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创新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基层党建创新范文

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内容提要】 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梳理了建国后至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中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新形势下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结构耦合,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新格局。

【关 键 词】基层党建 社会管理主体 多元化 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社会基层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厘清多元背景下社会管理的科学概念,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1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发表了关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基层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做细了,做到位了,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说明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群众及各种新社会组织,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的良性、科学、和谐发展。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党和政府用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从概念上看,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党、政府、社会团体、社会机构等社会多元管理主体要素按照某种特定规则参与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业,以追求最大化的管理效能,使社会运转科学、合理、有效,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中,党和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部门、各种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公众起着协同和参与的作用,从而使社会组织在高度自律和有序的状态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化解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良性目标。

首先,新形势新背景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经济社会转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脱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二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逐渐从单位制结构转向社区制结构转变,社会管理主体渐趋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这对于以传统的以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我党来说,党的工作很难再单纯依靠原来组织的手段、行政的方式有效地整合社会。三是社会结构模式的多样化对基层社会管理载体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社会治理成本大大增加,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一定阻碍,在部分地区和某些环节,在管理的载体上出现真空或覆盖不全面的管理缺失现象。四是社会转型的长期复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重构,使得传统的政府和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增强党的社会基础和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五是公共需求的多样差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由于各利益主体价值取向不同,公共需求的呈现多样差异化的状态。如何整合不同利益群体,引领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有方法和载体的创新,需要政党与社会相互调适,基层党组织与社会自身的结构相互耦合,以保障基层社会的良性、稳定的转型和基层党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整合。基层党组织针对这些新形势新背景,也逐步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调整。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对基层党建创新提出新要求。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新形势新背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同样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对党组织转变工作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二是对党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人、尊重人的特点,要求从控制性管理,更多地变为协商式、服务式管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的、道德的手段实施管理;从传统封闭式管理变为更多地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及时化、便捷化、开放透明的管理。三是对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新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出现“真空”地带,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四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新要求。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五是对党组织统筹运用社会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不仅要发挥政法、民政、劳动、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作用,更要引导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党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充分整合运用各类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三,新时期“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党的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执掌政权的宗旨、价值取向、治国方略、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社会力量配置以及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党自身建设等观点的总和[1]。执政党执政理念关系到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改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执政基础的巩固。面对社会转型特殊背景下政治统治方面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党的执政理念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要求,逐渐实现执政理念的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党政机构是基层社会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党和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治与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实现了对社会高度整合;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社会分化加快,整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旧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种种新事物和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不能继续通过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有效地实现整个社会体系的整合而导致体系整合能力下降,“大一统”的社会整合体系在基层出现“梗阻”,从而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管理的无力、滞后或被动现象。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公共事务纷繁复杂性,加上政府自身难以逾越的低效屏障,民间社会力量不断崛起,社会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成了必然的趋势,客观上形成了对政府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功能的诉求,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公共行政转向现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应不仅局限于政府,还应包括居于特殊地位的执政党和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亦即第三部门[2]。其中,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核心成分虽然还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但却不再是唯一承担公共管理责任的组织,而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以其自身的特质和各自的优势分别承担起了社会管理的相关职能,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愈益积极的作用。在多元化主体之间,必然要求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有效合作。

