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人物心理

2022-07-28

第一篇:怎么分析人物心理

人物通讯怎么写

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

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 ,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 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 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 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

1 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编辑本段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

2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编辑本段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反映某道理,事实的人物。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 通过事实塑造人物。 编辑本段写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 通过事实塑造人物。

具体要求:

1.要抓吸引人的故事——抓住故事使人物丰满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人物通讯就变成小说了。

2.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

3.个性化的语言——语言使人物更生动

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

3 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最后,注意采写人物的忌讳。

1.忌主题分散,面面俱到。

2.忌记者跳出采访发表评说。

3.忌虚构故事,滥用形容词,影响人物表述的客观性。

今天讲“写好人物的十四点提示”,但大部分都没有案例。

一是写人物就是写个性。

这还是针对典型人物而言。怎么让人物回到人物本身,不再承载人物本身以外的东西。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我认为之所以写这个人,往往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个性吸引我们,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或者这个人做出某种非同寻常的事也罢,都和这个人的个性有关。一个人一生做很多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事并不是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事情我们采访到了,哪些事情能进入我们文中,大有讲究。我认为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个性。就拿一些创业英雄来说,之所以做成功,恰恰是这个人的个性决定的,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在起作用。

我们现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把他的业绩写出来,采访到很多故事,但找不到这些故事和这个人的个性有何关联。我们不是在表现个性,而是罗列事迹。

二是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

这和第一个问题还是有关联的。每人的性格都很复杂,有矛盾。每

4 个人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能抓住这个人的底色展开。

比如冰点周刊,有三千五到四千字的人物,但大部分是一千五到两千字的篇幅。我们能否设想一下,在这样的篇幅里概括一个人的个性。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尝试。

像张建伟写的,一个四十六岁的团干部不转业,却干得津津有味,他做了很多事。具体到写这篇报道,怎么组织材料?怎么让主题不散?作者就围绕着一个“痴”字,所有的材料主体性非常强,就围绕这个字,他写出来就不会散。

冰点周刊还有丛玉华写的“抠门谢老太”。这个人省吃俭用,抠到一个常人无法想像的地步。报道写她一生的“抠”和死之前的“不抠”。我在组织材料时始终围绕着谢老太怎么抠,怎么省这一个点上。所以一千五百字的篇幅,最好能用两个字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写的东西才不会散乱。

我曾经写过的一个公务员,就写他两个字——本份。他身上可能还有其他个性,但我就围绕着他的本份写。

像刘元写的“傻得出奇的红娘”,一辈子无偿给人当红娘,不收费。

上述几个人物我认为可以概括的几个字都是这个时代稀少的品质。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非常稀少。写人物就是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

三是人物报道切忌写成人物小传。

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最多。我们冰点也有这种问题。人物报道人

5 人能写,写好最不易。其中一个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报道写成人物小传。大家生怕漏掉这个人的某一时期或某一段。他少年时怎样,童年时怎样,就写成了小传。这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我把这种人物概括为履历式人物。凡是这样写人物报道的,都是采访时自己脑子里的主题意识非常弱,自己没有很成型的想法,让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了,只是有文照录。

当然,并不是早年的事情不可以写,关键是怎么找到早年发生的事情和今天报道之间的关联,找到与主题的关联。我特别怕改稿时看到一写上了点年纪的人,就是初中时怎样,青年时怎样,文革时受了什么委屈等等,这是人物报道最常见的毛病。

四是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

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构成他的性格。我们写一个人不能让记者自己出来,这是常见的毛病。比如这人怎么勇敢、坚强或懦弱,都是记者给贴的标签,其实即便是写,也应该用他自己的行为来写,记者不要自己站出来说这个人怎样,跳出来给人物贴标签,像“这个勇敢的汉子”,“这个柔弱的妇女”等等。你要使用他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他的语言。

记者采访时不要老注重他怎么说,要注重他的行为,研究行为,因为行为才能表现出他的个性。

五是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

比如采访有权有势或一些大老板,最忌讳的是仰视,当然也不能俯视。最好的是平视。只有平视才能和他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这样写

6 出来的东西心态才健康。仰视不可能做到客观。特别是采访有名望的人,甚至要有意识的解构或打破他在公众前的神秘形象。要把他拉到普通人的行列。

冰点传奇栏目是写普通人物不普通的一面。写有名望的人的时候就要展示一些他的弱点,这种东西往往最代表一个人的本质。

六是我们不要做被采访对象的传声筒。

他说什么我们也说什么,我认为这是最偷懒的人物报道模式。我最厌恶的是“他说”,“他说”,“他又说”,一篇文章大段地引用被采访对象的话,甚至连这人说早年是从哪哪毕业的都引进来。并不是说访谈这种体裁不可用。访谈体一定要非常慎重地用。像法拉奇都是用的访谈体,用的是够份儿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时才可以用访谈体。像徐百柯写过“何谓大国,如何崛起”,都是用的访谈体。恰当的时候恰当的话题出来了。

七是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

一种是陈述,一种是描写,一种是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我最怕的是记者在写作时一陈到底,这样的报道容易特别沉闷。如果你能用描写、陈述和引语三种方式交叉出现,文章就不容易沉闷。

谈到描写,一种是记者直接采访时目睹的,另一种是找到目击者请他描述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还原场景,还原场景然后陈述。一般新闻主要是叙述为主,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特别是你的报道很长时,更要交叉用。一陈到底就简直使人无法读下去。

八是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

7 特殊场景构成特殊的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场景。江菲写过一个修钢笔的人,一个老的手艺人的职业伦理。记者写他时就把他放在他的钢笔铺里。

