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强国之建设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文化强国之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胡锦涛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实处,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和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民强大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二篇:学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后感

学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后感

春节后,单位组织学习了什么什么,通过学习感触深刻,提高很快,认识很新等等。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也是对这条总道路认识的拓展、丰富和深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

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

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道路问题是关系文化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党中央把文化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又一个新的春天到来,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决心在什么领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

姓名:

第三篇:改革开放之论 中国强国之举 民族复兴之路

资产评估一班

段亚琛

关键字: 改革开放 教育改革 生活水平 关键句: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正文

(引出改革开放)

时光追溯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面对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的严重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谁曾经想到过,就是这么样简单的四个字,改革开放,会产生这样强大的推动力,使中国这艘在文革停滞甚至倒退的巨轮重新抛锚起航,在世界大洋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短短三十多年,谁能做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做到了!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恢复全国高考,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企业股份制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经济开放区,浦东新区; 从从返世贸,奥运,世博成功举办,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导航。

三十年改革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站在时代前沿,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取得众多成就,做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十年发展路,三十年改革成果,谁见证?中国人民感受,世界人民目睹。 作为一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一代的成员之一,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或许改革开放中政治,经济改革前后的重大变化,我们没有敏感度,我们没有能力去从周边的变化中感知,但无法阻挡我们感受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冲击波,我们也用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程度谈谈我们对部分改革开放的认识!

我们是从高考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批知识分子,高考,作为一个学长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确实凝练了我们太多的汗水,泪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培养新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的青年是我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我国适时提出了义务教育,素质教育,以满足当代中国发展需要,九年义务教育,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普及义务教育,使我国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提升,文盲率大大降低,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文化程度,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但是素质教育推广力度,仍然不尽如人意,频繁的体罚,校园不和谐事件,大学生不和谐行为,让我们不禁疑问,素质教育是不是只停留在书面上?学习一学期的毛概,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改变了原先的怀疑态度,我们要认识到,普及一个制度,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转变,普及素质教育也是一个过程,我国提出素质教育,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现的不和谐声音,是发展路途中出现的挫折,我们要重视,根据失误,减小偏差,素质教育是一个目标,我们要认清我国基本国情,要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尽可能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不坚持,也不能因为会出现错误就一棍打死!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我们也能切真感受

据调查,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

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我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提高,大量舶来品也涌入了我国,外资企业在华设立总部,分部。我国处在开放的浪潮中,IPhone,三星Galaxy,NIKE,一系列外国名牌对我国产品的冲击,如何保持民族的独创性,民族的特色,是对我国企业的重大挑战,从返世贸,同时带给我国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紧机遇,如何面对挑战,都是我国是否对对开放的实践,而这些实践必定将检验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与准度。

或许,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谈改革开放不免有些空谈,不免有些理解不够深度,但改革开放,这一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作为动力系统,对于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必将是强力引擎,推动巨轮远航!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检验改革开放之于当代中国,是一项千秋伟业! 参考文献:

《春天的故事——辉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四篇: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在这62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被西方列强欺负的人民变成了今天这个强大的民族。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无论从经济还是国防都相当发达的国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文化的建设。为此,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动员和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励精图治,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般巨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因为我们是中国的接班人,未来需要我们去主宰。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永远屹立于东方的强国。

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

应用化工技术

Z1104赵昕

第五篇:建设文化强国

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文化追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天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观世界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是引领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把着力点放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文化发展的布局和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考虑普通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切实维护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鼓励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文化的与时俱进,实践的深入推动着文化的不断创新。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要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要求,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抓紧工作、抓紧落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人民群众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要针对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化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操守,力争使社会道德状况明显好转。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着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等新

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繁荣文化市场,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要不断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梦想!

上一篇:中国直销银行蓝皮书下一篇:在岗员工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