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2022-07-10

第一篇: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谱写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新乐章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纪实

90天,围绕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保护生态和美化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率先全面振兴的关系,围绕如何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坚持全域城市化不动摇、坚持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不动摇,全市干部群众中刮起了“头脑风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发展共识和合力,实现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双促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8.9亿元,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6.8亿元,增长3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9.1亿元,增长30.2%;

90天,从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到各区市县、各委办局广大党员干部,都积极参加学习讨论,人均学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局级以上领导累计谈话、谈心3万多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民情恳谈会、调研走访达2万余次。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共与1.2万户困难群众家庭建立联系,42名市级领导,近千名局级领导、1万多名处级干部走进困难群众家庭,与普通百姓面对面,倾听民意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

90天,参与“爱我家乡,建设大连,我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献计献策”活动的市民热情高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民生各个领域,不仅建立起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彼此沟通的桥梁,更打开了城市爱与理性喷发的闸门。百姓由衷赞叹,“大讨论活动搭建了一个反映社情民意的平台,推动了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和检验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让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真心实意。”

大连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关键。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接地气方能聚人气,而归根结底还是解决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目光长远,又要求真务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体察民情、纾解民忧、温暖民心。

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感情访民生,带着真情转作风,才能收获老百姓的理解和信赖。只有真正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到困难最大、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才能听取最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求和呼声。大讨论活动中,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率先垂范,中秋小长假后,深入困难家庭走访,深入村屯、社区、学校、工厂等基层单位,与基层干部群众、院所专家学者、民主党派人士等“面对面”交谈,虚心征询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率先示范效应迅速在全市干部中传递:两周之内,在连所有市级领导都走进了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两个月之内,全市共有1万多名处级以上干部深入困难家庭,与1.2万户困难家庭结成对子,送款送物累计960多万元。

只有坐在一个炕头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机关干部把大讨论活动有机地融入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风气逐渐浓厚。中山区每名机关干部携带“一个鞋套、一本指南、一张爱心联系卡、一张实名对接表”走家串户,面对面与百姓唠家常。西岗区“八百支部进楼院,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成效明显,并组织党校教员、理论骨干深入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讲市情、通民情。沙河口区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周”等活动,集中解决庸、散、慢问题,并开办了“即时办件直通车”网站,统一印制了1500本“民情日记”,通过“万名共产党员亮身份,千本民情日记进社区”活动,将民情、民忧如实记录、认真思考。甘井子区则通过深入调研全区131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6万多份,科学分析民需民智,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金州新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以及各开放先导区都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深入基层倾听民意诉求,了解实际困

难和问题,受到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发改、城建、人社、工商、交通、教育、卫生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群众拍手称赞,“书记、市长、区长、局长等„一把手‟亲自到村屯、社区、百姓家中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对待我们像家人。”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本次大讨论活动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市民的热切回应,群众参与度前所未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群众关切,面对面、心贴心地回应群众诉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为老百姓多办实事、排忧解难是大讨论活动的核心内容。

今夏,一下大雨中华路上行驶的车辆就淹在水中。接到附近群众电话后,市城建局局长来到现场,了解到由于该地区历史上是城乡接合部,没有排水管线而造成积水。经现场研究后,城建局当场拍板:明年将开始中华路至华北路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争取在明年6月雨季到来前,彻底解决该区域雨后积水严重的问题。听到解决方案后,居民们报以热烈掌声。

高兴的不仅仅是中华路居民。秀月街22号、傅家庄36号、桃仙街68号的11栋楼以及甘井子区红旗西路30号楼居民,在市建委领导的反复协调下,解决了多年用不上煤气的问题;金州新区3000余户居民今年也不用再为暖气而揪心了,经过艰难协调,更换了供热公司;就连居民因欠缴采暖费而造成物业公司不愿给分户改造、不开栓供热等20多件个案问题,也被逐个协调解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百姓烦心事都能现场得到解决或答复,怎样让百姓满意呢?

答案是两个字——真诚。旅顺口区土城子村村民与外地人结婚较多,而政策规定只有结婚5年以上方可办理户口,十分不便。在走访现场了解情况后,市公安局局长要求随行治安支队负责同志针对户籍政策问题,马上与省厅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在20天内给予反馈。在承诺期内,该局结合相关政策把夫妻投靠落户的时间缩短到2年。而对于其中涉及的政府户籍政策问题,则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听到反馈情况后,虽然与理想中的结果有些差距,但是许多村民还是竖起了大拇指:“这是真心在为我们办事!”

