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讲座的心得体会

2023-03-14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物联网讲座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物联网讲座的心得体会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下列东西:

1、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2、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 断的更新和播报;(巨额的广告收入)

3、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4、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广告收入)

5、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爆发力有多强,参照已有的股票炒作模式即可,不多说了。

6、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各行各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政府部门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犯罪行为溯源;

整梯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维保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物业管理 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电梯乘客可以通过电梯物联网获得: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各种广告;股票行情;甚至直接通过电梯物联网的平台进行网上购物; 物业报修;社区交友等;

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的数量已经达到360万台。电梯是一种特殊的垂直交通工具,这么多的电梯每天要运送数千万的乘客上上下下,电梯的安全运行,可靠运行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一大话题。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使电梯界,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在思考:电梯究竟能否搭载物联网?物联网能否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很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提升电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梯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整个电梯行业技术能级的平台?本文就是介绍一种这样的物联网。

1 什么是电梯物联网(liftiot)?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2 电梯物联网的架构

3 电梯物联网的特点

1) 小区组网

n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阻碍电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组网的方式,即物联网数据采集层面;

n 我们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小区组网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实现联网的硬件设备简单可靠,且运行无需流量费用,整个小区组网后再通过一个网络端口,连接至物联网平台,达到一个小区(少于50台)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大大降低后续运行的流量费用。

2) 超低成本

我们这里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很特别,其一是花很少钱就能实现电梯进入物联网;其二是不费事就能把电梯带进物联网;其三是不花钱就可以永久享受物联网的各种服务;本文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在硬件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

n 低设备成本:每台电梯控制器通过加装“通讯转换器”,采用协议方式采集电梯控制器的信息,安全可靠;

n 小区组网:采用小区组网后再进入网络,大大节省数据流量费用;

n 安装简便:只需在电梯主板上加装“通讯转换器”,并将其连至“通讯节点”,即可完成电梯的入网工作;

n 运营费用:由于采用小区组网方式,一个小区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实际每台电梯的流量费用非常低;云架构方式,服务器及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运行可靠。

3) 电子隔离墙

n 电梯物联网在结构上设置了物联网与电梯控制器之间的“隔离墙”。电梯整梯企业是实施电梯入网的真正主体。通过“通讯转换器”,电梯与物联网之间在物理上筑起了保护电梯整梯企业核心利益的隔离墙;

n 电梯入电梯物联网,整梯企业负责按照政府有关标准将电梯基本信息转换成物联网统一的标准协议信息代码。标准协议以外的信息,整梯企业通过物联网提供的私密通道,同样通过通讯转换器,再经过“通讯节点”透传到整梯企业自己的信息处理平台。

4) 信息授权

n 电梯物联网由整梯企业、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各相关角色通过信息授权浏览权限内的信息服务,未授权的内容无法浏览;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平台,各角色根据国家标准及法规,各自享受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受到信息授权的保护。

5) 及时报警

n 电梯物联网通过与电梯控制器进行协议通讯,可准确获取电梯信息,为事故的主动报警提供信息通道;

n “电梯物联网”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信息(关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并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处理。

6) 知识分享

n 电梯物联网建有“云博士”栏目,专门用于积累电梯维修经验以及各种电梯知识;

n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输入”云博士“,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其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这些解答与问题将一起自动登录进“云博士”;

n 输入“云博士”的同一问题答案可以有千万种,大家各叙起见,有对有错。当搜索问题答案时,这些答案会按点击率排队。点击率最高的排在最前面,点击率低的将淹没在答案的大海中。

7) 公共通讯标准协议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任何品牌的电梯都必须通过“通讯转换器”将原来电梯的基本信息转换为电梯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待发布)规定的规范,以便接入电梯物联网平台;

n 由于物联网获取的电梯基本信息采用了“协议”接入方式,而不是外接“传感器”的方式(靠外围安装传感器采集电梯信号的方式),具有对电梯本身无任何影响,安装简单便捷,误报率低优势。

