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

2022-08-06

第一篇:地理期末考质量分析

七年级段考地理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本卷结构整体稳定,形式内容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突出了新课程特点。试题较好地反映了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灵活新颖,难度适中。本卷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析图、识图能力;判断、分析能力。

二、答卷分析

本次题型分二大类: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综合题有5个小题,共40分;卷面分100分,相对较为科学合理。与往届试题比较,难度有所增加,这与中考命题趋势相一致。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总体感觉:看似不难但较难得分。从学生成绩上来看,比上学期考试成绩基本持平,但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加剧,但是学生个体学习基础悬殊仍然较大,加上各班学风、班风影响,班与班之间差距很大。如159班的均分是74.55分,而161班的均分仅为38.74分。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在解答

5、

7、

10、

11、

13、

14、

27、

28、30、等题的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对所学有关亚洲、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踏实,做题盲目性较大,不同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存在较大差距。平均得分低,失分率较高,这是影响本次整体成绩偏低主要因素之一。结合日常教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各班学生客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中对所任班级每一节教学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控制课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综合题:部分学生答题得分一般,在答题中得分率不高,这与平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很大关系。 第31题(1)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填写不规范“撒哈拉沙漠”写“成撤哈拉沙漠”,(3)不知从热带草原是在C、D、E、中的具体地理位置,导致盲目的乱选,第32题(1)D不懂是非洲,(5)答题不规范,答不到要点;第29题(2)工业部门打错的较多,回答成重工业,(6)读不懂题意,误写成南美洲,回答不到要点上,本题有点拔高。第35题(4)把五海三洲中五海的具体位置混淆

结合本学科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把课程目标分解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认真落实好学期工作中的教学规划。综合分析题有一部分失分率也较高,这与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有一定关系。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对教材熟悉不够,读图和用图基本功较差,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其中大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在解答中表达语言辞不达意,甚至差的学生做基础的题也经常出现错误,盲目性大,造成易得分的题反而也出现了失分现象。

三、今后教学

结合本次考试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我认为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统筹兼顾到基础知识和延伸部分两方面的学习,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学到更多的延伸方面的知识。

3、要加强课堂管理:在纪律上进一步严格要求每个学生,课堂上学的知识尽量在课堂上掌握,向45分钟要效率。

4、计划期末复习工作要科学全面:以课本为“本”,坚持以导学练为主导的复习策略。

5、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不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目标。

6、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

7、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

8、教学中应强化练习。

9、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加强学生。

本次考试,我对所任班级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初一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2010—2011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地理试题分析

王强

一.试题情况

试题基础性强,覆盖面较广。选择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兴趣情况。

试题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积累。试题面广但难度系数小。综合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总的来说基础性强,理解能力题适当,运用能力题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文特点和当前教材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约,试题合理。

今年的期末试卷结构简约,分两大块,分别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整套题题量适当,共有36道题。单项选择题占30道,读图题占7道,试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进行了难易不同层次的考查,试题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

准》为依据,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基本维持在6:3:1,题型设计灵活多样,既方便考生答题,又便于阅卷。

2.紧扣课本,难易结合。

立足于课本,以“课本为本”是这套试卷的又一特点,试题中的选择题和

31、

33、34题填图是课本中简易的,

32、36读图题属于较难的。比例占65%和35%.

3.强化双基,重视积累。

试题得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落实基础,强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了积累这一重要得地理价值观,如选择题中的得1----13题和21----26题、读图题

31、

33、34,都能体现基本知识的彰显。

4.注重运用,突出能力。

今年期末考题特别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考查,符合《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如选择题中的14---16题,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分析问题的综合地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思维能量。

5.试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开放性。

试卷中设置了多道开放性试题,这些题使学生在整体

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发挥,如选择题中33小题中人口密度的计算,36题“母亲河”的主要原因。

二.试卷情况:

通过批阅试卷分析试卷,学生答题出现了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1---13小题失分较多。

2、读图识图能力较差。如:

32、

35、36小题失分较多。

3、知识积累差,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如:

28、25小题多数学生不会分析和解决。

4、空间概念差,地理思维能力尚待提高。如32中的(5)小题,33题的(1)题,35题的(4)题,36题的(5)题、(6)题。

5、错别字较多,如霍尔木兹、土耳其、摩尔曼斯克等。

6、语言组织能力差,如35题中的(3)36题的(5)(6)题。

三、整改措施

1、通过试卷的讲评,再现知识结构,达到温故的效果,并提高学习危机意识。

2、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期中考试,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与生活技巧。

3、以教材为中心,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课前及时复习、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把握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理清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及预见性。

4、充分利用好学案,精选精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5、解题方法指导还要加强:

①学会审题,找出问题并与所学知识点相联系。

②以课本为主,资料为辅,合理利用周末练、试卷。 ③学会看图、读图、用图。

6、做好培优辅差推边工作,提升总体成绩。

第三篇: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一年级期末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

