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业创新发展经验材料

2023-03-18

第一篇:务业创新发展经验材料

拓展组织发展功能创新做法典型经验材料

拓展组织发展功能创新做法典型经验材料 我乡共有14个村,总人口2.067万人,19个支部,党员428名,村“两委”成员42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抓手,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责任机制

乡党委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不断推动全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前提,层层落实管党责任。明确规定:乡党委成员争取每年带出一个先进村、培养一名优秀党员、帮扶一个困难户。机关干部每月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进村入企搞调研,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选派了14名机关干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络员,长期包村,协助党支部抓好工作,不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全乡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

二、强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措施,认真解决。一方面坚持抓亮点、树典型、立标杆,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我们制定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表彰办法》,对典型的申报、考核、评定、表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年丰、女姑、高朝村等先进基层党组织脱颖而出,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强化考核,落实奖

惩,增强党建工作的动力。制定实施了《鼓励村级班子创业的暂行办法》、修定了《关于村干部工资奖金的暂行规定》,每季度由组织员办公室考核评定,评定结果相应划分4个档次,并与村书记、村主任的工资挂钩,彻底扭转了党建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充分发挥周末党校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科技、学经济”。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封闭式培训,为提高干部的知识水平。

四、加强监督管理,约束干部施政行为。

实施了“村财乡管”,村级建设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推行了村干部任前公示,完善了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述职、谈话诫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农村党员中,我们开展了“两定一承诺”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创业带富作用。通过各项教育活动,我乡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机制,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两定一承诺”活动开展以来,党员想事、议事、管事、办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加强,群众的呼声和愿望通过

党员这架连心桥得到及时反馈,党组织在掌握了农村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后,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处理。解决了原来怕得罪人,怕别人笑他“狗拿耗子”,的工作作风转便了思想,卸下了包袱,现在老党员们充分发挥他们在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他们天天与群众在一起,熟悉了解民情、村情的优势,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把信息及时向乡村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筑起党员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篇:银行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经验材料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行成立于1950年,下辖三个二级支行、5个储蓄所,内设四部一室机构。现有在岗员工158(其中柜员合同工31人),其中:中共党员52 人,共青团员27人,大专以上学历105人。20xx年,##支行还面临着“一少二多三低”的尴尬局面,即:来该行办业务的客户少;员工流出的多;业务差错多;员工的工资收入低;员工的士气低;支行的经营效益低。而五年后的今天,该行的面貌不仅焕然一新,而且还步入了省分行营业部盈利大行的行列,经营绩效在湖南省工行系统县市支行排名中名列前茅。

是什么力量使该行得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演绎出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一切吸引着一些饶有兴趣的人去探究该行由落后行跨越到先进行的演变轨迹。

找准入点 构筑艰难崛起的强力平台

“困难催生能量,逆境孕育生机。” 20xx年底,在危难之时走马上任的新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面对##支行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种种问题,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找原因,想办法,找对策,定措施,并且,在全行开展围绕“行兴我荣,行衰我耻,我为工行献计献策”的征文活动。之后,他们决定以创建文明先进单位为切入点,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创建这一主线,一边抓创建工作,一边抓业务发展,并且围绕发展抓创建,跳出创建抓创建,让发展与创建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为此,新上任的该行党支部书记、行长汪毅同志与其他班子成员都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把创建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看作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推进器”,把它作为保证经营发展、带动其他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列为支行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使创建工作常创常新,取得实效,该行围绕“创”字做工作,围绕“新”字做文章,创建工作突出了三个“新”字。

一是组织领导上有新举措。近年来,该行把搞好创建工作作为外树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该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优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长亲自抓、分管行长协同抓、牵头部室具体抓、其他部室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同时,创建工作始终是该行每次会议重点强调的一项内容,逢会必讲,常抓不懈,文明创建意识明显增强,争先创优观念深入人心。该行的创建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一样,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一把手”对创建工作负总责,亲自部署,精心组织,严格督促,狠抓落实。并且,该行把创建工作纳入各二级支行、各部室、各网点主任任职综合目标,同经营工作一道考核,作为干部调整、任用的重要条件。明确提出,不抓、不会抓创建工作的干部,不是称职、合格的好干部。把创建工作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了创建工作更加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金融企业特色。

