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些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科技素质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仍难以落到实处。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意识中,科技素质教育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的概念,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认识,重科技知识的获得甚于重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目前青少年科技教育乏力。

第一篇: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

试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就变得更加重要。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素分析入手,进一步探讨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要素;创新模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极具现实意义。

一、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素分析

1.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以科学精神为追求

科学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科学精神主要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对于科学的态度,以及对于科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还包括科学的习惯,以及对科学活动实施的行动自觉等等,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的精神源泉,其表现为对于自然本有的科学内在规律的遵循,并形成优秀的科学研究的行动方式,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知识与技能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其中既有相对基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同时也有存在一定深度的内容,现代的科技内涵包罗万象,既有传统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也有前沿的科技内容。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科技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要充分遵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在科技活动的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3.科学方法也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要素

科学的方法是搞好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有了科学的方法作为活动的指导,科技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的方法贯穿于科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好的科技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效实施,相反,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活动的开展不够科学,那么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实现。

二、要加大力气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实施的创新模式

1.要以学校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其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依然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提升科技技能的重要窗口,而学校教育开展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创新有利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技技能,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全面进步。

2.要以校外为平台构建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要在创新学校的科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校外的力量,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校外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场地与途径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图书馆就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在现代的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有关科技内容的书籍,开展科技教育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科技书籍的阅读活动,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丰富与科技技能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要充分利用校外的一些科技活动场所,比如,科技馆、科技主题的展馆,都是非常好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教师要经常组织青少年到这些科技活动的校外场馆中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

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媒介,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这可以大大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推进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开展。

4.要以科技教育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技辅导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技辅导工作的开展,科技辅导员教师要在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科技辅导经验,要具备科技辅导工作实施所必需的实践技能,要善于创新科技辅导工作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新时期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工作,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只有这样,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教师才能够胜任青少年科技活動教育工作。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工作的教师队伍,就要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改进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式,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适应现阶段科技教育的需要,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如何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展开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于新惠,林美玉.青少年科技教育价值的反思与重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誗编辑 董慧红

作者:王彤

第二篇:加强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

近些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科技素质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仍难以落到实处。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意识中,科技素质教育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的概念,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认识,重科技知识的获得甚于重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目前青少年科技教育乏力。

面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自问:青少年究竟该具备怎样的科技素质?而这些科技素质在青少年身上又该如何得到充分的实现呢?……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其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们深深思考的。

一、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

为了更深刻理解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我们有必要从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谈起。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一些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思潮泛起,如“耳朵认字”、“意念搬运”、“科学算命”、“水变油”,等等。相信和宣传这些“神迹”的人,不仅有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百姓,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非科学的东西为什么能一度泛滥?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相信伪科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精神的贫乏造成的。

科学精神,是指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精神。一般来说,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3个方面。科学精神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在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宇宙自然奥秘、追求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实践中不断升华出来的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精神财富。因此,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科学精神的教育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忽视科学技术价值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对科技价值的漠视,反映了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的困惑。科学技术价值,通俗一些说,就是要解决科学技术有什么作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才能具有献身于科技事业的决心和精神动力。因此,科学技术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事科技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具备一定的科技职业道德,如追求真理、学术民主,正确对待名利,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如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等等。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还体现在科技创造的培养上。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科技知识的正确运用很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明更为重要。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就相当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师生仍然注重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缺乏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实现的途径

首先,要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观念指导行动,在不同的思维模式指引下,就会有不同的行为产生,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学校领导,都应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教师既要传播科技知识,又要进行技能的教育,更要抓科技应用能力、科技创造力和科技思想方法的教育。

其次,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教育中,要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使课程的安排有助于科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课程内容上,加大科技含量,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地因材施教。社会教育是科技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又一“战略要地”。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教育取决于有目的、有计划的正规教育,但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少年宫、博物馆、科普展览、科技中心都是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要社会平台。

再次,要提高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科技素质。科技工作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去教授青少年学生。科技教育工作者还应注意言传身教,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很重要。

