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2022-10-31

第一篇: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谈谈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大大趋势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增长率有所放慢,陆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特别是中国打破重重阻挠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被世人瞩目。由于世界生产链的重新分工和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号称“世界制造工厂”,这恐怕不是徒有虚名,不像过去的年代带有宣传甚至吹嘘的意思。我们有很多实际的产品制造商,在世界上确实有重要的地位。大概2/3的电视机、微波炉都是中国生产的,2/5的计算机是中国生产的,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上占第一位的可以数出很多。当初中国加入WTO的时候,从上到下都担心农业问题,担心这么多农民,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但是从加入WTO两年来看,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也超过很多人的预想,尤其在劳动密集型方面的产品,像水产、水果等。今年农民收入创收,政策是一个因素,世界市场的是第二个因素。亚洲、新加坡这一带,原来都是美国的市场,如今却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势头非常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们向中国出口资源、农产品和和制造业半成品,中国也向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政策也在推动世界货物与服务市场的进一步一体化。多哈谈判将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制,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世界贸易向前发展,使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成为可能。发达国家将逐步在农业、纺织业等领域实现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所有国家都将从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中国,将主导世界的纺织业。同样,随着经济活动特别是服务业在国际间重新布局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转移将显著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将日益成为服务业的出口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将逐步上升。现今全球的劳动技能水平普遍都在上升之中,这导致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力尽管基数较低但增长更为迅猛,中国每年都有近200万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预见,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将有显著的提高,这将有力地推动生产率的增长。

中国28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且也使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资料显示,中国自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9.4%的增长速度。2004年,GDp达16494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了11.3倍;进出口总值达11548亿美元,增长了56倍。截至2006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9411亿美元,而1987年底仅为8亿美元。世人公认,中国在这改革开放的28年经济稳定、健康、高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有了调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六位,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在努力发展国内外经济的同时,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交往和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对话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中,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重要的执政部门,中国财政部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国际财经交往和相关规则的制订,一是积极开展主要经济大国的财经对话,目前,中国与美国、英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印尼八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财经对话合作机制。这些对话与合作机制,不仅增进了相互间的重大经济政策上的理解。而且还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回顾过去的28年,人们可以回忆起世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估计。在中国开始采取时常经济体制的时候,不少西方人估计,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将无法回避地迈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虽然现在也有人说中国是“特殊的资本主义”,实际上,中国2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加强,因为它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时常经济体制,恰当地结合了起来,使得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得共产党获得更大的信任和凝聚力。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体制既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成绩是主要的方面,负面的影响,需要逐步地解决和抑制。但是,这是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以后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和摸索,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智慧,得到人民的拥护。在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力量可以代替中国共产党,没有一个党派能够获得如此多人民的拥护。世人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是在这个党的领导下获得的。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又有人鼓吹“中国威胁论”,一些邻国也曾有种种顾虑。但是,直到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它们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认识到,带给它们的不是“中国威胁论”,而是“中国机遇论”,甚至是“中国影响论”。在2000—2003年的4年里,拉美的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5~9倍。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资涌入中国的原因。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不是灾难。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一些人鼓吹的“中国崩溃论”也不攻自破。有人估计中国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失业问题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中国这个大厦会在高度发展后,顷刻倒覆,崩塌。

中国在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确是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很严重。问题是,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去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中国政府在天灾人祸、国际压力、严重腐败等等困难面前,并没有趴下,也没有畏缩,却是继续前进,不断解决矛盾和困难。最重要的是,它正确对待和积极利用全球化,正视和化解矛盾,采取“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前进。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友好,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原来,还有一种估计,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限的”,最多不过20年,可以称为“有限发展论”。但是,现在已经有了28年的高速发展,人们估计还会有20年的相当速度的发展,那么就是说,可以有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具有众多劳动力,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有广阔的时常潜力,而且,中国人民勤劳、聪明能干又能吃苦。只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只要正确利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加强法制和民族建设,就一定会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也有人估计,由于台海局势的动荡,可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阻碍和中断。当然我们应该做好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我们坚持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依靠全体中华民族包括台湾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阻止和粉碎“台独”的阴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继续向前推进。