二是思想上有新观念。20xx年,该行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有些指标得到了营业部的肯定,被评为省分行金融先进集体。面对荣誉,一些干部员工产生了“缓缓气、松松劲”的思想,甚至个别同志认为,搞创建工作是玩虚的,不如抓经营工作实在。针对这些思想苗头,该行党支部及时在全行组织开展了“巩固新成果,树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阶”的大讨论,确定了“一年抓巩固提高,三年进入总行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四年进入全国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奋斗目标。并且,召开了全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大会,使全行干部员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全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合力。

三是工作上有新思路。全行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先进单位的奋斗目标,不断用新的工作思路指导新的创建工作实践。20xx年,该行提出了“三抓,三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即:抓党风,塑一流行业形象;抓班子,带一流队伍;抓管理,创一流经营业绩。20xx年,该行提出了“五抓五讲,五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即:抓经营,讲效益,提高整体盈利水平;抓班子,讲团结,提高核心战斗力;抓培训,讲实效,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抓服务,讲质量,提高银行社会信誉;抓管理,讲规范,提高防范风险能力。20xx年,该行根据上级要求提出建设“六型”基层银行的思路。即:力争在2—3年的时间内,在该行建立起更新型的组织结构、培植型的营销体系、效益型的成本管理、制度型的内控建设、素质型的人力资源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20xx年年初,该行提出了“六个推动”的新思路。即:突出经营中心,推动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形成坚强领导核心;强化员工教育培训,推动建设高素质员工单位;改进和加强服务工作,推动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夯实管理基础,推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增强银行凝聚力和创新力。目前,该行积极践行工总行提出的“三最”工作目标,并努力实现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最优秀、最盈利、最受尊重”的国际化大银行的目标。

第三篇: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江苏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目前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48.2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36%;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5万,占老年人口数的15.47%。江苏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大、老年抚养比高等问题。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养老事业的发展正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推动下,全省养老服务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热情不断集聚、市场定位愈发清晰等趋势性特征。但总体上看,整个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实做优急需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助推。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消费群体,也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有针对性的适应老年客群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探索各类金融创新,全方位助力养老服务业向纵深发展已成为当前江苏省金融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深刻认识做好养老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积极“反哺”老龄事业是金融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与尊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产业和老年人口都属于弱势领域,加之金融行业逐利性明显,养老金融服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障以及养老产业得到的金融支持还存在明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率仅为普通群体的1/3,手机银行、互联网理财、新一代支付等金融方式对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仍然陌生,柜台交易仍然是老年人获取金融服务的主渠道。省内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服务业推出的专属性融资或风险保障方案也尚属于探索阶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明显受益的金融业在促进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力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更大的行业担当。在这一进程中,金融国企应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整个行业转变理念、改进作风、务求实效,有条件的机构还应探索建立老龄事业专属部门或团队。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国家和地方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具体要求,把养老金融服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拓展功能、优化布局,不断推动自身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完善。

养老产业加快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的鼎力支持。为适应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民政部门加大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江苏已建成养老机构2568家,其中公办机构2342家,社会办机构1226家;养老机构床位44.5万张,占老年人口的3.52%;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均建成1所以上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已建成省级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1个,投资建成20亿元以上的养老服务项目5个。从总体情况看,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已建成的机构数仍无法满足社会各类养老需求。据初步统计,江苏目前在建、拟建各类养老机构近200家,计划投资超600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存在资金缺口,急需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呼唤金融供给在“量”上的保障,更期盼金融创新在“质”上的突破。养老产业属于典型的弱势产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识别不健全、短期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造成传统金融支持对接困难。金融机构必须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摸透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金融服务的切入点,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努力创新出更多的商业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

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国内经济虽然总体向好,但仍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巨大压力。金融行业自身也呈现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业务模式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积极拓展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新兴领域金融业务,是金融业提高发展效率、转变盈利模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不仅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也符合金融业自身的利益。大型金融机构应发挥技术、网点、管理优势,研究推进扁平化、批量化、流程化的业务模式。中小金融机构要继续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逐步探索“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市场定位,优化资产结构,努力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金融支持养老服?找捣⒄蛊鸩浇锥?

