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2-09-11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2011年, 腾讯公司推出了支持文字、语音和视频发送的微信。因这种通讯工具以智能手机为平台, 用户的使用十分便捷, 所以仅仅一年时间, 用户就超过了一亿大关。至2016年, 微信用户数量已经到了8.06亿之多, 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时代已然全面到来。具体到大学生来说, 自微信推出之初, 大学生便一直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首先, 大学生是使用微信最早、人数最多、频率最高的人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 历来都是各种新鲜事物最先的尝试者。早在微信诞生之初, 大学生纷纷注册微信, 且因为大学生人数较多, 所以群体是十分庞大的。此后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扩展和完善, 使用频率也逐渐提升, 可以说, 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手机的标准配置。其次, 微信扩展了高校学生工作渠道。使用微信交流, 具有便捷性、隐私性和即时性特点, 所以多数学生都乐于将微信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这也给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再次, 微信给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微信功能的扩展和丰富, 也给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提出了挑战。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用在了更新朋友圈、观看最新时讯等, 严重者甚至患上了“微信依赖症”。

二、微信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 微信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 微信时代下, 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传统媒体环境下, 学生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媒介进行, 但是这种“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模式效果并不理想, 人为阻隔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高校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体系, 很容易因为传播路径的冗长而导致信息的失准和低反馈度。即便是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十分普及的今天, 学生工作的开展在时间和空间上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还是以单方的信息传递为主, 效果相对较好的谈心、谈话等方式, 也因为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时间维度上的扩展。久而久之, 就会造成教育信息的延时性, 也自然难以得到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即便是有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学生也会因为场合的公开性或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而放弃反馈, 导致了工作效率低, 实际效果差。

(二) 微信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

首先, 微信可以打破学生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微信所具有的即时性特点, 使构建全天候、无缝隙的学生工作体系成为了可能。不管学生身在何方, 只要是有网络信号, 就可以实现信息的接受, 从本质上减少了信息传播的层级, 最大限度保留了信息的时效性, 同时也降低了交流成本。其次, 微信丰富了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手段。微信所具有的朋友圈等功能, 可以让教师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加之群语音、群视频等功能, 可以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微课堂, 使各种教育内容有了一个坚实的载体, 微党课、微国学、微艺术等, 都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再次, 微信调动了学生参与高校工作的主动性。微信的虚拟性和私密性特征, 使其既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同时又避免了面对面表达的紧张和尴尬, 学生可以敞开心扉, 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同时依托于微信的多媒体属性, 还可以为学生量身打造各种寓教于乐的微产品,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的公共平台构建起虚拟校园体系。

三、微信时代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

(一)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坚定队伍的政治信念。微信文化是错综复杂的, 必须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基础, 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其次是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微信时代环境的到来, 给学生工作开展的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身份的转变。要从之间的施教者变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 彻底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 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实现从灌输到交流的转变。再次是提升队伍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伴随着媒体发展, 时代和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新型素养要求, 包含如何使用媒介、了解媒介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利用媒介等, 作媒介的掌握者。因此要求教师认识和了解微信, 熟练使用微信, 辩证看待微信等, 真正成为微信的主人。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本身的建设, 才能为微信时代下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 创新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既然认识到了微信可以给学生工作提供多方面的便捷和帮助, 那么就要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事先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发布到微信上,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利用微信的语音或视频群聊功能, 开办微讲座、微辩论、微演讲等各种活动。其次是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发展指导。如就业指导, 教师可以及时将一些就业信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同时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 方便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心理辅导方面, 也鼓励学生通过微信与教师敞开心扉, 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 微信在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方面, 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运用。

(三) 完善对大学生的教育指导

对于大学生来说,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 在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很容易造成危害, 所以要求教师予以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微信使用观。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竞赛活动等, 帮助学生认识微信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同时向学生展示各种与微信相关的信息制作过程, 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并在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微信使用者是微信的主人, 而不是奴隶。要帮助学生善于利用微信获取健康、有用的信息, 并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从根本上杜绝微信依赖症等现象。最后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近年来, 利用微信诈骗、抢劫等事件层出不穷, 对此要教育学生始终紧绷安全弦, 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保证自身的财产和名誉安全。

(四) 构建校园微信生态系统

微信时代的到来, 使高校学生工作趋于扁平化, 在降低成本的同事, 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可以在此基础上, 构建校园微信生态系统。具体来说, 首先是打造微信公共平台运营队伍。考虑到微信文化的综合性特征, 要打造一个集网络信息技术中心、新闻转播院系、管理院系、团委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机构, 负责制作微产品、微信舆情监控、微信大数据分析等任务, 成为学校微信方面的主干力量。其次是构建学生工作微信公共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立, 可以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主阵地, 减少学生工作的层级, 缩短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创设微信虚拟校园生态。可以利用微信的虚拟化、平台化等功能, 构建一个扁平化的、弹性的、放射式的校园微信系统, 各个部分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 忽视相互包含和联通的, 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多方面的便捷和帮助。综上所述, 对于这个时代新课题, 不能消极的逃避和退缩, 而是要敢于面对, 勇于创新, 把握其优势为我所用。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总结了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就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并尝试提出了新的工作模式, 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使微信成为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摘要:微信是近年来作为时兴的通讯工具, 并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青睐, 微信时代环境到来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 既是一个机遇, 也是一个挑战。鉴于此,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谈起, 就微信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 并就创新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微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文静.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7) :25.

[2] 杨维霞.谈微信平台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效应[J].成功 (教育) , 2013, (18) :66.

[3] 胡玉翠.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实现观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