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作文讲义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中考作文讲义

中考作文结构讲义

作文中的结构

【应考知识储备】

春天到来,河边的杨柳呈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赛场上,健美运动员完美的形体呈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博物馆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呈现出一种对人心魄的艺术之美„„这摇曳多姿的美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结构之美。

美学家M·李普曼曾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

的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的结构也是如此,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什么是文章结构呢?

简而言之,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写作时,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一、中考中关于“结构” 的要求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完整”是指作文有开头、结尾、主体三大部分,没有残缺不全的毛病;“条理清晰”是指文章的布局周密、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没有颠三倒四的毛病;“详略得当”是指文章祥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很恰当,没有主次不分的毛病。

发展等级的要求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结构新颖”是指写作时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能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构思巧妙”是指文章情节的构思能做到让人“意想不到”,比如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悬念迭出、一波三折、明暗双线结构,等等。

二、学生作文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除此以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着平铺直叙、呆板生硬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考场作文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克

服这些弊端,写出在结构上摇曳多姿的作文来呢?请继续读——

三、考场作文实用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从纵向看一篇文章的结构涉及到多各方面的要求,从横向看一个作文题下可以写出多种结构形式的文章。

(一)从纵向看

通常来说,一篇文章的组织材料,结构安排,一般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当时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

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考场作文中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俗话说:“过河要架桥。”过渡就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倒叙、分叙、插叙的起讫处。它的任务就是把之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呼应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首尾呼应、文题呼应、文中呼应等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解说。

如课文《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文中呼应。这就是俗话说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

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如2003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十六岁的我》,在每一段都用相似的句子开头照应主题。这些句子有:十六岁的我,告别了童真,可还保留着童心。十六岁的我,告别了年少的懵懂,开始追求成熟。十六岁的我,告别了花季,步入了雨季。这些句子都是紧扣主题行文的,脉落分明,一目了然。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例如,这些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诚信》)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的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阿婆,你看这日历》)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题记

无尽的黑夜侵蚀着我那无尽的愁思,周围是可怕的静寂,我起身来到窗前。风很冷,绕过起伏的窗帘,刺透了我麻木的神经,我哆嗦了一下,缩了缩脖子。外面的灯光将整个院子充斥成白昼,半秃的树在瑟瑟秋风中颤抖,几片枯黄的树叶顽强地守着岗位,又终于坚持不住,一头栽下来,飘然落在冰冷的水泥板上。(《我依然飞翔》)

再如下列优秀考场作文的结尾: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

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突然有人叫道:‚大虫来了,快跑呀!‛众人一听大惊失色,纷纷躲避,只听武松叫道:‚老虎在哪?‛李逵吼道:‚虎在哪里?‛待人们惊魂初定,回过神来,哪里有老虎?原来是鼓上蚤时迁干的好事。众人都吁了一口气,突然发现打虎将李忠早已不知去向。(《谁是打虎英雄》: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二)从横向看

在一个作文题目下,可以有很多结构方式可以选择,常见的有:

1、镜头式结构(又叫片断式或串珠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有一条主题的线索贯穿其中。利用这种结构有许多好处: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能内容明晰,从而出奇制胜。

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直接用

一、

二、

三、四标示;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采用日记格式显现文章结构;引用化用诗歌、名言,名著、名篇书名拟定;根据内容精心概括显示文章内容的短语作为标题;紧扣文题或话题从不同侧面拟出小标题。

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镜头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运用镜头式的结构需要注意,这些镜头应该是有机的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来表现中心,不应该是分散的、无序的。所以在这类文章中,用好线索、做好艺术化的开头、结尾是很重要的。

2、一线贯穿式结构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例如上海市2004年的中考作文《我的视线——一把蓝色的雨伞》,作者用一把雨伞串起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候妈妈为“我”打伞,一个是长大后“我”为妈妈撑伞,时间地点都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了,但不变的是那把“蓝色的雨伞”,不变的是母女之间的深深地爱,在这篇文章中,“蓝色的雨伞”这个线索就用得很成功。

3、一波三折式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尽力避免平直,宜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几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1)欲扬先抑式

在这类结构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某人、事、物、景,先压一压,就是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但是最后的目的是赞扬他

的好的一种构思方法。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这种结构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下面的是按先抑后扬的方法写的一个作文片断:

‚周末,邻居对回家的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妹妹在给我装菜时偷吃菜中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但妹妹的一句话却让我羞愧难当。‚姐姐,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养身体,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这个片断便将深沉的母爱“扬”了起来。同时,这样来写,文章也就曲折生动了。

(2)悬念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劈脑一边手指宴主,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

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实际上,唐伯虎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开头设置悬念,或情节方面的,或感情方面的,或人物方面的,可以使读者怀着探究的心理一直走下去,文章中的包袱一层层被抖开,文章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读者在这个悬念的指引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疑虑与惊奇,从而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大家再来读读这篇小小说: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 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 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

