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反馈意见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督察反馈意见范文

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

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和实施国家海洋督察制度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海洋督察方案》,2017年8月23日至9月22日,国家海洋督察第四组对我省开展了围填海专项督察和例行督察工作,于2018年1月16日向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情况。根据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书要求,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实施“四严四治七建立”(严格“四项管理”、实施“四项整治”、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为抓手,精准发力、立行立改、标本兼治,全力以赴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生态管海、依法治海,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到“十三五”末,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38%;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7.4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75.27%;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达81%以上。海洋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细化整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推进分类整改,对短期内能解决的、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需要通过完善机制体制解决的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措施,一类一类问题整改,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实行台账式管理,挂账督办、跟踪问效,落实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强化部门与部门、省里与地方的协调联动,及时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运用好国家海洋督察成果,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不断完善管海治海制度建设,探索建

2 立、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海域采砂用海管理制度、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和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1.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管海治海制度要求,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陆海统筹、节约利用的原则,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海洋资源环境监管,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加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海洋。切实履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实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修订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行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加快推进海域海岛资源环境整治修复,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2.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范

3 畴,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把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督察意见整改落实,全面加 强海域和海岛资源监管、海洋生态保护和行政执法等海洋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3.认真做好省级海洋督察工作。按照《海洋督察工作管理规定》及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对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岛开发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等行政管理事项开展督察,重点督察各级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以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海洋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二)严格“四项管理”,全面提升海域海岛资源环境保护力度

1.严格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牢牢守住我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红线区内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施禁止或合理限制。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职责,督促沿海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目标任务,加强本地区海

4 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严肃查处违反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破坏红线区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确因国家、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

2.严格围填海管理。严格落实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设区市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合省级功能区划的,一律停止执行。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禁止在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等海域实施围填海。全面加强和规范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有关规定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拆分审批。加强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监管,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环境跟踪监测和执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规定,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依法依规征收海域使用金。

3.严格海洋保护区管理。加强对各类各级海洋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督促沿海政府及保护区主管部门建立或完善现有海洋保护区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保护区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渠道,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保护区管护设施、界标、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

5 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严格海洋保护区调整管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依法清理取缔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占滩经营设施;依法查处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为;加强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扩建工程的管理,减轻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依法查处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等违法违规用海用岛行为。

4.严格海洋执法监管。认真开展海域岸线、海岛巡查和海洋工程监管工作,注重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巡查、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海洋行政违法行为。继续组织开展“海盾”“碧海”“无居民海岛”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行为、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行为和违法采砂用海行为。强化落实案件会审、督查制度,纠正执法的不规范情形,确保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研究破解群众性、群体性违法占用海域海岛等执法难点,并将其纳入“两违”综合治理。

(三)实施“四项整治”,切实增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整治工程。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

6 清单;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水产养殖、工业集聚区等不同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省河长办要督促指导各级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沿海“六市一区”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确保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积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在水质污染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实施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在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开展生境改善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在滨海红树林等植物生存受损区域,开展植被厚植与恢复;在滨海地貌受损、海岸灾害频发的区域,开展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在毗邻城市海湾实施整治工程,改善滨海人居环境。督促沿海各级加快推进现有正在实施的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严格按项目批复的建

7 设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项目调度、确保工程进度,规范完善项目建设资金和台账资料管理。

3.实施海砂盗采整治工程。加强海域的巡查监管,做好各类违法采砂用海的防控工作;尤其要加强海砂禁采区、海洋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值守,提高对违法采砂用海行为的发现率和执法效率。经常性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海砂开采多发海域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各级政府要组织海洋、海警、海事、国土等涉及海砂监管的部门,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违法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推动海砂开采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4.实施海漂垃圾整治工程。坚持陆海统筹、源头治理原则,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陆域垃圾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渔业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督促指导沿海市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或用海单位)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日常清理运行机制。落实属地负责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考核考评机制,达到源头治理海漂垃圾污染的目标。