有人认为,“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则是条虫”,从而否定我们人民的集体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从我国“两弹一星”上天和“神州六号”的腾飞,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把13亿中国人民的巨大潜力组织 ,发挥出来,向着社会主义的理想前进!不能低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我们只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继续韬光养晦,中国还会继续发展、进步起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它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进,当然会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世界主要大国确定其全球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国际声望不断提高。作为“后发型”国家,中国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少走弯路、错路。

作为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战略上的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中国在南北关系中的回旋余地,使中国能够在南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积极功能。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争议斗争和为振兴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积极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广泛开展区域合作,继续重视和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努力探索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新途径。正因为如此,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一系列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稳定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一是美国的长期巨额经常帐户赤字,进一步加剧国际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全球通货膨胀预期。第三,世界贸易谈判缓慢,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近几年来,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加,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上述这些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对世界和全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稳定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到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必须充分估计到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做好理性应对不断出现的非理性批评乃至基于既有经济秩序而生的各种压力和干扰的准备。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经济问题。

新世纪、新形势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稳定作出卓越的贡献。

第二篇:当今中国医患矛盾的成因中,经济问题是核心

正方观点

一、经济问题

A.【宏观】经济制度、经济水平

Eg.新农合、医改 B.【微观】人民经济利益纠纷

Point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观念问题属于上层建筑 最根本的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医患矛盾

A.看病贵

1.医院:以药养医 市场经济 市场定价

(医院日常运转所需只有5-10%左右是国家财政支出 其余不足包括人员工资都由医院挣)

2.患者:钱少

(逃费 吃不起药)

Point2 经济问题带来的冲突:医院要维持正常运行需要足够的资金vs患者

无力或不愿承担较高的医药费

B. 看病难

1. 医院少

医院是由国家出钱建的 2. 医生少

学医成本高 付出与收入完全倾斜 钱少活多责任重 3. 设备少

器械不够 无法及时治病

4. 医疗水平有限 科研经费不足

Point3 经济水平的低下引发一系列看病难题 进而引发医患矛盾

C. 医疗事故

1. 医疗水平有限(同B4)

2. 理赔标准:经济价值决定如何赔

医院没钱赔vs医闹捞黑钱 制度的建立、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规

则的完善

Point4 医疗事故的解决需要制度的保障、规则的完善——经济水平的提高

驳倒对方 A.观念是上层建筑 B. 观念是主观的 只有客观的事物才能作为一个问题的核心 C. 我方与国家方针统一:新农合、医改

D. 发达国家存在医患纠纷 相对较少 因为经济水平高 相对穷的排队等公立医院的医治 相对富裕的能够支撑私立医院的费用

E. 不愿从医的普遍观念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经济水平影响社会大环境

第三篇:论知识经济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摘要:知识是凌驾于劳动力和资本之上的第一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经济化与经济的知识化更加突出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无疑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发展,经济变革

引言: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当知识与经济结合起来的时候,无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力量。而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新的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我们新的消费基础。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然而知识经济比较确切的提法是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产品的产生(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简言之就是邓小平爷爷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

知识经济突出了知识的实践性和智慧的创造,最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为基础,网络为载体,并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经济的表现形态,是当今世界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升级 换代,即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而促成这一质的变革的关键因素是现代科 技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使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 生产力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知识经济实现了四个转变:(1)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 1

转变。(2)从知识本身的获取向求知能力开发的转变。(3)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4)从技术自身的创新向知识生产的基础能力创新转变。从而形成了知识经济独有的特点:(1)经济结构高能化(2)产业结构信息化(3)信息传递网络化(4)知识资本化(5)资产投入无形化(6)经济发展持续化(7)世界经济全球化(8)决策科学化,实现区别于传统经济的转变。

