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

2023-02-20

第一篇: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 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旅游消费还是可持续性消费,对经济的调节是内在的、自然的,对内需的刺激是良性的、和缓的,不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剧烈冲击和过度反应。

3、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成本低,就业方式灵活,对不同类型的劳动力都有较大的需求。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因此,很多国家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加以培育和扶持。例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就业总量的9.5%、8%和10%。在法国,新增就业机会的20%来自旅游产业。美国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城等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解决成千上万人就业的典型范例。我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100万人,间接就业达65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量的9.6%。旅游已经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大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妇女、农民工、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者等特定人群的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旅游产业具有绿色环保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1、旅游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工业的1/11,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的优势产业。由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替代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产业,改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生态破坏、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实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2、在一些生态环境好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既使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又保护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比如,2009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开发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开发一处景区、富了一个乡镇”的典型,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已使我国约1/1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3、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有效增强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前,我国建立的包括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生态旅游景区,已占国土面积的20%,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旅游产业具有文化承载功能,发展旅游产业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世界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得以广为传播,旅游因文化而更富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协同性越来越强,旅游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文化资源成为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众多文艺演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一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通过旅游被发掘出来,重新焕发生机,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墨子就提出,“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们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旅游有物质需求,但更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需求。有旅游机构做过调查,旅游者出行的最大动机,就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旅游本身就是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人们通过参加旅游活动,可以扩大视野、学习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增进了解,最终达到提升文明素养的效果。

3、扩大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旅游是跨时空的交往、跨文化的交流。旅游可以展示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促进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种群之间人民的友好往来,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架起友谊的桥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进步。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和《哥伦比亚宪章》等多个法律文件中反复强调了旅游这一积极作用。同时,国际旅游又是输出国家文化、形象和影响的重要渠道。世界旅游强国都注重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把本国文化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在旅游服务中充分体现人文特质。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年、体育赛事、盛大展会等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把本国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到世界各地,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第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195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仅有2520万人,旅游收入约21亿美元。此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1992年美国旅游业增值为3300亿美元,远远高于农业的900亿美元、汽车工业的550亿美元以及金属工业的400亿美元。德国、法国、英国、

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与美国的情况类似。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自此,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抗冲击、易恢复的产业韧性,对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扩大内需具有特殊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等成熟旅游市场部分行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新兴经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产业依然保持了总体增长。旅游产业成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恢复增长的产业之一,在减缓危机消极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新的贡献。从长远来看,旅游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将吸引1.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2%;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旅游经济预期年增长率可达到4.4%,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提供3亿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第三,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是旅游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2009年旅游产业收入占全球GDP总量的9.3%;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约有2亿人,占全球就业总量的8%。旅游产业还是世界各国税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球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产生税收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税收的11%。无论是总收入、就业,还是投资、纳税,旅游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成为人们使用闲暇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国际旅游在许多国家广泛开展,并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时代潮流。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人们每年参与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达到40多亿人次, 据预测,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分别达到10亿、12亿、16亿人次。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其中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十大客源国出游总人数将占全球出游人数的49.2%。

三是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占到世界总量的90%左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由欧洲、美洲、亚太地区、非洲、中东、南亚组成的六大国际旅游市场格局体系,这一市场格局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旅游增长率年均达到7.5%,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随着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速度的加快,欧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区域。

四是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受到社会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政治、科学、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以及个人所处阶层、教育、经历、职业、性格、性别、兴趣等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观光型––观光、度假型––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旅游方式朝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目前,国际旅游消费需求的基本态势是:从人们出游的组织方式来看,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散客旅游特别是家庭旅游成为全球流行趋势;从旅游动机和目的来看,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奖励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潜海旅游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主题旅游,构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主旋律。

五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旅游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旅游竞争力,与邻国结成密切协作关系,相互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共同的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对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轮训,旅游区域合作、地区旅游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同时,鉴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世界各国与国际旅游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合作和发展机制,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等各种突发事件对旅游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三、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世界旅游组织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旅游产业

