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经验交流材料

2022-12-21

第一篇:经典诵读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经典诵读经验交流材料汇总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千年传承的深厚土壤。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XX小学自2004年开展了全员性国学教育活动,将国学精粹引入校园,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在历经由被动到主动、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全面的国学教育探索之后,我们发现校园的文化底蕴有了厚重的质感,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喜地倾听着遥远的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弥漫校园,兴奋地感受着幽香四溢的华夏经典带给师生们无以言表的愉悦和教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国学让我们重温了华夏文化的光辉灿烂;是国学让我们亲闻了人类生命成长的厚重足音。

现就结合我校六年多的诵读实践经验与开展国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和与会领导、同仁们做一简要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点滴收获

一、诵读经典是培养儿童情操、塑造品德的有效方式。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的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水;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也多了……家长们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教师们也反映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二、诵读经典是健全儿童人格的有效方式。

1

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国学、诵读经典,能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多年的活动效果表明,实施国学经典的诵读后,我校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诵读经典是儿童潜能开发的有效方式。

1、在小学低年段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儿童识字量。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发现经典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在文字的组合时,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低年段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吟诵经典,不需要额外讲解,就能够自然学会生字,识字量明显增加。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遗忘;以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发展就会越好。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据统计,现在我校二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弟子规》占全校总人数41.5%;三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三字经》占全校总人数53.7%;四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千字文》占全校总人数64.7%;五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声律启蒙》占全校总人数29.7%;六年级学生能熟背《论语》占全校总人数69.2%。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学习母语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常常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而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2

一、通过传承经典,营造学校良好育人氛围,奠定学生成长的文化底蕴

为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特色活动。我们专门成立了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下设办公室,设立诵读专干,具体领导、策划、管理,认真务实地将国学教育落在实处。我们秉承“大象无形、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将“润物无声,教化有情”作为核心理念,“厚学,笃行”作为学校价值观,充分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和厚积薄发、知行合一的儒家文化观念,使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通过建设“生态园”这一素质教育平台,让广大师生在优美环境的环抱中,在盎然生机的鼓涌下,劳作、观察、体会和感悟,涤尘洗心。不断升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观念。我们把国学诵读的范围延展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设计21幅喷绘国学文化展板,展示中国杰出诗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走进校园漫步长廊,国学知识举目可见,传统文化弥漫周身,一壁一栏以无声的语言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内涵。

二、建立体系,选用教材,分层推进

我们将经典诵读活动设置成一项系统的文化课程,建立起经典诵读实施体系,制定了各学段的诵读目标:低年级——接触经典、感受经典;中年级——亲近经典、增强记忆;高年级——丰富经典、提升素质。对教材的选用、诵读的篇目都是经过诵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一次次研讨确定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我们认为《三字经》、《弟子规》在教育理念上,以德为先、重礼仪;在教育形式上,简明、概括、循序渐进,最适合低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培养孩子温、良、恭、俭、让的品质。《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孝经》内涵丰富,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是对中高段学生进行经典教育的好教材。能够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个体素养,符合我们制定的诵读目标。六年来我们以这些精心选用的篇目为教材,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通过博闻强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三、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国学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是促进国学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的重要思路。一切管理机制都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播撒经典诵读的种子,共同欣赏品味书香的风景,共同收获国学内化的成果。我们的做法是:

1、“读写”自律机制:要求学生每天中午3:30——3:40(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3:40——3:50(10分钟)练习中国硬笔书法。同时要求教师坚持常年自主阅读,书写读书笔记,校领导每学期亲自检查2—3次并批语勉励。

2、“讲释”促进机制:首先是不定期举办国学小讲堂,由资深语文教师解析国学名篇。其次是利用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由班主任向学生视情讲解特定篇目的涵义和道理。

3、“考赛”竞争机制:全校各班级每月进行一次诵读篇目的默写考试。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竞赛,全面展示国学诵读成效。学校实行诵读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评价相结合。把诵读工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项目,学生诵读竞赛成绩成为班级考核重要的组成部分。

4、“奖评”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表彰一次“国学好少年”和“国学书香班级”,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5、“亲子共读”联合机制: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经典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也引导孩子与家长将所学的经典文化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去,映射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性。

四、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主题展示活动与拓展活动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国学主题活动有条不紊。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经典诵读主题汇报活动。

2、国学展示活动新意迭出。为了发挥经典诵读活动的辐射影响力,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展示风采。2006年4月举行的“多读书,

