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研组教研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综合教研组教研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当前教师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教研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然而目前大多高中的教研活动都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及教学发展的需求。因而,本文从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入手,进一步推进本校教研活动的改革,落实教育改革中对教师教研活动的要求。

第一篇:综合教研组教研论文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研:体验教学改进的过程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16年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成果推广培训”的背景、培训思路和过程。本次培训以“‘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研:体验教学改进的过程”为主题,基于培训组织者六年多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成果,以三轮研究的子课题组长的讲座和“历时同课异构”的阅读教学改进为核心内容。本次培训达成以下三点共识:(1)需要进一步强调和落实“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这一理念。(2)“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强调英语阅读教学是有机平衡信息加工、思维培养和语言学习的综合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应当基于“真问题”策划研训活动,以一线教师真实的关切为研讨对象,要有实实在在的研训过程体验。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研成果推广培训;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教学改进;“历时同课异构”;共识

培训概况

1. 背景

为了深入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帮助教师了解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前沿研究,体验同行阅读教学研究过程与经验,唤醒改革课堂的行动与智慧,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过去六年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年11月14—18日在浙江省余姚中学举办了列入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培训项目——“2016年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成果推广培训”,以推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来自全省的58名高中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基于综合视野的阅读教学行动改进”这一研究成果已经被评为“2016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成果历经六年(2010—2015)三轮的草根研究和实践形成,三个阶段分别依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规划课题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学术成果培育项目开展,先后共有26个单位的54位教师和教研员直接参与本项目,出版专著《中学英語阅读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共15册。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已经有7名成员被评上了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

2. 过程

本次培训以专家报告、典型案例、教学现场、参与式研讨为主要形式,既聆听关于阅读教研的专题讲座,分享我省六年三轮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成果,又请学员和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现场同课异构,并在课前与课后开展全员参与进行极其充分的研讨。

主办方将59名学员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培训活动有合有分。宁波市北仑区英语教研员张梦华,绍兴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绍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戴军熔和台州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徐香云三位老师分别担任组长,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全体参训教师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为本次培训活动的高效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讲教师的精心准备和互动讲课,使得本次活动的“输入环节”有了质与量的保证。两轮六节基于对教学文本深度解读和充分交流的研究课和专家的精到点评,使得本次培训的“内化环节”开启了全体学员的积极思维。分组讨论环节,每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参训教师的积极投入,使得本次活动的“输出环节”硕果累累。

在“输入环节”中,笔者的发言《高中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及其研究》主要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我省六年三轮的阅读教研成果,并着重谈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和研究思路。本次培训的阅读教学研究成果分别由以下七个讲座组成:特级教师、桐乡第二中学庄志琳老师的《高中英语文本解读——内涵、策略与原则》,特级教师、金华第一中学钱剑英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有效运用》,特级教师、金华市婺州外国语学校陈永芳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特级教师、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梁美珍老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思维视角》,舟山普陀中学张成年老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评判性思维:阐释与评鉴〉课题研究感悟》,余姚中学王秋红老师《在研究中成长——“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理解与赏析”子课题研究历程》,特级教师、绍兴市第一中学戴军熔老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七位主讲者均是过去三轮六年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组长。他们毫无保留地讲述他们研究过程的心得、成果和思考,也算是对课题研究的“言传身教”。

接着,后六个单位时间属于“内化和输出环节”。本环节的设计思路,是以学员为主体,体验为策略,安排同一个文本的两轮“同课异构”,即第一个半天三节课上同一教材,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暂且称之“共时同课异构”。开课前有研讨,开课后再分组研讨,并在已经讲究的课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第二天仍然安排同一教材的三堂同课异构,课后再一次研讨。这样两轮同课异构,我们称之为“历时同课异构”。

具体地说,全体学员围绕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这一文学语篇(选自北师大版英语必修3第51页Literature Spot 5泛读栏目)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15日晚上分组磨课和大会分享交流;16日上午分别由宁波北仑中学陆萍、绍兴市第一中学钱虹燕和台州市第一中学黄凌辰三位老师开设了首轮三堂研讨课,并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上课感悟。16日下午,全体学员分组评课,并就各组的课提出改进建议,推荐学员完善后在第二天再次开设研讨课。分组评课后,全体学员集中,每组推荐一名学员介绍小组评课情况,以便分享各组的思考。接着,特级教师、余姚中学王爱娣老师从文本解读、思维培养、课堂设计、操作过程等方面对这三堂课进行了细致周到的点评,肯定优点,也提出了改进建议。16日晚上,在第二天即将开课的老师约请部分小组成员磨课改进到深夜。17日上午,余姚中学孙浙微、嵊州市马寅初中学陆钰萍、台州市路桥中学李慧敏三位老师再次执教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阅读课,进行第二轮研讨。与第一轮研讨课一样,开课后,他们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上课感悟。17日下午,全体学员再次分三组评课,每组推荐一名学员在随后的集中学习中介绍小组评课的主要观点。特级教师戴军熔老师从文体特点、核心素养、文化价值取向、思维类型等方面,结合“历时同课异构”文本作了专业评课。

