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2022-07-20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案例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阚疃镇崔园初中 刘国明

摘要:中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心里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今天我就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进行剖析,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里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一、案例介绍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这个顽皮的学生公然违反学校纪律,生活散漫,经常出现旷课现象,经常去网吧,还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交往,在学校里制造事端。班干部也不敢管,他是进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了,可从不悔改。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他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理不睬他,他更加肆无忌惮了,惹得全班不得安宁。

二、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属于心里障碍中的行为障碍。中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教养,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又受外界的不良诱惑影响,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是不良习惯,品德行为,依赖行为,攻击行为等

本案例反映出该生是由于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当,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自控能力差,不知感恩。存在着孤独、自私、冷漠、叛逆,缺乏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不良心理等。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案例的处理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根据上面案例,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找他沟通,聊天中本来戒备的心里状态已经不存在了,还向我吐出了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老师接近,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心事。认为老师是个可靠的朋友,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有一次,他主动接近我,老师,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好吗?我想带几个同学把厕所和附近的垃圾清理一下可以吗?那好呀!我可以参加吗?老师,那活太脏,你别,我没等他说完抢先制止。今天我听你指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还不行吗?清理完毕,我发现他很有组织能力,借此给以鼓励。同时告诉他: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

2、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幼时家长对其十分溺爱,父母又有望子成龙之心,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会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攻击性强,破坏性强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在班上,我有意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他积极参加,还鼓励一些热心的同学与他交朋友、一起玩。我进行家访时向其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改变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使其珍惜学习机会。通过与家长的配合,相互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闪光点都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心里承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在教学中,我发现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大多聪明,他们的“出格”行为正是他们聪明敢为的表现。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不能刺痛他,更不能硬要他立即变成好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耐心的教育他,感化他,使其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浪子回头金不换。使其步入人生灿烂的旅程。

四、案例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付出的爱总会有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该同学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陋习,基本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制造事端了,和同学相处的也比较和睦。

不信春风还不回!教师的爱能换取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孩子找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

业:化学(师范)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郭浩城指导老师:陈秀芹时

间:

岭南师范学院

2013级 2013364369

2016年5月20日 一例运用整合疗法矫治暴力行为的案例报告

一、个人资料:哈里,4岁,4个月前因无缘无故地攻击老师和同学而不得不休学回家。在家中的行为表现也是怪异,有时候会攻击家人,有时候独自一人蜷缩在角落里哭泣;并且要求吃些“奇怪的早餐”,早上不肯穿衣服在家里到处乱走。早年生活时,哈里学走路时精力旺盛而被放在围栏里来限制他的行为,是让家人和老师头疼的孩子。

主述与个人陈述:主述:在学校中,他对老师和同学又提又咬,还朝他们吐唾沫。他的行为表现极端:要么发疯般到处跑,不肯坐下来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要不就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拒绝老师的帮助,独自玩他的唱片机。哈里在家里也有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家里所有人父母(母亲更多)、3岁的妹妹和祖父母,和妹妹玩时,哈里总是克制不住抢玩具或者打她,这些行为使妹妹大哭大闹,所以常常会被关“禁闭”。早上他不肯穿衣服,跟着妈妈在屋子里到处走,希望引起她全部的注意。他还吃“奇怪的事物”当早餐(如土豆片)。尽管父母和他商量吃些别的,但很少有作用。追溯哈里的早年生活,他学走路时精力旺盛,因此母亲觉得放到围栏里限制他的行为对他有好处。母亲说,12月之20个月期间,哈里每天都在围栏里待几个小时,哈里表面上在玩玩具,实际上一直不停地摇来摇去,有时还一边唱着曲调,一边用头撞击围栏栏杆。大约24个月大时,母亲才训练哈里自己上厕所,以致3岁以前白天都常尿湿裤子。老师说,退学前的两个月里,哈里每天大约出现5次暴力行为。有时又蜷缩在角落里,问他发生什么事,他说他怕会打别人。有时候,说他想玩游戏,可不知道怎么玩,班上的同学都避开他。

个人陈述:在学校踢足球时,他踢了同学,为此被送进了校长办公室。而且,由于过度焦虑和害羞,他说在学校弄湿了裤子(这是被父母禁止)。

评估与诊断:暴力行为使目前校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幼儿园、中学学还是大学,都时有发生。案例中的哈里,他的暴力行为即来自于早年生活形成的病理性隐喻;他的身体没有根基,缺乏稳定感,因此不受自己控制,这种隐喻是他暴力行为的心理根源。

问题表现:(1)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又提又咬,还朝他们吐唾沫;他的行为表现极端:要么发疯般到处跑,不肯坐下来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要不就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拒绝老师的帮助,独自玩他的唱片机。退学前的两个月里,哈里每天大约出现5次暴力行为。有时又蜷缩在角落里,问他发生什么事,他说他怕会打别人。有时候,说他想玩游戏,可不知道怎么玩。不敢用学校的厕所,水声让他想起了打雷。

