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走的力量有感

2022-06-27

第一篇:读行走的力量有感

读《笔尖下的行走》有感:把心交给读者

把心交给读者

——读《笔尖下的行走》有感

爱吃饼干的彩虹妹妹

曾经连续两次获奖的征文,再次读来,却是别样感觉。那时的我希望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而现在的我,却有了更多别的想法,不管哪一条路,我都会坚持好好地走下去。

"进报社,做报人,手中笔,重千斤。报实事,鼓实劲,写真话,顺民心。"这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现社会,融汇感情,传递正能量。每当看到别人读了我的作品之后脸上逐渐表现出的情绪,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和我有共鸣的读者,他能够读懂我用笔尖传达出的意蕴,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够真真切切地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地写好每一篇文章,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这句话要表达的东西一样:为了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把对文学浓浓的兴趣转化为饱满的热情,虽深知责任重大,但依旧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剩下的就交给读者来评断。

当我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才是我要找的书。这本书中,有我的梦想,有我对未来的期许,也让我学到了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把心交给读者,让笔尖下的文章能够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读者。

这本书主要是选择报纸作为表现对象,把每期报纸都作为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让报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报纸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虽然现在是一个科技化的时代,网络取代了很多东西,但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仍然觉得报纸才能让人们真正地了解社会,传递出最真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为了能够能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而努力奋斗的原我一直认为,社会发展的脚步确实很快,可有些东西是不应该被淘汰的,比如报纸,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它都一直存在着,这对于大家来说很重要,而这本书正是表现了这一点才更加吸引我,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

"心与心的相撞,情与情的交融,是报纸贴近读者的桥梁。"这是出现在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现了每一个办报人的信念,他们用满腔热血来为自己的梦想构筑桥梁。作为一个对办报情有独钟的小梦想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我喜欢办报,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喜欢欣赏,喜欢品味,但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梦想若想实现可不是那么容易,而我却仍然坚持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地学习写作,放平自己的心态,做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

关于我的梦想,爷爷对我的影响很大。爷爷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他很喜欢文学,也很喜欢运动,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自得其乐地享受着生活。记得我升上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总体成绩因为作文水平不行而落了下来,那个寒假全家人都决定让爷爷教我写作文,于是我为期一个月的作文学习就开始了。爷爷说:"写文章首先要写实事,写真话,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话文章就不会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只是大话连篇;其次,文章要主题明确,不要只是为了凑字数而东抓西扯;最后就是要在语言和文章的布局方面多下功夫。你要让自己的文章很充实,让大家想读下去。"刚听到爷爷说这些的时候,十岁的我并不能全部理解,慢慢地,我终于了解了爷爷当初这样说的原因,带着感情去写文章,才会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感受作者的感情。现在的我,很喜欢用笔和纸来表达我心里的感情,我很认真地在写每一篇文章,而且特别享受写作的过程,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写作让我变得有自信,也许社会变了,物质上的东西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快感,可是他们并不快乐,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像我一样心中怀揣着梦想,可以不顾大家的眼光,不顾别人的评价,只是单纯地为了梦想而执着地坚持着,要让我说,我对自己很负责任,我很努力地把每一天过好,很认真地写好每一篇文章,然后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家,这让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我想象中未来的生活是以家庭为主,拥有一份让我保持永久的兴趣能够坚持做一辈子的工作,薪水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是我感兴趣的,那么我想,在我还没有成立家庭之前,我一定是个工作狂,因为我对文学的喜欢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只要看到大家读了我的作品之后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慨,我就觉得很满足。我也想过,也许以后,现实会打败我的梦想,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即使有时候我的作品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也要坚持我最初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会让大家都认同我的作品,让大家感受到我写每一篇文章的初衷,然后更努力地生活,更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社会怎样改变,现实如何让残酷,都能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是的,把心交给读者,文章会把我的感情带给每一个读到我作品的人,这才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篇: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自于梦想,并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瑞恩六岁时,便决定为在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打一口井,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为非洲的孩子打了一口井。

读完这篇文章后,瑞恩的善良、爱心、执著深深地感动了我。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娱乐时间和玩耍时间。和他相比,我实在是感到有些惭愧,如果全家都看电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为了微不足道的两块钱擦两个小时的窗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而瑞恩做的与我所想的正好相反,他认认真真地将窗户擦了一遍,取得了距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的两元钱。在擦窗户的过程中,瑞恩一定感到过累,也一定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非洲孩子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的情景,这种念头就被打消了。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读后感 )

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白芳礼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

第三篇:读《觉醒的力量》有感

美丽人生应该是怎样的

——读《觉醒的力量》有感

王 华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短短数十载的人生,怎样才算是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呢?生命和灵魂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合上这本《觉醒的力量》,我不由地想到这个话题。

早些时候听朋友们谈论过周国平先生,说他思路开阔、见解独特,是中国当代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著名学者。当时听了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后来读了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才从中领悟到高贵的魅力和价值。本书选择不同领域的话题进行探讨,从孩子到大师、从教育到医学、从作家到画家、从政治改革到社会文明,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将其对人性的洞察、对当下社会的感悟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书中最有感触当属先生几位朋友的故去,也许是因为最近三个月自己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缘故,读来甚有共鸣。"人生短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留得下,这是人类的总体结局。其实,想透了,活三年与活三百年也没有什么区别,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得长短,而是在于活得有无意义、有无尊严,是否有内心的平安和永恒的生命。"这是先生一位得了肝癌的朋友所说,也许只有看得通透、活得明白的人才能有如此超然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都是有灵魂的,灵魂来到人世间,处在灵与肉、生与死、爱与孤独、自我与世界、沉沦与超越的矛盾之中,在享受幸福与喜悦的同时,也注定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但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强度是有区别的,有的灵魂品质极好,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开朗单纯、平等善良、富有同情心,有的则不然,悲苦、阴郁笼罩着整个人生。精彩人生是需要创造的,以善意和良知为基础,辅以爱、理解、感恩、包容,激活个体、尊重个体,不断更新自己,以优美的个性和聪慧的悟性行走于人世间。接受人生的挑战性和多样性,把人生的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重视精神交流和灵魂升华,拥有活泼的生命力,在追寻个人自由、尊重个性价值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法治与信仰。优质的人生是需要奔腾在灿烂的阳光里,要活的明白、活得积极、活的超脱。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还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我想也许这就是美丽人生的一种吧。

第四篇: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寒鸦小学 韩凤利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范_文_先_生_网)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青岛天山小学

马田雨

《教育的力量》一书,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教育故事之一。 育人工作是有规可循的,转化学业不良学生更需要智慧,因此,教师在平日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要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去研究个性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真心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李镇西先生生动地再现了在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一些“意见”,后进生各种的不如意,让教师们觉得“心烦”。

其次,李镇西先生又提出,后进生在学校中是一群弱势群体,但他们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上学,参与课堂教学,他们难道就没有让我们心生敬佩的地方吗?

李镇西先生又提出,要转化教师的思想,转变对待后进生的方法。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对待后进生,我们要改变的不是我们的叫法,而是对待他们的行动上。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会使自身在教育教学上步履变得轻松些。

上一篇:大学四年学业规划下一篇:读信仰的力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