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三基工作简介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石油三基工作简介

中国石油投资工作总结

中国石油投资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石油投资工作总结一

一年以来,我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对待和处理问题上也逐步趋向全面化。根据组织的分工安排,我从事驾驶员工作,主要是石油运输。现将我2008年度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车辆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增强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业务本领。三是认真学习节能减排的有关文件、材料,正确处理做好本职工作和创效增收的关系,提高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方法,节能减排

在工作中,坚持服从领导分工,不挑肥捡瘦,不拈轻怕重,不论领导安排什么工作,我都认真的去履行好。一是重视节能减排,服从管理,安全用油,同时在驾驶中对轮压、油离配合、经济时速、刹车起步、空转等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用油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二是服从调度,从未私自出过一次车;三是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对车辆的维修,小的毛病尽量自己处理,对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到指定的修理厂进行维修,遵守交通法规,注重保养车辆,安全行车。

三、转变作风,务求实效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用单位规章制度来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做好与同事的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四是在工作中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实践,务求实效。

总之,一年来,我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所从事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石油投资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枝江石油公司在各级政府及省市公司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量效并重,安全运行,努力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控制力,努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指导方针,面对市场疲软、竞争加剧的不利影响,强化从公司领导班子到每名基层员工的执行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现将全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受国际复杂的形势影响,今年成品油市场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多轮次的价格调整,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决定了基层经营工作重点要不断变化,拓市增量迎来了新的挑战,但是我们始终以不断提高市场控制力为检验经营工作的标准,并将其作为评价每名干部职工履职能力的重要指标,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常态化,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一)销售业绩大幅上升。今年,在各项经营指标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充分调动所有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按照“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的要求,层层传递,逐级负责,有效发挥团队作用,通过抓激励、净市场、挖潜力和“一区两口”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明显提高,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大幅上升。

1、今年1-11月,实现成品油销售6.96万吨,完成年任务6.62万吨的105.1%,同比增加1.9万吨,增幅40.5%,其中,零售量6.48万吨,完成年任务6.1万吨的106.2%,同比增加2.4万吨,增幅为58.3%; IC卡历来是公司经营指标中的弱项,与我们现实在宜昌公司的经营规模不相匹配,今年我们通过细分销售任务,将IC卡充值额、售卡量、卡销比、沉淀资金列入月度加油站考核,加大了考核力度,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今年1-11月份,公司共售卡2300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

(二)基础管理扎实推进。我们在狠抓经营工作的同时,丝毫不敢放松加油站的基础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日常巡查、督导、定期通报制度,通过严抓细管,促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为经营工作保驾护航。

1、督查工作成绩显著。一是创新督查思路,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督查到督导理念的转变。今年来我们变“督查”为“督导”,明确了督导的四项职责:即宣传与贯彻公司管理理念、指导与帮辅基层问题整改、了解与收集员工困难需求、挖掘与宣扬典型人物事迹,通过职责定位强化了引导和指导的理念。唱响了“不怕检查、欢迎检查、检查光荣”的主旋律,形成了“以迎检为荣”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督导方式,突显管理实效。探索总结出“613”巡站方法。即将分管经理、财务代表、非油管理员、数质量监督员及优秀站长和员工整合成一支联合巡查队伍,每月固定由经理(副经理)轮流带不同的主管、站长对加油站实施不少于三次专业巡查;以加油站检查考评标准为依据,突出安全数质量、财务资金及加油卡营销服务三项控制点;明确以文字、电子版附照片、PPT三种直观形式出具整改报告;将巡查报告、奖罚信息、工作安排三种资源共享;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按一般问题、共性问题、重大问题实行分类整改。新巡站方式的运用,增强了各站点和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了加油站的管理活力及水平。由于基础管理扎实有创新,今年在省公司综合检查中,取得了“4123”的优异成绩。

