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有感

2023-03-20

第一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有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观有感

——渗入骨髓的八路情

第一次去八路军办事处,是在我小学,那时那般的一群小豆子被撒了进去,四处蹦跳开,红领巾着实鲜艳。后来又陆陆续续去过,直到上班后的这次,才猛然察觉,按理不记事的年龄,可存着那里摆设、砖瓦的记忆却一直很清晰。今时今日去,不同的是胸前佩戴的是党徽,还有一张张脱了稚气的脸庞。

古老的四方城,旧味的城墙砖,八路军办事处静溢在这巷道中,很妥当,居民们也自然的将这段历史归为自己生活地方的情绪。

从曾经的731部队的触目惊心罪行展;到现在新的收集抗战时代的漫画展览;再挪步为之稀罕的新添置的蜡人。八路军办事处是鲜活的,时代的前进不断增添了她的活力,并没湮没历史,也不会如某个恬不知耻的日不落民族的愿,选择被遗忘。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这里粗茶淡饭、运筹帷幄过。有故事,有革命文物,有历史的承载。

木头的楼梯扶手经过沧桑依然泛亮,成为古董的物件经过陈守依旧动人,已发黄的信纸经过沉睡依然醒目,破旧的棉和排列整齐的步枪„„

一切的一切仍是鼓舞人心,难道不是嘛。

大实话来说,去参观的人们并不都会如此那般说的那么感触波动,毕竟有时间隔着,有去了不知几次的关系,但每个人都不可否认,心底是存着那一份情,骨髓里溶着那段历史,长久而又自然为之,并无刻意。

穿着素色衬衣的张所长站在我们对面感慨:“真的许久没来过了。”她带头唱起熟悉的歌,我才猛然醒了下,真的好久也没有唱过了,顿时周身有些毛孔张开,触电的意味。所长唱的很认真,大家吼的很用力。原来,不论曾经、未来;不论党员、普通民众,这份情感是融入人的血液,渗入这座见证那段过去的城的骨髓。

二零一四年六月,我们陕西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有的同志都去了八路军办事处,那日去的还有不相识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海外归来的华侨;穿着军装的年轻人;稚气的孩子……人流不断。

没有诸如为我们这行的什么科技发展做贡献之类的大话,印记看见的,铭刻誓言的,入心承诺的。认认真真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工作,永无止境的学习。

天气晴好,八办安好,我们牢记的很好。

第二篇: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实地考察报告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实地考查活动

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一期桂林市近代史社会实践考查活动,经过了实地考查,当地人员的解说,和相关资料的考查,我们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这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组成员:

考查任务:了解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形成,和历史作用,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考查方法:实地考查。

考查过程:

2011年10月16日,我们历史小组到桂林市叠彩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考查。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这栋代表着艰苦和奋斗的房子。

这是一幢古朴而又独特的楼房。刚到门口,就被浩气磅礴的“万祥糟坊”四个大字吸引住了。早几十年前的建筑,经过历史的洗礼,更显庄严肃穆。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牌匾。还没进去,就被厚厚的历史气息笼罩着,相信不枉此行。

一楼有值班室、警卫室、办公室和房东的沽酒柜台,二楼有会议室、秘书科、电台和李克农住室等。

我们首先参观一楼。还没有进门便可以看到小小的会议室,诉说着历史,旁边有房东的沽酒柜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前身是万祥糟坊。

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开始,中国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1938年10月下旬,随着广州,武汉的沦陷,越来越多的人逃到广西,涌进桂林。为了适应战局的变化,提早做好准备工作,中共长江局决定事先派人到桂林筹备。

九月间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打电话通知长沙八路军办事处的刘恕,让他执行桂林的任务。武汉办事处还专门请了党外友好人士熊子民从武汉来到长沙,和他一道去桂林找房子。他俩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勘察,通过熟人找到广西银行的黄昌炎经理,再经黄昌炎介绍,找了当年桂北路138号黄旷达开设的万祥糟坊。

糟坊”是中国土法制酒的作坊,即酿酒的地方。租用这两层楼的砖木房屋作为办事处办公地点,目的是能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同年11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李克农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部分人员一路艰辛抵达桂林,住进了万祥糟坊。此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

