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08-18

第一篇: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开放式识字教学的研究

贵州省纳雍县阳长镇中心学校 张怀喜

一、研究背景: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研究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

1、从识字的空间、内容上开放。主要是在生活环境中识字,不光在校内指导学生识字,还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到校外(家庭、社会)去识字。除了教材上的字会认,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也是指导学生识字的良好途径。

2、识字量开放。《课标》提出的量是针对普通的学生,对于那些记忆力好、吸收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加大识字量。

3、识字的学习方法开放。过去学生识字是被动为主,现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搞活动,倡导自主识字,师生互动学习,家长协助学习。符合当代儿童的思维和兴趣发展,正在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四、假设:

儿童识记后,遗忘也随之开始。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开放式识字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强烈的现代意识,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它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积极活跃的。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以提高识字效率。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探索。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

(二)、教给识字方法

在学完汉语拼音后鼓励学生尝试读一些有趣的拼音读物,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识字,所以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识字途径,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积累生字。

所谓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识记不认识的字。

3、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1)利用“用具”识字 (2)利用“名片”识字

(3)利用“食品包装”识字

(4)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

(三)、建立大语文观,家校联手,拓宽识字渠道。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精神,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外,精心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识字活动。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

2、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六、拟形成的成果:

1、验收学生识字成果。

组织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用各种形式认识、积累的生字整理,归类。包括:教材中的识字,课外书中的识字,用具标签,名片站台,商标剪贴,识字剪报等等。

2、 组织学生交流开展开放式识字教学活动这段时间个人的学习方法与效果及个人识记心得。共同总结识字捷径。

第二篇: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 项伟红

在现代汉语中,“开放”一词的一个义项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内涵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开放作文教学目标开放作文教学目标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浙江教育学院汪朝教授认为,开放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多元性、交际性、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点。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应具有以上特点。(1)多元性。笔者认为至少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感的张扬三方面内容。(2)交际性。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倡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倾吐与理解、表现与欣赏等,这就赋予了作文另一层意义——交际性。作文书信化、日记化、表演化等就突出了它的交际性目标。(3)个体性。开放式作文教学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地制订个体性教学目标,变换教学策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4)内隐性。教学目标有外显性和内隐性之分,内隐性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潜能。根据作文教学的自然进展和学生在习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恰到好处地制定内隐性的教学目标,是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开放的必然要求。

二、开放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受它们的制约。然而,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以及社会、学生,教材总是相对滞后的。机械地照搬、生硬地处理教材内容肯定不合时代潮流。为此,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层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1.拓展内容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对习作内容作适当拓展,有时确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如将第十二册的作文《____爱我,我爱____》改成《我和_____》。这样扩大了选题范围,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写作资源,自由自在地选择所爱,敞开心扉。结果,学生写作内容的宽泛让我们始料未及,《我和电脑》、《我和同桌》、《我和兰花》、《我和“宝贝”》„„文章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一篇篇各有特色。2.改编内容对于教材中滞后于学生生活、束缚学生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内容,我们要大胆改编。如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教学中要先做实验。然而此前学生已有《烧不坏的纸船》的经验,这一实验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加之为了安全起见,实验由老师操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只能观看,因而吸引力不大。于是我们把实验改为人人都可动手又有新意的《造纸桥》。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情趣高涨,既独立探索,又合作研究的。结果,他们作文时得心应手,文思泉涌。又如我们把第十二册的习作训练《好____》改编成《我的故事》,让学生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一点小小的向往,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这真正做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3.巧妙练笔要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笔者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体现在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时时处处绽放作文之花。首先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美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憾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好玩的活动搞了写。