包丽敏写的“通往功名之路”,一个研究法律的人,北大的,他常年在下面普及公民意识和法律知识,他利用假期七天去贵州山区普及法律常识,他的举动很有象征意义。他平常做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事情。这稿子我细讲一下,对大家以后会有启发。

我们把他贵州之行做为整篇文章的重轴。他平常做的大量的事情作为背景,在叙述贵州之行时不时插入他平常做的事情,作为背景,而新发生的有象征意义的乡村之旅作为重轴。既有新闻意义又不是很孤立的行为。冰点大量尝试了这样一种报道手法。

九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

这看起来是非常小的方面,但确是在人物或其他报道中用得最烂而且是最不恰当的。什么东西能成为引语?不是这个人说了什么话都能成为引语。

首先能作为引语的必须是这个人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话,只有他才会说这话,带着他身上明显的个人烙印。而且一定要短小精悍,千万不能一引几百字。甚至几十字都长。

第二,引语当然不排除陈述和表达他的观点,必须是非常鲜明地表达被采访人的观点。

第三可能大家意识不到,引语还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文章的上下衔接时可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让文章一陈到底。

8 陈述时让被采访人自己出来说,使整个文章发生了节奏上的变化,衔接起上下两段。

十和十一更小,我觉得在写人物方面要追求细节。

这里想说一下人物称谓的变化。写一个人物不要用同一称谓,要不断地变。比方用她,或用她的名字,或用能够代表她职业特点的称谓,总之要不断的变化称谓,让你的叙述不沉闷。不要通篇都是“她”,称谓要灵活转换。

第十一就是引语后面一般会有“他说”或前面有“他说”。

“他说”这个讲究很多,这都是细节,但对提升一篇文章非常有用。有时会“津津乐道的说”,有时会“突然跳起来说”。这里有的会把称谓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这个变化要在采访过程中观察被采访对象,要细致观察。我认为这对提升你的写作很有用处。

十二是尽量少用小标题。

冰点写人物五六百字时,我不用小标题,小标题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当无法驾驭琐碎的材料把它变成整体时才会用。一个好记者会根据性格逻辑或其他因素组织材料,不是没办法把这几段融和起来时就用小标题。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缝制高手。

十三我认为很重要。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当然冰点也很难做到这点。只能做到

9 采访两三个人。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冰点好多人物也做不到这点,但最少应该采访四五个人,不能采访一个人就开始写。很多东西写不到位,除了技巧大多都是采访不到位,问题就出在采访上。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但还是要说。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

这只能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冰点给记者提供一个范围,提供十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根据这个东西来悟,究竟为什么好,讲不出来,只能揣摩它,这当中有叙事的节奏、语言等等,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悟。

当然,你把前面讲到的都做到了,好记者写完东西不署名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新闻这种东西就是手工作坊,不是流水线,一对一。好,我就说这么多。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当然冰点也很难做到这点。只能做到采访

10 两三个人。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冰点好多人物也做不到这点,但最少应该采访四五个人,不能采访一个人就开始写。很多东西写不到位,除了技巧大多都是采访不到位,问题就出在采访上。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但还是要说。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

这只能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冰点给记者提供一个范围,提供十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根据这个东西来悟,究竟为什么好,讲不出来,只能揣摩它,这当中有叙事的节奏、语言等等,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悟。

当然,你把前面讲到的都做到了,好记者写完东西不署名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新闻这种东西就是手工作坊,不是流水线,一对一。

11

第二篇:人物外貌怎么写解读

人物外貌怎么写 活动目的:

1 、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

2、 掌握外貌描写的修改手法。

活动准备 :外貌描写的例文各一篇。 活动过程:

一、导课 。

1.教师:同学们,我们写人物时,一般描写人物的哪几个方面?(指名学生回名学生回答)。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外貌和动作呢?今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写人动作外貌的方法,以便我们更好的掌握修改写人文章里的外貌,动作的句段。

二、学习和应用知识 。

1 .投影出示一例文,学生评价。

①学生看例文,感受例文对人物外貌描写。

②学生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写写例之是如何描写人外貌的,得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简评。

这篇例文成功在: ①描写顺序合理,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则从上到下。

②比喻运用得当,使描写更加形象。

③通过外貌描写较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把男子汉刚毅一亲情融为一体。

例文:

男子汉素描

他,中等个子。方正的脸,一头浓密的黑发又粗又短如同剌猬,让人感到不怒自威。额头上依稀可辨的皱纹,也许是他年纪不大却阅历较多,涉猎较广的证明。眉宇间,细长的眼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诱人的魅力,眼光时而犀利如 X 射线,仿佛能看穿人的五脏六腑;时而情如水,似乎积聚了全世界的温情。适中的鼻子如同一块凸出的磐石,而 " 磐石 "

右边的一颗形似顿号的黑痣,正好像是他那平常总像一扇大门那样紧闭着的嘴的一个忠诚的卫士。

2 .教师问:看了刚才的例文,你认为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再由教师明确:

①要抓住特征,忌面面俱到。

②除直接描写外貌外,可适当作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

③同一人物的外貌可多次描写,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

④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学方法,明改法。

1、简单的外貌描写

A、5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圆圆的像两个小皮球。 B、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乍腰圆,卖菜为生。 提示解读写法:人物+年龄+个头+其他

A、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B、小红军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提示解读写法:人物+穿着+携带物品

A、一个男孩一动不动地蹲着。他那两条淡淡的眉毛下,一对活泼的大眼睛充满了幻想的神采,灵巧的小嘴,紧紧地抿着。

B、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双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黑宝石般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儿,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提示解读写法:人物+五官特点+其他

A、村边来了两个小学生。她们胸前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走在前面的头上戴着草帽,肩上挑着一担水,扁担一颤一颤的,扁担头上还挂着个水壶呢。

