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岳麓书院之旅

2022-07-07

第一篇:解析岳麓书院之旅

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

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集体舞蹈图

C.《女史箴图》

B.《人物龙凤图》 D.马王堆汉墓帛图

解析:《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女史箴图》是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马王堆汉墓帛图是在西汉时期,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2.中国古代有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这位画家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是(

) A.顾恺之

C.吴道子

B.马远 D.八大山人

解析:“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特点的概括。 答案:C

3.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四幅画中属于山水画的是(

)

解析:《洛神赋图》属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历代帝王图》属于人物画,年画《连年有余》属于民间风情画,《踏歌图》是宋代的作品,作者寄情于山水。故D项正确。

答案:D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C.传统文化影响

B.社会思潮变化 D.社会上层倡导

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A 5.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连,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C.文人画

B.人物画 D.风俗画

解析:“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宋元绘画史,甚至中国绘画史的最高峰,不仅是由于写意、写实以及理想主义的表现获得完全的调和,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是一个有显著进步的时代。……北宋……是鉴赏家、批判家与画家的协调期,而使绘画经常处于具有高度批评精神的时代。”

材料二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中近代风格开始的一大助力……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艺术。

请回答:

(1)北宋时期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主要政治原因是什么?在宋代,古代绘画在创作的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宋元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有何异同点? 解析:第(1)题考查政治对绘画的影响及宋代的绘画成就,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对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答案:(1)原因:国家局部统一的完成;理学的兴起。

变化: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成为当时绘画创作的主流。

(2)同:从形式上看,都属于文人画;从艺术特点上看,都注重对个人意境的追求,而不讲求写实;从风格上看,明清绘画艺术是对宋元以来的绘画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异:明清时期出现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B.注重写实的宫廷画、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

C.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 D.中国绘画有利于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而文人画更注重写意。从中国绘画的整体上看,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据以上所述可知,C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

2.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故选A。

答案:A 3.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士人群体的出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市民群体的需要

解析: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绘画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理解的理想形式,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

答案:B 4.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下列有关该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它体现了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并不是描绘市井生活,故选C。

答案:C

5.北宋时期除了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还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解析: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是对当时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发展的反映。

答案:C

6.欧阳修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绘画类别及其风格是(

)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兼备

解析:从“画意不画形”可知,该诗描写的绘画重视写意,属于文人画。所以选A。

答案:A

7.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 A.与书法相伴而生

C.追求神韵与意趣

B.与文学相兼而成 D.画、诗、书相融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与书法为缘,并不是与书法相伴而生,故A项错误;“多含文学之趣味”并非是与文学相兼而成,故B项错误;“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得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C项正确;“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并不是说画、诗、书相融,故D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年—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C.张择端

B.吴道子 D.郑板桥

解析:本题图片显示出,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600—800年之间,这时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在题目所提供的四个人物中,只有B项是隋唐时期的。

答案:B 9.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危机的加深

C.深受理学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发展 D.统治阶级的倡导

解析: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C项正确。

答案:C 10.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容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画作者的心境。

答案:D 11.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根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造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

材料三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以后,曾装聋作哑。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北宋绘画特点的哪些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材料三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答案:(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3)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由于明清更替,社会动荡;专制统治强化,政治腐败黑暗。

第二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8课音乐与美术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1.在今天,贝多芬的名字不仅代表了登峰造极的古典音乐,而且是一种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象征。贝多芬的艺术创作产生的根源是(

) A.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B.18-19世纪欧洲的巨变 C.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

D.这一时期是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18—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历史的巨变中,动荡的社会为贝多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成为他的创作产生的根源。

答案:B

2.下图是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

A.现代派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浪漫主义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可知为印象画派。印象派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故C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属于印象派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A.毕加索 《格尔尼卡》 B.凡·高 《向日葵》 C.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D.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解析:毕加索《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凡·高《向日葵》是印象派美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古典主义美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人物风情画。故B项正确。

