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点总结

2022-07-20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现代汉语考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现代汉语考点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 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 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 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 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 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 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 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内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 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进修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学历教育。③汉语短期教学,属非学历教育。④汉语速成教学,属非学历教育。P4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定义

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范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类型①综合课(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一般作为基础课或主干课);②专项技能课(如口语课、听力课等);③专项目标课(一般作为教学中的补充课程,如新闻听力课、报刊阅读课、应用文写作等);④语言知识课(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内容);⑤翻译课(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和对译,重在培养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⑥其他课程(包括文化知识课、文学课、语言实践活动等,一般作为选择性课程设置)。 现行课程规范所包括的具体内容P63:①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主要是为课程定性、定位,阐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或主要的特点);②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主要是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个项目上的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③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主要是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技能、话题、知识等不同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④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主要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环节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提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适应性的方法);⑤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测试原则、测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规范)。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范围P74~78:主要包括哲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心理学(重要理论基础)和文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P91~108::::

<1>学科语言理论:①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的研究;②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

<2>语言教学理论:①学科性质理论;②教学原则理论;③中国传统教学观。

<3>跨文化教学理论:①文化教学的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教学的内容(指语言教学本身的、不应该也不能脱离的文化因素的 教学);③文化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理论的主要内容P95~96::::

所谓学科性质理论,即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基本内容包括:①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②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的原则P108::::

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原则是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的。即使是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也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教学的适时性、适度性、针对性以及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

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 针对性。

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4.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5.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P100~103::::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首先,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二,从教和学的关系上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第三,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第四,从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该原则要求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来看待,并得到应有的实施。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三结合”尤其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揭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三结合”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条总原则,不仅体现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总要求,同时也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走势;不仅反映了学科研究和发展的现状,也体现了在学科发展方向的理论追求。“三结合”的意思是: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但是,“三结合”目前还只是一种框架原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种追求,有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第四章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趋势P118~121::::①理论研究的并进化;②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③语言材料的语篇化;④语法教学的强势化;⑤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⑥教学的立体化。 音素(音系)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所谓音系教学,是从汉语语音体系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从单音教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声、韵、调和拼音等各单项的专门练习,直到基本掌握汉语语音系统。这种教学方法把语音教学和会话教学分开进行,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并首先安排语音教学,以便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为以后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语音基础。

语流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所谓语流教学,是从汉语实际语言运用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入手,从会话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与会话练习结合起来,最终再回归结到会话。这种教学方法不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也不会完全依照固定的次序进行语音教学。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语法教学的三种基本教学方法:①演绎法:从讲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配套练习进行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解规则、举例说明、造句、应用等几个步骤。②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在大量接触生词、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接触语言材料、进行相关练习、概括归纳语法规则等几个步骤。③句型法:把汉语语法规则归结到一定的典型范句,通过对句型的教学实现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法可以归纳为范句展示、句型讲解、句型操练、句型变换等几个步骤。 汉字教学的方法:

先语后文:指让学习者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只接触拼音,不接触汉字,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之后,再引入汉字教学。

语文并进:在学习语法、课文开始就兼顾听说训练和汉字识写训练,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字素的教学可以先期进行。

语文分开:指设置专门的听说读写课程,并把承担拼音教学和听说训练的听说课与承担汉字教学和读写训练的读写课分开设置,并行开设。

集中识字:指在初级教学阶段中的某个时间里安排专门的汉字教学阶段,集中进行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训练。

文章写作训练的训练方法:①侧重结果的写作训练。学生按照“教师出题-写作-教师讲评”的模式练习写作,训练的重点集中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②侧重过程的写作训练。教师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汉语文章结构的特点,从写前准备、写作、修改、批改、讲评等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重点在于让学习者从写作过程中掌握汉语应用的特点和写作技能。③侧重内容的写作训练。激发学习者自己寻找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综合和分析后,进行写作训练。④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把阅读、讨论、写作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

怎样培养语言交际能力P144~148:语言交际能力是无法直接传授的,其形成要经过一个从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转化的过程,一般而言,一个外语学习者首先获得的是语言知识,其次,通过操练使这些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再次,通过操练或其他多种教学和非教学手段,语言技能才能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谈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在语言教学中并不存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交际教学法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但各种语言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综合运用、整体考虑才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正途。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语法原则,注重语法教学;二是交际原则,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交际为教学重心;三是文化原则,注重文化差异、文化对比;四是综合原则,注重教学的综合性、灵活性。在教学中,还应围绕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一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二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得体性表达;三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地理解和表达;四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五要注重训练对文化因素的兴趣和敏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六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主要特征:①以培养读写书面语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③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④用母语进行教学;⑤阅读领先,重视阅读能力。优点:①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②采用母语,便于学生理解。缺点:①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②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单调。

