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庭传统美德作文

2022-12-17

第一篇:弘扬家庭传统美德作文

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当今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拥挤的街道,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难道我们只是获得而没有失去吗?殊不知,在我们将空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时、在我们双手环胸围观老人跌倒时,一些东西在逐渐地变淡,逐渐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我们整天都在喧嚷着要保护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结晶发扬光大。然而试问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做到了吗?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挂在嘴边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藏。聆听历史这条长河中汹涌澎湃的波涛声,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声音逐渐被汽车的喇叭声覆盖。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这片领域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不能只在乎物质资料的享受,我们的思想字典里最不该删去的字就是传统美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见荆棘丛和风雨,我们不能就这样转身就走,躲避这些坎坷,要咬紧牙关冲过去,这才是自强不息。在别人跌倒后毫不犹豫的伸出手将她、他拉起,用自己的关心去抚慰疼痛的伤口,这才是乐于助人。在伤害别人后能不弯下腰企图一言不发地走开,而是自觉上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减轻为别人带来的损失,这才是诚实守信。为什么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这一宝贵的财富闲置一旁,是因为怕减少经济收益吗?是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父母、老师、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那么,我们该如何继承这些呢?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的体现不在于它有多么壮观、伟大、而事实上它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产生。自古以来,中华美德经历了千千万万次的磨炼, 经过了漫漫岁月的洗礼,饱经风霜,才代代流传下来。因此,中华美德对我们意义重大。

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呢?我们要倡导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如今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在改变。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人的心与人的心之间被一堵厚厚的墙隔开。人们对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怀有一颗“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态度。人们内心的同情感如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被剥夺了想要飞出的欲望。因此,我倡导弘扬中华美德,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徘徊,抓住社会发展的潮流,弘扬中华美德,让我们幸福成长吧!

第二篇: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四 二 班 王涵睿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十分重视诚实守信,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自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精神,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中华传统美德无处不在,现在就让我带你走进古代,看看古代人是怎样理解“美德”的吧!

《孔融让梨》里,孔融把大的梨分给弟弟,把小的梨留给自己,这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传统传统美德之一: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比如《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鱼,于是王祥就躺在冰山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用手到冰冷的水里抓鱼……这样,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了另一个传统传统美德:孝。王祥尽了孝道,但他却付出了很多……自从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也发奋图强,争着做好事。

那一次我乘车去姥姥家,车上的人特别多,我被挤的直流汗了,乘了一半路程后,我才坐到位置。过了一会儿,车上来了一个年迈的老爷爷,我立刻给他让座。说:“老爷爷,您到我这来坐吧。”老爷爷说:“谢谢你,小朋友!”车上的人也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的眼光,我心里甜滋滋的。

正当我们到终点站下车时,刮起一阵风,把路上的一个白色马甲袋刮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脚下,年轻的小伙子一跳,便避开了。一连串好几个人都这样子避开它,却不愿意捡起它。这时,我慢吞吞的从车上走来,一看到这个袋子,就立刻弯下腰,捡起袋子,一步一步地走到垃圾桶旁,小心地扔进去。

其实城市的环境就像我们的脸蛋一样,有谁愿意看到自己的脸又灰又暗,而且都是脏东西呢?城市是大家的,要美化城市,首先就做到不去破坏,污染它。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传统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第三篇: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驻我心,美德入我魂

—— 传承传统文化,争做美德少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统驻我心,美德入我魂》。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育我做一个大写的人。但是那时的我不怎么明白人字的意义,只知道是一撇一捺罢了。是啊,“人”字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起来的,是顶天立地的。它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现在,我常常在思考,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就应该是在家庭里,孝顺长辈,关爱兄弟姐妹,主动帮助父母亲分担家务;在学校里,懂文明礼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当好老师最满意的小助手,做同学最好的朋友;在社会上,尊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吧。

很久以前,当我看到地板上有废纸时可能会熟视无睹现在,我会毫不犹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公交车上我会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不到终点绝不起来。现在我会主动给老人和一些特殊人群让座,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作为美德少年应具备的品质。