答案:B

4.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代表着一种空前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下面四幅作品中,与《格尔尼卡》属于同一艺术流派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A项是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B项画面描绘的是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画饼一样,一个挂在树枝上,一个呈90度直角耷拉在怪物旁边的平台上,还有一个软表搭在怪物身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这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该画作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C项是对现实生活的展示,无法体现“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D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与题意不符。

答案:B

5.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

世界名画《公牛》的诞生过程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解析:材料体现了公牛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体现现代主义作品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莫奈《日出·印象》

图2 莫奈《干草堆》 材料二 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绘画作品属于哪一绘画流派?这一绘画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判断出材料二所属的流派,然后找出其内在联系。

答案:(1)绘画流派:印象派。特点:主张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联系:同属于印象派。

[基础巩固] 1.《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下列对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 ②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代表作品还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④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题干中的人物是贝多芬,①②③符合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而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故排除④。

答案:C 2.据统计,艺术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旷世绘画有十幅,排在前四位的皆是凡·高的作品。凡·高绘画的特点是(

) A.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重光和色的作用 B.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

C.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D.反对传统和理性,趋向极端

解析:新古典主义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现代主义反对传统和理性。凡·高属于后印象派,他的绘画特点是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重光和色的作用。

答案:A

3.主张在创作中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以这种理念创作的音乐,被称为(

) A.古典主义音乐

C.印象派音乐

B.浪漫主义音乐 D.现代派音乐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可知该音乐应为印象派音乐。

答案:C

4.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青草,就是红色或灰色的。这一画派属于(

) A.古典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B.浪漫主义美术 D.现实主义美术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内容看,它注重描写事物在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因此这一画派属于印象画派。

答案:C 5.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老人与海》 C.《向日葵》

D.《清明上河图》

解析:A、B两项为文学作品,D项是中国宋代风俗画的代表;C项是凡·高的代表作。

答案:C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 A.达·芬奇

C.塞尚

B.莫奈 D.毕加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可以看出,这是对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的描述,属于此画派的是毕加索。

答案:D

[能力提升] 7.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

) A.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解读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说明19世纪的音乐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歌颂美好的事物,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与浪漫主义的特征一致,故选A项。

答案:A 8.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印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解析:根据“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光色变化”“发挥光色原理”可以判断“他们”的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美术作品(强调光和色的作用)。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印象”,故C项正确。

答案:C

9.如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

A.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解析:由材料“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和图片可知,这幅画为印象画派,捕捉光和色的瞬间是印象画派的特色,故D项正确;关注社会现实的应该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展示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故C项错误。

答案:D

1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艺术特征相似的是(

)

解析:由题干中信息“意识流手法”“交错凌乱的时空”等可知,《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与其特征相似的美术流派是现代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题目转换成“属于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是”。A项是浪漫主义作品,B项是印象派作品;C项是现实主义作品;D项作品采用了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是现代派美术作品。

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

——摘自李倍雷《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摘自马晓琳《西方美术史》

材料三 “二战”期间,德国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一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

一、二,分析指出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毕加索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和“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材料二中的“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解读也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原因: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 (2)《格尔尼卡》反映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毕加索的回答说明了他对法西斯的极端厌恶和愤慨。

第三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含解析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和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材料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

) A.人类封闭的世界

B.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人文主义的思想 D.古典文化的神秘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世纪”“睡眠和半睡眠状态”可判断“纱幕”应指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答案:B

2.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核心思想是(

) A.弘扬人文精神

C.倡导宗教改革

B.宣扬主权在民 D.批判封建专制

解析:《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B项是指宗教改革,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答案:A 3.下图所示画作(

)

(意)拉斐尔《椅中圣母》(1514—1515年) A.彰显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B.通过宗教题材表现人性之美 C.追求抒情写意,反映民间风情 D.深受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

解析:根据题图“拉斐尔”“《椅中圣母》”可知,其表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宗教题材来表达人性之美的艺术作品,故B项正确。

答案:B

4.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C.讽刺贪淫

B.倡导平等 D.推崇人性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

答案:D

5.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能当得起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薄伽丘提出的进步思想是什么?《十日谈》的文学地位如何?

