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社工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福利院社工范文

社工眼中的福利院残疾儿童—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社工眼中的福利院残疾儿童—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本文由44737349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社工眼中的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 ——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儿童福利院中 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更好的福利, 残疾儿童的整体生活水平及康复机会 得以提高,那么,残疾儿童在基本生活照顾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需 要会有什么变化?工作人员如何满足残疾儿童的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需求从基本需要向深层需要发展,福利院的 工作人员需要回应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的出现和引用,寻 找到理解残疾儿童新需要的角度, 社工使用多种工作手法介入到福利 院残疾儿童中,工作手法的灵活引用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引导, 使福利院有了新的服务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残疾儿童自身发展需要。

一、对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服务的思考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由西宁市民政局与香港基督教励行会共同筹 办及管理,于 1998 年 5 月 28 日正式成立,福利院有儿童 100 多名, 其中 40 多名儿童被寄养在家庭,95﹪的儿童是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 度的残疾,其中脑瘫儿童占 50﹪。残疾种类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吞咽残疾、 多重残疾。 具体的残疾有脑瘫、 苯丙酮尿症、自闭症、多动症、脑积水、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 碍(ADHD) 、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发育不良等。机 构为了使儿童有更好的管理, 将残疾类型相似的儿童安排在相同区域

生活或康复,分为不同的班级或科室及模拟家庭,并由家庭妈妈和护 理员来照顾和护理。2008 年儿童福利院成立了康复中心,提供康复 训练、特殊教育、社会工作、职业培训等服务,全面的帮助儿童的康 复,更有利于残疾儿童成长,但是残疾儿童依然生活在集体中,残疾 儿童的养育和康复改变了硬件条件,但基本形式没有发生改变,在服 务过程中往往未能顾及到残疾儿童的内在需要与个人发展:

1、工作人员的限制。 ①没有时间和精力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中,中度残疾和重度

残疾儿童对工作人员依赖程度很高,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够,同时工作 人员用大部分的时间来满足残疾儿童的基本护理照顾, 没有时间和精 力来寻找和满足残疾儿童深层的需要,残疾儿童的需要受到限制,况 且他们在福利院生活衣食无忧,学习压力也不大,不自觉的有了等待 的习惯,在学习中残疾儿童的辅导很缺乏,工作人员的本分就是照顾 好残疾儿童的生活还有安全, 帮助儿童解决学习中困难的责任就没那 么大,残疾儿童在学习上得到的帮助不稳定。 ②工作缺乏协调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过着集体生活,

大集体中又有小集体,残疾儿童在受管教时,受到不同行为规范的影 响,不同的家庭妈妈或护理员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特教或康复员 有不同规范,生活区和康复区又要遵守不同的规范,很多残疾儿童只 能在不停的变动自己的行为,有些残疾儿童甚至学会了察言观色,自 我约束能力很低,在学习中,每天有不同的工作人员指导,大家的指

导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残疾儿童搞不清楚谁对谁错,在残疾儿童 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不知道去找谁帮助, ③自身文化水平 很多护理员和家庭妈妈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教不了残疾儿童。在生活中当残疾儿童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工 作人员时, 会听到他们的隐私被工作人员谈论, 甚至被工作人员嘲讽, 残疾儿童不敢再相信工作人员。 ④服务概念、观念 在残疾儿童外出时,其他人异样的看着

他们,残疾儿童被投以可怜的目光,接受到的是同情,甚至是可怜, 工作人员害怕残疾儿童在活动中受伤,因此残疾儿童常常在看电视, 坐得是整齐划一,看起来好乖呀,岂不知他们不能做什么事情,长此 以往残疾儿童畏手畏脚,很多事情不会做,做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的 眼色,许多工作人员觉得残疾儿童生活都不能自理,怎么去帮助他们 更多的自立,在残疾儿童生龙活虎的年龄段时,他们仅仅是坐着。 ⑤任务高于服务对象 每年的许多节日中,

都会有许多爱心

义工接残疾儿童,到大餐厅去吃饭,义工很有爱心,到餐厅让残疾儿 童随意吃喝, 突然间很多残疾儿童饭量剧增, 工作人员甚至感到吃惊, 总是听到工作人员小声的告诉残疾儿童“少吃点,少吃点” ,但义工 认为工作人员在约束儿童的自由,义工争取自己协助儿童吃饭,残疾 儿童吃了很多东西,结果回到福利院后,上吐下拉,让工作人员手忙 脚乱,在福利院日常的饮食中,残疾儿童的伙食很好,但是残疾儿童 没有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的自由,残疾儿童如果不吃饭,会受到工作 人员的压力, 被强制喂饭, 还会被工作人员说 “这么好吃的饭都不吃,

生在福中不知福” 有些残疾儿童也说不出吃饱没吃饱,总之,当然 , 没有餐厅中那么多的自由。残疾儿童在外出活动中,通常需要义工的 协助,残疾儿童外出自然很活跃,残疾儿童想办法让义工单独协助, 不想由工作人员协助,这样他们就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向义工提出很 多要求,有时表现得很放肆,当工作人员看到并教导残疾儿童时,残 疾儿童不理会工作人员,当回到福利院,义工离开后,残疾儿童表现 的很乖,这前后的变化,真让工作人员无奈,在平日的生活中,工作 人员管理那么多的儿童,听到的都是命令,残疾儿童没有选择,也不 能讨价还价,外出活动中也许还能找到一些选择。