在两站之间增加一个公交车站点,这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多竖块牌子的事。在走访中得知许多居民希望在40路公交车的双兴街至北岗桥站之间增设一个站点,市交通局局长并没有马上承诺。经过深入考察后发现,沿线道路狭窄并不方便设站点。在协调了城建、交警、通信等部门后,一周之内在两站之间建成一处港湾式停靠站点,并对路过的526路、541路小公汽增设到此站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该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

大讨论活动中,一批涉及民生的项目能解决的问题实现了有效解决。瓦房店市、长海县领导现场解决了公园修缮、居民供暖等一批问题,甘井子区9月初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一批需创造条件解决的问题正在陆续得到解决——中山区将用两到三年时间,拿出150多万元,集中解决3700个破损防盗门维修问题和社区养老中心建设问题;高新区先期投入4500万元解决400栋弃管楼透寒问题;保税区投入200多万元对55户低保困难户危房进行改造。

一批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市公安局办理中央、省、市共同交办的案件142起,化解率达96%;市国土资源房屋局采取“倒推法”化解信访积案,对省、市交办的8件积案集中办结了7件。一批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解决的全局性问题,比如工资收入、道路拥堵、人才引进等问题,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解决的方案和步骤。

截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共收集群众反映的涉及民生问题3万余件,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理各类实事1.2万余件,人民群众在大讨论活动中切实得到了实惠。信任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不断升温,民心在一件件难题的纾解中得到凝聚。

科学的理论,归根到底总是和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无疑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人民群众既是城市的主人,又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导力量。民意表达畅通有序,不仅可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是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发挥民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讨论活动中,在通过各种形式的“面对面”载体倾听民意诉求的同时,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运用各种信息媒介和渠道,以信件、电子邮件、微博、短信互动、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广大市民参政议政、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9月5日,大讨论活动刚一开始,新闻媒体上一句“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尤为引人注意。一位土生土长在大连的“80后”张琳感触颇深地向新闻媒体发来一篇《大讨论是问计于民的好契机》的400字短文,由此拉开了由媒体搭桥普通市民与政府部门公开互动的序幕。在《大连日报》开设的“民呼我应”、“微博民声”、“打开天窗说亮话”、“记者调查”等栏目中,人们发现,“大讨论”让党报转身为百姓“民意平台”了。大连电视台则让人们看到“有声有色”的“大讨论”。一组组镜头画面,配合同期声,真实再现了各部门领导班子与百姓面对面现场解决问题的“酸甜苦辣”。事后有人统计,电视画面里现场解决的问题达150多件。大连晚报的“微博之言”、天健网的“大连,我想对你说”专题也成为市民们活跃的意见平台。

特别是新商报策划的“城市家书”,纸短情长。数千封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的“家书”,让人们感受到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提供的良策当“家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在给新商报编辑部的“家书”中写道:“广大市民朋友的这些来信,热情而富有理性,坦诚而不失包容……每封来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热爱,而这种热爱正是通过你们这个平台传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体会到了这座城市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使我们为能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座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同凡响的“城市家书”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共鸣,也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唐军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访谈时说:“文化兴城市,家书抵万金。每封来信都有沉甸甸的含金量,表现出669万大连人对城市的热爱。我们要认真接纳一封封直言不讳、批评建议的家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百姓关切问题,凝聚未来发展共识。”

凝聚着广大群众民需民智的建议通过鲜活务实、充满创新的载体平台汇集到区市县、开放先导区和各有关部门。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68岁老党员吴远鹏自发组织起时事论坛,将“多关注空巢老人”、“食品安全”等社区居民的热议话题、张贴在百姓交流心得的板报上;家住香炉礁街道的王大婶改造旱厕的提议终于如愿以偿,西岗区政府将其纳入解决议程,大连宏光好运来有限公司还主动捐赠100万元资助旱厕改造项目。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彩虹社区328户居民,则通过该社区民主议事“六步法”,解决了自己多年用不上煤气的问题,该社区民主议事六步法还被推广到甘井子全区……

不仅如此,有的市民期待“不要让电子垃圾成为环境杀手”,“请珍惜保留大连独特的日式建筑”,有的则是对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提出希望。广大市民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也体现了对大连更好更快发展的殷切期盼。据统计,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共有50余万党员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累计召开群众座谈会、民情恳谈会1600多场次,通过“面对面”和媒体平台共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建议6.5万余条。这些意见建议经过分类整理后,已分发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和决策参考。建言献策不仅畅通了民情民意,凝聚了民心民智,更体现了交融与和谐,彰显了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市民文明。