然后参观了一楼的其它房间。当年的行政科,相当于现在我们的财政科。科长是殷承桢(建国后曾任我军总后勤部财政部副部长),会计是王辉(建国后任广东省银行行长)。抗战期间,我党及其领导的前线部队经费十分紧张,桂林“八办”通过香港“八办”的廖承志等同志筹集了大批经费,以个人名义汇到桂林交通银行,再由在银行担任存款部科长的地下党施振同志利用工作之便,将款项提出交由办事处,再由桂林办事处分发给抗日前线和华南、华东各省地下党组织及一些进步救亡文化团体。当年办事处的阅览室,也称救亡室。这是办事处工作人

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地方。尽管战火纷飞,工作繁忙,但是办事处的同志从未放松过学习。当年墙上还挂着办事处秘书龙潜亲笔书写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号召开展大学习的标语。墙上的挂钟是房东提供给办事人员便于掌握工作、学习用的。在灵川路莫村“八办”军需转运站也设有救亡室。办事处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政治、文化,请人讲政治课,中央领导或一些负责干部来办事处,都请他们作报告。墙上挂的照片为当年的交通科长龙飞虎1939年在越南海防执行任务;另一张是1939年运输科长邱南章、会计科长殷承桢和赖祖烈在越南河内执行任务的照片。

办事处在桂林城北的路莫村还租用民房,作为军需物资转运站、仓库、接待过往人员的招待所和抗日救亡工作室,并增设了机要电台。办事处工作人员有100多人。对外是八路军在广西的公开办事机构,对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设机要科、电台室、交通运输科等工作部门。现在留存的这些简陋的家具,朴素的用品,反映出当年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然后我们到了院子里参观,看到了当年办事处人员用的两辆车,和小小的厨房以及洗澡间。还有便是警卫班战士宿舍。里面是“八办”警卫班战士们的宿舍。里面陈设简单,生活用具相当简陋。墙上悬挂的两首歌曲是战士们最喜欢的,也最能表现战斗激情。当年的歌曲是由办事处秘书龙潜亲笔抄写的。办事处的文化教员何启君曾在此为同志们教唱革命歌曲。墙上的油画就是根据当年警卫战士李重樊回忆,周恩来同志给他们讲斗争经验和革命道理的情形绘制的。这里不仅是警卫战士的宿舍,还是当年办事处的同志们进行文娱活动的地方。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同志还经常自编自导一些戏剧,和大家一起在院子里编排、演出。乒乓球桌就是当年办事处同志们在室内(下雨天)或室外打乒乓球用的。屋外靠墙的石锁是同志们锻炼身体用过的。

最后我们到了小阁楼参观。

男、女宿舍在前楼二层右边,当年办事处在城内机关楼上设有男、女宿舍。外间是男宿舍,里间是女宿舍,也是办事处的临时客房。因为当时过往人员有的是天黑才到,有的是深夜到来,不便赶往路莫村招待所住宿,只能暂住这里。当时等待办事处安排车辆去延安和新四军抗日前线的大部分领导干部、地下党和进步青年都是住在北郊的路莫村转运站。那里是一个约百户人家的村庄,最多时曾住过三百多过往人员。男宿舍的这副照片是当年部分工作人员在路莫村的合影。女宿舍的这副照片是方卓芬、张剑虹、曾宪植等四人当时的留影

会议室在前楼二层中间里屋,是办事处举行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地方,有时也是处长李克农接待爱国民主人士和各阶层统战人员的地方。李达、徐特立等在此为办事处工作人员上过文化课,1939年11月徐特立同志曾在此为办事处人员作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讲座。机要科位于前楼二层左边最里间,是办事处的情报核心部门,许多重要情报、电文和机要文件都由他们保管。

更值得一说的是处长室。那是李克农处长的办公室兼卧室,他可是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抗战期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曾于1938年12月、1939年2月、4月先后三次来到办事处指导和布置工作,也都住在这里。陈列的毛毯是李克农和周恩来同志用过的。旧军装是周恩来同志穿过的。据周恩来同志的警卫副官廖其康回忆: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一直穿着旧军装,不肯领新军装,警卫廖其康以衣服洗后不见了为由,才准许领取了新军装。廖其康将旧军装留着自己穿,并一直珍藏着,直到1974年才将衣服捐献给我馆收藏。还有周恩来同志用过的公文包。