B、她留着乌黑的长发,时常在脑后扎两根小辫儿,辫子上扎着两个蝴蝶结,随着她一走一蹦,两只蝴蝶结一会儿飞向东,一会儿飞向西,真可爱。

提示解读写法:人物+装饰+其他(如携带、五官……) 2.现场练习一

请模仿以上某一种写法,或综合以上写法,描写一位亲人的外貌。一等奖作者奖励一个京剧脸谱。

二、外貌描写要抓特征

例文1:我的表妹今年5岁了,别看她才5岁,可有时候我都说不过她,得让她三分。表妹很可爱,胖乎乎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有时候我们对她笑,她就会说:“我知道你们笑什么,你们在笑我的酒窝。”说着,就用胖乎乎的手指捅捅她的酒窝,很得意的样子。表妹最招人喜欢的地方是她的眼睛,她的黑眼珠特别大,几乎占满了整个眼睛,而且漆黑漆黑的,仿佛看不到底。当她对你有什么要求时,就用两只眼睛企求地望着你,你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她要什么就会给什么。 提示解读写法:写人物的外貌,不能什么都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一两个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地方来描写。小作者没有全面刻画表妹的长相,而是从人物外貌中精心挑选与众不同的特征,抓住表妹的“酒窝、眼睛”来细心描摹,突出她“可爱”的特征。 病文1:班主任领来一位新同学。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 提示解读写法:不具体。怎么好看,怎么朴素,都没有具体描写。 例文:班主任领来一位新同学。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条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她穿着一套洗得褪了色的校服,右边裤腿的膝盖处还缀着一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

提示解读写法:具体了些,突出了她衣着朴素的特征。 病文2:

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提示解读写法:写外貌不用“有”。读起来不舒服。

例文: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

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提示解读法:把“有”字去掉“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现场练习二

口头表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现场听课的老师亦可),然后,描绘一下他的外貌特征,让大家猜一猜是谁。

三、讨论小结

1、特征怎么才能抓住呢?

PPT:在观察中努力发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写出个性。观察+了解+思考=抓住特征

2、写得不像,怎么办?

PPT:准确观察,准确描写;精心选择,集中笔墨。

3、写不生动怎么办?

PPT:运用修辞、烘托、对比、渲染等手法。

PPT: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又白又胖。(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捡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刚剥壳的鸡蛋,又白又光鲜?)【夸张

比喻

反问】

PPT: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头,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烘托】

PPT:妹妹生病了。她脸色发黄,两眼无神,耷拉着脑袋偎依在妈妈的怀里输液。我想方设法地逗她笑,她都爱理不理的。当我们从急诊室打完吊针出来,妹妹的脸色转红润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东看看西看看,还不停地向我挥动着被戳了针眼的小手,炫耀自己的勇敢。【对比】

PPT: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舞。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环境渲染】

四、课外作业

仔细观察一位熟悉的人物,自拟题目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文章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掌握人物动作语言的修改方法。 活动准备:

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的范文,病文各一篇。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导入。

本节课,我们来再次温习一下写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方法,学会修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方法。让我们的作文也精彩无限。 二.学习动作描写。

1.师出示相关动作描写的范文片段。

6 人物动作语言描写

(1)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2)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3)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4)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2.生说说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

3.教师明确:

◆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写

◆动作描写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我们在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时应该注意,

◆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简练、准确。

三、病文练习。 学滑滑板车

前天我看到隔壁的小朋友在学滑滑板车,我很好奇,便也央告着爸爸妈妈教我。大概是“哼”地久了,大人们不胜其烦,只好答应今天教我。我听了,兴奋的一蹦三尺高。

滑板车全身呈黄色,上面刻着“白雪公主”的精美图案。我见了,喜欢得爱不释手。开始滑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迫不及待地踩了上去,谁知,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疼,疼!”我大叫着。妈妈见我受伤了,心疼极了,连忙用手帕包好我的伤口。虽然包扎过后伤口还是很疼,但是对于滑板车的强烈好奇心促使我又跟着爸爸开始学习滑滑板车了。爸爸扶着我,我慢慢开始滑行。最后,甚至都不用爸爸扶了。但是,因为我是新手,没什么经验,我的左脚和右脚总是不能协调,两脚前后扭动,滑行起来,就跟个小鸭子似的。爸爸妈妈提醒我道:“你的左脚和右脚要协调的呀!”话音刚落,又开始欢笑起来……慢慢地,我掌握了正确要领,发现要先左脚踩,右脚再上,才能滑得又快又好。爸爸妈妈见了,都直拍手叫好。

现在,我已经能熟练地滑滑板车了,想起初学时那滑稽样儿,我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1、 生自由练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练习修改上面的缺乏动作描写的病文。

2、

3、 交流。 范文作结。

前天我看到隔壁的小朋友在学滑滑板车,我很好奇,便也央告着爸爸妈妈教我。大概是“哼”地久了,大人们不胜其烦,只好答应今天教我。我听了,兴奋的一蹦三尺高。

滑板车全身呈黄色,上面刻着“白雪公主”的精美图案。我见了,喜欢得爱不释手。开始滑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迫不及待地踩了上去,谁知,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疼,疼!”我哽咽着,一边捂着左脚大腿,一边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妈妈见我受伤了,心疼极了,连忙用手帕包好我的伤口。虽然包扎过后伤口还是很疼,但是对于滑板车的强烈好奇心促使我又跟着爸爸开始学习滑滑板车了。爸爸扶着我,我慢慢开始滑行。左脚微微弯曲,右脚直着踩在滑板上,左脚一蹬一滑,滑板车渐渐稳稳朝前行了。最后,甚至都不用爸爸扶了。但是,因为我是新手,没什么经验,我的左脚和右脚总是不能协调,两脚前后扭动,滑行起来,就跟个小鸭子似的。爸爸妈妈看着我滑稽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时不时地还提醒我道:“你的左脚和右脚要协调的呀!”话音刚落,又开始欢笑起来……慢慢地,我掌握了正确要领,发现要先左脚踩,右脚再上,才能滑得又快又好。爸爸妈妈见

了,都直拍手叫好。

现在,我已经能熟练地滑滑板车了,想起初学时那滑稽样儿,我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四.学习语言描写。

(1)、如何写活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描写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呢?