直接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主要特征:①教学中尽量不用母语、不用翻译、不用形式语法;②主张口语为基础,模仿多练;③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句子是口头交际的基本单位;④主张以当代“活用语言”为教学内容。优点:重口语、语音教学,重语言实践、多说多练。缺点:忽视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排斥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听说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主要特征:①听说领先;②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③以句型为中心;④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⑤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⑥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优点:①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②强调句型的训练;③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缺点:①强调听说,忽视读写;②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 第六章

学习: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 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通常称为“学习”或“学得”。

习得:没有非常明确的语言学习意识的获得,通常称为“习得”,它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 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 语言潜能: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些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②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③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④语法习得有一定的顺序。⑤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2>不同点:①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②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③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④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简论第

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

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

“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 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

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 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 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6) 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语言学能(语言潜能)测验主要考查哪四种能力: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考查四种能力: ①语音编码解码能力。主要指识别语音成分并保持记忆的能力,常采用对一种新的语言从声音辨认符号或从符号辨别声音的试题。②语法敏感性。指识别母语句法结构和语法功能的能力,如在试题的句子中找出与例句中某一成分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词。③强记能力。在较短时间里能迅速记住大量语言材料的能力,特别是强记大量新语言生词的能力,通过与之意义相配的母语单词来检查记忆是否正确。④归纳能力。从不熟悉的新语言的素材中归纳句型和其他语言规则的能力。

迁移 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 对比分析假说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的结果。一旦习惯形成,当学习者处于某一语言情境时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学习者已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语言的习惯,因此就存在第一语言(常常是母语)习惯的迁移问题。

主要内容: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似的语言成分容易学,不同的成分则难学。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的步骤:①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②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③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④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一种以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

中介语: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特点:①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②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③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④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式地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折地发展。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⑤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

中介语假说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做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做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失误和偏误: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显性偏误与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明显的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隐性偏误是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

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偏误分析的步骤:①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或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②鉴别偏误。首先要区分是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同时还要区分是结构形式的偏误还是语用的偏误。③对偏误进行分类。④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⑤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①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人们一般都是以目的语国家说本族语音规范的语言为标准,但用来作为鉴别交际中使用语言正误的标淮,则会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复杂情况。②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对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规则研究较充分,偏误也易于辨认,这方面的偏误分析较多。而对语用和文化方面规则的研究则远远不够,这方面的偏误分析也做得很少。对语言表达的偏误分析研究较多,对语言理解的偏误则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学习者,由于采取一定的交际策略而造成的偏误则研究更少。③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偏误来源的问题本身也较复杂,有时是多方面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难于定为某一种来源;有的则是来源本来就很模糊难于说清。而且像人们习惯使用的迁移、泛化、简化等概念都有交叉,很难明确区分。④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

词语偏误的主要原因::::①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之间在词义上互有交叉而造成偏误(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多义词中,比如英语的 know有“知道”、“会”的意思,但反过来,汉语的“知道”和“会”却是两个词);②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附加色彩不同而造成偏误(比如fat在汉语中可以对应“胖”和“肥”,但“胖”一般指人,为中性色彩,而“肥”可指衣物、动物和人,而指人时明显含贬义色彩);③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偏误(比如英语中wear可搭配各种衣物鞋帽等,但汉语中“穿衣服”和“戴帽子”不能颠倒);④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偏误(英语中marry是及物动词,但汉语中“结婚”是不及物动词)。

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克拉申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总结以上五个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可缺少的,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需要降低屏蔽效应。可理解的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就一定能习得第二语言。这是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信度: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测验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验(或者使用同一测验的不同版本),对同一组被试实施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测量对它所要测的东西准确测量的程度。

语言测试的基本类别:从用途或者功能的角度,主要可以划分为成绩测验、水平测验、能力倾向测验、诊断性测验和安置性测验P283~288;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观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P289~292;分立式测验和综合式测验P292~294;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P294~296。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①测验信度是测验效度的必要前提,效度受到信度的制约。(具体见P344)②信度高的测验不一定效度高。(具体见P345)

第八章

国俗词语:是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也就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对应词语:指不同的语言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当的词语。

“洋腔洋调”产生的主要原因:①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是产生“洋腔洋调”的最主要原因(eg.英美学生往往把汉语的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②把汉语声调与母语语调相混淆是外国学生产生“洋腔洋调”的最主要根源之一。由于外国学生把握不住汉语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关系,把握不住汉语语调与其母语语调之间的关系,便会产生“洋腔洋调”。③学习者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也会产生“洋腔洋调”(eg.把半三声变成全三声、把连续的几个三声一律读成全三声就是对三声变调规则泛化使用的结果)。

