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工作探讨

2022-07-23

第一篇:乡镇人大工作探讨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是农村。近来,时有发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导致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从治理的角度而言,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忽视或不正确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是其重要诱因。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组织生产与行政管理、轻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乡镇政府职能已经适应不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农村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种惠农政策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其公共治理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调整乡镇政府职能,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就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

农村和谐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达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党中央提出要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升华,也是针对目前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和谐是中国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

和谐农村的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反思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权的引导、推动和调控作用。其中,乡镇政府“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的独特纽带地位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构建和谐农村过程中国家政权机关发挥的实际作用来看,乡镇政府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换言之,构建和谐农村必须从调整、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开始。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存在着大量不和谐现象。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征地、拆迁、环保、信访、综治、村民自治等领域。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关注和解决继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问题出在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履行上,根子还是治理不和谐。所以,构建和谐农村的社会现状对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

首先,从构建和谐农村的客观现实来看, “和谐农村”是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体性事件呈升级态势,政治上乡镇压力型“应酬政治”权力运行体制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矛盾引发的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等提出的。社会结构中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政治因素,如行政不作为、决策失误及贪污腐败等。这些问题导致农民对基层政权组织的认同度降低;二是经济、社会因素,如收入低、就业没有保障、贫富两极分化等。它会导致农民利益受损,感到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而提高,容易产生社会分离感,甚至会使少数人产生社会对立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产生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乡镇政府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种种指标任务上,很多基层党政负责人只忙于抓经济,搞创收,不同程度地弱化或忽视了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问题不断积压、增多、升级甚至激化。

其次,从和谐农村社会的科学内涵看,和谐农村不仅仅指部分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稳定。

社会稳定,只是和谐社会的底线—一条必须严守、不能再退的底线,和谐农村应该是民主和法治的统一体、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体、多元与公正统一体的综合体系。作为以“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为执政理念的政党,不可采取“底线论”,和谐社会应该有比社会稳定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追求。由此,推进农村民主和法治建设,实现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和谐农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实现途径,这就要求乡镇政府不断推动农民的社会知情权、事务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的实现;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和推动农村资源市场化改革,为农村社会活力的勃发提供动力之源,乡镇政府应以公共服务为导向,改进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社会秩序;面对因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而出现的农村多元利益主体,乡镇政府应摆脱、超越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公平公正地分配各种社会资源,让不同利益主体都能获得平等的市场准入、劳动就业机会,获取尊重和劳动报酬的权利。〔1〕

再次,从乡镇政府运转看,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转遇到困难,容易形成瘫痪,使基层政权出现断层;〔2〕在财政转移支付与债务还不能解决乡镇庞大的支出的情况下,采取各种隐蔽的形式使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就难以避免;原来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多层次多部门垂直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大批乡镇工作人员不知走向何处,处于等待观望状态等,这些因素自然会增加不和谐和不稳定的因素。然而,广大农民的期盼和需求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人们由改革初期对“经济效率”的追求转而对诸如“以人为本”、“法治”、“公平”、“民主”、“和谐”等现代价值关怀的渴盼,这一变化势必应从政府职能转变中体现出来。近几年来,政府转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的共识是:政府转型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转型解决不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很难实现。而这一转型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政府要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二、以乡镇政府转型为动力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深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首要任务是改革乡镇政府职能。〔3〕目前关于乡镇职能及乡镇政府去留的问题存在很多争议。应该肯定,乡镇政府成立至今,为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由于交通、通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市场发育、民主法制建设滞后,乡镇政府这层组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宜取消。现阶段乡镇政府应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出发规范政府行为,实现乡镇政府从“经济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首先,乡镇政府要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4〕为此,乡镇政府应努力做到:第一,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坚决杜绝政府越位“搞项目”,企业错位“办社会”的现象发生。第二,管理方式上要变计划管理为市场管理,变单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命令为调节服务。要求乡镇政府通过服务达到管理,把管理融于服务之中,由过去的“管、收、批”向“扶、予、助”转变。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三,乡镇干部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由市场配置,因此必须依靠运用市场的力量来发展经济,提高市场开放程序,还权于市场。市场经济必须保证人民自由创业、自由选拔和自主决策。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不是要投资经营企业,而是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不能老是想把经济资源权利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是要支持、帮助市场主体,由市场及市场主体来配置资源。

