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做的五十件事

2022-09-05

第一篇:一生要做的五十件事

情侣之间不可以做的五十件事

美国心理学学者,对600余名感情出现问题的恋人进行调查访问,并将调查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网络版上,文章题目为“五十种恋人不能做的事”。 斯托斯尼博士指出,恋人在相处中,应该尽量避免这五十种言行的发生,要想避免不满和羞耻等情绪出现,最重要的就是对对方的支持和理解。

让女方无法忍受的25种言行:

1. 忽视她

2. 对她颐指气使

3. 极其简短的回答她的问话

4. 忽略她的感受

5. 冷淡的拒绝她的请求

6. 认为她的存在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

7. 对她的消费习惯横加干涉或指责

8. 嫌她太重

9. 只要她一开口就立即沉默再不说话

10. 粗暴的喝斥发火

11. 以一副不满的样子沉默地坐在一边

12. 威胁让她辞去工作

13. 与别的女人行为暧昧

14. 漠视她的梦想

15. 冷淡的拒绝

16. 表现出害怕被婚姻所束缚的样子

17. 永远活在对体育的狂热中

18. “别担心了!”

19. “别想那些没用的了!”

20. “差不多就行了!”

21. “太唠叨了!”

22. “你家那些人怎么那样啊?”

23. "你就跟你妈真是一模一样!"

24. “你那些朋友怎么都那样啊?”

25. “你想的都是些什么啊?”

让男方觉得受到羞辱的25种言行:

1. 绕开他独自做决定

2. 纠正他刚说的话

3. 追问他为什么做那样的决定

4. 用忠告而不是请求的语气对话

5. 忽视他的意见和想法

6. 时常暗示他的不足之处

7. 要求他做无法完成或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8. 反应过敏

9. 无视他的要求

10. 过于执着于那些不是自己已有的东西

11. 不冷静,太情绪化

12. 总是用不愉快的口吻说话

13. 无所谓的口气

14. 瞧不起他的理想

15. 表现出自己比他更强的样子

16. 指责他的性格

17. 对他所从事的职业不认同或不尊敬

18. 对他感兴趣的事毫无兴趣也毫不关心

19. 指责他的家人

20. 将他与别的男人比较

21. 喋喋不休自己的不幸

22. 将朋友放在他之前

23. 将别人的要求放在他的要求之前

24. 对他的性格或心理进行分析

25. 剥夺他帮助你的权利。

第二篇:每天要做的十件事

再忙也要和家人聊天

不管外在生活多么多采多姿,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可以打开心扉,分享心事的亲密关系。所以不管再忙,每天也要和家人聊聊天,滋养彼此的亲密关系。

让自己有好睡眠

好的睡眠品质比睡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几个步骤可以让你睡得更甜美:1)先整理床铺,把棉被、枕头打理到最舒适的状态。2)以自己最自然、最舒适的姿势躺好。3)躺平后,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用感觉从头到脚扫描一遍,看哪个部位紧绷,再试着放松下来。4)如果心里还想着工作,可用数息法,想象自己呼吸时,把负面的情绪吐出去,然后把正面的能量吸进来,来回呼吸几次,直到心情平静。5)全心放松,渐渐入睡。

要工作也要娱乐

只知埋头工作,容易热情缺缺,不妨放轻松一点。准备一本剪贴簿,收集漫画、笑话等等幽默的材料,每天不时拿出来翻翻,让自己开怀大笑几声。也可以在工作以外培养一些兴趣,缺乏娱乐,是很难为自己打气的。

吃饭时把电视关掉

研究儿童肥胖和收视习惯的学者发现,儿童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通常会容易导致肥胖,且会延长收看电视的时间高达70分钟。所以不管大人或小孩,吃饭时,最好关掉电视,专心的吃饭,好好享受桌上的食物。

把大自然带进屋内

静听雨打落叶的声音,或望着鱼儿在水中的模样,都能给人安详宁静的心境。专家指出,与大自然结合的感觉可以减轻压力。在家中或办公室中种植盆栽,或养一缸鱼都是不错的建议。