乘风破浪一帆悬。一座城市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制度创新。我们需要“归零”心态,共同探讨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如何运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机制,推进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建设,将焕发出的巨大活力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时3个月的大讨论活动已落下帷幕。大讨论活动,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智慧、首创精神和艰辛探索,蕴涵着丰富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刻,我们需要“归零”心态,共同探讨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如何运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机制,推进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建设,将焕发出的巨大活力转化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12月8日上午,“大讨论”总结大会现场,1000余名参会干部及党员、市民代表精神振奋,现场最热烈的掌声留给了这份新出台的《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这就是此次耗时近3个月、激荡50万人心灵、惠及全市669万市民的大讨论活动留给我们的宝贵成果。自上而下的大讨论活动中所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畅通民意渠道、协同解决群众问题等好的经验做法将被长期化、制度化——为畅通民意渠道,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市及区市县、开放先导区领导班子成员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要联系10户群众。市委、市政府创建了“大连民意网”,建立网上民意征集平台,开通反映民意的直通车;

为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建立领导干部通过媒体与群众“面对面”机制,市及区市县党委工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定期开展信息发布;

为督促深入基层,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每人要撰写1~2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服务基层,便民利民服务要向基层延伸,在全市乡镇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

为科学民主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前要广泛征求党委委员、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凡属重大民生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公开听证。

……

历时90天、涉及1200个单位、50万名党员干部群众直接参与的大讨论活动,如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讨论活动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它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分析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大连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大连在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中应发挥的作用,焕发出全市人民共谋和谐稳定、同促科学发展的热情与活力,在新的起点上抢抓机遇、推进大连更好更快发展,在辽宁发展和东北振兴中发挥核心和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这是一次感性与理性编织的“交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9月初至11月下旬,一场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展开,1200多家单位、50多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收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6.5万余条,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万余件;

这是一次使命与责任呼应的“接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挑战,怎样把大连建设好,实现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到困难最大、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正视问题,了解诉求,化解矛盾,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谋求发展;

这是一次科学发展与民主决策的“互动”:科学发展永无止境,民主决策永无止境,实践创新永无止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要在业已形成的政通人和的氛围中,乘势而上,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心更齐、气更顺、风更正、劲更足,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创新中完善机制,为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

作为大讨论活动的有效载体,“干部学习讨论”、“面对面”、“深入基层为民解忧”和“爱我家乡,建设大连,我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献计献策”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畅通了民意,沟通了民心,凝聚了共识。正如一位大连

游子在写给大连的一封信中所言:“当一座城市有着家庭的温情、骄傲、荣誉和批评的时候,她是最强大、最生机勃勃、最前途无量的。”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和中国所有城市一样,大连正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连”、“怎样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这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的两大命题。年初,市“两会”通过的大连市“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四个倍增”;7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四大战略,建设活力大连、创新大连、幸福大连、文明大连,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

基于对未来形势的基本判断和战略部署,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仅城市建设就空前投入——192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达到2850亿元,当年既定完成735亿元,城市地铁、机场扩建、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城乡道桥建设等一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缓解交通压力的大工程、大项目全面铺开,无论投资总额还是项目数量均史无前例。

在城市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尽管地铁明挖改暗凿,道桥实行工厂化建设,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噪声污染似乎不可避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全市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达百万辆的汽车保有量给城市交通带来不堪承受之“堵”……

面对城市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人理解,有的人观望,有的人忧虑,有的人彷徨。但不论是何种态度,都源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自己家园的眷恋。如何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如何在居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大连市情的认识?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了解实情,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上,增进理解,凝聚共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是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当务之急。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9月初到11月底,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大讨论活动。作为大讨论活动的有效载体,“干部学习讨论”、“面对面”、“深入基层为民解忧”和“爱我家乡,建设大连,我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献计献策”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畅通了民意,沟通了民心,凝聚了共识。

第二篇:敞开思想 凝心聚力 共谋实现跨越式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在市中心和分局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支持下,押运分中心紧紧围绕安全可靠、效率突出、保障有力的战略决策,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各项工作任务向着高效、安全、和谐、有序的目标迈进。今天我们召开理论务虚会,就是要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回顾总结10年工作、研究11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要求出发,研讨根据“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未来五年我们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我们江宁金盾押运事业的发展特色和模式等课题。

一、对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意义、方向及原则的认识

跨越式发展涉及我们押运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对跨越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理清思路的过程。跨越式发展既包括发展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也包括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变单一发展为全面发展、变各自发展为协调发展、变粗放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要有经营现代化押运企业的理念,积极思考如何将市场和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与市场对接,通过第三方物流运作来获取金融服务资源,支持金融事业。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规划”实施期,“十二五规划”中与我们押运事业发展联系比较密切的有哪些方面,我们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有紧迫感,尽快找到一些有特点的链接点,抢抓发展机遇,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具体化,以开拓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与时俱进地把“江宁押运”事业带上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为把分中心建设成为资产雄厚、信誉卓著、人才荟萃、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专业化金融物流企业而共同奋斗。

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顺应“金融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这一时代潮流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发展,注重质量和效益。