语音教学的基本规则:①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原则P365;②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原则P366;③不同的教学阶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互适应的原则P366。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①语法形态比较少P392;②词序对语义表达具有重要作用P393;③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P393;④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39

3、394;⑤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P394。

现代汉语语法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自己发挥P407~413 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认知的特点:<1>由听觉感知转变为视觉感知(①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与语音的关系密切而直接,拼音文字的字形为单向线性排列的视觉单位,构造简单;②使用拼音文字的读者在对文字的识记中较多地使用声音通道,汉字的识记则完全不同,汉字的识记更多地依靠视觉通道);<2>汉字处理的脑机制尚未形成(①性质不同的文字,人脑加工的方式和部位不同;②对文字信息进行编码时的工作程序也不同);<3>汉字的积淀不足。P422~425 第九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特点P453~454: <1>优越性:①直观性②个别化特性③保护性④自由性⑤公平性;<2>局限性:①软件设计的局限性②学生对电子教学的不适应性③缺少竞争和约束机制④缺乏人格化品质⑤周期长、制作成本高。

CCIA的基本类型P457:①操练与练习型②个别指导型③对话与咨询型④游戏型⑤模拟型.

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语言本身的结构法则,另一种是指研究语言结构法则的学问或著作。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法用的是第一种含义,把第二种含义称为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抽象性(概括性)。语法是对各语法单位之间的聚合、组合规则和共同格式的概括,所以具有抽象性。

2、生成性。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很像数学上的“递归性”(recursive),同样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3、稳定性。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结构因素,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

4、民族性。各民族语言都有语法,各种语法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

从以上语法的特点可以清楚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是关系全局的。语法的影响是系统的、持久的。如果学生把某一条语法规则理解错了,那么他所造的所有跟这条规则有关系的句子都是错的。语法教学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2、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受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复合趋向补语(“V进来”、“V进去”、“V出来”、“V出去”、“V回 来”等)

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 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就好。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我把这些常用方法罗列出来,也许都是你们早就掌握的。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度课教学课堂的可信。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

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

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 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

(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

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

交际练习似乎指南上说得很清楚。

(4)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

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 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

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 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

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1.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2. 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可能有两种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3. 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

1)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 2)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 程设计等。

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 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  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4. 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 “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可能有两种看法: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

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5. 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

(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第二篇:现代秘书学知识点考点免费下载

现代秘书学

1、 秘书工作的含义、特点

含义:指的是以为领导中枢与领导者的工作运转和决策服务为目的,由秘书完成的一系列综合性、辅助性的服务工作的统称。

特点:政治性、综合性、辅助性、被动性、事务性、机密性

2、 秘书如何正确处理与领导者的关系

1) 尊重而不阿谀奉承4)诚实而不作假弄权

2) 主动而不越位脱轨5)沟通而不封闭堵塞

3) 服从而不盲目附和6)挡驾而不阻拦干涉

3、 综理制、分理制(P44)

我国秘书机构的布局方式,根据秘书机构的性质和基本职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总体办公型模式——综理制;另一种是职能分工型模式——分理制。综理制又称分散制、集中制;分理制又称分散制、混合制。

4、 秘书职能的定义、分类(P53)

定义:指的是秘书的工作、任务、职责、功用和效能的总称,它从总体上规定了秘书的

工作方向、活动范围和行为准则,主要回答秘书大体上应该“做些什么”和“取得怎样的成效”的问题。

分类:基本职能:参谋政务、管理事务;

一般职能:是秘书工作任务、职责、内容的概括和综合,是秘书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带有普遍性和常规性,既适用于党、政、军、

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秘书部门大体上也是适用的。包括辅佐决策、协助管理、处理信息、协调关系、保守秘密

5、 国家秘密的定义、划分

定义:指的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

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密级:绝密、机密、秘密

6、秘书职能环境的含义

秘书职能环境:指的是从事秘书工作的秘书个人,在履行秘书职能时的有利于自身健康、

成长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物质生活环境和与之发生职能关系的相对稳定的

职能对象的总称。

7、文书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一定的文字体式,用以表达某种意思、处理各种事

务的书面材料。

分类:1.私人文书2.公务文书

私人文书:是指个人、家庭或者家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文书。

公务文书:是指法定机关或组织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并在特定范

围内使用的书面材料,是发布政令、传达领导意图、联系公务、指导和商洽工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处理机关、单位内部业务工作及记载工作活动的一项工具。

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公文的分类:1.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都普遍运用的公文。