2、院舍化的环境 ①集体化的管理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内残疾儿童生活在集体

环境中缺少个人空间,全部的东西属于自己,但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 东西, 没有自己的柜子, 没有自己的隐私, 在逐渐成长的残疾儿童中, 空间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归属感, 有些残疾儿童学习也是在嘈杂的环境 中,电视播放,其他儿童在一旁玩耍,这些学习的残疾儿童常常是边 看电视边学习,而且耳边还有其他伙伴的声音,学习环境对残疾儿童 的学习很重要,残疾儿童在目前的生活中缺少自己的空间 ②封闭的生活 残疾儿童整日生活, 学习、 康复在两栋楼上,

整日看到的除了工人员,就是小伙伴,夏季可以出去游玩活动,但多 数能出去的日子,还是在楼下花园,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虽然现 在福利院的环境改善很大,条件让其他儿童羡慕,但残疾儿童每天面

对同样的环境,难免不感到枯燥、和禁锢。 以上所述反映到怎样看待残疾儿童, 就会影响到残疾儿童怎样的 发展,更会影响到残疾儿童的未来,那么,社工又是怎样看待这些残 疾儿童的呢?

二、社工对残疾儿童的价值观 每个儿童都是有价值和独特性,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 不同的长处、需要和个性,需要了解他们的差异,接纳及尊重每一儿 童的差异,即每个儿童都有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有每个儿童独特的需 要,假如你在一群用手语沟通的听障人士中,你就是唯一不懂手语的 人,你是否觉得自己有残疾呢?残疾与否,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概念, 而残疾的概念也是因时因地而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一个 儿童都需要基本的能力,相信儿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每个儿童都能 成长发展,每个儿童不论残疾与否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都有 能力和动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每个儿童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 利,不论能力的高低或是否患有残疾,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学习或参与 各种活动,接纳残疾儿童,重视他们的能力。

以上这些决定着我们服务的一些方向,包括:①满足残疾儿 童身心各方面需求,②使每个残疾儿童获得最大、最充分的发展,③ 协助儿童参与和融入社会, ④为残疾儿童寻找和协调所需的资源⑤推 广及教育社会人士正确对待和接纳残障儿童,消除歧视,在这些价值观和目的指导下,社工尝试开展绘画小组,期望提高残疾儿童生活心 理满足感。

三、绘画小组概述。 香港足画家虞佩镛曾说: “对残疾人来说,能找到一项自 己喜欢的艺术媒介,甚至籍以表达自己,绝对是一件好事,能 提升个人自信。残疾人士基于身体的限制,很可能因而做不到 某些事,或坐起来不方便,但若能在艺术这多元的空间中找到 自

己做得来的位置,绝对有自我肯定的作用。 ”

通过对绘画疗法的研究与理解, 绘画疗法适用于不能说话或 不想说话的患者, 如孤独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等;不受 年龄、绘画水平的限制;对处理情绪冲突、创伤、丧失有很好 的疗效;可以促进自我的完善和社会技能的提高,并促进认知 和语言的发展。尝试为脑瘫儿童成立“绘画治疗小组” ,通过运 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手法,并在小组内容中结合绘画治疗的方 法和技巧,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脑瘫儿童、改善脑瘫儿童的情绪、 提升脑瘫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的目标。

1、 小组目标 ①整体目标:小组成员通过绘画,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 情绪,加强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进而促进自我完善和社会

技能的提高。 ②、具体目标: A、帮助儿童改善自我形象:为儿童提供宣泄内心情绪的渠道, 帮助儿童处理内心的冲突,修正自我感,促进同一性形成, 如帮助儿童面对自己肢体与身份的真实情况,认识到自我 仍有提高的余地,从而积极面对自己的残疾,努力帮助自 己正常化的成长。 B、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通过绘画与分享,帮助儿童增强相 互的了解,改善彼此之间关系,进而提升人际交往技巧, 提高与其他成员及工作人员的交往能力。 C、提高认知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需要进行简单的学习, 并持续运用专注力、记忆力等,进而使儿童的这些能力得 到加强和提高。

2、小组形式 小组性质:自愿、封闭性小组,小组由 4 名成员组成,年龄 为 10—13 岁中度脑瘫儿童,小组成员基本情况:属脑瘫类型 中的痉挛型、徐动型,对双手的控制较弱,写字、吃饭等均 需要工作人员协助或借助特殊的工具来完成,语言表述能力 较差,对于绘画有基本概念和了解。

3、小组时间:2008.08—2009.12,每周

二、周三,中午 13:00——

14:00

4、地点:儿童餐厅﹙环境对于儿童绘画有很大影响,未来计划建立 一个绘画创作室,并且有绘画时穿的衣服,使儿童在此环境中很 放松,因为现在条件有限,只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绘画﹚

5、绘画工具:根据儿童的控笔能力使用蜡笔、水彩笔、油棒、涂料 等绘画配上白纸﹙目前儿童较多的使用前三者,后者偶尔使用, 试图寻找更适合儿童绘画的工具﹚

6、小组实施的方法 小组的工作取向是以绘画创作的过程达到治疗的作用。儿童虽然 没有绘画基础,社工坚信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自我表达的;并且 是有兴趣的、能够融入小组作为儿童的积极玩伴。借鉴绘画教学 上所用的主要方法,社工以「工作员引导」为主,尽量让儿童参 与, 让儿童在社工的帮助下学会独立思考,渐渐有自己的意识, 熟练运用工具,克服身体不便的困难。社工希望循序渐进的往下 一阶段「孩童自主」进行, 就是达到完全孩童自主。工作员分发 纸张, 并鼓励儿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 或鼓励他们去自己找资源。 使用这种方法,儿童会投注他们的心力,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实施的过程是先提供多方感官的刺激,结合绘画的实物,让儿童 用眼睛去检查、去倾听、去触摸、去闻和去尝等,以产生联想。之 后开始绘画。画完成后,最后进行作品欣赏,带领组员一起欣赏大