成效与困难并存

围绕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的发展,江苏部分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开展了大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业务的渐次推进,政策性的“瓶颈”和操作环节的“障碍”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难点。

养老机构融资点上有突破但难成体系。从成效上看:一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发挥着对养老贷款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截至2016年底已承诺养老机构贷款项目7个,承诺金额17.4亿元,累计发放6.9亿元。邮储银行南通分行在全国邮储银行系统率先出台了《养老机构贷款绿色通道试行办法》,通过名单制管理推出针对养老机构的差异化融资方案和审贷“绿色通道”。二是省内部分农商行也推出养老机构贷款倾斜政策,以利率下浮10%的方式合理配备各类贷款,并将城乡居民创业兴办小型养老机构纳入政府性担保优惠体系中。三是借力资本市场,省内已有5家养老服务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成功挂牌,近40家上市公司进军江苏养老产业。但制约产融深度结合的因素也比较明显,导致全省养老机构贷款支持率仅3%左右:一是民营养老机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银行难以对其开展授信评估。二是大部分银行对养老机构授信准入设置了规模、效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较高门槛。三是养老机构土地、房产等属特定用途(如慈善用地),难以办理贷款抵押,省、市层面也均未出台专门的养老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养老保险保障有价值但难复制。保险的本质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就体现在扶危济困上。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与养老服务业展开互动,在江苏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医养融合方面,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等机构在省内积极推进保险资金运用与养老社区建设相结合。如中国人寿在苏州设立养老养生投资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包括休闲养生、活力养老、持续看护养老和医疗康复等在内的高品质养生养老社区综合体。泰康人寿参与的苏州阳澄湖半岛养老社区,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产业;投资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构建了“保险+医养”的新模式体系,真正做到医养与保险的融合;照护保险方面,南通市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府主导、全员覆盖的基本原则,将市区范围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112万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截至2017年2月,南通照护保险共受理申请2409件,已为203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累计赔付的保险金额近500万元;老年人意外保险方面,江苏部分地区的保险方案立足于为老年人提供与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互补的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可涵盖60周岁以上所有老人,没有设置年龄上限。江苏养老保险相关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难点在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未来老年家庭需求量大的长期照护保险目前仅在南通开展较好,重要原因基于:一方面客观上历史数据较为缺乏,保险业承保理赔环节的定价精算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所能体现的巨大价值,主观上对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养老事业有一定抵触情绪,甚至存在地方保护的不合理现象。

老年便民金融服务有探索但难推广。为更好迎合老年客户的特殊需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在内的江苏多家金融机构都十分重视体现养老金融服务特色。以江苏银行为例,2014年12月就在南京城北支行率先成立了省内首个老年金融服务示范点,重点在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适老性调整,突出体现专属队伍、专业服务、专享环境等特色,成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店,并结合其他金融服务为养老客户搭建“一站式”的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这类老年便民金融服务的探索客观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推广不易,老年客群的获得感也还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大多数机构而言,成本收益考核仍是首要因素,服务老年客群愈发显得单位效益较低、成本较高;二是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主要聚焦于代表未来的年轻群体,老年人知识更新缓慢,很难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三是银行等机构老年人专属金融产品的开发、推广滞后,一些老年特色金融服务有名无实。

三、多位一体创建新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发布报告,预测2050年中国养老金和健康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全国老?g办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规划》也预计2030年养老产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有望替代房地产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金融活、经济活,产业也才能活。在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江苏金融业理应承担起更大的历史责任,以多层次金融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夯实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推动产融结合,促进共生共荣。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授信管理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特色,科学制定信贷政策和规划,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业相适应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着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养老授信支持体系。引导银行业积极探索向产权明晰的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探索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非公益资产发放抵(质)押贷款以及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挥好省再担保公司的龙头作用,支持省内政府性再担保体系探索与商业银行对接的新路径,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企业贷款获得率。

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江苏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和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市场上市,实现股权融资。探索建立地方民政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积极对接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渠道。积极发挥省级担保增信机构的作用,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微企业私募债等方式,为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类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机制,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服务产业。

突出保险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创新险资运用方式,深度融入江苏养老服务业。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投资期限较长、成本较低等优势,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全面参与江苏重点养老服务工程建设。支持险资参与多层次医养融合体系建设,将受惠群体从中高收入群体逐步向更广范围拓展。鼓励地方政府按照机构投保、保险机构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建立完善养老机构责任险和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行业开展公平竞争,支持保险机构对接开发各类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积极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广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性作用。

着力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业团队,并向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进一步提升养老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率。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老年客户电话银行服务流程,为学有余力的老年人讲解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操作流程,让老年群体分享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信托产品创新。引导金融业研发社会因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衍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完善养老金融服务创新配套政策。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资金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改进完善资金分配方式,加强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通过财政杠杆的作用引导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投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定期共同组织开展评级分类。建立完善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名录,及时了解机构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辅导和信用培植。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金融宣传及培训,拓展老年人金融知识储备,引导老年人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金融权益。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第四篇: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前段时间,组织安排我参加省政府在香港金融管理学院举办的现代服务业领导干部培训班。两周的学习培训,不仅系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服务业的新知识、新模式,而且亲身感受到了香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和氛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特别是香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对我市发展服务业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一、香港服务业发展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680万,是亚太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服务枢纽之一,是跨国公司云集的地区总部。目前,香港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运输、仓库及通信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旅游、专业服务成为香港服务业的四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90%以上。