2.专用公文:指的是军事、外交、司法、税务、审计等专门职能机构在其

特定公务活动中根据特殊需要专门使用的公文。

文件的含义:是指法定机关或组织按照一定程序撰制的文书,具有指挥性、指导性、

知照性和法定的权威性,并印有固定版头的那一部分公文,是公文的一

部分。

文书、公文、文件三者的关系:文书的范围大于公文,公文的范围大于文件。

8、文书处理含义、基本要求、意义

文书处理:广义,指文书在机关、单位通过一道又一道的衔接程序和手续,使公务文书

从拟制形成到完成使命的全过程所做的处理工作,包括公文撰拟、公文办理,

最后以立卷归档告终。狭义,一是收文处理,二是发文处理。

文书处理的基本要求:及时、准确、安全、简便、统

一、实事求是、高效

文书处理的重要意义 : 1)、机关、单位联系各方的纽带

2)、可从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3)、能有效减轻领导的负担

4)、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的重要环节

5)、为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9、行文关系、方向和制度

行文关系:指的是根据机关、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职权范围而确定的公文授受关系。

这种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同一组织系统上下级机关、单位之

间的关系;不同组织系统上下级机关、单位之间的关系 ;平行机关、单位

之间的关系 。

行文方向:指以公文发出的机关、单位为基点,就发文机关、单位与收文机关、单位的

职级关系所认定的公文运行去向。公文的运行方向有以下三种情况:上行文、

下行文、平行文

行文制度:又称行文规则,是指公文在运行传递中应遵守的有关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

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行文方式等。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以下几条:

1)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2) 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

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

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

式行文。

3)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

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

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4)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

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

政府同意。

5)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6)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

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7)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8)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

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9)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10)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10、公文处理程序

收文处理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a、公文的收受与分流(收受、分拣、拆封、登记、分送 、(摘编))

b、办理收文阶段(拟办、批办、承办、注办、(办复))

c、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阶段

d、处置办毕公文(清退、归档)

发文处理:公文制发机关、单位的秘书部门从接收文稿到制作发出的全过程。

发文处理程序:拟稿、核稿、签发、批注、编号、审定密级、确定阅读范围、印刷、校

对、盖印、登记、封发等。

11、公文撰拟含义、特点、功用、基本格式

公文撰拟:公文撰拟就是秘书在其本职范围内所从事的各种通用公文和准公

文的起草。

公文撰拟的特点:1)有特定读者对象和明确的实用目的

2)有法定的作者和法定的权威性

3)有相对稳定、约定俗成的规范格式

4)撰拟过程的集体性

5)内容表述上的简明性

公文撰拟的功用:1)决策和领导功用

2)规范准绳功用

3)宣传教育功用

4)知照联系功用

5)凭证依据作用

公文三大部分:A、眉首部分:1.文件份号 2.秘密等级 3.保密期限 4.紧急程度 5.版头 6.

发文字号 7.签发人

B、主体部分:1.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发文机关 5. 成文日期

6.印章 7.附件 8.附注 9.阅读范围

C、版记部分: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制版记(包括公文

印发机关或部门名称、印发时间和印刷份数)

12、调查研究的定义、特尔斐式调查法、头脑风暴式调查法

定义: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行动。

特尔斐式调查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函询的形式,向参与预测问题的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又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反馈,经过多次反复循环,最后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头脑风暴式调查法:简称BS法,即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的意思,是借开调查会的形式来研究问题,这种会议,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13、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实现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加强与公

众的双向信息沟通,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塑造组织的美好形象,使组织与公共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相互支持的一种持久的策略行动。

第三篇:2014现代企业管理华师人力资源自考大题考点精选

1、公司产生的必然性:1公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公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2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资本迅速集中,从而使公司作为商品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组织形式 3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公司制的产生和发展。

2、公司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散单个资本所承担的经济风险2.满足大规模资本需求;3.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3、现代公司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公司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大型公司和巨型公司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西方国家,公司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型或大型垄断公司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并主导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的制定。

4、现代公司发展的新趋势:1跨国经营和生产国际化趋势2股份公司的联合控制趋势。3国有公司私有化趋势。4公司经营多样化趋势。5公司管理“民主化”趋势。6公司的小型化和专业化趋势。

5、公司的经济功能:1.有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实现。3.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4.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5.有利于开发新产品。

6、公司的管理功能:1公司有利于实现各种经济活动在组织上的结合,实现多种经营2公司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3公司有利于加强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4、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责任制原则;激励原则;流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民主管理原则。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指标,集中体现为员工个人的智力水平,即广义而言的能力。激励是公司人事管理的核心问题。现代公司民主管理的形式有很多,如职工代表大会,管理委员会,职工股份制,质量管理小组,合理化建议活动,意见箱等等。