(2)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相比有何发展变化。

(3)薄伽丘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欧洲文学有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薄伽丘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解题时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解题关键是深刻地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人文主义的意义。

答案:(1)进步思想:人生而平等。

文学地位: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和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导。

(2)共同点: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抨击教会的腐败,歌颂现实生活。发展变化:薄伽丘对人性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则赋予人性更高的追求,他用优雅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讴歌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薄伽丘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和晚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础巩固] 1.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薄伽丘意在(

) A.否定封建神学观念

B.批判不合理的欲望 C.歌颂人的内在理性

D.肯定人的平等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薄伽丘不反对神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近代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了人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解析:根据人文主义的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分析比较各项,C项表述最能体现这一点。

答案:C 3.有人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这两部作品主要宣扬了(

) A.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两部作品都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4.如图是艺术家达·芬奇的传世画作《蒙娜丽莎》。它蕴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

A.现实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解析:《蒙娜丽莎》体现的是表达对人性的赞美,因此应是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B

5.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了(

) A.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文艺复兴才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

D.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

解析: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使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所以从“为了信仰而生活”到“为了生活而信仰”体现出了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能力提升] 6.恩格斯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观念淡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指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7.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自己的肯定,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A 8.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

C.《九十五条论纲》

B.《大卫》 D.《论法的精神》

解析:题干所述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同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答案:B

9.阿姆斯特丹大学运用情感分析软件分析名画《蒙娜丽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中有83%是快乐的表情,9%是厌恶的表情,6%是害怕的表情,2%是愤怒的表情。《蒙娜丽莎》主要反映了(

) A.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中世纪欧洲的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D.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

解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答案:C 10.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天主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天主教冲突 C.天主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解析:文艺复兴反对神学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朽,“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天主教决裂”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之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

答案:(1)原因:意大利的商业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控制城市的大商人家族赞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家。

(2)态度:并不尊重或不重视科学。“古代人的威信”:指古代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作用: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第四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三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解析:智者学派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故D项正确。

答案:D 2.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

) 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 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

解析: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智者学派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宣扬人的尊严和权威。 答案:C

3.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B项是苏格拉底的贡献,A、C、D三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成果无关。

答案:B

4.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C.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解析:据材料可知“人”是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一致,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A、B、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C 5.“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一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与再现。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答案:A 6.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分别是(

) A.泰勒斯 苏格拉底

C.柏拉图 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D.泰勒斯 亚里士多德

解析:亚里士多德倡导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B 7.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解析:材料主张“让人处于一个中央位置”,该时期正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中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

答案:A

8.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从题干的时间13世纪后半期可以判断,此时的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的前夕,人文主义并未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教堂的扩建要与众多市民的意志一致,显现出这一时期市民的重要作用,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未出现新教,故D项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9.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有一经典的名言,“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下列观点与这一名言所体现的精神相符的是(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解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以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A项是一种独裁思想,排除;B项宣扬教皇权力,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排除;D项是唯物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10.《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解析:人文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达·芬奇的画像不同于以往的圣母像,他用真实的普通的人来代替过去的“神”,体现了“人”的思想与情感。故本题选D。

答案:D 11.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下列选项能作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证据的是(

) 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 B.对人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

D.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樊篱中解放

解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歌颂的不再是低级的本能方面,而是人间的仁爱和友谊,以及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其作品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这可证明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故B项正确。

答案:B 12.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知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 B.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 C.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D.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兴”“再生”的特点,史学家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的过渡性特点,故A项符合材料意思。

