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与大数据

2022-06-24

第一篇:产品经理与大数据

互联网+与大数据

先看一则新闻:武汉的士集体抵制专车 开空车打双闪堵路。8月10号,在武汉长江大桥、二桥、解放大道、中南路武珞路沿线交通发生了大面积的拥堵,原因是武汉的士司机集体在道路上打双闪缓行,意在抵制武汉7万多辆“私家专车”。为什么的士司机要发动这场“战争”,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清楚:专车抢了的士的饭碗。说到专车,就不得不提导致私家专车产生的几家公司:滴滴打车、快的打车、uber以及一号专车,以及他们近乎疯狂打车补贴!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你讲的这个和今天的话题有什么联系吗?有,想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秘密就不得不剖析这些疯狂的背后的故事。

2014年,由腾讯入股的滴滴打车以及由阿里巴巴如果的快的打车掀起了互联网时代最疯狂的天价补贴:花钱让用户去免费坐专车,花钱去补贴专车司机,两家公司简单粗暴的烧钱推广活动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烧掉了近20-40亿人民币。20亿,是个什么概念,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是疯了吗,有了这20亿做点什么不好,非要这么折腾?

那么我们来看看经过他们这么折腾后两家公司目前的市值估价:2015年2月滴滴快滴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市值估计60亿——100亿美元,20亿人民币的投入,换来了360亿——600亿人民币的市值(如果不是Uber的搅局,估计会值更多)。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觉得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滴滴快滴的成功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经典案例,后面的讲解中,我将会一一对其进行剖析。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了一个词:互联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这个,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其实互联网+早就存在,并且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网上订票,网上购物,网上预约,网上理财等等,说简单一点,“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前面提到的滴滴快滴,如果用互联网+的概念来理解的话,就是互联网+汽车客运,它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变革,开放,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才会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融合就会提高开放度,就会增强适应性,就不会排斥、排异;开放了平台,可以让很多的人、物、服务、机构嵌入连接器,带来连接的价值,影响了我们智慧生活的方式、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互联网与汽车客运两个原本不在一个轨道上的行业,在滴滴快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甚至成了相互加分的利器:互联网让打车、付款变得容易快捷,而汽车客运反过来又促进了互联网在该行业的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传统行业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有创新,才能有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要敢于打破垄断格局与条框自我设限,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协作、可融合的环境与条件。一直以来,汽车客运行业一直是由的士、长途汽车所把控,由于垄断,该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口碑一直饱受诟病,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家车呈爆炸式的增长,甚至是过剩,严重的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很多私家车司机就希望充分利用资源,顺带着跑跑业务,赚点外快,但是由于没有政府认证以及缺乏监督和管理,私家车跑客运一直被称作为“黑的”,成为政府监管部门重点的打击对象。滴滴快递的出现,正好创新性的改变了这一切,打破了的士一家独大的的局面,同时也让所谓的“黑的”变得合法且规范。

三是重塑结构。重塑结构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结构被重塑的同时带来很多要素如权力、关系、连接、规则和对话方式的转变,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以及管控模式。在弱关系社会里重新建立契约和信任关系,这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的的士运输行业,无非就是司机和乘客面对面,手把手的交易,互联网的介入,导致了交易的多样性,打车不在局限于在路边招揽,电话邀约,而是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预约,可以选择现金交易,网络自主和自动支付,甚至是免费!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除却冷冰冰的技术性,其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例如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粉丝营销,都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

滴滴快滴土豪式的补贴背后,正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后的结果,在滴滴快递中,你可以感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分享传播、信息反馈等。

五是生态圈效应。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未来的商业是开放的世界。在这个重要前提下,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里,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未来的跨界,一定要把企业的内部生态圈延伸出去,和外部的生态系统进行协同、交互、融合,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滴滴快递成功的背后,正是汽车运输向其他行业开放的结果:互联网、物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支付系统、互动系统等,最终形成了专车行业独特的生态圈。

六是连接一切。互联网的连接将技术、场景、参与者、协议与交互、信任都融合在一起。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大体上可以分三层:第一层“连接”很多机构和服务都可以做到,比如App超市、某一个游戏、某一档节目等,短时期可以聚来很大的流量。第二层“交互”很关键,它承上启下,没有交互,就很难分流、导流,建立信任和依赖。最后一层是“关系”,是连接的目的、创新的驱动、商业的核心,沉淀下信任性关系是连接的归宿,是商业的阶段性目标,是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础。