二、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成功

美国的知识经济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从经济信息化引发了新的经济革命开始,在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中,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信息经济与技术文化等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日本货不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而且有绝对的规模优势,极具竞争力。而当时的美国却极具衰落,经历了难以言状的痛苦。然而在80~90年代,美国坚持基础研究,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激励个人和公司的创造性,拼命鼓吹企业创新,把科学技术作为资本看待,放在独立于产业经济的地位上,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连续10年的经济奇迹便是由信息化引发,标志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微软决心发展信息产业,推行对外国技术保密政策,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入,少收税或不收税,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等,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微软的奇迹传达并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新知识是稀缺资源,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资本出现了新的高度集聚,出现了新的社会角色;知识分子能为自己发财,是知识经济使美国产生连续10年的经济奇迹。知识经济的奇迹,站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立场上也许无法理解。成功的企业,迅速致富的科技企业家做了示范:知识经济时代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迅速致富的可能。

再如美国犹他州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程。犹他州是美国西部腹地,一个内陆州,面积22万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干旱、荒凉,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很落后。但是,自从由过去的军工、采矿、旅游等支柱产业转到现在的软件、医疗器械、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一步步走向繁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犹他州把高科技领域当做发展战略的重点,以世界信息革命为契机,及时调整经济结构(2)扬人才之长,避资源之短,发挥本地优

势(3)犹他州视中小企业为发展生力军,鼓励中小型特别是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

三、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现今中国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正在形成,我们现在把经济产出的指标作为一个目标去奋斗,但是如果把指标作为目标去奋斗的时候,这个指标已经没有意义了。还有房地产方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在中国东部沿海,2009年房地产价格全年涨幅甚至超过了股市,上海爆出了每平方米19万元的楼价,各地纷纷出现“新地王”,房价之高,已经远远超过了工薪百姓能够承受的程度。部分开发企业、中介机构采取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手段哄抬房价。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有关规定破坏交易秩序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还有中国的股市问题,作为中国来说,股市的发展只有短暂的20年很多机制不成熟,波动大是一个鲜明的特点,股市慢牛行情仍将延续。中国A股市场2009年的上升行情比一年前多数机构的预测走得要强,上证指数全年最大涨幅超过九成,而年终收盘比上一年上涨了80%。充裕的流动性仍将推动股市上扬。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的逐步健全和社会工资的有效增长,都使人们的银行储蓄逐步转化为投资冲动。中国的投资渠道不多,股市则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投资场所。经济刺激计划和行业振兴计划,使上市公司处于一个相对好的经营环境;而经济复苏持续回暖,则使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较大的增长,从而使股市的投资具有吸引力。同比较低的基数,使2010年企业业绩增长有了更大的空间。股指期货在2010年推出,它在使机构投资者有了套期保值手段的同时,也将成为行情助涨助跌的“放大器”。同时,由于随着经济复苏,央行将开始回收流动性,因而2010年的股市行情也将会比较动荡。

对于现在的中国刚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房地产泡沫、股市行情等种种问题的频频出现更加有力的表明目前的经济体制与策略已不再适应当前的中国,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已经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中暴露无遗,众多经济问题都指向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这些矛盾已经到了不调整不行的地步。中国的经济发展

方式应该进行一次大的变革。然而我认为这次变革的根基是知识经济。

四、知识经济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从美国的成功不难看出知识经济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对发展中国像中国更是有很多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使发展中国家更新观念,树立知识即资本的观念,提高科学、民主意识,增强世界经 济一体化的意识。知识经济时化,知识即资本、财富,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 主宰权,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土地、金钱,而是科学技术知识。因此,牢固树立知识即资本的 观念,进一步提高科学意识观念,明确认识到知识资本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的优 势,这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出路。只有自由、开放、民主的学术生态与人文环境才能促进 科学发达、技术进步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2. 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大力度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储备。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力资本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落后,人民素质低下 ,这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增加 教育投入,推行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个性、创造力的培育,提高人力资本素 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 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不强,与知识 经济的要求不符合。因此,在知识经济的促进下,必须加速科技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

3. 促进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以信息产 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促使发展中国家采取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使其 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 的升级的方针政策,在新兴产业领域中迎头赶上。重点发展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业和 高科技产业。