从社会发展和民族命运的角度看,科技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 李配亮◇

作者:韦晓丽

第三篇: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对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开发科教资源,与中学衔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多层次的科技教育与科技体验活动。通过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文章提出组建科教专家团,开发共享科技教育基地,打造科技体验品牌活动,与中学协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由此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青少年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面对世界竞争的历史性抉择。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現状分析

目前,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体是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包括一系列认识与行为操作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对青少年学习能力、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下,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技教育华而不实

目前,部分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由于

科技教育未被纳入青少年课程教学大纲之中,所以部分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持轻视态度,认为科技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第二,由于大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处处体现应试教育的影子[1]。第三,在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缺少创造力评价指标。

(二)科技教育师资匮乏

首先,科技教育教师队伍总量和质量不足。目前基层中小学普遍缺少专职科技教育教师,中小学科技教育一般由任课教师负责,然而普通的任课教师在科技理论、科技知识、实践指导中缺乏系统培训和教学经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系统分析、讲解的能力[1]。其次,中小学科技教育缺乏专门的活动开展场地和科技原理演示器材,在农村此问题尤为突出。再次,教育部对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并未拨付专项支持资金,科技教育资金捉襟见肘成为制约中小学科技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依然存在

“升学率第一”的思想充斥于部分教师和家长心中,“以回报定付出”的思维模式阻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开展。目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几乎都围绕“升学率”展开,部分学校认为科技教育对升学率没有贡献,因此科技教育就不该占用学生的时间与精力[2]。

二、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而助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正是高校发挥特长优势,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实现途径。

(一)科技资源丰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科技教育的“发动机”和“动力站”,是开展科技教育的核心要素。高等院校不仅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和研究生群体,而且高校师生对科技教育的理解认识较中小学教师更为深刻,掌握更多的科技教育方式方法。

无米难为炊,实验室及科技器材作为科技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直接影响科技教育的成效。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实验室资源,特别是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实验室配套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教学课程,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贯穿于高等院校,成就了高校开放、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高等院校积极搭建共享平台,建立共享机制。教师、实验室资源在校际之间流动,增加了高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效能。

(二)服务社会职能的延伸

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提出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确立,促进了高校深化服务意识,激发了高校师生服务社会的热情。而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是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增强社会服务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校师生群体对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充满热情,在了解到青少年群体科技教育的需求后,高等院校积极开放实验室资源,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科技教育条件。许多高校教师主动走进中小学课堂,带去科技教育专题讲座,丰富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志愿者与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象,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激发青少年科技学习兴趣。

(三)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目标一致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一体化人才培育链能有效克服教育各阶段衔接不畅所产生的科技教育条块化、分割化情况[3]。将高校的科技教育资源向人才供应链上游辐射,强化青少年创新精神,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旨在培养热爱科学、热衷创新的后备科技人才。

青少年学子提前接受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感受科技创新氛围,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综合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为高等教育输送创新性科技人才打下基础。

三、高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

青少年科技教育必须把握好普及性、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创新性。为此,重庆大学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构建了以“普及—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层塔模式[4]。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构建

三层塔模式第一层是以广大中小学生为对象,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科技教育资源,通过短期研学、专家进校园、科普志愿者“大手拉小手”、开放重点实验室等活动,开展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人文气息,为科技人才的涌现提供肥沃的社会土壤。第二层次是面向有科技创新兴趣的青少年开展为期数天的体验式研学活动,如青少年科学营、特色课程夏令营等。高校面向社会开放科技教育资源是高校科技教育资源向外辐射的主要途径

,通过走进高校校园,体验高校生活,聆听名师讲座,参观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基地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第三层是面向有科技特长的优秀中学生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探究式活动,即“雏鹰计划”项目[4]。

(二)科技教育的组织实施

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学校科协牵头,全校各单位、各学院协作的工作思路。

1.着力打造科技教育团队

组建专家团队。重庆大学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由学校科协牵头面向全校征集和组织评选,在基础学科、工程学科、人文社科三大领域,遴选热爱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的专家,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不定期参与科普宣讲、项目指导等活动[5]。