最后,笔者作了培训小结,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割裂语言与理解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文本解读,关注阅读策略的培养,关注文本意义与语言形式的结合。从教学文本看,一文之本的作者视角帮助读者读到内容与态度,读者视角即关注理解与阐释,而教师视角则应当权衡语言与思想、表达方式、阅读策略等诸多因素。就阅读教学而言,解读要深入,教学则浅出;基于文本内容,把文本内容、思维训练、语言学习有机整合起来。真实的阅读体验生成实在的阅读能力(葛炳芳,2015)。阅读理解是一种活用语言的素质(葛炳芳,2000)。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理论,以“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和“体验阅读过程,感受策略运用”为核心理念,强调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综合视野”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葛炳芳,2015)。读书、听课、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必有选项,一线教师需要相信,只要在某个领域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就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信念、思考、行动、合作、体验,是一切改变的基础,阅读教学改进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笔者建议参加研训的老师回到自己的课堂再去实践一次,以期获得更扎实的体验。

学员反馈

1. 对阅读教学的感悟

学员9: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培训,与之前参加过的很多走走形式的培训完全不同。

这次培训活动聚焦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这一主题上,来自一线的课题研究者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从不同角度谈论了阅读教学研究带来的惊人变化。……最受益的环节是磨课,或者应该叫“魔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教师需要现场解读文本,做出教学设计,并完成授课。之后还要接受大家的点评,进一步改进,重新授课,再点评。……

学员1:一篇文章的内涵和外延,会随着教师的不懈解读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也想带着这些丰富的东西走进课堂,教给学生。……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解读的维度是多面的,而一堂课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很重要的。……综合视野下的英语课,我的理解是英语课要关注内容、思维、语言三位一体而又有所侧重。

学员7:很佩服第二天上课老师的勇气,在第一天上课老师几近完美的授课之后,挑战完善,力求完美的尝试……

学员14:初读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淺显寡味;再读,略有滋味;三读、四读,乃至一口气读了十二遍,越读越有味。讨论中、磨课中,再次领略了它的味。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确实是一篇值得分享的好文。朴实的语言,掩盖不住鲜明的主题;平凡的故事,遮挡不住矛盾的冲突;骑士的谎言,折射出人性的弱点;人与神的交往,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明确的时空线索,连接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两个故事串联下的文章层次分明,跌宕起伏,解读无需费劲,却又如此费心。

研读之后是聆听,聆听之后是讨论,讨论之后是改进,改进之后是提升。终于明白,余姚之行,收获之行。文本最后以When I become arrogant, I can look at the belt and remember that I am not a perfect knight.结尾,特别让我喜欢,因为我们都愿行走在perfect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学员15:我的课被安排在了周四,这使我的压力更上一层,如何在周三老师上课的基础上汲取他们的优点并避免他们的缺点呢?如何把前两天培训的内容更加贴切地展示在课文的设计中呢?我一直记得葛老师的话Less is more,你要确定自己40分钟能在课堂上教多少,学生能掌握多少。所以我把课的切入点确定在test的主线上:What is the test~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test~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test~ 在一次次考验中骑士的精神浮出水面。让学生知道骑士也是人,也会犯错,但难能可贵的是从失败的经历中学习。这也是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最宝贵的经验,经历人生的一次次考验,具备各种品质,然后从中成长。

