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感受到声音

2022-08-28

第一篇:我们如何感受到声音

我们在国歌声中感受到了幸福

还记得,孩提时代,爷爷总是抱着我,手中拿着大蒲扇,轻轻缓缓地哼着一段曲子。我抬头,问爷爷这是什么歌,爷爷笑了笑,额上的浅浅纹路舒展开来,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歌。

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歌!

长大了才知道,这段温暖激昂而热情澎湃的歌,是国歌,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

就在我们从呀呀学语到如今成为万千辛辛学子的这十几年里,中国壮气豪天地在发展史上挥出了浓墨重彩、气吞山河的一笔。令人出其不意的气势,震撼了无数为中国如此辉煌蓬勃而感到诧异惊奇的国外势力。《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响彻华夏大地。

曾几何时,中国曾被那些贪婪、利欲熏心的国外列强毫无节制地割地抢财,甚至暴戾而血腥地残杀了中国成万千劳动人民。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踩在中国的土地上疯狂地叫嚣,给中国以及万千百姓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怕而残酷的噩梦。

但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说出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切阴霾瞬间被驱散。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她默默地从基础做起,勤勤恳恳地在华夏黄土地上打下无数牢固而坚实的地基:她细心而亲切地与各国不计前嫌交往,并打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她规划好了国防部队,增强了海陆空三军的实战能力;她重视教育,为国家的科研、技术工程以及各行各业培养了无数新新势力,国家现代化储备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她带领无数中华儿女走上了改革、发展、创新的道路,大踏步地对外贸易、交流,与各国进行商业往来,知识交流。

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母亲!中—国! 经过几十几年的韬光养晦,我们的祖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她甩开了英、法、德、日,经济总量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我们中国的身影均能看到:在国际奥运会上,我们那雄壮而激越的国歌屡屡响起;在联合国事务中,伴随着那国歌而猎猎升起的五星红旗,总是能吸引众多的人来驻足观看。那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东方睡狮,而是一只醒了,觉醒了的东方巨龙。

在当今世界,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上,所有的目光都会围绕在中国身上,这是中国的力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这段熟悉的旋律萦绕在耳际时,我不禁有点热泪盈眶。

这泪,是幸福啊。

潮南区胪岗镇教育系统“庆国庆”征文比赛

参赛单位:新中学校

参赛作品:《我们在国歌声中感受到了幸福》 作 者:903班 张嘉怡 指导老师:张丽群 作品简评:

小作者立意明确,她在国歌声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强大,从而感受到幸福。为了突出主旨,小作者采用对比写法,写祖国的过去,祖国的现在。语言通顺,感情真挚。结尾既点题又让人回味无穷,听到国歌幸福得流泪。当然,眼泪也肯定是甜的。

我在国旗下感受到幸福

清晨,踏着轻轻的脚步,来到校园,仰望着在晨风中飘扬的红色旗帜,我会心地笑了笑。

(一)回望历史

在近代百年里,战争如一只发疯的猛兽袭卷了整个中国,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在一场场残酷冷血的战争中,我们伟大的祖国,遭受着撕心裂肺的折磨。多少热血儿女英勇奋战,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抛头胪,洒热血,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他们的生命与鲜血也凝聚成了新中国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五星红旗!

(二)驻望当今

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的国旗在雄壮的国歌中一次又一次地冉冉升起,正如中国一步又一步地向上攀登。多么令人自豪啊!五星红旗,你是我们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们为你自豪。看着那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那心中的乐呀,简直是整个心脏要跳出来;那个泪水呀,犹如春天的雨绵绵不绝。一扫华夏儿女百年来所受的屈辱----东亚病夫。见鬼去吧,东亚病夫。我们的祖国,永远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称呼了。在东亚,在世界,只有一条龙,那便是中国龙;在你,在我,在他心中,只有一位可亲可爱的母亲,那便是中国!昏睡了百年的中国,昏睡了百年的东方睡狮,醒了。她要呼啸山林,重整山河,重拾自信。

(三)凝望未来 我坚信,在未来,中华民族肯定是也必定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大唐盛世的荣耀定会再次地展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神州N号的起飞,托起的不再是中华的飞天梦,俨然是代表我们人类迈向太空的力量;天宫N号在太空中的飞翔,那里面不仅仅承载着中华儿女,更有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宇航号,在为人类谱写新的篇章;嫦娥N号的完美旅程,夸父计划的阶段成果......无不体现了强大中国的力量。

新一代的炎黄子孙,让我们的国旗,在太空中,在地球外星球,飘扬!飘---扬!让我们的国歌在茫茫宇宙中绵绵回响......