4.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立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对拥有的知识

产权进行保护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发展中国家意识到新技术、新知识保护的重要性。《 著作权法 》、 《 专利法 》、《 商标法 》已部分涉及到对知识产权和名优产品的保护,但有的法规尚不健全 ,特别是关于新技术、新知识的保护,还没有进入 法律 条目,使执行起来很困难。因此,知 识 经济促使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科学技术法》、《高科技产业法》等等。

5.促使政府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和调控全社会资金投向知识经济,加强政府 财政 支持,制定优惠的 税收 政策 ,加大金融政策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 ,创立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投资。

五、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变革

新时代的中国要锐意创新,增强知识经济发展动力,创新企业运营方式与管理机制,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等。

第一,加强推动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依靠系统推动论,需要一个创新

体系的支撑。在这个系统中需要有产业基础、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和

创新氛围、知识产权保护和畅快的技术交易市场,以及适合的制度保

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

第二,企业与市场鱼水结合。市场的变化莫测将创新意识推陈出新,企业要

想永葆崭新的姿态就要与市场永不脱轨。再与知识经济理论相结合,

将智力劳动融入进去,企业发展将会如鱼得水。

第三,运营方式的创新。可以采取互联经营,强势合作的技术。运用信息网

络、知识网络、物流网络、人际网络等相结合将会使企业的运营效率

大大提高。在企业竞争理念下可利用对方的互补性资源以弥补自身资

源、能力的不足,实现在满足顾客的能力上的自我超越。

第四,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激励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人才作

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拥有自身私人信息和市场、生产等方面信息而居

于信息优势,有条件摆脱资本雇佣。所以,企业家应采取更为柔化性

的激励方式,注意物质激励的人性化、重视精神激励、知识产权激励、

知识共享、专业培训、学习休假等。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变革是多方面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广泛融资 ,包括银行融资,财政投资,利用外资等。同时,要注意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廉水,《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

2.孙伯良,《知识经济 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

3.吴婧,《浅谈知识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中国当代十大经济学家

中国十大知名经济学家

在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对商务活动最具指导意义?谁是商务人士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为此,我刊邀请200位公司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商务人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认同的经济学家基本与经济学家曝光率相符。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

张维迎最近推出了《大学的逻辑》一书,作为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积极推动北大教育的改革,颇受争议。

7、郎咸平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并炮轰海尔、TCL、科龙等中国知名企业,再次惊动天下人。

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

8、胡鞍钢

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zgzf四大智囊团之一。

9、萧灼基

萧灼基教授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

萧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0、张五常

张五常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

第五篇: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杨正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1938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

教授。46年10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赴美讲学,后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

1950年1月,华罗庚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他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主要结果仍为世界最佳,先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完全确定了他作为纯粹数学若干分支的世界领袖人物之一的地位。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他平生大力推广和普及“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学日本,并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24岁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其间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49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如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冰川学、岩石学、矿物学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不朽的功勋。

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开始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等职。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美留学,

获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至1929年赴德国、瑞士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43—1946年再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研究,随后受邀到美国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由于该试验站是美国政府的研究机构,应聘人员须要有美国国籍。当时,周培源明确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在美国有关方面接受了上述条件后,他在美国继续工作不到一年,于1947年2月,毅然带着妻儿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教务长、校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常务委员,中国科协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作为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并独树一帜的中国第一人,周培源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他一直致力于求解引力场方程的确定解,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1940年,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湍流脉动方程,并建立了普通湍流理论,从而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1945年,他在美国的《应用数学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的重要论文,提出了两种求解湍流运动的方法,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进而在国际上形

成了一个“湍流模式理论”流派,对推动流体力学尤其是湍流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居里的女儿)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获博士学位,并继续做小居里夫妇的助手。1946年他与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和四分裂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导师约里奥骄傲地称之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并向世界科学界推荐。当时众多西方媒体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为此,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钱三强谢绝了导师和同事们的竭力挽留,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威胁,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回归后的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工作,担任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同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成为了规划的制定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的技术援助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又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亲自领导了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解决了铀235生产中的扩散分离膜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他倾心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造就了一大批呕心沥血的杰出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钱三强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培养我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这位中国的“核弹之父”、科学泰斗,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1934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便奠定了作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的地位,成为和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