6、现代公司有哪些法律特征:1公司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具有企业的一般特性,即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2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法人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社会组织。3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公司作为盈利性的经济实体,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 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必须独立承担。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而公司的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清偿责任。

7、公司章程的作用:①公司根据章程规定的基本原则,可制定具体的经营方针和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章程的实施。②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③公司章程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对公司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司一旦发生违反章程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责任。④公司章程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登记主管机关实施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

7、组建公司需要那些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内部条件:1.要有组建公司的发起人或发起单位。2.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资金、住所等)3.组织条件。(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4.公司章程

7、企业股份制改组需要那些条件:1.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2.国家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3.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4.《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

7、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程序:1.发起设立的程序(1)签订发起人协议;(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4)缴纳出资;(5)组建公司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7、公司设立的原则:①特许设立原则②核准设立原则③准则设立原则④严格准则设立原则。

8、现有企业联合建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1生产、技术的可行性研究2经济合理性研究:①公司范围的合理性②公司选址的合理性③公司经营的盈利性④政策的制约性

10、产权制度的功能:1财产约束的功能2自主经营和激励机制功能3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功能4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功能

10、简述公司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的关系:公司的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经过选举产生公司的董事会,共同构成了公司的决策层。决策层为公司的制定了发展战略,经营方向以及年度目标等方向。而公司的执行机构则受聘于公司的董事会,针对决策层制定的各项战略目标进行具体的实施,对公司财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其中决策层的董事会还拥有监督执行层对于公司战略的贯彻程度,进而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11、推动公司组织变革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那些: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科学技术和价值观念等。1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作为一开放的系统,时刻受着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2激烈竞争的影响3科技进步的影响4价值观转变的影响。

12、公司的产权市场交易特点是:产权转让以企业的市场行为来实现,它是在企业竞争中,生产要素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13、产权市场交易的形式是指产权的转移和让渡的经济活动方式,通常包括兼并、拍卖、合并、出售、技术转让、租赁等资产处置方式。

13.、公司治理结构原则:1股东权利2对股东的平等待遇3利害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4信息披露和透明度5董事会的责任。

14、经理人员:是指公司中具体掌管和处理公司事务,对外可以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代理或代表公司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职员。

15、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机制:1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2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3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4市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

16、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构报酬主要采取薪金、奖金、在职消费、持股、期股、股票期权和优厚退休金等形式。

17、公司领导体制的特征:1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2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信任委托关系3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4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关系

18、公司管理者的特征:1公司管理者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2构成管理者群体的各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9、管理者的素质: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技能素质4心理素质5生理素质

20、公司战略管理的特征:1公司战略管理有双重目的2公司战略管理的对象是公司发展全过程3公司战略管理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结合4公司战略管理的中心是寻求公司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5公司战略管理是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管理6公司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新。

21、公司战略管理过程:1使命与目标2外部分析3内部分析4战略选择5战略实施

22、总体战略:是在公司层次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行为总框架。分为:成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型战略

23、一般性竞争策略: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导策略,专一化策略,产品生命周期

24、不确定且不存在竞争对手的决策方法:1乐观准则2悲观准则3乐观系数准则4等可能性准则5后悔值准则

25、盈亏平衡分析法具体决策步骤为:先确定保本销售量,它是安排销售量的最低界限;再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目标利润额,从而确定目标销售规模 1.简述公司失业组合模式的具体内容:1BCG模式。 BCG模式是美国波士顿顾问群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为解决企业集团财务周转问题所创造的分析技术。⑵GE模式。GE模式是在克服BCG模式弱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⑶产业演变模式。为克服GE模式的不足,有关专家提出,要在产业演变基础上使用事业组合矩阵。

2.简述公司战略管理的特征:公司战略管理有双重目的。2.公司战略管理的对象是公司发展全过程。3.公司战略管理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结合。4.公司战略管理的中心是寻求公5.司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6.公司战略管理是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管理。

7.公司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新。

4、公司经营决策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公司经营决策包括基本的内容有:1经营战略与方针政策决策2经营目标与计划决策3产品决策4技术发展与投资决策5资源开发与利用决策6价格与成本决策7市场销售决策8财务决策;(9)组织与人事决策。 4.论述公司人事管理的原则:公平竞争原则2公平是竞争的条件3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4公平竞争需要科学的标准和方法5责任制原则,首先,承担责任本身就是调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明确责任为公司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提供了客观依据。第三,责任制是责任与权力的同意。激励原则,流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

5.、现代公司的兼并、收购策略有哪些:①中心式多角化策略②复合式多角化策略③垂直式整合策略④水平式整公司行业管理:①在国家中长期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行业规划②制定行业经济、技术策合策略略③建立行业科技发展中心,推进行业技术的提高③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为公司提供信息服务⑤帮组公司培训职工⑥制定行业管理规则

3、股份公司对资本金的筹集应注意那些问题:1筹集方式2筹集时间3吸收无形资产投资不得超过4验资以及验资证明5投资者在出资中违约及其责任。

4、、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包括那些基本内容:1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分析2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分析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5、公司的财务风险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衡量和减少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筹措资金而产生的风险,即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利率变动的风险、在筹资等.

