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2022-07-03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谐社会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石柱县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据我了解,首先,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另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属性来看,它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学、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根据我所学知识,对自己故乡石柱作了相应的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石柱县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所新变化。我县领导遵循了党中央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

第一、一年来,全县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dXP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反腐倡廉的文件材料,积极参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等活动.同时,全县干部职工在开展以"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三力建设"活动中,成立了以各机关负责人为"三力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努力使"三力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石柱县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石柱民族中学和石柱第一职业中学实施了二校合并。把原来的民族中学改名为石柱第二职业中学。2000年,石柱第一中学在庆祝建校90周年的同时举行了石柱中学高中城的奠基仪式。2005年,石柱中学高中部正式招收学生。为我县打好了良好的教育文化基础。在县城,建设了一个文化活动区和文明路,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三、我县遵循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我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县个体、私营等民营农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了较快发展。据调查,我县在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工作中,共引进扶持发展了重庆益民菌业有限公司、重庆芋富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石柱薯业制品厂、三益红辣椒食品制造厂、黄水福吉利莼菜加工厂、石柱县红源绿色食品加工厂、黄水万盛绿色食品厂、石柱县联发农产品有限公司、石家莼菜厂、东田药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个体、私营种植业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自从2004年到现在,我县有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方案。黄连基地、莼菜基地、长毛兔养殖场、辣椒田地等新名词在近些年接踵而来。其中,黄连、长毛兔、莼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许多经济项目都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比如:黄连基地既可以出售黄连、黄连花茶等实用性产品,又可以绿

化石柱,保持生态平衡;养殖长毛兔既可以出售兔毛、成兔,又可以把兔粪出售给辣椒种植户和莼菜种植户。这样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状态。

第四、石柱县遵循坚持改革开放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在我县有多个风景旅游区。最为吸引人的是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于每年六月分,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都举行土家风情表演及歌舞大赛。2007年八月举行了一次重庆市森林旅游节。从此石柱开始打开招商引资口号,促进了石柱经济迅速发展。其中还有油草河、大风堡、男女石柱等旅游区,都受到许多游客青睐。在前几年,我县各小学开始添加英语教程,各学生有了更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县中心建设了现代化的步行街,提供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

第五、石柱县遵循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为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石柱县公安部门给人们上法律公开课,组织青少年示威游行,以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各种违法行为。

第六、石柱县遵循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县党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担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第七、石柱县遵循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怀集县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石柱县多间工厂开业,许多人们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第八、我县积极争取市上重大工程。不久,县内将有高速公路、火车贯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在我县投资办厂。这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石柱县遵循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们建设、靠人们建设、告诉人们怎样去建设。

班级:06材料3班

姓名:刘悦汛

学号:20064870

第二篇:和谐社会调查报告word03版

您好:

我是一名福州大学在校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南靖构建和谐社会重点与难点的课题研究,需要就当前南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希望您给予协助与配合。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答案无对错,结果仅供研究使用,请您务必按要求认真如实亲自填写,不要漏选或多选。真诚感谢您的支持!

尤云彬

2010年2月

南靖构建和谐社会情况问卷调查:

1您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多选题)( ABCDEFG)

A. 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B. 民主法治C. 公平正义D. 诚信友爱E.充满活力F安定有序G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您觉得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国家的建设的作用是 (B)

A .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差别B.作用很大,生活改善了C.没怎么关注

3、您对您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吗?(D)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4您认为当前南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吗?(A)

A.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威胁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B.差距比较大,亟需出台相关政策C.收入差距可以接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收入差距偏小,还有拉大的空间E. 收入差距太小,不足以提高效率

5.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同事或朋友相处的和谐吗?(B)

A.很和谐B.基本和谐C.一般D.不和谐E.很不和谐

6.您觉得自己的家庭关系和谐吗?(A)

A.很和谐B. 基本和谐C.一般D. 不和谐E.很不和谐

7.您对您的生活质量(B)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8.您对南靖执法机关(公安、检察、法院)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满意吗? ( C)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9.您对当前南靖群众就医状况满意吗?(C)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10.您对当前南靖学校教育状况满意?(C)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11.您对当前南靖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C)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12.您对当前南靖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满意吗?(D)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 很不满意

13.您认为南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选4项)(ABEF)

A.农民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B.农民看病难的问题C.农民工进城就业难问题D.进城务工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E.提高农民素质问题 F.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G.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问题 H.农村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I.农村领导班子配备问题J.农村民主选举问题K. 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L.农村先进文化发展问题M.其他