三、开放教学过程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通常是命题——立意——选材——构思——成稿,比较呆板,学生被动参与,被动作文。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氛围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习作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绿洲。1.氛围创设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可设计“演一演”,如小品表演(玩具交流会、学做小导游、模拟法庭等);可设计“做一做”,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2.表达自主首先要开放习作的“情”。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如第十册的习作训练《春游》,在组织学生春游蛟山公园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见闻、感受。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春光,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有的学生写愉快的活动,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有的学生写美好的传说,赞扬了美的创造者;有的学生则写游人的言行,倾注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怀之情„„这一篇篇习作,不能不说是作者心底流出的“泉水”。其次还要开放习作形式。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最有选择权。如果把各种鲜活的思想和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这实在是不应有的悲哀。在《话说小港》(根据第十一册习作训练《写一处景物》改编)的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等表达方法和广告词、导游词、儿童诗、记叙文、说明文等体裁,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古老的长山桥》、《我爱家乡的戚家山》、《这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外来小吃》等篇篇佳作应运而生。3.鼓励成功学生的习作经历了取材、构思、起草、评议、加工等环节,可以说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1)编写作文集。笔者认为让学生汇编自己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不仅能够展示每位学生的才华,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2)向各级刊物投稿。为鼓励学生投稿,老师可专门印发省内外小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应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四六 开放式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指教学设计“四”模块均以“问题”为载体,课堂教学将学生“四”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概念、定义、性质、解题技巧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学区生本教育课堂的引领下,我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第一个“四”指教学设计“四”模块,即前臵作业、预习检测、探究体验和达标测评。第二个“四”指课堂学习“四”活动,即“学、议、探、练”,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议——合作探究,初步生成;探——展示交流,达成共识;练——练习提升,形成能力;“六”指课堂学习六环节,即自主预习——导学交流——合作生成——展示提升——达标测试——小结总评;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指教学设计“四”模块均以“问题”为载体,课堂教学将学生“四”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概念、定义、性质、解题技巧等。现将自己在该模式实践中的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四”模块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以前我的教学设计是为自己好教而设计,有时甚至连导语都要设计的天衣无缝,课堂上照本宣读,我讲的津津有味,可是学生昏昏欲睡,在生本教育的引领下,我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分为“四”个模块,(以《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

31

㈠前臵作业。

前臵作业也就是学生课前预习作业,以课本内容为主,将新的知识点融入一个个由易到难的问题之中,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注重分层教学。在如:1.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标上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㈡预习检测。

这一模块是对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加以检查(根据教学内容,前臵作业和预习检测可以合二为一)。依然以问题为载体,但是这时候的问题比前臵作业中的问题难度有所上升。如:1.你设计的长方体有 个面。 面和 面一样大, 面和 面一样大, 面和 面一样大,即相对的面的 相等;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个上面、 个前面和 个右面的和;3.长方体的表面积: ;可用字母表示为: 。

㈢探究体验。

探究体验是知识点的运用或拔高,难度再次提高,激发学生的群体力量,合作、探究、体验、总结、归纳……如:1. 展开我的长方体,得到 对长方形,我的长方体的长是 cm、宽是 cm、高 cm (保留整数)2.我能算出我的长方体的表面积:3.一个电器厂厂长要制作长80cm,宽60cm,高40cm的微波炉外包装,想知道这样的一个外包装至少需要多少硬纸皮?您能帮他吗?4.做一节长1米,左右两面都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烟筒,需要多少雪花铁皮?

㈣达标测评。

这一模块的设计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且为下一节课的设计找准切入口。如:1.判断正误,说明理由:①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叫做长、宽、高。②长、宽、高分别是4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8. ③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平成一个长方体,所得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4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32

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探究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一年级(下册)第67页第12题:“桌子已经有40张,椅子才4把。有4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理解题目含义和体会分别列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设计了“国王改选大会”这个游戏情境,使学生将学习与游戏有效结合在一起,轻松解决重难点。

二、课堂学习“四”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是学习的中心,在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归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乘法分配律1》为例)

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主要是课前预习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对照前臵作业,初步了解新知识点,回忆、整理要用的旧知识点或公式、定理、概念。认真完成前臵作业,这样有备而来,课堂上才会有话可说。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一节课前,我为孩子们设计了 “学校分25组学生植树,每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到底有多少人植数?”

㈡合作探究,初步生成

主要对应的是预习检测,通过课前预习,开课时,学生可能带着不少问题和疑惑,也有可能带着很多学问而来,通过小组交流、组间互相学习,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解题方法跟准确,相互交流,初步生成。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共有三种解答结果:① 4×25=100(人) 2×25=50(人) 100+50=150(人)②4×25+2×25=100+50=150(人)③(4+2)×25=6×25=150(人)。同学们把解题过程书写道黑板上,全班交流,一组同学发现发现①②是同一种思路,只不过①是分步运算,而②是综合运算,另一组发现②③都是综合

33

算式,结果都是150,那么4×25+2×25=(4+2)×25。

㈢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这一活动是一节课的心脏部分,通过预习检测,学生依然存在的困惑、问题要在这一活动中,通过学生和老师的群体力量,主要发挥组间竞争,一般由

