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总结与反思

2022-06-22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班干部总结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班干部总结与反思

参加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与反思

——义顺中心校聂双君 夜深了,心静了,几天来一直被一些有用的、没有的事缠绕着,很累!但心中一直记挂着一件事——写后备干部培训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与反思。可以说,工作多年来,参加的省级、市级、县级的培训不计其数,可惟独觉得这次培训收获最大,学得最多,感悟最深,为什么?这让我很费解!可能很多的同学也有这样的疑问吧。最后,我总结的一是自己的学习心态定位是正确的;二是这次培训安排的时机刚刚好,内容刚刚对,因为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的思想总是飘忽不定,正处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三岔路口,可这次培训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星光大道,让我明白了太多太多,学会了太多太多。总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 学习中的收获。

A、1月17日上午,我们首先听了五中的于海军校长做的关于《逆境中崛起》的报告,听起来特别有共鸣,从五中的发展之路仿佛看到了我们幼儿园的发展之路。因为,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从不被人知道的中心小学学前班到义顺乡人人皆知的义顺中心幼儿园、从50名学生到200多名孩子,从孩子外送到外来的孩子往我园送,这些都凝结了太多人的辛苦与付出,太多的感恩与珍惜。同时,于校长的报告让我学习到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实”、“全”,所说的“新”即知识新,提法新;“实”即实在、实用;“全”即内容涵盖的全面,在报告

中从于校长从成绩、经验、思路、措施、观点、文化等多方面全角度的把五中的办学发展之路详尽的作了介绍,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B、17日下午听了超等学校的姜臣校长的报告真是让我觉得太给力太给力了!这节课付上个三万二万也是值得的,现在想想还想笑,多长时间听东西都没听过真心的笑过了,有句话不是说让人哭容易但让人笑就比较难,姜校长讲得比小沈阳的小品招乐多了,我的建议是上中央电视台!!!笑过之后,我体会最深的三个字是“逗”、“猛”、“明”。“逗”不用说了,哈哈哈!“猛”即猛料,姜校长确实在报告中爆了不少猛料,让我对整合学校这一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不少经验可以学到。“明”即我比较崇拜的老同志所说的“明白”,活明白、用明白、管明白、玩明白、喝明白说得多好,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

C、1月17日晚分组讨论时,柳股长给我们几个讨论重点建议,之后大家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个人也都做了自我介绍,又认识了好多朋友。但这个环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包晓燕老师在学习后给我们做的转培,虽不长,但让我坚信了我原来的想法:一是我们还应该不断学习,二是数学课一定要有生成的过程,要真实。

D、1月18日上午听了徐校长的讲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专家型教师”。他提出的“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观点我想我也会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在徐校长身上我更明白了人真

的要天天学习、时时学习、分分秒秒学习。

E、1月18日下午听了二中杨校长的培训材料我明白了什么是“学者型校长”,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可又有谁真的研究和总结过呢?通过本次培训我会觉得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试着改变旧的东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F、1月18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小的孙建伟老师和幼教中心的催雪石老师做得关于本校特色教学的报告。可以说,我们幼儿园一直以来在特色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音乐特色教学,但听了以后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一直认为,特色教学就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所以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G、常局长在闭幕式上的培训讲话为本次后备干部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可以说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他所说的做人做事的几个原则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常局长所说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自信”和“谦虚”的问题,真的学到了,一直以来自己只想着工作,真的很少想和别人相处的一些细节,以后真得注意。同时,我还学会了常局长所说的工作生活中怎样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领导就是领导!一句话: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二、给我的人生启示和反思。

1、学习,天天学习,终生学习。

2、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要有自己的风格,不骄傲。

3、只要努力工作,踏实工作,就会有收获,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创新,敢创新,争取在自己的学校多打造几个特色学科。

5、不管别人怎么讲,社会怎么样,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最重要。

6、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谦虚谨慎,团结同事,树大局意识,争取完成后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这次培训真的是我的菜,吃起来对口味。记得姜臣老师说我们这些人将来一定行,因为我们经历了他的“十八磨难”。可我要说:局领导们、姜老师如果下次还有这么好的培训,就是给我“十八刀”我也会觉得挨得值!谢谢所有为此次培训活动做出贡献的人!