2、安全设备管理到位。安全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是保障经营工作的前提。今年,我们借助市公司设备管理年活动,大力开展工作,加油站设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一是我们积极推行每台加油机内设一张“保养记录卡”、每座加油站配一名兼职维修员、每月上一堂“设备维修课”、每季度通报一次加油站设备管理和费用使用情况、每年举办一次“设备维修技能比武”竞赛活动的“五个一”工作法,工作成效显著。二是开展加油站设备管理“结对子”活动,我们将公司辖区内22个加油站分为9个维修小组,确定曹经泰等同志为加油站兼职设备维护员,负责对小组内各站设备设施的简易维修和提供技术支持,予达到设备维护“及时、快捷、保障经营”的目的。三是根据市公司维修费用计划,我们制定了“两保两降”的工作思路,“两保”即保证加油站的正常经营不受影响,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两降”即通过强化管理降低设备更换率,通过精打细算降低维修费用。

3、损耗控制形势较好。针对年初损耗高居不下的难题,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从源头进行调研,通过加强培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提升操作水平,以铅封管理、流程管理为重点,加强了细节控制;以对重点车、重点司机严密监控、对重点站驻站指导为手段,强化了控制力。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及站长参与接卸的长效举措,强化了数质量管理的责任。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损耗管理在市公司考核排名中一直处于中上等水平,全年综合损耗率1.3‰的目标将得以实现。

(三)网点建设进展迅速。一是沪渝高速公路枝江服务区加油站投入营运。通过为期6年的艰苦谈判和运作,于今年1月15日正式营业,今年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将成为宜昌石油“第一站”。二是独享车用天然气市场。我们借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之力,投资1228万元成功收购了枝江市天然气公司的江汉加气站及其在枝江市的天然气加气站的独家经营权,同时利用原枝江加油站,投资近800万元重新改建油气合建站一座。10月份,经多方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枝江油气合建站顺利开通,目前日均销量达到3200方,赢得了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超前谋划网点规划。今年上半年,借滕家河油库被枝江市纳入规划用地兴建码头的良机,我们结合“十二五”加油站发展规划,主动提出用闲置土地与当地政府置换五块新增加油站建设用地,经多方协调,于10月底正式签订《土地置换协议》,目前新增的万福垴、双寿桥加油站已获得省商务厅的规划许可,五宗土地的成功置换,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成本,而且牢牢控制了未来网络发展的主动权,为扩市增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培训稳步推进。我们一直牢牢把握“培训就是投资,充电就是充值”的理念,将员工培训工作当作一种“福利”来抓,今年,我们严格按照市公司培训计划,将教育培训贯穿到了日常工作中,一是以市公司各条线的专业培训为载体,全方位的选择参训人员,和过去不同的是,我们更注重站内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内部讲师的培养,努力将培训效益做到了最大化;二是积极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培训工作,今年,我们与劳动局“志能关爱工程”合作,采取全封闭式形式,举办了新员工培训,展现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在全方位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了技能的实用性。通过连续多期的设备培训、油品接卸培训,使技能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

[中国石油投资工作总结]

第二篇: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目前中国西部集炼油、化工、化肥生产以及机械仪表制造、工程技术、建安维修、物流仓储等生产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公司坐落于美丽的省会城市——甘肃省兰州市,这里瓜果飘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风景秀丽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出效益著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来企业视察,给予企业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进入新世纪,兰州石化公司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率先建成了西部第一个拥有1000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规模的大型炼油化工生产基地,炼化工艺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总资产达290亿元,员工近30000人,主要生产装置70余套,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基础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肥、催化裂化催化剂、精细化工、有机助剂等多品种、多牌号的石化产品,下游聚烯烃产品生产能力113万吨/年,化肥生产能力52万吨/年,可生产8个类别的烟气轮机、5大类11个系列的石油化工机械产品、6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仪表产品;拥有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甲级、工程招标代理甲级和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具有物资采购、仓储、配送和石化产品销售、运输以及消防、治安保卫等全面综合服务业务,2007 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30亿元。公司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员工为中心的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环境为中心的清洁生产体系,以财务为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了QHSE体系认证,企业的规模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兰州石化公司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前景更加美好。公司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为目标,坚持扩张与收缩的发展思路,着力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幅提升炼油、化工、合成橡胶、催化剂、工程技术、建筑安装、机械仪表等业务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质量,提高安全环保保障能力,实现装置规模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差别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优美化,建成中国石油清洁燃料基地、聚烯烃基地、合成橡胶基地、炼油化工催化剂基地、机械仪表制造基地,使兰州