社会转型期提出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耦合,其实质是政党与社会的调适,即政党在价值宗旨、组织机构以及制度规范等层面与社会现实和社会诉求的相互协调和契合。党和政府掌握着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公共权力,必须坚持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的权威地位和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但党和政府应逐渐转变执政理念,调整自己管理方式和领导途径,以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党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管理有着很强的共性。一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对象上的重合性。作为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渗透于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对各种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条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进步。二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方式上的互补性。“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社会工作中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有使用价值的借鉴;而我党有做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当前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领导作用,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内容上的一致性。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全面性的大问题,而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力,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实现二者的吻合,使工作于不同岗位的党员在社会管理服务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基层党建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理顺和调试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实现二者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结构耦合,即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建的创新,并能够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这两者结合、竞合、互动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是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定位的历史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根据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制度沿革以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地位的演进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元治理格局。这段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是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执政党和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国家成为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国家”,所有权力集中于唯一的权力机构。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党和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不仅管理着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事务,也管理着全部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直接导致政治上的专权和管理上的极端低效,社会缺乏结构和功能的分化而成为“总体性社会”,个人成为缺乏自主性只能被动服从的个体,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窒息了社会的创造活力,极大地扼杀人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党和政府逐渐开始适度分离,党主要负政治领导责任,政府则主要负行政责任,政府率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理主体。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开始推行村民委员会制度,城镇逐渐推行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民主自治体系逐渐建立。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经济,全能型政府之下的社会以及社会组织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经济进行管理。这一时期,中国执政党的社会功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控制较多,但仍然属于社会管理的对象,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有限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十六大至今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逐渐形成阶段。2002年十六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私人经济部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阶层与新组织不断涌现,单位也不再是配置资源的唯一途径;民间组织管理从定期清理走向依法登记管理,获得很大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程,农村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从而明确了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由此,“社会管理”概念也逐渐走进社会管理活动之中,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

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

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良性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和保证,也是一种政治过程[3]。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基层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急剧转型,城市、农村以及各行各业和各领域不断发生关系重构和结构重组,这主要体现为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在社会重新组织化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组织化形式与基层党组织自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钩,新的组织化要求与党组织管理模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首先,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有效保证。一是明晰政府角色,从管制型政府的行政理念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当前,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改善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不仅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4]。二是要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就需要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有效形式监督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对政府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加大社会力量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实现基层社会善治。三是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伴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改变了传统的全能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的管理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政权的公民社会管理工作进行变革与创新,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扩大公民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公民本位的精神实现政府再造,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其次,培育社会自主性,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当今社会管理主体多元运作的态势注定单一的某种力量无法完成基层社会管理重任。因此,培育和建设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发挥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作用的重要途径。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核心在于培育社会多元主体力量,特别在培育其社会自主性的同时要给民间组织发展以足够的空间,给多元的社会利益以足够的保护。实现民间社会管理资源与党和国家管理资源的对接与互动,将会大大提高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效。

再次,引入协商民主,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基于当前政党组织、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互动的问题,强调引入协商民主,能够为基层自治注入新的活力,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实现群众需求表达和回应互动的动态型社会管理。协商民主指的是“为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讨论提供基本空间的民主政府”[5]。协商民主既是一种治理形式,也是一种决策形式。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必须更多地引入协商民主的方法,更加积极地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新路径,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使广大群众有足够的政治机制、渠道和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意见,要借助这些政治参与机制、渠道和平台,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平等地进行讨论、协商求同,不断地以真正的公开、真诚的协商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方位服务型社会管理。随着当前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将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尚文.共产党执政理念论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5).

[2]薛辉.浅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政治学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3]杨春寿、池巍巍.社会管理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

[4]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2).

[5]Maeve Cooke. 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Studies, 2000, Vol 48, p947~969.

第二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作者姓名:李琦 单位:庄浪县烟草专卖局 通讯地址:庄浪县水洛镇东关街21号 邮编:744699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国有企业开展大范围的基层党建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深入改革过程号召的具体行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是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分析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有创新性、可行性的改进措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一、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国有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党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向全球化、国际化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逐步确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与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环境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制约,国外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涌入,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使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丢掉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滋长了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违法乱纪,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得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滋生,对党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这就削弱了党的政治凝聚力,消解了执政党执政权威的社会基础。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关系到民族、国家、党兴衰的战略问题之一,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伟大工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基础工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就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组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指导下,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为适应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开展的不同于传统党建工作的带有规律性、科学性的工作行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的体制和机制,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伟大工程,是关系到党、民族、国家兴衰的战略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成效能够起到推动国企发展、服务国企员工、凝聚国企人心、促进国企和谐的作用。