踏着轻轻的脚步,驻足在国旗下,仰望着在晨风中飘扬的鲜红旗帜,我幸福地笑了。

潮南区胪岗镇教育系统“庆国庆”征文比赛

参赛单位:新中学校

参赛作品:《我在国旗下感受到幸福》 作 者:801班 张曼婷 指导老师:张凤明 作品简评:

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布局独特新颖,写了“我”在国旗下回望历史,驻望当今,凝望未来,从而深感幸福;主旨明确,感情充沛。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本文语言印证了这一点。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我们在变化中感受到了幸福

六十二年,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是弹指一挥间。六十二年的祖国变迁让我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博,三十二年的改革开放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幸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义愤填赝的《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祖国几十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长变化。当这充满激情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总会有一个幸福的笑容爬上我的嘴角,强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家经济在三十二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从二十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到了小康社会。

在从前,人们只企盼着吃得饱,穿得暧,有得住,那就够了。而现在,我们放眼街头,商业网点比比皆是,道路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城市与农村,一幢幢造型各异,精美漂亮的建筑拔地而起,杜甫曾感叹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顏”的人生诉求,在当今社会,可以说,已基本实现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真是截然不同。物质生活,对广大民众来说,不成问题;精神生活,人民大众要求更高。现在,在吃得饱、穿得暧、住得宽敞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比以前丰富多了。弘扬民族主旋律的文化生活,贴近大众的休闲娱乐生活等等,不断地充实了广大老百姓的精神食粮。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文化等打上新时代烙印的东西不断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来。

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开幕让我们没齿难忘:一个个柔美的身躯在画卷上翩翩起舞,一个个炎黄子孙用刚毅的手法击打着缶......残奥会的举行,更是展现多少残疾人的梦想。虽然他们身体有某部分的缺陷,但他们也一样,为祖国努力拼搏,在祖国大家庭里展现自己的风采。上世纪被外国列强叫响的“东亚病夫”,已被我们用实力打得粉碎。中华儿女向来注重强身健体,古有精武精神,今有奥运精神,岂能任人污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已六十二周年了。六十二年的风风雨雨,六十二年的艰难险阻。六十二年里有曲折但更多的是辉煌。

听,雄壮的歌声正在奏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东方大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潮南区胪岗镇教育系统“庆国庆”征文比赛

参赛单位:新中学校

参赛作品:《我在国歌声中感受到幸福》 作 者:804班 张嘉丽 指导老师:郑旋娟 作品简评:

本文结构严谨,开头与结尾都能够引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形成首尾响应,且又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国歌声中”;内容也十分充实,向读者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叙述过程中能通过对比突现新中国的进步;本文的语言也非常优美,作者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有如“幸福的笑容爬上我的嘴角”等;本文珠情感真挚,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气息,让人读后都能为自己的祖国喝彩,骄傲。

第二篇: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健康的父爱

一般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无论是打骂或是严厉的苛责后,都会在冷静下来后悔,于是采取种种方式加以弥补,比如给孩子买东西,或是带孩子看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大多数父亲都宁肯用行动表示内疚,而不会亲口向孩子道歉。

或许父亲们都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尊严吧?总之,许多人认为认错或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因此孩子,特别是儿子也会从父亲那里得出“决不认错”的经验。

当然,我们不好去让父亲们一定低下头来忏悔,本性难移,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这些都是千古教条,不易改变。

不过我本人却是个例外,从儿子生下来到现在(8岁),我已经正式向他作过不下五次道歉。那的确是因为我的过失,因我的情绪失控而让他受了委屈,或是因我的不小心而让他摔了跟头……,我为我的过失诚恳地向儿子道歉,但事实证明,我并没失去什么,相反,我受到儿子和妻子的尊重,因为我也会向妻子道歉。

向亲人道歉算不上美德,倒应该是一种常态。比如当我和妻子吵嘴的时候,如果她有一句话说中了我的要害,真的让我感到那就是我的问题所在,我会当即止住情绪,让自己静止片刻,然后对她说:“你说的有道理,我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般情况是:当即,我们的发作会止住,就算妻子的余怒未消,可能继续唠叨几句,但战争即会终止,大家不会再怄气——即使是当着孩子的面,也会如此。问题是,我不觉得我丢了面子,因为对方不是外人,是把生命托付给我的人,在他们面前,又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重要的是孩子看到这一切后,不单会生出“向爸爸学习”的心,还会传递给他一种“变通”和“调整”的智慧。