8) 私密数据

n 私密信息:电梯的调试信息(运行调试参数、厂家信息和振动曲线等)、非事故的故障信息和配件参数信息等都是整梯企业自己的私密信息;

n 私密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透传”给整梯企业,物联网本身不做任何处理,只作为一个信息通道(“本安型”电梯远程数据块传递)。

9) 追根溯源

n 由于电梯加入了物联网,各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施获取自己分布在各地每台电梯的运行信息。当电梯发生批次性元器件故障或设计问题时,整梯企业可以及时获知该电梯和故障的相关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和故障配件;

n 整梯企业用户在ERP或类似的其它管理系统中搜寻同批次生产的所有电梯(ERP提供生产批次及发货信息);

n 电梯物联网还可以帮助整梯企业用户迅速定位这些电梯的地址、同时获取这些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知道电梯年检情况、电梯保养情况、电梯运行情况等信息。

10) 安全可靠

n 电梯物联网采用“协议”的通讯方式,数据分析来源于电梯控制器,故障报警准确可靠;

n 电梯物联网定期轮询所有设备和电梯,实时掌握断网、停电、响应太慢、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n 多角色电梯安全管控:质监部门、整梯企业、维保企业和物业企业等角色可以实时获知电梯运行、事故及维保情况,从而全面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11) 云架构

电梯物联网平台完全是架设在云服务上的应用,完全符合云计算的以下特点:

n 海量数据存储

n 虚拟化

n 高可靠性

n 通用性

n 高可扩展性

n 按需服务

n 极其廉价 4 电梯物联网是平台运营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

n 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n 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断的更新和播报;

n 标准法规平台:

电梯行业内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都可以在平台内进行查阅。

n 互动知识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跟电梯相关的技术问题,其它用户可以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n 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n 技术交流平台:

电梯物联网将会定期转帖转载最新的电梯技术类论文,为电梯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

n 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

n 电子商务平台:

各企业还可以将电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电梯物联网上,实现电梯圈的电子商务;

n 电梯圈SNS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同事、电梯圈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分享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点滴,共同讨论电梯技术问题,畅谈电梯业的发展;

n 政府和行业协会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电梯物联网这个有利平台发布一些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

n 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电梯行业各企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5 相关角色得失分析

1) 政府质监部门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

n 搭建电梯应急指挥中心;

n 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

n 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

n 实现电梯、企业、员工的登记和注册;

n 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年检和更换配件的管理;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电梯年检;

n 在线提交电梯检验申请;

n 网上生成电梯检验派工单;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约检时间;

n 现场电梯电子检验;

n 现场给出检验结果和整改通知;

n 检验报告网上审批和网上发布;

n 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检验结果。

2) 整梯企业

电梯整梯企业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l 掌握自己所有电梯的全部信息:

n 电梯交易信息

n 电梯出厂信息

n 电梯安装地点信息

n 安装验收日期信息

n 网上申请安装开工

n 网上申请安装检验

n 电梯调试日期以及电梯调试报告

n 电梯运行控制柜内部参数

n 电梯内部验收日期以及验收报告

n 质监局开工批文

n 质监局安装检验报告

n 免保期电梯运行状况

n 免保期电梯保养状况

n 免保期电梯年检信息

n 免保期后电梯运行状况(故障清单、急修清单、保养记录等)

n 年检报告

n 更换零部件记录

n 大修记录

n 电梯重大故障记录

n 运行时间累计

n 免保期后电梯维保单位更换历史记录

n 电梯运行状况

n 电梯维保情况

n 电梯实时监视

n 物业对电梯评估信息

n 物业对维保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维保评估信息

n 电梯更换零部件预警信息

n 企业的电梯产品信息

n 企业的服务类信息(安装、改造、保养和装潢等)

n 电梯搜索引擎(企业、整梯和配件等)

n 云博士(电梯维修保养知识库)

n 行业的新闻、动态及法律法规

n 各种统计报表: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二次维修率统计

n 其它类信息。

备注:以上信息的取得,一部分由物联网公共信息自动生成,一部分靠整梯企业的私密信息自动生成,还有一部分是整梯企业对自己公司平台进行日常维护的信息产生。私密信息和整梯企业自行维护的信息与物联网公共平台没有直接关系,绝无泄密和被侵权之虑。