(2)在家里,哈里在家里也有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家里所有人父母(母亲更多)、3岁的妹妹和祖父母,和妹妹玩时,哈里总是克制不住抢玩具或者打她,这些行为使妹妹大哭大闹,所以常常会被关“禁闭”。早上他不肯穿衣服,跟着妈妈在屋子里到处走,希望引起她全部的注意。他还吃“奇怪的事物”当早餐(如土豆片)。

原因分析:他的暴力行为即来自于早年生活形成的病理性隐喻;他的身体没有根基,缺乏稳定感,因此不受自己控制,这种隐喻是他暴力行为的心理根源。过度地使用行为来表达了隐喻,而阻碍了语言情感方面的回答。

辅导策略:圣图斯特法诺博士是整合治疗的专家,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通过游戏或称互动性隐喻进行的。治疗师德角色是在游戏中发现儿童行为的隐喻,并通过互动性来纠正病理性隐喻,中间没有任何言语解释过任何概念。

辅导过程:(1)混乱:帮助哈里进入对话框。刚开始时,哈里拒绝咨询师的进入;虽然不理解哈里只推到那些放了木板的玩具的意义,但经过努力成功进入对话圈,标志着混乱期的结束。

(2)隐喻:哈里的身体饥饿而且无法克制。接住“跌倒先生”,哈里通化了咨询师的行为,引出了一个隐喻。

(3)隐喻:哈里需要帮助。在游戏中,让哈里睡在“救生艇”上,咨询师向他传递更多的信息:愿意帮他解决“下沉”的问题。哈里又引出了新的隐喻。

(4)隐喻:除非用绳系住,否则男孩会飞出去的。通过想办法接“啊尔文”,咨询师终于理解哈里核心病理的原因。

(5)隐喻:又引又刺,我的头要疯了。哈里又引出另一隐喻。 (6)隐喻:警察局,控制疯狂。 (7)隐喻:“坏蛋先生”被征服了。

(8)隐喻:哈里正控制他的攻击性,他能够谈论现实问题了。结束咨询,哈里的表现很好。

二、学习心得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一些心理上不正常的,都会远远地避开他们。但是对于这部分的人群,应该寻找帮助,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哪怕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最终会成为一名正常的人。学校老师容易把暴力行为简单归纳为品德问题,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即使是品德问题,背后也有心理基础,所以往往无法单单依靠说服和教育达到行为改善的目的。

三、案例来源

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 修订版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美妙的旋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愉悦,反而让她痛苦,使一个少女失去了自我,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让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了解、观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系统脱敏法相结合,从求助者的认知入手,改变错误的认知想法,引领求助者摆脱紧张、害怕的心理,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 一般资料与主诉

苏某,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54米,体态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去年下岗现做点小生意,经济不宽裕,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庭无精神病历史。

家住苏北某市,在幼儿园时老师夸奖有音乐天赋,上小学父母为其买了钢琴并请了老师学习,父母教育严格,希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小学成绩较好,并通过了钢琴六级考试,受到邻里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上初中转到一所较好的学校,自我感觉学习任务加重没精力再学钢琴,后听父母说钢琴考过十级,升重点高中时可优先入取,(当地学校规定有音、体、美特长的考生优先入取)如能考入重点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为此就没再想不学钢琴的事。

近来学习成绩不很理想,自己特别着急,上钢琴课也不专心,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事后很后悔、自责,每想到两年内要考过十级,心理就紧张、害怕,担心考不过去,不能优先入取重点高中,对不起下岗的父母,近4个多月来,心情一直很烦躁,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无心学习,不愿意上钢琴课,担心自己弹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想到考级,弹琴时手心冒汗,心里发慌,不能放松,文化课也受到影响,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不仅考重点高中没希望,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想到这些心理就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为此非常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特来求助。

二、观察了解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衣着整洁,说话时一直低着头,叙述时不停的流泪。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从小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事认真,非常懂事,要强,很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下岗后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多赚钱让她学钢琴,起早贪黑的忙生意,无暇顾及她,只对他学钢琴和考试成绩过问较多,近来发现她钢琴练的比较少,问她也不说,再问就是哭。从老师同学处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下课不喜欢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胆量小,做事追求完美。

三、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0分。其中抑郁因子 2.4焦虑因子2.8 躯体症状2.3 人际关系2.2分,均大于因子分2分。

2、EPQ(幼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35 分, P:70 分 N:68 分。

四、评估与诊断 a、 症状鉴别

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按照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紧张害怕,失眠等症状,但从时间持续短(4个多月),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明显的道德性质,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变形不同,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不够6分,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据分析求助者有较强烈的现实刺激,要参加钢琴考