滴滴快滴这个案例中,互联网+连接的不仅仅只有互联网和汽车运输,还有金融、信息、服务以及个体。

总的来说,互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去整合、去创新、去改变、去发掘其他行业的潜能,从而达到行业的第二次新生。

如果说滴滴快递仅仅因为烧了20多亿人民币,以及做了互联网+就取得了成功,我估计在坐的各位肯定不会相信,的确,实际的情况也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滴滴快递变得烧了这么多钱却还这么值钱?关键点:大数据!

大数据是什么?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腾讯QQ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用户量最多的一种即时通讯应用,按理说,免费的QQ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消费利润,但是正是这个免费却让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之一,原因只有一个:腾讯有着海量的用户资源,而用户资源就是一种大数据,腾讯可以通过分析、整理、归纳、挖掘这些数据,从而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以及战略布局,并且这个通过这个大数据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腾讯的任何一款产品,无需做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应用普及,腾讯游戏穿越火线、QQ飞车、QQ炫舞、QQ农场在推出后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干掉了原先的产品反恐精英、极品飞车、劲舞团、开心农场,而腾讯的另一款产品,微信一经推出更是引发了多个行业的地震,移动通讯、移动支付,甚至让自身的QQ都有被取代的危险。

所以,大数据的威力是无穷的,这里简要分析一下大数据的一些重要特征:

一、数据量大,这个量越大越好。2014年6月,快的打车覆盖人数超过2814万人,月度使用次数2.7839亿次,占总使用次数的52.05%;滴滴打车覆盖2405万人,月度使用次数2.5651亿次,占总使用次数的47.95%,两家打车软件合计月度使用总次数达5.349亿。

二、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烧钱,滴滴快滴迅速的积累了用户信息、用户行为、金融等多重数据。

三、价值密度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滴滴快滴会如何去整合他的数据我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腾讯对这些密度和个体价值低的数据分析以及运用的情况来看,只要挖掘的好,恰当的利用,也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大价值。

四、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任何新出来的产品,无论设计的时候想的多么完善,一旦经过市场的检验,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问题不够及时。滴滴快递在推出APP应用后,先后更新了好几版,而且更新频率很快,其原因就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新。而实际上,我们所用的所有软件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目的也就在于此。

大数据的作用?

1、帮企业了解用户

大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将客户、用户和产品进行有机串联,对用户的产品偏好,客户的关系偏好进行个性化定位,生产出用户驱动型的产品,提供客户导向性的服务。

从大数据技术方面来看,用数据来指引企业的成长,将不再单单是一句口号。据百度副总裁曾良表示,从挖掘的角度来看,他们通过对每天60亿的检索请求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检索某一品牌的受众行为特征,进而反馈给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部门,能更准确地了解目标用户,并推出与调性相匹配的产品。

通过运用大数据,不仅可以从数据中发掘出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社会和商业形态,用数据对用户和客户对待产品的态度,进行挖掘和洞察,准确发现并解读客户及用户的诸多新需求和行为特征,这必将颠覆传统企业在用户调研过程中,过分依赖主观臆断的市场分析模式。

2、帮企业锁定资源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对所需资源的精准锁定,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一种资源的挖掘方式、具体情况和储量分布等,企业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形成基于企业的资源分布可视图,就如同“电子地图”一般,将原先只是虚拟存在的各种优势点,进行“点对点”的数据化、图像化展现,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直观地面对自己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各种已有和潜在资源。如果没有大数据,将很难发现曾经认为是完全无关行为间的相互关联性,就如同外媒曾经提到的“啤酒”与“尿片”之间的关联营销一样,如果美元大数据这将是一种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3、帮企业规划生产

大数据不仅改变了数据的组合方式,而且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通过用数据来规划生产架构和流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掘传统数据中无法得知的价值组合方式,而且能给对组合产生的细节问题,提供相关性的、一对一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开展生产提供保障。

