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理念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公园设计理念范文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一)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文脉延续的理念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第二篇: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探析论文

摘要

: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理念为基础,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各学科相关基础理论,深入研究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新区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的探讨。

关键词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1城市新区

关于城市新区的具体概念在学术上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就其建设城市新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曾指出,城市新区是指在旧有城市区,规划新建具备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新型城市景观,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功能为主导的新城区。城市新区具有其独立性,但同时又依托于城市整体,这样的形式使城市新区与旧城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相辅相成的状态。城市新区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区,在地域空间上有着相对明确的发展界限,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上,都存在被认同的界线,是城市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城市旧城区往往拥有珍贵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而城市新区的发展,往往处于未开发区域,其发展结构还处于模糊化,存在较多的可变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新区的建设是一个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与城市旧城相互依托、相互支持,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旧城对其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通过合理发展城市新区,才能促进旧城经济的发展。

2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一般会紧贴城市的海滩、河流,与水面相互连接,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岸生态系统,使水生、陆生及两栖动物有栖息、繁衍、觅食及其藏身之所。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区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水域相联接,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体的边缘,是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一种空间形式。在规划中将公园建造在城市的河流与海边,这一形式和一般的城市公园相比,有着很大的空间优势,它能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有灵气,也能满足市民们“亲水”的天性,提高公园及城市的魅力。同时,还能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的问题,增加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城市与滨水的关系

水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傍水而居,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改变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很多城市仍然依水而建,或跨江临河,或傍湖临海,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在我国,很多有名的城市都与水有关,如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在浦江两岸建造了浦东和浦西2块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依水而建的城市构筑了美丽的外滩景观。海南,一座被水环绕的海岛城市,美丽宜人的海边风景,打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海滨城市。不仅如此,世界各国很多城市建设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悉尼,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滨城市,它周围环绕着许多海滩,这些临海而建设的城市大力建设滨水区域,已成为澳大利亚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方式。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水与桥的结合构成了它独特的美,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而这里所有的景色都离不开水。除此之外,还有塞纳河畔美丽的城市巴黎、荷兰的水城阿姆斯特丹、南非的首都开普敦……不管是国内的滨水城市,还是国外的滨水城市,从空间形态上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有沿海或沿河发展的形式,有的因为海水区域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气候,打造了很多海滩城市,让人们在休息之余可以到海边打一场沙滩排球,或是欣赏沙滩上的美景。也有的城市依据水域地形及河道情况的不同,沿水域一侧或两侧发展,将其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如上海黄浦江,就是典型的两岸发展形式,黄浦江这条重要的水流道,将上海分为了浦东和浦西2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黄浦江以西保留了老上海的传统建筑,黄浦江以东则是打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等,既创造了上海著名的建筑景点,又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上海利用黄浦江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沿江对两岸的环境改造和功能的重建,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将黄浦江两岸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靓丽风景。从土地使用功能上看,与滨水区域相连接的城市用地,除了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外,还可以规划为城市边缘区、城市郊区及非城市化的生态保护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找出其与整个城市的关联性,切忌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独立体进行孤立的规划。

4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功能

城市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文化也与水息息相关,城市新区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能小觑,一个好的城市滨水公园能有效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规划中,主要以体现生态廊道功能和旅游、游憩功能为主,创造适宜人们生活、陶冶市民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4.1生态廊道功能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洪水等多功能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在城市滨水公园的建设与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等,城市的水道系统与城市进行组合规划,串联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成为城、乡联系的重要廊道。同时,现代城市滨水区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成为自然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重要渠道。4.2游憩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在工作之余都希望能有一个令人放松、休憩的场所,而城市滨水公园的出现,也正是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和就近旅游放松的需求。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水中划船、漂流,在岸边休闲、娱乐、摄影、野餐等,利用城市中的有利资源,充分享受城市滨水公园带来的恬静,使人们在繁杂的城市中亲水近水、可游可赏。

5城市新区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是以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标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景观规划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很多城市将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城市低碳环保的重要方式。从宏观上看,景观是当代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的统一;从细观层面来看,景观规划不仅包括植物层次结构,而且还是植物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使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提出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能够作为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依据5个新的理论方向:5.1自然优先理论自然界具有独特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也有极强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因此,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先的理论,在规划设计中争取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努力保护自然景观和原有森林、湖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是生态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5.2生态关系协调理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都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设计生态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让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5.3生物多样性理论近年来,生态学界常以生物多样性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植物在使用上的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园林景观的多层次化,还应该注意生物的多样性,如保育野生动物、饲养昆虫、招引鸟类等,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提升园林景观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动植物越多越好,适当管理,控制和调节生物种类密度,避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5.4持续性理论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工厂废弃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滨水环境,这也使我国很多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善城市滨水区域环境,需要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资源,推动滨水区域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可持续性利用,以此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5.5针对性理论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性,其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因此,生态设计应根据某一地区特有的城市、自然景观,针对其不同的结构、功能及不同的生态过程进行合理地规划。对于这一理论,应从不同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展开分析与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价及规划,以此来体现每一个景观的特征。5.6综合性理论生态设计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规划设计时,需进行多学科的了解与分析,包括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学家、土壤学、森林学、地理学等。另外,还需对所设计的景观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整,这也就要求设计师要全面、综合地去分析景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影响等综合性的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生态景观。