级,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的并具有现实意义,求助者有求助的愿望,想摆脱心理的痛苦,病程4个多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b、主要表现:

1、对是否能考过钢琴十级过分担心、害怕,产生不良情绪。

2、想到钢琴考级就紧张、心慌,伴有一定的躯体反应。

3、对钢琴考级的过分害怕是表层出现的情绪反映,实 则是对未来升学的担心。

c、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12岁,已来月经,刚 步入青春期。

2、社会因素:

(1)家庭经济不富裕,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名牌大 学)。(2)父母对求助者关心、沟通不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考不过十级就不能优先入取 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不能上名牌大学。

(2)对学习钢琴缺乏正确的理解。

(3)求助者从小学到初中心理过度出现了断层,由“突

出” (受到邻里表扬,同学的羡慕)到“一般” (成绩不很理想、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等)造成不自信的心理。

(4)求助者的性格内项,缺少交往,做事追求完美也 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分析产生钢琴考级紧张的原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求助者的不合理想法。

(2)增进与父母、同学的交流沟通,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3)通过系统脱敏法帮助求助者治疗钢琴考级的紧张害怕心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求助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的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分析产生紧张的原因调整不良的情绪。

该求助者是以“钢琴考级”而产生紧张、害怕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我认为采取这两种方法比较合适是可以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的。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和义务权利: 权利:

(1)有权选择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方法、过程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咨询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资格相关的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果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共7次左右,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30元人民币。

心理测量收费:《SCL—90》40元/次 《EPQ》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三个阶段的咨询自2005年12月20日开始,前两次属于诊断阶段,其中四次为心理帮助阶段,后两次属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2005年12月20日) 主要包括: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

(3)初步探寻心理发生问题的原因; (4)进行心理测验《SCL-90》 《EPQ》

(5)介绍咨询涉及的相关事项,协商咨询时间。

第二次 (2005年12月27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继续查找引起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2)进行心理诊断 (3)确定并商讨咨询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调整求助者的学琴动机,帮助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过程: (1)助者的父母交谈,对产生钢琴考级害怕心理等问题进行分析。 (2)求助者简单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让求助者自己分析认知方面出现了那些偏差。寻找不合理的思维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

(3)助者学会沟通交流,能借助社会系统的支持来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4)作业:每天要和父母交流10分钟,在校尽量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参加活动

第三次 (2006年元月4日) 目的:

(1)过系统脱敏的训练解决对钢琴考级紧张、害怕的心理。 (2)实施系统脱敏治疗

过程:

(3)上次咨询后留的作业

(4)介绍放松的方法,并在咨询师的引领下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放松的技巧

(5) 系统脱敏治疗的原理方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建构焦虑等级。

苏某在第三次来访时,自诉通过两次的交谈,许多的道理已经想明白了,还是对钢琴考级一事不能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因此我们本次应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

放松指导: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放在沙发的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部、面部、颈、肩、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反复练习三次求助者基本掌握了放松。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把引发焦虑(钢琴考级)的情景归纳整理,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排一个顺序,并为每个情景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为0,最大为100。构成一个焦虑等级表。 (1)考试前的三天 10 (2)考试前一夜 20 (3)走在钢琴考级路上 30 (4)走向考级教室门外等候 40 (5)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10分钟 50 (6)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5分钟 60 (7)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2分钟 70 (8)听到老师在叫自己的名字 80 (9)走向钢琴,坐在琴凳上 90 (10)开始弹奏考试曲目 100 建立了这样一个等级表,准备开始脱敏。并鼓励她尽量忍耐治疗中产生的焦虑情绪体验,能和我密切配合。

这次咨询师为求助者只做了前两个等级的脱敏,因时间关系,其它等级的系统脱敏安排在下三次咨询时做。结束前安排求助者回家要反复练习放松。(将放松具体方法的材料给求助者按其要求来做)

第四次 (2006年元月11日)

继续实施系统脱敏治疗,咨询地点改在钢琴室进行。

目的:让求助者置身其中,感受到实际的刺激,在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时,通过放松达到不再焦虑紧张为止。

过程: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上次布置的放松作业你在家里练习了吗?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练习了,我每天放学后按您教的每次练20分钟

咨:效果怎么样?