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账,‚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这是一篇极有深意的文章。它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带着浓厚的兴趣把全文看完。文章开头立即显示悬念: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民意测验、调查座谈的人选集中在小黄和小李的身上,两个人都“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二选一将如何产生呢?这可是牵涉社会的敏感问题:选拔干部的标准问题。读到此,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得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起来。这样的开头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们要学会在叙事中设置悬念。当然,这里界定的“悬念”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将问题或疑团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然后探团解疑,但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开悬念。

第二,紧扣一个话题,让文中的一方人物对另一方人物的做法产生误解,通过误解,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也是十分引人入胜的。

第三,让文中的人物身处逆境(重重困难)当中,当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扫除了一道障碍,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障碍。也就是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节在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突立。其实很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可谓是紧张而又刺激。

那我们写作文也不妨来试一试吧。

4、总分式结构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和镜头式结构等综合使用。 实际上,这种结构在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中用得最多。

例如我们以作文“谈勇气”为例:先提出总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然后从三个方面来论证,(1)勇气是开拓进取的前提;分论点;(2)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分论点;(3)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最后提出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勇气。

主体部分设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文章总体上是“总分总”式。

5、层递式结构

这也是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到的,文章总体上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思路。

例如还是以上文中提到的“谈勇气”为例。首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接着论述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什么),最后再提出→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怎么做)。

这种结构方式,三个部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一般不宜颠倒。另外,“为什么”和“怎样做”部分都可以分几点来谈。

6、排比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是指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剪辑的种种材料采用“排比”这一形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从而很好地组织起全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并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这种方法和镜头式的构思方式有相近之处,可以写完一个侧面,再写另一个侧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用不着担心文章结构会不会完整。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

例如,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 中”的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挑战惰性”、“挑战嫉妒心”、“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这种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或在每一小节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悦目之感。

再如,2008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见经典考题例析)就是以“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的段首排比的方式结构全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有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

以上几种考场作文的结构,相辅相成,可以交互使用。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故事,一缕情思,会有无数个表现形式。我们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不论叙事、抒情,还是说明、议论,不仅可以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文学作品形式,而且可以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应用文体类形式,更可以借用一些特别类型: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法律文书;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商业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网络个人主页、博客、论坛、QQ聊天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

但无论用什么结构都需要有真情实感,有充实的内容,有深刻的立意„„所以提醒大家注意文章结构也有几个原则:第一,适应文体特点,第二,服从主题需要,第三,考虑驾驭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作文时,能快速理解材料,扩展作文思

路。如果我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结构技巧,再辅之以勤奋的练习和充实的材料,何愁写不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呢?

【经典考题例析】

1、2008年上海中考作文

2008上海中考语文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我眼中的色彩 上海一考生

烛光划破黑暗,照亮妈妈的脸,妈妈的手有些颤抖,神态却专注安祥。她每点亮生日蛋糕上的一根蜡烛,就深看我一眼,像是要用尽她全部的心血。1根、2根„„16根!终于,在妈妈的欣慰和希望中,我的面前弥漫开一片灿烂的红色,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

小的时候,特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每次干活时,我就特爱蹲在旁边,瞧着妈妈的脸。妈妈一千活脸就会变红,特别好看;而我一看到妈妈脸上沁出了汗水,就赶紧用我的小手绢帮妈妈擦,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停下来,笑着亲我一口,这时,她含笑的脸更红,真好看。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朋友、音乐、明星、服装„„形形色色,常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这时的妈妈,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里非常流行穿红色的棉袄,艳艳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红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跟妈妈说:“妈,帮我买件红色的棉袄吧,别人都有!”妈妈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孩子,现在不是追求时髦的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把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

“叭”,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你给我出去!”妈妈的脸变得通红,双手在不停地颤动。

“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夺门而出。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不愿答应我,还打我,还将我赶出家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可天公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魂的传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出现妈妈半夜给我盖被子,雨天给我送伞的情景,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灯光把妈妈红肿的眼睛传给了我。“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更不该打你,妈向你道歉!”“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我哭着说。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件漂亮的红绵袄。我愣住了。“孩子,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奇怪J穿上新红棉袄后,我内心竟没有一点雀跃之情。不,我不能这样自私,我要补偿妈妈。

这一个学期结束了,当我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站在妈妈的面前时,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红本本映红了妈妈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美。

“孩子,快许个愿吧!”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是,妈妈”,我边答应,边偷偷地瞧了妈妈一眼。烛光,映红了妈妈的笑脸,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假装许起愿来。许什么愿呢?不知怎的,头脑里总晃动着妈妈红红的笑脸,对,就许一个愿„„

