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理论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

2022-09-11

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明确提出,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可见,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是促进研究生育人工作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因导学关系问题出现研究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导学关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研究生因与导师不和谐而身心俱疲或导师因为研究生而焦头烂额的案例频出。在传统的研究视角中, 导师多被认为是“导学关系”的决定者, 他们在“导学关系”中的责任被放大, 研究生则在“导学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两者在互动交往中的平等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

萨洛维和约翰.梅耶1990年提出情商概念, 对情绪智力的定位为:了解自身的情绪、管理自身的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1995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书, 名为《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将情商的学术研究推向了社会。戈尔曼在书中指出, 高智商的人个人业绩会很优秀, 但是如果情商不高, 其个人生活就会一团糟。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 智商占20%, 其他因素占80%, 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 人的行为由情绪驱动, 人的情绪失控就会导致诸多麻烦。[2]

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 研究生的智力水平相当, 影响研究生是否能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考虑为个体情商的差别。本文试从导师与研究生双方互动角度, 阐述情商理论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一、戈尔曼情商理论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戈尔曼在《情商4》一书中提出了情商四因素模型, 把情商分为四大方面, 即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 从自身和他人、意识和行为层面探究人的情商能力发展。[3]

(一) “自我意识”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 是心理学概念, 简单来说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这里的自我意识重点指自己对自己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认识。[4]在导学关系中, 导师与研究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 并根据具体情况能够识别、洞察自己的情绪。

在导学关系中, 导师往往特别关注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有时会限定研究生的科研范围, 有些研究生的角色甚至异化为导师的私人助理。如果导师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师”身份, 明确自己在教学之余还有育人功能, 那么在研究生达不到某方面要求时, 能够更好地自我意识, 并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 引导自己更好地承担起“导”的功能。目前很多研究生抱着混个文凭的想法, 对学术科研缺乏一定的专研精神, 甚至作为一个研究生, 基本的学习要求都不能做到, 面对压力时怨天尤人。如果能够提高研究生自我意识的情商能力, 能够帮助研究生准确定位, 引导自己按照研究生的标准去努力, 减少负面情绪。

(二) “自我管理”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戈尔曼情商理论中的“自我管理”, 强调觉察到内心的状态, 并对其进行管理。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我们虽然无法摆脱情绪冲动, 但在管理情绪方面却可以有所作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出现负面情绪或者情绪冲动, 但区别在于他们有办法控制情绪, 甚至加以有效利用。

研究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除了要面对比较繁重的学习科研压力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 婚恋、社会交往等压力也随之而来。情绪的自我管理中一般包含了情绪的自我控制、成就导向、适应能力和乐观精神等。这些均有助于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学会适应新学习阶段的要求, 作出一定的目标计划, 提高效率, 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力。

(三) “社会意识”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戈尔曼情商理论中的“社会意识”是指:与个人意识相对应的概念, 指在一个团队或群体中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重点指自己对他人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可以简单把社会意识等同于同理心。[4]

同理心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关注他人, 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处境、思想、情感等, 并且能让对方感知。在导师关系构建中, 在“导”与“学”的双方互动过程中, 遇到冲突和矛盾, 导师和研究生都能很好地自我意识与管理自己的情绪, 且具备很好的同理心能力, 设身处地相互理解, 了解对方的需求, 能够“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做到“心中有他人”, 则有助于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

(四) “关系管理”在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戈尔曼情商理论中的“关系管理”, 包含了激励式领导、影响力、培养他人、冲突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素质。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 导师所带的研究生量加大, 已经形成一个团队。导师在这个团队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 如果能够善于激励他人, 了解不同的观点, 集结能量转向一个共同的理想, 带领整个团队一起前进, 并能够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培养, 则有利于研究生融入导师团队, 跟随集体的目标愿景共同进步。而作为团队中的一员, 研究生如果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导师、与同学的人际关系, 善于团队合作, 结合自身的个人成长, 发挥好团队成员的作用, 则有利于推进整个团队的和谐发展。

二、基于“情商理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措施

(一) 认识导学关系是“导”与“学”的有机互动, 情商培养应该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

在实际工作中, 研究生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固然能促进导学的互相欣赏, 我们也不难发现, 个别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并不出色, 但是与导师关系融洽和谐, 甚至能得到导师的宽容和赞赏, 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这与导师和学生的高情商能力是分不开的。学校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要增加情商提升的内容, 在导师的日常工作培训中也要加强对情商能力的培养, 促进双方在互动交往中更好地觉察、反思、提高。

(二) 培养导师“育人”意识,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目前, 大多数高校对导师的考核以科研业绩为主, 导师“育人”意识薄弱, 甚至把一课堂以外的学生问题都交给辅导员处理, 缺乏对学生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心关注, 导致导学关系僵化。“导”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但作为导师, 更易于、也理应掌握主动, 有意识地主动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往, 加强和谐导学氛围的构建。[5]高校要将“育人”纳入导师的日常工作要求, 培养导师“教书”“育人”的意识, 帮助导师正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主动学习情商理论, 能够运用情商理论去处理与研究生的关系, 同时能够在日常教学和交往中有意识地加强对研究生情商的培养。

(三) 建立有效的情商培养平台, 推动情商教育研究。

目前, 高校情商教学基本处于教学无计划、授课无师资、学生无教材的状态。情商作为合格大学生的必备能力, 情商教育应该被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6]高校应思考建立情商教育基地, 搭建有效的情商培养平台。浙江大学在情商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于2014年成立了浙江大学情绪智能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由专家、教授、一线学生工作者组成, 集研究、培训、教学于一体。中心主要进行情商课程的研发, 将目前的1国外情商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组建情商辅导员工作室, 进行情商师资的培养;举办学生情商提升培训班, 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研究生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推进和谐导学关系构建, 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导学关系是“导”与“学”的有机互动, 提升导师和研究生的情商素养, 有利于和谐导学的构建, 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

摘要:导学关系是“导”与“学”的有机互动, 本文以戈尔曼情商理论为切入点, 从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四个方面, 从导师与研究生双方互动的视角, 提出和谐导学关系构建中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商,研究生,导学关系

参考文献

[1] 马喜亭, 冯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和谐“导学关系”模式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1) :67-70.

[2] [美]丹尼尔.戈尔曼等著, 杨春晓等译.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兴出版社, 2010.

[3] [美]丹尼尔.戈尔曼等著, 任彦贺等译.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M].北京:中兴出版社, 2014.

[4] 韩苗苗.情商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B].暨南大学, 2015, 78.

[5] 单珏慧, 马君雅, 杨倩等.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的演进与实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6) :6-10.

[6] 张广鑫, 王晓姣.基于全面发展目标的大学生情商教育路径选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2) :50-56.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分析下一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家园差异的归因分析与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