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北师版课件

2023-05-01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北师版课件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教案部分〗(共82页)

可爱的校园(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12页) 1.快乐的家园(2) 2.玩具(2) 3.小猫钓鱼(2) 4.文具(2) 5.快乐的午餐(2) 6.动物乐园(2)

第二单元 比较(6页) 1.生日(2) 2.下课啦(2) 3.跷跷板(2)

第三单元 加减法

(一)(24页) 1.一共有多少(2) 2.还剩下多少(2) 3.可爱的小猫(2) 4.猜数游戏 (2) 5.背土豆 (2) 6.跳绳(2) 7.可爱的企鹅(2) 8.小鸡吃食(2) 9.乘车(2) 10.做个加法表(2) 11.做个减法表(2) 12.整理与复习2 第四单元 分类(4页) 1.整理房间(2) 2.一起来分类(2)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8页) 1.前后2 2.上下2 3.左右2 4.教室2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4页) 1.认识图形(2) 2.我说你做(2)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12页) 1.古人计数(2) 2.搭积木(2) 3.有几瓶牛奶(2) 4.有几棵树(2) 5.有几只小鸟(2) 6.做个加法表(2) 数学好玩 4 1.淘气的校园(2) 2.一起做游戏(2)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2页) 小明的一天(2) 总复习(4) 1. 数与代数2 2. 图形与几何2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目录60+28

〖课时作业部分〗(共60课时)

可爱的校园(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8页) 1.快乐的家园(1) 2.玩具(1) 3.小猫钓鱼(1) 4.文具(1) 5.快乐的午餐(1) 6.动物乐园(1)

第一单元检测题2 第二单元 比较(5页) 1.生日(1) 2.下课啦(1) 3.跷跷板(1) 第二单元检测题2 第三单元 加减法

(一)(14页) 1.一共有多少(1) 2.还剩下多少(1) 3.可爱的小猫(1) 4.猜数游戏 (1) 5.背土豆 (1) 6.跳绳(1) 7.可爱的企鹅(1) 8.小鸡吃食(1) 9.乘车(1) 10.做个加法表(1) 11.做个减法表(1) 12.整理与复习1 第三单元检测题2 第四单元 分类(4页) 1.整理房间(1) 2.一起来分类(1) 第四单元检测题2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6页) 1.前后1 2.上下1 3.左右1 4.教室1 第五单元检测题2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4页) 1.认识图形(1) 2.我说你做(1) 第六单元检测题2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8页) 1.古人计数(1) 2.搭积木(1) 3.有几瓶牛奶(1) 4.有几棵树(1) 5.有几只小鸟(1) 6.做个加法表(1) 数学好玩

1.淘气的校园(1) 2.一起做游戏(1)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3页) 小明的一天(1) 第

七、八单元检测题2 总复习(2) 1.数与代数1 2.图形与几何1 答案5 阶段性测试卷及期中卷、期末卷(单独成册)28 月考卷一(第

一、二单元内容) 月考卷二(第三单元内容) 期中检测卷

月考卷三(第

四、

五、六单元内容) 月考卷四(第

七、八单元内容) 期末检测卷 参考答案

第二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

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教材分析〗本单元与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评析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评析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加 加 和 被 减 差数 数 减 数数(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评析 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练习1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在解决乘车问题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案例点评〗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小兔请客、小兔出题、找朋友、开联欢会、乘车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兴致盎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既学知识又长智慧,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大班额下,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融合到小组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当一名观众被动接受别人的成果,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本节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第三篇: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时间:4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单元教学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一节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置,读出数值。

三、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 (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节

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节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 (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4)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三、练一练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 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 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篇: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1、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 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 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3、 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 新课讲解

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2、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 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4、 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 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 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

【课后反思】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

【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 (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 (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

1.猜想 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 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3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π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如何求?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4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圆柱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侧面指的是哪个面?它有何特点?怎么计算?

3、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

二、 巩固练习

1、 求表面积。听题列式,不计算。

(1)R=2cm

h=10cm

(2)R=5cm

h=20cm

(3)d=10cm

h=30cm

2、 求下列圆形的表面积。

5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3、 圆柱相关知识应用

4、 提高部分

1)已知C=28.12dm h=16dm 求表面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 作业

四、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

1、 什么是体积?(指名说)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 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4、 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

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 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 思考:

1) 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2)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

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7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4、 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

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请生板演。

活动三:试一试。

1、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 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课后反思】

8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由来。

2、 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 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2、 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指名请学生说。明确:长、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活动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看图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说说每个图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 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能装下3000毫升的牛奶多少杯?

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集体讲评。

请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自己独立计算。

3、 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80厘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要换算单位)

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先求体积)

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4、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米,高4分米。这两个立体图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师:高相等,可以比较底面积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看不计算,怎样判断他们的大小?

9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5、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这个铁块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形的水的体积。

6、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米。

1)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 如果把它截成三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怎样计算?侧面积怎样计算?

体积怎样计算?要求底面积先求什么?

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什么?增加了几个底面?必须先求什么?

弄清题意,自己计算。

7、 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装了3/4桶水。水面高多少分米?

要求水面的高,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分析并理解,然后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10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

1、

2、

3、

4、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11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2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

1. 提问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S、h各表示什么?

(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13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S = 10,h = 6 V = ?

(2)r = 3,h = 10 V = ?

(3)V = 9.42,h = 3 S = ?

学生说出过程,进行计算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3、单位换算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1、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思考: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③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④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4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2)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①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②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2、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收获了什么?

15

第五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里程表(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火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获取信息并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类比迁移能够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2.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火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 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逐步体会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你去过长途旅行吗? 一路上经过几个城市?你估计从家乡到每个城市大约多少千米?

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师:大家还真是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关于火车里程表方面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里程表

(一)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北京—西安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请大家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出示主题图),想想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说说从北京到西安经过哪几个城市?

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郑州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洛阳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西安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请大家先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弄清北京、保定、石家庄每两地之间分别指的是哪一段路程,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学生动手标出每两地之间的路程的距离。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画一画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有需要的也可以自学后再 画一画,再尝试解答。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师:请你说说算式中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每个数量再线路图中表示的是哪一段路程。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结合情境理解和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再次探究,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经过努力自己解决了问题,我们继续挑战新的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请你用学过的思考方法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可以画图分析比较解决问题,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师: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结果,结合情境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先求出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联系前面的思考过程,逐步学会反思,学会学习。 4.辨认路线,交流想法

师: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用上面学到的方法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三、结论总结

师: 刚才我们解决里程表问题时,在解决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用总里程去掉其中一段里程就得到所求路程。 师:说一说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自己理解问题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在解决问题时,第一次遇到关于里程表的问题,我们仔细读懂里程表里面的信息,借助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特别要注意连续进位或退位的情况。

四、课堂练习

1.下面是武汉到南京的长江航线示意图。

师:请大家读懂图意,想想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与伙 伴研究。

学生独立思考,读懂图意,列出算式,交流各自算法。 2. 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师:请大家独立计算,比一比谁最细心。 学生独立审题,认真计算,集体反馈结果。 3.填一填,算一算。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1. 计算下面各题

703 – 628 + 159

865 + 273 – 651

956 – 127 – 329

1000 – (327 + 256 )

2. 小米买一双运动鞋要135元,一个足球85元,付给营业员25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她多少元? 3. 选做题:

调查你家公交车沿路的主要建筑或景点,绘制线路图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

六、板书设计

里程表

(一)

上一篇: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下一篇:一年级上语文教学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