14.与5年前相比您现在是否生活的更幸福( A)

A.幸福了很多B.强一点 C.差不多D.稍微下降 E.下降很多

15.您认为当前南靖经济社会发展富有活力吗?(C)

A.很有活力B.有活力C.一般D.没有活力E.很没活力

16.您认为当前南靖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是(选2项)(G)

A.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B.城乡矛盾C.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D.干群矛盾E.区域矛盾F.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G.其他

17.您认为当前南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选3项)(EHK)

A. 社会保障 B.贫富差距C.充分就业D.住房问题E.社会治安F.环境保护G.安全生产H.医疗卫生I.教育公平J.三农问题K.社会风气L.社会诚信M.其他

18.您认为南靖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选3项)(ACG)

A.生态环境问题的压力B.外来人口的压力C.各类利益矛盾带来的压力D.安全生产的压力E.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带来的压力F.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G. 社会治安的压力H.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压力I.其他

19.您认为从长远看南靖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基础的问题是(选3项)( AC E)

A.社会保障B.充分就业C.环境保护D.社会治安E.经济发展F.城乡和谐 G.社会诚信H.其他

20.您认为当前南靖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选3项)(ADE)

A.社会保障B.贫富差距 C.充分就业 D.住房问题E.社会治安

F.环境保护G.安全生产H.医疗卫生 I.教育公平 J.政府效率

K.执政能力L.三农问题M.社会风气N.劳资关系 O.社会诚信 P.其他

21.您认为当前南靖构建和谐社会最难解决的问题是(选3项)(EFH)

A.社会保障B.贫富差距C.充分就业D.住房问题E.社会治安F.环境保护G.安全生产H.医疗卫生I.教育公平J.三农问题K.社会风气L.劳资矛盾M.社会诚信N.其他

22.您认为当前南靖构建和谐社会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选3项)( DFH)

A.社会保障B.贫富差距C.充分就业D.住房问题E.社会治安

F.环境保护G.安全生产H.医疗卫生I.教育公平J.三农问题K.社会风气L.劳资矛盾M.社会诚信N.其他

23.您认为当前造成南靖社会不够和谐的主要原因是(选2项)(AG)

A.社会道德因素B.个人努力和心态因素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D.行业垄断、企业垄断和城市垄断E.国家政策因素F.机会不均等G.其他

24.您对当前南靖社会总体和谐程度(B)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5.您对南靖构建和谐社会(B)

A.很有信心B.有信心C.一般D.没有信心E.很没信心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祝您天天开心、心想事成!

第三篇:1102610126-张卓-家乡建设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建设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导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故对此我利用寒假对我们家乡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案:

1、 调查目的及意义:为了了解家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

2、 调查对象:我们村的村长张伯伯,张伯伯在任二十年之久,故对于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以及积极响应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号召的举措有很详细的了解。

3、 调查时间及方法:于2012年2月5日,我带着两瓶酒去张伯伯家拜年,并就家乡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面进行了一次长谈。以下是就调查结果形成的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正文:

据张伯伯所诉及我的实地考察,在生产方面,相比以前,我们村多了一家中小型企业,这是为了积极响应党的生产发展号召而招商引进的一家企业,这为我村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无着落问题,而且该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主要收购红薯,而我村又主要是种红薯的,这又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在人民生活水平上我也看到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住的都是低矮的砖瓦房,而现在一般都是两层楼房,最差的也是小平房,宽敞明亮的房子也带来了好心情和新的希望,而且村民现在基本上顿顿有肉吃,人们生活渐渐宽裕了起来。而且最近实施的合作医疗使许许多多的村民都能从容的面对疾病,再不是以前的治病难,看病难了。

在乡风建设上,村长下了严禁赌博的村规,杜绝了赌博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往因为赌博常常引发争吵和争端,使得家庭不和睦,村民之间也容易发生口角和矛盾,故而村长制定的限赌令使村民之间更加和睦和友爱。村民之间偶尔打打麻将,聊天,都是增进感情的一些很好的方法。基本上是哪家有喜事,很多家都去帮忙做饭等,村民之间相处极其友爱和睦。

在村容建设上,现在做房子都是非常的整齐划一,具有一种整体的美感,而且每家每户门前都修了一条水泥路,方便出行。再不是以前的土泥路了,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区一样漂亮了。

在管理上还是比较民主的,村里有啥重大决定都是大家一起商量再做决定,就像上次修路也是大家集中在一起商量解决方法,村民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积极性也高了。