每日运动30分钟

许多研究都指出,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得到运动的好处,包括: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忧郁症等,甚至有研究指出,运动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如果你很久没有运动,建议你循序渐进,慢慢增加长度与强度,可以从最简单的Walking运动开始,每天快走20到30分钟,持续走下去,一定能感受到许多好处。

用牙线剔牙

用牙线剔牙,不只可以降低蛀牙的机率,还可以保护你的心脏。根据美国牙周病学会指出,罹患牙周病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吃一顿营养的早餐

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许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早晨思考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研究也发现,有吃早餐习惯的人比较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每日5蔬果

根据调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建议你,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随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多吃蔬果,也可以把蔬果切丁,当做点心,代替那些会令你发胖的饼干、零食。

戒烟

抽一根烟会产生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40几种会致癌,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是不吸烟者的16倍。戒除吸烟的习惯,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利,也是对家人爱的表现,因为二手烟比一手烟还毒,已被WHO列为头号致癌物质,而孩子往往是二手烟最大的受害者。超过四分之一的婴儿猝死是因为父母吸烟,导致婴儿吸入二手烟引起的。二手烟也会增加儿童气喘的次数,且加重病情。

第三篇:为父母要做的八十件事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世上唯有孝顺不能等待,最悲伤的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希望我们都能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多孝顺父母。

1.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2.替父母完成他们的梦想 3.用心去听父母的唠叨

4.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生活,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心 5.为父母庆祝结婚纪念日 6.别把父母当成“家庭保姆”

7.把父母的时钟拨快一刻钟,让他们不会因办事迟到而着急 8.尊重父母的职业

9.名利面前不要忘记父母,不要让虚荣心超过了孝心,邀请父母分享你的荣耀

10.父母面前不谈老

11.修复父母的旧照片

12.尊重包容父母的缺点,而不是想去改造他们

13.接收继父、继母生活的重要部分。

14.不要送父母去老人院

15.和父母谈论你小时后的有趣的事,会让他们感觉温暖和幸福。回忆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16.让父母放心你的婚姻

17.不要嫌弃父母的出身 18.支持父母的黄昏恋

19.给双亲送件体贴的礼物,让它带去你的关心和爱,比如送父亲一条围巾

20.信守对父母的诺言,说话算话 21.带父母换一种方式迎接新年 22.帮父母洗脚 23.尊重父母的隐私

24.陪父母看他们感兴趣的电视节目 25.原谅父母的过错 26.亲手为父母铺被子

27.约父母出去玩,让他们回到年轻岁月 28.陪父母回一次老家 29.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 30.说话时看着父母的眼睛 31.请父母看电影 32.对父母说“我爱你”

33.给父母上一份保险 34.给父亲母亲梳头 35.珍惜父母对你的关心 36.每年陪父母体检一次 37.为父母下厨做他们爱吃的菜 38.感谢父母的话要说出来 39.守护在父母的病榻前 40.珍藏父母送你的物品

41.经常对父母微笑 42.维护父母的自尊心 43.赞美父母 44.给父母过生日

45.和父母沟通不顺利时,主动和好,做先伸出手的那一方,永远不和父母冷战 46.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 47.给父母写封信 48.陪父母去旅游

49.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心愿,帮他们找一份“工作”,让他们享受劳动过程中的快乐

50.支持父母的爱好 51.给父母夹菜

52.当与父母有意见分歧时,换个方式沟通学会与父母沟通,多说好话,不要以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就口无遮拦,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苦心 53.陪父母购物

54.抓住现在,抓住今天,孝顺父母,不要总想把钱挣的再多一点,再去孝敬父母

55.学会报喜不报忧,别让他们在牵挂和思念中多添忧愁 56.陪母亲买菜

57.定期检查父母住所和家用电器,消除不安全隐患 58.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 59.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 60.习惯拥抱父母

61.陪父母去运动,如散步等 62.主动向父母道歉

63.留意父母最爱吃的食品,为他们买来 64.给父母擦鞋 65.读一读中老年心理学,学会体会父母的心情 66.让自己的孩子多陪陪(外)祖父母 67.不花父母的养老钱 68.陪父母参加老年人的聚会 69.送父母手机,常常和他们联络