家创作出来的作品。

7、绘画小组总结 通过半年的小组活动,残疾儿童发生了许多改变,他们非常喜欢 绘画小组,也更加热爱这个小组,在小组中他们得到了成长,小 组成员间更加友爱,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好,他们可以更多的用图 画表达自己,以下为参加绘画小组残疾儿童的具体改变: ① 主动性: 残疾儿童在小组中主动的展示自己, 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当有提问或总结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举手发 言,很想马上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每次到小组的时间,小 组成员就扶着栏杆张望着等待,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他们就 开始欢呼, 小组刚刚结束时, 他们就和工作人员约定下一次小 组, 课余时间小组成员自己绘画, 其他的残疾儿童也受到影响, 和他们一起画画,甚至也想参加绘画小组。在小

组的过程中, 残疾儿童向社工提出很多要求和建议,如:能不能将场地换到 楼下花园中。有没有更好的画笔。今天绘画主题可以换一下 吗?协助一下,好吗?把门关好,不要让其他人进来。能不能 找一个垃圾桶,放垃圾等,小组成员帮助社工整理绘画用具。 在绘画时, 有能力的成员帮助其他成员拿工具, 帮助其他成员 展示作品。 ② 安全感 小组的绘画地点从小组成员吃饭的餐厅,到后来小

组成员的卧室,绘画地点的转变使护理员看到, 残疾儿童绘画 后产生的变化而发生的转变, 护理员主动让绘画小组在残疾儿

童卧室开展,使残疾儿童对自己的卧室有了新的感觉, 小组成 员在独立的空间中可以更多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在绘画的 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完全的自由,他们渐渐的开始享受这个空 间,也更多的爱护空间中的东西,也可以主导这个空,提议怎 样设置这个空间,成为空间的主人。 ③ 身份认同感 通过绘画治疗使得小组成员,可以接受自己残疾 的现实,并想通过自己积极认真的康复训练,来减少身体的障 碍。通过社工对小组成员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小组成员增强了 小组认同感和绘画室主人的认同感。 ④ 成长学习 在绘画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从不懂协调自己的身体 姿势来绘画,到协调全身找到适合自己绘画的姿势,小组成员 经历了克服自身困难,学会在绘画中面对自己的限制, 合理的 请社工协助绘画和帮助小组成员。学会在绘画小组中自我管 理,在轮流担任小组长的管理组织过程中,小组长帮助组员、 组织小组、维持秩序的过程中有新的体会,学习义务与责任, 小组成员在不断地学习,也不断的成长。 ⑤ 扩展能力 在一些绘画过程中,社工采用了看实物,绘画的方 法, 如: 小组成员先看到花园的整体, 接触花园的树木、 果实、 花朵、青草、土地等后,通过了解和表达的过程,完成简单的 学习,实践,锻炼小组成员的观察能力、记忆力、专注力、抽 象能力、 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 小组成员的绘画能力得到增强。

社工在小组工作中运用绘画治疗的手法,使残疾儿童在身心 得到满足和发展,也使其他工作人员看到残疾儿童的很多方面可 以发展,社工的价值观也使工作人员看到,残疾儿童的发展是有 意义的,期望社工能更好的带动残疾儿童福利事业。

孙伟 2011.1.5

第二篇:社工机构及社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其发展方向也必然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逐渐增长,中国的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次境遇下,如何使社会工作更切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更科学化、专业化,尽快实现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由少数人倡导从事到人民大众自觉行动、由少数人局部进行到被人民大众广泛认可的根本性转变,是当前社会工作面临的课题。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各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机构等)为调查单位,并设计了一套问卷,针对我国当前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从社会工作的结构、制度、机构运行、资金来源及社会工作的发展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并从经济、政治、社会因素与专业社会工作互动的角度探讨其发展方向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深化我国社会工作的方案,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

我们作为一名结束大二课程的学生,在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学业之后,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不只是要完成象牙塔中的学习,在社会中的实践与磨练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这两个月的长假中我要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

本次调研我们小组选择了社工机构及社工生存状况调查的调研话题,我们了解到如今的社会发展使得社会工作在我们的生活总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工作作为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公共事务,从一般的街道办事处到NGO,从物业管理到司法援助等等,社会工作都是在辅助政府完成工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由于社会的多元化,社会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调查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社工机构和社工生存的状况,让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社工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通过了解专业机构的运营方式,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开创新的发展。然后我们了解了一些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而且我们更加了解本专业在现实中的运用,使我们能够对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和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用。然后为我们这些深居象牙塔中没有充分接触整个社会的大学

生们打开一扇窗,增加实践能力,更好的了解社会。最后增强了我们一起讨论、访谈,提高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增加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的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问题涉及受访者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两大方面,机构简介、机构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社会工作者的招聘情况、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状况、机构的未来发展及改善措施等几个小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进行分析。问题覆盖面广泛,能够更加透彻的反应受访者的工作现状。

三、调研结论

首先谈谈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每个机构都有人员不足的情况,而民办的机构人员一般比较少,大部分是义工或者志愿者。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高,有时一些项目无法进行,对社工的了解还停留在表层。而现在社工机构的招聘现状是:调查的机构中只有少数机构是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为主要招聘对象的,而其他几个机构应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相对的需要电子信息和医护方面的人才。

