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理论资料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社工理论资料范文

社工理论本土化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摘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无论是工作手法还是在工作理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至今我国还没有形成与我们的国情、文化习俗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工作初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西方价值观、文化习俗的不同在工作中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文化习俗的冲突,以及我们应如何促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本土化 传统文化

一、文献回顾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矛盾,国内一些学者也正在逐步加大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

作为当今中国社会工作的代表人物,王思斌1对社会工理论的本土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对外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专业模式、理论和方法的引入,而没有对外来社会工作与中国文化习俗相适应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他非常重视,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何雪松2也认为拥有强劲的社会工作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摆脱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束缚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我国社会社会工作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他认为,进行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一方面要对外来的理论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李迎生3认为,社会工作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他认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对提高我国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办事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他认为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是与西方的价值观、文化习俗相适应的,并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

12 徐选国、侯慧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展 [J].社会工作 2014年第4期

徐选国、侯慧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展 [J].社会工作 2014年第4期 3 李迎生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J].社会科学 2008年第5期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必要性

(一)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冲突

某天,一名叫大芳的案主向女社会工作者进行咨询,她说自己的老公近些年来一直有外遇,最让人可恨的是她老公有时候当着自己的面也好不避讳。她说自己无法忍受丈夫的这种行为,但同时他也不愿意离婚,因为她感到这会让她更加痛苦。就这样,在一天天的精神折磨下,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甚至摘除了部分的身体器官。机构的这狗听完她的讲述以后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所以他们决定开个内部讨论会,会议上一些女社会工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让她找到自信,鼓励她敢于面对困难。还有的认为,应该鼓励 她直接离婚,不应该将自己的一生浪费在这样的男人身上。而机构的一些男社工认为则认为不应该随便鼓励案主离婚,甚至不要主动提及这些。最后女社工决定运用社会工作自决的原则,给大芳分析清楚,让她自己来做出决定。大芳听后愉快的走了,然而极昼后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大芳回家后就离婚了,然而几天后就自杀了。

从国际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些标准来看,该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该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仔细听取了案主大芳的诉说,并在内部进行了仔细的讨论。最后社会工作者坚持了案主自决的原则,仔细给大芳说明了几种方案,让大芳自己做决定。根据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这些并没有错,但是为什么最后却酿成了悲剧呢?原因是社会工作者虽然坚持了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但是并没有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他们忘记了或者没有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传统女性的影响力。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对女性尤其是一些传统女性来说,离婚会让她们感觉到很难堪,并且有时候会让她们失去生活的信心,案例中的大芳跟老公离婚后虽然以后不用再遭受老公的欺骗,但是她却迎来了更大的痛苦。离婚对传统的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来说,生活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同时她还得遭受离婚后的精神折磨。所里大芳在离婚后不久就自杀了。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极度主张的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以及无差别的基督教伦理之爱,重视社会公民自己的观念等文化根基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和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文情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更好的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是当务之急。

(二)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

1、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作为社会实务社会工作者,你需要有能力处理各种复杂困难的问题,这就要求你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有其独特的先进性,但是先进不一定就代表适用,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必然要实现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本土化的理论将更加适应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知道,我国的社会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掌握与我国现实情况相适应的能力,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

2、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我国的社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们仍然很大部分上是运用的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这些理论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完全相适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促进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教育,培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社会工作快速稳定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途径

(一)批判的借鉴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

从前面大芳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的文化习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因为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比较早,相对应的其社会工作理论也会比较成熟的,这其中肯定有许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且同为社会工作,虽然地区之间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许多理论之间是相通的,例如以受助者的利益为首要原则,维护社会正义等守则,还有接案,预估,接案等一些工作手法。我国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社工理论这帆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批判的借鉴西方的一些先进合理的社会工作理论,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同时在一定方面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二)注重本土经验的总结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对本土社会工作经验的总结。我们在实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也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在这过程中也会总结出许多的本土经验,从而促进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其实,本土经验的总结是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因为只有在实务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最符合我国的价值观,才最与我国的文化习俗相适应。只有不断总结本土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对于本土经验总结的途径,王思斌在其编著的社会工作导论4中曾指出社会工作本土化大致可分为两条途径,其一就是通过实践直接检验外来的社会工作专业模式,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外来社会工作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不适应的地方以及适应的可能性。另外的一种方式是,首先在理性层面上对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进行检验,不仅对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技巧和价值体系进行梳理,同时还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所涉及的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相关领域进行梳理,在这二者的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那些中西方在相互适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恰当地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三)注重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改革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化,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来完成的,所以必须对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培养了许多的社会工作者,也出现了一批社会工作教育者。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培养的学生实务能力不足,理论又太过于西方化,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进程。所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实务实习、师资力量等方面必须重新作出安排,注重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实现既有国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课程,也应该有介绍中国本土性社会、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课程。我国的台湾地区,很早的时候就招募了54名原住的居民培养成山地社会工作者专门为社会工作服务,至今台湾原住民社会工作课程较为完善和科学。