——要坚持“稳”字当头,规范发展,妥善处理好控制和限制、尽力而为和

量力而行的关系。

——要坚持“强”字当头,不管是押运、护卫、巡护服务,还是业务结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技术支撑等方面,都要在强字上下功夫。

——要立足发展促转变,不仅要考虑走多快,更要考虑走多远、走多好。不能为了跨越而跨越,要立足押运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当前的跨越步伐。

——要发挥优势促转变,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是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过程,一定要挖潜、激活、整合、转化、放大我们的优势。

——要注重创新促转变,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一定要开拓进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扬弃,我们有的服务做了几十年,在结构调整、明确主线的时候,要舍得扬弃,整合资源,争取未来。

——要注重调研促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我们发展所面临的全新任务,要研究当前金融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抓契机,抓载体,寻找突破口,对未来重点工作领域要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以务虚促务实。

二、对分中心押运事业发展布局的思考和谋划

做好三个“把握”。 要把握好“势”。作为金融押运服务业,要发挥我们的优势,紧跟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和金融社会化改革的前沿,乘势而上。要把握好 “度”, 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的制约,要考虑当前一个阶段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大三个问题。要把握好“量”,按照分中心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升押运业务量。在10年企业产值突破千万大关的目标基础上,今年我们要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在增效上下功夫,力争实现产值和利润30%的增长目标。

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安全管理。押运工作的衡量标准就是安全,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三年来押运工作中所涉及的安全问题,紧盯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扎扎实实按照“抓管理、强素质、重服务、保平安”的工作思路狠抓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等一系列安全工作措施,责任到人,监督不放松,在行车方面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尽最大努力不发生一般性的交通事故,在枪弹、款包、人员等方面保证绝对安全。

二是队伍建设。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坚持强化教育

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学习型组织建设分三个层次:个体学习、群体学习、整个组织的学习。每个层次都很重要,目前来说,我们个体学习和整个组织学习尤为重要。要把业务学习制度真正制度化,机关党委要把业务学习抓起来。这是保证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二是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的建设。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对外是公信力,对内是战斗力,也是我们不出错、少出错、出了错也容易纠正的制度保证。不能靠惯例、靠习惯、靠自觉程度来开展工作。三是提高效率,换言之,要有较强的执行力。效率是什么?效率对内部来讲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效率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和成效就多,这就是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代表和反映着分中心的形象。

三是品牌建设。品牌是机构的灵魂,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名声不等于名牌,产品可以被模仿,品牌却不能。要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跨越式发展需要设计、打造品牌。要挖掘品牌的内涵和运行模式,处理好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关系,通过综合评估后进行品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优质服务塑造形象、涵养品牌。优质服务是决定押运企业公信力和自身形象的重要条件,是产生合作的基础和合作存续的保证,要进一步在公信力、专业化、细分市场、比拼服务、高质高效方面彰显特色。

新的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我们既要务虚求真,也要务实求理,既要通过务虚理清思路、凝聚发展共识,也必须抢抓机遇、果断行动,脚踏实地进行实践。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狠抓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分中心押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凝神聚力共谋学校发展 攻坚克难同谱教育新篇

——周至一中2013——2014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干部作风建设,树立领导班子形象;多措并举抓安全 ,齐心协力促发展;坚持德育为首方针,德体卫艺再上台阶;提升常规管理水平,积极建设美丽一中;促进一中持续发展,圆满完成了学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如教案、作业、上课、辅导、考试、试卷分析、学生座谈、优生补差、待优生帮扶教育等等。进一步加强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在学校分层管理和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2、提升理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先后组织教师到昌乐二中学习,观看魏书生、董进宇教学光盘,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本学年实施高效课堂过关制度,已有 62 名教师取得合格证,成为课堂改革的中坚力量。

3、抓教研教改、促质量提高

以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我校在西安市小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有19个小课题已结题,同时又有8项省级课题立项,先后有100多篇论文在省市刊发或获奖。

4、完善高效课堂模式,精化课堂教学

针对我校“三段六步”课堂模式存在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不明晰,操作较粗狂的问题,为进一步精化课堂教学,在师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推行“1215”课堂教学模式,经教师培训和典型示范已在高

一、高二年级逐步推开,实践证明符合一中的校情,我们也正在研究和尝试在此课堂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在西安市普通高中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其中曹丽、朱淑娟获二等奖,张引霞获三等奖。

5、开展质量月活动、以月促年

学校把每年的4月和11月份命为教育教学质量月,要求全体教职工排除干扰、潜心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今年的质量月成功的组织了期中考试和质量分析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高效课堂赛教,除大型活动外,每位教师完成一份“1215”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一份试卷分析,一份教育叙事,一份小课题成果,各班要评出学习之星、守纪之星、环保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孝老尊师之星等月底进行总结表彰。