为什么?因为孩子眼中看到的和大人不同,当他看到父母吵嘴或对他严厉时,感受到的是气氛的紧张,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感,他怕局面失控,因为失控就是暴力或分裂,那对他来说才是真正可怕的结果。因此,通过道歉(或示弱)便可化解气氛,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调节气候”的方法,是控制局面的手段,是让大家休战、平和的技巧,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当汽车失控的时候,会冷静地采取措施,让一切转危为安。

因此,道歉有时候是一种智慧,特别是对孩子。但一味地示弱就会变成没有界限,有时候还会为孩子留下一个“阴盛阳衰”的经验。那么,他们也会记住这个经验,将来成家时,同样会如此。

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分寸,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严厉而不镇压

特别是当孩子因得意忘形而失控的时候,有时候会惹祸,此时,父亲一定不能真的发作情绪,要知道,惹祸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暂时性的,连大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就更别说一个孩子。那么此时,表演一下权威性是可取的,不是苛责和打骂,而是表情严厉一些,采取审视和注目,有点像首长下命令时的状态。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别真正吓坏他(她)”的分寸。

比如我的儿子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是99分,因一个字的小马虎,显然那是不该错的。当他告诉我时,我们正在吃饭。听到后,我的语言和表情不再在丰富,保持了几分钟的沉默,这时儿子会有感觉,于是他非常老实地吃着饭,话也不再多。

气氛酿成后,不要急于说教,因为儿子正感受着恐惧,一个不安的人不会冷静地听取意见,进而,如果经常在吃饭时令他恐惧,他的胃肠道还有可能出问题。但沉默本身一定会有一个效果——他会安静地吃完饭,而且比平时吃的干净,还会主动去洗碗、漱口。

我儿子就是这样,之后他静静地回到自己房间,大声读起课文(以取悦我),此时,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一定要装作“领他的情”。于是我的目光变得温和,点头夸他的课文读的好——但错误的做法是:剥夺他吃饭的权利,骂他或打他,或命令他站在一边反省(体罚)。要知道,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破坏他的身心健康,即不要破坏其正常的生活习惯,更不能发作时不顾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而羞辱他或以各种形式情绪化,比如哀声叹气、摔东西或摔门就走,也不能把战火引到爱人身上,什么“都是你平时娇惯的结果”,或“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严重,自己导致了家庭战争和家庭分裂,自责感会引发罪恶感,从而形成刺激,导致如考试怯场、厌学等,甚至有可能引发抑郁。

二、行动而少唠叨

这是父亲的专利,严格上说,孩子并不太在乎母亲的唠叨,因为女人唠叨属常态,孩子再烦也不会过于恐惧。而父亲一但唠叨起来,那就是要比严厉的训斥更令孩子胆怯了。

为什么?因为一般母亲唠叨的时候会从生气变成伤心,伤心时就会软下来,孩子只要去哄便可化解。但父亲唠叨时一般会越说越气,然后会演变为动手,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不断地吼叫,然后上前扑咬……,试问,有哪个孩子在这头雄狮面前不会肾虚?!

因此,父亲最好尽快采取行动,表达方式,首先是问为什么会犯错,一定要让孩子诚实表达,而且父亲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想法,不横加指责或不屑一顾,而是要静静听完,然后分享自己当年同样或类似的经验。

采取行动当然最好不以打骂呈现,而是随着孩子的状态调整(不是任自己发作而不可收拾)。因为父亲再生气,有一点一定要知道,他是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是弱者,因不懂而犯下过失,其中主要责任在父亲自己(养不教,父之过),是自己平时没有防患于未然,现在父亲只是在补救,而不是让孩子全部负责。

那么,行动当以“阴转多云”,再“多云渐晴”为宜,这是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孩子不会感到突然,这会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不让他“生吞”,或从父亲那里学会急于给自己或某人下结论。最主要的,还传递给孩子,特别是儿子一个重要技巧:调节关系。 试想,当他长大成人后,在一家单位也许会因某事惹领导或同事不悦,就像童年在家的感觉。那么父亲一旦教会了他如是转化,他也会将此带到以后的工作环境中,如果夫妻之间有这种转化,那么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也不会太成问题。