l 这些信息对电梯整梯企业的作用:

n 帮助整梯企业创造条件实时掌控自己生产的所有电梯的情况;

n 帮助电梯整梯企业建立起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档案;

n 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了解自己电梯的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以及其它有用的信息。

n 对于整梯企业自保的电梯:电梯整梯企业可以掌握电梯运行的运行以及维保情况;

n 对于非整梯企业保养的电梯:如若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系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明晰责任,避免因无历史记录而产生的责任混淆现象发生;

n 电梯物联网有关电梯维修、保养以及更换配件的记录,为电梯整梯企业的产品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事实依据;

n 一旦产品出现批次质量问题:如元器件批次质量问题或设计批次质量问题,整梯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定位该批次所有电梯的安装地点、保养单位、维保人员及物业联系方式;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联系相关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n 随着政府关于电梯使用寿命的政策和法规出台,进入电梯物联网的电梯运行状况处于实时监视状态,安全运行、可靠运行有充分的保障,有利于电梯整梯企业的品牌提升。故使用单位在更换新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原电梯厂商。

3) 维保企业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l 浏览和查阅电梯的详细档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监视电梯运行状况(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处理电梯故障(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维保电梯(手机客户端);

l “云博士”提供维修参考解决方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对维保员工维修和保养的工作进行考勤;

l 各种统计分析: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电梯工程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接警率统计

n 急修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二次维修率

4) 物业企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l 监视物业管辖电梯的运行情况和状态;

l 监督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l 提醒电梯关人故障;

l 查询电梯使用记录:急修记录、维保记录、工程记录、年检记录、更换配件记录和故障记录等;

l 提醒过期未处理项目,帮助物业企业加强对电梯监管的力度:

n 过期未检电梯;

n 过期未保电梯;

n 过期未换配件;

n 过期未接警电梯;

n 过期未到场电梯;

n 过期未完工电梯;

l 评价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5) 行业协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更加有效参与行业信息和资讯发布平台的建设:

l 行业协会可以在电梯物联网发布各种行业资讯和法律法规;

l 电梯物联网也会为行业协会提供各种统计数据:

n 城市或地区电梯事故(关人故障)次数统计;

n 电梯维保急修数量统计;

n 电梯就业人员等级考评统计;

n 电梯销售和安装情况统计; n 物业公司对电梯维保企业评分统计;

n 业主对电梯使用情况评分统计;

。。。。。。

备注:以上统计数据不涉及具体公司,也不提供明细清单。

l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有效推动电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提高电梯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协作水平。

6) 电梯乘客

电梯乘客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PC、Pad、手机等)免费接入电梯物联网,并享有以下服务:

n 了解电梯行业的各种信息,学习电梯的使用常识;

n 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n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n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n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n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

6 结束语

市场瞬息万变,跟不上技术步伐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这就好比古装片中各个大侠的江湖地位完全取决于武功的高低;电梯物联网,它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来到大学我的专业是物联网工程,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确实很高大上,物联网有广阔的前景,需要学习的科目也是很多的,通过了这几年对物联网的了解和学习,特别是在学习了物联网通信这门课之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物联网,更加向往物联网的独特魅力。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故由此知道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地位,物联网主要是靠通信技术来传递信息。学习物联网通信这个学科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是基于凌阳科技开发板来学习的。做的实验也是挺多的,通过实验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物联网通信。比如:io输入和输出实验,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实验,定时器实验,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实验,无线通信实验,光照度传感器实验,ZigBee网络实验等。

通过实验我们理解了串口通信原理,掌握了CC2530单片机与PC机串口的通信的方法。了解了CC2530无线通信工作的原理和无线模块驱动的方法。也了解了ZigBee的星状网络结构等等。学习完了之后收货很丰富,学到很多通信方面的东西还有对物联网的应用实现更加的了解。

第三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天仕物联网研究院 )