从机构资金构成来看,有政府支持或建成的机构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民办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依靠个人缴费。而从人员构成的角度来说,真正是社会工作毕业或者由社会工作是执照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很多。如今由于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社工人员年龄,学历覆盖面都比较广。对于部分的社会工作人员,他们被给予过专业的培训,统一考试,然后由政府部门颁发执照,再上岗。而有些社会工作人员则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流程。这样就

不能够充分地保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解决社会问题。

困扰社会工作者的主要难题是工作量大而工资低。处于基层的社会工作人员每天处理的都是一些重复的琐事,所以他们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很难得到激励。长此以往,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因此,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将薪酬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来源,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热情,也便于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加入社会工作的行列之中。另一方面,群众缺乏向社工求助的意思和习惯,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而政府对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人不清楚身边的社工团体,不懂得去求助他们,更别说被他们的工作而吸引,产生加入他们的想法。让群众更加了解社工机构及社工的工作,让社工这个职业能更广泛地得到群众的认可,不仅能让社工机构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工的行列中。

综上所述,社工机构和社工生存状况需要得到改善,而政府则是能够给予他们帮助的那只手。在这里,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对其予以正常的帮助和引导,这样才可以使社会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帮助群众,协助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应多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给予社工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支持。社工机构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等硬件条件、工作者的收入、办公经费等都靠财政支持,资金不足是限制社工机构发展的一大因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够为社工机构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能让社工机构雇佣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来弥补人员不足,也能使社工机构人员不足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社会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新事物的成长是缓慢的,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因为它们力量弱小,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社会工作就是一个新事物,它的成长力量在最初是弱小的,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但是一个新事物会不断成长壮大的,社会工作一样,它会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断地得到完善。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社工机构及社工生存状况会有所改善,社会工作也会不断地发展并最终走上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心理社会治疗治疗模式培训总结(雷社工、林社工)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应用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主要由两位社工负责,并且已于9月9日顺利完成。两位社工将从准备到现场到培训后分享及意见调查及自评对本次培训做总结。

一、准备

1. 文献及资料分析:从7月份起,两位社工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包括香港著作和大陆的书籍,主要指导文献是《个案工作——理论及案例》(区泽光、高刘宝慈,2001),也有参考一些网络文献,但是发现大多都是杂拼在一起的,要么与该本大同小异,要么不适用,因此并不作介绍。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结合过去的工作体验和当前实务对该模式做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

2. 征集同工对本次培训的期望:通过各中心主任的协助和本中心同工的面谈,了解到同工的期望主要是想了解该模式有哪些理论基础,如果运用理论指导实务,该理论有哪些工作技巧等,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且同工大都表示实务非常忙碌,本次期望征集不够精确,但也大概能反映出同工的期望。

3.

撰写计划书和准备PPT:在培训开始前一周正式撰写,雷社工负责写计划书,林社工负责做PPT ,两人保持紧密联系,以保证培训的程序是紧凑的、有逻辑性的,能达成目标的。

4. 演练:由于两位社工都没有过当培训主讲人的经验,因此提前在雷社工所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一次演练,同时也是提前为雷社工所在同工提供培训。本次演练对第二天的正式培训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雷社工所在中心同工的反映,林、雷两位社工意识到培训内容、程序安排、讲述方式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 最终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式:雷社工所在中心同工反映该模式理论比较多,容易枯燥且大多理论都是已经学过,只是记不清或者不懂得运用,培训之后感觉学会了如何用理论来分析案例。同工还特别提醒了因为雷社工所在同工人数只有四位,互动交流比较多,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同工,如果人数增多,培训效果有可能会有所不同。鉴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基础理论,本次培训的目标确立为帮助同工回忆这些基础理论并且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个案问题的成因,另外一个目标是帮助同工认识该模式的工作程序和部分工作技巧。

二、正式培训 9月9日早上9:30分,培训按计划开始,本来计划是天河三家中心里同工都过来,但由于各中心都有紧急的任务和冲指标压力,还有一些同工在休假,最后前来的同工有15位。首先是社工带领热身游戏,该游戏成功地把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但是却缺少了主讲者与参与者的交流,没能很好的建立联系。接着是该模式培训,主要按目标和计划程序走,培训过程还比较顺利,基本上能按流程走,且在案例练习环节同工都比较投入,从其分享中也能看出同工已学会运用该模式的基础理论来分析案例问题成因。早上主要完成了理论基础与假设还有运用理论练习分析案例。下午由于同工的要求,提前半小时开始。下午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该模式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下午同工精神明显没有早上好。在一些分享或者提问环节中,同工的投入度不是很高,并且有一些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说,但是主讲社工观察到同工都很主动用笔记下一些知识点,尽管事先已经提醒过不用记,到时PPT会分享。

除了投入社工提出的案例外,本次培训还提供机会让同工相互交流,包括分享一些个案和一些心得,在这部分同工也是比较投入的。

三、培训反思

1.筹备阶段:虽然准备得早,但是实际用的时间不是很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位社工都是副主任,行政和一线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不时还需要加班,只能用休息时间来准备,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自我约束力尚且不够。不过演练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有演练是需要地理环境便利和功能室齐备这些条件的,两位社工刚好具备,因此能演练。

2.

培训当天:整体培训过程比较顺利,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各个程序,没有拖时也没有出现提早结束。这与两位主讲社工前其紧密联系和督导的指导分不开。 3.