以前,在学习上,我总是很自私,对班级荣誉不管不顾,现在我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认真履行做班长的义务,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维护班集体利益。记得去年,一次轮到我们组值日,我在走廊上拖地时发发现教室没人扫,我想他们离校远一点,今天就算我一人值日吧。于是我拖完走廊又扫教室、擦墙、倒垃圾,最后虽然有点累,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一个人也能把卫生搞得那么干净。而且那天我们班卫生得了满分。 以前,在家里洗衣服,整理房间都是妈妈的专利,现在不同了,我不仅会帮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洗衣服,还会帮他们做一些其它的家务。因为我开始懂得感恩,开始懂得美德的意义。正是这些良好的美德,所以我经常得到人们的信任、夸奖和喜爱。

自上小学以来,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老师的肯定和家长的称赞,而我每当享受着这丰收的果实时,我常想这些成绩缘于什么,难道不是老师辛勤耕耘、父母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吗?所以我认为做一个美德好少年,不仅要品学兼优,尊老爱幼,还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同学们,其实,文明美德,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吗?让我们从小播下文明美德的美好种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文明美德好少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在自愿参加义务劳动的的报名表上,你会毫不犹豫的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签上名吗?在看到因贫困灾害而无家可归的孩子的生活图景时,你还能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听着最新的流行音乐吗?马路上有人跌倒了,你是不是还在纠结要不要帮他这个问题?乐于助人,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这一系列的传统美德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的准则。

当今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拥挤的街道,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难道我们只是获得而没有失去吗?殊不知,在我们将空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时,当我们在结好账的购物车上偷偷扔进一件商品时,在我们双手环胸围观老人跌倒时,一些东西在逐渐地变淡,逐渐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我们整天都在喧嚷着要保护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结晶发扬光大,然而试问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挂在嘴边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藏。聆听历史这条长河中汹涌澎湃的波涛声,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声音逐渐被汽车的喇叭声覆盖。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这片领域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朋友们,我们不能只在乎物质资料的享受,我们的思想字典里最不该删去的字就是传统美德。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见荆棘丛和风雨,我们不能就这样转身就走,躲避这些坎坷,要咬紧牙关冲过去,这才是自强不息。在别人跌倒后毫不犹豫的伸出手将她(他)拉起,用自己的关心去抚慰疼痛的伤口,这才是乐于助人。在伤害别人后能不弯下腰企图一言不发地走开,而是自觉上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减轻为别人带来的损失,这才是诚实守信。

为什么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这一宝贵的财富闲置一旁,是因为怕减少经济收益吗?是

因为害怕损害颜面荣誉吗?弘扬传统美德,多一点关怀和信任,社会上的你我他,都不会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听:“多一点爱,多一点梦想,多一点一举一动留给别人的希望,再要一点温暖,全世界都照亮…..”

姓名:王春苗

班级:高一(20)班学校:江苏省泗洪中学

第五篇: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塑造时代新人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受学校委托,今天我给同学们作《弘扬传统美德,塑造时代新人》专题讲座,很高兴能有今天这个平台和同学们交流。我讲解的中心词是“道德”。道德是关于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世做人的智慧和学问。在人类未进入文明时代的原始社会,每个人只知道个人欲望的追求,很少顾念关注他人。全世界只有弱肉强食,缺少忍让和帮扶,人世难逢开口笑,是一个血雨腥风非常冰冷的世界。人一生下来只有自然本能,有不少本能会危害其他人的生存,不经过社会道德教化,是不知约束自己的。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节制是没有止境的。人有四肢,是向外扩张的,人的占有欲望如果不加以节制,就会伤害他人。在我国古代的先哲孟子看来,人兽相隔一张纸。在人类由野蛮愚昧向智慧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痛苦的思索中,人类逐渐形成了促进文明和谐,保障全民安全、公平、幸福的道德和法律。