还有便是秘密电台室和秘书室,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考查心得:

通过管理员的解说,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事情。

在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办事处与桂系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民主人士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个曾一度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桂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桂林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

1939年5月,在周恩来的指挥下,李克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需物资长途抢运。在办事处筹集的抗战物资中,爱国华侨的捐赠占很大部分,不少华侨还亲自参加运输。在办事处建立的两年时间里,共输送汽油、汽车、毛毯、被服、电讯器材和药品等军需物资100多车次,运送抗战人员1000多人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工作,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的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实地考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历史担当的重任,及对历史的贡献。我们也对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牺牲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虽然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战役,取得了对国民党战争的全面胜利。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应当不忘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同时,在这个调查活动中,我们小组分工得当,各自都认真且配合完好地完成了相关工作。增进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搜集资料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相信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受益匪浅。

第三篇:参观八路军纪念馆有感

今年高三毕业,跟旅游团去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该馆于1988年建成,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挖掘与弘扬伟大太行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导游讲解的很生动,铭记那段浴血奋战、坚苦卓绝的艰辛历。大家看着展厅的珍贵图片,感悟我国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直至今天的繁荣富强。

印象最深刻的是,讲解员讲日军杀戮及活埋的无数无辜百姓,以及左权参谋长壮烈牺牲时的情景。讲解员很有感染力,当她深情的诵读左权的妻子听到左权牺牲的噩耗后,写下令人感动一封的信,展厅那么多人,却静极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克制自己的眼泪,我也是鼻子酸酸的。不仅仅是讲解员的生动表述感染我,而是看到这么多历史遗物后,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屈辱史,日军的惨无人道。

山西是抗战的主要战场,为革命的胜利做了很多牺牲和贡献。整个展厅参观完后,导游带我们到了纪念馆的后山脚下。我们从一个小屋子进去,进入了阴冷漆黑的地道,大概高180cm左右,宽大概一米,旅客们一个挨着一个,步步进入地道的深处。边走边惊叹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这是战争逼出来的智谋。整个地道是从地下穿山,长约一公里,地道中心有通往不同村子的小道,大家在中间兵分三路。最后,有的从灶台出来,有的从牛槽出来,有的从窑洞出来,等到达地面上时,盖上锅盖、牛槽盖,地道很隐蔽,很神秘,敌人不论是偷袭还是空袭,怎么也不会想到山中间还有这么神奇的作战后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窑洞战,该馆是在凤凰山下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窑洞战旧址基础上修复扩建而成的一座窑洞战演示实景,全长一公里。窑洞战的内部结构与地道战非常相似,内设有会议室、指挥所、弹药库和储藏室等,并筑有灶台、牛槽、窑洞等转移隐蔽的出入口和石磨、石碾、了望口。在窑洞战的景观场面中,该馆采用现代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表现当时战斗气氛的音响合成,当旅客来到景观前时,就能看到吊有铁钟的消息树,同时听到洞内的解说声、抗战歌声、枪弹声、脚步声,以及远处传来的地雷爆炸声。游人置身于形象而逼真的窑洞战景观中,既可体味八路军游击战术的神奇魅力,又潜移默化地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出了地道后,又爬了后山。站在凤凰山上,感慨甚多。在太行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太多战役,如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娘子关战役,忻口战役,有太多的热血男儿为保卫祖国,守护家园献出了宝贵地生命。忽然想起在《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中朱德在平型关战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的话:“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你们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战胜的!我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我亲爱的祖国添砖加瓦!

第四篇:读《两个小八路》有感

战争是无情的也是冷酷的。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成了中华民族

历史上抹不去的记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战

争陌生而又遥远。在这个漫长的暑假中我看了一本由李心田老师写的

一本红色经典《两个小八路》

主人公孙大兴在父亲孙连长牺牲后,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赵团

长教育他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亲的遗志,为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

的人民去斗争。年幼的孙大兴成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再一次转

移中孙大兴因悲伤过度不慎跌入悬崖摔得浑身是伤。便安排把孙大兴

和他年纪相仿的小卫生员武建华插在刘集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大兴和武建华分别以木匠靳锡五的小学徒和刘振羽刘大爷外孙的

身份在刘集隐蔽下来,并协助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在刘集的这段日子里,两个小八路为了帮助组织打可恶的日本鬼

子,他们勇敢地烧了鬼子的粮食、还炸了鬼子的炮楼,又一次又冒着

生命危险去帮组织买子弹。他们俩是多么英勇啊!