6、为什么说兼并和收购是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1交易型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实现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资本扩张的能力2交易型战略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公司对新行业、新市场的进入成本,使其可支配资本迅速增值3交易型战略的实施,有助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更加有利的竞争优势。

7、现代公司实行兼并、收购的目标是什么:1追求规模经济2降低公司对新行业、新市场的进入成本3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

8、现阶段我国各专业主管部门对公司的行业管理职能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在国家中长期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行业规划2制定行业的经济、技术政策3建立行业科技发展中心,推进行业技术的提高4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为公司提供信息服务5帮助公司培训职工6制定行业管理规则。

9、经营决策有哪些基本步骤,每一步骤包括那些基本内容:1分析问题阶段2确定经营决策的目标阶段3制定方案阶段 4选择方案阶段

10、简述公司人事管理的特点:

1、公司人事管理的重要性。

2、公司人事管理的灵活性。

3、公司人事管理的复杂性。

4、公司人事管理的长期性。

11、简述公司工作设计的基本内容:在进行工作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公司所需员工的数量、操作任务、技术水平、能力高低、以及每个工作岗位的权责范围和控制幅度等因素。1工作专业化。2工作轮换。3工作扩大化。4工作丰富化。

12、简述贯彻落实公司人事政策的步骤。:1宣传公司的人事政策。 2制定公司人事政策的工作程序。 3对公司人事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4对公司人事政策的调整。

13、公司产权运行市场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原公司治理结构: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始所有权、法人产权及其经营权的分离2原始所有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狭义的公司治权的商业化,即资产所有权采取股票、债券等证券理结构可以看作公司内部界定和调节股东及管理层形式表现出来。

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主要是股东大会、董事会、

6、怎样才能使公司产权运行市场化:1公司产权运经理层以及界定他们相互关系的一套运行规则。 行市场化的含义。2公司产权运行市场化的条件 3 公司产权运行的法制化。

1.公司的概念: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公司是企业形式的一种,公司是企业形式中最完善、最优越、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2. 企业集团:只由一个或若干个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经营一体化,吸收较多企业或事业单位参加,组成供产销、人财物统一的,从事专业化、综合性经营的经济实体

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人以上的股东所组成,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的公司。

4.两合公司:是指一个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其中无限责任股东一起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的公司。 5.、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无差别;自由进入,信息完备。

5.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发起设立,全部股本划分为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数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的公司。

6..股份两合公司:是两合公司的一种,是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但有限责任股东的出资是以股票形式出现,且这种股票可以在社会上自由买卖)的公司。

7.人合公司:是指公司的设立和经营以股东个人有限的财产和其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信用基础而组建的公司。

8.人资合公司:是指以公司自身的条件,即公司资本是否雄厚、经营是否成功等为公司信用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公司。

9.民营公司:是由国家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合资,国家出资占资本总额50%以下的公司。

10.公司章程:是规定公司权利和义务以及调整公司内外关系的准则,是公司向社会公开申明其宗旨、经营方向、所有制形式、资金状况、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及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制度及利润分配原则以及债券债务处理方式的书面文件。 产权的内含: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全能的集合。 11.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

12.合伙企业:由2个以上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13.企业法人财产:是在企业设立时出资者依法向企业注入的资本及其增值和企业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的财产。

14.产权交易是一种经济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16.股东大会:是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工具。

17.对经理人员激励机制:是指为经理人员设计套激励制度,通过这套制度的运行,使股东的利益与经理人员利益尽可能一致。

33、经理股票期权:是指经理人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即在签订合同时向经理人提供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

34、工作分析:是指在确定的公司组织体制和确定实施人事政策之前,对公司内部各项工作或职务的性质、责任及对员工的要求等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实施人事政策的论据。

35、复合式多角化:即新事业与本业完全无关,其目的一般是为了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分散经营风险,使公司有较多的及稳定的利润来源。