4

读好书”活动中,我校诵读展示活动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2008年在水区“文化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上,80名学生的精彩表演诠释了《论语》内涵。不但赢得家长的阵阵掌声,还吸引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们和学生的互动将诵读活动推向高潮。至此,我校被全国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命名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 为我校创建传统文化特色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学拓展活动初现华彩。为了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使国学教育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还分阶段进行了陶艺、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专题研究。学校开设的陶艺特色课程使学生在玩陶、制陶、赏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快乐、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想象力,提高艺术修养,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学生多次参加全国中小学陶艺作品大赛,连创佳绩。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陶艺作品大赛,我校2名学生分获全国小学组一等奖、三等奖。在江西景德镇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陶艺现场比赛中,作品《达板城的姑娘》和《卖烤肉的小巴郎》以浓郁的新疆风格,分获小学组二三等奖。武术是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瑰宝。我们坚持在低段学生中开展武术训练,努力打造德武双修的武术人才。经过不懈努力,在自治区第三届青少年武术大赛中,学校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多名同学分获拳术、棍术

一、

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经过思考,我们对诵读工作的总体把握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诵读基本特性的。诵读讲究的是“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是书声朗朗、快乐感悟、缓慢渗透、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慢火煨老汤”。

5

诵读的功能是积淀,先把经典积淀在孩子的心灵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孩子们会慢慢的感悟和吸收。因此,孩子们对所诵读的篇目一知半解、朦朦胧胧,是传统经典诵读过程中允许存在的现象。另外,还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搞经典诵读,明天就希望孩子的读写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这既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也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从而影响诵读的积极性。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主要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即可。

二、关于教育渗透——浸润心灵,引导言行,得体施教。 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儒、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彼此互补相融。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一是用核心精神引导:教师应把握儒、道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二是用千古名句感化: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要求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三是用体验活动渗透:结合诵读内容编排情景剧等展演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体验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我们认为,以国学经典内容教育学生,必须与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得体实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关于教师诵读——率先垂范,提升素养,为人师表。 要开展好学生诵读活动,教师诵读必须先行,以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更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

6

行风范,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国学的核心精神。《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孝经》、《论语》这些学生学习的篇目,应当也成为教师必读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关系更为密切。教师诵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把讲座解读、自读自悟、组织研讨等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诵读的同时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行为。

四、关于内容扬弃——尊重经典,去粗取精,批判继承。

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国学经典中有些内容体现着封建色彩或统治阶级利益,对学生身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担忧自然可以理解,如何处理好精华与糟粕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与思考。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首先尽量诵读经典原著,以便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我们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其次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对不合时宜的内容避开即可。

各位领导、同仁们,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我们坚信通过诵读活动,孩子们会传承经典、知书达理、乐观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的汇报交流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7

8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位:乌市第五十三小学

汇报人:李

第二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经验材料 (1)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经验材料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校早在1999年就在上级部门的的指导下,开始了以“小学积累与习作系统训练实验课本”开设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近几年又结合学校的“创建书香校园”为一体的师生大阅读活动。并且历久弥新,现已形成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在组织管理上,本着“精心推荐、鼓励引导、过程规划、尊重师生喜恶”的原则,不以背诵量施压,不以教条框框限行的做法,保护着师生的诵读热情,让我校经典诵读课程始终健康良性发展。

一、创编校本教材,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先哲神交,向他们求学问教,解决自己人生的疑惑。我们可以在书中畅游名山大川,开拓眼界,领略人文之味,性致之味。我们的校本教材主要以习作为主,同时收录了诗词积累和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诗文等国学启蒙教育内容,篇目上,一、二年级20篇,三至六年级16篇,后附12--13篇研讨词积累,(论语、词句等),低、中、年级附有弟子规、三字经,高年级选录了部分论语,并适当吸收了课外一些优秀的诗词和古文。同时我们近几年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本,让经典诵读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创设诵读的时间空间

我校为保证学生诵读时间,规定每天不少于15分钟,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每天早晨(7:40——7:50)为固定背诵经典的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精彩片断、好词佳句、经典诗文”,朗朗的书声让校园早晨呈现最亮丽的风景。

课前吟诵:充分利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要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具体吟诵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提前布置好的,也可以按照各个班级的积累与习作计划来实施,同学们齐诵,达到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目的。

课后诵读:放学后学生在放学站路队放学时,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诗经》……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随学生的兴趣自由发挥让孩子体验国学,体验诗韵,体现人文素养。(一)保证阅读时间。