过去的所谓商业智能,往往大多是“事后诸葛亮”,而大数据则让企业可预测未来的走向,帮助企业做到“未雨绸缪”。大数据的虚拟化特征,还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在生产或服务尚未展开之前就给出相关确定性答案,让生产和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最近火爆的《纸牌屋》,它的剧集为什么会受到全球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跟它前期依据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方式所做的准备。据称,《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下一季剧情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

4、帮企业做好运营

过去某一品牌要做市场预测,大多靠自身资源、公共关系和以往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比较模糊,很少能得到各自行业内的足够重视。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不同品牌市场数据之间的交叉、重合,企业的运营方向将会变得直观而且容易识别,在品牌推广、区位选择、战略规划方面将做到更有把握地面对。

对于大数据对企业运营的导航左右,梦芭莎集团董事长佘晓成深有感触,他不禁感慨“大数据让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现在的库存每季售罄率从80%提升到95%,实行30天缺货销售,能把30天缺货控制在每天订单的10%左右,比以前有3倍的提升。

5、帮企业开展服务

通过大数据计算对社交信息数据、客户互动数据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品牌信息的水平化设计和碎片化扩散。经济学家Richard H. Thaler曾经提出一种观点,“个人观点的微小变化都可以演变为所有人的群体行为模式的重大变革。”在这一重大变革的背景之下,对微小的信息流,企业都必须重视,而客户服务为应对这种情况,也需要像空气一样分布在一些细枝末节之中。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中公开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信息交叉验证技术、分析数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等,进而面向社会化用户开展精细化服务,提供更多便利、产生更大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大数据怎么来?

需要通过长期而广泛地的收集用户信息汇总而来,一般来说,这种数据有两种重要来源:一种是长期的人工统计,一种就是通过互联网运营中进行收集和整理。

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其实在传统行业中也表现的很明显,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汽车后市场行业走出来的,我相信凭借对这行业的熟悉,你们对每天、每月、每个库的销售情况都会有一个大致甚至很准确的预判!为什么你们会有这么样的能力?关键点:熟,用大数据的说法就是,你们能从长期以来的销售数据中通过整合、分析,从而得出预期的判断,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和魅力。

上面提到了两种数据来源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我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后面将由我的同事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网络运营?这里我只是大概提一下。

网站运营是指一切为了提升网站服务于用户的效率,而从事与网站后期运作、经营有关的工作;范畴通常包括网站内容更新维护、网站服务器维护、网站流程优化、数据挖掘分析、用户研究管理、网站营销策划等。

通俗的说,网络运营就是怎么把网站推出去,从而产生交易,达到想要的互联网营销效果。

以上种种可能会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在座的各位不一定要全部弄懂,只需要知道网络运营的一般流程就够了,当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进一步了解。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应该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汇总起来可以就一句话:用互联网思维去做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事。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即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整合、颠覆、创新,从而创造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重视体验和设计,以体验设计为核心,与用户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不尊重用户体验,或者用户体验不好的应用终究将会被市场所淹没,上面提到的天涯和猫扑两个大型的社交网站的沦落以及微博微信等应用的盛行正说明了这一点。 必须好用且免费(或优惠),用户要用的开心又要实惠。

传统行业,比如开一个保养店,只要我开张了,有技术有设备,自然就有人来进行消费,但是互联网+行业不一样,没有足够吸引眼球且让用户觉得实惠的产品终将会被其他同行所淘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360杀毒,周鸿祎在做360杀毒之前,曾推出过金山毒霸,然而在其他传统杀毒软件的大战中始终处于行业底部。直到360杀毒的横空出世,才彻底扭转战局,奠定了现在在国内杀毒行业老大的地位。

免费并不意味着就是赔钱,360杀毒虽然免费,但他带了了数以亿计的大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挖掘,360成功的拓展了游戏、电商、数码产品等其他市场。

必须挖掘用户兴趣,培养粉丝,以社群成就无需细分的定位、无需广告的营销。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名的粉丝文化公司当属小米,小米的社区文化有很重要的一条:米粉们积极互动、让粉丝参与MIUI设计改进的成分不断加强,定时会给米粉们发一些赠品来回馈他们的支持,这些举措都表明小米公司再为用户打造有用的产品。 这些措施给有主见、有想法且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体现的80后、90后乃至00后这些群里极大的参与感,培养了他们对小米产品的兴趣,从而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规则对不同的行业也许效果和作用不同,但是如果其他行业想分互联网时代商业的一杯羹,就必须遵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否则就只有一个下场——出局。

感谢大家的倾听,今天讲的内容可能有些多,也可能有些地方不够成熟、不够细,这里做一天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奇虎360CEO周鸿祎写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腾讯CEO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有互联网时代“孙子兵法之称”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以及在爱奇艺中搜索一下《金错刀钱规则》。谢谢!