(四)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合理定准政府的位置

4 王思斌 熊跃根 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82 赵女士是某自愿戒毒中心的行政主任,该中心对有药物滥用问题的个人提供咨询与支持性服务。多年来该中心的经费是靠着与政府所签订的契约、保险公司以及案主的自付额。最近政府滥用部门通知她,下年度政府的经费将削减25%。这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原因,而大部分政府方案也会受到影响。

赵女士召集了工作人员并告诉大家这个不好的消息。赵女士知道她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再服务如此多的案主。去年该中心服务案主人数约有200人。平常机构并没有因服务饱和而让案主等待服务的情形,如果有的话,等待的人数也不会太多。赵女士预估由于经费遭到削减,服务案主数目会减少至125人。她表示因为机构无法再维持原来的服务规模,大家要一起决定如何努力继续为那些案主提供服务。

案例中的机构之所以会遇到这些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机构对政府的依赖过大,以至于当政府决定削减经费的时候,对该机构的服务和日常运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致使机构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开展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服务基本上都是依靠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计划来统一实行的。虽然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社会工作的服务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态度,仍然没有放开。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发展与政府是分不开的,首先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包括政策上的支持等。在资金上,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以使社会工作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政策上,政府出台一些利于社工发展的法律法规,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增加其社会认可度。另外政府要合理的定位,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的太多,一定要给社会工作充足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五)最根本的是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工作基础理论

上文中的一篇案例提到过,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帮助案主大芳认真的分析了她的情况,并根据案主自决的原则让大芳自己做出选择。这本来是没有错误的,为什么最后却酿成了悲剧呢?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社会工作者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习俗。正如何雪松所强调的“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不能脱离其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那些深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下的思想模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表明,任何忽视本土传统文化及血脉精神的社会工作都会因为失去生根的土壤而毫无生气。对中国来说也一样,我们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想结合。

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相当于失去了其内在的灵魂,广大中国民众就会缺少一种对该理论的认同感。只有不断吸收凝聚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给社会工作理论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更“正宗”,也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不断发展。

因为社会转型等原因,使我国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这加大了我国对社会工作的需要。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借鉴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固有的文化差别,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根本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完成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

五、参考文献

[1] 黄耀明.落地生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基础理论建构 [J].社会工作 2013 [2] 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82 [3] 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J].社会科学 2008 [4] 刘美琳.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及现实路径研究 [J] 才智 2015 [5] 徐选国,侯慧.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展 [J]. 社会工作 2015 [6] 唐咏.关系和嵌入性之外: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J].深圳大学学报 2009 [7] 社会个案工作实务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第二篇:企业社工复习资料

企社: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及所在社区、职工及其家庭为案主对象,以预防、解决企业及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员工互助精神和自助能力为追求,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员工福利,提升企业效率,促进员工和企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介入手法与工作过程 西方起因:生产竞争、职员离职花费、以人为本、对员工利益的关切、员工福利的扩大和社会立法对各种特殊群体的保护(如残疾人、妇女、童工等)。

目的: 提高生产力、稳定劳动力、增进员工福利、加强劳资关系以及工会与会员间的关系

推行途径:在企业内设立服务部门,聘用专任的社工;工会聘用专职的社工,为工会会员服务;工商企业与私人社会服务机构订契约,由该机构提供服务给员工 中国必要性: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企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企业职工面临着新的问题①就业稳定性差,职工基本福利不能保障②收入低下与生活贫困③职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证④职工心理问题缺乏疏导渠道。 介入:空间范围上以企业为基础组织形式上以工会为依托资源上以NGO为辅助服务上以职工为本企社的重点内容:①职工基本权益的争取与维护②职工心理疏导③就业和再就业教育与培训④建立职工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网络。

国内开展困境①社会认同、接纳度有待提高②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不够③缺乏专项资金 企社服务主体机构系统①非政府组织②社区服务中心③政府部门④工作机构雇主协作⑤劳工服务团体 案主对象:①企业员工②企业员工家属③企业管理部门④社区(特指企业所在地的社区、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 )

工作内容:①员工福利服务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③员工情绪管理④员工休闲生活与服务⑤劳动关系协调⑥企业社会责任⑦企业文化建设

企社的服务模式①个人发展取向模式(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心理-社会服务 )②社群权益取向(从宏观上针对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 )③综合服务取向

企社功能①为企业员工或职工提供心理疏导的途径②改善工作条件,提升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③协助建立职工组织,进行职工和职业教育④缓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社伦理守则①员工利益优先②为案主的安全保密③案主的知情权④服务要有组织授权⑤服务的非歧视性⑥不得利用所掌握资源谋取案主或工作员的不当利益 企社与工会关系:性质上工会与企业是并存的、有着不同利益追求的主体;而企业社工是企业的下属机构职能上工会是维护职工的权益,而企业社工是为职工服务工作方法上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等政治手段,