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纷纷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成立相应的旅游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力度。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要亲自宣传本国旅游,甚至担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平台或媒介,积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比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重要国家战略。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法国专门成立旅游战略委员会,并发起“2020年目的地法国”旅游计划;西班牙实施旅游促进工程,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日本在2006年制定了《推进观光立国基本法》,出台了“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举全国之力,促观光立国。韩国则明确提出了“全体国民旅游职业化,全部国土旅游资源化,旅游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由政府积极主导的新的发展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并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供给入境游客到主要供给广大国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关联广泛、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我国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们国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旅游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新的上升周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02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4%,全球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3%。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推动了全球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普及,丰富了旅游宣传营销的手段,提升了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出一批精品旅游设施,宾馆、饭店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文明交流与对话,避免敌视与冲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是世界各

国人民的一致心愿。旅游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活动,在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传播和弘扬和谐文化,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世界各国将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样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世界各国都在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味,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拥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更是不胜枚举;长城、故宫、兵马俑、五台山、莫高窟、布达拉宫等等已成为世界上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桂林、西湖、九寨沟、泰山、黄山、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海南岛等等,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这些构成了独有的强大旅游吸引力,为我国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具有旺盛的社会消费需求。美国《幸福》杂志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五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五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正在减弱,世界旅游消费信心逐步恢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居民消费将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产业。世界旅游发展历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开始有国内旅游需求;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迎来一个国内游、入境游与出境游全面繁荣,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全民旅游”时代。就我国而言,2008年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超过1万美元。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我国国内游、入境游与出境游蓬勃发展,国民旅游消费需求进入了持续高涨的旺盛期。从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次从11亿人次增长到19亿人次,年均增速高达12%;国内旅游收入从4710亿元增长到1.0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9%,正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从入境游人次和外汇收入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从1.1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年均增长3%,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汇收入从257亿美元增长到397亿美元,年均增长9%。从出境游人次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885万人次增长到4766万人次,年均增速达到11%,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另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2007年世界旅游卫星账户统计核算,我国旅游总需求达到4397.7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需求的6.2%,位居世界第四位。

第三,部分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从国际看,为了应对世界旅游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直接投资、减税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的形式,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比如,巴西政府每年向旅游公司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且对旅游委员会批准建造的饭店免除10年的联邦税收。新加坡和泰国征收的旅游税率仅为营业收入的10%。在以色列,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只要是投资重点旅游项目,就可获得总投资额25%的政府补贴。日本为促进旅游发展特别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并完善了带薪休假和旅游资助政策。欧盟之间各国进出统一免签证,并且出入手续十分简便。欧洲及东南亚国家重视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一般景点免费参观,收费景点实行低收费政策,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达到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效果。一些国家注重发挥旅游产业的自身优势和综合效应。比如,法国把方兴未艾的旅游业和传统的葡萄种植、酿酒结合起来,打造“葡萄酒之旅”的理念,构建集旅游、餐饮、交通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往,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

从国内看,我国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截至今年1月,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并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河南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要在3年时间内,重点打造7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10条国内旅游线路,把河南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2009年广西实现旅游总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31.3%,旅游总

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9.1%。特别是海南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热情,形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合力。

旅游产业是一个对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社会进步有着重大作用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北京旅游产业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产业规模和旅游收入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北京旅游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了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

1.6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的好成绩。当前,北京市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的会展、商务之都,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次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为重要契机,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北京旅游产业,为建设世界城市、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桑百川

2012年,受到不断变化的国内投资环境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步伐可能会放慢。

影响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 从国内因素来看:

首先,我们国家的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利用外商投资,我们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早在201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美元7.3万亿美元,这也巩固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在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5,400美元。由此,中国在世界的排名上,从中等收入国家升入了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1800亿美元,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从2001年的469亿增长到现在的1160亿美元,增长了近2.5倍。毫无疑问,外国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贸易已经从改革开之初的“双缺口”渐渐稳定并转变成为“双顺差”,因此,中国自然而然地推出了针对利用外商投资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吸引外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弥补“双缺口”,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与运营商定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竞争,以服务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升级和制度变迁。

二,“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促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迁。

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国将继续鼓励外商投资进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节能等行业,而对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资源消耗高的项目,中国将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门槛。此外,中国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性的机构,并将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研发合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被添加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中;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内外资企业继续实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外企向中西部转移加大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的支持力度。这会影响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第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稳定价格,控制房价,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及投资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将减少外国投资的流入。

