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治心得体会

2022-07-22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四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学习四治心得体会

四治一树学习心得

通过开展“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活动,我认识到要想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就必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

一、 强化工作作风,不断进取,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实际工作中,迎难而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要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工作成绩。

二、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要时刻强化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做好平凡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实实在在地体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基层单位、企业的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尺。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理论,才能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自觉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处理复杂、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

四、努力树立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要深入到农户中,叙寒问难,尽最大能力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做到平时工作、生活、学习的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把干部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精神状态要进一步振奋,要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知难而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项工作,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组织纪律观念要进一步强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个人生活做到克勤克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接受监督,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我要以这次学习整顿为动力,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完成全镇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坚持用学习整顿促进工作开展,以工作成效检验整顿效果,为我镇经济俯健康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四治”专项整治行动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本人按照《XX工商局关于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认真继续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的要求,深刻理解领会“四治”专项整治精神,切实提高对庸、懒、散、奢四种行为危害性的认识。通过自我剖析,查问题、找差距,全面查找单位和个人庸、懒、散、奢等方面的问题和表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振奋工作精神,有力推动了本所各项工作的开展。本人就此次“四治”专项整治活动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就等于端正了态度,抓住了先导。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整治庸懒散奢为突破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在建设、管住长远,深入推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二、能者上庸者下,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要尽职尽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作为党的干部,但求无功就是有过。要集中整治党员干部不思进取、能力平庸等不良作风,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甩开膀子”,找准自己的位子,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务实进取,促进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治庸重点在于激励,应激励我们的干部警醒起来,敬业起来,振奋起来,有个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实现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干事创业、人人作为的吏治环境和干部气象。

三、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问责制。“懒政”源于“懒官”,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同时,要严格执行问责制的各项规定,加大对干部违法违纪的问责力度,促使广大干部廉政勤政、清正为民。

四、抓好队伍建设,打牢成事之基。一要促进团结。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破除本位主义,树立责任意识、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工作协同力,每一名干部在特定的职责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所责。二要当好表率。领导干部,是带头的干部,也是克服困难的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个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走

在广大群众的前面。三要增强纪律约束力。作风建设之难,难在动真格。要增强纪律约束力,就必须动真格,坚决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散漫作风,坚决查处工作推诿扯皮、滥用职权乱检查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五、提高操守意识,兴廉政之风。奢侈之风像毒瘤一样,正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社会肌体。相比社会上的炫耀性消费,更令公众深恶痛绝的是基于公权力的奢侈浪费。奢侈之风盛行,必然孳生贪污腐败温床,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的八项规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到刀刃上,大兴廉政之风,养浩然正气,抵歪风邪气。

2013年5月27日

第三篇:四治整治心得体会

当前,市局正在积极开展的“四整治两规范”教育活动,就是下猛药,出重拳,刹歪风,治弊病,着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党务政务行为。我认为,要做到“四整治两规范”,党员干部必须努力争当“四高”模范。

一是在修德上做追求“高远”的模范

党员干部要成为高尚道德的示范主体。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干部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发挥高尚道德风格。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理所当然应该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这本身就有道德示范的意义。在执行党的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出现同样的机会谁先占,应得的利益谁多得、社会的弱者谁照顾、必要的牺牲谁承担等政策规范不到的问题时,党员干部更要发扬高尚道德风格,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道德文化示范性。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党员干部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等同一般群众的道德。道德是有其内在支配机制的,以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和自尊、自爱、自重等为表现的道德良心,对道德选择的确定,道德目标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第四篇:四治一树心得体会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

然而,我县开展的“治庸、治懒、治散、治虚”活动,却让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你觉得最烦的,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最大原因,排除它,我们就能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

我也曾倦怠过,那段时间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们: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第五篇:民警四治心得体会2

心得体会

“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抱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越来越行不通了。以“治庸”、“治懒”、“治散”等为主要内容的官场整肃风暴,的确能在短期内起到比较明显的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效果,但是,风暴过后,必须常效,并且要立足于“治心”。

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机关公务人员,特别是基层民警,心中有什么、想什么,将直接决定其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绩效。官员中存在的庸病、懒病、散病乃至贪病,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心病未治、心脉未通、心魔未除。个人认为,“治心”不外乎以下三剂良方。

心中有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是党的执政理念,是政府的神圣职责。官员要想不庸、不懒、不散、不贪,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为民请命、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但是,心中有民,才能为民。心中有民,也便有了积极工作、尽职履职的动力之源,也就不会让人用鞭子在后面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也便会烟消云散。反之,如果心中无民,没有了动力,也就不可能做到真心为民、真情惠民、真诚利民,当然,也就很难使各项工作顺乎民情、合乎民意、赢得民心。 心底无私。陶铸在《赠曾志》诗中说,“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意思是说,一个人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义、无私、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出去都是美好的,很多问题就能够去解决。对于肩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任的机关公务人员、党员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做到心中无欲、心底无私,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无我,才能将人民装满心间,才能包容一切,才不致于在工作上斤斤计较、畏首畏尾,拖拖拉拉、疲疲塌塌,更不会让私心、贪欲吞噬自己的灵魂,冲昏自己的头脑,而成为千夫所指的庸官、懒官、糊涂官、混事官、贪官污吏。雷锋、孔繁森、焦裕禄、彭登云、李素丽、徐虎„„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与无私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正因为他们拥有了心底无私的境界和美德,而成为了历史丰碑、时代楷模。

一心向善。善是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有善心当先有感同身受的怜悯之心,事事不易的感恩之心,矢志不渝的执著之心。其实,善没有绝对的定义,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做起,用心去体谅去感受,关爱身边的人,即为善。善心、善德、善行,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坚守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怀有一颗崇尚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爱心、善心、恒心。否则,弄虚作假、灵魂丑陋、从恶如流,只会使自己的精神变得空虚无比,失去精神寄托,便会在工作上不讲奉献谈价钱、不讲原则徇私情,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甚至吃、拿、卡、要,为非作歹。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术不正,必酿祸端。整肃官场作风,必须立足于整心;治庸治懒,必须立足于治心。机关公务人员、党员领导干部,也必须经常性地扪心自问,心中是否有民,心底是否无私,是否一心向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心口合

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上一路走好,留下美名。

上一篇:学校消防宣传教案下一篇:小学校车排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