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事故调查报告

2022-07-02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事故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工业事故调查报告

工业园区各车间事故地槽

工业园区各车间事故地槽、污水池

应控制液位的相关规定

为了落实国家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及贵州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来我公司检查的指导意见;矿肥公司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指示,环保部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目的是帮助企业搞好环保工作,避免造成重大环保事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要求各级部门、各级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期完成;因此,公司领导在控制中心会议中明确指出,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和指导意见,安排专人和车间人员现场核实,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一、 生产部

1.磷酸二铵

一、二车间事故池,液位应控制在85%以内及液面与地沟沟底45cm为合格;45cm以上为高液位,罚款元;液面超过地沟,按环保事故处理。

2.硫酸车间

一、二期污水池,液位应控制在60%以内及液面离池边缘80cm为合格;80cm以上为高液位,罚款元;液面是地沟深度的50%,按环保事故处理

3.磷酸车间

(1)

一、二期萃取工段的污水地槽,液位应控制在80%以内

第二篇: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目 录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自然概况 3.2 锅炉基本情况 3.3 应急救援资源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危险源的分析辨识 4.2 灾害后果预测 4.3 常见事故和原因分析 5 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 5.1 预警机制基本要求 5.2 预防机制

5.3 常见事故预防措施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4 事故监控措施

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0 现场恢复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应急作业技术内容 7.2 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3 应急队伍保障 8.4 经费保障 8.5 培训和演练 8.6 其他保障

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 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9.5 预案上报 9.6 监督检查 10 事故调查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3 情况调查 10.4 资料调查 10.5 现场调查 11 附则

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 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 制定与解释 12 附件

12.1 相关的图表

12.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12.3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1.1 企业可视自身规模、拥有锅炉的热功率、数量、使用依存度,成立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实行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2.1.2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事故应急办公室、专家技术组、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见图1。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1.3 应急救援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应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1) 组织制订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 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

(7)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自然概况

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3.1.2 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1.3 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

3.1.4 必要时,应说明当地的气象、环境情况。 3.2 锅炉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锅炉型号、型式、燃料、额定参数、运行参数;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检验、运行管理单位;制造、安装、投产日期、下次检验日期、修理改造情况等。

企业还应当分析锅炉的实际安全状态,是否发生过事故,是否有严重事故隐患尚未治理,各种安全附件和装置是否齐全、灵敏、有效;锅炉岗位持证人员保证在岗;现场紧急处置的器材是否具备等安全状况。 3.3 应急救援资源

3.3.1 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

3.3.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危险源的分析辨识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生产运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归类。运行操作人员要能够辨识危险源。参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进行危险因素分类,考虑锅炉正常运行、异常(检修)和紧急(事故)状态,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比较多,主要有锅炉爆炸、火灾、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企业开展锅炉事故应急救援应综合考虑这些危险因素。 4.2 灾害后果预测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生产运营单位应对灾害后果进行预测,对灾害影响的地域范围、人员数量、重要或居民建筑物等因素也应予以考虑。 4.3 常见事故和原因分析 4.3.1 锅炉爆炸

(1)定义

锅炉爆炸事故是指锅炉主要受压元件在承压状态下瞬间破裂,使锅炉压力突然降到等于外界大气压力的事故,一般来说,这是锅炉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故。

(2)事故特征或现象

爆炸的一瞬间伴着巨响,具有一定压力和相应温度的汽水几乎全部冲出炉外。爆炸时释放的能力形成强大气浪的冲击和大量沸水的飞溅,使锅炉本体破裂、移位,特别是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能够摧毁和震坏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3)原因分析

①超压。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许可工作压力,钢板(管)应力增高超过极限值。出汽口堵塞、安全阀门失效、到额定的压力时不能自动排汽降压、压力表失效等都可引起超压。

②过热。钢板(管)的工作温度超过极限值,不能承受额定压力而破裂。这主要是由于严重缺水或受热面水垢太厚等造成的。

③腐蚀。钢板(管)内外表面腐蚀减薄,强度显著降低,不能承受工作压力而破裂。 ④裂纹和起槽。在长期运行中操作不当,使锅炉骤冷骤热,或者负荷波动频繁,钢材承受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同时由于腐蚀的综合作用形成起槽开裂和强度下降。