〖点评〗

这篇文章构思很巧妙。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重点抓住‚妈妈‛的脸色,展示‚我‛的成长历程,展示母女关系的变化过程。正是这样的构思,使红色拥有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年轻美丽的象征,也是幼稚任睦的一代人成长的标志。另外,本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小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来展示人物特点,如小时候女儿给‚妈妈‛擦汗珠,体现的是女儿对妈妈的爱;‚妈妈‛红肿的眼睛,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自责与对女儿的担心。

2、浙江温州2008年中考作文

原题: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下雨天,真好 温州一考生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雨密密地斜织着。伴随着雨,悠扬的箫声萦绕。那样欢快,那样明净。“啪!”箫声戛然而止。父亲如同一头暴怒的狮子,将巴掌扇向他的女儿。“都初三了,还吹,你能吹出个瑞中吗?还不快给我去复习。”说完,粗暴地夺走女儿手中的箫,扔到地上。

女儿呆呆地站着。

泪水流过红肿的脸颊,滴到地上,溅到心里。

迷茫的眼睛透向窗外。

雨不大,但心中却有一场倾盆大雨„„下雨天,好吗?

女孩埋葬了箫,埋葬了梦,一头扎进书本„„

从此,树林里少了箫声,课堂中多了提问的声音;山野上少了一个身影,却见教室里有人埋头苦读。她只记得父母的期望,心中只有考上瑞中的呼喊。

大家都夸她懂事,都夸她好学,却不知她在雨天里落了多少泪。

临考前,父亲的身影移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正在出神,父亲轻轻地拍拍她,她仿佛从梦中醒来,震惊地看着父亲。“又下雨了。”父亲说。

女儿无语。

“出去走走吧。”

女儿不相信这是父亲的话。

疑惑的眼神射向父亲。

目光中,父亲那么的和蔼。

“去树林吧!”

她的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

她欢快地跑了出去,突然,她转身回来。对,她差点忘了那把尘封的箫。温柔地抚摸着它翠绿的身体,伴随着箫声,女儿的脚印留在了树林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雨中,她尽情地吹,尽情地欢笑。雨点不时落到她脸上,手上、箫上,她全然不知。

雨天,她终于找回了遗失许久的自我;她终于从无尽的学习中被释放;她终于能在雨中漫步。

她就像一只羞红的小鸟,在山里大声地笑了„„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下雨天,真好!

〖点评〗

故事发生在雨天,雨天使得这个故事别有况味。雨见证了‚我‛的伤心与失而复得的幸福,情感的雨下得那样细腻、那样汹涌。于是,雨在这里不仅是情节变化的线索,更是情感变化的线索,现实的雨与内心的雨交融得几乎天衣无缝,不仅表现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更表现了作者对情感体验的深度。雨落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成长历程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3、2006年浙江省中考作文

原题:品读试卷所选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浙江一考生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楼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出楼门才发现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楼去拿雨伞,满肚子不高兴,边上楼边想:“今天的体育课肯定又泡汤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厨上那有盐没醋的饭菜了,一会儿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挤„„”

走出院门,一路上的几个情景却使我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

镜头一

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点摊前一位正喝豆浆的阿姨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来雨中更能见真情呀!

镜头二

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发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却只顾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六年,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这原本恼人的雨幕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

座位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吩咐他对面的青年:“今儿赶紧往家打个电话,看咱那儿下了没有!一冬都没下了,春雨贵如油,多下几场这样的雨,省多少浇地的钱呢!”是呀,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风调雨顺才会有丰年,我有什么理由讨厌这场雨呢?我应该和农民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呀!

走下公交车,心里已没了半点烦躁,体育课不能打篮球,却可以在室内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学们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车,坐在公交上不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体味到了幸福和快乐吗?换一种思维方式,幸福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雨中上学路上三个镜头的的抓拍,再现了三个平实普通的场景,揭示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道理。

本文同时还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注意场景设置的烘托效果,先写下雨的不快,再通过三个镜头的逐一展示,缓缓写出自己心情的阴雨转晴,最后点题道出不快消失而幸福和快乐的到来。这种写法,给人以暗香渐来的感觉,开头看似与题无关,但看完结尾,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乐在其中‛。这种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的写法表现出该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夫。

4、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例文:

我的视线——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上海一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点评〗

本文胜在审题、构思。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5、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例文: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

夕阳西下,随着一阵轻脆的铃声,我冲出校门,爸爸笑着向我挥手,我一蹦一跳来到爸爸身前,放下书包,坐上爸爸的自行车。我喜欢坐在车子前架上,这样我可以随意的按响车铃。每当我按响车铃,爸爸总是敲我脑袋,说我调皮,引得大家都看这辆破的“凤凰”牌自行车。我可不管这些,爸爸越是说我,我将车铃按的越响。路人都向我看来,这自行车也就成了马路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的欢声笑语也渗满车轮滚过的路面。