1、2号学生讲解,其余同学点评、质疑、提问、纠错、补充,让每位同学对新学知识胸有成竹,达成共识。在这一活动中,我先让学生照猫画虎,(3+8)×9=( )×( )+( )×( ) 14×5+16×5=( + )×( )……接着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① (a+b) ×c=a×c+b×c;②a×c+b×c=(a+b) ×c=a. 我强调:①叫做乘法分配律;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接下来是实战大舞台,学生不但对乘法分配律计算准确无误,而且对较复杂的计算的简便运算也迎刃而解,体验到了数学的奥妙。如:14×25=(10+4)×25=10×25+4×25=250+100=350.有如:97×60=(100-3)×6=100×60-3×60=6000-180=5820,这样,用口算就可以解决多位数乘法。

㈣练——练习提升,形成能力

这一活动对应的设计是达标测评和小结总评,一般由

5、6号学生上台讲解,让同学们自我检测,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学习情况,展示自己的风采,谈自己的收获,老师也从中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设计找准切入口。如:25×14=(20+5)×14=20×14+5×14=280+70=350,学生对这一道题产生了不同同的见解,绝大多数同学认为:25×14=25×(10+4)=25×10+4×25=250+100=350,这样算才简便,前一种虽然用到乘法分配律,但是不够简便,不易口算;还有的认为25的倍数是整

十、整百的数,便于口算,做到最简便。看着孩子们个个点头确认,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在小结总评中,学生谈了乘法分配率给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位女生强调指出,在计算中不能当小马虎,别忘了加括号,如:20×(3+6)≠20×3+6,一位男同学大声说:“还要有火眼精金,35×4+35=35×(4+1),别让“1”这个小妖怪掏出老孙的手掌心。

34

三、课堂教学“六”环节

灵活开放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要靠严谨、科学的教学环节来体现,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六环节环环相扣,与教学设计“四”模块和课堂教学“四”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处处显风采。(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㈠自主预习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这一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合作、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这一环节不仅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的基础,是学生课前对照前臵作业,自主查找,自主研究课本内容,了解和探究要学的新知识点,让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碰撞、接轨、再构建,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很多,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一定的困惑。通过细致入微的自主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七八成的新知识,在课上,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就会“有底气”。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要求孩子们在长辈那里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准备一个钱袋(有学生带了小面额的纸币,有的带了硬币,还有的学生干脆将大面额的人民币复印了带复印件……)

㈡导学交流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有备而来,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了解同学们的自学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人民币的认识课前预习准备中,学生准备充分,英雌可以按照老师的预设进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同组内交流自己的钱袋,看看谁准备的最充分。

㈢合作生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让新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初步生成。课上,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举手发言。看,孩子们个个小手举得老高,有的甚至站到了

35

板凳上,争先恐后,我看到了:“大家在交钱。”“不对,在超市收银台交钱。”一个男生抢着说。我还看到了:“大家在买车票。”我追问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要用到人民币呢?”一个小女孩怯生生的说:“到医院看病。”“暑假里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要用人民币。”“买新楼房要用人民币。”“到电影院看电影也要人民币。”“买零食。”“家里买油盐酱醋。”……七嘴八舌。当我出示第3幅图时,我还没来得及提问,教室里就像炸了锅,互不相让,我只好让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将以下问题分解到组内,①“小朋友在干什么?”②“存钱是为了什么?”③“你有零花钱吗?”④“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这样,同学们通过交流,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纠正、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人民币的作用。

㈣展示提升

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新收获与大家分享,使每位同学对新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先让学生看图区别新版和旧版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接着出示大面额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是多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准备的人民币按面值进行分类。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②再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让学生开展换钱游戏,通过游戏学习体验1元=10角,1角=10分两个单位换算。

㈤达标测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人民币就是要孩子们会用人民币。 我先让学生两人一组,数一数你准备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然后把课前准备的铅笔、橡皮擦、本子、削笔刀、文具盒各十个摆在讲台上,标好价格后,进行现场交易,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并说出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一定得尽售货员的责任,其它同学想好买什么东西,拿好钱排队到购物。