⑤先天性缺陷。例如,设计时采用不合理的角焊结构,强度计算错误,用材不当,制造、安装及修理的加工工艺不好,特别是焊接质量不合格等隐患,在使用中扩大发展,直至发生爆炸事故。

⑥发生其他锅炉事故时处置不当,导致爆炸事故。 4.3.2 火灾

燃油燃气锅炉可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油(气)罐、油(气)管等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火灾。 4.3.3 炉膛爆炸

(1)事故特征或现象

①发生轻微爆炸时,炉膛呈正压,防爆门有可能被冲开。

②发生严重爆炸时,防爆门全开或防爆膜冲破,有强烈的爆炸声,其后果可能是震坏烟道、风道,造成炉墙开裂、倒塌,甚至出现钢架变形、位移等重大事故。

(2)原因分析

炉膛爆炸大都发生在锅炉启动点火、熄火及低负荷运行的过程中。

①锅炉无点火控制程序或程序失灵。点火前,由于阀门关闭不严密、操作失误、先开油门或先通入可燃气体、上次点火不成功等原因,燃油燃气进入炉膛,使炉膛在点火前已存在一定量的可燃气体或油雾,当点火时引起爆炸。

②无熄火保护装置或装置失灵。锅炉熄火后,运行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能及时切断燃料供应,使燃油燃气继续进入炽热的炉膛,引起爆炸;熄火后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而立即点火,引起爆炸。

③当负压运行锅炉燃烧不良时,可燃气体在锅炉尾部烟道与漏入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在高温作用下,造成尾部烟道爆炸。

④当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锅炉熄火后未及时切断燃气供应,燃气进入鼓风机或风道内,重新点火时在鼓风机或风道内发生爆炸。

⑤锅炉停炉后,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吹扫时间不够,燃油燃气进入或残存在炉膛中,当检修引入明火时引起局部爆炸。 4.3.4 受热面管爆破 受热面管爆破是锅炉运行中性质严重的事故。一旦发生爆管事故,会损坏邻近的管壁,冲塌炉墙,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使事故扩大。 4.3.4.1 省煤器管爆破

(1)省煤器管爆破的现象

①锅炉水位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

②省煤器附近有泄漏响声,炉墙的缝隙及下部烟道门处向外冒汽漏水。

③排烟温度下降,烟气颜色变白。

④省煤器下部的灰斗内有湿灰,严重时有水往下流。

⑤烟气阻力增加,引风机声音不正常、电流增大。

(2)原因分析

①给水质量不符合标准,水中含氧量较高,在温度升高时分解出来腐蚀管壁。

②给水温度和流量变化频繁或运行操作不当,使省煤器管忽冷忽热产生裂纹。

③给水温度偏低,排烟温度低于露点,省煤器管外壁产生酸性腐蚀(又称低温腐蚀),使管壁减薄。

④管子材质不合格或在制造、安装、检修过程中造成缺陷。

⑤非沸腾式省煤器内产生蒸汽,引起水冲击。

⑥无旁路烟道的省煤器,再循环管发生故障,导致管壁过热破坏。 4.3.4.2 水冷壁管(炉管)的爆破

(1)水冷壁(炉管)爆破的现象

①水冷壁管或对流管束破裂不严重时,可以听到汽水喷射的响声,严重时会发出明显的爆破响声。

②炉膛由负压变为正压,蒸汽和炉烟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

③水位、汽压、排烟温度迅速下降,烟气颜色变白。

④给水流量增加,蒸汽流量明显下降。

⑤炉内火焰发暗,燃烧不稳定,甚至灭火。

⑥引风机负荷增大,电流增高。

(2)原因分析

①运行水质不良,造成管子结垢过热或者管壁腐蚀。 ②水循环不良。

③机械损伤。

④烟灰磨损。

⑤吹灰不当,冲刷减薄。

⑥管材质量不合格。

⑦升火速度过快,或者停炉放水过早,冷却过快,管子热胀冷缩不匀。

⑧严重缺水时,管子缺水部分过热。 4.3.4.3 过热器管爆破

(1)过热器爆破现象

①过热器附近有蒸汽喷出的响声。

②蒸汽流量不正常的下降,严重时过热器蒸汽压力下降。

③炉膛负压降低或变为正压,严重时从炉门、看火孔向外喷汽和冒烟。

④排烟温度显著下降,烟气颜色变白。

⑤引风机负荷加大,电流增高。

(2)原因分析

①运行水质不良、蒸汽大量带水,使管内积垢,导致管壁过热;