70.注意对父母的称谓,不要称他们“老头子”“老太太”之类的 71.为父母录象拍照,记录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分享 72.请父母和恩师一同吃顿饭

73.送父母一个宠物 74.定期给父母寄钱

75.帮父母在老年大学里报一个名 76.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工作 77.关注父母的健康 78.给父母按摩捶背

79.经常给父母发一些温馨的短信 80.母亲节送母亲一束康乃馨。

第四篇:研究生导师要做的十件事

——以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例宋德发

摘要:受《导师要则》一文的启迪,结合对自己研究生导师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

养方式认识,从理想主义的角度,讨论了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应该要做好的十件事情。

关键词:导师要则;研究生导师;张铁夫

作者简介:宋德发,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

士后,湘潭411105。

在《导师要则》(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7期)一文中,杨卫先生认为,作为研究生导师.有十件事情不能做。受该文的启迪,我想谈谈研究生导应该要做的十件事。一“破”一“立”,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版的“导师要则”。为了避免行文空洞,我想结合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来谈。

一、要做老师

老师学者化、官员化似乎是高校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师醉心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更在乎自己做课题、发论文、评奖项、争职务,早把自己的老师身份忘得干净。很多学生原本冲着导师的名气和资历来,结果却发现,名头越响的导师可能越不像导师,比如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某名校师从某著名导

师攻读硕士学位,但是一年能见上导师一面已经算幸运。因为这位导师身份太多,分身无术;时间太少,分配无方;学生太多(博士生就有18位).难以辨认。我的导师张铁夫先生其实也很忙,他像很多导师一样,具有多重身份: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多种行政或社会职务(多数是他人推选的,他自己并不喜欢)等等,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的身份,每学期投入到学生身上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连贯和稳定的,有时候,’一篇论文上午交给他,晚上便有了回音,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评语。而且他上课也是有始有终,数量和质量都有保证。有一件事情更能说明他对老师角色的珍视:在我准备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但是我们居然通了好几封信(不是电子邮件),在信中,他对我提出的很多鸡毛蒜皮的问

题给予了耐心和细致的解答。现在的很多导师大概不会对准研究生们这么客气和重视了。

二、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些导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表面上师生情深,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师生关系变成了酒肉朋友。

隔三差五,就在酒楼饭馆聚餐(多半是学生们买单)。觥筹交错之间,师生关系是密切了,可是学生对老师应有的敬畏没有了,导师对学生应有的约束消失了。有的学生还因请客吃饭太多,导致负债累累,苦不堪言。还有的导师对学生的“关爱”过于全面。我认识的一个研究生C女士,结婚时没有请客,举办了一个静悄悄的婚礼,导师获悉后就勃然大怒,责备她不给导师面子。研究生都是成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导师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在我读书期间. 每逢重要节日,我们都会向张铁夫先生表示敬意,但至多送上一束鲜花,有时候还是空手去他家坐一坐,聊一聊。倒是导师每学期请我们小聚两次(他给出的理由是“我比你们有钱”),但绝不超过两次,这样既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加深了师生情感,又避免了将庸俗社会学带到学校来。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导师常以长辈的慈爱表示关怀,但绝不以家长的姿态胡乱干涉。很多年后,何云波师兄撰文《多年师徒成父子》、汤林峄师弟撰文《恩师如父》来描述这种师生之情。看来,只有平等且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爱才能够赢得学生们的认同和敬爱。

三、要多鼓励学生

很多导师喜欢用“这个不行”、“那个太笨”;“张三太懒”、“李四不懂做人”来评价学生。20多年来,张铁夫先生一共指导过30多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共同的回忆之一就是:张老师从不批评学生,就算是批评也让人如沐春风。他很懂得分析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对学生的优点却抓住不放,随时随地加以赞美。他称赞师兄曾思艺诗歌写得好(却不说他思辩能力不强),适合搞诗歌研究,后来曾思艺成为了国内丘特切夫研究第一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称赞师兄何云波悟性好,一则材料可以写一篇文章(却不说他不注重材料收集),后来何云波成为中国文科领域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称赞师兄曾艳兵哲学思辩能力强(却不说他对诗歌有偏见),后来曾艳兵成为国内一流的卡夫卡研究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在我读书期间,张铁夫老师称赞我的选题能力很像何云波(却不说我文笔不行).我大受鼓舞,后来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文科副教授之一。张铁夫老师常说:研一时,我是你们的老师.到了研二,你们就是我的老师了,因为你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比我要钻得深多了。这种鼓励学生的艺术在导师界应该是不多见的。