㈥小结总评

本环节让学生谈收获,谈课堂上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或者课堂的延伸和

36

拓展。在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我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你们还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人民币上印的是毛主席。”又有一个抢着说:“你们知道人民币的角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吗?”我马上说:“你真棒,老师还不知道呢?”于是,她晃着脑袋说:“那是盲文,专供盲人辨认人民币的。”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人民币还有假的,有的假人民币用验钞机都验不出真假”,还有一位学生说:“我爸说差不多8元多人民币才换1美元呢!”……学生了解的信息和课外知识可多了。这样,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鼓励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和思考。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

四.合理分组和及时的评价为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保驾护航。

科学、合理的分组,及时且具有鼓励性的课堂评价才能使小学数学“四四六”课堂教学模式走得更稳、更远。为此,我遵循成绩均衡、性格搭配、性别互补和住所就近四个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6至8组,把学生的前臵作业、作业、课堂参与情况、小组的凝聚力、小组的竞争意识以及课堂学习习惯等,均作为课堂学习的评价范畴,进行小组评价的课堂管理模式,坚持节节评价,周周汇总,每周表现突出的小组定为本周的“擂台组”,在班上掀起了 “打擂台”的热潮,每周的“擂主组”,可享受周末无作业的待遇。这样的课堂评价方式,将学生臵于评价的核心地位,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的调动了后进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自主学习,提升能力”是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台上”学生讲解,“台下”学生或辨析、或质疑、或追问、或辩论……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学生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

37

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当你走过教室的窗前,当你踏进教室的大门,可能没有学生注意你;当你驻足聆听,可能没有人在意你。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感情投入,是他们尽情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课堂。

总之,小学数学“四四六”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38

第四篇: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总书记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对照试验法、抽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2、实验步骤

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为基础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包括:(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整理、座谈调查、归纳阅读基本策略阶段。(3)基础调查与测试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为经验研究阶段,对整理出来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尝试,以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为实验性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取对照试验法、抽样调查法等,对同一策略在中高年级开展比较性研究,考察他们的适应性,以寻找与阅读策略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而形成研究报告。

第五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校申报并通过审批,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开放式试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收获更加丰富、实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强化了与学生互动的意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该文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教改前后学生实验情况,探讨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总结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式和教学成果。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24-02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也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高度融合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这又是一个面向全校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每年都有数千人进行考试,涉及面广。大学新生对于教师依赖性较强,学生基础和需求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门课程的设置本身,就体现了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单一性、僵化性,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因此,在校、系领导的支持和具体指导,我们就这个学科进行了从传统型转向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试点改革。

1 传统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比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开放、时间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师生互动渠道开放及实验室开放。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比起以往的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指导指定的班级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等等传统模式来说,可以体现出多方位、多侧面的创新优势。

1.1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改之前,我校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是32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的上机实践,实验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对实验的喜欢和重视程度自然也不高。

1.1.1 实验内容涉及面窄,题目少而且简单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对于教学对象缺乏差异性分类组合,实验教学成了一个封闭的木水桶,水桶功能被木桶的短板所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普及,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熟练掌握。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软件的操作,半数以上的学生仍然对电脑的操作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Office。所以学生在一起上实验课时,有的很快完成了任务,有的下课都完成不了,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又羞于询问老师,时间长了,就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来实验室上课,或者在上课的时候看录像、打游戏等。由于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我们的实验难度都较低,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或者细节的设置问题都很少涉及,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了电脑初级培训班。

1.1.2 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和单一

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实验的内容,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得学生无需思考,按照实验讲解就可以顺利完成作业。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很少会举一反三,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假思索直接举手询问教师,这使得学生是消极的被动体,始终处于从属地位[1-3]。封闭化、简单化和重复化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消极情绪,也影响并制约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的潜力难以发挥,更难以进行突破和创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师生互相制约的封闭体系中难以呈现。

1.1.3 考试比重低,学生重视不够

由于考试与教学时间分配相匹配,实验考核只占考试中的很少一部分,丧失了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我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设置是:20%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60%笔试成绩,而笔试也是在纸质试卷上完成,考试方式和题目都不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互溶性,所以学生对上机实验重视不够,对原理和操作理解不透,更无从谈及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1.2 从形式到内涵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调研和全面反思、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参照了广东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试点学校的教学经验,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同时又联系实际进行了既实事求是,又大胆开创的设计策划,提出了我校针对这门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开放;从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互动渠道多元化开放;从实验室管理的封闭、僵化向提供灵活、宽松的实验环境开放;从教学内容的狭窄性向市场化、多元化开放;从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向差异化、多样化开放;从校内教师主导考试向内外结合、激励型考试方式开放。因此我校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由原来的56学时(包括32学时课堂讲授和24学时上机实践))改为44学时(包括8学时导学和36学时上机)[4]。减少了教师讲授的课时,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比重。