第二篇:云计算与大数据学习报告

“大数据与云计算”学习报告 题目:谈谈对“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理解,及这两项技术对商业活动、社会进步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我想简单谈谈何为云计算,何为大数据。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其侧重的是计算,而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本质就是利用计算机集群来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大数据的技术关注点在于如何将数据分发给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其侧重的是计算的对象。

其次说说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系.可以说,大数据相当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库”,而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前者强调的是计算能力,或者看重的存储能力。大数据需要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大数据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延伸。大数据技术涵盖了从数据的海量存储、处理到应用多方面的技术。

最后说说云计算与大数据对商业活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技术革新对信息化发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已经毋庸置疑,而新一波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我国信息化的拉动作用也正日益显现,随着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了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双拉动的态势,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在当前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加的情况下,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机会。大数据在运营商中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企业管理分析如战略分析、竞争分析,运营分析如用户分析、业务分析、流量经营分析,网络管理维护优化如网络信令监测、网络运行质量分析,营销分析如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实时的需求背景下被催生出来的一种基础架构和商业模式。

第三篇:新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与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我们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在这次课上通过陶老师的讲解以及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计算,它们都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关系。

近几年,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受到了学术界、商界、甚至政府的热传,一时间云计算无处不在。秉承着“按需服务”理念的云计算正高速发展,“数据即资源”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利用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有效性提出来更高要求,需要根据大数据特点对传统的常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变革,形成适用于大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共享和可视化的技术。大数据的规模效应给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云计算概念

在课后,经过翻阅各种资料,了解到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能。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体来完成。

Kevin Hartig: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地,你按需购买;云是虚拟化的;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Jan Pritzker:云计算是用户友好的网络计算。

云计算,它是基于数据中心,强调性价比、效率、可行性的服务运营模式,这是提高高端计算利用率,同时提升低端计算事物处理能力,我们不关注本身计算机的能力,更多提供给后台,由于后台强大的处理能力完成。

二、云计算部署模式

根据云计算服务对象范围的不同,云计算有四种部署模式: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私有云是由一个用户组织(例如政府、军队、企业)建立运维的云计算平台,专供组织内部人员使用,不提供对外服务。社区云也称机构云,云基础设施由多个组织共同提供,平台由多个组织共同管理。社区云被一些组织共享,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或大机构提供服务。公有云的基础设施由一个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大型运营商组织建立和运维,该运营组织一般是拥有大量计算资源的IT巨头,这些IT公司将云计算服务以“按需购买”的方式销售给一般用户或中小企业群体。用户只需将请求提交给云计算系统,付费租用所需的资源和服务。混合云的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用标准的或专用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三、云计算服务模式

计算就要有就算环境,一般计算环境都有硬件的一层,资源组合调度的一层即操作层,以及计算任务的应用业务的软件层。云计算提供的三种服务模式对应了计算环境的三个层面。这三种服务模式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

IaaS即把厂商的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作为计量服务提供给客户。它的优点是用户只需低成本硬件,按需租用相应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大大降低了用户在硬件上的开销。目前以Google云应用最具代表性,例如GoogleDocs、GoogleApps、Googlesites。 SaaS服务提供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订购应用软件服务,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所定软件的数量、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收费,并且通过浏览器像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对于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 PaaS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PaaS能够给企业或个人提供研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试验、托管及应用服务。

四、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就是对全球各种大规模数据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高速度及多样式计算后,整理出来的高价值的分析结果;重点应用在国防领域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让计算机自主地从经验中进行学习和反馈。个人总结,大数据的特点主要有如下4点:

一是大量。存储大,计算量大。

二是数据类型多样。现在的数据类型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图片、视频、音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个性化数据占绝对多数。 三是处理速度快。增长速度快,处理速度要求快。 四是价值密度低。浪里淘沙却弥足珍贵,数据没有办法在可忍受的时间下使用常规软件方法完成存储、管理和处理任务。

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得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分析普遍存在的方法理论有: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语义引擎、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关系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两个王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而大数据是云计算的一个杀手级应用。张亚勤说,云计算是大数据的驱动力,而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实时,这就更加需要云计算去处理,所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本质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关系是静与动的关系;云计算强调的是计算,这是动的概念;数据则是计算的对象,是静的概念。在实际的应用中,前者强调的是计算能力,或者看重的是存储能力;但是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两个概念如此泾渭分明。大数据需要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如数据获取、清洁、转换、统计等,其实就是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动也好是相对而言,比如基础设施即服务中存储设备提供的主要是数据能力,所以可谓是动中有静。

如果数据是财富,那么大数据就是宝藏,而云计算就是挖掘和利用宝藏的利器。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宝藏终究是镜中花,没有大数据的积淀,云计算也只能是杀鸡用的宰牛刀。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了解到在如此快速到来的大数据革命时代,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许多思维需要转变,许多技术需要研究。职业规划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大数据对于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篇:数据分析对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创意互动 设计人生

莱茵教育 开课吧

数据分析对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不会数据分析的产品经理不是一个好的产品汪,莱茵教育表示,数据分析是产品经理吃饭必备的工作,大量的砖家也很乐于在各种社区和公众号分享他们的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方法论。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怎么去处理数据分析的后事,数据分析完成之后如何去优化产品迭代。

1、数据的定义很重要

数据是神奇的,同样的数据,从不同的维度,甚至不同的人眼里,都会看不到不一样的东西,百分数"123%",经济学家可能认为这是本季度GDP的增速,程序猿会把它当成字符编码。

因此产品经理首先自己得做到经由自己的数据定义是准确无误的,不管是自己接到的来自团队、老板的数据需求,还是通过自己分析输出的数据指标定义都必须说明清楚,不存在歧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其他小伙伴解释说明的时间,也会避免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失真的问题,数据是严谨的,对于它的定义,我们需要去咬文嚼字。

2、我们需要什么指标

虚荣指标和期望指标对我们没有意义,现在很多的大数据团队经常会对外发布各种行业报告,包括国家统计局也会按时发布国民经济报告,从这些报告中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今年移动用户数还在继续增长,某个行业的市场是多少亿美元,哪家公司融了多少钱,这些都是虚荣指标,看起来很美,却不能给我们产品优化带来任何指导效果;期望指标就是我们内心希望它是不断增长的,为了我们自己潜藏的目标再去找数据,分析数据。

比如有一天老板需要你用数据证明产品这个月比上个月做的更好,然后你告诉老板你们的注册用户数比上个月增加20%。初一看数据在增长,实则可能你们的留存率和日活跃用户数在大幅度下降。期望指标对外还可以,对于指导产品优化没有任何价值。

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指标?可付诸行动的指标才是我们数据分析应该得到的结果,可付诸行动的指标更多的是一个比率,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它应该是和你们产品核心KPI相关的,它应该可以告诉你产品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国内的直播市场,映客在月活跃用户数上甩其他平台几条街,但是一个可付诸行动的(日活跃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这个指标却远远

线下学习入口:莱茵教育 线上学习入口:开课吧

创意互动 设计人生

莱茵教育 开课吧

落后于斗鱼TV,说明映客的用户黏性还不够,数据指标可以指导映客在追求用户数量的同时,用户粘性方面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怎么把数据和产品优化结合

指标明确之后,我们就需求考虑怎么样把这些数据指标和产品优化结合起来,换而言之就是我们分析的数据结果需要落地。产品汪估计做的最多的就是竞品分析了,我们可能是最先知道竞品版本迭代的用户,我们也会想尽一切手段去了解别人家产品的内部数据,可能别人家产品新上了一个新功能,然后你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他们的用户数这段时间在大幅度增长,最后你屁颠屁颠的告诉老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跟风,赶紧做了这个功能。