其次,政治体制上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改革“压力型”权力运行

机制,真正实现法治政府。改革发展到今天,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政府与普通公民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许多良性变化:从官本位社会向能力本位社会转变、从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变、从“压力型”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同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不仅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国家、对政府提出的现实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当前对乡镇政府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乡镇决策、执行的法治化、人本化,建立政务公开及民主评议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用制度保证农民的话语权。〔5〕

第三,梳理、调整乡镇政府职能,提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显而易见,这样的职能定位,乡镇政府实际成了一个全能型政府。其在具体落实中,又侧重于政治控制,重视组织生产、行政管理,忽视社会发展与社会服务。因此,传统的乡镇职能已经不太适合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6〕

新时期,乡镇政府应强化、完善四大职能。 (1)发展农村经济: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搞活流通等;(2)维护社会稳定: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社会治安,调处矛盾纠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3)提供公共服务:普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等;(4)完善基层民主: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等。考虑到现实情况,对具体的乡镇而言这四大基本职能并非并驾齐驱的,可能会因工作重点、各地实际等会使乡镇政府在某阶段、某方面有所侧重。但是就当前构建和谐农村而言,大力加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却是不争的共识。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在农村即表现为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表现为经济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公共产品。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最主要的是提供前两类公共产品。经济性公共产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相关信息等。比如,道路交通的网点、水利灌溉的设施,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农资产品的价格信息等。社会性的公共产品包括教育、医疗服务、纠纷调解等。比如,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民自身的农业生产技术或技能培训。医疗服务方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比如纠纷调解和社会治安方面,土地带来的收益提高引发土地归属和征地补偿分配等的问题较多,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乡镇政府应适时介入,认真对待,妥善处置,切勿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等重大方针,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等,在构建和谐乡村社会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收到了初步的成效。但不能估计过高,更不能盲目乐观。〔7〕构建和谐农村还在于推进与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时期乡镇政府改革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乡镇政府新的职能。要求乡镇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完成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蜕变,使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完善基层民主方面有所作为,打造一级服务型法制政府。只有这样,乡镇基层政权才能成为党和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者,才能肩负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振亚,焦方红,任中平.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促进和谐农村构建〔EB/OL〕.〔2007-08-14〕.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学术与争鸣/学人文集.

〔2〕 郭书田. 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99-200.

〔3〕 王艳敏.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着力点〔EB/OL〕. 〔2006-06-02〕.http://.cn/.

〔4〕 温家宝.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J〕.求是,2006(18):3-9.〔5〕 郁建兴.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改革〔N〕. 南方日报,2006-04-21(1).

〔6〕 罗重谱.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EB/OL〕. 〔2005-11-08〕.http://.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06-02-21〕.http://.

第二篇:探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

745603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不少卫生院享受到了国债项目的优惠政策,卫生院的房屋建设有了改善,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更新,是整个乡镇卫生院情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尽管如此,乡镇卫生院的运行中仍存在许多困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较突出的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技术、缺乏设备、住房陈旧设施老化、遗留债务、再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大大的影响了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资金运用上看,医疗用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医疗收费偏低,药品又是零差价销售,政府又提出许多降价项目并辅助实施,医院项目工程配套不到位,前期费用医院难以承担,供暖、供水、供电等费用花销大,致使乡镇卫生院亏损经营,举步维艰,出现恶性循环,大部分卫生院内、外、妇、儿专业人员不全,连最常见的阑尾炎、剖腹产、骨折固定等都不能开展,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更难以胜任,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纵向看,它是连接县级卫生机构和村级卫生组织的枢纽;以横向看,它是一定社区范围内提供初级卫生服务的主体。

1、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现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较好的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这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能。1.1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传染病疫情、急性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重大传染病 、地方病、流行病的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最终要靠乡镇卫生院来落实,国家政策再好,没有乡镇卫生院这个终端的基础性工作,所有的政策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1.2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1.3建立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1.4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治本措施。我们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活动,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力促进初级卫生保健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基本医疗,这是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职能。2.1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对疑难杂备症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转诊;2.2加强产科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要求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基本抢救设备、抢救药品。2.3管理职能,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本地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对村级卫生所以及个体诊所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并监督实施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实施单位,应制定本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切实负起区域规划、宏观调控和业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经营意识,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成本核算,再保证基本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另外配合县(市)卫生机构,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镇运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念,通过政府组织,卫生院协调,社会支持,个人参与,将卫生院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