石化真正成为“中油排头、国内领先、世界有名”的大型、先进、高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

我公司招聘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硕士)、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硕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第三篇:中国石油学会首届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示

附件

中国石油学会首届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

入选人员及主要事迹

(人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1、王峰,男,汉族,1967年5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高级技术专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等多项研究工作,在水平井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专利9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获孙越琦青年科技奖。

2、田军,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创新形成的前陆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地质理论与技术,在库车找到一个2万亿方储量大气区;在塔中塔北找到两个10亿吨级碳酸盐岩大油田,为塔里木油田连续八年油气三级储量超4亿吨,连续六年年产油气2000万吨以上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3、白旭明,男,满族,1969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华北物探处总工程师。创新提出了体现华北探区特色的系列物探技术,所倡导形成的城区勘探、二次三维、2.5T等勘探技术,为华北油田增储上产,油气勘探大发现、大突破作出贡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发明专利1项,受理专利1项,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著作1部。

4、冯耀荣,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从事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32年,主持、负责或作为骨干成员完成了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28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研究文集9部。获第十五届孙越崎能源大奖、中国石油集团杰出科技工作者。

5、刘文汇,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教授,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油气地质理论发展和勘探技术支撑作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合撰专著10余部。

6、刘玉章,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页岩气研发中心主任,是国家973页岩气开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30多年工作经验,在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储层增产改造方面取得多项成果,特别在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和非常规储层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期组织开展页岩气开发机理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工艺研究,形成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引领了国家相关规划、政策和标准制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4部。

7、李相博,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战略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致力于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尤其在陆相盆地深水沉积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认识,建立了深水砂质块体搬运沉积(SMTD)的判别标准。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近年取得一系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石油“西部大庆”建设作出了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论文32篇,其中1篇入选“中国精品期刊顶尖论文——领跑者5000”(F5000),1篇荣获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优秀论文奖。

8、杨智光,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兼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主持开展了碳酸盐岩、火成岩及酸性气藏高效安全钻井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钻井液与高温高压固井技术等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论文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30多篇。获国家工程技术事业突出贡献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十大杰出科技贡献者。

9、罗东红,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开发总师。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30多年。参加国家重大专项和863课题3项。负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综合科研6项,生产性科研52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13项。负责主持了30多个油气田的开发方案研究和报告编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

10、张师军,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参加了十余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

3、973项目和国防化工新材料项目,完成20余项中国石化项目。主要从事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技术研究,高性能BOPP专用料等合成树脂、纳米级全硫化粉末橡胶粒子的开发、加工及应用。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发明奖及进步奖15项,国外专利10项,已授权国外专利8项,国内发明专利47项,发表论文68篇,参与编写学术书籍8部。

11、张金权,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主持应急通信与信息、油气物联网、管道安全监测等重要领域技术攻关,完成 863 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4 项、中国石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3 项,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中国石油自主创新重要产品 2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14 项,专利 106 项,主持编写国家行业标准 2 项和国家工法 1 项,发表论文10余篇。

12、钟兵,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多年从事低渗高含水、复杂气水关系等不同类型气藏科学开发和提高储量动用率、采收率的技术攻关,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各级攻关项目60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13、贺晓军,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科技开发处副处长。主持和参与科技攻关项目50余项,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项国内首创,8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FITS加氢系列技术更是全球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申报国际发明专利6项、中国发明专利13项,发表论文16篇。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首届湖南省石油化工优秀工程师。