②蒸汽流量不够,造成管壁过热。

③过热器长期超压。

④过热器长期超温。

⑤管壁腐蚀减薄。

⑥管材质量不合格,制造质量缺陷。

⑦吹灰不当,冲刷减薄。

⑧结构缺陷。 4.3.5 烟道二次燃烧

(1)二次燃烧现象

①排烟温度急剧上升,烟囱冒浓烟,甚至出现烟火。

②炉膛压力升高。

③严重时烟道外壳呈暗红色。 ④有空气预热器时,热风温度急剧上升,风压不稳定。

⑤严重时尾部防爆门动作。

(2)原因分析

炉膛或烟道内积存有没有完全燃烧的可燃物。当温度逐渐升高并有足够氧量的条件下,这些可燃物发生燃烧,导致烟道二次燃烧。 4.3.6 锅炉缺水

(1)锅炉缺水现象

①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或低于水位计最低可见边缘。

②高低水位警报器发出低水位警报讯号。

③蒸汽流量不正常地大于给水流量。但若因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缺水时,则出现相反现象。

(2)原因分析

①司炉人员疏忽大意,忽视对水位的监视;不能识别假水位,造成判断错误。

②水位表安装位置不合理;汽水连接管堵塞;或冲洗水位表后,汽水旋塞未拧到正常位置,形成虚假水位。

③用汽量增加后未加强给水。

④给水设备发生故障;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或水源突然中断停止给水。

⑤给水管路设计不合理;并列运行的锅炉相互联系不够,未能及时调整给水。

⑥给水管道被污垢堵塞或破裂;给水系统的阀门损坏。

⑦排污阀泄漏或忘记关闭。

⑧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 4.3.7 锅炉满水

(1)满水现象

①水位高于最高许可线或高于水位计最高可见边缘。

②双色水位计呈全部水相指示颜色。

③高低水位报警器发出高水位报警信号。

④过热蒸汽温度明显下降。

⑤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 ⑥蒸汽管道内发出水锤声,连接法兰处可能向外冒汽滴水。

(2)原因分析

①锅炉运行人员对水位的监视不严,调整操作不及时或操作有误。

②给水装置或者监视表计出现故障。

③给水管路的压力突然升高,或者备用给水管路截止阀泄漏,也会引起满水事故。 4.3.8 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

(1)回火及脱火的现象

①炉膛负压不稳定、忽大忽小。

②烟气中CO2和O2的表计指示值有显著变化。

③火焰长度及颜色均有变化。

(2)原因分析

①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低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向燃料来源的方向传播而产生回火。回火将烧损燃烧器,严重时还会在燃气管道内发生燃气爆炸。

②若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高于燃烧速度时,会使着火点远离燃烧器而产生脱火。脱火将使燃烧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单只燃烧器或炉膛熄火。

③燃气管道压力突然变化,或调压站的调压阀、锅炉的燃气调节阀性能不佳,入炉燃气压力忽高忽低,以及风量调节不当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的不稳定,引起回火或脱火。

5 预警和预防措施 5.1 预警机制基本要求

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在编写本专项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2 预防机制

5.2.1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5.2.2 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5.2.3 定期分析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5.2.4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2.5 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

5.2.7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5.2.8 XXX锅炉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 5.3 常见事故预防措施 5.3.1 锅炉爆炸预防措施

为了杜绝锅炉发生爆炸事故,除了要对锅炉正确设计和选材,确保制造和安装质量,以及进行定期检验,保持设备完好外,在运行中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防止超压。①保持锅炉负荷稳定,防止骤然降低负荷,导致汽压上升。②防止安全阀失效,定期做自动排汽或人工排汽试验。③定期校核压力表。

(2)防止过热。①防止缺水,每班冲洗水位表,检查所显示的水位是否正确。定期清理旋塞及连通管,防止堵塞。定期维护检查水位警报器或超温警报设备,保持灵敏可靠。严密监视水位,万一发生严重缺水,绝对禁止向锅炉内进水;②防止积垢,正确使用水处理设备,保持锅水质量符合标准。认真进行表面排污和定期排污操作。定期清除水垢。