二、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

(1)部分国企领导人对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不深,认为企业是经济组织,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只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着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就可以了,认为企业应淡化政治意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员工日益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把抓党建看作是中央和地方党委的责任,忽视了党建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2)部分国企领导人没有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没有将党建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抓党建工作中力度不大,重业务,轻党建,把党建工作看作是“软指标”,浮于表面,只停留在一般的布置工作的层面上,使得党员职工的政治表现和思想品质不高,党建工作的效果不好。由于国企领导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习惯于等待、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主动研究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开展创新理论研究少;主动谋划发展大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少;对职工的物质利益看得重,对基层职工的其他利益和诉求抓的少。

(二)党组织机构制度不健全,党组织作用不明显。

(1)从组织结构看,有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结构不健全,有的党组织如果没有人员变动,基本上不换届;有的党组织委员发生了变动,也没及时增补。更有一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安排组织生活,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过组织生活存在认识偏差,不安排党员过组织生活,上级有要求时,随便安排一下活动,内容简单,没有活力,对付了事。把党建工作局限在传统的运作模式里,有的把党建工作简单理解为“收收党费、学学文件,发发报纸”,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生活不落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由于缺少具体地、可操作性的政策规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还存在诸多局限。一是党组织的作用、地位没能得到真正体现。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大多只停留在组织学习文件或偶尔组织几次外出参观或调整个别职工与业主的矛盾上,没有全面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对党员教育管理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一些职工人数相对较少、企业知名度不高的国有企业,业主对建立党组织的功利倾向较为突出。有的建立党组织只是对外挂个牌子,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党组织要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十分困难。二是党组织参与和影响重大决策有难度。虽然国有企业主对党支部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或其他一些活动有时能够给予支持,主要原因在于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但对党组织能否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则完全取决于负责人的意愿,“一切只由领导说了算”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三)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式和形式较为单一。

(1)创新驱动上体现的人文性不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需要多种力量驱动,把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明显和更加充分,目 前创新驱动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性指导不够,创新中融合的人文内容不够。另外,对创新人员的培养不够、考核无力,勤懒混搭,零打碎敲,影响了创新队伍的整体打造。

(2)思想观念上的守旧影响了党建工作创新。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党组织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仍占据着党员的头脑,仍在沿用老一套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模式,导致党建工作观念不新,不敢创新,患得患失,缺乏创新的勇气,或不想创新,习惯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动力,或不会创新,虽有创新的愿望,但缺乏创新的能力不够,办法不多,效果不好。

(3)创新效果上体现的推广性不够。情形有三:其一,为创新而创新的成果常常后继乏力,影响推广的力度;其二,创新成果束之高阁,未来得及推广就忙于创新下一“成果”;其三,创新成果的推广面局限大,创新一直是几张“老面孔”(单位和个人)的技术活儿,创新在基层支部不够“均衡”。

三、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我们必须不断创造性开展工作,焕发出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党建工作的作为和地位,否则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就摆脱不了被弱化的窘境。 (一) 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灵活机动的开创党建工作新理念。

1、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国有企业要从思想理论上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促使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针对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世情、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创新意识。以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制定党建专项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投入,严格培训标准,推进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重点加强对“一岗双责”领导人员的党建业务培训。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培训工作,建立网络党校,开展全员党建知识培训,形成国有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关心、支持党建工作创新的局面。

2、改变固有观念,创新理论思想。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项目经营中诸如员工思潮多元化、队伍倾于外协化管理难度大、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强等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特点。二要树立不断创新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稳健发展,与时俱进,共创和谐,勇于破除陈旧观念和落后思想以及与现实不匹配的机制束缚,在企业改革发展、卷烟经营、员工思想和工作生活实际上着力,探寻新思路,创建新方法,开创党建新局面。三要树立服务中心观念。围绕企业中心,坚持主动、自觉、全力、积极的服务,以高标准的质量服务于生产经营,为高效、优质、快速完成任务,推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四是做好现实观念转变。把单纯的党务工作转变到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并重上来,做到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单纯的抓政治理论教育转变到政治理论教育与生产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团队精神培育相结合上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把单一的专职党务政工干部转变为既能胜任党务、政工工作,又能经营管理、懂技术业务,也能做好其它行政工作上来,捉高党务、政工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把单个考评党建工作成效转变到党建工作成效考评与经济责任目标考评相结合上来,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