上完课后每个小组对我们的课进行了点评,有表扬,也有指正,这些都让我知道自己以后课的设计方向应该是怎么走。

2. 对培训与自我的反馈与反思

学员4:……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几位老师在分享课题成果的同时都提到了过程的艰辛,都是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课例研究,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做出来的。我还发现台下的教师对于课题中很多内容也是相当熟悉,尤其是在磨课评课中,例如阅读策略、体验阅读、评判性思维等等我觉得比较陌生的术语,却是他们在平时经常提及的词。那么在这之中我到底欠缺了什么?真的是平台不够多,不够高大上吗?我想并不是这样,是自己缺少自我提升的心,就像我们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渐渐消逝,我的兴趣也在一年一年的工作中被消磨掉了,导致没有一点进步,反而水平也渐渐退化到高中生的程度。没有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再多的机会和平台都是无用的。就像张成年老师说的“They tried to bury us, but they didn’t know we were seeds”,我想我也是时候开始觉醒发芽了。这两天晚上我认真看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信息加工:提取与整合》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也在整理讲座中的内容,写着自己的反思,尤其我对梁老师讲的“对反思的反思”印象深刻,我也将开始慢慢做起来。自我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什么都不做或许也能很好地过着每一天。但是教师的意义是什么?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好像这跟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有些不符,毕竟这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就像葛老师今天最后总结中说的,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也该是时候行动起来了。这也是对我一个基层教师的当头棒喝吧。

学员14:本次培训,紧张紧凑,白天连着夜晚的学习,累并充实着,听课连着磨课的讨论,忙并快乐着。难忘葛老师敦促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难忘讲座的精彩实用,难忘同学的热烈讨论。四天的培训,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友情,是视野,是创意……

学员16:喜欢同课异构的形式,可以看到其他老师解读文本的视角,就像在自己的面前都开了几扇窗看到了更多的风景。

三点共识

本次“累并快乐着”的培训促进了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乃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活动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1)文本解读。需要进一步强调和落实“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这一理念。如果对教学材料不进行细致的解读,那么,一个文本只是符号的堆砌。只有充分的文本解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文体特征是文本解读和阅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2)综合视野。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融合文本内容、思维培养和语言学习的综合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强调这三者的平衡,而阅读策略的培养主要通过隐性的阅读活动去实现。

(3)体验过程。教研讲究真实,基于“真问题”策划研训活动,以一线教师真实的关切为研讨对象,要有实实在在的研训过程体验。任何与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研究,不管是课题研究还是论文写作乃至非正式的“办公室教研”,都会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巨大影响。“同构异构”如果有充分的讨论与分享作支撑,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历时同课异构”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葛炳芳. 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J]. 学科教育,2000(3):24-28,33.

作者:葛炳芳

第二篇:浅谈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摘要:在当前教师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教研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然而目前大多高中的教研活动都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及教学发展的需求。因而,本文从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入手,进一步推进本校教研活动的改革,落实教育改革中对教师教研活动的要求。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高中学科教研活动

教研共同体作为目前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拼图,它决定了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发展高度,并且为教师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因而加强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能够进一步落实教研活动的改革,并且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的传统观念,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综合水平。

一、高中教研活动现状调查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行,传统的教研活动逐渐无法满足教师的教研需求,当下需要进一步加快完成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优化。

为进一步了解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开展与呈现,我们做了一些调查。此次调查我们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目前就课题开展作出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面向高中教师20人,回收有效问卷调查20份,回收率达10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研活动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教研活动内容无法满足如今的教学需求;65%的教师表示曾经私下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有所收获;70%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需要融入更多新鲜元素,从而让教研活动从根本上进行创新。通过对初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目前在高中教研活动以及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影响课题的有效开展。

二、高中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目前高中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研活动内容单一”、“各学科教师间缺乏交流”、“教研活动主体存在狭隘性”三个方面:

(1)教研活动内容单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目前的教研活动开展表示缺乏多样性,并且单一的教研活动方式使大部分教研活动浮于表面,难以实现教研活动的预期效果,无法提升高中教研活动参与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2)各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在日常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各学科教师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因而在构建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学科教师各自为政的问题,并且无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无法提升,让相关教研活动以及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局限性。

(3)教研活动主体存在狭隘性。在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大部分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教师的参与进行,每次活动主要参加者都是相同的教师,这无疑使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有所减少,教研成果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契合教研活动以及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初衷,导致教研活动存在相应的狭隘性。

三、高中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

针对目前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所存在的问题,现对其作出针对性的剖析,并提供对策建议:

(1)定期开展校内交流活动。校内活动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活动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存在开展活动不规律、活动主题不明确等相关问题,为就上述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校教研负责人可通过制定相关规则,进一步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作出规范。

例如,教研组负责人可通过定期开展校内交流活动的方式,制定校内交流活动的周期性,并且对当月交流活动内容进行梳理与调整,明确教研活动目标,以课题研究与观摩课的方式促进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并且定期展示教研共同体的教研成果,实现教研活动的主题化、实用化。