求:还行,比这里练的差一些。

咨:现在开始放松,你觉得全身肌肉都放松了之后,举起右手食指,让我知道。(过了几秒钟,苏某举起了右手食指)

现在我们进行第三个等级的脱敏治疗,你闭上眼睛想象正走在参加考级去的路上,想象的画面尽量清晰,情景在脑海里出现时,举起你的右手食指告诉我,(过了十几秒钟,求助者:举起右手食指,咨询师:停顿了5秒)

咨:停止想象那个情景,告诉我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大约10分

咨:现在继续想象刚才那个情景。程序同上,(第二次的焦虑分数大约5分,反复训练,第三次分数降到0分。等级表第三项结束,可以进入下一项)程序同上,逐级脱敏。

经过三次,以后又进行了两次(元月18日,元月25日)的系统脱敏,苏某基本不在害怕钢琴考级了,虽然想起钢琴考级还会紧张不安10单位,但通过放松能自行解决。

结束:

1、求助者谈收获。

2、咨询师谈求助者前后的变化。

3、为求助者再次测试SCL-90 总分下降到正常,其他指数一切正常。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求助者积极配合下治疗有了明显的效果,求助者学习钢琴参加考级不再感到是负担。在半学期后随访证实已无考级前的情绪反应,并顺利考过钢琴8级。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

第四篇:心理健康辅导员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案例报告(初级)

姓 名: 王宏喆 身份证号: 13302319800404002x 学 号: 1020273405 培训中心: 衡水电大

考试日期: 2011年3月26日 完成时间: 2011年3月20日 阅卷教师: 阅卷教师: 论文成绩: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王宏喆

考试时间:2011年3月26日

摘要:应班主任蔡老师的要求,七年级的李小明(化名,下同)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李小明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的坏习惯。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初中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李小明的家庭就是这样),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初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七年级学生。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李小明是我校七年级学生,据班主任蔡老师介绍,最近两个多月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下滑很快,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王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蔡老师得知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报着一线希望,将李小明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我找到了小明,请他坐在我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电脑,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我的真诚举动,他把心放下来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父母工作较忙(忙于店里的生意),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

二、评估与诊断

多次找到李小明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李小明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是或否 (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 是或否 (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 是或否 (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 是或否 (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 是或否 (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 是或否 (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 是或否 (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 是或否 李小明同学已经选择了六个“是”,所以我诊断为严重的网络成瘾症。

初步分析如下: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他热衷于聊天、玩网络游戏。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真诚沟通,转变想法或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李小明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 在真诚的谈话面前,我们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样,在谈话中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想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 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正是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李小明,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如下:

1、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3、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 监督执行标准:

1、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标准,如私自打开电脑或上网时间延长等,则在违反规定的第二天起,连续四天不能上网,还得打扫家里的所有房间。

2、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星期遵守规定,父母或奶奶就必须给你五元零花钱。

3、如果我能一天不上网,父母或奶奶就发给我一个凭证(事先设计好的不上网凭证),积攒十个凭证,父母或奶奶就得带我去城里玩一次。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 我们(父母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李小明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李小明同学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同时我告诉家长,要懂得电脑网络知识,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效地的监督。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费用,还应该即使跟孩子交流,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少玩网络游戏。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家长表示认同。

因为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李小明做的很好,在减少了上网次数与时间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关爱与奖赏,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了。

(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李小明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 适当进一步缩短李小明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制定奖惩方法,用契约形式约束其执行,经过耐心谈话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李小明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合理的利用网络,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李小明同学找回了自我,成绩明显提升,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

对李小明同学的这一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还没有结束,虽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的辅导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相信,李小明同学会早日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这次成功的“第一次辅导”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信心,为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自己的以后心理健康辅导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帮助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使他们步入正轨,正常生活,正常学习,使他们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2)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3)刘颖等编著《心理健康辅导 团队训练》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4)王志超编著 《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8 (5)灵均 《在网络中生活》 《家庭教育》 2000年第5期。

6、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民族出版社2005.8

第五篇: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考核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_赵必坤_____

身份证号:34242319771194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霍邱电大

考试日期:—————————

完成时间:—————————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临水司口小学:赵必坤

摘要:我校五年级的蒋择远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及班主任的介绍,我发现在她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厌学 孤僻等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她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厌学 孤僻

一、个例资料

蒋择远,女,13岁。父母常年在常州打工,去年父亲因与人打架而坐牢,母亲平时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与生活,只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蒋择远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不想上课,逃课、旷课时有发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她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教,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为了补偿她失去的父爱母爱,每次家长回来就给她大量的零花钱,对于她提出的各种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漠不关心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蒋择远同学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蒋同学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她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她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她无心向学,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 要求她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2 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3 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4 巩固期。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5 定期帮助她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就训练内容与她达成共识,社交训练的步骤,同时给她传授交往知识。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

我与他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她做。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她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她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不合理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任何要求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多关心她,给她关怀,特别是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她,他她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她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班主任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她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她。而班委们要接纳她,理解她,更加关心爱护她,并成为她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的时间选择组成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她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把她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

朱者赤”,减少自卑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蒋同学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桑同学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蒋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桑同学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蒋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蒋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誉,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同学们真诚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温暖了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丢掉了自卑感,遗忘父亲坐牢带给他的阴影。她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家会帮助做家事。

参照的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介绍下一篇:星级影院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