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上一周学校邀请公安和禁毒办的专业人员对同学们进行了生动的法制教育。法律的功能只是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图伤害他人等对人类社会有大的危害的方面,而小的方面,没有被监控到的问题就要靠个人的良知靠道德律来约;

束。法律重在对人所犯下的较大的错误的结果的惩处,是治末,而道德修养是从灵魂深处打消人错误的意念,是治本。

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瞬息万变产“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思想的积累过几年就增加一倍。同时,我们国家也处在各行各业开放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纷纷出现,加之互联网的骤然普及,正负信息杂然纷呈,对于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而言,当我们不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的时候,所接触的信息越多,知识量越多,头脑可能会被搞得越混乱。当这些思想观念,还没有经过时间跟空间的印证为真理时,绝不能赶时

髦,不加思考地去盲目追风。更不能将这些理论观念,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理原则。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初春季节,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聚巴黎。他们在一份会议宣言中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到今天,国外建成的“孔子学院”已经发展到40多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西方国家信奉“强者繁衍,弱者淘汰”的进化论观念,极其重视个性张扬,极力提倡个人享受,竞争激励,家庭观念淡薄,子女18岁后就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即使夫妻之间在经济上也很生分,各有各的打算,各花各的钱,离婚率高,很多人把生育子女当做拖累,奉行独身主义,以养宠物狗来慰藉内心的孤独。国家人口持续下降,在警力薄弱的地区暴力案件频发。当西方社会学家开始关注我国传统的孝道等美德的时候,而我国一部分人却正在不知不觉职中把孝道等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传统道德抛弃。这个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增强民族情感,弘扬传统美德,国务院作出决定,在民族传统节日,诸如清明节(祭祖节)、端午节(屈原爱国)、中秋节(思念亲情)等安排放假,中共中央倡导,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等等。

那么,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呢?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催的精神支柱,它完整第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感恩、孝道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需要两种宝贵的情感,一曰奉献,二日感恩。因为有奉献的精神,人类才不断劳动、工作、创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多,人类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人们在消费财富的时候,如果忘怀感恩之情,忘怀那些财富所凝结的汗水和心血,那么,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就会产生一种失落之感—,而消费者自己也会堕落成无知无识的物欲虫豸。消费者的感恩一方面会使创造者感受到创造的价值,激发出无限的力量进行新的创造;另一方面,消费者有了感恩的良知,自身也会把精力投入到创造的活动之中。这样,社会财富才会形成不断增殖的良性循环。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艾青这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感恩之情,深深地感动千千万万善良的心灵。土地是我们脚下的山山水水,土地是我们的父母,家乡、母校和亲爱的祖国。土地养育我们生命的躯壳,给予我们物质和精神的营养,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念。为了父母、为家乡、为祖国而奉献是人生最高的目标,为了土地而工作是生命最大的价值。

我们民族有感恩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乌鸦反哺、结草衔环的故事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民族知恩感恩心态的真实写照。

可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只会索取却不会付出。有些同学平时浪费粮食,人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甚至有些人还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新一代感恩之心正在逐渐丧失。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家庭是长辈多、孩子少,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人物,大部分的长辈认为为孩子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是责任,无需回报的。而相当多的孩子也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的辛苦,不了解父母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所以他们认为父母、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接受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当他们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或遇到了不如意的境况时,很多的人就开始学会了抱怨,而不是感恩。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感恩思想渗透到我们每个同学的心灵深处。

感恩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我们来看美国的哈尔·厄本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一天里不准抱怨。假若学生不能做到,那也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他还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他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纸条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非常容易抱怨。而自己抱埋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紧接着那次讨论,他又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分发一张表格,表格顶端写着:“我感激,因为„„”,让学生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自己赞赏的人物和“其他”任何事物。然后又开始的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他问学生,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与前一天不同,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眼睛也睁得大多了,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就是感恩的力量。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能够促进人与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让我们珍爱生命。其实,感恩是一

种面对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这个世界多彩而美丽! 所以感恩,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唯有学会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那么怎么样“感恩”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并以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回报社会。