1、医院管理者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今天,更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乡镇卫生院。

2、医院管理者要努力掌握现代医院管理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使医院各个部

门的工作互相衔接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的作用。2.1医院管理标准化,要求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具体化、定量化,使医院各项医疗技术和管理活动有依据、有目标、安全可靠,可减少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标准化是医院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到:一切活动依据标准,一切标准落实到人,一切评价运用事实和数据,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2推行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强调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全员竞聘和岗位竞聘制、完善医德医风考核制、重点加强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并进行医疗事故分析会、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录、疾病谱排序、医生处方管理和五个排队(医生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霉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品占总用药量比、平均液体量)、八个排队(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数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等方法分析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3、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高低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卫生工作者要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过硬的业务技术,所以我们要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技术。那么,通俗的讲医疗质量再好一点,服务态度再热情一点,病人会主动找上门,这样医院的收入就会相应的增加。

4、制定严格适合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医务科的力量,对于违纪违规和服务态度差的医务人员,在绩效工资考核中奖优罚劣予以兑现,重点严厉制裁“私收费”行为,使真正为医院出力的人得到实惠,以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加强产科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这在农村是非常需要的,且消耗资源也不多,技术含量不很高,配备主要力量,同时给医院创立了经济效益。5.1住院分娩 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利用"降消“项目、农和报销吸引更多产妇到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既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又使医院收入相应的增加。5.2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外伤和各种事故很多,尤其是农村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需要急诊急救,需要争分夺秒。乡镇卫生院在这方面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同时对循环、呼吸、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他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生命体征的抢救处理,组织急救车进行转诊,争取时间。

6、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有偿服务组织并完成学生儿童,社区群众,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强化妇幼保健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切实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及妇女病的查治工作,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以满足群众防病,治病需求。

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办发《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我们只有把握“着力点”找准“切入点”,触动“共鸣点”,才能把握好促进和加快医院发展的最佳时机,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建设好适应当今时代的乡镇卫生院。

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卫生院管理,按照工作量合理定编、定员、定岗,实行绩效工资,加大工资中的浮动部分,以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

2、资源共享、统一调配,按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医疗设备的统一调配,由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一些医用设备在乡镇卫生院闲置,而需要这些设备的医院又无力购买,导致医用设备的浪费,同理一部分专业人员宁愿在大一点的医院拥挤,也不愿到条件差一点的卫生院,而急需这方面人才的医院去工作,很大程度的造成了人才浪费,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实施这一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从调整,使医用设备和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申请项目、购进设备、引进人才等方面,避免等、靠、要,需要自己努力培养人才,创造财富。

3、创办特色专科,此项改革适用于经济效益欠佳的乡镇卫生院,如加强中医科建设,因为中医简,便,廉,验,

[1]同时落实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在新农合政策中全额报销。推荐和

使用针灸治疗常见多发病种.3.1医院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求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必

要的诊断治疗设备,保证中医诊断、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理疗、药膳、牵引等基本服

[2]务项目的开展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医院中医就诊人次、使用中药量和中医

业务收入个达到三分之一,即“三个三分之一”。3.2专业人员职称晋升考试增加20%的中医内容,促进卫生专业人员学习中医医疗知识,鼓励本院职工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将学习中医内容列入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创办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走专科这条路为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创建了生机。