6、抓龙头,重视高三复课,促进质量上台阶。

狠抓高三复课工作,从上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限时训练,要求高三学生上四节晚自习;先后请西安名校老师做高考知识和心理调适讲座;2013——2014学的复课工作,我们早安排、早着手、抓落实;先后四次召开高三复课研讨会,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志们干劲十足,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

7、强化服务、完善管理 、提高教学设施利用效率

发挥实验室、电教器材、图书室辅助教学作用,及时检查、维修实验和电教器材,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8、积极开展活动,着力培养能力

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2013年 我校获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陈力获省级一等奖; 杨洲、王新鹏、胡夏雨获省级二等奖; 赵海云、田冲、刘磊、陈玉茜、吴雷雨、董丹丹获省级三等奖。2014年陕西省化学竞赛我校黄帆、李刚、李科、畅佩园、东鱼飞、张帆、冯征七名同学进入复赛。在县局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代表周至县参加了市级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二等奖。

9、依据学生实际,实行特色办学,本学年我们在高一级开设体育特长班、美术特长班,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重视干部作风建设,树立领导班子形象。

1、为了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不断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包级包班包教研组制度、值班制度,要求全体班子成员沉下身子,深入一线,聚焦课堂、调查研究、指导引领、共同破解教育教学中难题,树立了班子形象,凝聚了发展力量,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反复要求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要增强以校为家的意识,讲正气、讲奉献,在教职工中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个勇于开拓、甘于奉献、作风正派的领导干部队伍。

2、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提高教职工思想意识。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八项规定的颁布,在全社会形成了整顿纪律作风氛围,我校以此为契机,制定相应要求,积极开展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学习活动。教职工的纪律作风明显改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每个领导包干15名学生,每个教师包干10名学生,通过听课、评课、检查作业、座谈、谈心等方式,关注和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30份。特别是我校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全方位覆盖,在课间设立党员巡查岗。同志们积极踊跃,都能按照要求在自己的区域巡查,既能及时发现化解学生矛盾,又增加了与学生交流谈心的机会。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凝聚人心,赢得了好评。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我校按照县局要求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我们学习先进典型、进行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专家教育教学视频观看等活动,还邀请香港联成国际教育集团的邓成伟讲师做“学校西点执行力讲座”。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全体教师写师德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随笔,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形成了人人加强师德修养,个个争做优秀教师的风气,为学校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多措并举抓安全,齐心协力促发展

安全事关学校发展,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安全责任大于天,我校牢固树立“安全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常抓不懈”安全防范意识。从人防、物防、技防几方面入手,全员动员,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1、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成立以李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校长与各处室副校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与各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班级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规范学生出入校门管理,每个值班组由一名带班领导和值班干事配合门卫人员,全天检查学生出入校门。每节课科任老师检查登记请假缺课学生,教导处收集,政教处处理,有力的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2、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每周班会时间首先强调安全防护,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每月进行一次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自救能力;利用安全教育周、消防宣传日、消防知识讲座、法制报告会、安全广播提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每周的管制刀具检查,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配备安全防护器材,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定期召开待优生教育会,单亲、留守学生座谈会,注重学生问题的解决,排除安全隐患;课间设立党员巡查岗,楼梯安全疏散负责制,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

3、排查隐患,及时整改。 后勤处每周对校内学生宿舍、师生两灶、学校水电进行安全检查,设立安全台帐,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政教处每两周组织全体班主任由行政领导带领进行校外学生宿舍检查。设立校园网、学校贴吧、校qq群、ip地址安全员,清除不良信息,维护网络安全。

4、发挥学生会、团委的安全监督作用,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安全巡查员,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矛盾和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值班管理,落实值班责任。

值班管理肩负对学校工作督促、督导、安全管理的责任,为了有效促进值班工作的不断完善,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值班人员会,交流各值班组好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每周校委会上通报值班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示各值班组注意。

6、严格校舍设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后勤处每天安排专人检查电路、水路、消防、学生灶安全,每周进行学生宿舍安全检查和卫生评比,特别是师生灶、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理,更新、完善。

7、在昆明、广州等地发生暴恐事件后,我们加强师生爱国与守法教育,在校门口增设维稳安全执勤点,保证了校园的稳定和谐。

8、对班干部、团干部、宿舍舍长、卫生监督员、安全监督员等进行工作岗位培训,建立健全各项学生管理制度、考评机制,强化了学生自主安全教育意识,发挥了班干部的骨干作用。