三、引导而不指责

当我儿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一般会以游戏的方式将他引入学习范围。比如加减法混乱时,我会跟他玩买卖东西的游戏,那么付钱与找钱,就会把加减法放进去,实践结合理论,激发其兴趣,以后买东西时也会多了份经验。

语文的功夫不是作业,而是平时,比如我会跟他一起分享图画书,有时候给他念,也请他给我念,例如他对动物感兴趣,那么我就请他念有关老虎的一段,他边念,我边装作惊讶,他感到我的反应,会更加起劲,不会的字也会记得清楚,这是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一旦有了成就感,无论多大的男人,都会激发出创造力。

可一旦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你怎么这么马虎,脑袋里进水啦?”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背不下来,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这些指责好比魔咒,孩子听到时,不仅感到羞辱(自卑的前提),还会十分“听话”,无形中履行这些指责内容,长大后真有可能成为你说的那种人。这个过程中,教他知道吸取教训,主动改正错误,而且不放过自己的马虎。

四、决不可打骂

当“打是疼,骂是爱”成为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方式时,孩子就会接纳这个程序,那么他也会在生活中加以执行。

因为爱就是打骂,而打骂意味着皮肉之苦和羞辱感,这些会令一个人恐惧和愤怒,所以当他也对某人产生好感时,就不会离他(她)太近(以免受苦)。这,就是分裂,就没有真正的信任与和谐。

当一个人处于分裂状态时,就不会完整,不完整的人不仅无法良好地完成团队配合的项目,例如足球,也不会与领导产生实质的和谐关系,甚至会波及到配偶及同事,及其子女——因为亲近(爱)意味着羞辱与打骂,所以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这也许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吧?

正确的程序是“爱是安全,是尊重,是拥抱,是接纳”,让爱就是爱本身,而不是暴力,这才是逻辑中的正比关系。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与罗斯福,都是因为父爱而造就出他们的博爱之心,父亲是教人“立业”的,而立业主要就是人缘,人缘不好,任你再好的本事也不能施展。好的人缘不可能呈现为“打骂是爱”,因此,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一句话,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父母都不可再打骂他们了。

五、再忙也要陪孩子

让老人替自己代孩子不可说是一种错误,但后果往往是:你的孩子也许适应了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令你苦恼。除此之外,孩子也会因适应老人而比较懦弱或过于放纵。那么,这究竟又是孰之过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太忙而无暇兼顾。可孩子的成长可不看这些,他们也不可能理解这些,如果理解了,那么小大人就会出现,力不从心就会等着他(她),到时候会更加麻烦。

我有一天晚上12点多才到家,第二天上午10点还要去电视台做节目,于是次日醒来,先跟儿子一起洗漱,吃早点,然后让他坐在我的二等自行车上出去买菜,这一切完成后,我就出发了。虽然比较累,但相信天下的父亲都有一个定论:我们活着干吗呀,还不是为了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让孩子感受到你心里有他(她),关注着他(她),并与他们有所互动,抓紧时间交流,再忙,父爱也跟上了,我们也不会有所遗憾。

因此,高质量的陪伴一定要跟上,就算时间较短,也一定要让儿子跟着爸爸玩几次,较量几个回合,感受一下父亲的力度及保护,这样,儿子也会从中学会作一个男人。女儿呢?则更不能没有爸爸的拥抱和关注,这至少会直接影响到她将来怎样判断男友。

有关父亲的内容非常多,但做到以上,大概也只能算及格了,优秀的孩子必须具有优秀的基因,这里说的不单是先天基因,更主要的是后天的阳光(父爱),父爱即阳光,要想让孩子不缺钙,阳光必不可少。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

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

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爱

肖安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教育既要面向全体,更应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人是有情感的人,在人的情感当中存在着愿意与不愿意、喜欢与不喜欢。富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

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前提。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非常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注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努力做到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全体,尽力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通过真情的流露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尽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具体做法是:

1、 多了解学生

每接到一个班,我都会以最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通常是在两周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在一月内掌握本班的特殊学生,两月内全面了解本班学生。如学生的家庭结构、生活环境、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便于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往往教师最先记住的就是本班特别优秀或特别调皮的学生,如果一个普通的学生知道老师很快发现了他,他会觉得老师在意他,就会有意识地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想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2、多招呼学生

平时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就亲切地向他点头微笑,关切地叫学生的名字,嘘寒问暖,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有些学生胆小,不敢招呼老师,我就主动和他打招呼,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到目