企业社工主要通过个案、心理咨询方法

企社与人力资源部门:

企社与生产部门在生产环境的设计、策划,安全生产的布置与事故发生后的预防,以及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激励等问题上,社工均与生产管理部门有紧密关系 企社理论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郝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③麦克利兰的需求获得理论④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⑤工作调适理论

工作倦怠:一个心理历程,源于未疏解的工作压力,会产生情绪衰竭、工作疏离,和减低工作成就的感觉 工作倦怠的几个阶段①涉入:一个激动、兴奋、极高的工作满足②停滞:不宜被发觉,渐渐地,满足感减少、效率降低,心生疲劳,注意力转移到非工作的地方③分离:个体会认知到,他们在心理上退缩,在工作上只付出维持职位所需最少的努力,而逃避挑战及成长的机会④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行为和心理的问题表现最明确,思考上出现了自我怀疑,一直有逃避的心理。可能离职、离开家庭甚至自杀。

工作倦怠干预:①形成正确的认知②调整自我心态③善于应对工作④尽情享受生活⑤掌握减压技术 组织内生涯转换理论①新近员工的适应②工作转换的咨商③退休计划的安排④不适任员工的咨商

员工生涯转换中社工的任务①帮助员工建立强有利的社会支持网路②帮助员工树立控制环境的意识③帮助员工获得有效解决问题所需之讯息及工具 ④帮助员工建立充分的自信心

失业辅导目的①减少因生涯断裂产生的紧张焦虑②增加吸引工作的能力③确立有计划的工作寻找步骤④减少失业赋闲时间⑤影响其做必要的生涯改变,以避免未来再失业的可能。

辅导方案成分:支持、生涯探索的技术讯练、资讯的提供和对所有转换问题的管理。

遣散方案①介绍相关讯息(公司遣散政策与程序)②指导求职技术③个别员工的工作安置协助

离职面谈①建立融洽关系②了解面谈的目的③对原来工作的意见④探究离职的原因⑤新旧工作的比较⑥改进意见⑦结论

离职面谈的原则①完整的解释面谈目的②营造一个人性化但正式性的气氛③不要劝说员工留下④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⑤详尽而深入的探索讯息⑥适时结束面谈⑦记录讯息

员工福利:一般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非工资收入福利 内容:①法定保险(养老 医疗 工伤 失业)②自主保险③股权 期权④教育培训⑤休假⑥集体活动

员工福利方案设计的难点①员工需求不易掌握②福利的标准通常会易高难低③福利预算不易编列④公平性很难兼顾⑤专人负责的浪费

员工福利计划设计的准则①少花钱,多福利②以福利

提升企业忠诚度③连续性福利④激励为首

弹性福利计划的优点:①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②控制福利成本③、提高员工的福利满意度④引导员工的福利使用行为⑤差异于竞争对手⑥发挥福利的激励作用⑦在并购重组情况下整合福利

情绪管理:情商(EQ)是一种能力,可以感觉、了解和有效应用情绪的力量与智能作为人类的能量、信息和影响的来源

情绪管理的方法①转移法②理性思维法③音乐疗法 社工在情绪管理中作用:①心理状况调查②心理健康宣传③心理培训④心理咨询⑤效果评估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①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②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如何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①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流程,确保社会问题以及新兴社会力量在最高级别得到充分探讨,并纳入公司战略规划中,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贯穿到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中②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社会责任的推行,并设置相应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 ③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在实际的日常行为中处处履行社会责任。

④持续定期发放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真实地展现企业公民形象

组织生涯包括两层含义①结构,组织内阶层性的一连串许多职位,在每个职位的发展需要持续的职业技术发展与更多的责任与工作表现②个体经由上述这些职位结构移动的过程。

组织生涯发展定义:整合了组织的结构与过程之内部双重特性,具有标准化的角色表现组合,而个体会以相当一致的模式在这些角色中互动。其双重特性是“类型化的结构”与“个体次序性的移动”

目标:设计提供生涯路径的模式,即建立获得某特定工作或职务之程序与目标:①在个人形成生涯目标时提供帮助②澄清个人在组织过去的工作表现,与未来之发展潜力③协助个人计划已获得生涯目标④追踪个人生涯发展

组织生涯发展策略①进入阶段:个体对组织的选择主要是受其对该组织的期望所影响。一般而言,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有:对工作意图所赋予的意义;人事发展的机会;工作兴趣的程度;工作所具有之挑战性;认知上的工作价值;工作地位和威望;工作所赋予的责任程度;薪资报酬;环境结构;工作安全程度;评估