1.2.1 实验内容开放,学生实现自学为主,老师教授为辅

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基础之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教学的系统,它也是我校进行教改的根本保障。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提供指导和帮助。所谓的导学课程,就是教师集中对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愿上课或者点播视频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机房,通过访问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我测试、查看教学资源和交互式问答[5],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布置上分为客观操作题和主观创作题两个部分,客观操作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主观创作题就是没有固定的题目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越好则得分越高。比如用Word设计宣传海报或者制作一个自我介绍的PPT等,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非常喜欢,尤其得到老师的评语后,热情更加高涨。

1.2.2 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为了达到实验时间自主选择,我们对实验室也进行了开放式管理,即分为指导性开放和自学式开放。指导性开放即为教学计划中的36学时上机,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可以对学生直观和及时的了解。自学式开放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到电子阅览室刷卡(校园卡)上机,或者在双休日到指定机房进行上机,并安排有指导教师值班。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实验的时间,也能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2.3 全上机形式的第三方认证考试,实现教考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第三方认证(广东省高校考试管理中心)考试,这种考试形式类似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客观题和操作题全部都在上机中完成,这样既实现教考分离又能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充分重视。由于老师不能成为考题的主导者,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就小很多,紧迫感增强了,主动性自然就调动起来。第一次通过性考试的及格率尽管在60%以上,但是这个成绩已经达到广东省高校的平均及格率了,这显示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

2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过快两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实施开放式实验模式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也根据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2.1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实验内容难度大, 项目设置不合理。由于实行第三方考试认证,我们使用的教学平台也完全依赖别人,里面的实验内容多而且细,有些题目与基础理论衔接不强,部分项目的设置重复性高,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而且指导教师完全没有参与到考题的设计中,对学生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仍然缺少对实验内容的主动选择,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然改变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几乎不适应。首先是少数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授课和实验过程中,让他们缺少对课程的认真性。其次,学生仍然被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导学讲到哪里学生就做到哪里,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学生几乎很少。而且实验室的开放给他们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变化,很多同学认为周末回家或者在宿舍也能完成实验内容,其结果是机房没有几个人上机,宿舍没有几个人练习,资源浪费依然存在。

3)资源有限和投入不足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6]。由于设备陈旧,再加上资源有限,实验课时的安排不得不大大降低。而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也必将增大耗材消费和仪器损坏。尽管我校已经允许新生带电脑,但是拥有自己的电脑并积极使用在实验课程的只是少数同学。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展开,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的开发性不大,因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2.2 探索应对策略,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经过一系列教学探索和老师间的交流,我们采取了以下对应的策略:

1)任课教师参与部分题目的设计,增加学生创造设计分数。我校已与广东省高校考试中心达成协议,由任课教师出一部分题目存放在试题库中,这样既能控制考试的难度,又能结合本校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上机,发挥他们主动创造能力,我们也增加了实验内容完成奖励分和创造题目奖励分制,并把优秀的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中进行公示。学生在论坛中能够相互评价和鼓励,不仅扩大了影响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开放与约束管理并进。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对实验教学进行约束,即对实验内容和过程开放,对教学质量进行约束,建立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的监控体系,控制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尽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线的情况进行直观的表示,并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

3)实施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和竞赛基金[7]。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研究使用。为了激励学生,我校也设立了竞赛基金,成立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导的兴趣小组,设计和组织各式教学比赛。同时,也鼓励与企业联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比如我校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校园阳光数字化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学生设计和开放的。

3 结束语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水平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而是整个实验教学系统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思想观念都需要很大的转变;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也必须在改革中适时调整,以顺应本校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最终使开放式实验教学真正实施下去,取得更加出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赵鹏,赵卫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319-321.

[2] 徐建东,王海燕,蔡银燕.宁波大学开放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6):101-104.

[3] 盖功琪,宋国利.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62-164.

[4] 王婧,程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经验总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7):2-3

[5] 杨碧石,束慧.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8(7):21-23.

[6] 陈朝峰,樊红,社盛健.开放式实验教学问题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科教园地,2008(11):151-152.

[7] 盛健,杨保海.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73-17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客房部员工岗位职责下一篇:开户许可证怎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