物联网、互联网和物连网、互连网四个名词放在眼前的时候,很多人肯定都会晕上3秒钟以上。他们四者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呢?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物联网,都认为现在的物联网就是以前的互联网一样大有作为。可是又有谁能说清他们共同的前途在哪里呢?天仕物联网做了详细研究对比,详情如下。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互联网”这个中文词,不难发现,在翻译“Internet”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忠实”于英文原意。Internet在英文中的原意是“Network of Networks”,所以中文直译应该是“互连网”,强调“连接”的本意。当时翻译成“互联网”,则是强调“联合”之意,这样一来中文的意思就比英文原词意义更丰富,也更能接近Internet发展的趋势和目前的现状。

物联网和互联网

同样,在“物联网”这个词的翻译上,我们又“超前”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用“物连网”这个词(或M2M)更确切。目前国内外做的许多工作,也只能算是“物连网”(Network of Things),由于网络安全和应用本身的特点等原因,大多数应用都运行在内网(Internet)和专网(Extranet)中。如果是“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是要上公网Internet,许多应用是不可能做成“物联网”供大众去浏览和查询的。但有些东西的确是可以做成“物联网”的,如Google的PowerMeter,所以国外有些人提出了X-Internet的概念,也就是eXcutable and eXtendable Internet(可执行和可扩展的互联网)。

人们一般把互联网称为“外网”,互联网是一个“平台”,着重于“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而物联网则不同,既然有“物”,就一定有产权和归属权,共享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所以,天仕物联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联网”主要将以“物连网”的形态存在于内网和专网中。

物联网与互联网还有着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目前在互联网上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人工输入”的,而物联网上的内容将主要是“工业化”和“自动化”两化融合的机器“自动生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目前是以有线TCP/IP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而物联网的很多应用更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各种短距离RF(包括RFID和Mes等)和长距离(GSM和各种CDMA等)的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

第四篇: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 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①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1)单中心,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多中心,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②物联网制造业

物联网制造业以传感终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可细分为传感产业、RFID产业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传感设备的高智能性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设备的高精度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支撑。一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一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中国物联网

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系统,是现实需要。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84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 %,IP v4地址达到2.32亿个。面对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中国正在抓住机遇,为在国际物联网发展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做准备。

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我国由于在物联网方面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同时在多种因素的鼓动下,公众容易盲从,对物联网可能产生系列的错误理解。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

(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平台,也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国与国之间连接枢纽,在物联网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徐东英,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长宁街中北大学)

第五篇: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 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我们不在需要装着大量的现金去购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小的射频芯片就能够感知我们身体体征状况,我们还可以使用终端设备控制家中的家用电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合理化。如果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网络安全无法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操纵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一个城市的供电系统,夺取一个军事基地的管理系统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否认,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感知节点和感知网络的安全问题

在无线传感网中,通常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投放在人迹罕至或者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感知节点不仅仅数目庞大而且分布的范围也很大,攻击者可以轻易的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所有的操作都依靠自身所带的电池供电,它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受到结点自身所带能源的限制,无法设计复杂的安全协议,因而也就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结点不仅要进行数据传输,而且还要进行数据采集、融合和协同工作。同时,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2]。 1.2 自组网的安全问题

自组网作为物联网的末梢网,由于它拓扑的动态变化会导致节点间信任关系的不断变化,这给密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节点可以自由漫游,与邻近节点通信的关系在不断地改变,节点加入或离开无需任何声明,这样就很难为节点建立信任关系,以保证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上不存在想要破坏网络的恶意节点。路由协议中的现有机制还不能处理这种恶意行为的破坏。 1.3核心网络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应当具备有相对完整的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物联网具备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物联网中节点的数目十分的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输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而且,现有通行网络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和网络安全标准等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物联网对其核心网络的要求,特别是在可信、可知、可管和可控等方面,远远高于目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认为物联网必定会为其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此外,现有的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使用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 1.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通常在物联网形成网络时,是将现有的设备先部署后连接网络,然而这些联网的节点没有人来看守,所以如何对物联网的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就成了难题。另外,物联网的平台通常是很庞大的,要对这个庞大的平台进行管理我们必须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安全管理系统,否则独立的平台会被各式各样的物联网应用所淹没,但如此一来,如何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并且可能割裂网络与业务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新一轮安全问题的产生。 1.5 RFID系统安全问题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也非常方便。RFID系统同传统的Internet一样,容易受到各种攻击,这主要是由于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实现的,其过程中没有任何物理或者可视的接触,这种非接触和无线通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RFID 的安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RFID标识自身访问的安全性问题。由于RFID标识本身的成本所限,使之很难具备足以自身保证安全的能力。这样,就面临很大的问题。非法用户可以利用合法的读写器或者自制的一个读写器,直接与 RFID 标识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取RFID标识中的数据,并且还能够修改RFID 标识中的数据;