14、聂红,女,汉族,1962年12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石油炼制核心技术加氢催化剂与工艺研发近30年,主持并承担多项国家和中国石化重大项目。所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50多套装置,为重油高效转化以及生产满足国IV、国V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料作出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主持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已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该项生产技术的国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中国石化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各1项,中国专利授权120余件,国外专利授权50余件,发表论文90余篇。获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15、高雄厚,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持完成了国家97

3、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围绕高品质清洁油品生产、重劣质原油高效转化及降低石油加工过程碳排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创造经济效益逾60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7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索引30篇),出版专著3部。获何梁何利基金技术创新奖、甘肃省科技功臣、中国石油劳动模范。

16、高瑞民,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教授级高工,现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多年从事钻采工艺、提高采收率及油田化学等技术攻关,先后主持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主持攻关的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陆相页岩气勘探发现与技术突破及鄂尔多斯盆地下组合低渗/特低渗低温油藏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延长油田增储上产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6项,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22篇。

17、董月霞,女,汉族,1968年5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地质师。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21年,主持、参加并完成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中国石油“九五”重点科技工程项目等30余项。针对渤海湾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创造性地实践了富油气凹陷立体勘探理念和精细勘探配套技术,使油气钻井成功率和储量发现率大大提高。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创新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撰专著6部。获第十五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奖、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劳动模范、中国第十八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8、董绍华,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科技信息处处长。在中国管道界率先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组建国内最早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管道检测、评估、修复为一体的多元化技术创新基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2项,编制国家、行业、企业标准45部,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

19、程杰成,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国家和中国石油攻关课题20多项,解决了化学驱相关理论和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其中聚合物驱技术实现系列化、产业化,三元复合驱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工业应用,发明的泡沫复合驱油方法拓展了四次采油技术新领域。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个油田应用,大庆油田化学驱产油量连续12年达1000万吨以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化学驱生产基地。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集体奖)主要贡献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多项,专利12项,发表论文65篇,著作2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缪长喜,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先后承担国家97

3、863计划及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35项,主持开发的乙苯脱氢催化剂和苯乙烯成套技术,每年为应用企业创造效益18亿元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156项,发表论文77篇。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化有突出贡献专家。

第四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宿州石油分公司简介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宿州石油分公司

简 介

致 词

宿州,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山芋之乡、泗州戏之乡、中国山芋之乡。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墉桥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26万人。

秋雨绵绵迎贵客。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为您们提供最热忱、最周到的服务。愿您们对宿州这颗具有发展潜质的皖北明珠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愿宿州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给您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祝各位领导在宿州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1 中石化宿州石油分公司简介

简要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宿州石油分公司(简称:宿州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成品油销售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成品油的零售、直销、批发,以及加油站和易捷便利店非油品业务,是目前宿州地区最大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市场占有率在75%以上。

发展历程

宿州公司前身为宿州市石油公司,1998年根据国家体制改革部署成建制划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按照中国石化集团的统一部署实施重组,主营业务、资产、人员等划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宿州石油分公司。

基础设施

宿州公司在营加油站123个,“易捷”便利店65座,加油卡售卡充值点82个,在职员工831人,公司资产总额7.37亿元,形成了遍布全市的营销网络和日臻完善的服务体系。所辖宿州油库作为齐鲁石化至安徽成品油输油管道——鲁皖管道的下载末站,库容7.7万立方米,成品油年吞吐量连续七年突破100万吨,发挥管输优势,突破铁路运输瓶颈,是皖北六市库容量最大、发油能力最强、供油范围最广、现

2 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中心油库。

组织机构

宿州公司在安徽省公司垂直型专业化管理体制下设有物流部、商客部等10个部门(科室),下辖灵璧、泗县、砀山、萧县等4个县域公司。公司领导班子四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一人,大学学历三人。