诵读指导课:每周各班都要有一节诵读指导课(校本课),教师或带领学生进行诗文欣赏,或讲诗文故事,或品析经典或举行赛诗会等,形式不一。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汇报课,用教师丰富的诗文知识与多彩的课堂,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探索意识,激发兴趣。

三、营造淡雅浓香的诵读环境。

1、与环境结合。

我校的教学楼内处处充满人文、书香气息:一楼“习惯成就未来”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孩子们的品行,规范着学生们的习惯和行为:二楼“写方块字,做中国人”展现着学校书法老实的卓越成果,规范学生书写,发扬国学精粹,让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三楼“与经典为伴”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智慧撑起学生人格的脊梁:四楼”以圣贤为师”五楼“与名人同行”,激励学生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为梦想而奋斗。图书馆前的朗润亭,生活楼前的德润亭无处不彰显着书香校园的气息。学校建有527平方米的图书馆,用于全校师生的阅读,图书馆藏书54154万册,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可以随时接待师生借阅图书。

2、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

我校课少年宫社团中的诗词雅韵社团、软笔书法组,儒雅国学、古诗新唱也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编跳古诗舞蹈,书写经典佳话,让我校的经典诵读课程羽翼更丰。

3、与比赛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多次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赛、朗读者大赛通过集体背诵、个人背诵、古诗词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四、经典诵读成果展示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利用校园艺术节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每一次的成果展示,都是全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一起参观。其中,展示的学生,群情激昂,意得志满,有时齐背,朗朗声响彻整个校园;有时分组对句,优雅书生气十足。学生背诵经典,讲经典故事,畅谈背诵心得,展经典作品,手擎传统文化瑰宝,沐浴在千年灿烂文化的雨露中,怡养身心,丰富内涵,增添儒雅气质。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五、利用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充分利用语文课,为学生上阅读课,让老师有效通过上阅读指导课有效地进行读书指导。同时将阅读指导课上得好的教师进行全校阅读展示课,并在课后进行评课、反思、使更多的老师能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

六、家校结合开启视野之窗、智慧之门。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现代社会,提高每个公民的民族素质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了一种精神领域的时尚。多年来,我校在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师生大阅读活动中,引领全校师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良好氛围。学校教师以学年组为单位也进行组内读书汇报,同时,我们将读书活动拓展到家庭是去,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学校3月份,与省家庭阅读协会,市妇联联合,将家庭读书活动深入家庭,让更多的家长也拿起书放下手机和学生一起阅读,本学期9月份,我们将家庭读书会全校推行,并班班建立美篇群,校内建立优秀美篇群,家校结合,让更多的家庭诵读经典文化。让好书走进千家万户。

七、保证阅读时间与经典诵读紧密结合。

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学校规定学生午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每周的星期一、二、三的自习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阅读。全校每周四定为读书日,同时每位语文教师每天必留阅读作业,并将有声阅读通过微信群进行展示,星期六、星期日要求学生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自主阅读,由家长监督。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一)、做好阅读摘抄。

将书海中的美妙词句摘抄下来,适当理解记忆甚至背诵,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书海拾贝”摘抄本让学生在书海中学会寻找、学会分析,从而也增强了他们理解性阅读的能力。活动中,不断有语文老师反映,学生坚持摘抄对于语言交流和写作都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通过检查,根据学生“书海拾贝”的完成质量和数量,以每班10%的比例评选了“阅读之星”,表彰那些用心阅读、认真摘抄的同学。

(二)、坚持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暮省”,即傍晚写日记,学生一天下来,将阅读的收获、生活的感悟静心写下,启智、明理水到渠成。

(三)、坚持每月一次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交流读书的内容、阅读的心情、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悟,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提升。

每学期学校领导要最少参与各班的一次读书交流会。

开展了系列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每天轮流一个班级去午读书,并填写阅读存折。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八、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朱永新提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生命成长史”。我们认为,阅读无疑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孩童时期开始我们就应播下阅读的种子,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省教科院的刘玉主任和省装备办的柳敏夏科长带着省教科院“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来到我校,针对我校特色办学及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的子课题《借助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在上级领导的带领和我校领导的支持下,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近两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全校性的广泛阅读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我校的经典诵读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保证。研究与校园读书文化工程紧密结合,将课题的实施落到实处,从形式多元、场域多元、课程多元着手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将学校图书资源优势最大化的利用,引领师生们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书法,读名著,晓历史,厚重了文学底蕴的同时,也培植了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传统文化育人成果得到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对我们的认可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动多元主体的内涵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了解到冰山一角,随着货真价实的文化大师相继去世,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就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这也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承载着一千多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体验到中华文化的精华,真正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第三篇:柳泉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浸润人生