1前,我们班的学生几乎都能见面和老师主动问好了。我想如果我面无表情、爱理不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他不重视,不在乎他的问候,可能连跟我打招呼都省略了。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却可以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心里时刻想着学生的感受,每天第一次见面我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

3、多关心学生

上课或课间我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异常,及时关心。如课堂上发现学生表情异常,我总是满怀爱怜地走过去,问他哪儿不舒服,是不是肚疼、头痛?要不要上厕所、喝点水或联系家长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但个别学生偶尔的异常表现也不容忽视,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往往会对某个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也许会因此而毁了他的一生。这学期刚开学不久,在我们班就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我正在上课,有学生反映,说有个女生桌子下面的地上有许多水,我走过去一看,发现她的裤腿和鞋子全湿了,我知道她是尿裤子了。她头埋得很低,脸涨得通红,眼泪只往下流。这时全班的学生都用好奇的目光望着我们俩,教室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我想教室当时要真有个地缝,她一定会钻进去的。这件事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就假装摸了一下她的头,然后大声说:“哇,好烫呀,一定是生病了!先去上个厕所,然后赶紧回去看。”我一边让一个女生干部陪她去上厕所,一边打电话告诉她家长来学校,她家长来了,我让她家长赶紧带回去换裤子,以防感冒,并再三叮嘱其家长不要过多责备孩子,孩子已经很难过了。果然第二天早晨其家长打来电话说他们孩子不敢来了,怕学生笑话她裤子的事。还说该孩子上幼儿园就没发生过这种事,这回真是丢大人了。我就让他告诉孩子,说有时大人也有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再说同学们都以为他真病了,还以为他出了那么多汗呢,如

果因此不到学校来,同学们反而会怀疑的。最后她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我又对她说:“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只是以后下课要记得去上厕所,上课期间想上了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老师会很高兴帮助你的。”从这以后,每 次下课我都要提醒学生不要忘了上厕所,并悄悄安排了两个学生专门提醒她,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事。

4、多跟学生交流

我知道,如果等学生发生问题才把他抓来“训话”,这样只是“亡羊补牢”。我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在平时跟学生拉家常,交流思想,既能及时发现问题、疏导学生,又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交流时常常以同伴的身份,尤其是在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我就给他们讲我的童年趣事和我女儿的趣事,学生发现和老师的距离近了,没有了防范,就会把真心话告诉我。有时候与学生互动,我会感到他们仿佛就是我的亲生儿女,那种爱的感觉真是幸福无比。

5、多跟家长交流

经常家访或利用电话跟家长交流,了解并反映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体会到我对其子女的关心,从而做好配合。为了不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我从不向家长告状或训斥家长,常常与家长平等地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有时是我给他们提建议,有时是他们给我提建议,只要我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孩子,我就会看得更清,看得更远。

6、多鼓励学生

在学生面前,我从不说消极的话,而是不断地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各种机会表达、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用爱去激励和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知道老师“望生成龙”、“盼生成凤”的愿望,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7、多表扬学生

我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我发现,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8、多正面教育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我总是通过认真地调查了解,确认缺点、错误存在后再跟学生谈话。谈话时坚持正面教育,语调平和,态度和蔼,循循善诱,注意倾听学生对自己的缺点、错误的认识,指导他如何改正,注意不说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当行为,过后就及时与学生交谈沟通,并真诚地向他道歉,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改正缺点的满怀期望及对他人格的尊重。

9、多辅导学生

我会记住这些教训:一是爱迪生的老师通知爱迪生的家长把他领回去,并对爱迪生的母亲说“他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根本不值得一教”;二是丘吉尔上小学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品质评语很糟糕;三是华罗庚的母亲逢人就说“我们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啊,怎么生了这么个呆子”,可这些所谓的特殊学习障碍者,这些顽皮捣蛋的“坏孩子”们,长大后竟成为我们尊敬的大科学家和大政治家。

再优秀的班级,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我觉得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转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去发现他的长处,许多某方面有缺失的人就有他潜在的特长,这个特长往往很难被常人发现,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一鸣惊人。再者,在我们的身边也不难发现,很多上学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出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只要对所谓的差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指导,他们就会有不同的进步。