(3)防止腐蚀。根据锅炉和水质采取有效的水处理和除氧措施,保证给水和锅水质量合格。加强停炉保养工作,及时清除烟灰,涂用防锈油漆,保持炉内干燥。

(4)防止裂纹和起槽。 保持燃烧稳定,避免锅炉骤冷骤热。加强对封头(管板)板边等应力集中部位的检查,一旦发现裂纹和起槽必须及时处理。

(5)对其他锅炉事故采取及时、正确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 5.3.2 火灾预防措施

(1)确保油(气)罐和油(气)管道的安装质量。

(2)定期检查油(气)罐和油(气)管道,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锅炉房和油(气)罐区域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 5.3.3 炉膛爆炸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点火控制程序进行点火操作。

(2)停炉或熄火时,应快速关闭燃料供应管道上的总切断阀,而且关闭所有分阀门。关闭必须严密。

(3)提高燃油燃气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包括点火程序控制、熄火自动保护、火焰检测装置、燃烧自动调节、鼓风机和引风机和电磁阀的联锁装置和各种信号装置等。

(4)锅炉运行中,操作人员要严密监视各种仪表和燃烧状况,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正确处理。 5.3.4 受热面管爆破预防措施

(1)预防省煤器管损坏的主要措施 ①控制给水流量。

②减少给水中的含氧量并保证一定的省煤器管内水速。 ③提高给水温度,使壁面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

(2)预防水冷壁管(炉管)爆破主要措施有 ①检修时及时修复管子的缺陷。 ②加强水质监督,保证锅炉水质合格。 ③做好排污工作。

④锅炉运行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密监视锅筒水位的变化,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并立即消除设备出现的故障。

(3)预防过热器管爆破主要措施有

①保证合格的炉水品质,提高汽水分离器的效率。 ②及时调节锅筒水位,防止和减少蒸汽的带水量。 ③保证正常的燃烧工况,尽可能减少热偏差。

④锅炉升火、运行、停炉时严格执行规程,操作准确无误。 5.3.5 烟道二次燃烧预防措施

提高油喷嘴的雾化质量,加强燃气或油雾与空气混合。

合理配风,调整好燃烧工况,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物进入烟道并防止在受热面上的沉积。

若发现对流受热面上的积灰加剧时,要及时进行吹灰,特别是停炉前要彻底除灰。

锅炉运行时空气过量系数不宜过高,停炉后应严密关闭各门孔的烟、风道挡板,防止空气漏入。

停炉后要加强尾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在尾部安装的灭火装置应有足够的消防能力。 5.3.6 锅炉缺水、满水预防措施 加强运行人员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严密监视和检查水位计的变化情况,发现水位异常情况时应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

锅炉检修时,应确保给水装置及各种监视仪表的性能。 运行中,要经常冲洗水位计。

5.3.7 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预防措施 控制燃气的压力保持在规定的数值内。

为了防止回火可能产生的事故,在燃气管道上应装有回火器。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1.1 明确事故发生后内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内容和时限。

6.1.2 事故发生后, 当班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同时迅速向应急值班室和本企业最高负责人报告。 6.1.3 报告的内容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设备型号、部位。

事故类型(如爆炸、火灾等)。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影响范围。

报告人姓名。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建立的应急启动程序,要明确应急启动的条件并规定进入应急启动程序时的责任人和岗位,即明确什么岗位、谁、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路径实现启动。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

6.4 事故监控措施

监控措施应当采用人员监控、设备监控等有效措施进行,对监控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对事故征兆明显或已发生事故时,应在采取有效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监控。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特别要注意结合设备实际位置,设立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线,编入预案。 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 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8.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6.8.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6.8.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当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抢修进度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发电企业应按要求在生产现场配置应急设备,参加应急人员要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相关安监人员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泄漏)时,在系统隔离、消压前严禁采用拆保温的方式进行爆漏点检查、确认。

(2)严禁带压对承压部件进行焊接、捻缝、紧螺丝等工作。

(3)如需要进入炉膛、尾部烟道等设备内部进行抢修,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确认内部温度、无炽热的积灰等,安全后方可进入。

(4)应急抢修中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搭设脚手架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9.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 6.9.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 6.10 现场恢复

6.10.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 6.10.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6.10.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 6.10.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应急作业技术内容

7.1.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7.1.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必要的防毒器材、堵漏器材、灭火器材、应急设备或工具等应急物资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该位置应当有明显标志。平时应当有专人进行维护。