参与培训的同工意见反馈:活动当天有15位同工参与,下午有两位同工因有事提前离开,发出问卷13份,回收13份,有效问卷13份。其中10份认为本次培训能帮助他巩固或者加深了该模式理论基础了解,9份认为能帮助他们学会分析个案原因和一些辅导技巧,但也有4份认为今天讲的知识比较笼统,每个程序过的速度比较快,只是记住了却没能理解,还有3份认为本次培训重点不突出。但13份问卷都提出本次培训放在周日让他们觉得非常疲劳,因为他们已经整整上了六天班,他们都觉得如果本次培训如果避开了周末效果会更好,自己更有精力去学习。

计划书中的评估方法有四项:同工的参与度、问卷,参与者分享,主讲社工自评。培训过程中,同工的参与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早上的案例分析,每组讨论时非常热烈,不少同工还表示时间应该再放多一些,其他案例分享同工也比较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问卷对本次培训表示有收获和达到期望的者占了整体的77%,有收获的超过了了预期的70%,也比较接近期望的80%,在同工自评上,同工给自己打分70分,主要是目标已经达标,即同工反映确实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确实学会了一些个案工作技巧。

4.

同工自评:其中一份问卷反馈说培训当天感觉两位社工很用心去讲,态度很积极,但是由于自己累,因此即使很想学也难以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作为主讲同工深有同感。不过主讲者,还是能够坚持注意力的集中,尽力调动气氛,也在主讲过程中一再强调一些基础知识,希望通过重复帮助同工巩固对该知识的印象,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帮助同工理解。也有同工说过得比较快,内容不突出,一方面确实是两位主讲同工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同工当天精力不济有联系,因此一些片断容易错过,造成没有重点或者过得比较快的印象。对于这一点,同工在培训结束后会再整理PPT给到同工,帮助同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加深印象。

当天培训是林社工主讲,雷社工做协助和补充,林社工希望和同工多分享心得但看不到时间,雷社工就在一边提示,但有时林社工没有能意会到,而整体上,两人互相配合良好,尤其是知识点上的互相补充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通过本次培训,两位主讲社工都表示最有收获的是自己。首先通过前期准备,加深了对该理论模式的了解,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得到内化,因此在培训当天才能自如地做分享;其次,在准备过程中和最后的分享,一直得到督导的提示,不仅学会了整体工作思维,同时也注意到一些细节,例如期望的收集,例如计划程序的编排,因此培训才顺利达成目标,也总结了相关经验,例如游戏的作用和意义,视频的运用,视频内容真实与否的讲解,案例有否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结合自身经验来分享,这些经验都有助于两位同工将来更好地开展培训。

林社工

雷社工

2012-9-18

第四篇:新社工三天培训心得:做个有信念感的社工

做个有信念感的社工

--新社工三天培训心得

芷凌

不久前,带着满心的期待,我参与了“正面文化”为期3天的新社工入职培训。这是一段让我感到温暖与鼓舞的旅程,亦引发我诸多的思考和觉察。

3天内,那份源于尊重和共情的强大能量震慑着我。我通过参与社工小组游戏,不仅感受到快乐与趣味,也深刻体验了全心投入带领小组时的不安与紧张。

与此同时,香港社工督导给我们分享了ta们工作多年的知识、经验与感悟,我也和小组同工从不熟悉到侃侃而谈,收获到她们的支持与感谢——这些都将会是我人生路上珍贵的回忆。感恩相遇

在写这篇文章时,3天以来的种种——与同工坦诚的沟通,与老师恳切的交流,面向所有同工的分享等等,这一帧帧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般出现,最后浮现在我心上的是三个字:信念感。

嗯,我想做个有信念感的社工。

破冰与分组

社工的培训往往会以破冰、热身和分组开场,一开始大头带我们玩同心圆的游戏,150人,大家浩浩荡荡地围成了一个大圈,互相跟陌生人击掌说:早上好。已记不清自己跟多少人击了掌,游戏过后,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清醒了一些。

后来热身游戏中,有个叫桃花朵朵开的游戏,喜欢相同颜色的人和喜欢同样国家的人需要聚一起简单的分享,大概是一毛五角游戏的简单版。当时我并没有非常投入到玩游戏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疏离的状态。

平时工作中,自己开活动也是从破冰游戏开始,但那天我感觉有一些些平淡,或许是因为我带着某种观察的目的,想知道带领者大头她究竟引导的如何。

破冰结束后,培训正式开始了,阿峰先来分享,他问我们为什么要用活动来开场?我们自然是知道的,主要就是消除陌生感,拉近亲近。

阿峰接着说道:“大家转头看看身边人,看到了吗?大家几乎都有微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身体语言是更重要的,但是活动之前你们不是这样的。”

阿峰的这一番话,像锤子一样砸在我心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有时候会觉得破冰热身游戏是可有可无的环节了。但那天的活动重新让我感受到游戏的重要,好的破冰的游戏,能让我们更快地进入状态。

不可以轻视每个部分,哪怕仅仅是破冰的游戏。

大头带领我们“笑口常开”

培训正式开始,从进场拿到的绿色的小牌子,我就一直在等着我的小伙伴,带着一丝的好奇与兴奋,我满场张望,不一会儿大家聚集在了一起,彼此环视了一圈,都笑了,我们组不仅人数最少,还清一色的妹子,这个情况也是很社工了

人少的好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了更多分享的时间,大家一起头脑风暴要取个如雷贯耳的小组名,想名字的时候,大家一脸认真又纠结的样子,这大概是一个team最初的样子吧。

最终我们小组一致拍板决定的名字叫:“星之火队”,大家还一起设计了动作,像星星一闪一闪来代表我们小组,愿社工的能量和信念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十分谢谢这3天陪伴我左右的小伙伴,小小秦、邓邓、阿喜、阳阳、火火、小小、艳灵、小骆、小导师道远,认识你们真好,感恩我们一起度过的这美好的三天