(二)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让国有企业党建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创新创效、促进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和谐、环保等活动,积极深入开展“五好班子”、“争先创优”、服务性基层党建组织建设等活动,创新方法载体,打造“数字党建”,使党建工作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和有关信息技术来开展党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特点,积极探索一些有利于增强活力的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如设立网络党校、建立项目党员干部QQ群、开办党建论坛、建立党建网站、利用手机平台发送党建手机报等;在网上开展党务管理、学习、培训和员工、党员、党支部活动等,解决好党员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问题,有效解决党员无法集中的困难。还可以把党课教育内容制作成光盘轮流播放,或制作成网页,让员工随意浏览等。基层党支部也可以利用月生产会、职工大会来组织学习教育,这样,既可以把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及时地传达到支部班子,又可以就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和及时形成议题进行研究决策,易于形成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和施工生产默契推进而又融洽的良好局面。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开展部门互学互助、举办现场培训等活动,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借助投影仪、互联网、电视等科技手段,观看党建廉政清洁方面的电影、视频短片等媒体,有计划地对党员和员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增强员工的敬业爱岗和荣辱意识,实现、维护、发展好员工利益,推进和谐项目建设等。力戒形式主义,改变过去那种刻板呆滞、枯燥乏味、固定单一的活动方式,因地制宜,体现互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使党组织活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导向激励作用。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建设先进的项目文化,使员工对项目的管理产生认同,最终实现项目同员工双赢。一是搞好组织策划和过程控制。成立由国有企业党政工机关组成,工会主抓,党政共同负责的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使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与项目生产融为一体,并做好过程控制,建立同步策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机制;二是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保持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不断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三是着重搞好现场宣传。紧紧抓住终端建设、卷烟促销等机会,精心策划,重点展示,有效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各基层党支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亮点工程,塑造企业形象”活动,使企业的文化内涵深入到广大的零售客户中间去。

(四)创新党组织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大事集体决策,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加强权力制衡。要保证企业党组织认真履行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责,就必须在机制上进行整合优化,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并与项目法管理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保障机制。一要提高参与卷烟经营等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基层党支部要重点在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把关定向,紧紧围绕服务项目管理,积极参与项目“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参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如经营方针、资金使用、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员工奖罚、奖金分配以及人员调整等方面参与决策并实施监督,以达到统一思想,协调工作的目的,提高经营能力建设;二要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企务公开、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按有关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接受上级和当地党组织的监督,确保项目经营管理责、权、利落到实处。三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巡视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部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五)创新党建机制,贴近生产管理、职工群众。

1、将基层党建工作扎根于安全管理活动中,执行安全生产的原则。国有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安全生产既是管理过程的必经程序,也是一大难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要将安全管理纳入自身建设的范围内,将在企业的政治作用发挥出来。企业党员不仅要按照生产标准执行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基层组织人员争取“党员先锋岗”。对于生产区可以分配给一定数量的党员,让他们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得基层党建工作扎根于安全管理活动中。

2、将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到生产管理活动中,解除生产管理的瓶颈。国有企业党委要求基层党员要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施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对生产管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充分利用党支部队伍中的“人才”优势,对于长期表现优秀的干部职工进行重点培养,将他们打造成生产管理和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引导优秀党员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不断发现生产管理的新方法。