1947年,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是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1950年便开始争取回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钱学

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被没收了各种资料和书籍,被诬陷为“间谍”,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软禁在一个孤岛上,但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1956年初,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刚成立的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钱学森在控制科学、物理力学、应用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浙

大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等职。1919年赴日留学,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邀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弟子们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

苏步青一生致力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青年时期的苏步青,就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国土上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数学明星”。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微分几何学、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射影曲线概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有重大突破,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引起了

国际数学界强烈反响。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有着在国际数学界不可争辩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许多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苏步青是一代数学宗师,更不愧为我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热爱教育,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的人才梯队向着数学王国进军。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

一、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发展“863计划”的4位倡导者之一。1930年赴德国,师从于被爱因斯坦誉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杰出女物理学家迈特内。27岁荣获博士学位。后

去英、法、荷等国作学术访问,见到卢瑟福等物理学家,学习了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技巧。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抗战爆发后,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又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14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献给了国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柏林大学 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建树颇丰,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从1940开始至80年代,几乎每十多年就有一项世界级成果和重大发现。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9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了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不愧为中国核物理泰斗。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隐姓埋名17年,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1999

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自动推理界的先驱。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先后担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是著名的数学家,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

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并广泛运用于数学研究和解决连塑性领域的有关难题,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1957年因他在数学领域拓扑学方面的奠基性研究工作,和钱学森、华罗庚同时获得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一等奖。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对提高我国数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文俊院士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至今仍战斗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第一线。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站在数学领域的前沿,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享誉世界。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

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4亿亩,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一年全国增产的稻谷足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作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袁隆平先后荣获 “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杰出发明家”等11项国际大奖。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

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2007年4月29日,在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年会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称赞他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由于他在杂交水稻上重大贡献,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200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赵忠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1927年赴美国留学,师从于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1930年

获博士学位。193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同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

赵忠尧在核物理特别是硬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有着突出成就。1930年最先观察到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个发现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瑞典皇家学会也曾郑重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不幸的是,有一位在德国物理学家对赵忠尧的成果提出了疑问,虽然后来事实证明赵忠尧的结果是完全准确的,错误的是提出疑问的科学家,但这却影响了赵忠尧的成果被进一步确认。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199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书中有一处令人不安的遗漏,„„没有提到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尽管他是最早发现硬伽马射线反常吸收者之一,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1931年,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设了我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

1950年8月当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道回国之时,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赵忠尧的命令,强行将赵忠尧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

监狱。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也发来急电:“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赵忠尧却回电说:“我回大陆之意已决!”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努力下,于1950年11底回国。

回国后的赵忠尧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两台加速器,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打下了加速器和核物理研究的基础。1973年年事已高的赵忠尧又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参加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地理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28岁时荣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

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竺可桢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他在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地理学、自然科学史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究方面造诣很深,有许多开拓性的重大创新,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他开创了利用历史文献开展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新领域,首次提出季风系统概念,首创区域气候研究,提出划分亚热带的指标,确立了中国八大气候区和气候区划的基本轮廓。作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他对物候学研究呕心沥血,致力于我国古代节气知识的考证和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亲自坚持几十年的物候观测,倡导组织物候观测网,奠定物候观测研究的基础,撰写物候学的论文和专著,并指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方向和途径,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晚年,他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呕心呖血,不

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6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获“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校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 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并任副主任,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采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运法”,使该桥仅用两年半时间和160万美元的造价完成,并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铁路桥

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55年,他承担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4个重大技术难题,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茅以升作为审查组组长,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作为教育家,从事工科教育30余年,担任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始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育法,终身致力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教育的解放》等20多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桥梁工程人才。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2006年1月9日在他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1997年1月9日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编号为18550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

上一篇: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下一篇:电力公司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