(一)学会感恩从孝敬文母做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该对父母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养育了我们,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婴幼儿到长大成人,为了儿女的成长,他们精心护理,百般关照,日夜操劳,费尽了心血。儿女成人了,父母老了,可他们的牵挂没有断。请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体会。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不朽的诗,之所以为人喜爱,就是因为道出了天下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圣洁的情感,由此我们也可推论,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回报父母应尽的义务,与此相应,孝敬父母作力伦理道德规范,也将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

(二)孝敬父母要从身边做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中学生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于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据媒体报道,日前,济南一女孩与母亲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竟然对母亲大打出手,并对劝阻乘客破口大骂。据乘客介绍。可能是因为妈妈没有给她买衣服,母女二人

就在该公交车上发生了争执。女孩嚷道:“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揪住母亲的衣领,动手打了自己的母亲。济南女孩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表面上是个例,却反映出当今中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太过淡薄。据我了解,目前,中学生不孝敬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顶撞父母。顶撞父母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当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与父母争辩或者摔门而去。个例: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李某的父亲觉得很苦恼他说“这孩子在学校特乖,特别听老师的话,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回到家:李某经常和家长顶撞,有时候还没说两句,就把门重重地关上,还常常冲父母发脾气。李某的父亲介绍,被孩子顶撞后。自己的情绪往往很长时间才能平复。(2)不做家务。中学生普遍缺少家庭责任感,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多中学生在家庭里都很少做家务,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长辈代劳。个例:许多中学都有住宿生,住宿生一周回家一趟。每到回家时,有的同学就把需要洗的衣服带回家,连自己的袜子等小衣物都要妈妈洗。洗衣服尚且如此,更别说在家里帮父母分担家务了。(3)不体贴父母。父母往往创造最好的条件满足子女的需求,一些同学却不懂得珍惜与回报。有的同学在父母身体不舒服、工作遇到困难甚至家庭遭到变故时,不能体贴父母的困难,反而提出非分的要求。个例:一对夫妇双双下岗后靠四处打杂为生,可他们上高中的儿子却对父母“高标准,严要求”。看到同学有车接送,就要父母租辆车送他去学校;为办同学聚会,逼父母为他凑足200块钱。(4)嫌弃父母。有的中学生羡慕别人家条件好,逐渐埋怨、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父母没有能力提供更好的生活。个例:高中生孙某(女生)有一次去同学家做客。看到同学家富足的生活自惭形秽,心里对父母就暗暗地有一些抱怨。从此十分关注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形象,经常出入发廊、买化妆晶,跟着时髦的同学穿漂亮衣服。虽然也清楚自己的家庭状况和父母的辛苦,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任性惯了,所以就用违心、偏颇的理由去为自己的欲望开绿灯:“我观在是学生。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都这样,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针对以上行为,我认为,天下的父母虽然给予子女的物质条件不同,但他们爱子女的心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对父母百般挑剔,而应该体谅他们的辛劳,不要做出让他们伤心的事情。

中学生表观出来的不孝敬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独生子女教育的误区。以学习各方面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学生,不体谅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却常常对父母态度恶劣。不尊重父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多数家长重智育轻德育(2)独生子女承载太多关爱(3)青春期学生情绪易激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毅伟教授认为,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关爱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因此,家长和学校都需要帮助中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在这里我提醒各位同学:(1)要知道父母养育你们不容易。作为子女,要明白父母的艰辛。要想想你来到这个世上的,又是怎样由一个脆弱的小生命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要深知父母养育的艰辛,懂得父母带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2)读懂父母的愿望。作为子女,要有意识地树立对父母的“孝敬”意识,从态度上尊重父母。爱戴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了解了父母的苦心,平日里可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是在一些小细节上的行动,都会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3)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情。我们能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是父母的功劳,是母亲十月怀胎分娩的结果。父母生育了我们,辛车苦苦的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永远牢记父母的生育之恩。(4)要认真听取父母的训诫。父母的心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很少有父母教唆子女走歪门邪道的,所以父母对子女成长有益的话语,子女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微笑的倾听、从中获取营养和吸取经验教训,千万不能顶嘴和辩解,否则会伤父母的心让父母感到压抑和不快。(5)让父母分享你的荣誉和成就。父母一生操劳。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能学有所成,有理想的工作,有幸福的生活;事实上—个人在社会上的工作和事业都很出色。又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就是让父母分享你的荣誉和成就。就是对父母尽最大的孝潠补蔚籍。反之,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衣食无着,家庭不睦,或者子女蹲监牢的。这些是对父母的最大不孝。因为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放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若子女有散失,就会大失所望,非常痛苦。(6)你们长大以后,父母年老不能工作的时候,你们要赡养父母,让父母含安度晚年。