(2)通信信道的安全性问题。RFID使用的是无线通信信道,这就给非法用户的攻击带来了方便。攻击者可以非法截取通信数据;可以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来堵塞通信链路,使得读写器过载,无法接收正常的标签数据,制造拒绝服务攻击;可以冒名顶替向RFID发送数据,篡改或伪造数据;

(3)RFID读写器的安全性问题。RFID读写器自身可以被伪造;RFID读写器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传统的攻击方法截获。所以,RFID读写器自然也是攻击者要攻击的对象。由此可见,RFID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要比通常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复杂得多。

2 物联网安全架构

物联网安全结构架构也就是采集到的数据如何在层次架构的各个层之间进行传输的,在各个层次中安全和管理贯穿于其中,图1显示了物联网的层次架构。

应用层支撑层传输层感知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GMS、3G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图1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网络管理与安全 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节点获取各类数据,包括物体属性、环境状态、行为状态等动态和静态信息,通过传感器网络或射频阅读器等网络和设备实现数据在感知层的汇聚和传输;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对感知层信息的接入和传输;支撑层是为上层应用服务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的支撑技术平台,通过并行数据挖掘处理等过程,为应用提供服务,屏蔽底层的网络、信息的异构性;应用层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型,运行相应的应用系统。

在每个层之间我们究竟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呢?如图2所示为物联网在不同层次采取的安全。

应用环境安全技术可信终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环境技术无线网安全、虚拟专用网、传输安全、安全路由、防火墙、安全审计等信息安全防御关键技术攻击监测、病毒防治、访问控制、内容分析、应急反应。战略预警等信息安全基础核心技术密码技术、高速芯片密码、公钥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等

图2物联网安全技术架构

图2中所示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安全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是物联网安全,特别是数据隐私保护的基础,安全平台同时包括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中心、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设施、安全管理等。安全防御技术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而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网络和通信传输安全方面,主要针对网络环境的安全技术,如VPN、路由等,实现网络互连过程的安全,旨在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应用环境主要针对用户的访问控制与审计,以及应用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3]。

3物联网中安全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中涉及安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密钥管理机制

密匙作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基础,它就像一把大门的钥匙一样,在网络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互联网由于不存在计算机资源的限制,非对称和对称密钥系统都可以适用,移动通信网是一种相对集中式管理的网络,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感知节点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密钥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构建一个贯穿多个网络的统一密钥管理系统,并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相适应;二是如何解决WSN中的密钥管理问题,如密钥的分配、更新、组播等问题。

实现统一的密匙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方法,另外一种是以各自网络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方法。在此模式下,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比较容易实现对密匙进行管理,但是在WSN环境中对汇聚点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尽管我们可以在WSN中采用簇头选择方法,推选簇头,形成层次式网络结构,每个节点与相应的簇头通信,簇头间以及簇头与汇聚节点之间进行密钥的协商,但对多跳通信的边缘节点、以及由于簇头选择算法和簇头本身的能量消耗,使WSN的密钥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安全路由协议

物联网安全路由协议中我们要至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多网融合的路由问题;二是传感网的路由问题。前者可以考虑将身份标识映射成类似的IP地址,实现基于地址的统一路由体系;后者是由于WSN的计算资源的局限性和易受到攻击的特点,要设计抗攻击的安全路由算法。