4、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管理好农村合作医疗,也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4.1农合局、农合办管理人员应该是医学专业人才,更好的了解病人的治疗过程,在制定本区域内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到卫生院实际情况,更进一步与医院配合搞好农合工作,4.2.1在控制费用中平均费用及封顶线应该将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一级丙等卫生院制定不同的标准。4.2.2在报销比例上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降低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这样促使小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降低患者的药费负担,4.2.3在限制病种方面要求双向转诊,对于乡镇卫生院承担不了的病种很自然的及时转诊,二三级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却很少,这样二三级医院病人(当然也包括乡镇卫生院能够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挤得很多,当然限制乡镇卫生院病人数量更不合理,4.3尽量减少门诊报销手续,由于手续繁杂造成老百姓门诊报销困难,报销率太低,老百姓门诊治疗费用报销不了丧失了老百姓交保险费的积极性,年底消除个人账户,更是老百姓对农合失去希望,农合政策对于乡镇卫生院是一个新的契机,同时由于部分不合理的规定,造成乡镇卫生院处境艰难。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镇卫生院能否吸引老百姓,关键在于人,在进行新农合调查时,发现很多病人不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原因是老百姓认为你没有人能看的好我的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因为得人才者得天下。

6、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乡镇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是坐等患者上门,这一观念要改变,服务模式也要转变,要变坐等患者上门为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个体服务为群体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者的经验和做法,来搞好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

7、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减少医患纠纷。7.1医疗费用的增长,医务人员待遇偏低,医院素质比较高的人才流失,造成医患矛盾加大,业务人员在患者面前几乎无尊严可言,甚至造成人格侮辱和身体伤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医疗纠纷中按《民法通则》不管医院有没有责任都可能面临赔偿,作为医生、护士没有一种内在的自豪感,大部分医务人员失望、没有信心,部分医务工作者要求考教师、考公务员,这也是医务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所以在改革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充分考虑。在强调患者弱势地位的同时,不要忽视医务工作者弱势状况。7.2在处理医患矛盾中尽量有理对无理,耐心倾听投诉来信、来访,最大限度的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加强医院管理,消除各种原因造成的药品费用虚高,让农合报销在绿灯下顺利进行,加大惠民工程的投入。用实际行动、有力措施和谐医患关系。

【】

8、紧跟卫生改革的步伐,摸准时代脉博,明确医院发展方向,落实“十个全覆盖”3使乡

镇卫生院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结束语 :现今医改热潮之际,也谈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是为“摸着石头过河”探讨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难点,也同时看到国家对卫生工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管理好乡镇卫生院曙光在前。

参考文献:

【1】《公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国家公布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

【3】《甘肃省卫生厅落实农村卫生服务“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意见》甘卫农卫发【2011】110号

第三篇: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相关概念进行简述,从缺乏完善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并存、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四个方面入手,对当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关键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作为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基层财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也开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在推动乡镇公共财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会利用乡镇财政部门的相关职权来实现乡村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想加强乡镇财政的专项资金管理,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和相关部门的预算、资金收支进行结合,对财政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规范,进而保证财政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和公开性。

一、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相关概念简述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指用于乡镇规划和建设来完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专项资金。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具备一些特有的优势,在应用范围和流程上有明确的规范条例,同时可以保证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可以全面贯彻在整个项目工程中,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进行合理的分离,进而保证每一项资金都可以单独进行核算。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的提升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益。总体来说,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分为资金申请、资金审核、资金划拨以及资金应用等环节。乡镇财政单位作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每一个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人员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力度,保障每一项款项的高效利用,进而促进我国乡镇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乡镇经济以及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当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乡镇财政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并且有一些管理机制还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修整和完善,从而导致在进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在进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体系,因而要想实现对原有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就要将大部分的乡镇财政税务部门进行拆散和合并,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当乡镇财政税务部门拆散和合并以后,并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进行非税收管理时,管理模式和流程仍缺乏规范性。此外,一些乡镇财政机构虽然建立了财政资金管理机制,由于管理范围存在空泛性,无法将其全面贯彻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导致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如同摆设,无实质内涵。由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十分混乱,资金应用效率得不到保障,乡镇财政部门的职权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

(二)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并存

财政资金的支出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主要工作,当前,财政资金支出的应用框架缺乏合理性,导致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并存。其中,财政支出“缺位”一般是指,由相关财政部门担负的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支出匮乏。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缺位”情况也逐渐普遍,这通常体现在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扰太多,财政部门除了要担负众多由市场供给的产品之外,还要担负由市场提供的服务,这就给乡镇财政支出带来了影响。近几年来,一些乡镇部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始在招商引资、土地征收、乡村建设等方面也消耗大量的财政资金,这种现象严重违反了公共财政支出的“三公”标准,同时还占用了一些其他公益性的财政支出,进而使得财政资金支出的应用框架出现变形。