答案:A

1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材料中“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说明宗教改革适应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不同群体的支持,社会基础广泛,故D项正确。 答案:D

1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 B.神父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的教士

解析:材料中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父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故选D。A、C两项逻辑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

15.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

) A.人皆僧侣

C.人皆上帝

B.天赋人权 D.理性至上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故选A。

答案:A 16.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 A.教会的“因行称义” B.加尔文的“先定论”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解析:加尔文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等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材料的描述明显反映了加尔文“先定论”的思想,故选B。

答案:B

17.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分析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答案为A项。B、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8.14-17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仁人志士的追求

C.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文主义的魅力 D.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理性之光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C 19.“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

)分别是度、所有的传统。”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 指(

) 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

解析: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而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B项。

答案:B

20.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张和尊重他人的原则

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答案:C 21.“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属于(

) A.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解析:“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康德的观点,理性主义是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B 22.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

B.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根据“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体现了人民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

2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B.人民主权说 D.天赋人权说

解析:材料中思想家的核心主张是由社会人民联合起来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故选A项。

答案:A

24.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近代自然科学之父”伽利略提出的新天文学观点,有助于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

答案:C

2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曾出现过一个哲人并出的时代。中国的……,古希腊的……,印度的……等大思想家为人类文明奠立了一座座高大的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3《导读》

材料二 “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三 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哲人并出的时代”大约在什么时间?(2分) (2)根据材料

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6分) (3)材料三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4分) (4)列举该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价值”方面的论述。(6分) 答案:(1)公元前6-4世纪。

(2)致思趋向:与政治、伦理融为一体。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社会需要稳定,人心需要安抚。

(3)致思趋向:与自然科学交织在一起。例如:希腊自然哲学家主张探讨自然的奥秘;亚里士多德是集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荀子主张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8分) 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

(3)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4分) 答案:(1)差异: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第五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解析(本站推荐)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C.孙中山

B.梁启超 D.毛泽东

解析:对联中上联是指辛亥革命,下联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此对联说的是孙中山。

答案:C

2.在孙中山早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属于民族主义内容的是(

) A.创立民国

C.节制资本

B.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

解析:在孙中山早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D

3.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相类似,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旧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B.新三民主义 D.布尔什维主义

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B 5.新三民主义被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

) 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反对帝国主义 ④实行“耕者有其田”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的答题角度“民族主义”,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新发展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由过去的“反满”发展到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

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

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要求表述成文)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仔细阅读材料来把握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由改良到革命,再到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孙中山先生对于民主不懈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3)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 (4)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的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5)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基础巩固] 1.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解析: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是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

答案:C 2.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 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 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

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矫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故C项正确。

答案:C

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四个选项中,与推翻君主专制直接相关的仅有A项。

答案:A 4.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民族革命”是指(

) A.推翻帝国主义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打倒北洋军阀

D.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解析:“民族革命”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5.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解析:“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A项是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D项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故选C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6.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解析: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加入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联合劳动阶级进行革命。故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C

7.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孙中山认为(

)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解析:由材料中“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可排除B项;由“只要……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可排除D项;C项有一定难度,孙中山只是对欧美列强失望,并没有认识到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

答案:A

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答案:C

9.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抓住本题关键信息“民生主义”及“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可知说明的是平均地权。B、D不属于民生主义,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10.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

答案:A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清贵族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的内涵,所谓“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虑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内涵: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平均地权。“至完美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否。原因: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实现彻底反帝,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2)新发展: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提出节制资本。原因: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解析岳麓书院之旅】相关文章:

岳麓书院09-10

岳麓书院范文05-18

长沙岳麓书院范文05-24

岳麓书院介绍范文06-03

岳麓书院文化范文06-03

岳麓书院有感范文06-04

岳麓书院地图范文06-04

岳麓书院现状范文06-04

参观岳麓书院心得06-24

湖南岳麓书院简介07-03

上一篇:教学设计活动总结下一篇:江西资金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