2、注重积累。《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

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

二、答题情况

总人数:354 总分:20212 平均分:57.09 优生率:25.98 及格率:48.02差生率:20.05

三、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课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学生能展示出来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准备去展示,充当好学生预习、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展示都应该在清晰展示结论时更应注重介绍得到结论的方法、思路。切忌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

3、教师的每一堂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教师形象、语言、课堂设计、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案等)等,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一样去对待。

4、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

5、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

6、教学中应强化练习。

7、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加强学生。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题分析

试题共三大题,卷面50分,其中选择20分,读图题30分,简答题5分,试题紧扣课标,五个单元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四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得分情况

采用随机抽查各班试卷各20分,又从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为样本,得分折合为百分。基本情况: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

1、

2、

6、

7、

9、

11、

13、15,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二大题16(1)(2)(7)(8),17(1)(2)(6)(7),18(1)(5)(6)(7);三

18、19。

错得较多的题目:一

3、

4、

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

1 彰显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 “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刘金凤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3 复习对路,今年的复习分单元确定了目标,梳理了知识点,然后记忆、理解、口头抽查,最后进行了检测反馈,相对比较落实。

(二)失分主要原因

1 学生对于地理区域掌握不好,平时在上课时候,比如西双版纳、珠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等等,也明确分析了属于四大地理区域里的什么区域,但是没有深究和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对于云贵高原是什么区域就有些拿不准了。

2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 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领悟不够。

4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第一题为例,四大地里区域的各版块以分解形式出现,按照常理,就准确判断各是什么。而判定技巧,一是根据平时所讲,按照特征,比如西北地区的形状的窄长的,横跨纬度最大;而是按照经纬度拼图;三是采用本办法,将各部分复制后沿着边缘剪开,直接拼贴。确定准确了,其他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5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我监考的二考场里,平时一直95分以上的一个同学在做西气东输对东部的影响的时候,做成了对西部影响。

6 台湾的地势特征,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够灵活和精确,也导致丢分严重。

四 今后改进办法

1 要坚信不疑的将高效课堂模式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今年是探索阶段,师生都还不够熟练,出现了预习和谈论占用时间过多,展示不够充分,反馈不够落实,有夹生饭现象。一定要处理好“导”“教”“学”的关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精心编写导学案,加强小组建设,落实我校指定的“九大流程”。

2 着手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尾巴大的问题,在地里学科里还是相当的突出,要上后进生找到学习地里的乐趣,给予他们展示表现的机会,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学生差距,也要力求缩小差距,可以让后进生放弃一部分不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要夯实基础,在低中档难度的知识点上,加强检查与督促。

3 平时训练的书面作业训练的频率和小检测的频率加大,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4 需要向刘金凤等老师请教,多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师生互动,把握学生动向,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防止僵化。

第五篇:七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2013学年下学期景谷县学业水平监测

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

半坡中学蒋凤芝

一、试卷评析:

试题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进行命题。试题总体来说立足于基础,难易适中,题型稳定。试题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对今后的地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基本结构:

试题类型共两大题,32小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以读图填空为主,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多种题型,形式比较多样,有所创新。共7小题,共计50分。从卷面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来看,覆盖整个七年级,较为全面,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试卷主要特点:

1.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在新课程中,地理具体知识内容的要求有所淡化,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本次试卷正体现了这一点,试题均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设计,考查初一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规律相互关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形、河流、环境问题、世界的重要区域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重视地理图像功能,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试题运用了丰富的图像,并以这些图像为载体,利用地理图像的功能,直观地表达地理空间的概念,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表,图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具有鲜明的地

理特色,图像形式新颖多样,包括经纬图、区域分布图、地形剖面图、天气预报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漫画图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掌握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如28题第﹙1﹚小题,学生阅读地图读出日本和美国及墨西哥的地理位置。第30小题学生通过阅读巴西地图对巴西的主要城市分部完成填空。

3.加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统一,加强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参与社会的意识,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答题典型错例及分析:

第3小题,实际上是考查关于地球表面积问题,错误较多,说明学生对地球表面积的这一数值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26题,考查关于海拔高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学生的数学计算很粗心,答错很多。说明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

第27小题,考查经纬网分布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位置以及位于某地的什么方向。答错的原因是学生的地理空间分布模糊,读图技能不足。

第30题,读“巴西地形图”,考查学生从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解答问题。但学生的失分还是很多,说明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第32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法国地图,写出法国的地势特点,由于学生对地势特点和地形特点难于区分,没有把握以致出错很多。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欠佳。

三、教学建议

1.倡导规范严谨的教学作风。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教师要强调,让学生不仅明白,而且能举一反三,教学语言的表达要规范,尽量用专业的地理术语来表达地理的事物。

2.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但是这种“主动”,并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动员学生重视地理学科就能实现,教师还应致力于如何采用更多元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这种转变,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

学。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感到很“难”,这与地理学习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有关,从学生答题不难看出,地理的空间分布、空间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这也正是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以图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说明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体验,对图像进行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的处理能力。

4.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新课程强调把地理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要把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地理教学也应反映这种要求。应适当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大空间地发表自己的地理观点,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2014年7月18日

上一篇:电力企业廉洁风险库下一篇: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