(四)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1.探索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和解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2.推动出台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确定沿海各设区市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任务,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我省自然岸线保有率高于国家要求。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监测自然岸线保护情 况,每年开展一次自然岸线保有率统计,并向社会公布统计结果。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划定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不得改变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自然岸线属性。

3.制定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根据国家确定的我省围海填海适宜区域和总量控制目标,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防安全要求,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确定我省围海填

9 海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我省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沿岸平推、截弯取直、连岛工程等方式围海填海,严格控制海湾内围海填海,严格控制单体项目围海填海面积和占用岸线长度,严禁项目用海越权审批和拆分审批。

4.进一步完善海砂开采监督管理制度。按照有关加快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和海域使用“放管服”要求,修订《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国土资源、海洋渔业、环保、经信、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部门和机构对海砂开采和利用的监管职责,推进海砂开采用海市场化配置。

5.推进实施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制定海岸带生态修复年度计划,落实财政预算资金,组织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滩污染等生态严重破坏或者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海岸生态廊道建设及海漂垃圾治理等。建立海岸带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对滨海沙滩的整治修复养护,加强对公共沙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

6.建立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省海洋渔业厅会同环保厅构建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系统,加强海岸带环境、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及海洋灾害监测预报。省海洋渔业厅依据国家有关标

10 准和规范,定期组织对海岸带范围内的海洋环境、海洋生态进行监测、调查与评价,并按照规定发布相关公报或者专项通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监视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在线自动监测能力,对海岸带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污染物排放、沙滩使用、土地利用、湿地、船舶等进行动态监视监测。

7.推动形成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省海洋渔业、国土、环保、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单位共同建立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制定海岸带年度执法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和督促各项执法工作的开展,要适时开展围海填海现场巡查,及时掌握各级围海填海项目情况。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沿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海岸带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海岸带管理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坚定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 协调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沿海“六市一区”落实整改任务,加强跟踪督办,及时汇总梳理上报整改进展情况。沿海“六市一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精准发力、

11 立行立改,确保件件抓落实、事事见成效。省直有关部门要负起行业主管责任,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及时整改,并加强对地方整改工作的指导督促。

(二)明确整改时限。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提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见附件)。对短期内能解决的,倒排计划、加快进度,2 个月内完成整改;对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限时整改,并力争在6个月内有明显进展;对需要长期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和阶段性目标,按期整改到位,确保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跟踪督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制定整改具体方案,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要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省直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整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并及时梳理汇总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举一反三,全面查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四)严肃责任追究。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规定,进

12 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应征得国家海洋局同意。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的要求,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强整改工作情况宣传报道,及时公开整改整治工作、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问题责任追究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崇尚海洋生态文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附件: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13 附件: 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

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国家有关围填海管理部分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海域使用金减缴政策与国家有关政策不符。福建省制定的《福建省海域使用金征收配套管理办法》等3个涉及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文件,扩大了海域使用金减缴范围,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2012年至2017年6月,福建省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10个项目依据3个文件减缴海域使用金约2.11亿元。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发改委、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 整改措施:

1.省财政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海域使用金配套管理办法》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省重点项目享受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2.省发改委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 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3.省海洋渔业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

14 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4.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家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有关规定,审查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减缴申请。

(二)违规调整海洋功能区。部分地市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将部分保留区、海洋保护区、农渔业区等调整为其他功能区,调整面积3289.63 公顷。其中,莆田市调整2143.04公顷;宁德市调整1040.59公顷;厦门市调整106公顷。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莆田、宁德、厦门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1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厦门、宁德、莆田市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对厦门、宁德、莆田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区划不符合的一律立即停止执行。

2.对正在修编的福州、泉州、平潭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有关设区市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 号)和《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

15 〔2013〕747号)进行编制,做到与省级区划保持一致。

(三)对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2012年以来,全省在海域内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涉及海域面积958.2公顷。其中,泉州市388.42公顷;福州市151.43公顷;平潭综合实验区188.75公顷;宁德市137.6公顷;漳州市82.02公顷;厦门市9.98公顷。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国土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于海域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按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整改措施:

1.省国土厅督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落实国家要求,对在海域内发放土地证问题抓紧整改到位。

2.今后,国土部门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审核环节,严格把关,避免产生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的问题。对于占用海域的建设项目,引导项目业主按照海域使用管理的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四)海域、海岛整治修复推进缓慢。2011 年至 2016 年期间,18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域海岛修复项目总体进展缓

16 慢,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其中11个项目未按期完成修复工作,3个项目未实施。2013年度东山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算执行率仅为0.7%。长乐东洛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地方配套经费到位率仅为3.9%。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

整改时限:2020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整改措施:

1.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责成项目承担单位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省海洋渔业厅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对需要调整实施方案的,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报批手续。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已经基本完成的项目,组织做好验收。

4.省财政厅、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漳州市尽快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厦门、莆田、漳州市区分项目理清项目建设资金,未单独建账的按要求单独建账。

5.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要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久拖未动工的,调剂到同类别其他整治修复项目,或者由财政收回项目资金。

二、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五)审批围填海项目不规范。

1.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功能区审批了10个经营性填海项目,涉及海域面积268.08公顷。福安市越权对6宗填海项目进行了确权发证。福清市江阴半岛壁头角东侧机械制造2号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等3宗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过期后仍作为用海审批的依据。

责任单位: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规定。

整改措施:

(1)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填海项目,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执法检查,对非法用海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2)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从严审查审批围填海项目。

(3)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

(4)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域使用论证管理,严格把关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杜绝过期的海域使用论

18 证报告作为项目用海审批的依据。

2.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项目建设、组织海域使用论证评审时把关不严,在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07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未按规定由国家库成员担任,占比为40.8%;70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既非国家库成员也不是地方库成员,占比为26.71%。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 整改措施:

(1)对于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举一反三。 (2)自2018年2月1日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执行,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由国家库成员担任,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从国家库和地方库中抽取。

(六)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不到位。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未展开环境跟踪监测的项目有61个,占比为23.28%。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

19 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加强围填海项目工程海洋环境跟踪监测管理,建立事中事后“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努力减少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整改措施:

1.2018年3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排查所有未开展环境跟踪监测的围填海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并督促项目业主编制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

2.2018年6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项目业主将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报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并组织实施。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海洋、环保、海事等部门强化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执法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七)项目存在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

1.违法围填海项目:2012年以来,全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项目253个,尚未依法依规查处项目58个,其中,宁德市19个;莆田市18个;福州市9个;平潭综合实验区6个;泉州市6个。

20 责任单位:宁德、莆田、福州、泉州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9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违法用海行为得到查处,引导项目依法、规范用海。

整改措施:

(1)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依法予以查处。

(2)经核实,确属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围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

(3)对历史上群众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形成的填海造地,无法准确确定当事人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海实施综合整治并加强监管。

(4)加强海域岸线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海行为。

(5)加大审核督察力度,强化围填海日常监管。 2.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交通等有关部门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37个。

责任单位: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交通运输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理顺管理,完善用海审批,落实用海责任。

21 整改措施:各有关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各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业主,抓紧办理用海审批手续,并在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落实海洋环保措施,将陆岛交通民生工程好事办好。

(八)存在执法不规范的情形。福州长乐市和宁德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擅自降低处罚标准,查处6起违法案件少计算罚款813.21万元。东山县政府将235万罚款违规返还福建裕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 整改措施:

1.对执法不规范的情形分类处理,抓紧整改,2018年底完成。

2.对擅自降低处罚标准、少计算罚款、违规返还罚款的及时进行纠正,2018年6月底完成。

3.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水平,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

(九)海砂盗采尚未有效遏制。海砂开采相关监管部门协调联动不够到位。综合整治力度不够,海上非法采砂屡禁不止。

22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国土厅、住建厅,福建海事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目标:政府领导,各涉海部门形成打击违法开采海砂合力。

整改措施:

1.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蓝剑”“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采砂用海、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2. 2018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海警部门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大会战行动。