基于上述现状的分析,这都是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我对我们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好的理解,并且知道了一些在实践过程中的举措,人民还是相当喜欢和拥护这一决策的,这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我相信这一举措必将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富裕充实的新生活的。

第四篇:和谐社会下中国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关于自贡自流井区社区城区农民工实证调研 摘要: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使得相当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弱的地位,改善了生活水平,但是,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弱势人群,并在近期内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在继续加深。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然后再扣除重叠部分(如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应该说,弱势群体达到这样的规模和比例,已经构成了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重视和研究。

作者简介:廖启航(1988-),男,四川南充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张正军(1989-),男,四川凉山州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刘芷林(1990-),男,四川达州人,四川理工学院通信08级学生

关注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现有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因此,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社会分化有加剧趋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与生活。2010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部署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3月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关心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出现失业下岗人员增多,失业下岗人员生活困难等现象,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自贡市是老工业城市,劳动力供求矛盾严重,同时是中国有名的“千年盐都”,西部著名的盐化工基地,有18万产业工人,有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215户,限额以下的小型工业企业1.14万户。人口314万人,面积437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18人。区内农业人口比重达77.58%,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富顺县、荣县均为全国人口大县,富顺有100多万人,荣县有90多万人,自贡市附近设有特大型消费城市可以依靠,最近的成都市也相距200多公里,而自贡市中心区消费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人均收入偏低,成为了一个特殊城市弱势特殊群体,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自流井区农民工集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自贡市农民工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

在调查中的民工中,年龄都偏大,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有60多岁。他们均已结婚并且有了小孩。有的农民工甚至在市里买有住房,但大部分租赁房屋,这成为整个家庭的一个主要支出(每月元)。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弹棉花、修鞋匠、收破烂、泥水工、清洁工,……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职业均为城市居民不屑从事的脏累、低贱而挣钱少又无任何保障的工作,并且他们的收入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状况,因而,他们的收入很不稳定。从事弹棉花的农民工说:“现在大家的生活都不怎么

好,被子能盖就凑合着,不来弹了”“挣的钱比以前少多了。”泥水工说:“建筑队的活太累了,工资又低,又时还不能按时发”,“很想换个事做,但是找不着。”一般而言,这些农民工的月收入平均在元左右,这其中要支付包括水电费在内的各种费用。食物支出占绝大部分,其次是教育费用,住房的房租(如果租房住)。医疗费用几乎没有,有病就先挺着,实在不行就先买点廉价的药顶着。居住在社区中的农民工一般家庭负担都很重,可谓上顾老、下顾小。已婚进城的农民工,很多人将孩子交给老家的父母,因而自己在城市生活的同时,还要支出一部分寄回老家补贴家用;更一部分人虽然将孩子接到城市,但庞大的教育支出却更令他们一筹莫展。另外,由于农民工所从事的完全是“个体”性质的行业,因而没有任何从单位给予的保障;同时他们的农业户口,使他们被排除在城市居民外,没有享有低保的权利;第三,贫穷的生活使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参加任何一项社会保险,因而,这些城市的“边缘人”处于种毫无保障的生活状态,他们面临的是居无定所、微薄而不稳定的收入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活条件。

面对如此恶劣的状况,为什么这些农民工还要在城市继续忙碌下去?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以修鞋匠为例。他的湖北老家人均耕地只有分,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现在在城市修鞋,每月除基本花销外,还可以寄些钱接济家居。在城市里固然艰难,但在农村却更加艰难,这是农民工甘于在城市最底层吃苦受累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农民进城,最其本的特征无非是寻求就业,增加收入。

二:社区中农民工的尴尬境地

农民工在社区内的生活是一种夹缝内的“真空”状态,他们既是政府的“管制”对象,又是被政府排除的对象。在维护社会治安,整顿城市建设,打击偷税漏税等类似活动中,农民工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但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农民工过的完全是一种无政府生活。

近来,国家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然而,农民工却在比条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居住区域看,他们虽为暂住人口,但却确实该社区一员;但从户籍方面,他们的农业户口又不被承认为“城市居民”。因而低保到底该不该包括农民工或者说农民工有没有享受低保的资格成为一个无法定夺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主对此问题态度明朗:农民工不应该享有低保待遇,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不归我们社区管”。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民工自己也认为不享有低保是理所当然。他们对低保政策甚至不了解,因为“与自己没关系”。意识的产生是外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在社区,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农民工都没有被算为社区正式成员;农民工,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情况完全当自己为社区外的人——异乡人。所以造成的实际情况是:作为弱势群体生活于社区中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没有任何来自官方或民间的保障。 三:自贡市弱势群体的一般现状