——宜阳县柳泉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书籍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柳泉中心小学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长期以来,我校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修身养性,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明理笃行。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了我校一个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开展经典诵读以来,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后要求学生诵读过《弟子规》、《三字经》 、《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国学经典名句》等。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日有所诵》和古诗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专门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每周由学习委员写出诵读内容,定期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各班文化墙面上定期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经典名著类图书,建立图书角。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做好大力宣传,让学生明白诵读经典的益处,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安排经典诵读内容 学期初教导处发放经典诵读安排,主要为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和每周经典诵读安排表,便于学习委员和老师领诵。配合经典诵读,教导处依据学段给各班发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张贴在教室内,班主任老师做好引导,指导同学们每月读一本有意义的经典书,写好读书心得。

三、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学生自主选择。 )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

3、每周五早上为本周经典诵读内容检查时间,同时各班语文老师要具体指导本班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保证诵读时间和实效。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诵读的成效,我们学校不断创新经典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 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每学期开展一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教导处定期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和古诗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5)每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比一比看谁背的古诗多”,教导处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挑选优秀选手展示,榜样引领。

(6)学期结束对全班学生经典诵读背诵情况进行测查。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中处处凸现经典:学校后教学楼的弟子规墙和前院假山旁的二十四孝图、教学楼的墙体文化标语,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在经典中;书法台每天的古诗书写,也给学生的经典诵读创设了浓厚的氛围;学校专设的经典诵读版面,定期更新内容,也有利地促进了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2017.3.30

第四篇:诵读经典经验交流

诵经典立美德

——邾城街向东小学经典诵读的作法

邾城街向东小学徐年华

一、创建背景

2009年初,当时我校还是一所薄弱的寄宿制小学,学生来源复杂且基础较差,大多是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道德观念不强。而且当前社会上的很多不好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有负面影响,有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比培养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正蕴含着优秀璀璨的教育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论语》等等,这些内容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在人性还没有被社会思想混杂,记忆力还是最强的童年期,让孩子们适量背记一些古典精华,其实,诵读经典,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她其实是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爱国实际行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因此,我校将这些国学经典同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与经典同行,以道德立身”,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色。

二、具体作法

为了使我校逐步成为留守儿童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我们让经典浸润校园,让经典规范言行,让经典伴随师生成长,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一)做好“四入手”

1.从编写教材入手,让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抓手。我校自筹资金,组织人员自编出版了《三字经》、《弟子规》、《伦语》三本循环使用的校本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们分年段学习,

一、二年级学习《三字经》、

三、四年级学习《弟子规》、

五、六年级学习《伦语》,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里面有全文注音,字词注解,句段翻译,每句配有一则小故事,还有读后的启示等等。这套教材很受学生欢迎,也得到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曾获得湖北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我们充分利用这三本校本教材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践行。

2.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圣贤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在学校教室内外、走廊、楼梯、食堂、厕所等地方,悬挂各种图文并茂的经典

句段、格言、诗文;校园四周的围墙上制作巨幅古典文化情境浮雕等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中,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从强化师资入手,以教师的发展引领特色教育的推进。强师资即强学校,把建设一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我们还将特色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将其纳入教学管理。以特色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支撑夯实特色教育,实现 “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的有机整合。

4.从引领学生入手,让经典与学生终身为伴。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每日课余自觉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学经典的兴趣,指导学生对照经典中的精髓思想,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特色教育的需要,我们在“校本”课程中,为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了2——3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周一安排一节经诵读早读课。以充分保证教学需要,保障经典诵读课的落实。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经典诵读汇报会”、“经典伴我行”班队活动、“经典问答”等竞赛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特色走向常态。

(二)做好“四整合”

1.与各学科教育整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把诵读经典工作渗透到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机整合。如诵读“弟子规——信”时,就与守信用为主题教育相整合,让学生在懂诚信的基础上必须守诚信,去进一步感悟《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等关于“信”的含义。让学生联系到语文课学到的《李子核》。再如《品德与社会》中教学的“狼来啦”故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信”的内涵。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就会发现德育教材有许多方面和学生学习的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当我们挖掘出这些联系,适时恰当地加以巧妙整合和运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与少先队活动整合。我们将坚持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发挥经典的育人、感化人功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将开展感恩、诚信、爱心、安全、文明礼仪、节约行动和相关的评比等活动。