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很快,我到了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了。于是每当爸爸有空,他就教我骑自行车。我当然无法掌握这个庞然大物,爸爸答应在我身后扶着自行车。可是有时爸爸说话不算数,我骑着骑着爸爸就放了手。于是,我摇摇晃晃地就摔在了地上。爸爸的自行车也摔得一身泥,龙头也弯得不成样子。我爬起来,转过身气呼呼地向爸爸走去,刚走到一半,我就忍不住笑了,因为爸爸一直傻乎乎地对我笑。

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

还记得那一天,我做完课间正向教室走去,忽然爸爸出现在我面前,他手中拿了个塑料袋,气喘吁吁地说:“你的美术工具,看一下,有没有少。”我接过塑料袋,不禁泪水充满眼眶。我真不应该不信任爸爸,故意将美术课提前了两节课。“没少”我说。“那就好”爸爸转身跨上自行车。我默默凝望远去的自行车,那车虽破旧,但却精神抖擞的自行车。于是,我想起了那辆在风雨中送我去医院的自行车,那辆开学时停放在众多摩托车、汽车间的自行车„„„渐渐的,泪水洒满了我的衣襟. 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

马路上的、被摔坏的、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无一不是一道风景线,而爸爸对我深深的爱则融入在那风景线中。 〖点评〗

本文在结构方面特色鲜明,文章用四个段首排比句领起了四个片段,分别是‚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 ‚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四个片段共同汇成一道爱的风景线。很好的表现了主题。

6、2005年宁波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沟通‛为题写一篇作文。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通 宁波一考生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工作于县城,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饭罢,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别叫‘爸’,听着耳生,叫‘爹’!”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

于是儿子问道:“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叭嗒叭嗒抽了几口后说:“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哩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唉’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个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点评〗

这篇小小说,叙事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尾‚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小说到这儿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主题鲜明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存在无法沟通(其实是官民之间)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环境、气氛、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而准确。全文行文流畅,结构和谐完美。

【强化精要训练】

一、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 〖提示〗

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或者用片断式的组合方式把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组合起来,或者依据行文需要,将材料加以梳理,用一根“红线”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二、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

要求:①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②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想象;③不少于600字。

〖提示〗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要放开思绪地想,会想到幸福的时刻,想到美好的场面,想到欢乐的节日,想到愉快的交谈;想到一本喜爱的小说,想到一篇醉人的散文,想到一首沁人心脾的诗歌;想到今天,想到昨天,想到未来„„„

在此基础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其次要“选”,即根据“雨天”这个特定的条件或者说是特定的环境来进行选材,要明确所写的事、所想的事、所抒的情为什么一定与“雨天”有关而不与其它天气有关。

再就是要“扣”,一定要扣住“雨天”来写,要注意在文中或用“雨天”来引出内容`,或用“雨天”来设置情景,或用“雨天”来烘托气氛,或用“雨天”来抒发情感,或用“雨天”来结构全文。那么“雨天”在结构上来说就可能成为行文的线索。

三、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

这是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无论是什么都是文章的线索。

在内容上,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因而可以选择一线贯穿式的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成镜头式的文章,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主题,注意通过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使文章的叙事摇曳生姿。

四、题目:我们一起走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篇幅在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暗示或透露真实的地址姓名等影响阅卷公正性的任何内容。

〖提示〗

首先要注意到本题的一个隐含条件。题目中有“我”但不能只写我,重点应该是“我们”中的“他(她)”或者“你”,并且“我们”一起去经历风雨。“走过”,是走过人生之路,必定是重要的难忘的事情才能让“我”因为我们起走过而自豪、感动和难以忘怀。

因而,在选材上可以写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生活,可以是我和亲人一起走过,可以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走过,可以是和社会上的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一起走过„„

在构思上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做好铺垫,形成前后对比,从而使叙事跌宕起伏。

第二篇:2011年中考作文考前强化讲义6

六、作文题记——高分的又一亮点

翻阅近年来的中考佳作,发现不少考生都把撰写题记,作为提升个人作文档次的一种写作技巧。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精练出彩的题记,就像画家“画龙点睛”一样,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撷取近年中考满分佳作中精彩的题记,作些剖析,以供莘莘学子借鉴。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题记后记法。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援引他人或自写的含义深刻的话,这便是题记。还有一种形式是后记,即在正文结束后,引用名人名言或自写能揭示主旨的话作结。题记与后记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它们或阐述写作缘由或揭示作者内涵,目的是让读者透视到作品中的亮点,触摸到写作情感的脉搏。从鉴赏中寻找到写好题记的方法。

一、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例①: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北京中考题)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写给残疾的母亲

例②:以“书”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天津中考题)

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 ——题记

例③:风雨中, (2003年长沙中考题)

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欲倾诉却只能借助纸和笔…… ——题记 例④:以“盼”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山东中考题之一)

我是差生我怕谁,反正没人注意我。不妨文中抒真情,盼君听我心里话。 ——写给自己的话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例⑤:以“交往”为话题作文。(2003年四川中考题)