3.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海洋、海警、海事、国土、住建、工商等涉及海砂部门的协作机制,对海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并推动行刑衔接,对开采海砂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工作不力

(十)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关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摸底排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督察组在了解福建省入海排污口设置等情况时,福建省环保部门提供了68个工矿企业、城镇、工业集中区等入海排污口的情况,经督察

23 组排查发现,全省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2678个(含养殖排水口799个),数量差距巨大。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位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未批先建,且现有尾水排放口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1.关于“陆源入海污染物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问题。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环保厅、经信委、住建厅、农业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商务厅、河长办。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清单;取缔非法以及设置不合 理的入海排污口;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

整改措施:

(1)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

(2)2018年4月底前,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督促各地对督察组发现的2678个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和入海水流(包括污水直排口1442个、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污口9个、排洪泄洪口225个,入海河流83条、养殖排水口799个)进行排查核实;指导沿海各设区市

24 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2018年5月底建立完善入海排污源清单,制定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分类整改方案。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环保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环保水〔2017〕37号)要求,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

(4)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经信委督促各地在2018年12月底前,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养殖、工业集聚区等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

(5)省河长办督促指导各地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

(6)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指导各地开展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排水口情况摸底,甄别出产生污染物增量的水产养殖排水口;督促指导相关养殖单位建设生态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在养殖集中

25 区近岸海域增设水质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至2019年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后排放。

(7)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

(8)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海河流水质逐步改善,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关于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排放口的问题。

责任单位:泉州、厦门市人民政府,省环保厅、住建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2018年12月底完成泉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

整改目标: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法解决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现有尾水排放问题。

整改措施:

26 (1)泉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尾水排放口及配套排放管道工程建设,完成相关整改;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以及排污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改方案,明确阶段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2)厦门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完成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尾水排放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8年12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3)省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尽快完成入海排污口备案工作;省住建厅会同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在整改过渡期间,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省林业厅会同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厦门市落实河口湿地保护区保护和海洋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

(十一)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弱化。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27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关于“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提升福瑶列岛、长乐及海坛湾三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整改措施:

(1)宁德市、福州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立即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管理机构,落实机构的主要职责。

(2)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保障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及管理的投入,组织同级财政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海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关于“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28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非法占摊经营等现象。

整改措施:

(1)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渔业执法机构、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活动,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一律拆除;拆除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自然保护区环境安全。

(2)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完善自然保护区界碑、界牌的设置,在自然保护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宣传警示牌,提醒广大群众共同遵守海洋公园法律法规,保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3.关于“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立即停止并查处非法占用海域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调查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

29 为,非法占用海域行为,一律勒令停止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

(2)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4.关于“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漳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暂停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相关工程建设,调查该项目用海审批相关手续,查处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2)漳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5.关于“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30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福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海域使用权进行核实,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

(2)福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五、其他问题

(十二)海漂垃圾源头治理不力。部分地市未从源头上控制海漂垃圾入海,沿岸地区未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机制、生活垃圾、近岸海域养殖和船舶倾倒垃圾、沿海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入海尚未得到有效处理。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河长办)、旅发委、福建海事局。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前初见成效。 整改目标:建立有效的垃圾拦截收集、中转、处置机制,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形成有效的海上垃圾监控管理机制,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水产生

31 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和监管机制,达到消除海漂垃圾污染的治理目标。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 2.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明确辖区近岸海域、海岸带环境卫生的直接责任单位,积极筹措并落实治理资金,不断完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治理思路和办法。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各地开展渔港和渔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清理。

4.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对沿海市、县及村镇居民生活垃圾开展清理整治,进一步完善转运系统,健全垃圾治理常态机制。

5.省水利厅(河长办)督促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入海江河水面和滩面垃圾(含水葫芦)的清理工作,江河入海前的垃圾得到及时清理。