35、经营杠杆:是指经营利润的变动对销售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30、长期偿债能力:指公司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31、资本运营:指公司外部交易战略的总和运用 ,其中资本运营的核心是兼并、收购和重组

14.、经理股票期权:指授予经理人员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

15、公司战略:使用公司战略作为手段对公司活动进行管理

16、差异化策略:是使顾客感到 本事业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设计、服务及其他方面都与众不同

17、成本领导策略:是指某事业试图通过成本最小化取得销售量最大化

18、专一化策略:就是将产品或服务指向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顾客群,或者经营单一产品或服务 26.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围绕资金的筹集、管理和核算及其所有者的债权利等 所作的法律规定

27.资本公积金:是资本的公共积累,或者是资本储备

28.资金成本:公司为取得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29.财务杠杆:指公司资本结构 中,长期债务的运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30.长期偿债能力:指公司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12.债权形态:是经济主体将资产贷放出去后,对这部分资产形成的债权占有

13.期股:指投资者与经理人员协商确定股票价格,在任期内由经理人员以各种方式获取一定比例的本企业股份。

差量分析法是通过不同备选方案差量收益比较来选取最优方案的方法。

第四篇: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考点提升练(一)

考点提升练(一) 中国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红高粱(节选) 莫 言

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1.这部中篇小说的开头,有评论家认为,深受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那个著名的开头的影响:“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请从时间这个角度,来分析《红高粱》的开头两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由此说说第③、⑥段的时间点设置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红高粱》的开头同时出现了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很多年后“我”的视角,二是日后余占鳌成为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三是1939年农历八月初九。极度凝练,极度缠绕,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迷离的奇幻感。

(2)第③段的时间从“父亲”的14岁一下子跳跃到他死后的某一年。给人强烈的虚无感和脱出故事主线的出离感。

第⑥段的时间从队伍才出发去伏击鬼子,跳到战事告一段落的七天之后,提前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给人强烈的残酷之感和时间节点频繁闪跳、叠加而制造出的超客观之感。 2.“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密东北乡代表着中国,拥有富饶的国土、伟大的文明,也笼罩着黑暗的现实、丛生的弊端。这支抗日的土匪代表着中国人,拥有血性、奉献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不顾一切的浪漫之爱,也有着自私、残忍、无耻、欲壑难填、不知节制等诸多缺点。 3.请分别分析第④段、第⑤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壮美与优美交织,充满了诗意,也隐含着血腥。它象征着中国大地,为上下文狂放的思考提供了鲜活的背景和可能的解读。第⑤段的景物描写综合运用听觉、触觉、嗅觉,暗写家乡就是母亲。通过写出发时的环境,暗示出战的原因是为了祖国母亲,并用田野的美好反衬下文战争的残酷。 4.概括本文中莫言小说语言上的特色,至少两点,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野性。如开头管“父亲”叫“土匪种”。

(2)变异,词语的新奇组合。如“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

(3)华丽与粗犷相结合。如第⑥段美丽的月景紧接着对几百具尸体的描述。 (4)夸饰(夸张)。如第④段画线句连用10个“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回 门 康志刚

①小夏在房里吃瓜子看电视,婆媳俩去了厨房。花妮说:“妈,午饭咱就简单点,一个小孩子家能吃多少哩?”

②原来,新媳妇回门是件大事,不管娘家来什么人,一桌丰盛的酒席是必不可少的,这能体现媳妇在婆家的地位。婆婆对这个懂事又漂亮的媳妇十分满意,早就备好了鸡鸭鱼肉。但出乎她意料的是,亲家竟派小夏这个小毛孩子来接花妮回门。这不是打她的脸吗?按风俗,接闺女回门要派闺女的哥嫂,如果没有,成年本家也可以。她心里不舒坦。

③其实,花妮是在试探婆婆,她心里可不希望婆婆随便把弟弟打发了。弟弟是家里唯一延续香火的“根”,是至高无上的“未来主人”,最能代表自己家对回门的重视程度。谁知婆婆却顺坡下驴,这让她浑身凉了个透。

④快中午了。明珠推开厨房门,招呼母亲:“妈,吃饭吧。”

⑤那会儿,明珠赶到厨房,对她说:“妈,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来吧。”边说,边抢了菜刀。她还巴不得那样呢,谁乐意侍候一个小孩子?

⑥当看到餐桌上花花绿绿的菜肴横在面前时,婆婆呆住了:怪不得那会儿明珠主动下厨!原来是给我下套呀。想不到这个看似柔顺的花妮刚过门就把儿子降服了,这还了得!看我逮机会不灭灭你的威风才怪!