10、多换位思考

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老师都会不自觉的多一些偏爱,我也不例外。但那些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其实我也很想多关心他们一些,并且付诸了行动,但总有“功夫白费”、“对牛弹琴”的感觉,有时甚至起了反作用,“好心没得到好报!”而心里不平衡。每当这时,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样对我?”或站长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思考“我的孩子真的是无药可救吗?我能放弃他(她)吗?他(她)有哪些优点,老师怎样做才有利于他健康成长?„„”这样想以后,我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方面没做好„„问题想明白了,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就不会出现过激行为了,并且会积极地、乐观地看待问题学生。

总之,老师对学生的爱无处不在。我不用对学生说我是多么多么爱他(她),也不用说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我只要让我的学生从我的一言一行和一瞥一笑中,感觉到做我的学生是幸福和快乐的就够了。

第五篇:我们应该如何感受生活

——《天堂的颜色》观感

如果当我们闭上双目,我们该将如何面对黑暗的世界?故事的开头被声音充斥着,我们看不到画面,在这片漆黑之中,我们不断揣测这又是谁的世界?可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伊朗著名导演马基· 麦吉迪的《天堂的颜色》给了我们这样一段在一个黑暗世界的开头。

这是一个盲童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小穆罕默德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作者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特殊的镜头:小男孩听到一只雏鸟从巢里跌落,一只野猫正虎视眈眈。小穆罕默德吓退了野猫,凭借着自己的耳朵和手四处找寻着这只可怜的雏鸟,轻轻地将它放在自己衣裳的口袋里,艰难地爬上树,再将鸟儿小心翼翼地放回。这些动作的连续,我们看到的都是小穆罕默德的手在不断摸索。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这个温情善良的美丽的小男孩却背负着与生俱来莫大的痛苦。

镜头一:在回奶奶家的路上,当众人坐在车里昏昏欲睡,小穆罕默德伸出手,想抓住这看不见的风,他兴奋的问父亲车窗外的风景是什么,父亲却很简单地回答“森林”,他和众人一样,早已对外面美丽的自然冷漠了。如同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一样,早已漠视美丽的自然而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物质之中。

镜头二:在小溪边上,父亲木然地坐在一旁。小穆罕默德聆听着潺潺的溪水流动的美妙,天籁般的音符随着溪水有节奏地跳动。他伸出手,感受这温柔的小溪水流过指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纯净无暇。

镜头三:小穆罕默德带着草帽,从一棵树旁蹦了出来,边喊着:“美丽的奶奶,我回来了。”可他从不曾看到过自己的奶奶。他用自己的手抚摸着田野,抚摸着茂盛的庄稼,怒放的鲜花,用他的心聆听这天籁。奶奶温暖的双手慈爱地抚摸可怜的幼儿,小穆罕默德天真地笑了:“奶奶,你的手又软又白。”——这是一双在田间里劳作的粗糙的手,但在这孩子心里,这双手如同最最温暖的摇篮。

镜头四:和姊妹久别重逢的小穆罕默德欣喜地伸手轻轻地抚摸妹妹的笑脸:“你长大了。”这是他们的父亲所不曾发现的。他是个盲童,生活在黑暗的世界。可他却“看”到了常人不曾看到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用自己的手抚摸生活,他们“看”到了有视力的人们不曾看到的。人,当诗意地栖居,生活在于发现美,哪怕是一朵含苞的骨朵,它也能带给我们美。

我们都被忙碌的生活蒙蔽了双眼,忽略了琐碎的小事,每个事物都蕴藏着它的秘密,那就是,美不在于用眼睛看,在于我们的心灵,那颗美的心灵才会发现眼睛看不到的一切。

小穆罕默德是父亲再婚道路上的一个累赘,我们始终看不到父亲脸上的笑意,父亲背着祖母将小穆罕默德送到盲人木匠那里学艺,祖母在和父亲的冲突中去世。父亲最终将孩子接了回去,在走过一座小木桥时,小穆罕默德掉入了湍急的洪流,父亲却惊讶得呆住了。就在孩子被冲走的那一刻,父爱迫使他跳入河里救孩子。他们都被冲到了海滩上后,父亲跌跌撞撞地奔向孩子,抱起他,可是小穆罕默德再也听不到了。

故事的结尾,小穆罕默德的手慢慢地松开了,一道金光射在他的手上。哦,那是天堂的颜色,谜底终于揭开了。整个故事是用“手”在感触生活,作者从一个盲童的角度来揭示这个问题。天堂的色彩,就是要我们去发现美,发现爱。美,无处不在;爱,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平淡的生活蕴藏着无尽的美,把心擦亮,爱,无处不在。

上一篇:文秘试用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外贸业务员英语口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