章党规规范自身行为,坚守共产党员的本分和担当,不忘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

4

上一篇:卫生法律法规试卷下一篇:卫生绩效考核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