和回馈的次数及程度②早期生涯阶段:该阶段提供个体在组织内建立地位的机会。个体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组织内寻求稳定:学习与适应既定的规则与政策;学习能表现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态度;发展与他人及工作环境良好和谐关系,整合个人的及组织的价值;工作上力求表现并学习担负责任:学习新的技术;在工作职务上参加适当的训练;依据个人目标和晋升机会探索生涯计划:评估目前职业选择;评估晋升机会;发展晋升机会或改变工作职务;考虑改变职业选择;实现计划--晋升或职务改变③生涯中期阶段:该阶段以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社会情感的需求为主,属于维持稳定的阶段,持续调适与改进工作职位和工作情境的过程。④生涯晚期阶段:个体在组织外建立自己的兴趣并开始逐渐从组织中脱离,在组织内的活动也从主要转为次要角色。退休计划是生涯晚期的另一个重要课题⑤工作生涯结束阶段:退休方案:年金计划、心理调适、健康保险、退休生活安排等

相关方案:弹性退休计划、时间管理、财政计划、休闲选择、夫妻及社会关系调适等

第三篇:矫正社工复习资料剖析

1.司法矫正的含义:矫正制度;矫正机构;矫正主义;矫正工作。矫正是针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人所确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手段。

4.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18.社区矫正的含义: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1.英美法系含义:中世纪以来英国法律和在它影响下制定的各国法律统称。因为美国独立后基本仿效英国法,故称英美法系。又因表现为普通法形式,故又称“普通法系”。(属英美法系的有英、美、加、澳、新西兰和亚非拉一些通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22.大陆法系含义:古罗马的法律以及在罗马法基础上制定的各国法律的统称。因首先盛行于欧洲大陆,故称大陆法系。又因罗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私法(民法),故亦称“民法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形式,以私法最为完备。(属大陆法系的有法、德、奥、比、荷、瑞士、意、西、日以及亚非拉部分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24.公法的含义: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是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是公法。 25.私法的含义:调整和保障私人利益为私法,民法和商法归为私法。

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往往有“罗马法为私法之模范,英国法为公法之典型”的说法 57.○日常报到:指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情况。

56.○矫正登记:社区矫正对象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规定的期限内即7日内或者离开监所之日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登记、报到。

64.○人户分离:指社区矫正对象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属于同一乡镇(或街道)的情况。

65.经常居住地:指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乡镇(或街道)。

74.社区矫正直接介入的含义:针对对象采取的行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

75.间接介入: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如从家庭社区介入。 2.司法矫正活动:机构处遇—监禁处理;社会处遇—社区处理 3.司法矫正的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5.矫正社会工作功能:1.监管功能;2.矫正功能;3.服务功能;4.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5.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6.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6.○矫正社会工作基本内容: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修正、生活服务

7.○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A.人道主义的哲学思想(人道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诱导,必能改变与发展,即使偶尔失足犯事,也绝不能受到轻视和唾弃,只要重新给予机会,定能改过自新。这一哲学思想反映在刑罚观念上,就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予犯人人道的待遇和改过自新的机会);B.社会防卫论的法学思想(主张以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为目标,顾及犯罪人权益和给予其人道待遇,注重社会防

卫去改革刑事政策)。

8.○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接纳而非批判,在社工领域,犯罪人同样是受助者,不应该遭到拒绝、排斥或批判,而应该受到接纳。社会工作者应该把受助者本身和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地、安全的气氛中与之深入讨论问题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9.矫正社会工作的两大类型:A.机构处遇;B.社会处遇。即监禁矫正和社区矫正

10.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

A.司法审判前的服务(内容及目的: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调查报告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背景和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成因和性质等资料。调查报告的目的不是像律师一样为被告做无罪辩护,而是在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出建议参考。将有助于法庭作出免于处罚、缓刑、社区处遇等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的判决);

B.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C.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方法及内容: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诊断、辅导、报告);

D.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内容: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生活辅导;提供物质援助);

E.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内容:主要方法:院舍辅导;街头辅导)

1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职条件: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专业大学毕业并经过严格的岗前法律知识培训。

1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1.改变矫正对象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帮助重建健康的社会人格; 2.协助对象认罪报洁,增强其自新向上的动机; 3.疏通对象的情绪,消除负面心理反应;

4.协助对象做出正确选择,确定适合其个人特点的行为模式;

5.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对象改善生活环境,解决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13.○志愿者的任职条件:信誉、热忱、时间、健康。

14.○工作职责:一般承担较易完成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对罪犯的援助,如就业、就学和生活方面的辅导,较少做对罪犯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辅导,即使从事这些方面的辅导督促,也要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5.人类社会几种典型的刑罚方法(刑罚制度):A.报应刑论—生命刑、肉刑;B.自由刑论—监禁刑;C. 社会防卫论—非监禁刑(社区刑)。 16.自由刑弊端:1.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2.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3.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效果;4.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5.监禁成本过高。

17.当今世界主导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

19.社区矫正的优点:1.社区矫正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2.促进了社会的稳定;3.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0.○现代刑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对犯罪人适用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改造犯罪人,使其不再犯罪,以达到保卫社会的目的,因而主张广泛适用保安处分和预防措施,反对短期监禁,提