第二篇:感悟、反思与总结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参加2014江苏大学校长培训班学习心得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厚宝

2014年5月,春暖花开,我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中的困惑、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江苏大学参加2014年江苏省农村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学习。在学习中,我听了八场专家讲座,通过“理念、管理能力、视野”等方面专题培训,使我从众多的权威、同行那里汲取了中国当前最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使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同时观摩了扬中实小,分享了扬中实小女校长的办学经验,提升了我自身对管理实践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在短短五天的学习与实践中,我深深感受着幸福与洗礼,在洗礼中体验着收获与快乐。现作如下简单总结:

1.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学识与智慧中感悟。在学习期间,我们结识了几位有修养、学识造诣很深的学者和老师: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明远主任,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南京陶行知学校校长彭小虎,还有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的程振响主任、宜兴实小的马小洪校长、特级教师扬州广陵教育局陈士文局长、多才多艺的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杨新富以及江大李小波校长等,在感叹他们学术造诣高的同时,自己收获着思想与理念,学习中逐渐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发人深省。他们具有的执着不屈的办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锐意创新的办学态度,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

2.在实地考察与观摩中思考。在本次学习中,江大教师培训学院采取“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走出去到扬中市实验小学实地考察与观摩。当我走进扬中实小,深深被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吸引,一条条走廊内,布置各类主题鲜明的文化墙,如竹艺展示,将竹编、竹雕、竹绘等具有地特色的各类竹艺术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民间艺人独具匠心与聪明才智;一楼过道大厅内布置成精美的小舞台,可以让孩子们在课余,尽展才华,唱啊,跳啊,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乒乓球馆、板画社团室、象棋社团室、舞蹈社团中心„„孩子们在各自喜欢的社团里快乐地活动着,犹如雨后春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并不是“做”花瓶,而是提升内涵。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安排全面考虑,需要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

3.从名校长的讲座中反思。在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六位名校长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全国名校长、宜兴小学校长马晓洪所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谋划与思

考》,介绍了宜兴实小的“真”文化的建设;南京市陶行知小学的彭小虎校长所作的《课程视野中的农村小学改革》介绍了他对于小学课程改革的做法;扬州广陵区教育局陈士文局长介绍他在做校长期间对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的做法,赢得了所有学员的阵阵掌声;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杨新富所作的《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他多才多艺,办学理念新等等。这些专题报告,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展示了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给我们每个学习者很大的体会,引发了我们结合本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至理名言总结的精妙之处。异地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思想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沟通交流,南北方思维火花的碰撞,定能绽放出耀眼的焰火。培训班结束了,但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我们多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我们多想再在一起沟通了解,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是联系实际研讨、参观、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是十分符合校长们的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选定注重突出专题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校长们真正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真可谓取到了“真经”。

第三篇: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回顾与反思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坚持贯彻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联系本校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践,及时反思调整,认真积累总结,使课改实验扎实、有序地开展。现将我校课改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师任课情况,成立学科教研组,各教研组每期四个研究子课题,每月一个,围绕每个子课题每月集中组织四次活动,分散活动不限,月末结题,由教研组长写出结题报告,每学期开展十六次组内集中活动。

每月一个研究子课题的研究过程是:

(1)围绕子课题的理论学习一次,可在教育报刊、杂志中查找。参与教师业务笔记记录每次不少于五百字。(2)围绕子课题的听课或观摩优质课教学光盘两次,要求有听课记录、公开课评价表、评课材料。(3)围绕子课题经验交流活动一次,要求口头交流后上交经验材料一份。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教研组认真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征集。各教研组针对所征集课题初订计划,期末交总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周教研组活动让教师针对困惑,深入反思,精心准备发言,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互助听课,集体备课

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

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成立互助听课小组4个,学校每月初对互助听课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要求每人每周组内相互听课评课两节,以小组为单位落实互助组的各项活动的开展。每月结束时有小组长综合教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月小结。

我校对互助听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组长组织听课、评课后,要做好活动记录。

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组长应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集体备课,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组内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前熟悉当次备课活动的教材,并在主备教师说课后,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集体备课时,除主备教师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课后记录好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三、构建模式,优化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展示、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生情我校全体师生在长期不懈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探索出了一套“预习、展示、点评、检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四环节”教学模式,力求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四环节教学模式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第一步、充分预习,第二步、交流展示,第三步、点评升华,第四步、当堂检测。

第一步、充分预习

课前教师出示学习目标,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按照要求,认真预习新知识,低段读、说、演、练。中高年级要求记录预习笔记。每天做为家庭作业来布置。变过去那种布置当天所学知识的书面家庭作业为对新知识的预习作业,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积极学习的好习惯。各学科预习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各有侧重。