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 ——写给知己朋友

例⑥: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2003年浙江宁波中考题)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写给母亲的话

例⑦: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河南中考题)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例⑧: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广西中考、重庆中考题)

几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几千年前,人类刀耕火种;几十年前,人类登上月球……人类在告诉人类:人,需要责任。 ——题记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例⑨:以“ 的我”为题作文。(2003年广东中考题)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我的自画像

例⑩:以“自然”为话题作文。(2003年黑龙江中考题)

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 ——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

四、巧用比喻,形象含蓄

示例一: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翻检日子》示例二: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点评]示例一,将日子比作滑滑的掌中细沙,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点出日子之本质,贴切而又饱含哲理,接着,正文中小作者又以意识流的手法翻检日子中的零乱碎片,以自省的姿态思考成长的话题,与题记浑然一体。示例二,将人生喻为花朵,鲜明生动地亮出观点,统领全文,使文章增加了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说理精彩,善于用诗化语言抒怀议论,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积累。

五、活用诗句,增强底蕴

示例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独上高楼》

示例二: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那时花开》

[点评]示例一,考生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了“独’’与“高”并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了考生心中理想的选择,考生巧用诗词作题记,不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示例二,考生巧妙地用泰戈尔名言,与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不仅增加论证的可信度,更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性。

六、对比反衬,凸显主旨

示例一: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感动,点一瓣心香

示例二: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点评]示例一,考生采用两组对比,客观而冷静地展示了残酷的现实,表现了物质空间与心灵空间双重狭小的处境。但考生高扬主旋律,看到了时代的亮色,“悲”而不“怨”,“暗”中有“亮”,在这样的危机之中,凸现了“感动”的意义,令人眼前一亮。文章用题记的形式,开篇即亮出自己的观点,为读者阅读全文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示例二,为突出主旨,考生用对比的方式层层推进,先言钱之重要,继而写健康之重要,最后一句用“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将考生的思想一目了然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便于读者宏观把握。

七、层递排比,增强语势

示例一: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示例二: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如山父爱》

[点评]示例一,从形式看,采用了层递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语势;从内容看,将“庸者”、“愚者”、“智者”进行对比,强调了智者的辩证与正确:庸者迷失自己,愚者迷信自己,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示例二,从句式上看,简洁整齐;从内容上看,富有诗情画意;从修辞上看,全句构成排比,每个分句又是一个精美的比喻,它形象地道出了父亲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反映了考生对父亲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排比造势,酣畅淋漓。

八、点晴一笔,照亮全文

示例一: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将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 ——《圆润锋芒》

示例二: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生如夏花》

[点评]示例一,正文通过两幅图画展开联想,列举了大量少年才华横溢的诗人最后成为渐臻圆满、真正成熟起来的文人,提示了年少时的锋芒,在成长中会使自己圆润、丰盈的人生哲理。题记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文章的旨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示例二,通过流行歌曲——朴树的《生如夏花》中的歌词,表达了在短暂的中学时光中,也要创造辉煌的主题,开篇揭旨,凤头展彩。除了以上所列举,还有诸多形式的题记,但不管采有何种形式,目的都是突出中心,提升品味,让人耳目一新,读有所获。因而我们在构思题记时,一定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要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恰切妥当、精练有力,让你的考场作文——靓丽夺目,光彩照人。 附:美佳“题记”辑录

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但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所以用一则好题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限制。.你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你感觉能表达文章主旨或感情的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甚至一则小故事。它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哲理性的,但是必须与文章相关,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在投机取巧。一般说来,题记中带哲理味的多些,所以我们选的也大多是带有哲理意味的。

▲父亲那一跪才使我明白,我与父亲之间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沟通,心与心的沟通。 ——《沟通》题记

▲ 地球孕育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惟

一、公平的。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关爱它。 ——《关爱生命》题记

▲ 当理想的七彩翅膀拍击着现实的空气时,我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朦胧的、多雨的季节。游过少年时代的梦境,我伫立雨中,17岁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快乐也有烦恼。 ——《我的快乐与烦恼》题记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吟浅唱;曾经有过数不清的黎明,我迎着朝霞讲诉我的向往。少年时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少年时代是放飞琥珀般的梦的季节。 ——《我的未来不是梦》题记▲父亲用母亲般的关怀温暖我湿冷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温柔体贴我受伤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手抚平我伤裂的心…… ——《家事》题记

▲生活是什么?在孩子眼里,生活是快快长大;在大人眼里,生活是赚钱过日子;在老人眼里,生活是健康长寿。 ——《生活告诉我》题记

▲我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就连诚实、自信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竟然也丢了。我应该将它们拣拾起来,带着它们重新上路。 —《寻找失去的东西》题记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天堂玩耍,被稀里糊涂地装进一只天蓝色易拉罐里,从此开始了我的易拉罐人生。 ——《易拉罐人生》题记