倡缓刑、不定期刑、罚金、假释等制度,帮助犯罪人尽早回归社会。 26.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841,美国,约翰.奥古斯特斯被后人称为“感化工作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观护人”(严格地讲是志愿者),其大无畏的开创精神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27.○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共同特征:1.方式方法多种多样;2.社区矫正法规完善;3.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独立正规;4.社区矫正执行专业规范。

28.中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特点:

1.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 2.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

3.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29.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制度(劳动改造制度)及中国独创的刑罚方式(管制)

30.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1.社会帮教;2.工读教育;3.劳动教养(属行政处分,公平缺失,2013年废除);4.社会处遇;5.监禁矫正 3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1、管制犯;

2、缓刑犯;

3、暂予监外执行犯:(1)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假释犯;(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32.○管制犯的减刑条件: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检举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抗御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徒刑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33.○管制犯的法定程序:

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过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34.管制犯的执行机关: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管的刑罚执行机制; 35.管制犯的期限:3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3年; 36.管制犯的待遇:劳动中同工同酬; 37.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

1.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其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简言之,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生活服务 38.累犯和惯犯的人格特征:

(1)在错误人生观支配下,恣意追求反社会目标,刻意谋划和实施犯罪行为;

(2)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形成明确的反社会态度,并经常产生报复性动机,甚至形成犯罪习性;

(3)犯罪人格一旦形成,其人格中可以对犯罪心理起到抑制作用的常态心理随之减退,以至实施犯罪活动的意志变得坚决。

39.人格矫正:

(1)消除犯罪动机,矫正不良爱好,培养健康人生观;

(2)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出狱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3)培养和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鼓励参加文体活动;

(4)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辅导。 40.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

(1)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期,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 (2)动荡性。自尊心强,但思维片面,容易偏激,激情成分很重;

(3)可塑性。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 41.未成年犯的矫治对策:

(1)人格矫正。其犯罪人格相对容易改变,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意义重大;如果受刑期间矫正不力甚至可能形成监狱人格,出狱后极易再犯。 (2)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

42.○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未成年人如果因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被定罪判刑,即被视为有“刑事污点”,意味着社会做出了对其不利的否定性评价,虽然该评价是基于过去所犯罪行而做出的,是过去的、历史的,但其影响却是现实的、延续的,甚至终生伴随。“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将维护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社会地位和道德名誉,消除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重新做人者告别过去、回归社会扫清道路;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挽救和改造”的刑事政策。 43.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A.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调研与排查:

(1)摸清本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2)了解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他人反映; (3)了解对象的人户分离及人员流动情况;

(4)了解对象和重点对象有违法、违纪倾向或苗头的基本情况;

(5)重点了解和掌握下落不明或档案无记载但已在社会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 B.社区矫正对象监督考察原始档案的梳理工作:

(1)查阅原始档案是否有缺失情况; (2)做好建档准备工作。

44.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1)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员:辖区内党政领导;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和辖区民警;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村(居、社区)干部代表;帮教小组成员或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

(2)主要内容和程序:验证对象身份,告知社区矫正依据、内容、目的,并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对象提交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宣读对象应当遵守的监管制度或规定;派出所所长对对象进行训诫教育;司法局负责人向志愿者颁发聘书;司法所所长与帮教小组成员及监护人签订帮教协议书和监护协议书;对象代表发言;对象监护人发言;志愿者代表发言;司法所所长代表工作人员作表态发言;党政领导对各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45.建立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技巧:

1.制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专注和接纳的工作态度;工作者本身友善、诚恳、

自信和有能力的专业形象。

2.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的关心与热情。尤其当矫正对象长期处于被监禁和受严惩的环境中,这会降低矫正对象的紧张情绪,缓解双方关系,促进融洽与和谐。

3、感同身受

4、订立目标。 46.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1.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

(1)个人基本资料

(2)矫正对象对现状及问题的主观看法 (3)矫正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动机

(4)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2.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 (1)社会关系系统

(2)社会资源系统

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1)矫正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矫正对象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

(3)社会系统对矫正对象个人求助的反应

(4)其他互动系统(如社区组织)对矫正对象的问题的影响 方法:文献法(间接,稳定,客观性) 47.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类型:

(1)个人层面问题:生理、心理、认知、生存、生活等问题 (2)家庭层面问题:关系和心理 (3)社会层面问题: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社会互动

48.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过程:

(1)确定问题领域(即三大类型问题的哪个类型) (2)确定问题性质

(3)确定问题影响及程度 (4)确定问题可能走向

49.社区矫正计划的制订: 1.确定矫正工作负责人:

(1)司法所长是矫正个案建立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2)被所长指定的个案直接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

2.起草矫正计划:

(1)事先听取矫正对象、家属和协作单位意见 (2)拟定矫正计划(内容与形式) (3)提交司法所矫正小组集体讨论确定

(4)根据人性化需要,可对精神病患者、年老、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的罪犯,不予建立矫正个案. 50.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

(一)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个案策略

(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

(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 (3)助人自助,服务社区

2、个案策略分析

(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2)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

(二)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矫正策略

(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 (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 (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

51.实施策略分析:

(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2)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52.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1、惩罚性 ;

2、强制性;

3、防范性。

53.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任务:

1、保证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

2、创建良好的社区矫正执行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矫正;

3、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再犯新罪,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

54.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

1、依法管理;

2、严格管理;

3、科学管理;

4、文明管理;

5、直接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55.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内容:

1、遵纪守法,服从监管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享有出版、游行等自由权利

3、定期报告活动和思想情况

4、严格遵守会客规定

5、严格遵守迁居规定

6、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58.○日常报到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每周向司法所报告1次,汇报上周活动情况,周报到可以采取电话报到方式进行;必须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并递交当月的书面的思 想和情况汇报。 59.○日常报到的管理要求: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报到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查和督促对象履行法定义务和管理规定;应当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应当做好日常报到情况的登记和备案工作。

60.○监护人制度的具体内容:

1.监护人的基本条件: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群众反映良好;具有监管能力和履行监管职责的身体条件;愿意承担监管义务;系直系亲属或亲友。 2.工作职责:

监督矫正对象并督促其遵守社区矫正规定,履行矫正义务;随时与矫正对象保持联系,及时发现、掌握对象的动态及基本情况;必须每月1次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司法所反馈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情况,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反映。 3.管理要求:

司法所在确定监护人后,应当及时召集监护人及其所监护的社区矫正对象,签订《社区矫正监护责任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职责,一式3份,司法所、监护人、社区矫正对象各执一份;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与监护人之间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沟通相关情况;司法所应当经常性检查、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情况,如发现监护人履行职责不力等情况,要及时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要及时撤换,并根据相关规定,会同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61.○监督考察小组的组成:一般由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的社区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小组成员、公安民警或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至少3人。 62.○监督考察小组的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2.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文化素质及矫正专业知识;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63.○监督考察小组的基本职责:1.负责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及教育工作;2.参与司法所对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评议等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3.积极反映并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完成司法所布置的其他相关任务。

66.○人户分离管理的具体要求:

《办法》第16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由其居住地司法所接受和负责矫正;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居住地司法所开展矫正工作。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由经常居住地司法所负责;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应当协助配合居住地司法所和派出所;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去向不明的,司法所和派出所应当及时查明其下落,并按规定落实社区矫正相关工作措施,一时无法查明其下落的,要落实专人每月至少1次向其亲属了解,直至查明其下落。

67.社区矫正对象严重违规但尚未构成新罪者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68.社区矫正终止的几种情形:期满终止;收押终止;死亡终止。

二、社区矫正终止的执行:

1、矫正期满总结

2、矫正期满评议会

3、矫正期满的审批

4、矫正期满的宣告

69.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 70.奖惩考核的工作原则: 1.依法适用

2.公平、公正、公开

3.实事求是、准确及时

4.奖惩与教育相结合

5、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71.○司法所奖惩考核工作的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管理、监督工作人员及协调相关职能单位和部门具体实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工作;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将其纳入奖惩考核工作范围;应当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考核、评议情况并附《社区矫正对象月度考核评议情况登记表》、《社区矫正对象月度加(扣)分情况一览表》、《奖惩审批表》报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待审批后应及时存入矫正对象个人档案;矫正对象对奖惩考核异议,并在3日内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辩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复核,并在5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加扣分不当的,应当予以纠正;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在奖惩考核工作中应当依法执法、依法实施,工作人员中发生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司法所应当视情节及时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在奖惩考核工作中,应当自觉接受国家专门机关、上级机关、社会群众、舆论及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

72.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司法)奖惩的主要方式及其法律条件

一、行政(司法)奖励及其执行

1、社区矫正积极分子

(1)评选条件

(2)评选活动的组织、评选方法及审批 (3)奖励

2、减刑、假释

(1)法定条件

(2)量化考核条件

(3)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问题 (4)审批程序

二、行政(司法)处罚及其执行

1、警告处罚

(1)条件

(2)审批程序

2、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1)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处罚条件 (2)审批程序

73.社区矫正介入的根本目标(工作宗旨):恢复和加强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 76.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

1.希望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

2.希望得到关切和了解,对个人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和指责; 3.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只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

4.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

5.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等。

总之,作为矫正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 77.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

(1)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理论

(2)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

(4)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

2、人本治疗模式

(1)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2)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 (3)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

3、任务中心模式 特点:简短、明确、规划、系统化。

(1)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 (2)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问题探索,确认问题,订立契约,任务规划执行,结束阶段)。