数学学科:知识储备,复习与新知识点相联系的旧知识点;知识衔接,前后知识过渡,巩固练习;知识呈现,预习新例题;知识理解,巩固所学新知;知识总结,理解定义概念,总结数学规律;知识迁移,学生命题练习;知识疑问,据学质疑,课外拓展。

英语学科:复习旧知,巩固新单词、对话、句型;听录音,跟读,自学新词,拼读,识记;听录音,跟读,自学对话,情境表演;单词,对话达标测评,巩固练习。

综合学科:科学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探究,搜集相关材料,提前实验验证;品德课,多渠道搜集社会信息,自主整理;省情礼仪课,提前阅读了解,搜集相关知识,动手实验或操作;书法艺术课,提前进行仿影或描红,初步把握字的间架结构,熟练写字方法。

预习形式: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前合作预习相结合,课外家庭做业自主预习,认真记录好预习笔记,整理汇集相关资料。课前合作预习,小组或班级内部相互交流,完善预习笔记。

第二步、交流展示“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在学生课前全面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以组为单位分解学习目标,明确展示任务,小组展示,在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各小组以自己所展示内容为契机,引领大家向纵深学习,促使学习内容的提高与生成。 展示方式多样:语文学科,朗读,讲述,评说,演讲,表演,歌唱等;数学学科,学生讲题,点评解题的关键和解题用到的知识点,点评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结由题目的解答得出的规律;英语学科,创设活动型课堂,学生听,说,读,写,画,唱,演,玩,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综合学科,讲述、评说、动手操作,情境模拟,实验验证,书写比赛等。在各种方式的展示中探讨学习重难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学生的不足与困惑。

交流展示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展示,每个学生都发展;重视过程,在每个发展点上,让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第三步、点评升华

课堂上穿插于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当中或学生交流展示之后。 第一阶段:学生点评。让学生互相点燃思维的火花。小组展示,组员补充、点评,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更深一层的理解、体会与看法。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全班同学交流点评,生生互动,在各种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启思明智,达成共识,内化升华。

第二阶段:教师点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学生拔开心头迷雾。针对交流展示环节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恰当,及时的参与、引导与解疑:

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时,教师可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点评,从而得到圆满的解答。 当学生展示由于受自身学习水平,生活经验局限而出现失误,困惑或理解缺乏深度时,教师及时引导,点拔,纠正,在适时的调控、总结中,让学生展示活动更有序,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尤其是针对班内均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更要进行重点点评,点拨、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引领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归纳中,内化升迁,达到学习上豁然开朗的更高层境界,提升自学效果,全面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四步、当堂检测

课堂教学之末,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设计题组,可通过问答,书写,小组竞赛,演练等不同形式检测本节学习效果。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

四、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有了突破,改变了学生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诸多困惑:

1、合作讨论的时间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现代的科学教育思想。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往存在顾虑,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教师往往精心安排合作探究活动,但精彩的课堂活动之后,必要的练习量却受到了一定影响,虽然有形式多样的练习,但在练习的数量,题目类型的丰富程度上较以往稍有差距。大量的练习只能排在课堂之外。怎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又能按时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下大功夫,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一些示范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游戏等掌握了教学内容,整堂课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良莠不齐,教师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要,难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到充分体现,今后,应当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探索的空间与环境,逐步调整教学思路,放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内容与考试之间的矛盾。本次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较老教材相比改动较大,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材深度变小了,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但有些必考课程中的试题出现了超纲现象,部分知识面稍窄的学生不善于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造成考试成绩下降,影响了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因势利导和激励,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按照各级课改实验计划进行了积极、认真地探索与实践,各年级学科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和谐发展,已逐渐适应了新课改快速发展的步伐,教学理念日趋先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成熟,今后,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上下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教育再做新贡献。

第四篇:[课改总结与反思]

我的数学生活

——渔峡口镇西坪小学 李鹏

新课程在我县顺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前,我们掀开“北师大”的神秘面纱,一次次的理念与思想的碰撞,一次次零距离的全接触,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和一个数学教师的价值与快乐。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踏上了新课改的第一趟快车;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与新课程在一起成长!