通过对校内交流活动以及组内交流活动的常态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師及负责人对教研共同体的把控性,并且能够及时就日常教学以及课题开展情况作出阶段性总结,进而就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2)构建网络研讨及共享平台。当前高中教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仅限于在日常校内活动中开展,不利于发挥教研活动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因此,为进一步打破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局限性,课题组利用互联网、云端等现代化手段拓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研讨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双平台建设。

一方面,通过校园网的更新增设教师论坛栏目,利用网络论坛的构建打破教师间教研交流的局限性,让各学科教师能够通过平台随时随处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与手法共享,推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增设微信研讨群、qq群等在线沟通渠道,方便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研讨与交流,结合线下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实现多学科教师线上线下联合交流与探讨的目标。

通过构建网络研讨与共享平台,实现各学科教师交流常态化,进一步促进(删去)提高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频率,从而实现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优化调整。

(3)提高校外交流活动频率。通过访谈与实地调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拓展教研活动的宽度,从而(删去)通过对校外行政机构、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学校教研经验的借鉴,实现在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中“取其精华”的目标。

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曾与校外的多个行政机构以及学校进行实地交流,且通过与相关教育学者的探讨对课题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借鉴与优化,并就交流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此外,在课题开展后,课题组制定了《校外交流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课题组内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校外活动,加强团队交流频率,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影响课题的开展与调整。

通过多次校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将校外社会人员、教育部门成员以及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纳入到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打破教研活动的狭隘性;另一方面对教研共同体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教研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教研共同体内部的凝聚力。

(4)完善实践评价体系。为增强高中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在课题开展后需进一步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就目前课题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作出针对性的调整,进而优化课题内容。

一方面,定期开展教研共同体全体成员会议,确保每两周进行一次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现阶段研究成果,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讨论,要求各成员就目前课题开展的情况、不足以及建议分别作出评价,并统一作出梳理与分析,为课题内容优化提供充足的依据;另一方面,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评价、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反馈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对课题的开展成果以及教研成果等进行评价。

通過定期开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为目前的课题内容优化提供充足的调整依据,从而加快实现课题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促进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教研共同体构建是高中教育改革中的主要趋势,它可以帮助高中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拓宽资源共享、研讨交流等渠道。因此,自课题开展以来,各学科教师在定期开展校内外交流活动、构建网络平台等教研共同体构建优化工作中都比较活跃,目前学校教师的综合水平稳步上升。

在通过对实践评价体系的评价与分析后,课题组发现目前课题的开展尚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将在进一步契合教学需求与教师的发展方向对现有课题进行微调,希望在日后的课题研究中能够进一步优化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促进落实教研活动的改革,以多学科融合开展教研活动常规化为目标,为各学科高中教师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引导。

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高中学科综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研究》(LHKT201918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敏、蔺海沣,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年12期

[2]徐伯钧,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年09期

[3]沈佳乐,教师共同体的要素及其情境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4期

[4]贺来,“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5]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作者:宋俊

第三篇:创建教研组文化系统 提高教研组工作实效

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文化创建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学科的建设,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中获益,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基于学校自身的情况,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研环境。

一、我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建设缺乏主动性

现阶段,我校的教研组工作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公开课时不注重教研实践性内容,教研目的不明确,整个教研组对教研活动严重漠视,不主动去创新,教研内容老套、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空洞无物,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缺乏明确的目的。很多教师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主动去学习和吸取优秀的教学方式,不会主动去利用教研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比如,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培养学生课外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但是,只得到部分老师的认可和实施,更多的老师并没有响应。整个教研组缺乏互助精神和专业性引导,很多老师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面对新注入的教学理念,不但不支持,反而强烈反对和抨击,甚至,当同事开展活动出现问题时也不会主动去帮助解决。

2.教研组织形式化

由于教研组成员对教研组工作不重视,于是,所谓的教研组工作只是随便组织几次会议,做一些报告,并且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其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导致教研组工作形式化,教研组活动从根源上便缺乏实质性的意义。最为严重的是当教研组开展会议和活动的时候,很多教研组成员借故缺席,由于没有具体的奖惩措施,因此教研组整体十分散漫,没有向心力和责任感。

3.教研内容随意化

教研内容随意化是目前教研组建设最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教研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方面表现:一是教研组成员对教研理论认知不够,因此,把教研当成负担,在内心里排斥,于是当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他们要么推辞,要么直接走形式,仅仅弄些理论报告,而没有具体实践。二是教师为了教研而教研,很多教师无法正确地认知教研的根本目的,直接把教研当成表现自我的平台,只有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才努力地表现自我,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去主动应用,提高自我教学质量。