我再给同学们讲两个当代中学生的孝道故事。

(三)背着爸爸去上学—李勇:1980年4月,李勇出生在宁县瓦斜乡永吉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因病瘫痪,当时,几个姐姐已出嫁,家里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扛起了家庭之重。第二年,母亲积攒了20元钱,把他领进了学校。

1992年,李勇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宁县瓦斜初中。每周上学前,他都要给牛铡好一周要吃的草,挑够一家要吃的水才离开。初中三年,他年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号誉称号。

1995年农历2月,母亲去世,把将父亲暂时寄托在了他1岁时就分家另过的哥哥家,背上家里仅有的半口袋馒头来到学校。5月,他参加了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6月,在初中毕业会考中,他又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宁县师范。因他在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得了甘肃省赛区第一名,他又被举荐到庆阳师范学习。

1995年9月。李勇背起父亲,去庆阳师范上学。在学校,他不上灶。省下国家每月给师范生的补助和父亲一块做饭吃。逢周末,还背着父亲出门晒太阳,给他换洗衣服„„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纪录片之窗栏目组先后到李勇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打进行实地采访,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播出了《我背父求学》的节目。1997年,李勇获得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扬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并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的接见。1997年,李勇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1998年,以李勇为原型的电影《背着爸爸上学》在在北京首映。

1999年5月,李勇师范毕业后,被保送到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就读。读书期间,他先后获得院级学术科研二等奖、“优秀品德奖”、“大学生西部论坛”征文二等奖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10多各奖项。2003年7月毕业后,李勇选则了留校任教。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和教育一代代青年学子把“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白己”。

(四)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张晓。张晓,男,17岁,共青团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人。平凉二中高三(10)班应届毕业生。

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

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农、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张晓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张晓的邻居何彩兰老奶奶说:“这娃娃太孝顺了,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娃娃!”

毫无生活来源的张晓家生活一直十分艰难,在政府、武警官兵、邻居、老师、同学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母子俩渡过一个个难关。家里再困难,日子再苦,张晓也不愿给好心人增添负担。有的人留下电话,让他有困难时联系,但他从来没有主动打电活提要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晓把每位好心人的帮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张晓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给洗车行打工、捡垃圾贴补家用。

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在学习上,他和同学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是同学们和老师对张晓的评价。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半习也不曾落下。上高中的张晓学习更加用功,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学习和照顾母亲;也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把母亲从床上抱到凳子上洗脸、梳头,打扫完家里的卫生就赶忙去上学。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先侍候母亲方便,再做饭,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然后又骑着破自行车赶到学校。张晓靠着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

中国青年报2007年6月14日以《张晓: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为题刊登张晓事迹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随后作了报道。

张晓先后获得平凉市优秀共青团员、第十—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上面两个当代中学生孝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勇和张晓,他们都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父始给他们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比我们在座的哪一个同学的都差,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不悲观沉沦,对人生对社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极限挑战生存的困境,真情孝敬父母,顽强拼搏学习。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蓝天。我祝愿同学们都能够向李勇和张晓学习,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勤奋学习,人人走向成功。