3、将基层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职工反映的事件中,引导党组织成员和谐共进。国有企业生产职工所关注和反映的事件一般都是和自身利益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采取妥善的解决方式才能维持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引导职工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业绩考核是鉴定职工工作效果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企业党建组织要引导群众加入到和谐共进的队伍中,安排组织党员对职工的困难进行了解和协助解决,让职工对工作和党组织产生家的归属感,共同谋求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将基层党建工作放置在企业职工关注的问题上,增加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联系。职工对于企业骨干的选拔和晋升问题较为看重,这就要求党组织领导要密切关注职工的工作动态和,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对于生产骨干的疑惑之处进行详细解答,重视职工所提出的生产管理问题,开展公开讨论、意见征集的活动,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帮助企业快速、清晰发展,使得企业职工关注的问题能够完满解决。对于基层党员而言也是和职工群众进行深入交流的重要机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魏子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城市燃气,2011. [3]刘汉林.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王玉云.“五个结合”:创新国企党建的路径选择[J].企业导报,2010 [5]李永干.对改进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湖湘论坛,2008.

作者:李琦,男,1985年出生,2010年7月参加工作,现工作于庄浪县烟草专卖局城关管理所专卖管理员,联系方式:18740947684

第三篇: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项目名称:建立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机制

项目责任人:麦炎辉

单位职务:中山市东凤镇党委副书记

2012年12月31日

东凤镇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总结材料

一、项目名称

建立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机制

二、项目责任人

麦炎辉(东凤镇党委副书记)

三、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优化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实施“多渠道,订单式”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按需选人、育人、用人,加快大学生村官成长步伐。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热爱农村工作、有培养潜力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努力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能驾驭大局、善于处理复杂局面、擅长群众工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两委班子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主要做法

我镇党委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官书记项目,成立了由麦炎辉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组织、宣传、纪委、综治、经信、农业、社会事务、财政、工青妇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专门安排了1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建立订单式选人机制,按需选拔,拓宽大学生村官选

择渠道。

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库和联系机制,每年召开应届大学毕业生座谈会,全面掌握大学毕业生人员信息。建立农村用人需求调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各村(社区)对大学生村官的配备需求。建立镇村并行推荐机制。采取“三荐两评一示”方式,每村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3-4名差额人选。今年4月,镇统一组织各村推荐人选进行演讲面试,实行竞争上岗。

(二)建立订单式学习机制,按需培训,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实行分类施教,把大学生村官分为农村“两委”培养人选和一般后备干部区别培训,邀请省市高校专家、镇领导、企业家等,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理论培训等形式按需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两委”班子学习培训计划,实行常态、全面培训,拓宽大学生村官知识面。组织开展修身尚德征文、养廉专题演讲、十八大宣讲、模拟主持人等活动,提高全体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沟通能力。采取情景模拟、承担课题、一对一跟班等形式,提高重点大学生村官的全局观念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三)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按需育人,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农村后备干部管理,按需培养。开展多岗位锻炼,定期调整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试行错位锻炼,有针对性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调解、治保等岗位工作,提高独立处事能力。组织重点大学生村官参与所属村的各项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民生工程、志愿服务和信访案件调处等工作,提高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建立党委结对培养机制,每个镇党委委员联系一名重点大学生村官,并由驻村部门结对培

养,提高他们管理水平。建立脱产锻炼机制,组建机关、农村、企业等19个挂职锻炼基地,每村择优选派1名重点大学生村官到镇机关部门、异村(社区)、企业挂职锻炼6个月,丰富其工作阅历。

(四)建立订单式用人机制,按需使用,增强农村大学生村官活力。建立分类考核和项目考查机制,实行动态考核,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工作情况,及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建立动态调整制度。坚持适才适用、备用结合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划分重点培养、常态管理、差额淘汰三种类型,及时提拔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定期调整培养潜力少的大学生村官,努力营造公平竞争、择优使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五、主要成效

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镇党委的支持下,我镇大学生村官书记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主要体现有以下四方面:

(一)农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镇共推荐物色大学生村官人选112名,通过竞争演讲、组团面试等环节,14个村(社区)择优确定了42名后备干部。其中:女15名,占35.7%;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36名,占83%;平均年龄30.1岁,30岁以下27名,占64.2%。通过公开遴选、竞争择优,全镇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更趋合理。

(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集中理论培养、拓展训练、小组讨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决策思维、组织协调、工作执行力等能力进一步提升,成长步伐进一步加快,涌现了一批表现突出、培养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官。其中,有2名大学生村官在2012年

全省选拔乡镇基层公务员中,被录用为镇区机关公务员,有1名大学生村官在今年11月被提拔进入村“两委”班子,有9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下一届村(社区)“两委”委员重点人选,为全镇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激发了全镇农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推动了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三)农村基层组织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大学生村官的公开选拔,拓宽了农村选人渠道,建立了全镇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充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才资源,健全了农村(社区)选人管人用人机制,营造了农村公平公开择优录用的选人用人良好氛围,构建出农村凝聚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局面。

(四)密切了镇村联系和党群干群关系。一年来,大学村官主动参与镇村各项重大活动,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和社会矛盾调处。据不完全统计,全体大学生村官联系组织镇机关事业单位下农村开展慰问、宣教等活动27期,共为所属村民解决实际困难46件,推荐子女就业38人,牵头助学13人,调解村民纠纷52宗,镇村、村组、干群沟通更加紧密,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东凤镇《建立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机制》书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麦炎辉(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林汝洪(党委委员)

吴振棠(党委委员)

陈泳池(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成 员:梁 权(镇长助理、党政办主任)

黎庆恩(纪检监察室) 吴宏安(组织人事办)

黄春光(宣传办、文体教育局) 招远忠(综治办)

黎华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局) 李仕标(社会事务局) 陈增胜(卫生计生局) 周有成(工会) 冼嘉涛(团委) 黄美华(妇联) 吴恩宁(公安分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泳池同志兼任,成员:黎庆恩、黎华强、梁蔼燕、梁杰华,具体负责有关组织实施工作。

东凤镇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基地

一、机关部门职锻炼基地(12个)

党政办、组织办、宣传办、综治办、经信局、社会事务局、住建局、农业局、执法局、卫生计生局、团委、妇联。

二、村(社区)职锻炼基地(3个) 同安村、安乐村、东兴社区。

三、企业挂职锻炼基地(3个)

1、中山市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2、中山市丽音电子有限公司

3、广东格美淇电器有限公司

第四篇:创新工作思路活跃基层党建

近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上指出,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从基层实践中寻找创新办法,把创新成果用到基层去,不断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李部长道出了目前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瓶颈,明确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层党建思路,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正如李部长所言,基层党建工作是整个党的工作的基础,改革创新是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的根本途径,而基层党建是最鲜活的实践,各项工作的活力来自于基层的创新,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来自于基层的实践。因此,创新工作思路,活跃基层党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创新意识,指引工作开展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提出党建新观点、谋划党建新思路、尝试党建新方法、总结党建新经验、采取党建新措施;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观念和“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观念,做到观念更新不守旧、捕捉机遇不空谈,永保思想上的先进性;在坚持以往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跳出党建工作单一的局限,紧紧围绕改

革发展稳定大局,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坚持围绕经济发展中心,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善于用新的眼光分析形势,用新的思维研究问题,用新的办法化解矛盾,用新的思路谋求超越,用新的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发展。

二、创新工作举措,活跃基层党建

基层党建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探索的脚步就越要加快。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立足当地实际,不断探索新模式;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内在活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合力。

(一)立足当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举措

基层党建工作面临不同的特点,不能“一刀切”,要立足当地实际,努力从组织设置、制度规范等方面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建立长效机制 ,量体裁衣,分类指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可以建立党员之家,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站、在职党员管理站、直管党员活动站、党员志愿者工作站,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广泛提供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舞台;可以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设立党员谈心岗,组织广大党员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可以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党员管理体系;也可以通过搭建培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交流教育等形式平台,创新党员形式,提升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基层党建是提高基层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也面对新的时代特色,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开展各种党性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干部民主生活;加强廉政教育建设,转变干部作风;选用优秀人才,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从而凝聚党员的力量,壮大组织的阵营,巩固组织的堡垒。

