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玉米增产技术探讨

2023-02-22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热量丰富, 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有着优良的气候条件, 每年3-10月是福建省的高温季节, 日照数占全年的70%~75%, 这为春秋两季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由于福建省人多地少, 以饲料为主的玉米很难成为农户种植的主要对象, 另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产量非常低, 故种植效益也相对较低, 农户的种植热情不高。本研究结合福建省玉米种植实际情况, 对增产技术进行总结分析, 以此实现对福建省玉米种植产量的提高。

1 深耕、增施有机肥, 培肥土壤

玉米根系非常发达, 且植株较为高大, 深耕可帮助土层松厚, 更利于抗旱抗倒、根系生长、健全植株营养功能。在行深耕处理后, 增施有机肥, 可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善, 帮助产量增加。研究发现[1], 取同等量肥料, 施加有机肥有助于帮助夏玉米增加4.7%的产量, 在进行深翻之后;同时, 施加有机肥则可促使产量增加8.9%, 相同面积下, 连续进行2 a深翻的土地相较于深翻1a的土地, 产量可增加7.7%。根据福建省旱作试验发现, 在相同施氮量 (744.0 kg/hm2) 的情况下, 采用活性生物有机肥配施40%化肥产量能够达到最高, 且与单纯仅施加肥料比较, 在收获之后, 孔隙度会明显增加、土壤容重也会有所下降、速效养分和有机质会有明显增加, 但因福建省的玉米产区多为旱地, 且生育期相对来较短, 其土壤中含有的钾养分和磷养分含量都相对较低, 因此, 在进行有机肥增施时, 应当注意兼顾速效化肥的合理配施, 以提高生育期内磷、氮和钾有效养分的供应。

2 选用耐密品种

由于福建省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应采用耐密品种, 该品种具有叶片斜举、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持绿行好以及抗倒伏、穗位低的特征, 可种植6 7 5 0 0~7 5 0 0 0株/h m2, 闽东南与闽南区域可选取大穗和中晚熟的品种, 这些品种单株的产量往往非常高, 且弹性非常大, 更容易形成高产群体, 种植密度则可控制在67 500株/hm2左右;针对闽东北与闽北区域则可选取中小穗和早中熟型品种, 需要注意的是, 早播密植, 品种则可选取掖单51号或者4号等, 密度则应当控制在75 000株/hm2左右。

3 大粒精播, 提高植株整齐度

大粒精播主要是指选择整齐且粒质量相对较大的种子, 力求播种能够达到相同的深度。通过长期实践发现[2], 种子的出苗率随着个体质量呈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 小粒组出苗率则通常最差, 就整齐度上来说, 苗期之间的变异系数差异往往不大, 苗高也能够保持一致, 到了成熟期之后, 中粒组与大粒组的变异系数通常较低, 即群体内个体相对来说非常整齐。另外, 通过研究, 对中粒组与大粒组的空秆率进行比较, 其中大粒组的增产量达到了8.4%。通过上述研究了解到, 在进行栽培时, 选择大粒种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齐度, 还可有效减少倒伏率和空秆率, 并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此外, 注意控制播种深度, 若深度差异较大, 那么植株的整齐度与个体出苗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最终导致产量因此受到影响。

4 乳苗移栽, 壮苗旱发

玉米第1叶与第2叶等长处小苗, 其根叶均是在种子形成期间进行有效分化, 植后发根立苗仍然主要依靠胚乳养分, 故可将其成为乳苗。对乳苗进行移栽, 是由扬州大学1998年提出的一种种植技术, 其认为运用水稻育秧塑盘对玉米进行培育, 在其发育2叶小苗植后;同时, 配合大田地膜覆盖移栽, 可达到植株整齐一致、无缓苗期、壮秆大穗、壮苗早发以及空穗率低的效果;通过地膜直播出苗植后破膜洞口小、放苗省工、地膜增温效果佳, 可达到早熟高产的效果。根据福建省的气候特点, 通过乳苗移栽试验发现, 通过覆膜盘育乳苗移栽可有效缩短生育期, 加速拔节, 且吐丝期叶面积系统明显更大。因此, 福建省可大范围推广乳苗移栽技术, 特别是针对气温相对较低、早春雨水较多、夏季茬口紧的区域, 更是应当全面推广, 但主要注意的是, 叶龄的控制。

5 加强后期管理

福建省在以往的种植中, 经常出现早衰现象, 故不少农户将其视为福建玉米生育期短, 伴随着玉米穗粒的逐渐成熟, 其叶面系数也表现为逐渐下降, 植株落黄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生育特点。就当前情况来看, 这时农业技术不完善所导致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栽培管理时, 多存在“前重后轻”的现象, 而后期管理成为了不受重视的环节。在玉米吐丝阶段到成熟阶段, 应被视为主攻目标, 应当尽可能地帮助群体叶片延长, 保持植株活棵成熟, 青枝绿叶, 并且光合产物能够最大限度的运往籽粒中。农户可通过施加穗粒肥, 并且给予充分水分的方式, 来满足该阶段玉米植株对水肥的需求。

6 大垄双行种植

推广大垄双行种植, 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利于植株受光面积的增加;同时, 种植方式每一行均为边行, 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小垄种植出现的植株之间叶片遮挡的情况, 最大化地增加植株受光面积。同时, 这种种植方式还有助于改善内部通风条件, 在光合作用与通风的共同影响下, 帮助植株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进而达到提高所需二氧化碳浓度的效果。另外, 因玉米花粉活力也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 故通过该方法, 还可促使花粉活力得到增强, 进而增强其授粉效果, 促使产量得到有效提升。此外, 大垄双行种植方式, 可有效减少肥料损失。在进行施肥时, 仅需要将肥料施加于种子的下方即可, 再在其上方覆盖土壤, 即可有效放置肥料挥发, 导致肥料效果下降。

7 结语

福建省玉米单产水平较低, 增产潜力很大。分析其光温资源特点, 提高光能利用率是玉米高产的核心, 重视培肥土壤、选用良种及加强后期管理, 提高植株整齐度与乳苗移栽技术性较强, 即可达到有效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

摘要:玉米作为福建省重要农作物, 由于以往福建省农户错误的种植理念和落后的种植技术, 使玉米的产量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基于此, 结合福建省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 对玉米增产技术进行简单总结, 旨在帮助福建省玉米种植户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关键词:玉米,增产技术,福建省

参考文献

[1] 解宗方, 栗嫣, 常建国.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均衡增产技术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8) :87-88, 103.

[2] 孙丽惠, 陈长青, 李月明, 等.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 2011 (4) :64-66.

上一篇:诱导化疗在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下一篇:从反思中走向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