(一)对自身情况的认识

这次调查到的一百位访谈对象对自身评价明显偏低,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劳动能力差。

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所调查的四类对象(下岗工人,离退休人员,残疾人,流动人口除了离退休部分人员外其余普遍对自身的劳动能力持悲观态度,对在目前紧张的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做奢望,而且他们自身对这种形势抵触情绪不高,大多将劳动能力差归结为“没文化”。这一点与调查前的预期是吻合的,可见弱势群体心理状态上比较清醒,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

下面通过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具体地了解一下这一群体的心态。

个案:李某,女,36岁,达州人,在汇东区打工,清洁环卫工作。

“有时觉得自己是这儿的,可是心里空落落的,挣的少,也够花,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孩子……没办法,现在我也想学习,哪朝哪代都是读书的拿的多……将来啊,慢慢干吧。”

个案:崔某,男,38岁左右,本地人,残疾,工伤,右手缺三指。

崔某工伤,当调查进行的时候我们原来认为他会把生活的困窘归结到工作事故上,可是他认为缺乏文化是“最重要的”,而工伤“比较重要”.他透露说将来生活的打算全放在下一代身上了,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想法。

以上两个样本在这次调查中相对比较典型,持同样看法的占绝大多数。弱势群体明显呈现出对“文凭”的渴望及对子女的超负荷期待。这一点很值得深思,在认识到自身劳动素质低下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把家庭的责任向下一代移交,这既体现了下层民众根源于文化传统的得过且过听天由命的劣根性,又势必导致过分追求子女的成绩而引起的家庭情感关系的畸形化,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⒉收入太低。

从收集到的近百个有效样本来看,这一群体几乎认定现在收入太低。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认为自己劳动能力不高;一部分认为工厂效益不景气;一部分认为改革的负面效应与代价太大,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下岗工人群落。此外,下岗导致的公费医疗等等全部落空,这一部分人损失也必须予以考虑。在这次调查中这一情况,甚至有稳定就业单位的人员对企业破产和下岗失业也并不理解。从全局来看,目前中国国民收入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得不到保障,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生活就难以为继,那些靠退休金生活的职工更是如此。入不敷出是这些贫困家庭的主要特征,部分家庭要依靠借款或动用有限存款来维持生计。此外物价上涨及医疗的因素必须予以考虑。否则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这种断裂带很可能滋生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⒊心理挫折感强。

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衡,现在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是量化的个人收入,这种市民气的价值认定在底层体现无疑,尽管自身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他们还是认可的。由于劳动能力低下、自身素质不高、收入微薄,这一群体普遍心理挫折感强,比较自卑。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的个案来具体地把握这一群体的心理:

个案:赵某,女,下岗,42岁。

当调查开始时,她一再表示“什么都不懂”;当问及对自身的看法时,她说,“我现在有个小姑娘读初中,现在的上学钱高得离谱,一年没个几千下不来。我想我们孩子只能在吃穿上省着点用,谁叫她爹妈啥也不是呢?有钱的孩子托生在好人家了,这都是命啊!”

个案:张某,退休人员男 60多岁。

退休人员的情况比较特别,如果原来的单位还能够正常运转的话,生活还可以。但是子孙找不到工作,“吃老人的钱”这类情况大量出现。对于儿女们的情况,张老汉也很无奈,他说,“没有办法,一家老小没有一个能指望上的,啥出息没有。没辙,现在社会就是有能耐的吃肉没本事的喝汤,谁让我这几个儿子都下岗呢?他们跟我一起熬吧,走哪算哪啊!”

个案:许某民工,女 35岁。

许某比较健谈,她说,“我干活比别人卖力,也比别人好,但挣钱就是比别人少;老板的解释仅仅是说我是外来的。现在乡下人把我当城里人,城里人又把我当乡下人……现在回农村安家不大可能。我现在先好好干吧,农村人,在城里找个工作不错啦!”

