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建设美丽中国献言

2023-03-17

第一篇:我为建设美丽中国献言

我为建设美丽中国献一言——生态文明征文比赛

我为建设美丽中国,献一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党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盘旋上升的过程,纵观人类悠久的历史,人们从敬畏自然到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直至最终挑战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人们从自然中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喜悦之中。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存在的物质前提。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生态文明。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遵循的核心理念。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将人类活动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要求人们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

第三,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依托生态环境这个基础,从环境承载力的实际出发,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则”,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力求人与自然共生。

第四,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是要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和自然都能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凸显,表明人类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

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越来越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首先,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又相对匮乏,从而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其次,我国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第三,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一些矿产已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极为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集中出现,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 现在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危机、沙漠化、气候异常、土壤酸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住了这一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体现其治国理政的党代会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同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客观的生态环境优先性规律,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四项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其他四项建设提供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倍,但由于我们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靠的是高消耗、高投入,是以付出巨大环境资源代价换取的高增长。因此,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时空压缩”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从资源瓶颈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在风险日益加大。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突出。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恶化开始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最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每年都在快速递增。

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后代,而且将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愿景可以成为凝聚民心的力量,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一个促使中国产业转型、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契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不仅可以开辟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一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四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五是要应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奢侈消费、劣质消费等习惯。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的局面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同时也要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下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投身社会,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教育只有使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二: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人人应关心。

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

四:现在的互联网相当发达,大学生也是每个人有一手电脑本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互联网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保护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人人、微信、微博,校园等等都是宣传的渠道!这都是我们大家所能看到的,并能为之践行。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应该起到模范作用,通过我们来带动身边的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平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平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谁可以用来冲厕所。再有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

当把生态文明建设细节化小化的时候,其实它真的不难,我们都是可以贯彻到实际行动中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心。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可以早日实现。我们大学生就是社会主义环境建设中的主力军,环境需要保护,需要治理,我们就代表着中国的明天,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而这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事,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大家一起行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不再是梦想。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让我们一起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我为“依法治企”献言献策

6月3日,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0人遇难、77人受伤。经初步调查,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极其混乱,安全生产责任严重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扎实不彻底,且没有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事故初期紧急疏散不力,车间安全出口不畅等问题十分突出。事故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得力。

这一悲惨的事故说明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壮大企业规模。但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有些企业往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为幌子,采取各种隐蔽手段,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忽视了法律,从而酿成大错。

治企犹如治国,国家没有法律不行,有了法律规章不执行更不行。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企”,并且应该是企业自产生到消亡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依法”进行,违背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就会受到严惩。比如“三鹿”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从奶业大王到破产,就是没有做好“依法治企”,对社会及公众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如何做好依法治企呢?我们作为企业的员工,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有法可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就会无规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规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内部和市场需求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与之相冲突或矛盾,否则规章制度将无效。

第二:加强执法力度,有法必依。企业的员工,必须讲究法制化,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无视内部的规章制度,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第三:加强普法宣传,知法懂法。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要不局限于某种形式,要采取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漫画、图文等方式,使员工自觉接受和维护各项法律规章。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要全方位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员工知法懂法,才能认真服从。第四:加强宣传力度,持之以恒。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教育宣传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股风”式宣传,要坚持常态机制。只有实行常态机制,员工们才能从不知到略知,再到熟知,在熟知的情况下,员工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减少或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自觉加入到“依法治企”的队伍中来。第五:教育考核结合,从严治企。为保证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次教育结果进行总结,对遵章守纪的人员进行

奖励,对违章违纪人员进行处罚,保证考核奖惩机制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懈努力,做到人人都知法、人人都遵章、人人都守纪,才能保证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使“依法治企”深入有效地贯彻落实。

第六:推行文化建设,树立荣辱。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要稳定发展是非常艰难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是“依法治企”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要体现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性质、企业品牌等特征,并且要员工普遍接受和认同,要深入人心,自觉维护。这样,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爱岗敬业,都能做到企荣我荣、企衰我耻,树立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的信念,培育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也自然有利于加强“依法治企”建设。

第七:加强群众监督,广泛宣传。企业需要社会的广泛监督,深入发动群众,鼓励群众揭发检举企业违法违纪行为,使企业生产经营置于群众眼睛之下,假冒伪劣无处生存,使企业自觉遵纪守法。总之,依法治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企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作为员工的我们才能与企业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第三篇:我为正风肃纪献言献策

我为“正风肃纪、创优环境”

活动建言献策

贺国强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护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了我省盂县、岚县交警乱收费、乱罚款和“爱心煤”掺假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像那两个县的交警那样乱罚款,假如你我是投资人还会在山西投资吗?不但不投资,还要到处宣扬,山西就会乱罚款,什么事都干不成,那转型跨越、领先发展不就是一句空话吗?再比如以前,上班时间玩游戏现象随处可见,不少人思想比较懈怠,这样发展的动力在哪?如果我们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能规范个人行为,政府形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凝聚力也一定会得到提升。这样我们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干群就会更加团结。因此,这次纪律作风整顿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

当前干部作风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精神不振、牢骚满腹;有的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有的纪律松驰、自由散漫;有的无所作为、胡乱作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政府管理形象,直接影响政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县纪委的统一安排,根据文件要求,就此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首先,是认真加强学习,自己充分认识到,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对基层群众,我们要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熟记和使用机关服务的语言规范,牢记禁忌语言,用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规范我们的服务言行,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与群众交往、沟通时,一定要做到热情礼貌、耐心细致、态度温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

决所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那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的衙门作风,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好务,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我们每一位干部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落实两个面向;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净干事。

第三,对于本次作风整顿,我认为是必要的,它能进一步树立畜牧系统的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到: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

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方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在学习中要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坚持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果。力求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做好记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从根本上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这次 “正风肃纪、创优环境”活动,“正”的就是办事效率低下的拖沓风、忘记群众冷暖的官僚风和态度消极的浮躁风,就是要弘扬正气。“肃”的就是不能严格自律的散漫风、不思进取的懒人风和执行不力的疲软风,就是要治理那些推诿扯皮、因循守旧、不作为、慢作为和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人。“在正确路线确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自觉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民形象,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良好风气,坚决查处懒政怠政、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细致服务,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全部的精力凝聚到事业上,确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我县转型跨越领先发展而奋斗!

第四篇:廉政建设献言

我为廉政建设献一言——

深化“三项教育” 加强党风廉政思想教育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一些新的腐败现象不断涌现,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热潮,如何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助推企业良好发展是摆着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切实实现企业改制改革良性发展,必须把党建工作作为生产力,把深化“三项教育”加强党风廉政思想教育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要加强党风廉政思想教育,就要不断深化“三项教育”活动,切实将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根本内容。尤其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每一名企业党员教育的首要,大力营造廉洁自律氛围,筑牢企业廉政建设的基础,把加强职业操守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教育主要内容,加大廉洁自律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廉政建设氛围,使广大企业管理者树立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挣钱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反复不断、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本企业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廉洁自律意识,建立起以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自律防线,将廉政建设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要做好党风廉政思想教育工作,就要牢固树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尽管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旧体制冲突、交叉日益增多,一 1

些问题、政策的是非界限不清,监督和管理上薄弱环节及漏洞还很多,增加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内在动力、进取性、平等性、规范自主性都给党风廉政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保证,不仅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文明和好转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积极向上,为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内的整个党的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电力企业就更应牢固树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务实创新,砥砺奋进,全力做好党风廉政思想教育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有的地区还有“文化饥渴”“文化沙漠”。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就一定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下一篇:瓦斯治理专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