二、威信、廉洁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之道是维持人类社会,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上是维心÷、类汁会发展秩序的基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都是极力重要的。在中国历史上,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只要不讲诚信,欺上瞒下、投机取巧、失信于人的,是向来为主流社会所不齿的。魏文侯是战国初年魏国的君主,一次他与管理山林的一名小吏预约了日期狩猎,如期,文侯准备赴约。左右劝阻:

“今日饮酒娱乐,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人有约?岂可因为娱乐而失约?”于是,亲自前往小吏处,履行狩猎的约定。魏文候以王侯之尊,即便是小事;也不忍失信于人,这也是魏文候能够开创魏国百余年霸业、使魏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一的一条重要原因。与魏文侯同时代的吴起,受文侯之命治西河,初上任,为取信于民:使人置木桩于南门之外,并于城中发布告示:若有人将木桩仆倒在地,就让其做官。百姓交互议论狐疑。有一人想碰碰运气,去把木桩弄倒,来拜见吴起,吴起果然兑现承诺。自此之后,吴起的号令能顺利地得以贯彻执行。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少时流落街头。有一位当佣人的老太太同情他、关心照顾他,

韩信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老太太。后来韩信功成名就,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不忘诺言,给老人以丰厚的馈赠。以上三例,一则讲的是一个人即使位高互尊、也应该以诚待人,诚信乃事业成功的基石;二则讲的是做官首先要取信于民,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成就事业;三则讲的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反之,如果自作聪明、不讲信义,即使现时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会长久。西周末年,周幽王拿军情当儿戏,导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失信于诸侯,以至国破身死。可见,“诚信;对于国家事务的管理者,不但关乎事业成败,也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但是遗憾的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流的冲击下,一些人见利忘

义、由于诚信缺失。弄虚作假造成的恶性案件频频发生。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三鹿奶粉商品造假案件,上海楼脆脆、广西楼歪歪等建筑造假案件,一些著名大学专家学者的等学术造假案件等等。如果你有读报的习惯,你会发现处理违法违纪的腐败官员的报道会隔三差五地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呢?原因也许很多。但从违法犯罪个人而言,我想最主要的是道德沦丧,法国巴尔扎克说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所以,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廉洁修身道德观的缺失。

随着当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去思潮的多元化和腐败现象侵蚀、蔓延,一些青少午学生耳濡目染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很多学生经不起腐朽思想、落后文化的侵蚀,思想演变;价值取向偏离,理想信念动摇,羡富心态、攀比心态、从众心态等的出现,使腐败被淡化、认同和放纵。

对此,我们应如何对待呢? 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应该以“廉洁”为规范;以“修身”为模范,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廉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它编织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史。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孝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乏发现廉洁奉公的例子。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入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可以穿。”谚语有云:“宁可没钱,不可伤廉。”历史证明: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社会在进步,道德也需要提升;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继承廉洁,修身养德这一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三、气节、爱国

什么是气节?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干夫指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

无数仁人志士崇尚气节,痴心爱国事迹,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一)励志勤学,为国家争气的童第周。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种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同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童第周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二)为国献身的两弹元勋邓稼先。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到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祢“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体去向。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为之欢欣雀跃。由于邓稼先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绩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无从知晓。而后,中国又爆炸了第—颗氢弹。当一朵朵蘑菇云腾空升起,全国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时。邓稼先却在转瞬间承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去母亲的悲痛这强烈的情感震荡。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84年,他在大漠深

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发去世,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围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推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是,他毅然回来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 年,邓稼先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投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他平静地走了,却留下丁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三)坚韧执着的杨利伟。这位中国的“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看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看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这也正是几代中困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推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圣神使命。

以上爱国事例,告诉我们,爱国,要从爱岗做起;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岗位职责就是学习。只有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全面提升文化索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本领,成才报国。才能使我们可爱的祖国变得真正强盛。我门要以这样的奋斗目标来成就我们的爱国之心。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感恩孝道,诚信廉洁、爱国气节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做四有新人,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上一篇:怀孕期间要注意些什么下一篇:婚宴答谢主持词开场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