6总结

综述全文,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自然优先原则,将生态理念引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中,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其次,关注城市功能,将城市建设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以便提升城市地位,促进城市发展。最后,关注市民的参与性。在滨水公园休闲空间与生态景观的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考虑公众的参与性,使人们成为滨水公园休闲空间真正的主人,满足市民的休闲、亲水需求,使人们更多地接近自然。

第三篇: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该园是一个规则式的小游园,设计布局合理,从功能角度出发,全园有休息广场,和儿童游乐场及老年人的活动区。该园前是校园图书馆,说以人口比较密集,必须有个大的广(不同的铺装突出风型图案)供人们集散,花坛供人们休息之余欣赏。从道路系统分析,园路成对称式,本园道路贯穿全园,设有大的入口,而且多个入口,减少了人流拥挤现象。园内景点多个,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景点,小型观景墙广场,组合型花架,设计巧妙的将这两个景点缩小和中央景点放大,从而突出主题。儿童游乐区配有儿童游乐的基本设施,地面是沙地,防止儿童受伤,老年活动区配有老年人健身的基本设备,园内还设有一个小水池假山,道路通过桥连接两侧,让人们在园中不尽能看到山还可以看到水,好比自己就生活在自然中。园内植物配置种类多样,为园内营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让游人不仅能观赏景色,更能享受生活。

(一)地理位置

游园位于河南城建学院校图书馆后面,游园东临十号教学楼,西邻山顶操场,北对校图书馆,南为学院教师公寓。

二、设计理念 (一)绿地定位: 游园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

(二)我们的理念: 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 (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

(1)“游园喷泉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

(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 (3)植物配置说明1.绿化的分区

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我们学院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学院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块地区,地块呈弧形状,分为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

植物配置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

第四篇: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一个黄河码头

在位于黄河排水渠入河口处规划兴建一个黄河码头。通过这个码头将黄河北岸的自然山、水、树林等景观环境引入到景观区内,成为整个景区的大背景。同时黄河码头也是黄河景观湿地景观区内少数的几个永久性建筑之一。

两个滨河广场

两个滨河广场即纬一路滨河广场和纬四路滨河广场。其中纬一路滨河广场是整个黄河景观湿地的休闲、集会区。黄河景观湿地内的大部分硬质铺地都集中在这个区。而纬四路滨河广场即为纬四路入口广场,是一个休闲小广场。

三条景观轴

三条景观轴即是一零九国道、自然水系、排水渠。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即是在根据对景原则的基础上,为了使黄河景观湿地与惠农新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新区东西走向的六条主路尽头相应位置处设计六个入口广场在延续了新区城市机理的同时,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空间。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规划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

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建筑群会成为湿地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黄河,从而将黄河景观引入湿地。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

曲线形景观路:为了保护黄河景观湿地内的红柳林等自然树木和植被,湿地内道路的设计是在利用原有地块分割区和现有道路的前提下形成的自由型道路系统。规划路宽度以2米为主。湿地内的主路,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次要线路:宽为均在1

.2米左右,从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各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湿地。

6、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

7、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

三、规划设计目标、理念

1、在本规划中我们通过对黄河畔现状的考察研究,提出新建可延续惠农城市文脉的生态景观湿地。进而确定黄河湿地的主导规划目标,打造石嘴山黄河文化生态景观廊,借以传达丰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展示石嘴山地区特色,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生态湿地景观的公共活动空间。

2、开启黄河休闲娱乐天堂,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对黄河岸边用地功能划分的原则在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大范围治理水系,恢复其活力,结合黄河湿地原有现状植物植被,为人们创造出多层次舒适怡人的滨水空间。

3、营造简约健康的生态园林带,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整合空间融合多种功能为有机整体,将黄河景观湿地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功能带。

第五篇: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为贯彻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号)的要求,全面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基地,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现将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规划如下:

设计背景: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决定》,全面阐释了我市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纲领,突出了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决心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之城”、“创新之城”。要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之城”需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作为市民公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易于管理、便于宣传,是新时期进行环境文化教育的新阵地,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的环境宣传大阵地。建设主题生态公园,有利于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能很好 1

地将循环利用、环境文化宣传教育与公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主题鲜明地向市民传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信息,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境保护,投身生态市建设。

设计可行性:

首先,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特别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生态文明等各种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这样一个主题生态公园,可以集中展示我市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大沙河公园作为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公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各种理念、技术、工艺和大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直观地给观众强烈的视角冲击。必然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再次,我市循环利用的各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变废为宝,节能、滴灌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建设一个彰现环保、生态理念的生态公园可以

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设计思路:

1、整个公园围绕生态、环保这个主题。体现与普通市民大众公园完全不同的主题设计理念,在公园内不涉及体育、娱乐、音乐等其他形式的主题。如:通过制作大型雕塑、手工艺品使观众一目了然感受到这是各生态公园。

2、公园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全面采用环保材料,凸现环保理念。如:用垃圾改造成雕塑和其他艺术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水对绿化带进行滴灌,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

3、在公园内建设一条绿色星光大道,通过图片、文字、各种工艺品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我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循环经济知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介绍我市不断涌现的许多先进环保人士的动人事迹,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上来。

4、将其打造成我市开展环境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如市民环保奖、各种环保展览会、各种环保知识竞赛可将活动场地设在生态公园里边,成为市民群众集休闲、娱乐又学习环保、参与环保的重要场所。

上一篇:关于母亲节诗范文下一篇:蛤蜊之歌绘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