(1)通过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

每个人有了感恩的思想,在家感父母兄妹之恩,出门感朋友同事之恩,在校感老师同学之恩,享受社会公益感党和政府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得以和谐,国家才会得以安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拉动学生感恩的心弦,使他们懂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结合实际开展人人争当“爱心大使”、“礼仪天使”等,让学生敬重父母,关爱别人。我们还将结合爱心教育,在少先队大队部征集 “少先队员志愿者”,宗旨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比如每逢开学,让少先队志愿者们在校园里,向新入学的学生及家长当向导,让他们很快熟悉学校环境,融入到向东小学这个大家庭中来。

(3)开展“承诺行动”。我们将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信”,结合实际开展人人争当“诚信之星”,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

(4)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谨”,结合学校好习惯养成活动,让学生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走路,不拥挤打闹,排队做操快静齐,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课间午间文明休息,回家时注意交通安全,借了东西及时还、进办公室喊报告以及小学生不要带手饰”等等好习惯。

(5)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我校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和体现。我们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每周一行、每周一故事这些程序,由少先队辅导员将本周的行为重点,结合经典名句,带领同学们学习,同时讲一讲中华圣贤故事、爱国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活动的组织,亲身的参与,让学生逐渐明白了“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让他们爱心浓浓,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长辈,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3. 与比赛活动整合。我们在开展“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基础上评选“诵读经典之星、诚信之星、合作之星、礼仪之星”等。同时,每个学期还举行一次诵读经典展示评比活动,如古诗文配画、书法、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主题班会和板报设计等。

4.与家庭教育整合。为了让家庭飘溢书香,进一步激励孩子“读经典、立美德”,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向家长发出倡议:每个家庭开展“亲子共读•家家同行”活动。活动包括:父母为孩子讲一个自己小时候喜欢的故事;孩子为父母诵几句经典,讲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父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同谈读后感。我们还依托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比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与经典同行 以道德立身”文艺演出

活动,向家长展示学校特色教育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努力使家长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促使家长思想道德水平也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环境得到改善,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取得成效

德行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一个人一下子全面提高道德境界很难,短期内养成健康崇高的道德习惯也做不到,但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不难,每天提高一点道德认识,每天形成一点道德思想,每天锻炼一点道德意志,每天获得一点道德体验,人人都能够而且应该做得到。如今,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确实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中,有了“茧蛹化蝶”般的变化。走进向东小学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

1.学生变有礼了。学校里随处都能听到朗朗的经典诵读声,孩子们沉浸于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之中。比如:通过诵读经典,“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变好,学习积极性提高。回到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能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听话、学习进步很快、待人处世谦让礼貌、懂得关心父母„„”这样的好消息。去年九月份,学校修建校门历经一个月,没有一个学生擅自离开校园,没有一个家长擅自走进校园。厕所里的卫生纸筒、水龙头等公共财物完好无损,已经形成了“个个争做谦谦少年,翩翩君子”的良好氛围。

2.老师变幸福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对同事的深厚感情,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这一切变化让向东小学散发出生命运动中和谐的气息。

3.家长变守规了。他们来到学校接送孩子,知道跟老师打声招呼问声“好”;自觉将车辆在校门两旁摆放整齐;家长集会上能按时到会并认真聆听;不再在校园里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

学生是一棵棵茂盛的生命之树,而成就他们、蓬勃他们的是像水一样的道德滋养。我们将以百倍的努力,契而不舍的精神,让国学经典之水,浇灌生命之树,成就孩子们的一生,使其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第五篇:学校经典诵读经验总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诗韵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经验交流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校从2006年开始经典诵读活动的,到现在已五年。 2003年,我校成为东河区五所新课改实验校之一。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课标十分倡导古诗词的背诵和积累,当时,就有两位教师在班内开展了经典诵读,在她们的带动下,又有一批教师行动起来。但是,有的家长、老师并不理解,询问我们这样做有用吗?我们的理由并不充足。

一段时间的事实证明,率先开展诵读活动的班级,表现出来的是无论作文水品,还是朗读能力,都渐渐地走在同年级的前面。于是,我们在全校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背诵活动。不到一年,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人人都能背诵新课标推荐的古诗80首,并分年段开展了古诗背诵擂台赛,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也看到了学生巨大的潜力。让学生在少年敏感期,诵读大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用白话表达,何乐而不为?但是,诵读活动究竟应如何进一步深化?如何保证学生诵读的时间?如何进行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一个个疑问摆在我们面前,也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大量地经典诵读相关学习与观摩,我们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并逐步展开了研究与探索。