(三)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相关部门为了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作,设定了很多财政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在整个乡镇财政资金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当前,国家在进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加大了监管力度,这对专项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专项资金的应用方面,更是起到了优化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财力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再加上相关的财政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从而造成在进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四)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还不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缺少完善、合理的监管方案,不能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做好事前预算、事中管理、事后控制等工作。即使我国大部分的乡镇财政部门已经开展了“乡财县管”管理工作,乡镇财政大部分的资金都交由县级支付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核实,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乡镇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依然具备较高的权益,从而导致无法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全面的监管。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乡镇开始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改革,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力度,就要制定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进行制约和规范。有关的财政单位还要对乡镇资金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核实和评估,并结合现代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要求来将现有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进行修整和完善,例如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债权资金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机制等,进而构建成一个完备、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要全面明确乡镇财政单位的职权,并把相关的财政管理体系的落实当作管理的核心,在事权上要注重依法理财。首先,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级别进行合理区分,保证每名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进而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高效性。此外,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全面贯穿于资金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递交给相关的审核部门,经批准后,再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二)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加强了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来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操作,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上级部门还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并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做好事前预算、事中管理、事后控制等工作。把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重心放置在追踪工作中,同时做好资金应用审批工作,对资金应用流程进行规范,防止出现资金占用以及乱用的现象。最后,还要对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在专项资金支出时,要严格参照相关流程进行,防止占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三)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始的资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及时找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进而提升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性。此外,乡镇财政部门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资金管理中,并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把资金管理融入到数据平台中,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和公开化。

(四)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

各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上级部门需要协调税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找出相关的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和各个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进而充分调动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作为我国基础财政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制、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等方式,增加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常平.浅析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新经济,2014,Z1:50-51.

[2]王汉华,李俊,张旭照.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议[J].财会通讯,2014,26:128.

[3]河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四处课题组,李和平,狄绯,王海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2010—2012年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为例[J].财政监督,2013,27:48-52.

[4]孙秀辉.浅议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2,23:128-129.

[5]黄占俊,王超,张明煜.夯实基础精细管理努力促进乡镇财政财务创新发展[J].财会研究,2011,11:21-23.

][6]郭玉花.建立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79-80.

第四篇:乡镇财政负债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财政职能负债民主监督

一、引言

乡镇财政负债是目前全国农村面临的一个突出政治经济问题。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负债总额已达到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近万元。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乡镇负债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政治

稳定,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诱因。乡镇财政负债使乡镇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基层乡村组织常常置中央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耽禁止向农民随意摊派的政策于不顾,以各种名义向农民收费和集资,致使部分地区农民不堪重负,出现了农民和乡村干部对抗、农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局面;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制约了广大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乡镇财政负债的成因分析

(一)收入向上逐级集中,职能和责任不断下放,导致乡镇财政责权利不对称。分税制改革以来,县乡财政赤字增加,地方财力明显地向省、市集中。在财力向省、市集中的同时,许多本不应由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这直接导致了乡镇财政困难,严重制约了基层财政功能的发挥。年以来,中央的资金集中度实际在下降(从年的下降到年的),而省级政府的集中程度却不断加大,年均提高(从年的提高到年的);市一级政府同样在想方设法增强集中程度。年地方财政净结余亿元,而县、乡财政赤字增加。

在县乡财政赤字增加的情况下,市、县将财政压力向乡镇转嫁。在乡镇一级,即使是实行分税制改革,实际情况也只是名义上的分税制,在体制上依然是传统的包干体制。就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在与上级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谈判的不利地位。因此,基层好的税种基本上已上收到中央及县市,留给乡镇一级的主要是散、碎、零的小税种,量少、征收困难、征收成本高。并且,县(市)每年向乡镇下达税费包干任务时,不顾乡镇实际情况,年年加码。乡镇领导往往是有苦难言,在包干指标无法完成时,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形成大量财政负债。年湖南涟源市给白马镇下达税费包干基数中,除各主体税收以外,还有罚没收入万元,契税万元,特产税万元。而据该镇税源根本就难以完成主体税收任务,契税没有税源,就特产税来说,根据中央的据实征收原则,很难完成。该镇是财政补贴乡镇,没能完成的税收任务就在财政拨款予以扣除,该镇只好加大对农民收费力度,以弥补没能完成的税收任务和财政赤字,结果造成紧张干群关系,在年⒎两个月里接连发生两起涉农恶性事件。