回顾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有过如履薄冰的期待,我们有过初试身手的彷徨,我们也有过小试牛刀的欣慰。一年来,我们的教学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新教材与我们越来越近。我感到,从教十余年来,这是个人专业发展最快的一年。

回顾一年多来,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大致经历了理论学习——模仿感悟——培训观摩——内化提升这样几个阶段。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教学之玉”。我犹如孩童呀呀学语,从模仿开始起步。于是,在模仿中,我的儿童化语言也逐渐丰满起来;在模仿中,我知道了面对几幅简单的图片如何去呈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模仿中,我尝试着走向了研究课、竞赛课的讲台。于是,在县市培训班、研讨会的现场,有了我匆忙的身影。因为我深知,在新课改的大课堂里,我还是一个刚刚启蒙的小学生。

用活“情境图”。北师大版的教材中,许多问题的设计是配合情境图出现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生观察情境图时适当地配上一段解说词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给以必要的解释,学生就难以解答,看上去原本饶有趣味的题目,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惑。同时,在观察情境图时,要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去提个性化的数学问题。有时,也可以变观察情境为直接体验。如津洋口小学的向清江老师设计的竞赛课,就是将情境图改为实际的跳绳比赛,有利于增强真实性,在体验中生成数学问题。另外,还可以就情境图改编数学故事,让情境图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支点”。

让教具、学具进入课堂。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茶壶的形状,从而让学生经历发现新知的过程,建立空间的观念。其中,“茶壶”的功劳不容忽视。另外,借助学具,可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通过摆小棒感受算法多样化;通过“模拟超市”体验人民币的使用和付钱策略的多样化。另外,利用教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重组教材应先“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也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长。重组之前,必须弄清教材的设计意图,“吃透”教材。

我在统计教学中,大胆改编教材,自制教具,设计了一个摇奖的活动,学生人人上台,非常踊跃。转盘上设置了苹果、梨子、香蕉等奖品图案,如果摇得苹果的次数最多,所有摇得苹果的同学每人将得到一份奖品(小卡片)。转盘摇动,希望也随之飞扬。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条形统计图也在不断“长高”,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同时,我还设计了评选“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和“我最喜欢的动画片”等活动,三个活动各有侧重,使“三唯目标”得以较好的落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抛开教材一味重组也不可取。教材毕竟是专家及实验区的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材改革的最新成果,用得不好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很多时候,改编重组增加了学生学习时的困难,使学生感到尤如雾里看花。弄得不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改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具体的问题,有的已经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有的仍然存在困惑。

1、教学任务重,难以按时完成。按照教材建议的课时教,新教材往往难以完成任务。加之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学前教育滞后,需要教师解释、说明的任务重,低段教学往往出现任务难以完成的现象。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要占用大量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书面作业难以进行。因此,我花了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形成一些必要的课堂规范,如学具的操作、课前的准备、小组合作的程序和安排等等,进行专项训练,以减少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闲置和浪费。同时,我也将部分需要落实的任务安排到自习、家庭作业里边去完成。

2、计算教学仍是低段一项重要任务。对比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种教材,我认为需要积极稳妥地处理计算教学。人教版教材更重视列竖式计算,重视算理的理解和法则的掌握,这样教学重点很突出,有利于形成学生列竖式计算法则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北师大版教材则倾向于多样化算法的理解和运用,列竖式计算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竖式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学生计算中方法多样但不牢固,不利于万以内数计算知识的学习。我认为,要把列竖式计算作为一个主要掌握的方法去处理,让学生弄清算理、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可成为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进行交流和拓展。做到既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部分教学内容跨度大,要求高,需要寻求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减法教学一上只限于20以内的加减法,一下就迅速过渡到10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加减法是混合编排的,这无疑给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又如:一下的《购物》章节,教材仅仅设置了三个购物的活动。对于

6、7岁的孩子来说,自己花钱的经历并不丰富,大多是由家长包办,因此孩子缺少体验。 “7元6角+6元7角”到底等于多少,算起来确实有点麻烦。这些内容总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需要不断研究,寻求新路。

总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充满了探索和艰辛,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喜悦。愿数学同行们,用我们理性的头脑和探索的激情,续写小学数学新课改崭新的篇章。

第五篇:家访总结与反思

家访反思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对我七年级的1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所见所闻,感触良多:

一、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二、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从家访中,我们深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有的孩子在家比吃比穿,有的孩子任性撒娇,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的厉害,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总是说你不听话,就把老师请来,觉得老师就是万能的,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如果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不良之处,家长就觉得特别吃惊,觉得不可思异。家长对我们报以这么高的期望,我们真是深感责任重大。怎样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泵房施工方案方案下一篇:班干班级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