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然而,20世纪末开始,居民消费率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有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而这降低了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未来收益的乐观预期,因而增加了预防性储蓄,挤出当期消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称为“城乡保”,下同)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实施以来是否实现“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需要”之政策初衷?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其研究的意义尤为重要。本文在充分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扩展型的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包含养老保险因素、人口结构因素、收入因素等在内的消费计量模型。进而,采用中国2013-2019年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通过城乡保替代率和城乡保缴费率两个代理变量,实证分析了城乡保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考虑预期寿命延长对该种关系的影响冲击。最后,分析城乡保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城乡保替代率和城乡保缴费率均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预期寿命延长抑制这种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2)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平均消费倾向表现出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中、西部地区。(3)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的平方,均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在东部地区仍具显著性。(4)预期寿命与城乡保缴费率的交互项的估计系数,在东部地区,显著地抑制城乡保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基于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的政策建议为:(1)继续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高城乡保的收支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消费效应,挤进居民的当期消费。(2)致力缩小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尤其加大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可增加居民当期的可支配收入。(3)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并逐渐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4)着重发展老龄产业,特别是与医疗保健服务相关的产业,并结合地区的差异性,挖掘中国老年人的多元消费需求。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居民消费水平;预期寿命;固定效应模型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2.2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

2.3 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成果

2.4 文献评述

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消费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3.2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理论分析

3.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理论分析

4.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计量模型、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4.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3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4.4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

4.5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绩效技术教师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产妇产科护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