二、香港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和策略

(一)发展理念

香港政府奉行“大市场、小政府”及开放性发展理念。多年致力于人才、教育、市场制度和监管等营商环境的优化,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诚信等带来的社会交易成本,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政府从中介、码头、金融等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对服务业持开放性态度,鼓励对内、对外的开放。近年来,香港政府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推广,1997年成立推广服务业策略小组、投资推广署、旅游发展署、香港贸发局等部门,每年都对有关的行业进行宣传。

(二)发展策略

香港政府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努力成为每一环节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从城市整体的产业规划、运行基础建设,到吸引企业进来、帮助企业运营生产,再到产品推广和运销,所有的环节都可以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负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功能强大的产业孵化链(规划-基础建设-招商-服务-推广)。

1、系统的规划、整体的发展。香港政府十分注重产业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互补性,强调产业资源的集聚度、辐射能力、融合和互补。如在建迪斯尼过程中,评估了对海洋公园的影响,并于迪斯尼开业后紧接着对海洋公园进行重新规划,使两者成为互补,以提升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

2、鼓励私营机构参与政府规划项目。香港政府非常注重进行公众咨询,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类机构的参与政府规划项目。如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规划阶段,政府举行了发展计划概念规划比赛,从中选定一些设计方案。

3、注重营造产业的软性基础。香港政府十分注重产业孵化所需的文化、人才、经营环境等产业发展的软性基础,大力培养、引进、重视服务业专门人才,开拓市场空间,促进产业的升级。

4、用服务招商。为了吸引企业入住园区,香港除了租金和国民待遇等方面政策外,还配备公共高科技研发设计和专业技术人员。如数码港建立了人体动作捕捉室,可以同时容纳四组团队进行人体扫描、动作捕捉工作,入住的公司只要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用低廉的租金使用这些仪器。

5、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资讯服务,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也极大地降低了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的诚信等在内的交易成本。

6、注重产业推广。1996年香港开始成立服务业推广策略小组,2001年成立“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2002年推出1亿港元的“专业服务发展资助计划”,在贸发局成立服务业拓展部等。政府各部门频繁参加各种国际活动、举办巡回推介活动、签订国际合作协议。

7、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香港政府结合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分布情况,规划建设

金融中心、旅游及网络枢纽、消闲花园和水上游乐中心、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货运门廊和科技中心五大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规划、重建和新建香港数码港、科技园、迪士尼乐园、大屿山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坚持综合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平衡及历史、自然和商业的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资源的集聚度。

三、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香港现代服务业能够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机制。我市拥有泰山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而且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达,市场发育好,基础设施完善,完全具备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去谋划、去发展,就一定能实现我市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香港中西经济文化交融,开放是香港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世界各国的货物可自由出入,投资手续简便,开办企业门槛低,配套服务完善,商业环境公平,经济政策开明,特别是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监管,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等配套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我市实际,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健全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在投融资、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信贷门槛,增加资金投放。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要改革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理顺服务业管理体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合力。要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市场规范、行业管理经验。要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要做好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参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要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和使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是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近20年来香港从世界各地引进各类人才,会计师、律师、建筑师、规划师、评估师等10大专业团体的专业人员形成团体效应,仅会计师就有2.6万人,金融业雇员达到18万人,约占香港本地总工作人口的5.3%。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国际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今后,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把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监管。香港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许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针对我市服务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合理的实际,今后,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服务业管理方式,发挥好政府规划、服务、协调、监督作用,提高管理效能。要尽快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体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加快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制订一批急需的服务业地方标准,不断扩大服务业标准覆盖范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交流行业信息、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篇:中学德育示范校经验交流材料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复审验收组不顾旅途劳顿,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我校德育示范校创建工作的检验与促进,更是对我校整体工作的激励与推动。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沁源中学创建省级德育示范校工作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学校情况

我校座落在沁源县城的中心,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题名的“太岳中学”就是它的前身。1952年9月,经过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沁源中学”。

建校58年来,历代沁中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甘为人梯思奉献,矢志不渝写春秋,谱写了普通山区中学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壮丽史诗。