看似你这份数据价值不菲,但是却忽略了从产品本身出发这个基本原则,否则你的数据可能让你们产品走弯路甚至走错路。一方面你需要考虑别人家产品做这个功能的基础是什么,可能原本别人的用户在这个部分的转化率是50%,而你们自己的产品是5%,这样的结果就是做同样的事情,别人产品带来的增益效果让你傻眼,然后你还去怪技术没开发好。因此产品经理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应该是产品导向型的而不是数据导向性的,一切数据都需要基于产品自身。

4、怎快通过数据快速验证迭代效果

现在互联网产品永远都是Beta版,竞争对手不会等你,也没有机会去不断大规模试错。因此我们需要用数据去快速验证最小可行化产品,因此选择数据的可预见性和针对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你选择的数据需要不会受到随机性的影响,能在时间短和数据量小的情况下验证假设。

线下学习入口:莱茵教育 线上学习入口:开课吧

第五篇:生活与大数据发生了哪些有趣的联系?

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剧了互联网与金融业在客户管理、风险控制、渠道建设、商业模式、战略等层面广泛的融合和创新,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真正能带来改变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由深谙互联网思维,立足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涉及海量用户,注重数据资产,耐心长远的公司所推动的。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大数据的趋势,才能拥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可否认,无论选择与社交网络进行品牌联合,还是借助丰富而强大的数据系统实现精准定向,亦或求同存异定制产品打通,社交关系与大数据的结合,不仅搅动了金融业,而且演变为整个商业社会乃至人情社会的制高点工具,即将催生真正的互联网与金融领导者。

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中国是国际和平的保卫者,无论是伊核、朝核,还是中东、乌克兰,中国都发挥了正面的,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中国还是世界发展的火车头,对经济的牵引作用世界第一,代表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一呼百应。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缓贫对策

一、现阶段中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人口曾经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的20%,经过近20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大规模的扶贫运动,这种局面无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这种成就只表明中国的贫困问题在快速缓解,离基本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发展要求仍有很长一段距离,即中国现阶段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现阶段中国贫困问题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贫困人口的规模庞大和贫困程度仍然深刻。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在贫困程度方面,不仅乡村中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基本生活条件缺乏保障的困境,城镇中因各种先天及后天原因(如失业、下岗等)导致的贫困人口同样面临着生存困境,部分居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无钱治病、无钱送子女上学等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在充分肯定中国贫困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缓解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仍然严重。现阶段中国贫困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在状态结构与致因方面变得异常复杂。在状态结构方面,中国目前的贫困问题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并存”:一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不发达地区的乡村贫困人口、没有收入来源或收入水平低于现阶段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贫困人口,这些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食物保障;相对贫困人口则是指发达地区的乡村与居住在城镇的部分低收入家庭,其收入能够维持其食物保障,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由此得出的结论即是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不仅表现为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在收入与生活状态方面的不平等,而且也表现为不同贫困人口群体在生存条件与保障条件方面的不平等。

二是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1994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立的592个国家贫困县或市虽在近几年中陆续有部分县市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仍然有相当部分贫困地区未能摆脱贫困;而城市阶层贫困问题却正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显突出区域贫困问题与阶层贫困问题此消彼长的趋势,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决定了政府在继续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宜及早筹划缓和阶层贫困问题的对策是乡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从世界范围考察,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则主要集中在乡村,中国的现实却是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

四是精神贫困与物质贫困并存。即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教育文化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和人口素质差等原因,中国的贫困人口还存在着突出的精神贫困现象,它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程度低、轻视科学与技能、盛行迷信等方面,贫困往往与愚昧混合在一起。中国贫困问题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上述状态结构,实际上是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规律性反映,它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吻合,同时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在致因方面,通过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和笔者近两年在鄂、湘两省组织的城乡贫困问题专题调查,可以发现中国贫困问题的致贫因素虽然还在变化之中,但主要的仍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因素。即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及人们思想观念的禁锢等,均造成了大多数乡村居民长期处于赤贫状态而不能自拔,城镇居民亦因长期领取低工资而处于低水平生活状态,这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二是自然因素。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几乎都是山区、高原等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尤其如此,如果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中国贫困问题的影响更大。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贫困程度差异很大,愈是中西部地区,贫困问题就愈加突出与严重。四是收入分配原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业分配不公与分配要素发生变化两个方面,在社会财富一定的条件下,一部分人占有太多,更多的人所分享的份额自然减少,从而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与贫富分化。 五.是失业原因(现阶段还包括下岗现象)。失业意味着收入来源的丧失,进而导致陷入生活困境,而中国正处于一个失业(包括下岗)高峰期,其中相当一部分因收入来源丧失或剧降而可能陷入生活困境。