WSN中路由协议常受到的攻击主要有以下几类:虚假路由信息攻击、选择性转发攻击、污水池攻击、女巫攻击、虫洞攻击、Hello洪泛攻击、确认攻击等。表1列出了一些针对路由的常见攻击,表2为抗击这些攻击可以采用的方法。

表1常见的路由攻击

路由协议

TinyOS信标 定向扩算 地理位置路由 最低成本转发 谣传路由

能量节约的拓扑维护 聚簇路由协议

表2路由攻击的应对方法

攻击类型

外部攻击和链路层安全 女巫攻击

HELLO泛洪攻击 虫洞和污水池 选择性转发攻击 认证广播和泛洪

解决方法

链路层加密和认证 身份认证 双向链路认证

很难防御,必须在设计路由协议时考虑,如基于地理位置路由 多径路由技术 广播认证

安全威胁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女巫、HELLO泛洪 选择性转发、HELLO泛洪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送的特点,目前已提出许多较为有效的路由技术。按路由算法的实现方法划分,有洪泛式路由,如Gossiping等;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如DirectedDiffusion、SPIN等:层次式路由,如LEACH (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 eringhierarchy)、TEEN等;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如GPSR、GEAR等[3]。

(1) 认证与访问控制

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多等级认证和访问控制,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例如,可以在通信前进行节点与节点的身份认证;设计新的密钥协商方案,使得即使有一小部分节点被操纵后,攻击者也不能或很难从获取的节点信息推导出其他节点的密钥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节点设计的合法性进行认证等措施来提高感知终端本身的安全性能。

(2) 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物联网的数据要经过信息感知、获取、汇聚、融合、传输、存储、挖掘、决策和控制等处理流程,而末端的感知网络几乎要涉及上述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只是由于传感节点与汇聚点的资源限制,在信息的挖掘和决策方面不占居主要的位置。物联网应用不仅面临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到信息传送的私密性,要求信息不能被篡改和非授权用户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的可靠、可信和安全。物联网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保障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

就传感网而言,在信息的感知采集阶段就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处理,如对RFID采集的信息进行轻量级的加密处理后,再传送到汇聚节点。这里要关注的是对光学标签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安全,作为感知端的物体身份标识,光学标签显示了独特的优势,而虚拟光学的加密解密技术为基于光学标签的身份标识提供了手段,基于软件的虚拟光学密码系统由于可以在光波的多个维度进行信息的加密处理,具有比一般传统的对称加密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3) 入侵检测和容侵容错技术

通常在网络中存在恶意入侵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仍然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容侵。WSN的安全隐患在于网络部署区域的开放性以及无线电网络的广播特性,攻击者往往利用这两个特性,通过阻碍网络中节点的正常工作,进而破坏整个传感器网络的运行,降低网络的可用性。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是人迹罕至的地区,这里通常是无人值守的,这就导致WSN缺少传统网络中的物理上的安全,传感器节点很容易被攻击者俘获、毁坏或妥协。现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容侵技术主要集中于网络的拓扑容侵、安全路由容侵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容侵机制。 我们就结合一种WSN中的容侵框架,进行探讨WSN中是如何对网络的安全做维护。容侵框架包括三个部分:

判定恶意节点:主要任务是要找出网络中的攻击节点或被妥协的节点。基站随机发送一个通过公钥加密的报文给节点,为了回应这个报文,节点必须能够利用其私钥对报文进行解密并回送给基站,如果基站长时间接收不到节点的回应报文,则认为该节点可能遭受到入侵。另一种判定机制是利用邻居节点的签名。如果节点发送数据包给基站,需要获得一定数量的邻居节点对该数据包的签名。当数据包和签名到达基站后,基站通过验证签名的合法性来判定数据包的合法性,进而判定节点为恶意节点的可能性。

发现恶意节点后启动容侵机制:当基站发现网络中的可能存在的恶意节点后,则发送一个信息包告知恶意节点周围的邻居节点可能的入侵情况。因为还不能确定节点是恶意节点,邻居节点只是将该节点的状态修改为容侵,即节点仍然能够在邻居节点的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转发。