经过战争烽火的洗礼他们俩迅速成长起来。又在一次战争中,组

织里给每人艰难的发下了一枚大地雷,一斤炸药包。孙大兴侥幸炸死

了王子舟和一个军师,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不久后组织要攻打日本

鬼子,日本鬼子把孙大兴给抓走了。孙大兴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引诱

到了埋伏地点但自己却牺牲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的鼻子酸酸的,眼中不禁溢出了泪水。对呀,像文中的少年英雄,他们年纪轻轻,十几岁就将花样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我们要像两个小八路一样忠诚无畏,勇敢顽强:他们勇敢,在与敌人拼杀的战场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机智,利用自己的各种本领,完成了许多成人也很难完成的任务;他们坚强,在敌人充满淫威的严刑拷打下,毫不畏惧……我们也要沿着这条光辉大道,为国建立功勋!

第五篇:参观西路军纪念馆有感

哈密市西路军纪念馆在我的家乡哈密,它是哈密赫赫有名的两处红色旅游点。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它位于哈密市建国北路铁路桥北和红星西路的交叉口处,离我家很近,在假期我再次来到这个陵园,重温这座城市的精神.记得第一次到这里时,我刚入少先队,而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大学生. 西路军走的还是唐玄藏走过的那条艰苦卓绝的通道——安西至哈密的800里沙碛。在祁连山中度过43天的冰天雪地后,在公元1936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的李先念带着历经千难万险、千辛万苦之后剩下的400将士到达了星星峡——新疆的入口、哈密的大门。此时,另一开国元勋陈云受中央委托,在星星峡用温暖的双手迎接了西路军将士的来临。

回顾河西血战,可以说坚苦卓绝。西路军一战一条山,二战古浪,三战高台,四战倪家营子,五战祁连山,以两万人之力与10万人之众的国民党部队血战殆尽。共和国元帅一-西路军的指挥者徐向前元帅曾说:“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5个月之久,先后共消灭马家军2.5万余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利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路军纪念园坐落在哈密,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为了纪念西路军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抵达星星峡,与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汇合进入新疆;二是对西路军一路西来的地方至新疆为止的线路予以了明确。西路军征战的河西各点,解放后被河西各县人民修建了许多纪念馆,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县西路军五军将土公墓等,到哈密,应该是终点站了。

哈密西路军进疆纪念园铜像主碑凝重,大型石雕造型生动,还有气势磅蹈的题字碑,占地 15亩,采用仿古园林建筑格局,红墙绿瓦,牌楼大门,园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绿树环绕,松柏苍翠,是集纪念和观赏于一体的胜景之地。纪念园整体结构严谨,一进大门,是一组建筑群,有工作间、接待室、纪念馆等。走入正门,正中是西路军纪念馆。陈云、李先念紫铜像居纪念馆中央,衬以星星峡山谷油画。馆内四壁展出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会合星星峡,返回延安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部分实物。

纪念园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是一尊高6.2米、重5吨的铜像。铜像造型为一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身背大刀,一右手握钢枪,目光炯炯,大义凛然。铜像基座高3米,宽4米,用晚霞红大理石饰面。基座正面铭刻着汉文碑文,背面为维吾尔碑文。记述了西路军战斗历史及英雄业绩,颂扬了西路军坚持革命的英雄气概和为党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主碑前方是一块12米长、1. 5米高、倾斜面 2米,用黑色大理石饰面的题字碑,上面是陈云亲笔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碑名。铜像、主碑之后,两侧各有一块12米长、3米高的石雕。四组浮雕相对独立,又有机的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西路军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包含着整个西路军的战斗足迹,是西路军艰苦卓绝的象征。各族人民常在题字碑前瞻仰凭吊,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通过对西路军纪念馆的参观,让我看到西路军指战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为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为祖国明天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英勇的西路军,热血洒大漠,魂化万颗星。事迹感天地,功德千秋颂!

上一篇:小班冬天主题活动教案下一篇:小班不跟陌生人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