四、要多提携学生

很多导师要么太不关心学生的前途,要么带的学生太多,对学生帮助非常有限,甚至让学生来帮助自己。而张

铁夫老师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鼓励,还有实实在在的提携。张老师所带的30多位研究生还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他们的第一篇论文都是张老师推荐发表的。我的第一篇论文通过他的修改和举荐,发表在《湘潭大学学报》上。后来,我又有10多篇文章经他推荐而刊发。可是他从来不联合署名,有一次因为文章的思想是他出的,他才署第二作者,但我们都知道,文科署第二作者是没有用的。考虑到我们年轻人发表文章艰难,他有时甚至将自己发表高级别期刊的机会转让给我们,并说,你们比我更需要。受张老师的影响,当我也成为研究生导师后,我也尽力帮助学生发表论文,尽管所发刊物层次不高,但有总胜于无。因为我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我,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总需要不断地获得肯定和成就感,他才更有信心和激情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当然像钱钟书这样的学术大师可能是例外。

五、要以身作则

研究生不仅要听导师是怎样说的,更要看导师是怎样做的。导师天天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多写文章,要热爱学术,可如果自己一转身就去喝酒唱歌、桑拿足浴的话,恐怕大道理讲得再多也没有多少分量。很多研究生私底下都对自己的导师不服气,说你自己都不做学问,凭什么要求我们做学问。其实很多导师功成名就之后。用在学术上的时间和心思已经不多,这大概也是“学术包工头”和“学术打工仔”越来越

多的原因之一。要论个人成就,张铁夫老师应该不逊于现在的很多导师,可是60岁以后,他还在寒暑假里写《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重读普希金》;70岁生日刚过,他就准备写《普希金学术史》。这种三十年如一日,对普希金、俄苏文学和学术研究的专一精神应该比任何理论上的教诲都有力量。他常常告诉研究生,湘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因为距离文化中心较远而确有其不足之处,但与此同时,恰恰由于身处中心之外,获得了一种特有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远离尘嚣,克服时下流行于学术界的浮躁,潜心畅游于精神世界。自有一番逍遥和乐趣。张铁夫老师从未要求学生将来一定要做学问,他认为做其他工作同样可以体现出人生价值,可是他的研究生在毕业之后,90%以上都走上学术之路,而且还比较顺利,这或许不是偶然的。

六、要多体谅学生

有些导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带着一种有恩于学生的心态,要学生为自己做这事、做那事,如为自己做课题、写论文、编教材等。有的研究生还成为导师的生活秘书和保姆,尽管这些导师自己可能还比较年轻力壮。张铁夫老师40岁以后才开始招收研究生,带我们的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他德高望重,平时为学生殚精竭虑。按理说让学生做些私人事情,我们也会感到非常荣幸和快乐。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未因为私人的事情而给我们打过电话。当我们主动请缨时,他总说,你们自己也有很多事情。不麻烦你

们了。或者说,我喜欢走路,刚好可以锻炼身体。所以,财务处的人很惊异地问:张老师,你怎么还自己来报账?邮电局的人也很不解地问:张老师.您这么大年纪,这么多书,怎么不叫个学生来寄?刚好在财务处和邮电局碰到导师的我听到这样的询问,真是惭愧不已。与此相反,我也经常看到一些神色匆匆的研究生奔走在为导师报账、买飞机票、预订饭店包间、去打印社打印文稿的路上。