我们的“星之火”

平衡与内在

接下来小组抽签讨论社工与“医生”、“教师”、“义工”、“朋友”的区别,通过小组内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彩色的大卡纸上(社工对大卡纸爱的深沉),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社工与“朋友”的区别。

在学习并成为社工后,我慢慢意识到面对朋友的分享和情绪压力,我更需要做的是聆听,去关注感受,而不是不断地给建议,我现在更愿意成为一个陪伴者。

分享我们的讨论成果

这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峰与我们分享他是如何看待社工专业,他分享道:专业判断是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就比如案主来访,你可以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能预知到ta来面访多少次可以解开疑惑。

阿峰提到个案工作里的平衡状态,也很值得思考。他讲道案主想寻求帮助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生活中失去了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我们做个案不是为了做出一个完美的家庭,或是让ta成为完美的人,而是要和ta一起重新找到一个新的平衡关系。

阿峰用12星座比喻我们如何学习理论,也十分的生动形象。他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价值理念以及个人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价值理念,找到与之契合的理论去学习。比如你是天蝎座的,就需要找到天蝎座的理论去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个案辅导与内在

下午的培训中是有了20多年个案辅导经验的Joanne给我们分享。我很喜欢Joanne的声音,整个分享过程中她说话均是不急不缓的,经常说完话就会笑,大眼睛会弯成月牙,给我一种很安心很包容的感觉。

分享初始时,我对Joanne说的个案辅导和个案工作有所疑惑,后来她又分享到,个案辅导是更深层次的个案工作,通过行为看到案主的内心世界,帮助案主审查潜意识,加强意识,变成意识,改变才会发生。

个案辅导,是在案主的内在做一些工作。

我才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如果想做辅导工作,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学习、修炼,她分享的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应对姿态,很适合用来觉察自我意识。

我想未来生活里,如果遇上了引发自己较大情绪起伏的一些事情,即可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行为、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渴望、自己(自我),自我觉察一下,还有哪些内在的感受、观点和期望是被自己给忽略了。

第一天的培训,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香港的社工督导ta们通过具体的活动、例子、身体的语言、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很好的示范了社工是怎么带给别人知识、道理、引发思考等等,我在不知不觉专注在其中,并未在意时间的流逝。

每每参与此类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培训,我都无比欣喜,和挖到宝的心情约莫一样。

社区发展

第二天早晨的培训,来自拥有16年社区发展工作经验的Athena,由Athena来分享。她看着没比我们大几岁,认真说着普通话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Athena给我们介绍天水围社区贫穷、自杀案件频发的背景,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给我们分析天水围社区,以及介入的方案的时候,真是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呀。

想想平时写文书时,使用理论往往是最头痛的部分之一,不是理论不好用,是理论没有学透彻,模棱两可的时候,思维就跟毛线球一样了。

Athena分享她们在天水围这个社区十年做的工作的时候,我会发现,社工她们努力让小贩参与进来,共同为社区付出,组建各类的居民论坛,试办墟市,培养社区的小贩的公民意识,为自己争取权利,链接资源,让社区的小贩和政府的议员有对话的机会,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

社工总提到的“赋权”、“增能”、社区工作的方法,就这样活生生的出现我们眼前,想到整个社区的不断改变,心生敬意。

没工作以前,我对社区工作并不太重视,会觉得个案和小组才是更专业的,那天Athena的分享,彻底破除了我对社区工作的刻板印象了,社区工作从一个中观甚至宏观的角度出发去工作,能影响和帮助到更多的人。

但最触动我的还是问答环节时Athena的回答,我问了她一个问题,由于政策原因3年一投标,或许3年后该机构的社工就要离开这个社区,社工的资源主要来源单一,那该如何做社区营造的工作呢?

当时Athnea很平静的说:“那就要看你的机构,大家有多大的决心了,那些我们相信一定要做的事情,那无论多大的困难也要去这个地方,因为我们相信发展性的工作才是更重要的,我们一开始只有两个人,前半年我的工资还是同事大家每人出一点。现在稍微稳定一点了,我们现在有10个人,但和基金会也是一年一签。”

“先有决心一定要做,才慢慢有资源。”

“如果不是我,那还是谁去做呢。”

早晨培训结束后,我坐在一家奶茶店,心情久久无法平息,想起Athnea的话,热泪盈眶,被她强大社工信念感深深震撼。亦想起诗人鲁米的一句诗歌,

你并非孤单一人

你抵得上成百上千

只要点亮你的明灯

我也想做那个为需要的人点亮明灯的社工。

小组的心法

第二天下午的培训来自于Tommy Sir,一个有了20多年的青少年工作经验的社工。他讲话自带感染力,动作利落,思维活跃,语速也小快,担任翻译的大头好几次赶不上话,也是辛苦了她。

下午培训刚开始,略有困意,Tommy Sir让我们画一幅可以让下午更有活力的画,画完后所有人都有一个彩色标签,可以贴到自己欣赏的画上,我画了最爱的彩虹和向日葵,均是能给予我能量的东西,我最后收获了4个彩色标签,一个下午心情都美丽了。

小组名牌聚集会

Tommy Sir把小组工作的整个过程分享的很清晰,我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部分,一个是他提到,我们小组中的活动环节会有很有游戏,参与者不一定能记住玩游戏的方式,但会记住游戏当下的感受,所以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要进一步的思考,你的小组活动希望给组员怎么的感受。