(一)分析问题,确立原则。

仔细地分析教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确立了五条实施原则,即:

根植于语文学习,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以兴趣为先导,与少先队活动结合;

借鉴他人经验,创造自己特色;

营造浓厚氛围,构建诗韵校园;

家校联合,建设书香家庭。

(二)全员参与,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依据实施方案及实施原则,从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及家庭五个层面拓展诵读空间,整体协作,分块实施。通过五年探索,到现在终于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怎样诵读经典?

(1)诵经典,日积月累。首先,要求学生背会的古诗,一般来说,教师都能够背会。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每周一诗”活动,到了中高年级,甚至每周“两诗”、“三诗”。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诵读之本,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配乐朗读,或男女生轮读,或师生对读、赛读,或婉转,或铿锵,我们称之为“美读吟诵”。其次,倡议学生读的经典书籍,教师要先走一步,读在学生前面,悟在学生前面,再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2)抄经典,边写边悟。经典教学中,我们提倡抄写,倡导学生把所学的诗或经典的语句,抄写在本上。在抄写中积累,在抄写中领悟诗词的内涵。

(3)画经典,展开想象。画经典就是学生用画面来反映古诗词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学生根据古诗词内容,充分发挥自由灵动地想象,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

(4)演经典,绘声绘色。这是经典诵读活动中最为综合化的活动,即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诗词经典的情节内容,形式有吟唱、舞蹈、情景剧表演、游戏唱喝等。

2、怎样保证诵读时间?

我们采用的是方式是:晨诵,午练,暮读。

(1)晨诵:一方面,让学生在清晨一入校,通过诵读古诗、童谣、童诗,开启一日的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领略母语的优美;另一方面,通过熟读成诵,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奠定坚实的记忆功底。

(2)午练:即我校每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的音乐习字训练。学生在悠扬的古筝乐曲中,先做一套学校自编的“诗韵悠悠音乐习字操”,之后,气定神匀地开始练习汉字书写。所书写的内容大部分为本周课内课外诵读的内容,在书写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

(3)暮读:其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在下午放学后,兴味盎然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我们严格控制各科教师作业量,目的就是空出时间,保证学生每日半小时阅读。通过亲子阅读,师生共读,让学生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乐事。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各班语文老师还各自开辟出读经诵典的时间,如有些班级利用放学路队从班级到校门口,边走边进行吟诵,有些班级把诵读经典结合在课间跳皮筋、击鼓传花等游戏当中。

3、怎样进行诵读评价?

一是学生自我的激励与评价。每月月初,学生可在“群星争辉亮校园”争星榜中,申报班级的阅读小明星,背诵大王等称号,月末举行诵读擂台赛,进行评选。

二是每学期末,各年级评选小书迷,读书小硕士、小博士; 三是我校从新课改以来一直坚持进行的每学期的朗读、写字、写作等单项能力测试与教导处到各班进行的背诵抽测、点测活动,此项活动改变一张考卷定优劣的做法,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怎样促发教师读经典?

我们认为: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而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年来,我们着力于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向教师推荐好书,分为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

2、开展每日半小时读书活动,坚持写笔记,读书心得。

3、成立教师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

4、开展青年教师风采大赛,考察教师经典诗文读、背情况。

5、语文教师开学初向学科分管领导上交个人本学期经典诗文背

诵目录,背熟后请分管领导检查,以提高语文老师的背诵功。

6、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交流读书、教学心得。

通过几年的教师大阅读活动,教师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所以目前,全校教师都能够主动阅读,与好书为伴。

三、最是书香能致远

回顾几年的经典诵读之路,我校在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首先是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平均背诵200多首古诗词,高年级孩子能够平均阅读30多部名著,阅读量的增加,极大地扩展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储备。很多学生的习作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征文活动中获奖,在报刊上发表。2010年12月,我校还成为东河区首家包头晚报小记者站。目前,已有小记者近200名。

其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为我校的国家级“加大阅读量子课题实验”与自治区级“体验性作文实验“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教师教改课研活动的开展。

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 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

东河区牛桥街小学

2012年10月29日

上一篇:街道卫生计生工作汇报下一篇:酒店消防应急预案范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