7.1.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如承压设备封堵爆口、危险区域隔离等)。重点突出什么人、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机、干什么、用什么装备或手段、如何干。

7.1.4 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如事态发展控制不利,如何报告,如何请求增援和支持,如何请求启动上级应急方案。 7.2 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7.2.1 锅炉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按照预案的要求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周围人员。一般锅炉爆炸后果严重,常伴随建筑物倒塌等,应在保证应急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立即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注意切断锅炉的油气供应,断水、断电,关闭各系统阀门,相关承压的设备注意减压,防止因锅炉停运造成的系统(工艺)性的次生灾害。 7.2.2 火灾事故处理措施

切断锅炉的油气供应,并按照消防安全的要求处理。 7.2.3 炉膛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1)立即切断燃料供应,关闭引风机及送风机和因爆震开启的人孔门、看火孔等,严密关闭烟道、风道挡板。然后,仔细检查各项设备,并修复好防爆门。

(2)如果爆炸严重,使炉墙倒塌,横梁变形,管子弯曲,锅筒移位等,必须立即紧急停炉检修。

7.2.4 受热面管事故处理措施

确定爆管事故发生后,应紧急停炉,尽快停止燃料供应,减少锅炉过热程度,引风机必须继续运行,待排尽炉烟和蒸汽后方可停止,以降低炉膛温度。如有数台锅炉并列供汽,应将故障锅炉与蒸汽母管隔断。具备条件后,进行检修。 7.2.5 烟道二次燃烧事故处理措施

发生烟道二次燃烧后,应立即切断燃料和空气的供应,严禁启动引风机通风。

必须严密关闭烟风系统各处的挡板和炉膛、烟道各孔、门,防止空气漏入。

(3)省煤器须通水冷却,或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以保护省煤器。

(4)同时投入蒸汽灭装置,燃油锅炉也可利用喷油嘴的冲洗蒸汽进行灭火。

(5)当排烟温度接近喷入的蒸汽温度,并已稳定1小时以上,才可打开检查门检查。

(6)确认二次燃烧已完全扑灭后,启动引风机抽出烟道中的烟气和蒸汽,通风后方可重新点火。

(7)如果锅炉运行中发现有烟道二次燃烧现象,经调整后仍无效,当排烟温度超过250℃时,应立即停炉,以防止引风机损坏,造成更大损失。 7.2.6 锅炉缺水事故处理措施

先校对各水位表所指示的水位,正确判断是否缺水。在无法确定缺水还是满水时,可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若无锅水流出,表明是缺水事故,否则便是满水事故。

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叫水”;先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再关闭汽连接管旋塞,然后缓慢关闭放水旋塞,观察水位表内是否有水位出现。此时,水位表的上部没有压力,只要水位不低于水连管孔,借助锅筒内的汽压就能将水位表内的水位升高,以至能够看到,表面是轻微缺水。如果经过“叫水”水位表内仍无水位出现,表明是严重缺水。必须注意,“叫水法”不适用于水位表的水连管孔口低于最高火界的卧式锅炉,因为即使“叫”出了水,锅炉内的实际水位仍在最高火界以下,这是非常危险的。

锅炉轻微缺水时,应减少燃料和送风,减弱燃烧,并且缓慢地向锅炉进水,同时要迅速查明缺水的原因,例如,给水管、炉管、省煤器管是否漏水或阀门是否开错等。待水位逐渐恢复到最低安全水位线以上后,再增加燃料和送风,恢复正常燃烧。锅炉严重缺水,以及一时无法区分是否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 7.2.7 锅炉满水事故处理措施

(1)首先对照各水位表计的指示值,并冲洗锅筒水位计,确定表计指示值的准确性。当看不见水位时应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若有锅水流出,表明是满水事故,否则便是缺水事故。当确认锅炉发生满水时,可将给水调节由自动改为手动操作,同时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少给水量,必要时关闭给水阀。若手动给水调节仍无效时,可能是调节阀失灵,此时可暂时用给水切断阀进行调节,也可切换到备用给水管道向锅炉供水。

(2)如果是轻微满水,还应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开启锅炉的下部排污阀门或事故排水阀门;降低锅炉负荷并打开过热器及蒸汽管道的疏水阀;根据过热器蒸汽温度的下降情况,关小减温器的冷却水阀门或者停止减温器的运行。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关闭各疏水阀门,逐步开大给水调节阀,恢复正常运行。