▲母亲的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无论我走多远,都时时刻刻把我牵挂,它将陪伴我走到永远。 ——《母爱》题记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 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和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我就是一道风景》题记 ▲跳跃,让我学会勇敢;跳跃,使我充满信心;跳跃,在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扉;带着我挑战下一次飞跃。——《笑容,跳跃的奏曲》题记。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

▲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永远相信,人世间不只是心灵的沙漠,感情的冰窑,各种至善至真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个性即风格,像每片惟一的叶子,展示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

▲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谋求自己的生存,同时也帮助别人生存中。

▲人的一生,如同四季,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生命如同一幅画,可以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不能缺少美的意境。

▲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已经点完了。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

▲生活是根,在地底下;生活是水,在湖中;生活是山,在坚强中;生活是花,在绽开的刹那中。

▲让我们再一次秉持生命的激情靠近你,让你在我心之荷袅袅升华。打开心灵的霓虹,让我们固守心泵一脉纯。

▲当雨季来临时,许多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的构思,在梦醒后的清晨,无奈地投入另一种漂泊……

▲每个人都曾面临人生的选择,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事……

▲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拥有智慧。

第三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审题立意

第一讲

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4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因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据此可以这样立意:①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边练边悟5 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如: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边练边悟6 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

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合起来说,就是: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课后训练】 1.请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写作提示 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你”所指的对象,以积极向上的为佳;然后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做法(即怎样“走近、融入、成为”你);另外,这三点都应写到,且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可以谈对事物的认知、与人的沟通、对理想的追求等,格调高雅、有思想深度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世间万物都有“根”,树木有树根,大厦有根基,事情有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根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根稳固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从选材来看,这篇作文的角度可以很宽泛,考生容易有话说,毕竟生活中与“根”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例如,花草树木之根、游子之根、人类之根等等。正是选材的广泛性,反映出考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较好地起到拉开等级的作用。如果能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根”,不是单纯地谈植物之“根”,而是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赋予“根”以新的内涵,文章的立意就能更高一些,更深刻一些。例如谈中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的寻根,以体现出爱国热情;从西方节日的大举“入侵”,而中国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可以谈中华民族的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吸收发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谈“丑陋的根”,即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内容。总之,在行文前一定要在立意、文体、材料等方面细加斟酌,拓宽写作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更好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2)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有人问她:“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回答说:“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这则作文材料呈现的对话意蕴可谓意味深长:整个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叙述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凭借非凡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他人与海伦•凯勒的问答可以做这样一个紧缩:“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而这个紧缩句,其实就是材料要告诉我们的关键所在。作文的最佳立意就应该由此确定: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而,不少同学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材料断章取义,或者受一些定向思维的影响而片面领会,出现以下错误立意: “残疾与成就”“毅力”“创造”和“毅力与创造”“悲哀”“最大的悲哀”“眼睛”“看不见”“有眼睛却看不见”……

在写作的基本构件上,可以循“什么是‘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看不见’会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3)一阵风过,峰顶上的小草俯身看到了涧底的松树,小草对松树说:“即使你吸尽了大山的乳汁也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松树笑而不语。又一阵风过,松涛阵阵,天高云淡。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从松树的角度,可以谈淡泊不争,坚守自我,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等诸方面。 从小草的角度,可以谈居高自傲,不尊重他人,缺少多元价值观。 也可以从环境对人或事物的影响、制约入手作文。 (4)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滞留16小时,某滞留旅客因为航班延误造成损失,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①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正面)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反面)工作要尽善尽美(抢救老人及时但安抚工作没做好)。

②从乘客角度:(反面)对行善之举要包容(不能脱离“行善”谈包容)、吃小亏行大善、设身处地(为生病老人和航空公司着想)。 (正面)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小草要想使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遥远观望,要亲近、走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由此产生等等。

(6)材料一:聪明的钓者,钓上来一只螃蟹,往往会盖住钓篓子盖子。钓上来第二只、第三只,就用不着盖盖子了。原来当有两只及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而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

材料二:古代日本渔民,打捞的鲇鱼很快就会死去,后来他们发现放上一群沙丁鱼在里面,鲇鱼被活泼好动的沙丁鱼一搅,有了危机感而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两则材料,均围绕垂钓展开。第一则材料中的螃蟹只知道竞争,结果害了自己;第二则材料中的沙丁鱼和鲇鱼彼此合作而保住了鲇鱼的性命。立意时,我们可以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从合作与竞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这个话题素材丰富,构思立意的选择性极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文和才情文。此外,此题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联系起来。面对激烈的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压力,或许合作可以造就双赢。当然,失去了竞争的一团和气,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材料对我们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层次:文章的血脉