9、强化宿舍管理员和门卫的培训,严格门禁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外来不良影响。

四、坚持德育为首方针,德体卫艺再上台阶

1、加强了体育、卫生、艺术、国防、健康和环境教育,开足开齐了课程,开学初召开了高一级新生入学教育会,随后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入学军训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上学期举办了校十一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本学期举办了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特长发挥。

3、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报告会,每周召开一次待优生转化教育会,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摸底,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帮助这些特殊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每周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优化班级安全管理。

5、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工作网络,与电信局联合建立校讯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深入开展大家访活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6、积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实践活动,举办迎国庆学生演讲赛,感恩教育月活动,有力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感恩情怀。

7、发挥班会的德育主阵地作用,政教处为了提高班会质量,制作班会课件上传校园网,供班主任选用,实行班会达标制度,使班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8、发挥文化墙的教育引导作用,定期举办文化墙、板报、手抄报活动,既体现了教育主题,又锻炼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9、组建各类学科兴趣小组,管乐队、体育特长班、美术特长班、男女篮球队、男女羽毛球队,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10、发挥升国旗仪式德育教育作用,丰富升国旗内容,在升国旗结束前,要求学生进行面对国旗的宣誓活动,国旗仪式的德育教育功能。

11、从环境卫生入手,提高办学层次,组织学生打扫、检查、评比,有效改善了学校面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以服务为宗旨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构建文明校园。补栽修剪校园花木,粉刷文化墙、开设创卫宣传栏,既美化了校园,也教育了学生。

2、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开源节流,筹措资金,投资20多万元,为高

二、高三年级28个班配备了1500多套新桌凳,使学生有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3、投入10万余元添置了理化生实验室药品、仪器,购置了体育器材,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4、向国家申请资金90万元,为我校增加了一个模拟驾驶实验室,一个机器人实验室;为物理数字实验室和生化数字实验室增加了实验器材及部分电脑,有力推进了学校的部室建设进程。

5、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投资10多万元,我校新建了天然气锅炉房,购买了天然气锅炉。

6、投资12000余元,用钛锌板对大门门柱进行了装修,使学校大门焕然一新。

7、投资10万多元,更换了教室门和综合楼通道大门,使教学大楼更美观、更安全。

8、投资14万元,为各教研组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改善了办公条件。

9、为解决教职工住宿难的问题,我校申请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校舍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拟建一栋五层框架结构、总面积为2520.3平方米的教职工宿办楼,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近期即可开工建设。

10、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完善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了食物中毒预案,加强源头管控; 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制度 ;建立了食品安全台账。

11、消防安全,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他们向学生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12、水电安全,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未经学校及电工许可,任何人不得私接乱拉电源及用电器。

13、校舍及公物安全,每学期开学初及期末,先后两次对校舍安全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对固定资产和公物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并登记造册。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排除、及时维修;加强了宿舍的安全管理,完善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了相关的安全责任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预案”,相关人员立即到岗,昼夜巡逻,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14、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办卫生宣传专栏6期。

六、提升常规工作水平,积极建设美丽一中

1、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完善班子成员听评课制度,引领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强化了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发挥班子成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天早晨6:30全体班子成员都能自觉在楼前迎接学生和老师,下自习以后班子成员在不同区域护送学生回家,虽然没有人要求,但也没有人缺席。

3、加强学习,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暑期进行了为期5天的理论学习,本学期进行了10多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学习了专题,学习了群众路线思想理论,教职工的思想面貌、工作状态、工作纪律都发生了变化。

4、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值班加班制度,杜绝了乱记加班现象。

5、健全团的组织,发挥团组织的先进带头作用,组织了学生会安全检查组巡查楼道、楼梯安全,学生会纪律检查组检查课间、午休纪律。

6丰富教职工活动,工会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园丁魂”演讲比赛,孟西安同志代表学校参加县局比赛获三等奖,参加“中国梦·教师情”文艺汇演,我校《贞观长歌》舞蹈获三等奖。

7、启动名师工程、开展“手骨头”评选活动,我校郭宏刚同志被推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刘开来同志被推荐位市级骨干教师,朱晓群、曹丽同志被推荐位市级教学能手。

8、按照教育局要求,我校“两联一帮”帮扶对象为陈河镇新兴村17户55人,我校积极与新兴村村委会联系,制定扶困脱贫计划,并与6月26日全体班子成员与帮扶户对接,建立连心卡,了解致贫原因,寻求具体脱贫措施,并给予贫困户每户每人发放500元,共计27500元,用于发展养殖业。

总之,工作千头万绪,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我们将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要冷静思考,寻找最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课改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争创佳绩。

老师们、同志们: 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全体同志齐心协力,教书育人,努力拼搏,办让周至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周至一中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第四篇:凝心聚力共谋乡村振兴

2018年6月7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举办了第34期晋城发展论坛。现将发言内容综述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迫切要求