(3)如果是严重满水,则应立即熄火,紧急停炉。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锅炉受热面。 7.2.8 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事故处理措施

首先应检查燃气压力是否正常。若压力过低,应对整个燃气管道进行检查。若锅炉房总供气管道压力降低,先检查调压站的进气压力,进气压力降低时应联系供气站提高供气压力;若进气压力正常,则应检查调压阀是否有故障并及时排除,同时可切换投入备用调压阀并开启旁通阀;

若采取(1)中措施仍无效,则应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中是否有泄漏,应关闭的阀门(如排空阀)是否未关等情况,并设法消除和纠正。若仅炉前燃气管道压力降低,则应检查该段管道上的各阀门是否正常,开度是否合适,是否出现泄漏现象。

当燃气压力无法恢复到正常值时,应减少投运的燃烧器数目,降负荷运行,直至停止锅炉运行。

若燃气压力过高,应分段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上的各调节阀门是否正常,其次检查各燃烧器的风门开度是否合适,检查风道上的总风压和各燃烧器前风压是否偏高等,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8.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8.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 8.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 8.4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8.5 培训和演练 8.5.1 应急救援培训

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

提出重点岗位,对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培训。

提出对所辖范围的应急队伍与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实施培训。

(4) 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与能力。 8.5.2 演习(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

(3)根据演练后实际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 8.6 其他保障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化工设备、危化品和锅炉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信息。

主要指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1.1 编制准备

(1) 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 制定编制计划。

(3) 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特种设备基本状况。

(4) 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

(5) 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9.1.2 编制预案 9.1.3 审定和演练 9.1.4 改进措施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2.1 格式

(1) 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

(2) 目录。

(3) 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

(4) 预案内容。

(5) 附件。

(6) 附加说明。 9.2.2 基本要求

(1) 使用A4纸打印文本。

(2) 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 9.3 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9.4.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9.4.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

9.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5 预案上报

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9.6 监督检查

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10 事故调查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 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保全。 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10.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10.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10.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10.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10.2.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10.2.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10.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10.3 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0.3.1 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10.3.2 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

10.3.3 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 10.3.4 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10.3.5 其他情况 10.4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10.4.1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的生产档案资料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10.4.2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10.4.3 安全责任制、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10.4.4 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0.5 现场调查

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0.5.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

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10.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10.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

10.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

(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10.5.5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水)位计、测温仪表、减压阀、爆破片装置、安全联锁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

(2)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高低水位报警装置、超温超压报警或者保护装置、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炉膛熄火保护装置等。

(3)事故涉及的特种设备的附属设备(施)。 10.5.6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10.5.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11 附则 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

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 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 制定与解释

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12 附件

12.1 相关的图表

(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

(2)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

(3)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

(4)应急机构、队伍、人员通信联络表。

(5)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

(6)疏散线路图和安置场所分布图。 12.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1)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

(2)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

(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

(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 12.3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第三篇: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差错及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新)

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差错与事故是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对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或者事件。 教学差错与事故分为教学差错、一般教学事故和重大教学事故三类。

第三条

对教学差错及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按照规定程序,调查认证充分,处理公平合理。

第二章 教学差错与事故的界定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教学差错:

1.不按时间要求提交教学日历、实验进程表、学生考试成绩等教学文档。 2.无正当理由,上课迟到、提前下课或监考迟到、中途离岗、早退在5-10分钟之间。

3.在上课过程中接听或拨打电话影响正常教学。 4.酒后上课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5.试卷命题出现错误,但在试卷发放前被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6.在监考过程中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或进行与监考无关的活动。 7.未经批准,提前、推迟考试或者延长考试时间的。 8.试卷批阅中,漏改或计分误差达5分。

9.监考人员擅自委托无监考资格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代监考。 10.教学设备、教学用品等管理不善,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或教学效果。 11. 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因指导不到位,造成设备轻度损坏; 或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上网进行与实习无关的活动。 12.其他违反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者。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一般教学事故: 1.教学安排、考试组织工作出现失误,造成教学混乱。 2.因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设备不能按时正常使用,影响教学。 3.试卷命题出现错误影响考试正常进行。