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

即作者笔下的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特别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看前面的那个例子:

这天, 小明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五保户李奶奶正背着一小袋米,艰难地慢慢往前走着,小明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夺过李奶奶肩上的袋子,急急地往前走,李奶奶着急了,迈着小碎步跟在后面边追边喊:“哎,小孩,你这是干啥啊……”李奶奶追到自家门口,上气不接下气的,小明已经把那袋大米稳稳地放在了门口,微笑地看着李奶奶……

李奶奶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激动地对旁边围看的人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问:思考,李奶奶说的这番话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段话中,李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五保户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

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

2、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

所谓场合,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如果在有感情的因素掺在其中,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 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同一人物的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3、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例子: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没看见。”李星说。

师:这一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改动后的例子):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

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班长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改动后我们可以看到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4、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 (2)、练习。

写一个片段:一位老师和同学谈话的情景。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2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人物报道该怎么写

我们应该关注——经济活动中的人,将一个人放在经济活动的整个背景下去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与平时完全不相同的结论来。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他所有的活动都与(狭义的)经济相关联,而鉴于种种局限,我们无法长期接触,无法等待完美而延迟的稿件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的是:

人物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和企业中都缺乏有效的监督,他的成功与失败与性格中的某些优点和缺陷息息相关。

在这方面,柳传志的谋略与强硬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王志东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的性格原因;王峻涛完全是一个随意和缺乏耐性的人,有点书生气,这就决定了他在8848的失败;搜狐的张朝阳有点孩子气,对于玩的要求超过了创业的欲望,所以搜狐一直没有大的动作与调整,但这却造成了一种后果——搜狐的赢利很少,但搜狐的问题也最少,也就是说,张朝阳与搜狐的钱是相对干净的„„

在这方面的前期准备,我认为至少有被采访对象的出生日期、地点、背景(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地域背景)、血型、星座。这些技术性工作对于了解被采访对象十分重要。在采访中,要努力找到人物性格中最脆弱的一面。1999年美国最佳新闻写作奖得主德宁.L.布朗说:“因为我们都有脆弱的时候。暴露某个人的脆弱就像泄露了他的秘密。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了解他人秘密的喜好。” 所以,人物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努力揭开他性格中的秘密。

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对一个人物的了解,不是只经过一次短暂的采访就可完成的,必须事先有大量的阅读、储存。

譬如,如果现在写一个叫克里斯托夫.高尔文的人,我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因为我的资料库中有关于他、他父亲、他祖父和摩托罗拉的种种资料,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摩托罗拉是一个家族企业,它对他的继承人有着神圣的使命感。我了解到了高尔文家族文化的精神,以及克里斯托夫为了摩托罗拉所做的牺牲。在不用采访的情况下,这都将成为一篇质量不错的稿子——但这并不是为不采访制造借口。

我个人认为,除非有新闻性,更多时候,我们将我们的积累作为一种储存,它将随时变成“新闻”,而不是必须、马上变成新闻。当我们需要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地查阅、提炼出我们的观点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效率,无论对于企业家或者记者,其实都是最重要的。

在美国,一篇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新闻作品,通常要花4个礼拜以上的时间进行采访,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反复地进行回访。对于我们,这当然是一种时间上的奢望,但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概念——花费一些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你的采访对象,将会提升稿件的质量。这对于一个记者的成长,其裨益远远超过多写几篇稿子。

人物写作,我始终认为应该具备一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是模糊的,并非一成不变,但基本要素应该具备。

导语模式

在我看来有下面几种——

1、 导语部分就提出时间、人物的特殊性和性格。

举例说明——

就在布里克修正案被挫败的那天,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过他六十岁寿辰。他是个德高望重的政治家,看上去也是那样。他一切都与众不同„„(《光荣与梦想》关于杜勒斯的章节,第三册958页。)

在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他脱颖而出,成了纽约市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多重性格的政治家;一位反对一揽子解决问题的领袖。他耿直,桀骜不驯,考虑问题不周全,做事毛毛糙糙,爱开玩笑,爱激动,很有主见,不怕选举团的威胁„„(《抓住大树使劲摇撼》,关于纽约市长爱德华.欧文.科克的报道。)

他父亲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兄弟,母亲是出名的美人;她生于1884年,取名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太伤心了,谁都这么说:孩子太丑了。《美国人物画像:埃莉诺》,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的报道。)

28岁的霍华德.昂鲁是一个性格温和、说话轻柔的退伍老兵,参加过发生在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比利时与德国装甲部队的炮战。今晨,他在东卡姆登自家所在的街区用战利品“卢格尔”手枪打死12人,打伤4人。(《性格不健全者打死12人》,1950年普利策报道奖。)

这样的导语,一般是用在采访对象是公众人物的写作中。公众人物本身就具备某些新闻特性,所以,描述他们的性格比单纯描述新闻事件更有效,也更重要。

2、 导语部分提出悬念。

德宁.L.布朗的经验是:“我经常喜欢以细节开头,以某种紧张拉开报道的序幕„„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就是如何吸引读者,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带入报道。”