经营创效

宿州公司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优化网络布局抢滩重点市场、调整考核力度传递经营压力、推广自助加油提高单站销量、紧贴客户需求开展营销活动、强化销售督导突破经营困境、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终端销量、开展竞赛比武提升销售技能,中石化宿州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目标,创新营销模式,多管齐下,抢零售市场、争直销客户、扩非油规模,不断提升企业创效能力,真正做到把握重点,稳固基础,全面发展。

管理创新

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宿州公司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以体制改革提升管理,以实施内控规范管理,以风险防范完善管理,以效能监察监督管理,以绩效考核促进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力不断增强。在“市县体制改革”、“小站公司委托管理”、“物流集中配送体制改革”、“油库属地管理”等改革

3 中,宿州公司率先垂范,坚决落实集团公司总部的部署,紧跟中国石化建设一流能源企业步伐。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宿州公司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能、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质优量足、服务规范、安全便捷的服务窗口形象。

人才队伍

宿州公司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关注员工合理诉求,为员工办实事;加强基层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减轻基层负担;打通晋升通道,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收入,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企业和谐稳定。目前,中石化宿州公司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在一线员工中比重达到了25.5%,中高级工共259人,占一线员工比例高达43%,公司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6岁。宿州公司员工获集团公司全国范围的技能比武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集团公司销售标兵1人,销售能手1人,青年技术能手1人。

党建维稳

党建维稳工作为促进企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在持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宿州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好班子创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比学赶帮超”等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凝心聚力、构建和谐为目的,以促进公司发展为宗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

4 修养,全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宿州公司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之家”、“市直企业先进党委”、“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届被评为宿州市“文明单位”。

社会责任

宿州公司把保障宿州市场成品油供应作为一项政治责任,积极组织资源,精心调度安排,千方百计保障供应,为宿州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三夏双抢”、“春播秋种”期间,强化“7×24小时”物流配送,确保加油站不断供、不脱销;开辟绿色通道,使农民优先服务;推出农机专用IC卡,让农机手享受1%的价格优惠;开展小药箱、小修配箱、小休息室、小淋浴室、小信息栏等免费服务,让农机手宾至如归;组织党员服务队和流动配送车,把农机急需的油品和优质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宿州全市600万亩小麦连续十年取得大丰收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结 语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随着宿州抢抓中部崛起、皖北振兴和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宿州公司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宿州公司将学习徐州公司先进经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彰显中石化品牌形象,为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贡献。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发挥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并且经过专门保管机构整理后集中保管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

第四条 档案是各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各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坚持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是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

(三)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

(四)负责总部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总部机关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六)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七)负责档案编研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本单位档案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本单位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四)负责组织本单位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五)负责组织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工作。

(六)负责开展本单位档案编研工作。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监督、指导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或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章 档案工作基本要求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以主营业务档案为核心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机构;确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配备档案工作人员。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纳入本单位有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或岗位责任制;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具有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或同等学识水平。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档案安全保密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

第十二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应当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项目、机构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负责。文件形成者应按规定向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专兼职档案人员移交。各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按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移交工作,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设备仪器开箱验收及项目引进等有关活动应有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负责有关文件材料的验收。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不得验收或鉴定。 第十五条 涉及地质资料汇交的单位应当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做好汇交工作。

第十六条 资产与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单位员工调出本单位时,必须清退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和借阅的档案,档案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其享受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四章 档案基础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归档范围确认制与备案审批制,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简化档案实体整理、深化档案信息著录,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全过程保护,提高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效率。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档案保管应当做到档案实体保护与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并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实体寿命。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权益。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档案抢救应急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超过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档案利用制度和保密制度,规范利用档案的审批权限。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准确。

第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电子文件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 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当以档案利用为导向,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或企业的;

(四)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拒绝归档、玩忽职守、涂改抽换、损毁丢失、盗窃倒卖档案等行为的,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规定》(中油办字〔2001〕522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中国演艺行业协会章程下一篇: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