【佳作示例】

醉中带笑

一直坚信,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好动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到处闲逛,更不喜欢吵闹的人群。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摊开一本书,细细地读。我喜欢这样沉默的朋友,它会一直陪着我,永远不会讨厌我。书中,有更多的朋友等待我。读书,让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多话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更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我喜欢静静地站在阳台上,手中握着一本《席慕蓉诗集》,对着窗外吟诵,去感受作者的情感,那种我现在无法读懂的乡愁和那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恋。我为诗人的或喜或悲时而大笑,时而流泪,我为书中的一次离别、一次相聚而感动。读书,使我沉醉。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读海伦,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希望可以像海迪姐姐一样坚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的确,我变得勇敢,我不再畏惧风浪。我坚信自己会成功,会战胜一切。我不怕失败,失败了又能怎样?跌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我可以继续飞快地奔跑。读书,使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从书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发展;我从书中懂得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美好;我从书中学会了真诚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书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而它却从不向我索要什么。我喜爱读书,以书为伴,生活充实而富有色彩。读书,使我沉醉。

我醉了,醉在书中。醉中,嘴角泛着笑„„

[评析]

这篇文章写了读书的收获和感悟。文章一开始就确立了中心:“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作者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分别从有书的陪伴“我”不再沉默、和书交流“我”不再孤

寂、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学会了坚强等方面来写了书给作者带来的精神鼓励。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小作者也匠心独运,三个片段的开始都是“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这样既点明中心,又起到粘连的作用,应该说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倾心一爱

风雨过后,天空中留下一弯色彩斑斓的弧,那是奶奶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虹。——题记

白色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寒风肃杀,天蒙蒙亮时,您都会一如既往穿好衣服出门去,只为买得那新鲜的豆浆。有些颤抖的手紧紧地端着盛豆浆的锅。为了不让豆浆洒落,您不停挪动着脚步努力调整着平衡。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回家后,您小心翼翼地点着炉子,煮着豆浆,没有一点儿声响。为了让我每次一饮而尽,您轻轻地用爱拂去多余的热量„„捧起这热腾腾的豆浆,我知道,您的爱氤氲在这白色的香气里。您为了给我这个喝不起牛奶的孩子补补营养,不知花费了多少„„

奶奶呀,那白色的豆浆,怎能让我忘怀!

红色

炎热的午后,窗外声声蝉鸣伴着即将罢工的风扇的嘈杂,我生气地扔下手中的笔。那时,奶奶您知道吗,我多想吃盒冰淇淋,哪怕吃根冰棍也好。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奢望。您似乎明白了一切,一头钻进厨房,弄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端着一碗用水冰过的凉拌西红柿出来,递给我,让我快吃。接过这沉甸甸的碗,心中的烦躁早已消失了,几口下肚,顿时凉爽很多。您笑着说:“你这馋孩子。”而我却又调皮地舔着碗,趴在奶奶肩头耍赖说:“我还要。”顿时,笑声传遍了整间屋子。不经意间,我却摸到自己脸边一丝泪痕„„

奶奶呀,叫我怎能忘怀红色的西红柿呢!

黄色

每次学习到深夜,您都会一直默默陪在我的身边。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正在为我缝补心爱的花衬衫。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干裂的手似乎有些变形,您艰难地捏着针,一针一线慢慢地缝着。密密的针脚,勾勒出的是深沉的爱,您偶尔抬头,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慢慢散开„„顿时,幸福的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奶奶呀,那昏黄的灯光,让我怎能忘记!

可还未等我实现誓言,您已经永远离开了我。奶奶,您走好,我的一生会因你的色彩而永远美丽。

[评析]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选取生活中的三个细节,表现了奶奶对自己的那种深深的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也显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开篇用题记的形式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在每一段的最后都用简短的语言抒发对奶奶的感激;最后一段照应全文,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最高潮。

【写作百宝箱】

何为层次

层次,就是秩序、条理、系统。人们常常用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来形容层次所要达到的要求。生活需要条理,写文章需要层次。文章的层次表现在写作的各个部分。有物有序是古人写文章所遵循的两条基本要求,“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条理就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层次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写文章,无论什么文体,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写作素材,在文章中体现清晰合理的层次结构,即段与段之间有明晰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也有明晰的层次关系。文章的层次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因此,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均应有主旨来确定。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层次通常可以根据主旨采

用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不同形式,并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如何安排层次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要使记叙文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就要格外精心地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在安排文章层次结构时运用如下几种形式: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安排结构;按事件的特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前后的衔接、勾连、照应、过渡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过渡句段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它们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可见。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整体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作文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

【牛刀小试】

1.题目:我真想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个半命题的题目,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首先是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快快长大”、“有个好老师”、“美梦成真”、“飞上月球”等等。在组织材料时,同学们要力求创意新颖。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开头和结尾之间的照应。

2.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你有困惑需要倾诉的时候,他总会不厌其烦,为你化解心中的不快。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的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大段,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种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交叉,这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整体构思不到位,想到哪就写到哪。以“朋友”为话题作文,可采用多种文体来写,在写记叙文时,可选取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也可以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写。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真挚感人。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结尾:文章的收官之战