悬念无疑提供了“吸引读者”最佳的可能性。在一篇叫《德博拉的选择》的报道中,她开头写道—— 德博拉.盖恩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他的脸埋在黑色的卷发中,两条眉毛又浓又弯。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魔鬼又是天使,是凶手又是救星。他就是那个在堕胎诊所中开枪的歹徒,他的脸映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另外一篇叫《教育局长愚公移山》的报道中,她的导语是——

电话铃响起之前,乔治王子县教育局长杰罗姆.克拉克就已经知道这个电话的内容了。几个月来,关于州方将接管几所最差学校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终于,一月的一个中午,州教育局长南希.S.格拉斯米克打来了电话:9所学校面临倒闭,州教育局将为这些学校的改善工作制订严格的日程表。

有趣的是,德宁.L.布朗在这篇文章一个很重要的章节,用了“偏向虎山行”的小标题,在这章她开头便写:“克拉克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有着棕色皮肤和黑白相间的胡子,他的笑容亲切,每当他带着很重的巴里白人口音说话时,人们总是听着。他的谈话中偶尔会带有‘这个风险很大’、‘我现在就需要’之类的句子,但这些话在他说来是那么平平淡淡、不带任何愤怒或忧虑。”

另外一个例证是——

1970年3月24日,星期四,当28岁的戴安娜.奥顿在伊利诺斯州德怀特下葬之时,聚集在她墓边的亲友们并不真正知道她究竟是什么人。(《一个恐怖分子的成长》,1971年普利策国内报道奖。)

在《中关村:段永基突围》中,我无意中借鉴了这种导语模式。而在我的初稿中,导语是:

8月15日。中关村科技股东大会。

对于段永基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以强硬的态度对待那些挑衅的股东们——由于不久前的股市暴跌,他们中很多人被“套牢”——中关村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对他们的投资风险不负任何责任。他所能给予的只有同情。他还告诉他们,与银广夏不同,“中关村”没有发布假消息,没做假帐,它有着持续增长的业绩,它还赢利。

比较一下会发现,见报稿中的导语要比这个导语好得多,因为它把静态的、断裂的悬念变得连贯和充满了动感。

3、 吸引读者第一。

所有导语的目的都是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所以,我们可能不需要总结和花费罗嗦的文字去讲述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东西充斥在无数报纸的无数版面上。

我们应该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事件的决策者或参与者,以简单而充满诱惑力的文字,提到最重要的位置。 举一个例子,假设我去采访王峻涛,我的导语可能是: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足球上面,这让他成为一个职业球迷;他也把很多精力放在oicq上,就算让他的下属给他倒一杯咖啡,他都要用一个闪烁的小人儿发布命令。他散漫、精明,善于周旋„„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在8848的失败。

我想,这样的导语比“时间+地点+人物”的模式,更能将王峻涛失败的原因提到一个“吸引”的程度。

我再随便罗列几个获普利策特稿奖作品的导语——

爱德华.泽普毕生所想的,摸过于问心无愧地去另一个世界。所以,9月11日,这个老人带这着一个借来的、里面装满身份证明文件的公事包,在迪尔菲尔德海滨登上了一列水陆两用车,然后转乘银色流星号火车北上我们国家的首都。当卧车上的侍者引他去小包间时,爱德华.泽普不住地说:“我83岁了。83。”(1980年,《泽普的最后一次出庭》)

在沿着迈阿密国际机场外围二英里半的车程中,弗兰克.波尔曼和德克斯.布里安同意进行一场大赌博。(1984年,《让它飞起来》)

在哈特兰,死亡一点也不陌生。它像季节更替一样自然,像农场机械化和农夫们因长年辛勤劳动而身体跨掉一样不可避免。(1988年《爱滋病在哈特兰》)

正文写作

正文的写作,就如同一次充满新奇和诱惑的旅程。或者更像一盘棋局。它要求一个记者怎样去设计结构、布局。

用德宁.L.布朗的说法,这就是揭示“神秘”—— “我猜想,所有的报道都应该有某种神秘的东西。为了吸引读者,报道中必须有一些像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信息,引诱读者去探索。我的任务就是将他们一点一点地告诉读者。”

1、 典型的布局是“倒金字塔”模式。

这对于一个新闻新手都不陌生。但在执行的时候,却是一个难题——主要是我们缺乏一种判断力: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不是数字,不是事件,不是勾心斗角,而是人物的性格。他的性格让他具有了独特性,让他做出种种也许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

所以,运用到人物写作中,“倒金字塔”模式就是围绕主人公受性格影响所做决定、所发生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布局。 举例来说,这一次《中关村:段永基突围》的失败,并非我们没有讲明白一件事情,而是我们没有看清,段永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因为段永基具有独特性,他才能做出独特的事情来。

所以,我们的正文布局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譬如,如果现在重写段永基,我就会直接提出他的强硬。然后——

写他是如何强硬的; 他的强硬对中关村科技的促进和伤害;他为什么这么强硬; 会有什么力量让他无法强硬下去。 ——而不是,段永基的简历+中关村的简历+中关村转型+电信增殖服务+宽带。在这种情况下,“中关村转型”只是提供了“时效性”,只是前提——当然,失去了前提,这个稿子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我们现在稿子的不好看,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对人的关注;而在人物写作方面,又恰好出现了判断失误——我们大部分人始终认为,主人公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做? 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 什么偶然性让他下了决定? 这些方面,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性的方面,我们却忽略了。而这些,在我看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方面,恰好与积累、判断力又有巨大的关联——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

我曾经接受过一种来自《南方周末》的新闻教育,它给我提供了基本的新闻写作的模式——

首先分析,什么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首先分析,读者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导语。