六是家庭及个人原因。单亲家庭,有残疾人、重病患者,无养老金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经济负担较重,容易陷入贫困;而孤寡老人和孤儿、残疾人、重症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者、无依无靠或因无固定收入来源或因收入极低者,则构成了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成份。家庭结构与人口素质是研究中国贫困问题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此外,中国的贫困问题还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家的财税政策、价格政策乃至产业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所有这些,均客观地显示了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致因的异常复杂性

二、中国贫困问题的未来走势 基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乃至国家的发展战略,可以对其未来走势作出相应的判断。

1.衡量贫困的水平指标将趋于高位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几年来的实践,可以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赤贫人口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脱离贫困,过上温饱水平的生活,但衡量贫困的标准也会持续提高,这是贫困水平刚性发展使然,也是贫困人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从而是世界各国贫困问题的一条共同发展规律。这一规律带来的另一规律,就是在赤贫人口持续减少的同时,一些原来不属于贫困人口的低收入者在收入增长不快的情况下将迅速落入贫困阶层,从而使相对贫困人口规模扩大。因此,政府面临的救济任务可能持续加重,这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2.历史致贫因素的影响力减弱,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致贫因素的影响持续扩大 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发展,历史贫困的影响正在持续弱化,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致因由历史原因与自然原因等逐渐转变为与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收入分配方式变迁等原因表明现实致贫因素尤其是失业、下岗等原因导致的贫困现象已逐渐上升到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在近期内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收入差距与贫富分化进一步影响着中国贫困问题的未来走势。这一规律带来的另一规律,就是在赤贫人口持续减少的同时,一些原来不属于贫困人口的低收入者在收入增长不快的情况下将迅速落入贫困阶层,从而使相对贫困人口规模扩大。因此,政府面临的救济任务可能持续加重,这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3.乡村贫困问题与城市贫困问题将此消彼长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包括:一是发达国家均是城市贫困大于乡村贫困,中国正在持续发展,也必然不会偏离这一规律;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而带来城镇工作岗位的竞争持续加剧,一个必然的现象便是城市低收入阶层队伍会不断扩大;三是国民经济在持续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实施和国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治理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构成贫困乡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四是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减轻了乡村土地的承载力,加之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居住在乡村的社会成员将越来越多地过上稳定的、丰裕的生活。

4.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可能出现反向运动的现象 人们丝毫也不怀疑,经济发展能够缓解贫困问题。中国过去20年来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经济发展能够减少贫困人口甚至消灭绝对贫困人口。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方式等的影响,以及贫困人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并由此带来贫困线的提升,却可能出现与反向运动现象。即一定时期内不仅贫困人口未减而且有增加的趋势。类似现象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存在。因此,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未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完全可能出现反向运动的现象。政府对此应当提高警惕,并给予高度重视。

5.妇女、老人和儿童将成为贫困人口中倍受关注的群体 劳动力资源过剩和男女平等观念上的某些障碍及妇女本身的原因,决定了妇女就业机会不如男性、失业风险也大于男性,进而导致女性较男性更易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妇女的低就业、低收入、低素质,带来的低地位、低生活水平,并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水平。同时,老年人因退出劳动领域而致使收入锐减,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养老保险,极易陷入贫困境地;即使是有退休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相当一部分也因养老金收入低而沦落贫困阶层。此外,儿童的贫困问题还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程度方面,失学儿童与受教育程度低的儿童不仅是现阶段的贫困群体成员,而且充当着未来贫困人口的主体。因此,妇女、老人与儿童作为社会成员中处于较为弱势的一方,无疑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