4.教研与教学活动分离

教研组的研究性活动和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应该是紧密的,否则容易使教研成果付之东流,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其主要表现为:教研组成员严重缺乏问题意识,平时遇见问题都是得过且过,课题意识淡薄,不善于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拼音教学不过关,多年调查的数据也显示,我们的学生拼音学得并不扎实。对于这个问题,新教材的要求是在以后教学中逐渐巩固,但是,语文教研组教师从未重视过这种问题,从来没开展过此类课题研究,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我校创建教研组文化系统的实践

对于学校语文教研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并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做到将教研内容实质化,以提高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效率。语文教研组发展的关键就是打造教研文化系统,只有加强教研文化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调动语文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改变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厌倦心理,切实改进语文教研组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思想,主要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网络组织教研工作

由于我们过去对教研活动不重视,教研活动环境也非常差,严重影响了大家教研的积极性。因此,当前我校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不仅提供宽松舒适的教研活动环境,还提供宽敞的教研室供大家使用。另外,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教研组聊天室,利用网络来改进场地狭小这一弊端。

建立网络教研室不仅能够给教研组成员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且大家能够在这里畅谈,也避免了有些教师不爱发言、不善于发言的缺陷。如果遇见理论性问题,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了解,减少了其心理负担,由此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整个语文教研组充满了活力和积极性。以前开教研组会议时,很多教研组成员借故缺席,而现在网络教研室的开通为大家提供了便利,大家可以直接登录进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不用动手做笔记,避免了传统教研活动中大家为了记录会议内容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认真听其他教师发言的弊端。

2.完善教研组教研制度

以前的语文教研组活动中大家都很轻松,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导致成员在教研过程中经常跑题,教研变成了没有目的的聊天,教研活动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认识到,完善语文教研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展教研活动前,我们拟定研究课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们完善了评分制度,一改过去语文教研组评分制度都是根据教师的地位和学生成绩或者教研成绩来打分的状况。由此,我校的语文教研组教研制度得到了完善。

我校为了提高教研组水平而创立了文化创建系统。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民主、平等、团结的思想,在人性化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对于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并且多次开展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让各位教师彼此了解、吸取他人之长,并且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促进。

3.抓好教研组文化建设

我校为了提高语文教研组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积极开展了教研组文化建设,努力将教研组打造成学习型、服务型和开拓型小组,并且在实施过程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领导在开展教研组文化创建过程中,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在教研活动中强调教研质量,切实保证教研组学习制度化。在开展教研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常规,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做到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要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水平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4.提高教研组成员的执教能力

提高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教研水平,大力培养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研基础,全面提升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是语文教研组建设的立组之本。好的学校需要优秀的教师支撑,多年来我校在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建设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研组,这批教师都是学校自己内部培养出来的。语文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不能光靠行政命令,不仅要靠外因,更要靠内因。它首先要在教研组内形成一种育才氛围。组内要有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要有市青优、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成长梯次,要实行师徒结对制,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并展示自己的平台。然而,这些仅仅是外因,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应该以其育人机制作为外因来促进青年教师个体内因的发挥。优秀教师不是“打造”出来的,是修炼出来的。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第十三中学等校的语文教研组,组内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严谨的治学风范、刻苦读书的学习氛围,都是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他们热爱学生,热爱读书,勤于反思,巧于发现,笔耕不辍,在语文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并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5.改进教研组的备课模式

我校之所以能够很好地提高教研组的教研水平,是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对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我们采用个性化备课模式,摒弃了传统的统一备课方式。统一备课虽然看起来规范、严谨,但不一定具有实用性,不一定适合学生。经过教研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决定进行试点改革,对部分班级的语文教学先进行改革,然后观察所取得的效果。经过改革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另外备课的内容都是学生喜欢的,学起来轻松并且容易理解。备课要四步走,先是个人钻研教材,定位难点重点,发现问题,这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准备;继而参加集体研讨,对话争鸣,形成共识性教案;然后进入课堂,根据生成,灵活执教;最后进行个体或群体性反思,总结出经验或问题,再提交至下次集体备课。

语文教研组文化系统建设直接反映着一个学校教研组的综合实力,其教研内容不可被轻视,即使教研组文化系统建设起步比较慢,比较低,但只要大家配合着做,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那么,学校教研活动开展也会非常顺利,并且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从我校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文教研组文化系统建设要遵循本土化、特色化、实用化等原则,要避免形式化、理论化,开展的课题研究要有实质性和实践性,从根本上提高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效率。因此,语文教研组文化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杨军

上一篇:初三上册历史教师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