像许某这样的流动人口我们在这次调查中遇到了很多,对于他们而言城市是陌生而冷漠的,自卑感、飘泊感混合着对前途的忧虑,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

⒋预期悲观。

当我们在调查中问到受访对象对未来的展望时,大多数人持悲观态度。从自身来说,他们找不到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缺乏知识,整体年龄偏大,劳动技能老化等等都是不利之外;从外界来看,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一定时期内很难缓解;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远未完善。他们几乎对未来丧失信心,精神上缺失坚定的倚托,一些邪教组织或“气功”组织等在这一群体蔓延,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从各类个案中,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以便更好地认识:

个案:李某,残疾(行动不便),男40岁左右。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期待时,李某明显比较消沉。他说,“我这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我也不做梦了,以前还买体彩,现在也不干了。我现在说是把孩子教好,能念到哪我供到哪,没钱我去借。看孩子了,可别像我。”

个案:王某,女,下岗42岁左右。

王某对前途一片绝望,“再就业?哪找去!像我这岁数能干什么?说句不好听的,„当小姐‟人家都嫌老。我能有什么出息?四十多了……现在啊,你说的对,我就图个现在,有一天算一天,日子到了,往街上一躺,拉倒。”

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从以上有代表性的个案可以看出,已经相当严峻。这一阶层的悲观很容易滋生偏激的情绪,产生危险因素。不能再指望“逢年过节登门看看”的表面文章,以往社会很少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状态,现在随着“人权”意识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救助关键在于对受助者心灵的帮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合这次调整的资料,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廉政方面。加强政府官员特别是经济执法人员的廉政建设,堵塞各种非法收入渠道,重视解决“权力寻租”现象。建立政府防腐机制,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坚决制止非法高收入现象。

⒉政策方面。宏观政策应当强调公平。效率是市场机制的事;政府职责在于解决分配矛盾,提倡公平、提倡获取收入的合理、合法、合情、符合政策。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遏制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的非良性差别。

⒊教育方面。切实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特别是为低收入家庭子女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和进入高等教育大门提供经济保证和政策保证。由此,应当研究和解决好教育体制改革中各地的具体问题。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水平,特别是发展面向低收入阶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得人们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不仅可以减少不合理的收入差别,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长期性、根本性措施。

⒋社会保障方面。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对低收入居民的救助和保障机制。尤其要解决好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贫困职工的救助工作。合理测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建立最低保障线制度,对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以下的低收入户要予以救助。在多方筹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同时,财政应拿出“重头”资金。同时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解决失业问题,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以上是基于这次调查的初步分析。我们相信,只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长春弱势群体的现状,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与最大呼声,出台切合实际的再就业与社会保障措施,切实改善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一定能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维护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1】孔祥利李冬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1期

【2】田毅鹏、漆思《弱势群体就业新论》--《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第五篇: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的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工作?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几个小区的居民,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重视教育事业,二是要关心关注医疗事业,三是要改善分配制度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即减小城乡贫富差距。只有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的部署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首先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二、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1、重视教育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才,需要合格的劳动力,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性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要多办技工学校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占人口近70%的农村能为经济升级和转型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数大,人均收入也远低于城市,因而农村学生很多仅仅读完初中就外出务工,而农民工在城市受歧视、收入低,农民工的孩子能够读完大学的就越发的少了,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而,想要改善农村的教育现状,就要提高农的收入,减小城乡贫富差距,同时减轻农民生活负担。当然,农村教育资源的增加更是当务之急,也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内容。

2.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

劳动力乃至社会成员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都是未来经济踏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据局部调查显示,农村因病返贫的约占贫困原因的13%左右,农村长期存在着医疗资源不足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表明,将近一半的人有病不敢去医院,将近30%的人该住院不住院。在缺乏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不仅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影响,而且还会加大居民的储蓄倾向,以备不时之用。这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不利的。

近来,网上连爆医生丑闻,医生不负责任、索要红包、甚至使用不合格的医疗器件假药等造成医疗事故,更加使我国本就薄弱的医疗卫生事业雪上加霜。

3.要改革和制度创新

民生问题说到底是利益问题。改善民生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但同时自然会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创新。

(1)大力改革分配制度。相关研究指出,有的地区的农民工的工资10多年间只增长几十元钱,这显然不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具体的分配制度仍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比如,劳动因素在分配中占多大比重,最低工资标准如何确定,其他生产要素在按贡献参与分配时所占的比例怎样才算合理,等等,都需要经过反复协商和论证,并且要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我国已经确立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目标。除了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外,适当提高劳动成本,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劳动积极性的激发,因而必须转变过去那种为了吸引投资而努力压低工资的做法,真正在分配方面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制度。

(2)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面必须打破,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更多资源流向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资源匮乏,需要从外部输入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经济资源和制度资源,农村经济在低水平上循环。首先,要引导和支持资本向农村的投入,在农村组建乡镇银行、社区银行、贷款公司等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机构,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要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中的公司组织、市场与服务体系,以及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再次,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农民增加生活安全感。

当前要优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的收入和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后,要增加农村的教育资源。不仅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而且要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才能逐步使我国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上一篇:环卫工人考试题库下一篇:合同法模拟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