三、进一步缓解中国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许多发达国家贫困问题仍然严重、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仍在持续恶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应当肯定中国的贫困问题虽然变化日益复杂却在快速缓解,这主要应当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近20年来为反贫困所做的努力及反贫政策的效能,但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贫困问题的客观存在和中国贫困问题的现实情形与基本走势,亦表明中国的贫困问题又绝对不是短期内能够获得解决的。因此,国家需要适应贫困问题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走势,重新制定或修订缓和贫困问题的政策措施。具体建议包括: 第一,将反贫困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实施。减少贫困乃至消灭贫困,几乎是所有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与既定目标.当然,美国的贫困人口是相对贫困人口,但它依然被视为美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反贫困战略作为困扰美国两党政府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国会长期争论不休的热点之一。可见,贫困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或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并且将在未来时期仍长期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会例外。因此,反贫困应当纳入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二,调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将以往20年来从沿海到西部“陡峭”的阶梯型发展战略转变为“和缓”的协调型发展战略,以达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缓解全国贫困问题的目的。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是解缓地区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针对中国贫困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包括乡村与城镇贫困人口)的现实,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已成必然。在国家已经作出开发西部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条件下,关键的措施还在于:一是落实国家的投资,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根据东西部地区互补互利的市场取向,实现区域分工的产业政策,如发展西部的特色工业、特色农业与特色旅游业,以为东部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市场,最终促使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三是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并巩固其成果,即使是近年来已经步入温饱阶段并脱掉贫困县市帽子的贫困地区,亦需要进一步强化扶贫措施,并从简单的资金投入向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发展,这应当成为巩固扶贫效果的必要举措

第三,强化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国家干预,调整并规范收入分配政策。造成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致因就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混乱与不公现象,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应当重视国家在分配领域中的干预作用。可以采取的政策包括:一是依照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尽快完善与收入分配相关的税收制度,如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完善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及有关消费税,同时坚决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以防止一部分社会成员非法暴富,通过这些税制的确立与完善,将富裕阶层的一部分所得变为财政资金再用于缓解贫困问题,显然是体现政府职能与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在工资领域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如尽快制定权威的、不同类别的工资指导价,纠正行业分配不公现象,适度限制不同行业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同时严格规定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将失业者、低收入阶层作为收入保障的重点;三是针对城乡差别的持续扩大,国家应当扩大农业投入,同时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通过经济、科技等手段引导高效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城乡差别的缩小不仅会稳定农村居民的收入,还能够就地消化乡村剩余劳动力,减缓乡村劳动力对城镇就业岗位的压力,进而亦使城镇贫困问题得到缓解,因此,重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实质上是一项从源头减轻中国城乡贫困问题的综合性措施。第四,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具有防止非贫困的社会成员沦为贫困阶层及帮助贫困的社会成员摆脱生活困境的双重功能,故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现阶段的贫困人口中,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如领不到退休金、失业保险金、救灾款等)而从并不贫困的阶层陷入贫困阶层的,这一事实表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目前,国家适宜采用的政策取向便是建立和健全能够覆盖全体城镇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和覆盖全体国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促进乡村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一张有力的“国民生活安全网”。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各地的反贫困政策与救济政策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居民,亦需要考虑流动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并在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规律及中国流动人口的发展走势,建立起有别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流动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种三元模式的济贫制度在现阶段是必要的,也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同时,政府在制定反贫困政策与救济政策时,尤其需要着重考虑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等弱势群体,如确立最低养老金标准、保证足额发放养老金,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维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力,建立专门面向老年人、妇女与儿童的物质援助制度等,均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必要的,也是缓和中国贫困问题所必需的。

第五,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包括:通过政策与舆论的引导,树立劳动谋生观与自我保障观念;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使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少生快富”;调整传统户籍政策,以使一部分贫困人口能够通过迁移而获得摆脱贫困的机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及各种民间互助保障事业,通过社会化的非制度型经济安排来援助贫困阶层,等等。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共18项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3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二)社会发展指标4个: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三)人口素质指标2个: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

(四)生活质量指标 4个:恩格尔系数、居住质量指数(包括农户人均住房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农户饮用自来水、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农户享有卫生厕所、农户室外道路为硬质路面6个子指标)、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包括彩色电视机普及率、电话普及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3个子指标)。

(五)民主法制指标 2个: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

(六)可持续发展指标 3个: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1、所谓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2、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一篇:材料主管工作总结下一篇:川农大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