⑦看着小夏狼吞虎咽的吃相,婆婆脸上挤出一丝笑,那笑没有一点声息,很吝啬,不肯溢出半滴来。她嘴上热情地劝着小夏“随便吃”,心里却早把花妮看扁了:你娘家人不就这副德行呗!别以为自己有多美哩!花妮望着弟弟的丑态,恨不得抽他一个嘴巴子!难道不知道他这是在给新婚的姐姐丢丑吗?但小夏痛快淋漓地享受满桌的美食,还做出大快朵颐的样子逗大人开心,显然早忘了来时父母的告诫。

⑧“小夏!”花妮忍不住了。小夏嘴里正含着一块鱼肉,一听姐姐叫他,慌忙下咽。一根鱼刺就这样卡住了喉咙。他使劲地咳,小脸涨得通红,身子也抖起来。花妮边拍着他的脊背边道歉:“妈,真不好意思呀,都是大人惯的!”“小孩子哪个不馋嘴?你这不是见外了?”婆婆嘴上客气着,脸却阴得要拧出水来了。花妮低下头,说:“是哩,真不是在外人家。”说着,让自己强挤出一丝笑,但那笑转瞬间就僵住了。看着花妮尴尬的神情——一种胜利的快感顿时涌上婆婆的胸腔。她起身,拿来了醋瓶子,递给小夏:“来,喝口醋,鱼刺就下去了。”

⑨不知是被鱼刺卡的,还是被醋呛的,咕噜噜,一口醋下肚,小夏那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汪出了亮闪闪的泪花。那泪花渐渐地膨胀,顺着脸蛋淌下来,啪嗒,滴到了菜碟子里。这两串泪珠,像电流一样将婆婆击中了,幻化成了另一个孩子的泪珠。

⑩明珠的父亲去世时她才三十来岁,她忍受着苦楚和屈辱,盼着明珠长大后能立起门户,成为一堵为她挡风遮雨的墙。有一次她做鱼给明珠吃,细心地将鱼刺一根一根地剔出来,夹一块白白的鱼肉,送到他小嘴里。可不小心,儿子的喉咙还是让鱼刺卡住了,望着儿子眼里闪动的泪花,那根鱼刺就像扎在了她的心尖尖儿上。她喂了儿子几勺醋,折腾了半天,鱼刺总算下去了,但从那双泪眼里射出的那种求助般的清纯到极致的目光,却永远定格在了她脑海的深处。

⑪看到同样的画面,她被一种力量驱使着,忙伸出手来,擦着小夏脸上的泪珠,安慰他:“孩子,别怕,再喝几口醋,就没事儿了。”藏在眼里的笑,早已跑得了无踪影。果然,几口醋喝下去,鱼刺咽下去了。花妮哪还有心思吃饭,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⑫机灵的明珠,赶忙举起了酒杯:“来,小夏,跟姐夫碰杯!”眼睛却落在了花妮脸上,有怜惜,更有抚慰。小夏笑着端起盛满可乐的杯子,向姐夫的酒杯撞去。“哗啦啦”,酒杯碎了,玻璃片溅落到桌上。大家都呆在那里。

⑬明珠突然拍起巴掌:“哈哈,看小夏多有力气呀,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⑭正不知所措的花妮却惊诧地发现,两颗亮闪闪的泪珠正在婆婆的眼睛里打转转。而婆婆的嘴角上却又漾出一缕真挚的笑意,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花妮一脸茫然,随即她抿起嘴笑了,一双妩媚的眸子也弯成了两道明灿灿的月牙儿。

5.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的安排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节:(1)小夏将遭“冷遇”,明珠张罗午饭,避免了尴尬;(2)花妮提醒小夏注意吃相,却使小夏被鱼刺卡住;(3)当婆婆因小夏的眼泪唤起了母爱,矛盾看似解决时,杯子被撞碎;(4)当大家目瞪口呆时,明珠再次化解矛盾。

效果: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了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6.请结合文本,简析婆婆和明珠母子俩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婆婆:坚强,能干,好强,要面子,善良慈爱。 明珠:成熟(机智、聪明),善解人意(体贴妻子)。 结合文本略。

7.联系全文,简析第⑩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插叙了婆婆将明珠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经历和明珠小时候卡刺的情节;(2)表现了婆婆坚强而慈爱的性格;(3)丰富了文章内容,暗示下文唤醒母爱,真心对待小夏的原

因;(4)推动了情节发展。

8.有人评论《回门》是“短小说,大内涵”,试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关系到两个家庭的面子;(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同(学会换位思考);(3)宽容、理解、爱心可以化解矛盾(婆媳矛盾)。

第五篇:第15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毛概考点)

第十五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

二、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

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上一篇:行道树阅读附答案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