另一个来自于Tommy Sir 分享的小组带领者的态度,有尊重、温暖、接纳、真诚、同感、投入、自觉、勇气和信任这9个。

其中尊重、真诚和投入,是他认为最必要的3个。

接着Tommy Sir让我们小组出一个小组带领者,尝试带领10分钟的小组。我想尝试这个机会,就主动和小伙伴说我想当带领者,还找到了一起带领小组的小伙伴。

在整个带领小组的过程中,我刚开始有些紧张,但想起Tommy Sir说过:要全情投入,聚焦小组要多于聚焦自己。

于是我环视关注每个组员,在发现扮演组员有不耐烦的情绪时,及时插话,总结引导其他人关注ta们的想法。

等到结束,我才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已经没有在关注我的状态。最后分享的时候收到小伙伴的祝福纸条,这不仅是肯定,更是一份激励与支持。

一个模拟讨论去哪里浪的”妇女小组“

最后Tommy Sir说技巧是需要练习的,平时使用后,应该要翻书检查。这点我印象也很深刻,不去练习,实务能力怎么能提高呢?社工的反思力是很重要的,反思力让我们成长。

Tommy Sir是我这短暂的3天时光里,接触和交流最多的一位老师,喜欢他带我们玩游戏,有趣又有意义;喜欢他的分享,传道授业又解惑;喜欢他的笑容,温暖又鼓舞。

每每与他交谈,我常感觉我被他尊重和关注着,他给我一种平易近人的舒适感,一言一行,对人的态度都是社工的样子呀!

心生向往。

社工的未来

第三天的培训来自30多年社会服务经验的卢Sir,他更多从一个宏观的局面来分享,他对当前内地社工发展的情况很了解,认为总体社工发展的趋势是不错的,()但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个体的社工,也需要做一些准备了。

在这部分我印象最深刻有两部分,一个是卢Sir分享的从横向和纵向看社工人才的分类。这也给了我一些新的方向,去思考和规划自己未来的社工道路。

另一个则是社工需精通的三种语言,政府语言、群众语言、社会工作语言。这就很需要社工放下一些固有的成就,积极学习,面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十分考验人了。

好好修炼吧。

培训间歇来伸个懒腰吧!

互联网+社工

三天培训最后一个分享的是社工客的创始人——品哥。品哥提出,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洞察这个社会,并通过用朋友圈发现需求的形式,加深我们对互联网和社工之间关系的理解。

而提到青少年服务的那句金句:做青少年服务,跟我们竞争的不是隔壁那家机构,而是“王者荣耀”,逗得大家是哈哈大笑,做过青少年服务的我是频频点头,深有共鸣。

对任何手游、网游都不感兴趣的我,大学期间我曾有5个月在家综青少年部实习,经常被初二的孩子们吐槽:“社工,你连王者荣耀都不会吗?”所以现在我去妇女家庭领域了

品哥提到的互联网可以帮助人建立更多弱关系,连接更多人、动员更多人。

我想到了前几天我们中心社工策划的一个社区大型活动,里面就有运用到互联网。前期我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征集各类作品的消息,一星期内征集到100份社区居民的原创作品。

接着我把94份作品,做成网络投票的方式,居民可以上网投自己欣赏的作品,3天时间内我们收到588份投票,最后结合大的主题,按照投票数颁发一些奖项,并在当天活动现场把94份作品粘贴出来,给大家观赏。

我想这是一次成功地运用互联网,促进社区参与的尝试。

最后一次的小组讨论,大家分享了自己这三天培训里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我们小组每人都有很多的分享。

小小:记住社工的初心,不畏难,社工有创造资源的强大能量。

火火:引发自己的反思,督导都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我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艳灵:转化思维方式,社工并非能解决所有问题。

邓邓:从新的角度看理论,当自己感觉迷茫的时候,可以回看理论。互联网的思维也跟生活息息相关。

阿喜:只有我们更专业了,社工才会更有价值。

小骆:游戏拉近距离,社工并非是教育者,而是同行者。

阳阳:冰山理论,平衡状态不要轻易打破。

小小秦:最先照顾感受。

芷凌:尊重、真诚、共情、投入是很大的能量。

三天的培训,我又吸收了很多的能量,带着这新的力量继续前行,也愿各位的社工路一路顺遂。

第五篇:社工计划方案

一、方案设计题

例案:小岳今年36岁,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辛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生活也很美满。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面对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怎样面对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问题: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岳的困境有哪些?社会工作者应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方案)来帮助小岳改善和摆脱困境?

一、此案例的问题实际上即要求根据案例,草拟一份服务方案。

一般地说,服务方案应包含社会工作介入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环节,但通常我们将这六个环节归结到下面四个大的阶段:问题的介入(接案和预估)、服务计划(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介入)和结案评估(评估和结案)。

(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小岳在36岁遭遇车祸,在成为残疾人且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之前,是一名成功人士,家庭美满。事故的突然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让小岳难以接受自己,也难以面对家人。残疾的事实让他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不仅需要接纳残疾的现实,还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生;虽然残疾了,他在家庭中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并没有改变,他还需要承担家庭角色。要做到这些,小岳的人生需要作如下的调整:在个人和家庭生活适应方面,他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做肢体康复,进行心理调适,即家庭成员的彼此理解和接纳;在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实现方面,他需要通过再就业,为自己、也为家庭获得经济资源,为实现自立打下基础。这些实际上就 1

是小岳面临的困境,需要社工提供专业介入。

(2)服务计划的制订:针对服务对象小岳的需要,或者说是他面临的问题而制定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工作目的:适应残疾人生活,树立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工作目标:学会生活自理;重新适应家庭生活,未来职业规划。