接着,我们分析,在我们写完导语之后,分析导语之后读者最希望看到什么?这就是正文的第一部分。

接着,我们再分析„„

这样,我们就会理顺真正的“倒金字塔”模式。

2、不停顿地提出悬念。

悬念,是吸引读者将一篇文章看完的力量。

1997年普利策特稿奖作品《裁判的儿子们》中,作者波拉克充分运用了悬念的技巧——

第一部分(导语):这个男孩喜欢玩碰运气的游戏„„

第二部分:无论哥哥走到哪儿,弟弟就跟到哪儿。

第三部分: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约翰.贺希贝克这是这样对他的牧师说的吗? 第四部分:无论哥哥走到哪儿,弟弟就跟到哪儿。

第五部分:试着去工作——在约翰做骨髓移植前,有几个星期的空闲时间,于是人们这样劝约翰。

第六部分:骨髓移植后过了很长时间,迈克尔才有力气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

这里面还用了一些叫做“反复”的手法,我们这里不讨论。我们讨论的是,文章中的一些设问——最简洁的悬念。

迈克尔会好吗? 不知道。

这样的设问,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对病情的描述——有哪一种病病情会超过“不知道”好不好的病?

另外,顺便说一句——在写人物方面,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似乎有特殊技巧,值得研究。

更精彩的文章是《让它飞起来》。在这篇迄今最长的特稿奖文章中,作者在每个部分,都设置了精彩的悬念——

波音公司每卖出一架新的757,它就损失数百万美元。 没有人真正了解波音757。 我们差一点失去了一架飞机。 买一架飞机需要一种信任行为。 销售喷气式飞机有点像兜售宗教。 „„

这些都是直奔主题的导语。它的作者就是与比尔.盖茨合著《未来之路》的两个人之一。

3、小标题的作用。

小标题首先是将文章分成许多短章。这种短章,可能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给我们更深的冲击。

其次,小标题不是一种总结,而是一种提示,将读者更快地引进到下一部分的阅读中。 打个比方,如果我写一个小标题——铁腕段永基——我可能不是围绕他的铁腕来写作,而是可能转到另外的内容上去。铁腕只是“吸引”的一种方式。

再举例——

画了4年都画不出的一个圈

它已经成为华晨的致命伤。这个从1997年开始画的圈,就是中华轿车„„

以上是经过改写后的《南方周末》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在《裁判的儿子们》中,波拉克“将故事分成了许多相互连结的短章,从而使文章变得更精彩动人,具有感染力”。

分短章,似乎应该是特稿写作的共识,不必赘述。 最后几句话—— 作为一名记者

第一要懂得:人们愿意阅读关于别人的故事。 第二要懂得:我们是新闻记者,不是新闻报道者。

第三要懂得:媒体就是信息——马歇尔.麦克卢汉《了解媒体》。

第四要懂得:新闻写作要朴实而清晰。

特稿写作,只有一个要求,即: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这是普利策特稿奖评奖标准。这方面涉及到文体实验,比较复杂,也不赘述了。

一点经验之谈,而已。 关于新闻报道我个人欣赏的范本是:

记述波音7

57、767研制过程的《让它飞起来》;

记述爱德华.欧文.科克的《抓住大树使劲摇撼》;

技术亲情的《裁判的儿子们》;

反映中东问题的《贝鲁特内战与英雄主义的用武之地》;

典型的调查性报道《玩伴之死》。

第四篇:人物心理描写写作指导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心理描写写作指导

(一)、内心独白法。

例1: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

问题1:读一读,看你能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自然段。 问题2:读一读,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是一个同学在语文课上,老师即将把试卷发到手时的心理活动。

特定情景:“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问题3: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思考一下,马上请同学来说说。看看,我们有同学是这样写的。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这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小试牛刀一:你来试着用内心独白法把特定情景中“紧张”、“怕”的心理写一写。(即写即展示,下面练笔皆如此法)

(二)梦幻描绘法

(1)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例4: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 师:这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 (2)你能仿照说一个吗?

例5:《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五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觉。第五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练习。如果要对刚才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小试牛刀二:请同学们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词语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得更具体。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三)环境衬托法:即用对周围环境及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读)"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问题:这个语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这样一种兴奋不已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能侧面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它的作用还真大。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小试牛刀三:(对比法:六一儿童节你的心情如何?(用周围的景物来衬托)早晨被父母训斥了你的心情如何?还是那棵小草,还是那朵花,此时还会对你笑,对你招手吗?谁来说。

人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好,我们第三次回到刚才的练习。

小试牛刀四:还是这段话,试着给这段话加上环境描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小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心独白法、梦幻描绘法及景物的烘托都能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示)

小结:1.心理描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法,也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凸显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行文也更加摇曳多姿。

2. 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就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冷峻,有的人果敢,有的人优柔,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体会,细心描摹、刻画,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

3. 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学们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不能心血来潮就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

五、片断练习:

确实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人的心理时刻在发生变化,正如老师自己,老师刚上课时心理很担忧,不过现在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表现。我这种担忧就变得烟消云散了。老师今天能毫不保留地展开心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敞开心扉?那你还记得父母那次激烈的冲撞吗?还记得与老师那次倾心的交谈吗?还记得春日结伴郊游的欢乐吗?还记得夏夜独自在家的感受吗? 片段练习:

情境一:老师在上课铃响后五分钟了还没进教室。在老师迟来的五分钟里,你在想什么呢? 情境二:考试时遇到了难题,你会怎么想?