─ 1 ─

4.无正当理由,上课迟到、提前下课或监考迟到、中途离岗、早退在10-20分钟之间。

5.监考人员对考场中违纪或作弊事件隐匿不报。

6.未履行申批手续,擅自调课、请人代课,或者擅自变更教学活动时间、地点等。 7.丢失学生试卷、课程设计或毕业论文等教学档案,造成不良影响。

8.监考人员不履行职责,造成考试秩序混乱,或漏收/遗失学生考卷、答题纸、答题卡,造成学生考试成绩缺失。

9.不按评分标准阅卷,造成不良影响或试卷批阅中,漏改或计分误差达5-10分。10.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度与教学日历安排有较大差异,或者讲授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有较大出入的。

11.其他影响教学正常进行,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重大教学事故:

1. 教学安排、调度有误,导致较大范围缺课、缺考、停课、停考。 2. 学籍处理、学生证件的发放与管理有误,对学生、学校造成严重影响。 3. 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成绩、学籍、学历、学位等各类证书、证明。 4. 在教学活动中散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言论,或者宣扬有悖社会公德的思想,或者煽动学生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5. 背离教学大纲要求,擅自增减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反映强烈。 6. 无正当理由,缺课、缺监考(上课迟到、早退20分钟以上按缺课论处;监考迟到、中途离岗、早退20分钟以上按缺监考论处)。

7. 试卷命题、传送、保管过程中故意泄密;考试阅卷、成绩登录中弄虚作假。 8. 监考过程中玩忽职守,怂恿学生舞弊,或对考场中违纪或作弊事件隐匿不报,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和不良影响。 9.试卷批阅中,漏改或计分误差超10分。

10.教学过程管理不善,或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因失职导致教学仪器设备重大损失,或人身伤害事故以及恶劣社会影响的其它行为。

1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力,审核把关不严,被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失范现象,造成严重影响。 12.其他影响教学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三章 教学差错与事故的认定及申诉

第七条

学院负有教学秩序管理和监督职责,对发生的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应

─ 2 ─

及时向教学主管部门汇报,不得隐瞒不报或缓报。教学主管部门在收到相关学院、教学督查人员或其他知情人提交的信息后,进行证据材料收集。根据事实类别,按照本办法有关条款进行认定。教学差错可直接认定,教学事故还需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认定。

第八条

教学主管部门将认定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责任人及所在学院(部门)。 第九条

责任人对教学事故的认定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接到通知书后5个工作日内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申请复议。

第四章 教学差错与事故的处理

第十条

教学差错及事故的认定结果均在教务处、人事处、事故责任人所在学院(部门)备案,并作为事故责任人年终考核、工资调整、职务晋升、津贴评定、岗位聘任、申报各类荣誉称号等的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

一年内累计出现两次教学差错者,按一般教学事故处理;一年内累计出现两次一般教学事故者,按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二条 对教学差错责任人,由所在学院(部门)进行训诫谈话及通报批评,取消责任人当年评奖评优资格。

第十三条 对一般教学事故责任人,在全校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责任人当年评奖评优资格。人事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扣发事故责任人1个月绩效工资。处理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第十四条 对重大教学事故责任人,在全校予以通报批评,当年考核等级评定为不合格,人事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扣发事故责任人3个月绩效工资。处理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教学事故及教学差错认定与处理的规定》(教学[2002]18号)同时废止。

安徽工业大学

2016年6月16日

─ 3 ─

第四篇:工业调查报告

小企业当有大作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工业企业,对地方工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XX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全区规模企业已经发展到了XX户,工业企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却是XX和XX重点企业。就XX年而言,两户骨干支柱企业交纳税金约为XX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XX(XX年受意外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将达到XX)。两户骨干支柱企业在提供税收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区内其它企业无法替代的。

那么,在现有的规模企业中,除去以上两户重点骨干企业,其他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小企业,是否应该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呢?

纵观我区小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方面都相对较小,而且经济总量较小。这些小企业虽然暂时还无法发挥两户骨干企业的支柱作用,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正在不断壮大起来,对我区工业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XX、XX等企业已经发展

成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逐渐走出小企业行列,发展成为我区的重点骨干企业。

虽然我区的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受自身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小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我区的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管理相对不够严格,制度不够健全,人为因素较多,多数企业还靠着血缘、亲缘、地缘“三缘”加以维系。大部分小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只看眼前利益,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缺少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针对目前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区的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在“小”字上下功夫,追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壮”,这样小企业就会不断做大做强,最终有所作为。