市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牛迷书: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们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不同时期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我市农村人口流失、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从事农业的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农民的职业身份不被社会尊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新的期待都要求全面振兴乡村。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晋城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张晓宏:一方面晋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39.2%,是自然氧吧,是康养健体的绝佳地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另一方面晋城虽是传统农业小市,但却是特色农业大市,因独特多样的小气候,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品质独特的特色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在轰轰烈烈的村镇小康建设中,兴起了一大批企业,奠定了晋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和教训,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村干部队伍和能工巧匠技能人才,这些将成为新时代晋城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调研员张红娟:近年来,我市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对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带动作用。我们有地处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的区位优势,有作为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的政策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建设中的“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高铁、机场的后发交通优势,通过农旅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逢其时。

三、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晋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做好人才文章,激发人才活力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海:人才短缺瓶颈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乡村人才严重缺乏是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是短板中的短板。乡村如何吸引人,吸引能干的人,决定着乡村的未来。如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方面,要强化城乡人才流动的制度性供给,建立健全城乡人口对流循环机制。鼓励和支持市民下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兴乡,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扶贫济困,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民和新型主体的培训,真正把现有的农村各类人才利用好。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变“输血”为“造血”

市农业综合开发局副局长原粉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从整体上看,我市产业融合虽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农产品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布局分散、经营模式零散;资金整合和权益保障难等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健全部门联动和利益共享两个机制,抓住“人地钱”三个重点,做好产业规划、示范带动、主体培育、风险防范四项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优化种养结构,促进农业内部融合;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纵向融合;三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横向融合;四是突出创新驱动,深化技术融合;五是探索农村产业复合型融合发展。

市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姬志芳: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支撑力量。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政策性补贴。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擦亮生态底色,建设宜居乡村

高平市陈区镇挂职副书记张敏:农村较于城市而言,生态资源是一大优势。要实现乡村振兴,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现代化空间布局向乡村延伸,乡村作为与城市同等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当前,我们要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抓好四好农村路、水网改造、煤改气煤改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督查,切实治理乡村环保突出问题,真正打造居民幸福宜居、休闲养生的美丽乡村。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好文化,为乡村铸魂

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刘家宴:如果说产业是经济支柱,人才是基本动力,生态是外部环境,组织是主体构架,那文化就是精气神,就是魂。乡村振兴,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弄清切入点,因地制宜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活动。二要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乡村的特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三要做好结合文章,将文化扶贫、非遗保护等有机结合,对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推动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原市文化局科长邱建忠:乡村振兴,文化力量不可缺位。我市乡村文化振兴要做好几项事情: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常工作和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二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三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让乡村文化建设接地气、聚人气。四要在文旅结合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用文化和旅游讲好晋城故事。五要借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东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抓住机遇推动我市农村文化振兴。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与脱贫攻坚协调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市发改委项目储备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彭慧萍:目前,我市仅剩下18个贫困村,9999个贫困人口未脱贫,如不出意外,7月份我市陵川、沁水两个省级贫困县将如期摘帽,届时晋城将成为脱贫攻坚以来全省首个脱贫摘帽地市。从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来看,晋城已进入收尾阶段,重点也将逐步转向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上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与乡村振兴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以减少无效投资,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让二者互促共进、长效发展。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我市自身优势,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市农委总经济师梁敏斌:张志川书记在5月11日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战略空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晋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空间是:吸引50-100万人定居养老,100-200万人避暑休闲。近期,一线城市特别是准一线城市都在抢人才,我们没有能力抢人才,为什么不反弹琵琶,错位竞争,把退休的老人作为目标群体,让老人来晋城养老。面向一亿多人口的中原市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气候、区位、政策优势,利用好“农耕慢生活”这个卖点,把我市农村的优势资源深度挖掘并发挥出来,提升宣传营销,紧紧把握商机,打好“候鸟式养老”这张好牌,给我市农村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文物科科长张建军:什么样的乡村才会有未来?将来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村庄会衰落,甚至会消失,只有具有山水美景、文化景观、特色产业的乡村才可能拥有未来。从晋城来看,建立在煤矿基础上的小康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挖煤遗留下的环境污染、村庄矛盾、素质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一些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景观丰富的村庄逐渐崛起,比如锡崖沟、欢乐谷、皇城相府、大阳古镇等,山水派村庄和古建派村庄将是构成晋城特色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刘家宴:过去十多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一直是“建设城市一样的房子,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导致了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单一化、城市化、千村一面”的问题。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就是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最小的人为干预、最大的原乡体验”,依托村庄传统,尽可能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不进行大拆大建。尽量采用当地的建造材料,充分挖掘村内的旧材料,通过新旧结合,废物换新颜。保留和改造好老房子,赋予其新的生命。尽可能保留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使之并存于一个村庄,增强村庄的历史厚重感。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牛迷书:实施乡村振兴要减少农民振兴乡村。晋城农村户均占有耕地不足0.5公顷,不达全国平均水平,户均占有耕地资源少也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瓶颈”。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促进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减少农民振兴乡村是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乡村振兴的过程,必然有部分乡村要消亡。实施乡村振兴要跳出乡村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既要解决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又有体制机制变革等重大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孤立地就乡村论乡村振兴。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谋篇布局,统筹开发利用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张红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把乡村发展放到与城市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发挥乡村自身的主动性和内在活力,实现城乡互惠共生、共同发展。二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政府在规划、协调、政策支持引导等方面的作用。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的作用,真正激发主体、激活要素活力。三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乡村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不能与美丽乡村的价值取向发生冲突,要加强对乡村资源环境、民俗文化的保护,防止掠夺式开发。四是要处理好短期成效和长远目标的关系。短期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短板。中长期要坚持目标引领,从构建体制机制着眼,重塑中长期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