情境三:在一次比赛中,因为你的失误而影响了你们组的成绩,你会想什么? 情境四:当你考了好成绩或获奖时,你的心情怎样? 任选一条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写出你的欢乐与喜悦、愁苦与烦闷、失落与茫然······要求:把你的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片段,最好用上一至两种心理描写方法。)

师:看来我们在课堂的时间不足以把我们的心灵抒写出来。老师有这样感受,如果同学们用这些方法灵活运用,那我们就可以细腻、真实、生动地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让心灵说话。

六、总结写作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通过赏析范文,学习了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解决了怎么进行心理描写的问题。也许我们以前是很感性地写,没有方法指导。老师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该注意内容以及心理的写作方法,编了个顺口溜。希望能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咱们一起读一读。

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内心独白抒胸臆,景物描写来烘托。神态动作现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1.以《老师表扬我的时候》为题,写个心理描写片段。 2.心理描写的词语:

心如刀割 心事重重 大发雷霆 欲哭无泪 暴跳如雷 心烦意乱 心神不安 乐极生悲 抑郁寡欢 怒不可遏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惶恐不安 喜形于色 手足无措 惊魂未定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如坐针毡 惊恐万状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魂不附体 无精打采 欣喜若狂 扬眉吐气 幸灾乐祸 心悦诚服 乐不可支 做贼心虚

当考试成绩出来 老师公布成绩时的内心独白

“天灵灵,地灵灵,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保佑我这次成绩能高一点,最起码也要可以让我自己能看看吧。不要像得了呆小症似得.哎。。。这次万一考砸了,回家怎么办啊!看着爹爹那仿佛能杀死人的眼睛,面对妈妈长江般的口水机关枪,我会崩溃的."我的心好像被吊在万米高空上,而高分则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超过了极限,会。。。。。。。。哎,越想越糟糕。我的手不听使唤了,不停的扣可怜的那桌子上的“皮”。目光呆滞,仿佛是行尸走肉般。脸上好像涂了层白油漆。亲爱的爸爸妈妈啊,手下留情啊!以后我一定认真读书,上课不开小车。家里的一些家务活我也会做一点。。。。再怎么说,成绩归成绩,好歹我也是你的亲生儿子啊!!!阿弥陀佛.善哉。。

第五篇:怎样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

为了表达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在 作文中描写人物时,除了人物肖像、语言和 行动描写外,还要比较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思想活动,这种手法常称人物心理 活动描写。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描写心理活动一定要为突出文章的 中心思想,为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 服务。不能毫无目的地描写心理活动。

二、描写心理活动可以学习、模仿学过 的课文或者读过的文章。但要灵活运用,不 要一字不改地套用。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 龄、职业、性格特点。不能千篇一律。

三、描写心理活动,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让人物倾吐自己的思想。这种方法类似 戏剧中的内心独自,抒情性强,感染力大, 《我的战友邱少云》里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二是客观地分析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 方法描写范围大,运用灵活;第三人称的文 章常用这种方法。

四、学习描写心理活动,可以选用学过 的课文的例子做范文,然后,根据作文的要 求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由简单到复杂地坚持 练习。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写出成功的描 写心理活动的作文或片段来。

请阅读右面一组例文

我受到了批评

例文一

============

上第一堂课时,因为我思想开小差,被老师批评。我后 悔死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挨批,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破天荒头 一遭啊。我低着头迈着极慢的步子朝墙边走去。我真想哭一 通。我极力地克制着自己。可眼泪老在眼圈里打转。当老师 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时,我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终于 再也忍不住了,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籁地往下落。我暗 暗责备自己:“唉!你是怎么搞的,临近考试,你上课却不 专心听讲,这是多么大的过失啊,老师要是在手册的操行评 语栏里写上‘上课不专心听讲’,你怎么拿去给父母看啊!” 这时咸咸的泪水流到我的嘴角,我紧咬嘴唇,强制自己,这 是老师对你的严格要求,有什么好哭的,大丈夫顶天立地。 绝不能哭,再者说,倘若被同学们看见了,一定是会嘲笑你 的。对,我抹干眼泪,但仍红着脸,低着头。这时,有不少 同学偷偷朝我这里看。唉,今天可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但这 个念头刚一出现,就又立刻在我的脑海里消失。不,今天是 个难忘的日子,它激励我向上,激励我奋进。

得了一百分以后

例文二

==============

今天中午老师发下了期中考试试卷。我一看是一百分, 又听老师说:“全年级就我一个一百。”我心里更是高兴! 一颗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嘿!盖了。我这回又得了一百。不,还是全年级第一呢, 妈妈、爸爸听了准会高兴。妈妈平常总是那么严肃。脸拉得 长长的,没有一丝笑容。这次准得笑得合不拢嘴。爸爸嘛, 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就经常和我们说说笑笑,这回肯定会用 巧克力、糖豆豆来奖赏我。想着,想着,我脸上不禁流露出 了得意的笑容。

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看见妹妹那熟悉的身影,只见她 站在我面前,竖起大姆指称赞地说:“你真棒,我一定要向 你学习。”

“扑啦啦”一声响,把我从沉思中惊醒,原来是一对小 白鸽飞到我面前,我满怀深情对它们说:“小白鸽,小白鸽, 请你展翅高飞,快快飞到那遥远的安徽和上海去,把这喜讯 告诉姥姥和奶奶两位老人家。”小白鸽象通人性似的,点点 头,展翅高飞了。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老人们那布满皱纹的脸 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听见了他们开怀的笑声。我越想越 高兴,心里美滋滋的,迈着轻快的脚步向家走去!