一是我区的小企业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跟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小企业未必就没有优势。全面的实力没有大企业强,但是,产品、种类、质量、市场等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有可能比大企业强或者能够与其抗衡。我区现有“XX”国家驰名商标、“XX”国家免检产品、“XX”省、市著名商标。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在长期的发展经营中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市场。特别是,XX有限公司生产的肥牛制品不仅销售到XX等省、市,而且产品还出口到对牛肉

制品要求极其严格的中东地区。因此,我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做“精”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二是小企业要注意发展自己的特色。俗话说:“与众不同,其乐无穷”。“特色经营”也是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建议。因此,小企业要培养自己在经营方式、产品、服务方式、营销上的独特性。我区拥有XX等特色资源,企业应依托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新型建材、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等具有独特优势方面做好“特”和“专”的文章。

三是我区企业应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区内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的同时,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我区的XX有限公司在稳定了现有肉鸡制品市场的基础上,正在谋划进一步的发展,积极进行“二次创业”,计划新上XXXX加工项目;XX有限公司建立了XX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沼气发电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济总量,在“壮”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小企业要从家族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家族企业并非就干不好,关键在于制度。因此,企业要吸引家族之外的“打工者”,避免管理者的近亲繁殖,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同时,小企业一般没有大企业那样臃肿的组

织体系和官僚机构,管理上的适应性也很强,因此不能人为地忽略或丧失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五是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扶持政策。企业在自身投资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XX建设、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以及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贴息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以此带动企业自身增加投入,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第五篇:钢铁工业节水调查报告

我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钢铁工业节水调查报告。钢铁工业作为高耗水行业,必须承担起促进全社会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责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硬约束,纳入钢铁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钢铁工业必须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模式转轨。国家已对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并

1、采用节水型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如干熄焦技术、高炉(转炉)干法除尘等干熄焦是在密闭系统内完成熄焦过程,可基本消除酚、HCN、硫化氢、氮气的排放,减少焦尘排放,与传统的湿法熄焦相比,每吨焦炭可节水0.45立方米。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技术省去了湿法除尘的洗涤塔和沉降池等,全干法除尘工艺在除尘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水洗和冷却,只是在炉尘输送过程中加湿时使用极少量的水,节水效果显著。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回收技术可回收转炉冶炼过程产生的煤气,并对烟气进行净化,将含尘浓度由150-200毫克/立方米降至10毫克/立方米,可大幅降低转炉炼钢工序能耗,系统阻损小,煤气发热值高。该系统全部采用干法处理,节约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2、重点加强焦化废水处理、轧钢废水处理回用技术与膜法水处理技术等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组成复杂,含油大量有机污染物,还含油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色度高,属于较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一直是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生物处理技术,正逐步由过去的活性污泥法向A-A-O-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好氧法过渡。轧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其中以冷轧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最为困难,较为成熟的处理技术是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ECO)、膜生物反应器(Mbr)、气能絮凝(GEF)和超滤(UF),尤其是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可以提供充足能量打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键,使之氧化分解,甚至彻底矿化。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强化的自然水净化过程,经过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其最大优势在于对杂质的去除率高,处理后的水质不仅以达标排放为目的,且可以实现废水利用。膜分离技术在循环水处理中应用也比较广泛,特别是反渗透技术,可以脱除水中99%的盐分,经过反渗透处理的水基本不会造成管道和设备的结垢和腐蚀。

3、冷却过程节水技术,如高效空冷技术、节水喷雾型冷却塔等闭路冷却循环水系统是冷却过程节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闭路循环水系统采用空冷器冷却降温是节水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干式空冷器节水效益明显。空冷技术在高炉设备、转炉设备等应用较广、技术成熟,在连铸结晶器、加热炉的设备冷却中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4、污水回用技术,如串级供水、企业外排水综合处理回用、城市污水再生水处理利用等串级供水和污水综合处理回用可使钢铁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如冷却水可供煤气洗涤除尘用水,再供冲水渣用水和原料场的洒水等。关键环节是要进行水的科学合理的串级供应和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设备,使回用的水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各种需求标准。钢铁工业的节水工作任重而道远,钢铁企业应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产业环保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开发适合钢铁工业的节能型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运用经济杠杆激发企业各部门的节水积极性、支持发展和采用各项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成套循环用水技术,真正做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上一篇:关于足球的演讲稿下一篇:高一作文追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