组建志愿者团队。注重发挥大学生的科普热情和创新能力,成立重庆大学科普志愿者协会,积极吸纳热爱科技创新和科普事业的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普竞赛、科普作品征集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与服务等活动。加强老年教师科协、青年教师科协、大学生科协、研究生科协等学校科协基层组织的团体会员建设,支持各基层团体会员深入市内各中学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

2.逐步完善培养计划

重庆大学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发了以通识课程、科技体验平台、实践操作平台等为内容的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包括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青少年心理调试、创新与文献检索、数学大观园、创新思维等,可通过通识教育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方法。

科技体验平台依托重庆大学省部级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各基地面向公众的开放能力。

重庆大学以“高校科研平台+科教专家+中小学校”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

“请进来”的品牌活动有:1)“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重庆大学分营活动”,暑假期间承接市内外各区县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科技实践体验活动。2)特色课程夏令营,在暑假面向优秀中学生开设特色科技课程。3)“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在学校征集科研团队接收高一学生深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让青少年提前进入大学了解学科前沿,参与科学研究,感受科研魅力。连续四期参与学员已达300余人。为了做好雏鹰计划项目,重庆大学每年提前面向全校征集指导教师志愿者,组建雏鹰计划指导教师团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明确项目的公益性,强化指导教师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奉献意识。

“走出去”的品牌活动有重庆大学“阳光行动”、“大手拉小手”等。面对区县青少年科技教育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帮扶对接区县行活动,即“阳光行动”,由科普教育及科技创新专家和科普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帮扶团队深入开县、城口、江津、永川等区县中学开展主题科学报告、趣味科技体验等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广大中学生参与科技学习与创新的兴趣。此外,还设立“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项奖”,对每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性和创新性特别突出的项目进行专项奖励。

实践操作平台是指重庆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教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如一年一度的重庆大学纸板建筑季,为中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机会。此外,重庆大学科普志愿者协会开发3D打印、益智科普项目与中小学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3.规范考核评价

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以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精细实施、严格考核为指導思想。充分体现科技教育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创新性,彰显以“能力为导向,以创新为归宿”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为此,学校与相关部门协作,组建校内专家对相关项目进行考核评价,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公平性,为青少年营造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公平正义的学术素养。

四、结语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不断创新。

一是要构建高校、中小学校、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观。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责任,主动与中小学合作,共享科技资源,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提前介入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应尽的义务。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中小学校,应不囿于校内科教资源,敢于走出学校,整合社会、高校资源,创新教育思路和方法。应弱化“功利性”,打好“基本功”,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思想的树立、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实践的体验等。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支持者——家长,应加强科技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认识,支持学生参加科技教育课程和实践。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象——学生,应根据学科兴趣,做好长期规划,认真参与学校、高校科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

二是高校科技竞赛与中小学接轨。高等院校组织了大量水平高、专业性强的科技竞赛,许多科技竞赛作品形式丰富,充满趣味,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搭建高校竞赛项目与中小学的交流平台,将高校科技竞赛作品送入中小学,让主创大学生为中小学生作展示、讲解,既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三是创建科技教育系列活动。目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缺乏系统性、计划性。高等院校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已经有条件支撑青少年学生开展参与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科技教育课程。因此,中小学可以结合青少年课程时间安排,与高校共同开设连续性、系统性的科技教育课程,提升科技教育质量,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综合素养。

四是培养科技教育人才队伍。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各中小学教师人数有限,高等院校中的研究生群体数量众多,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演讲能力,创造对接渠道,将高等院校中的高水平研究生吸纳到青少年科技教育队伍中,既能充实青少年科技教育人才库,又能保障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细致开展。

参考文献:

[1]兰世春,袁荣华,刘玲.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2008(5):122-123.

[2]杨英. 借鉴国外科技教育经验发展青少年科普事业[J]. 科技通报,2009,25(4):534-540.

[3]林美玉,于新惠,王杰.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27-30.

[4]刘敢新. 基于高校科技资源共享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133-138.

[5]郭倩倩. 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2.

(编辑 周 沫)

作者:刘敢新 王怡 李函锦 肖馨

上一篇:公共管理学硕士论文下一篇:管理学五大职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