4、行为修正模式 (1)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

(2)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

(3)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

78.直接介入的工作内容:针对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就是矫正工作者帮助

矫正对象通过修正其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以达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79.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人对矫正对象关爱心切,但沟通方式失当,导致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案例:

刘某1972年出生,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刘某生长在父母管教较为严厉的家庭,90年代初父亲去世,母亲靠退休金维持家计。 刘某回到社区后,很希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养活母亲,但又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母亲对刘某的状态十分不满,常常在家里指责他,为此刘某心情十分不好。他知道母亲是疼他的,把他养大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但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心里也很着急,也就觉得母亲很烦。刘某甚至为躲避母亲的唠叨想与原来的“朋友”重新交往。

一、介入策略:

(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

(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

(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80.关系紧张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婚姻关系还维持着,但家庭成员间缺乏和睦和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矫正工作者着重帮助矫正对象修复其家庭关系,尽量使家庭对矫正对象加以关心和支持

81.关系破裂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婚姻和家庭关系面临破裂或者已经破裂。矫正对象面临一些纠纷或者矛盾很难妥善处理,矫正工作者应该协助矫正对象认真分析、冷静处理,在事务的处理中学习和培养矫正对象的各种能力。

82.司法判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83.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会工作: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 84.报应主义三中理论形态:神意,道德,法律报应。

85.矫正评估: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对矫正过程和矫正绩效进行系统的研究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要达到评价矫正项目的过程及绩效的目的。

86.矫正跟进:矫正工作者和对象的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行的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第四篇:新课程理论资料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足受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怒了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经血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干劲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整合教学与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社区性的开放的教师。

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行为上产生的相应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体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一个为本”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个调整”即

(1)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新价值观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二是教师定位为主体,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相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想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相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七、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八、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

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九、新课程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标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性原则;知青并重的原则;开放性原则。

十、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重视教师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十

一、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可概括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十

二、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十

三、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合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课程。

十四、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

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设置综合课程。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十

五、怎样理解“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1实际上,这也正是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体现。2“整体”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互相整合,消除学科本位造成的学科间的对立局面。3“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就一门课程而言,要强调“连续性”,就各门课程而言,要强调“顺序性”。 十

六、实施综合课程注意的三个问题:

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2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3管理的问题。 十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对应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时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十

八、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于分散使用的关系。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十九、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2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3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里进行吗?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里进行吗?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有专人来教吗?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用考试来评价吗? 二十: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包括以下内容:1它是按门类指定的。2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3它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十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试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二十

二、为何把大纲改称为标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管住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二十三、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特点:

1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二十

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你怎样理解:

它意味着: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十五、本次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主要任务什么?

1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要正确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十

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质。(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二十七、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二十

八、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型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关注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十

九、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 三

十、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检测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改变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

第五篇:新军事理论资料

军事理论试题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关系是( 2 )

(1)两个机构,两个名称 (2)一个机构,两个名称(3)一个机构,一个名称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 3 )

(1)中立型 (2)联盟型 (3)自卫型 (4)扩张型

3、《兵役法》规定,我国的兵役制度是( 3 )

(1)义务兵役制 (2)志愿兵役制 (3)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4)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4、《兵役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 3 )。”

(1)免征 (2)不征集 (3)缓征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 1 )组成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

(3)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

6、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 3)以上的武器。

(1)70% (2)90% (3)50%

7、下列物质可用作生物战剂的是( 2 )

(1)糜烂性毒剂 (2)炭疽杆菌(3)窒息性毒剂

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 3 )

(1)1927年8月1日 (2)1949年11月11日 (3)1949年4月23日 (4)1966年7月1日

9、根据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为( 1 )学时。

(1)36 (2)18 (3)20 (4)35

1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按战区划分为( 1 )大军区。

(1)七 (2)八 (3)九

填空题

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美国在全球划分为五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5、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分水岭,将改变二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原则。

6、当前,俄罗斯军队部署的重点在欧洲,大约部署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7、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8、精确是制导武器,就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9、高技术战争,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全面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10、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13、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14、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军队抗衡的力量。

15、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16、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17、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18、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1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0、《孙子兵法》共13篇,大致分3个部分。

21、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他带领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刚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段性质的根本原则。

23、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

24、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5、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形势。

2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领土,共计300多万平方公里。

27、我国有8个海上邻国和14个陆地邻国。

28、美国的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和后备役部队组成。

29、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实质是:“现实遏制”。

30、寻的制导的优点是精度非常高,多用于末端制导,适合打击运动目标。

31、核武器的威力通常用梯恩梯当量表示。

32、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33、军事高技术除具有一般高技术不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双重性、对抗性、保密性、创造性等。

34、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算,能环绕地球在最低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千米/秒,能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

35、《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其作者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

36、现行《兵役法》于1998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37、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38、载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

49、核武器具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五种杀伤破坏因素。

50“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 《论持久战》(文章)中得出的.