学校占地60亩,高、初中分部,下设21个处室,办学规模为“

十、十八”轨制(初中10轨、高中18轨),现有68个教学班,学生5018人,教职工360人。

2006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发展

1

步伐,在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响亮提出了“在构建和谐中起步,在求真务实中奋进,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锐意创新中腾飞”的工作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全面创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措施,明确了“理念先进,方法创新,管理科学,质量攀升”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渐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展示老区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基本做法

一、以德育活动为总抓手,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开展“构建和谐校园,从您好开始”和“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争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运动会,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2

四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清扫工作,到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五是主题教育活动。新生进校以后,我们聘请县人民武装部官兵对学生进行军训,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参观军营、队列训练、生活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此外,我校还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编写《沁源这方土地》校本教材,填补了我校校本建设的空白,为学校教育引入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元素。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主题班会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赛、研讨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

3

文阅读鉴赏课和书法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课外活动时间,我校的文学、器乐、书画、篮球队、足球队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重点大学、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是否具有道德感化作用。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1、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务实、创新、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学校提出加强班级建设的要求,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

4

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

2、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和班级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班级的主题班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策划主持,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3、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每人一张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着自已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1、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从2006年开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完善一中”整体工作思路,统筹兼顾,多方筹资,折旧建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增设宣传专栏,更换语录灯箱,张贴励志格言,坚持绿化亮化,形成集知识、艺术、教育

5

为一体的人文环境,广大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无形之中,受到精神的教育与思想的熏陶。。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道路、楼房、庭院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那一个个温馨的标语,也来自学生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2、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以“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为主题,开展争做魅力名师系列活动。全校教师牢固树立“和谐、务实、创新”的办学思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3、文体活动——异彩纷呈

学校紧跟时代要求,新成立文体中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锻炼学生、丰富生活、打造形象、提高声誉。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组织成立了星雨文学社、小记者协会、星梦剧社、舞美音爱好者协会等8个学生社团,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达238次,获得省市级荣誉20余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的

6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优化举措——关注心灵

成立心理健康中心,先后举办心理辅导讲座80余次,各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开通心理辅导专线(0355-7885451),积极探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每年定期召开家校生专题座谈会,拉近家长、学校、学生间的距离,走入学生心灵深处,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项永久性的工程来抓,合理延长管理链,形成管理合力,减少安全隐患,切实提升了德育效果。

5、搭建平台——自主管理

我校结合县情、校情,先后成立了“学生纪律纠查队”、“沁源中学学生志愿者协会”、“沁源中学学生会”等组织,在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搭建平台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近年来,我校在迎庆奥运、国庆安保、甲流防控等重大活动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一个拥有68个教学班,5036名学生,360余名教职工的大集体连续多年保持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实践生动证明我校办学思路、德育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6、创新办学——成果裴然

创新办学扎实推进。学校将坚持以班级建设为主阵地,不断夯实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档案,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关注育人氛围;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模式逐步由

7

学生名校代培过渡到与名校联手进行教师培养,尽快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切实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拓宽“3+X”升学就业模式,从实际出发,在与沁新、康伟等集团联手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机会的同时,不断努力拓宽渠道,争取更多的公司、企业、职业高校参与到“3+X”工程建设中来,进一步为广大学生搭建升学、就业、发展的平台,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北京“兴大”、山西省慈善总会“慈爱阳光班”、沁新集团“沁新阳光班”等助学工程先后在我校启动,至今已有701名学生享受资助善款共计700余万元,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在帮助学生解决上学问题的同时,也为我校德育教育拓宽了渠道,时至今日,关爱互助在我校蔚然成风。

工作成效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基础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学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校”等4项国家荣誉,“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德育示范校”等5项省级荣誉,“长治市名校”、“长治市先进学校”、“长治市和谐校园”等18项市级荣誉,“沁源县红旗单位”等48项县级荣誉,被确定为“《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实验基地学校”。校长姚先恩先后被评为“山西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功臣”、“2008国家级优秀科研校长”。先后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长治日报、黄河电视台、长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过我校的办学实绩,武乡一中、潞城一中等兄弟学校先后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尤其可喜的是,学校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长治市示范高中初评验收,学校特色化建

8

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各位领导,2007年1月通过省级德育示范校验收以来,我校师生的团结齐心、奋力拼搏,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我们欣喜的看到,沁源中学已经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我们坚信,此次评审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自身优势,充分认识自身不足,有效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有效促进办学思想的完善,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太岳名校。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微信商标维权典型案例下一篇: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