与此同时,乡镇政府被要求承担与其财权不相称的大量事权,要提供大量本应由上级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物品,如农村道路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各种税费征收、农村义务教育等。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各项任务,干点“政绩”,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向农民转嫁财政负担和大量举债。乡镇财政负债是“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由乡镇负担,左右由县财政负担,左右由省地负担,由中央财政负担的甚少。年,涟源市白马镇为满足全镇教师工资和日常开支,需资金万元,涟源市财政负担万元,镇财政按元人标准向农户收取教育附加费,实际可收取万元,结果还有万元只能依靠财政负债来筹集。从××年开始教育经费改由市财政负担但是,市(县级市)财政的负债规模也很大,结果还是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乡镇财政,乡镇财政压力并未因此得到缓解。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大中央、省和地市财政对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的经费投入。

(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不明确,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对基层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逐年下降。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在乡镇主体税收收入不足以提供基本公共品和服务时,用于弥补乡镇财政的收支缺口。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应是保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乡镇和不同收入阶层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达到均等。目前,在筹措乡镇收入时存在着十分混乱和不明晰的状况,许多应由上级转移支付解决的,却通过乡镇政府征收税费来解决。在分税制体制下,转移支付在于平衡各级政府财政能力,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我国大多数经济不太发达的县、乡两级政府而言,要完全担负起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在界定县、乡两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直接面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但是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许多方面的问题:①缺乏规范性。现行转移支付方案设计更多关注的是中央与省两级财政,而省以下的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不完善,即使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真正能到乡镇的资金已经很少。在获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以乡镇领导人的“能力”为基础,上级财政资源的配置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各地方竞争财政资源。②转移支付制度与分税制存在冲突。由于分

第五篇:乡镇债权债务构成与防范的探讨

陈毛山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乡镇负债现象普遍,而且债务包袱沉重,甚至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近期,针对乡镇债权债务的构成以及乡镇债务的防范等方面问题,笔者对长丰县及部分乡镇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

一、 债权债务构成情况

长丰县辖20个乡镇,1个工业区,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8.8亿元,财政收入24506万元。据调查统计,截止2005年底,长丰县全县乡镇级债务总额31805万元(含乡镇、工业区园区建设债务),其中直接显性债务31755万元,或有债务50万元。直接显性债务中,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贷款775万元,国内金融组织贷款5804万元,财政周转金1881万元,向单位借款7583万元,向个人借款15425万元。全县乡镇级债务总额占全县乡镇当年可用财力总额的278%。全县21个乡镇(工业区)平均负债1500余万元,负债最多的乡镇高达3000多万元,最少的乡镇也有400多万元。

全县乡镇债权总额16464万元,其中,所属单位欠款2508万元,外单位欠款7879万元,个人欠款3395万元,其他应收未收款2682万元。

杨庙镇是长丰县中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辖15个村,2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3.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2005年镇总产值151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00万元,财政供给人数为96人,财政收入564万元。镇债权总额为149万元,其中所属经营单位欠款68万元,个人欠款3万元,其他应收未收款78万元。镇债务总额674万元,按来源划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349万元,利息10万元,上级财政借款本金40万元,其他应付未付款275万元。

二、债权、债务形成的原因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乡镇债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专项周转资金回收难度大。按有关政策要求,历借给单位、企业和个人的财政周转金、扶贫周转资金等大部分难以收回,形成乡镇债权。

二是乡镇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主要指工程承包人)因公、因私借用公款不能及时结账还款,导致长期挂账,形成乡镇债权。

三是乡镇所属单位欠款长期不还,或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冲转。形成乡镇债权。

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财政体制不完善,预算管理不规范。县对乡镇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定得过高,与乡镇实际税源差距较大,一些乡镇为完成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借钱“垫交”等方式实现收入,形成乡镇债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基数核定过小,体制上交负担较重,造成乡镇可用财力较小,财政收支缺口大,形成现实债务;乡镇财政《预算法》执行不严,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调整频繁,导致年终决算发生隐性赤字,形成债务。