七、要多关爱学生

导师应该和学生保持距离。可是有些导师和学生距离得实在太远了,变成了对学生的冷漠和遗忘。张铁夫老师总是在距离之内对学生予以宏观和微观的关爱。我的一个师姐申请留校时.因为水平之外的问题而搁浅,张铁夫老师一次次打电话或者亲自上门去求那些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处长们。希望他们不要太在意一个人的外表,留下这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申请提前毕业时,因为无意中错过了时间,张铁夫老师又开始了他在住处和办公楼之间的穿梭往来。此外,学生生病时,他定会致以最及时和温暖的问候;学生留校过寒假时,他定会请到家中吃年夜饭:学生找工作或考博时,他的电话费暴涨,写推荐信写得手酸„„。点点滴滴,体现出导师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虽然事务缠身,但却时刻牵挂学生的人。

八、要多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 刚刚入校的研究生可塑性很强,如果缺乏足够的平台,具有科研天赋的学生可能从此失去了科研兴趣,泯然众人矣。

如果拥有足够的科研平台,一个资质平庸的学生,比如作者本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导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科研平台,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如自身的科研水平、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指导研究生的数量等等。张铁夫老师自己有一个稳定的研究领域,即以普希金为中心的俄苏文学,他一直希望能够为中国普希金学培养出一批接班人,在他的“普希金研究”课程影响下,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普希金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他自身具有深厚的普希金研究功力,所以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学生们撰写的八篇以普希金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也顺利通过答辩,以其中几篇为主体的《普希金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还获得了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尽管自己具有深厚的普希金情结.可张铁夫老师也从不强求哪个学生一定要继承自己的衣钵。因为他深谙因材施教的道理,所以,他建议颇有才华、对普希金很有兴趣的师兄胡强不要从事普希金研究,而应该专治欧美文学,因为胡强是英文系的老师,后来胡强成为外语系最年轻的教授之一。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年轻导师每年都可以带10个以上的研究生,而张铁夫老师以前每届带一个,现在每届最多带三个,这就保证了每个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多种学术会议,获得更多面对面指导的时间,当然还有更多发表论文的机会。

九、要具有比较文学精神

乐黛云先生说,在即将到来的21世

纪,比较文学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种生活原则,一种人生态度。我觉得这种生活原则和人生态度就是比较文学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和多元的视角。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不一定具有比较文学精神。和比较文学无关的人也可能具有比较文学精神。张铁夫老师既是比较文学学者,同时也具有比较文学精神,这是因为他将专业特点和自身的素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具有世界性眼光。因为他在俄罗斯留学多年,游学过欧洲八国,对学科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心中有数;他懂得包容,所以他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者。而总是指出他人的研究特点,肯定他们的研究专长,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吹嘘自我、轻视他人的恶习,正可谓一个人经历愈增,愈觉人生渺小,学问越大,越惊叹于宇宙机理浩淼无穷,故大学问家无不恭敬谨慎、虚怀若谷;他拥有多元的视角,所以他从不偏爱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擅长还是不擅长学术研究,都有自己的优点,而导师的职责在于“扬长避短”,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平台上发现自己、实现自己和超越自己。

十、要做一个绅士

虽说研究生导师是一项创造性很

强的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不过,好的导师在指导艺术上总是相通的。他自身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和教育水平决定了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在我看来。一个导师能否优秀最终归结于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指数。诚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何谓“人格魅力”?大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总之,优秀的研究生恐怕没有几个是通过课堂教出来的,而更多是通过领悟、临摹、融化导师的言传身教,被慢慢熏陶出来的,就像亚里士多德是在和导师柏拉图散步的过程中出师的一样。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张铁夫老师的人格魅力的话。这个词语应该是“绅士”: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包容的人,一个飘逸洒脱的人,一个可敬、可亲和可爱的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你就会按着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的原则来要求自己,然后收获学生们发自心灵深处的敬意。反之,你或许会得到很多你想得到的东西,如功名和利禄,可是在学生们的情感记忆中,唯独没有一个作为“导师”的你。

第五篇:高考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

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只要尽力就行了

我调查了很多高考状元,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但也有些家长高考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后,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现在可不能丢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实,这样的话家长已经讲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讲、反复地讲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

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

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我们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

上一篇:幼升小简历儿童简历下一篇:一生的财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