尽管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面对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给不可能快速增加,加之控房价的政策持续实施,房地产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投资增速放缓,将拉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此相对应的,类似前些年外商投资借助房地产价格高企的机会大举进入房地产的条件不复存在。同时,中国将继续受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汇率升值影响,投资成本上升,势必影响外商投资增长。

从国际因素来看: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变得更加的谨慎。

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在努力走出低谷,但仍然很疲弱。还存在这些不可预知的国际政治环境,例如,中东和北非动荡的局势,混乱的南亚和中国南海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大国之间激烈的战争,更加不利于世界走出经济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析,在2011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预期,2011年全球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先进经济体实际GDP预计将以缓慢步伐增长,2011年仅增长1.5%,2012年增长2%。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必将导致各国对华投资热情和力度下降,也将成为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又一影响因素。

其次,美国经济处在经济低迷时期,其“再工业化”战略将影响其在中国的投资。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美国无疑成为了重灾区,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美国财政赤字仍将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1%。虽然这一比例较先前预测的7%有所下降,但债务问题将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中长期制约因素,将迫使美国政府调整财政收支,公共支出可能明显下滑,经济复苏之路会更为坎坷和漫长。

失业问题是美国当前所面临最大的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显示,201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8.8%-9.1%,并会在2012年维持在8.3%-9%的高位。尽管奥巴马政府提出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案,但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失业问题也将成为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面对重重困难,美国经济虽然也有一点增长,但它仍然处在经济衰退时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7%-2.1%,并且在2012年将可能上升到2.6%-3.3%。在美国以“再工业化”战略来振兴其国内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对华投资力度必然下降,甚至吸引一部分海外投资回流。

总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及其国内政策将成为影响其对华投资的主要因素。 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经济复苏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所以欧盟将减少对外投资。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主要表现在危机已经由爱尔兰、希腊等欧盟外围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欧盟核心成员国蔓延。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法国的经济形势也不乐观。

作为欧盟制定的救助机制则只能解决其短期内国家资金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问题,但却不能提高其真正意义上的偿付能力,这些国家的违约赔付机制正在形成,欧盟债务危机也可能从小型的经济实体转移到中型和大型经济实体,。

2012年,欧盟极有可能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中度过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欧洲出台的救助机制短期内只能解决危机各国的流动性问题,而不能实质性改善各国的偿付能力,各国债务违约风险仍在不断累积;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从小型经济体向大中型经济体蔓延,特别是意大利债务问题的潜在风险巨大;再次,债务危机存在向银行危机转变的可能性,特别是占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约53%的欧洲银行业持有“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超过5000亿欧元债券。

欧盟深陷债务危机无法自拔,如果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将对欧盟经济产生严重的持久性影响,使得欧盟经济短期内很难恢复;即便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不再升级,其以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应对方案,也会使欧盟地区公共财政支出下降,社会福利削减,制约公共投资和消费增长,甚至使个人罢工事件不断,对社会经济增长构成打击。这都将极大影响其对华投资的力度。

对于中国利用外伤直接投资前景的分析

由于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201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第一, 外商投资规模预计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在2011年过去两个月中,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表明经济危机以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美欧等发达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回暖,对华投资会继续放缓;占据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八成以上的亚洲十国和地区经济深受美欧经济形势影响,增长速度同样会放缓,对外投资能力收缩;加之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成本上升,预计201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自2012年1月30日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该《目录》将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促进利用外资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同时,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类外商投资项目。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预计2012年农、林、牧、渔业利用外资将有所提高,但所占份额仍然较低;受自身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欧美“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速将放缓,所占份额将有所下降;随着中国金融、物流、旅游、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等服务业的开放提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将进一步扩大,并继续拉大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差距,占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地位。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出现更快速的变化。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一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很少。但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中西部吸收外商投资增速加快,特别是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出发挥中西部地区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优势,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预计2012年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中西部经济中心区的外商投资将显著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四,外商将撤回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其撤离风险将加大。

受国内劳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大,投资回报率下降,存在外商投资部分选择撤离的可能性继续增大。加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资金链紧张,撤离中国市场的风险上升。

在这些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需要进一步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保持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争取外国投资的稳定增长。把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利用外资相结合将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鼓励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成为“孪生政府”以便于帮助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一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核心经济区。通过这种方式,将会促使这些核心经济区实现协同效应,从而促进内陆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 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1)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第四篇:第十一大周假期作业