二是基建项目投入过大而举债。前些年,在乡镇财务活动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项目监测指标体系,乡镇基本建设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大,不顾本地实际(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情况,为“树形象”、“创政绩”盲目上项目,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经营水平较低,导致所上项目不但没有形成应有效益,反而变成财政包袱。一些建设项目没有资金支撑,靠工程承包人“带资”建设,形成乡镇债务。上级安排的部分建设项目强行要求乡镇配套资金,乡镇财政又难以承担发生的配套资金,只有通过举债。前几年,上级要求农村义务教育“两基”达标,地方政府不顾财政承受力,盲目应从,增加了群众负担,造成政府财政匮乏,形成了大量债务。全县各乡镇由此产生债务5000余万元,杨庙镇因“两基”达标产生的债务110多万元。

三是财政支出增长过快。近几年来的政策性增支项目出台,使得乡镇财政支出负担不断增加,能力可能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人员工资大幅度调整,工资性支出快速增长,上级“给政策不给钱”项目较多,大大加重了乡镇支出负担。乡镇机构膨胀,冗员过多,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远远超出了乡镇财政的承受能力,使得每年新增财力都被“吃”掉了。

四是乡镇在认识、管理上存在偏差。从走访的部分乡镇看,乡镇政府“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较多,加之乡镇班子变动频繁,造成部分该收回的资金未及时收回,该偿还的未及时偿还,形成“成年烂账”。

五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乡镇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以农为本,无经济支柱产业,财源基础薄弱,即使财政收入增加了,但可用财力增加幅度仍然不大,债务积累过大,现有乡镇财力要解决债务尤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三、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债务的措施

通过对乡镇政府债务构成及成因的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债务:

1、全面清理乡镇债权。通过多种措施清收干部欠款,收回资金用于还债;针对债务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造成呆账、死账而产生的债权应通过专题会议研究,按有关程序办理冲账;对于各项工程借款以及因公借款产生的债权,视具体情况督促其结账以核减债权;

对破产企业借用的财政周转金,依据法院的判决书,予以核减。

2、摸清家底、挤出水分、锁定债务。组织专业人员,对债务进行认真清理,核准债务主体,对于属于乡镇政府承担的债务,无论是账面反映的显性债务,还是账外的应付款等隐性债务,都必须纳入财政管理的范畴。对能够冲销的债权债务,乡镇要办理冲销手续,予以冲抵。在核实债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镇债务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债务限额制度、举债申报制度。根据各乡镇的可用财力,制定各乡镇债务控制限额,严禁不顾财力的许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各种形式的达标升级活动,坚决杜绝超额举债行为的发生。

3、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壮大乡镇财力。修改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乡镇财政收支基数,使收入基数尽可能切合实际,支出基数全部打足,不留刚性缺口,超收财力尽可能留在乡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真正实现财力下移,不断改善乡镇财力状况,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

4、节俭支出,建立偿债基金。乡镇政府应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应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按照当年可用财力的一定比例设立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偿债,使乡镇沉重的债务逐步得到化解。要深入推行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开展撤并乡镇工作,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及时合理安排分流人员,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压减非生产性支出,节约资金用于还债。

5、上级财政给予适当的财力支持,帮助乡镇减轻债务。对于乡镇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形成的债务,如教育“两基”达标债务、垫缴税费债务等,上级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补助给予解决。对乡镇欠上级部门的支农周转金等专项资金借款,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减免或豁免。上级安排的各种建设项目,资金要给足,不得强行要求乡镇配套。

6、建立化债工作考核制度。把化解乡镇政府债务工作列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使乡镇领导牢固树立“化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坚决摒弃“新官不理旧债”的现象。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化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对擅自举债,债务管理混乱的乡镇给予批评惩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经济是化解债务的根本措施,乡镇政府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工业立县为主导,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通过发展乡镇经济,不断开辟和培育新的财源,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增强乡镇偿还债务能力。

长丰县农村财政管理局 陈毛山

上一篇:写作写一篇读后感下一篇:行政人事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