第五篇:结对帮扶 共谋发展

结对帮扶 共谋发展 结对共建包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按照旗委、旗政府的安排,放人口计生局与常胜镇胡斯敖嘎查结成扶贫对子。以双方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成绩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局对结对帮扶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于梅兰任组长的结对共建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职主抓此项工作,明确职责。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充分了解胡斯敖嘎查的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局党组一班人多次深入到该嘎查,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

下基层活动与各项人口计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并把帮扶工作确定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扶工作规划和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

1、党组织结对帮扶,取得双赢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狠抓培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了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把党建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其包括“三会一课”制度、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等。还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如村委会会议笔记本、党支部民主生活记录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调解纠纷登记本等;配备档案柜、文件盒、档案袋,做好调解和其他工作的建档归档;做好制度上墙,写好工作民情日记,做到活动存档,使人一目了然,并狠抓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增强党员政治素质。通过上党课、培训党务干部等形式,组织村委会全体党员进行党员知识培训,使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知识的理解,让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的凝聚

力。经过我们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胡斯敖嘎查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支部成员团结、实干,赢得了村民广泛拥护。

二是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热情,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帮扶,让机关干部更加了解农村实情,对农村工作及农民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震动,从而转变作风,工作更加热情主动。同时,通过帮扶工作,广大机关干部拓展了工作思路,学会了与老百姓打交道,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一是帮助做好经济发展规划,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谋献策。经实地调查,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并结合该村经济情况等,为该村经济发展献策献计,建议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经济,以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在该嘎查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科普知识、计生知识。对胡斯敖嘎查的困难户、残疾人、五保户、老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进行走访座谈,排查摸底,对有诉求的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援助。

三是积极扶持村图书室建设。为村里捐赠图书400多册,包括农业科技、儿童读物、百科知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手册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协助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与村委会共同研究,邀请旗农业局、镇农科站技术人员为当地种养户、群众讲授种植、养殖技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他们讲解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拓宽广大群众致富的途径,使他们早日达到小康水平。

五是做好慰问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年初,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真情送温暖慰问活动,我局16名在职党员分别到各结对户进行走访慰问,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寻找致富的路子,并根据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每户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共计8000元。

3、结合职能,化解矛盾,促帮扶村和谐稳定 通过进村驻点,深入调查,在全面掌握该嘎查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中矛盾纠纷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措施,并逐步加以解决。针对该村当前存在的生育矛盾问题,以开展农村专项普法、“法制面对面”等活动为载体,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为重点内容进行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抓源头、抓根本和边排查、边化解、边整治的原则,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零纠纷、零闹事、零上访”的目标。

二、开拓创新,拓宽结对共建领域

树立结对共建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结对共建工

作融入到人口计生常项工作中。

1、积极开展慰问、救助工作。春节期间局领导班子深入常胜镇老营房村慰问贫困户,为该村14户贫困家庭每户送去了2袋白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的身边;为街道铁东社区捐赠2500元的办公桌椅、书柜等办公设施,大大地改善了社区的工作环境;捐助甘四委下岗职工陈玉兰、茂道吐乌兰敖道嘎查白血病患儿各2000元,献出了人口计生人的一份爱。

2、深入开展结对共建。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1.5万元为甘旗卡镇盖顶嘎查、巴胡塔嘎查、阿都沁苏木塔木嘎查新建了人口学校,为这几个嘎查建立宣传阵地;结合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投入7.2万元为甘旗卡镇翁斯嘎查、吉尔嘎朗镇苏敦嘎查、街道青沟委南苑小区兴建了文化大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上一篇:女人一首心的诗歌下一篇:难忘的半命题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