【佳作示例】

立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的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老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析]

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如漂满落花的清溪潺潺流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此结尾总结全文,概述心路历程,点明文章主旨,行文自然流畅。

倾心一爱

琳总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我却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味道,是洗衣粉的香味吗?还是„„

放学回家,推开那扇铁锈门,便看到了奶奶熟悉的身影。夕阳照在奶奶身上,映红了那两鬓的白发。伴随着悦耳的流水声,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搓揉着。盆里的水不时地溢出来,有些肥皂泡就满怀欣喜地飞上天空;有的呆呆地撞在盆沿上;有的则笑着飘向大地„„深呼吸,闻到满院的暗香弥散,这时,想起了琳说的话。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奶奶身上的味道呢?或者,是两个都有?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看着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不断地揉搓着,仿佛在向衣服中注入什么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淡淡的香味就是奶奶的爱!在揉搓的过程中,奶奶将她对我的爱也注入了衣服中,在衣服中留下了那特殊的香味„„

奶奶注意到了身后的我,便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的那件白睡衣我已经洗好晒干了,你

快回屋里把睡衣换上„„”

我跑回了屋里,拿起沙发上的白睡衣。在夕阳的照射下,睡衣摇摆着,像在微笑像在招手像要将那暗香飘散„„我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从此,我便倾心于这种淡淡的香味,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第二天,我悄悄对琳说:“你身上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琳疑惑:“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妈妈的味道呢„„”

[评析]

本文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奶奶平时为自己洗衣的画面,向我们展现出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文章以疑问开头,又以疑问收尾,首尾遥相呼应,引人入胜。开头的疑问引出了奶奶给自己洗衣服的细节,在含蓄中让我们品味着爱的芬芳;结尾的疑问把一个家庭的爱拓展到了另一个家庭,暗示着所有的家庭里都蕴蓄着一样芬芳的爱,在看似不经意间深化了中心,突出了主题。

【写作百宝箱】

古人认为文章应该“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如放炮,结尾如撞钟。”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章字虽完了,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香,那才是好的结尾。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

——叶圣陶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

——[清]李渔

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

——[古罗马]奥维得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明]许榛

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俄]托尔斯泰

结尾,也同开头一样,要求单纯,办法却万变。先从反面说,(1)虎头蛇尾不好。所谓虎头蛇尾,是内容分量很重,结尾写得疲疲沓沓,或像是应该再说点什么却浮浮泛泛地住了笔。(2)是正相反,画蛇添足不好。最明显的例是叙述可悲情事,说了“连路人也流了泪”,还担心读者感受不深,于是加说一句:“请想这是如何的悲惨啊!”(3)不是少说多说问题,而是说得过于板滞,没有给读者留下一点回味的余地,如小时候作“勤学说”,结尾写“不勤学之害如彼,勤学之利如此,是故为人不可不勤学也”就是此类。

——张中行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诗”与“画”常常并提,不少诗人也喜欢以景结情,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供人作无尽的回味。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舟远人静之时,一腔深情熔铸为一幅可以久久凝视品味的画图,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横亘千年的巨大张力。古诗中,使音乐完成无形到有形折转的例子,很多是借助以景结情而成佳品的,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空灵的景物描写竟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的神奇似乎转瞬即至,文字的妙意在此呼之欲出。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创造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赔偿丢失的所借项链,饱经十年苦工才还清巨债。作品至此完全可以结尾了,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宕开一笔,写女主人公意外发现她当年所借项链原来是赝品,于是刚从还债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女主人公,再次陷入更深刻更猛烈的精神将欲崩溃的危机中。文章戛然而止,而又悬念环生。

【牛刀小试】

1.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卧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对联体现出了方志敏的志趣爱好,你的爱好又是什么呢?请以“我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首先仔细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篮球、音乐、书、网络等等。特别需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如写成“我和读书的故事”显然是不行的。从写作要求来看,文章应该以叙事为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兴趣爱好有关的事情。材料要真实具体,可以写兴趣爱好的由来,发展过程及对自己的影响等。要用清晰的线索把材料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老舍先生的《养花》具体生动地写自己的养花实践,进而写养花的乐趣和收获,是大家本次写作极好的典范。

2.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一提起老师,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学校教育我们的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许,抛开时空的限制,只要能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称之为师。明确了老师的概念,首先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写作对象,然后选取能够打动自己的事情组织材料。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细节刻画。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假装生气,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却轻轻敲在我的石板边上,并且老师随着同学们一起笑了这一细节,就形象地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另外,抓住感情触发点着力渲染也很重要。老师给同学补课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冰心写出来就如此感人?因为作家不仅交代了事情的背景,而且抒写了当时自己的内心感受,营造了动情的氛围;至于文章的结尾,只要能与全文和谐统一即可,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上一篇:夜晚心情随笔诗歌下一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