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对恶意节点做出处理决定 (排除或是恢复 ):一定数量的邻居节点产生编造的报警报文,并对报警报文进行正确的签名,然后将报警报文转发给恶意节点。邻居节点监测恶意节点对报警报文的处理情况。正常节点在接收到报警报文后,会产生正确的签名,而恶意节点则可能产生无效的签名。邻居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恶意节点的无效签名的数量来确定节点是恶意节点的可能性。通过各个邻居节点对节点是恶意节点性测时信息的判断,选择攻击或放弃。

4在物联网安全问题中的六大关系

(1) 物联网安全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我们知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类创造了网络虚拟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是人类制造了网络虚拟社会的麻烦。现实世界中真善美的东西,网络的虚拟社会都会有。同样,现实社会中丑陋的东西,网络的虚拟社会一般也会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互联网上如此之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人类自身制造的。同样,物联网的安全也是现实社会安全问题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联网的同时,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去应对物联网所面临的更加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安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光靠技术来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是不可能的,它必然要涉及技术、政策、道德与法律规范。 (2) 物联网安全与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系

所有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环境之中的,因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包括端系统与网络核心交换两个部分。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而运行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大型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及用户的个人计算机都是以固定或移动方式接入到互联网中的,它们是保证物联网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任何一种物联网功能和服务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网络核心交换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病毒、木马、蠕虫、脚本攻击代码等恶意代码可以利用 E-mail、FTP与 Web 系统进行传播,网络攻击、网络诱骗、信息窃取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那么,它们同样会对物联网应用系统构成威胁。如果互联网核心交换部分不安全了,那么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网络核心交换部分的安全,以及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保障物联网应用系统安全的基础[4]。

(3) 物联网安全与密码学的关系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网络安全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物联网在用户身份认证、敏感数据传输的加密上都会使用到密码技术[4]。但是物联网安全涵盖的问题远不止密码学涉及的范围。密码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数字、公式与逻辑。数学是精确的和遵循逻辑规律的,而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的安全涉及的是人所知道的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物是有价值的,人是有欲望的,是不稳定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因此,密码学是研究网络安全所必需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与方法,但是物联网安全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要广泛得多。

(4) 物联网安全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系

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它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安全必然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每个国家只有立足于本国,研究网络安全体系,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才能构筑本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如果哪个国家不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那么他们必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5) 物联网安全与信息安全共性技术的关系

对于物联网安全来说,它既包括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即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共性技术),也有它自身特有的安全问题(即物联网环境中信息安全的个性技术)[4]。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个性化问题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与 RFID 安全性问题。

(6) 物联网应用系统建设与安全系统建设的关系

网络技术不是在真空之中,物联网是要提供给全世界的用户使用的,网络技术人员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与系统时,必须面对一个复杂的局面。成功的网络应用技术与成功的应用系统的标志是功能性与安全性的统一。不应该简单地把物联网安全问题看做是从事物联网安全技术工程师的事,而是每位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在规划一种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除了要规划出建设系统所需要的资金,还需要考虑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安全系统的建设。这是一个系统设计方案成熟度的标志[3]。物联网的建设涉及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更加高度的重视。

4.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刚刚开始,我们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更谈不上保护物联网安全运行的法律规范。如果我们在开始研究技术及应用的同时,不能够组织力量同步研究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我们就不可能保证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所以物联网的安全研究任重而道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面,人们就密钥管理、安全路由、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隐私保护、入侵检测与容错容侵、以及安全决策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密钥管理作为多个安全机制的基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要么寻求更轻量级的加密算法,要么提高传感器节点的性能,目前的方法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至今为止,真正的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仍然太少,多跳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如路由和数据融合)使很多理论上的小规模仿真失去意义,而在这种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才是传感网安全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 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69-173. [2]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37-242. [3]杨庚等.物联网安全特征与关键技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20-29. [4]李振汕.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J].物联网安全研究,2010:1671-1122.

上一篇:物流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下一篇:物流软件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