总之,基层党建工作日新月异,我们要按照李部长的讲话精神,在精神状态上永远保持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远保持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远保持创新的能力,用新观点观察新的事物,用新思想看待新经验,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兢兢业业,就一定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三羊村 邹厚钢)

第五篇: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杨良锋

2009年第11期 ——党的建设

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管党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圆满完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委会直选”两项全省试点工作,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先进县”,党员“设岗创星”活动等党建特色工作得到了中组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要媒体进行了多次推介。

一、坚持党要管党,实行“五项制度”,构建齐抓共管大党建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第一保障”、“党建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行“五项制度”,确保管党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定期专题研究制。每年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4次以上,认真研究谋划和总结部署党建工作,讨论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除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对党建工作进行总体动员部署外,还分别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七一”纪念大会等专题工作会议。二是目标责任考核制。全县按11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划分为12个党建工作责任区,年初县委书记亲自与12个党委(工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责任区书记再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党建工作领导联系制。县“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2个村、1个“两新”组织、1个社区及1个县直部门,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66个,坚持每月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2次以上。四是重点工作专题调研制。每年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由县委常委带专班调研,形成一大批针对性、指导性强的调研成果,并在“四大家”会议上讨论交流。五是专项工作联系会议制。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会议、非公企业党建联系会议、党员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困难党员慰问帮扶工作联系会议、干部监督联系会议等制度,在全县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基层组织整体推进、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抓党建的合力明显增强。