◎介入计划:对于一个健康生活了36岁、突然成为高位截瘫的人来说,面临的是一个新的人生,有无数的挑战。针对上面的工作目标,社工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首先是日常生活。突然变成残疾,日程生活自理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小岳本人要有信心、有毅力;如果他本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要迎接这个挑战是不可能的。小岳的家人、妻子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她们的关心和鼓励将会给小岳的康复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否则,小岳在经历了生理剥夺之后,会有被家庭抛弃的感觉,会失去康复和学会日常生活自立的动机和支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岳还需要有专业康复指导老师,按照医学理论和规律,辅导小岳作身体康复,学会日常生活技能。其次,是家庭调适。尽管遇到了车祸、成为残疾人的是小岳一个人,但他的妻子和女儿都需要调适自己来接受这个事实,客观上说,迎接挑战的其实是一个家庭;因此,小岳的家庭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让专业人士来帮助大家对“小岳残疾了”这个事实有一个适当的认知,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如沟通模式、家庭外出的形象展示等等)和对策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除了心理调适和日常生活适应之外,小岳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事业,即重新就业。就业标志着小岳不仅在生活、生理和心理上完成了适应的过程,在经济上能够自立,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承担,还标志着他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全康

复。帮助小岳充分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做到准确定位。

上述服务计划涉及的介入系统包括小岳的家庭、康复专业指导员、家庭(心理)辅导员、和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机构。社工需要协调和整合这些系统资源,为小岳的康复提供支持环境。

(3)计划的实施:即按照服务计划,开展介入活动,实现服务目标。社工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应当进行以下的介入活动。

直接介入活动:①针对小岳的残疾状况,进行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对小岳的家庭以及其他相关生活环境如轮椅进行无障碍行驶改造,帮助他熟悉社区康复资源,加强康复训练,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②针对小岳自身心理调适的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伤残对自己正面和负面影响,端正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可能来自社会的歧视;③针对家庭需要,提供家庭辅导,加强小岳和妻子、女儿的沟通,使他们能够彼此接纳;④针对小岳重新就业的需要,提供就业帮助,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探讨职业定位。

社会工作者将按照上述的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残疾人社会者一定要尊重小岳,以诚相待,并尽一切努力满足小岳康复和恢复社会功能的需要,切忌反移情行为。

(4)结案评估:在计划实施完成时,社会工作者应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应以小岳和小岳家人的生活适应度为参考标准,其中包括家居生活自理、家庭关系、就业和经济收入等指标。结案记录应及时、完整;应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继续或中断专业关系作出决定。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某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将住养区划分为颐

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两个区的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很少。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为了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院内社会工作部决定设计并开展一次小组活动。

为了更好地达到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意义,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小组开组前慎重选择参与小组的住院老人,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4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参加过小组活动的住院对象在加强对其他区的了解、减少对其他区的排斥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等方面都有了相应改善。不仅如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观察员根据老人的表现还发现了可以开展的个案,社会工作者采用事后跟进的方法及时给予了个别疏导和治疗,同时,又根据小组部分成员的需求另外重组了一个治疗性小组。

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详细整理出本案例的服务方案设计。

二、此案例为长期照顾社会工作服务的典型小组活动案例,主要包括:

(1)服务背景和原因陈述。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是养老院根据住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对其住养区进行的划分。颐养区老人的健康状况稍好,护理需求较低。过去,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都在一个大院内,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道路改造,一条重要的城市交通线从大院内穿过,于是,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被分成了隔着马路遥遥相望的两个住养区。长期以来,养老院中存在着两个区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少的问题,由于两个区之间界限分明,院内老人一般只和自己区内的老人交往,不愿意或者觉得“不适合”去其他区,对其他区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老人中间“误传误听”和“偏听偏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入住老人转区的负面作用尤为突出。居住在颐养区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很多都需要转住生活照料区。但当工作人员向老人提出转区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反应常常是抗拒。

(2)小组活动策划,包括目标设计,成员选择,活动安排及评估安排。 目标设计:加强颐养区和生活照料区住院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降低老人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减少他们对其他区的排斥感。

成员选择:尽量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避免因组员的同质性差而影响小组活动进程。

活动安排:需要安排适合于老年阶段的活动,应考虑老人体力弱、反应较慢、行动迟缓等身体因素,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和场地。

评估安排:因为是首次开展类似的活动,没有前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

除了小组活动的总评估之外,需要安排每次活动之后的评估,以对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

(3)活动实施,包括4次小组活动。

(4)活动评估。根据活动目标,以是否加强了对其他区的了解,是否减少了对其他区的排斥感,是否改善了个人的人际关系、降低了因身体状况下降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程度等为指标来评估此次小组活动。

(5)结案。根据评估的结果,按照结案程序完成此环节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结案原因:小组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

开展小组活动的总结:即社工的专业实务描述。针对设定的目标,社工使用了哪些方法,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怎样的效果。

老人参与活动的总结:即案主接受服务过程的发展状况。在参加了小组活动之后,有了什么样的反应,出现了哪些变化。

结案建议:根据上述总结,对是否结束社工和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作出判断,并提出后续活动建议。如为个别老人提供个案辅导,在新的主题之下开展新一轮的小组活动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福利院社工范文】相关文章:

社工梦范文05-15

案例社工范文05-15

工会社工范文05-16

青翼社工范文05-17

社工实习范文05-17

社工介绍范文05-17

社工网格范文05-17

社工转正范文05-17

社区社工范文05-17

福利院行范文05-16

上一篇:福利院感悟范文下一篇:肺炎出院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