泽华实验学校第十一大周假期作业

九年级语文

基础知识:

一、填空

《鱼我所欲也》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附“四书”:《 》《 》《 》《 》)

二、生字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三、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16. 呼尔:

四、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课文理解:

1、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2、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

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3、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2)人的本心是什么?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4、拓展延伸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1)

(2)

5、应用。

(1)本文孟子用“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

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

5.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答:

《鱼我所欲也》学案答案

一、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二、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三、 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16.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四、重点句子翻译

课堂助学

1、归纳段意:

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2、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向善之心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4、拓展延伸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3.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五篇:当中国统治世界读书笔记

新崛起的国家凭借经济实力来追求更为远大的政治,文化的军事目标是国际社会的铁律 高盛公司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未来带给世界的影响,将可与20世纪的美国媲美,甚至可能会超越美国。

中国的崛起最终将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的诞生

霸权绝非出于稳定状态,而是时刻受到挑战和重新界定,权力的平衡从来不是静止的,时刻在变动。

读《当中国统治世界》有感

一个月前,在姚老师的推荐下,看了马丁﹒雅克这位学贯中西的全球顶级学者的著作 《当中国统治世界》。 在书中,马丁﹒雅克以其独到的见解,深邃的目光审视了东(尤指中国)西方发展模式的异同。他认为“中国未来带给世界的影响,将可与20世纪的美国媲美,甚至可能会超越美国。”

美国是现今的世界霸主,无论其经济实力,还是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亦或是文化影响力,都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军事和政治实力都赖于经济实力” 马丁﹒雅克在书中如此说道。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霸主,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庞大的政府开支,却使美国长期处于经常账户赤字的境地。其中军费支出占有很大比重,在美国外交如此强调军事的情况下削减开支是很困难的,但随着其经济实力的下降,必将很难维持其高额的军费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却在飞速发展着。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且很多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然而,西方国家却普遍认为:中国必将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对此,马丁﹒雅克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将大大有别于西方”,“现代性模式绝非只有一种”。中国的八种特性决定了其不会发展成一个西方化国家,而是在模仿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质,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出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模式。

这八种特性如下:第一,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第二,中国越来越可能按朝贡体系而不是民族国家体系构想与东亚的关系。第三,中国对待种族和民族的态度与众不同。第四,中国人所工作生活的是一块玉其他民族国家大不相同的大洲规模的土地。第五,中国政体的本质极具特色。第六,中国的现代性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以国家转型速度快而著称。第七,1949年后一直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第八,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特征。

总的来说,我是比较赞同马丁﹒雅克在书中讲的大多数观点。同时,对于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情国情了解得如此通透表示十分敬仰。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学习和生活中总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正在日渐强大,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可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在为祖国能变得更好而在不懈努力着。就比如说在中国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在习近平主席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工作而且颇有成效。我国拥有占世界人口总数五分之一的人口,这庞大的人口也就意味着生产力。在未来,这股巨大的生产力将会把中国送到GDP第一的位置上。如书中所述“民主的基础就是用数字说话”,随着我国这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必将会导致更民主的全球新秩序的诞生。

正如书中预测的,中国将会替代美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可是对于“中国统治世界”这个说法我却始终有些介怀,虽然作者也没有信誓旦旦名言说中国会统治世界,但光从书名来看就已经有这种误导的成分在。不可否认中国在未来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第一是否意味着统治,意味着主宰,我想并非如此。虽然从中国历史看,的确存在着一种成王败寇,强者统治弱者的现象。但中国传统思想也一直在强调“以和为贵”,“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今天的中国,一直以一种谦和平等的态度来处理对外关系,一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外交,坚持以和为贵;同时也不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援助支持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以践行仁爱;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曾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受尽磨难,对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始终不敢忘怀,并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因而比没经历过战争侵略的国家更懂得和平之珍贵,又怎会去统治主宰甚至侵略其他国家,中国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未来中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这个世界格局,也会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深入实践,不断创新,使自己成为推动祖国前进发展的新生力量。

未来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影响世界,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司机带车聘用合同范本下一篇:世界动漫电影音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