我的痛苦

例文三

========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上帝在故意捉弄我——使我 一生下来便失去了一只耳朵。

我不知道是痛苦还是自悲,我不敢去看它、摸它一下。 因此,母亲特意为我理了一个盖耳的剪头发。

四岁时,我被送进托儿所。别的小伙伴们都不知道我有 缺陷,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但不幸的一天突然到来。有一次,阿姨见我头发很长, 就要我把头发扎起来。我一听害怕极了,我不敢这样做。于 是,我捂住耳朵就往外跑。阿姨见我不对劲,就在身后紧追 不舍。后来,她追上了我,硬是要看个究竟。阿姨使劲拉下 我的手,拨开头发一看——一个蜷缩在一起,皱巴巴的小耳 朵可怜地露了出来。这时小伙伴们都跑过来了。他们一看, 都吓坏了,有的甚至吓哭了。

从此,我这个“秘密”传遍了整个家属院。

我不敢出门。我怕人甚至怕小动物。我常常趴在桌子上, 出神地看着某个东西;有时把自己关在一所小屋里,不让一 个人进来;晚上,一个人望着窗外的残月,鼻子一酸,两行 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但我没有哭出声来,我捂住嘴,不让声 音传出去。怕父母听见。他们听见会感到内疚的。我一进入 梦乡里,就会出现一群小男孩把我围在中间,用冷言冷语骂 我,把我搡到在地。我常常被恶梦惊醒。奶奶望着我,眉头 皱了起来,泪水迷住了眼眶,回过头去,叹着气。我更是痛 苦极了。

过了几年,我成为了一名学生。我本想上了学就会摆脱 痛苦的纠缠,但一件至今还使我很揪心的事,仍时常出现在 我的脑海里。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舞蹈组,准备参加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歌舞比赛。老师见我功底好,特意 让我演主角——辛勤的老师。我按照老师指导的动作,认真 地练。放学回家,一写完作业,就练练基本功,压压腿呀、 弯弯腰什么的。还经常照着镜子摆摆姿势,做做动作。因此, 得到老师和校领导的称赞。

我很高兴,向同学借了一套上身是西装,下身是短裙的 蓝色服装,准备参加比赛。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幸又突然降 临到我身上。

在将要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我和几个小演员正在练功。 老师把我叫了出来,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用低沉的声音对 我说:“你不能参加演出„„”我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 的耳朵,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像被雷霹霜打似的,又好像一 盆冷水猛击过来,将我先前那股热情劲全浇凉了。“这不可 能,这不可能„„”我使劲摇着头,一扭头就跑。老师的解 释抛在了脑后。我一口气跑回了家,一头扑在床上,蒙着脸 就哭。我知道,不用说,准是因为„„我不敢再往下想。

晚上,也许是自我安慰,也许是我思想开了窍,我想: 准是因为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完美的,我有缺陷,所以不能 上台。老师也是为了我好,不想刺激我,不想在我幼小的心 灵上播下一颗痛苦的种子。

人嘛,总是要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是,每个人都 不会是完美的。我这样开导着。这时,我不禁想到了生活的 强者——张海迪大姐姐来。尽管她瘫痪,不能下地像正常人 那样行走,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但是她仍然刻苦地 自学。有时,身子不能动弹,她就把书放在枕头边,利用镜 子的反照,继续学习。

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他还 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写下了一部伟大的革命著 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鼓舞着全世界人们顽强地与生 命斗争。我想了许多许多„„

我觉得我应该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坚强的人,在痛苦面 前,不丧气,不低头,顽强地去拼搏!

于是,我擦干眼泪,并不再认为自己有缺陷是什么羞耻。 张海迪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能忍受那么巨大的痛苦,我为 什么不能呢?从此,我昂首阔步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接力棒丢失以后

例文四

==============

几天前的体育课上,五年级三个班举行了接力赛跑。当 时暄闹的操场鸦雀无声,同学一个个摩拳擦掌,做好了参赛 准备。

我和几个同学站在第二跑道,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等待 着 体育老师发令。

“笛”哨子一响,同学们握着接力棒,拼命地往前跑。 围观的同学一个劲儿地助威,喊加油。我们班的运动员遥遥 领先。不一会儿就要轮到我了。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兔似的, “嘣嘣”地直跳。我弓着身子站着,一只手伸出去准备接棒。 前一位同学飞快地向我跑来,把接力棒伸向我的手中。不料, “呼”地一下棒从我手中滑了出来,掉落在地上。我的脸“ 涮”地红了,急忙捡起接力棒,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前跑。但 是,为时已经晚了。别的班的运动员都追了上来,超过了我。 就这样,我们班没有得到名次。

这时,大家都向我投来了责备的眼光。

“都是你!都怨你!本来咱们能得冠军,可现在„„” 一位同学边说边伸出食指指着我,此时,我就像是一个“罪 人”。

连我的同桌也气愤地说:“你是怎么搞的,连棒也接不 好!”她的眼中射出一股敌视的光。我听了,恨不得在地上 挖个洞钻进去。

这时,我党得同学们的嘴变成了一把把尖刀、刺向我; 同学门的眼睛变成了一个个枪口,对准我,把我逼得走投无 路,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此刻,我多么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多么希望大家能原谅 我呀!我毕竟不是故意的呀!我还有脸见大家吗?正在这时, 张红跑过来,我们的目光相遇了,我心头猛地一震。这时, 昔日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在一次拔河赛上,由于她不小心 跌了一跤,我带头责怪她:“你怎么搞的,连拔河也要摔跤, 我们班都败在你手里!”我一边说,一边还推了她一下。此 时,我发现张小红已站在我身旁,眼睛里充满了同情的神色。 忽然,她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再怪他了,他可不是故意的 呀!”语气充满了坚定、诚恳。说完,扶着我向教室走去。

我的心里一阵激动,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从内心深处感 到理解、宽容、支持,对每个人是多么重要。

上一篇:最美教师事迹介绍下一篇:质量提升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