二、注重强基固本,实施“五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按照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功能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主题,以“五个好”为目标,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覆盖工程。与县乡换届、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相同步,及时做好党组织设置和成员的调整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创新“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岗位+支部”设置模式,建立产业型党支部48个,结合农村党员“设岗创星”活动,设置“岗位党小组”602个;与“两新组织”发展相适应,新建立党总支2个、支部46个,扩大了党建工作对各个领域的覆盖面。二是骨干工程。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着力扩大民主、选拔人才、改善结构,建设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成功举办了村委会换届“一票制”直选的全省试点,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一大批带头致富、勇于创业的同志被选进了村级班子,有12名女支委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如温泉镇梅岩村建筑老板彭建国被选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志改变梅岩的落后面貌,订规划、兴茶业、建新村、修公路、改河道、引企业,一年承诺抓几件实事。他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一方面不等不靠,利用自己的机械、资金,垫钱搞建设,4年时间使一个落后村建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茶商会会长金晓宇去年被选为乌云山村支部书记后,不计个人得失,每天驾私车办公事,今年大力改善乌云山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县委党校对全县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免费轮训,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是阵地工程。加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3个批次的项目建设,我县新建和改扩建了279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占总村数的90%,村村都建起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杨柳湾镇新铺街村过去没有村部,村干部办公打游击,现在建起了3层办公楼,配齐了办公设施,真正成了村两委办公决策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和政策宣传中心。加强实践阵地建设。兴建了一批党员“双建双带”示范基地和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党员创业示范带动了全面创业。从老村干、老模范、致富能手、优秀星级党员中确定1039个“党员中心户”,每个村3-5户,每户带动、管理、服务7-10名党员,主动参与“设岗创星”活动,带头维护公共设施,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创业致富,成为基层支部的有力抓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集体公益性事情难组织等难题。四是保障工程。县里出台了退职村主职干部生活补助办法,对291名连续任职15年以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退职村主职干部,落实了每月80元的生活补助;建立了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对“三老一困”党员进行创业扶持、上门慰问,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定期对在职村干部进行免费体检,使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增强了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带头干事、带领群众干事的热情。五是转化工程。坚持集中治、专题治、循环治“三治结合”,扎实开展了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每年动态确定20多个后进村,一村一策,解决突出问题,盘强村级班子,拓宽致富路子,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设岗创星”、“五个一”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开展了党员“设岗创星”活动,为党员设岗位、定岗责、评星级,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豪感。全面开展“一岗一卡一日一员一站”活动,通过规定人员、时间和空间,全方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实行一人一岗,“定位”发挥作用。支部因人、因事灵活设岗,使全县95%以上的党员都确定了岗位。定期开展“履岗评星”活动,促进岗位责任落实。对评定的18名优秀星级党员建立“星光大道”,悬挂巨幅照片,宣传先进事迹,彰显党员的先进性。优秀星级党员、陶家河乡“双带示范岗”的刘志先,潜心研究茯苓种植,创办茯苓菌种厂,种植销售茯芩年纯收入达60多万元,带领全乡900多位村民种植茯芩走上了致富路。二是落实一人一卡,“定责”激发党员活力。为每名党员印发1张目标责任明白卡,全县党员确定和落实承诺事项5.5万件,与106个村和5138个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三是确定一月一日,“定时”开展党员活动。每月确定一天为支部的“党员活动日”,确保每年有12天以上集中活动时间,落实各项党务工作。孔家坊乡以“活动日”为主,开展了“党情进万家,服务面对面”活动,142名乡、村干部带着“民情日记”进村入户,发放政策宣传品、走访困难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立了“民生档案”,还现场捐款11000元,帮助新屋咀村贫困户郑在云盖起了砖瓦房。四是选派一企一员,“定人”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向“两新”组织选派70名党建联络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梦丝家公司在县科技局党建联络员指导下,理顺了党组织隶属关系,并积极进行产品科技创新。五是建立一地一站,“定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向1438名外出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全县建立了2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带动、组织了2780多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中开展了“三个培养”(把优秀外出务工农民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支委成员)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9人,培养发展对象9人;帮助35名外出务工农民开展维权活动,挽回经济损失118.2万元。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设岗创星”、“五个一”活动领域和内涵,我县建立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四联共建”机制,开展机关联农村、机关联基层、机关党员联农村党员、联农户活动;成立“英山县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组建了15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政策咨询宣传、扶贫济困、抢险救灾等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拓宽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中心的途径。县法律援助中心党员志愿者主动走出去,在武汉、上海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建立“农民工接待站”,发放《法律援助服务指南》,为18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追讨拖欠工资11.8万元。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党员中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为广大党员践行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展了实践平台。

四、积极先试先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夯实科学发展思想与实践基础。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扎实完成了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并于今年3月开始在乡镇、村全面展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突出加快“三县”建设这个主题,按照集中训学、上门送学等“十学”方式组织学习培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武装党员干部思想,拓展科学发展思路;组建千人工作团“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开展大调研,查找问题,征求意见,找准了一批工业腿短、民生保障不力等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三保”抓整改,开展“十送”办实事,促进了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了旅游发展步伐,完成产业结构调整3.9万亩,新建10万只养鸡场1座、万头养猪场1座、千头奶牛场2座;修建通村、通组公路180多公里;投资210万余元完成了31个村卫生室建设;举办大型招聘会,集中解决6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建成分散式供水站103处,建设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76处,解决了210个村4.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修建、改造水库、水塘37口,保障了1.3万亩田地生产用水等;共计解决民生保障等方面问题1000多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700多件。突出作风建设抓整改,县委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全县向县委看齐,县委向常委看齐,常委向书记看齐,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廉洁自律;在县直机关开展“十佳三差”评选活动,加强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在乡、村两级分别抓好“五个一”和“三个一”建设,促进乡村干部在服务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办实事、求实效。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废、改、立一批制度,制定《建设湖北山区经济强县的意见》等10个文件,建立健全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作者系中共英山县委书记

上一篇:进场报销请示范文下一篇:金榜题名贺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