51.军人的敬礼分为举手礼、 注目礼和举枪礼。

52.军人之间通常称或者姓名加职务,或者。在公共场合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以称 军衔加同志或同志。

53.军人外出,必须 请假、按时 销假,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出,军人值勤和操课时间内,无特殊事由不得请假。请假人员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后方可续假。超假或者逾假不归者,应当予以追究。

54.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战争潜力的转化、 综合国力的抗衡、质量建设的道路,威慑作用的功能。

55.当今世界的国防有四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扩张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联盟型,以瑞士为代表的中立型,还有以我们国家为代表的自卫型。

56..新中国国防建设包括恢复时期、 调整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 历史飞跃发展时期。

57..信息化战争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 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其中 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58.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 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 控制权、 使用权。

59.实现作战力量由“ 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标志。

60.军用智能机器人按用途主要有战场突击机器人、 战场侦查机器人、战场三防机器人、 战场扫雷机器人等。

61.在基本用途飞机的标识字母中“F”代表 战斗机“B”代表 轰炸机“C”代表 运输机。

62、心理战包括心理宣传、 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63、1990年,军委主席江泽民对全国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20字总要求,即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进而为我军全面建设、全面进步规定了方向,明确了标准。

64、CISR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情报、侦察、监视系统的简称。

65.中国人名解放军的内务建设,必须坚持 依法治军、 从严治军。

66.“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确保国家安全”,是我国始终坚持的 国防政策

三、名词解释

1。战争 2。军事思想 3。高技术战争 4。战略 5。军事高技术 6。军事变革7。战略格局 8。国防 9。综合国力 10。毛泽东军事思想

四、简答题

1.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及其主要任务?

国防的基本类型:自卫型 中立型 联盟型 扩张型

基本特点: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战争潜力的转化 综合国力的抗衡

质量建设的道路 威慑作用的功能

主要任务: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试述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目标。

(1)建设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2)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3、什么是现代战略?它有哪些特征?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性的东西,也指军事统帅“对战略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战争准备的筹划和指导,既指导战争力量的使用,又指导战争力量的建设,是对既定战争的准备和实施方略。 现代战略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实用性特征

4、电子对抗的手段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主要内容: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破坏敌方作战指挥 掩护突防和攻击 保卫重要军事目标

五、论述题

1、结合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经历,谈谈开展学生军训有什么重要意义?

(1)学生军事训练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1955年《兵役法》第55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在学校内受军事训练,并且准备取得预备役尉官军衔和准备担任尉官职务。”现行《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这些规定表明,接受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在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应自觉服从学校的军事训练安排,认真履行应承担的兵役义务,完成军事训练科目,达到训练目标。

(2)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自觉性,有利于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搞好各类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高素质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军事训练不仅对国家有利,对同学们个人也有利。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就强调要学习六艺。现代青年更应该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学生通过军事训练,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而且可以培养爱国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这些优秀的品质、良好的素质,能使大家终身受益,使同学们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就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发表你的看法。

答: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走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2)实施科技强军。人民解放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改造现役武器装备,形成系统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创新和改进训练体制、方式和手段,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依靠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军费使用的整体效益,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

(3)深化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和作战的规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以组织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军队体制编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军人与国家、军人与社会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政策制度。

(4)加紧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和战场建设。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武装力量整体效能和国家战争潜力的现代作战体系。加强针对性演练,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建立军事安全对话机制,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参加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3、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为什么说大学生是信息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战争永远和政治结伴而行。提高军人的政治素质,是取得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第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人生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的为捍卫祖国的安全而奋斗;第二,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的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指导原则,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要充满必胜的信念,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勇敢战斗,顽强拼搏。

(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历来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战争,是知识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对军事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指挥、管理、技术军官中要形成占适当比例的硕士、博士群体。每个军人应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对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比较熟悉,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装备器材,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熟悉的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等。

(三)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军事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熟悉信息作战的思想、原则;具有扎实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军事专业知识熟悉侦察和监视技术、隐形和反隐形技术,熟悉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开拓性的创新素质

在信息化战争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比如,指挥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思路;善于依据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创造出新的战法,灵活制敌;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科学理论,提高创造性谋略运筹能力;对信息作战依赖性很强的战场信息系统具有熟练运用和创造性开发,增强信息系统的攻防作战能力 。

(五)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而且充满艰辛。军人在 信息化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菌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具备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的决心和信心,一敢打必胜的信念能动的运用现有装备去争取胜利;具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残酷激烈、痛苦折磨、生死关头的考验;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遇到何种危急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思维理智,紧张而理智的处理各种情况;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无所畏惧精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社工理论资料范文】相关文章:

春苗医务社工培训资料04-11

社工梦范文05-15

案例社工范文05-15

工会社工范文05-16

青翼社工范文05-17

社工实习范文05-17

社工介绍范文05-17

社工网格范文05-17

社工转正范文05-17

社区社工范文05-17

上一篇:诗歌抒情传统范文下一篇:施工方案围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