6.省旅发委负责滨海景区旅游和娱乐等活动产生的垃圾排放、处置情况的调查核实,督促其清理、处置与监管工

32 作。

7.福建海事局负责对海上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8.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内河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十三)海岛开发保护监管未有效落实。全省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29个。其中,福州市8个;宁德市8个;平潭综合实验区7个;厦门市4个;莆田市和漳州市各1个。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逐步引导依法、规范用岛,违法用岛行为得到查处。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 2.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组织海洋渔业执法机构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依法予以查处。

3.因海岛废弃等原因,难以立案查处或执行不到位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岛实施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并加强监管。

4.各级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强海岛巡查,及时发现、

33 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岛行为。

(十四)《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气象部门于2015年在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未征求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水利部门建设的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未按规定向福建省海洋主管部门汇交。漳州市仅在报纸刊登海洋预警报信息,大多数沿海区县未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刊播海洋预警报信息。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水利厅、气象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完善征求意见手续,实现数据汇交,实现海洋预警报信息多渠道发布。

整改措施:

1.省气象局立即按《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向省海洋渔业厅征求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的意见,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2.省水利厅抓紧与省海洋渔业厅沟通汇交方式,争取在2018年1月底前做好汇交资料的准备工作。

3.省海洋渔业厅要规范观测站(点)建设行政许可,明确观测站(点)建设征求意见和备案程序。

4.省水利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涉海观测设施共建共享战略框架协议,推动长期的合作共享,并建立专线实现

34 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汇交。

5.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指定的当地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应当安排固定的时段或者版面,及时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

6.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广播、LED 显示屏等普及解读《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使政策深入人心。

35

第二篇: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督察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解决围填海管理突出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严格管控围填海,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海洋建设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以问题为导向,逐一细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责任,做到不查清问题不放过、不厘清责任不放过、不整改到位不放过,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坚持属地主体、部门监管。各市对照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单位,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直有关部门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研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系统内的整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坚持统筹推进、注重实效。把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与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自然岸线保护、无居民海岛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协调,相互促进,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科学施策,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以督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辽宁沿海生态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机制。整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限时攻坚整改,又要谋划长远,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补齐短板,解决根本问题。切实把海洋督察整改成果体现好、运用好、巩固好,形成可推广、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措施。

三、整改目标

——海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强化。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进一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加坚决。

——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力、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不到位、未批先填、执法监管不力、近岸海域陆源污染防治不力5方面问题,可以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确需阶段性整改的,要合理确定目标,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跟踪督办,问题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真正整改到位。

——围填海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国家围填海管理法律法规、《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以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以海洋空间利用和环境管理为重点,统筹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形成目标一致、管理规范、程序对接的海洋管理和监督体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格执行海洋管理各项约束性指标,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新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海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治修复,确保到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保持稳定,优良比例不低于82%,自然岸线保有率实现不低于35%的目标。

四、整改措施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切实把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级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沿海各级政府常务会议要定期研究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听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情况报告,深入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真正从思想上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视到位,从行动上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持各级政府对本地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重要领导责任,具体工作部门负直接责任,层层传导海洋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2.强化海岸线管理评价考核。沿海各级政府要制定自然岸线保护计划,自然岸线保有率没达到省政府批复标准的市还应制定岸线整治修复计划。健全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指标约束,加大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不达标的地区一律不得新申请用海。

3.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问责机制,对不顾海洋生态环境盲目决策、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4.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海域、海岛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

(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绿色发展。

1.优化海岸带保护和利用。严格执行《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坚持保护优先、陆海统筹,以承载能力为基础、差异化协同发展,按照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相协调、陆域功能与海域功能相统筹、生活岸线与生产岸线相匹配、宜居与宜业相促进的要求,切实加强海岸带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

2.推进沿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建设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带。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以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推进沿海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前列,努力打造美丽辽海。

3.整合沿海港口资源。认真履行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港口合作框架协议,以大连港集团、营口港集团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成立辽宁港口集团,完成对省内其他港口经营主体的整合,实现全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借鉴国际、国内航运中心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大连、营口等城市功能优势,推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海空综合运输枢纽、综合物流服务、航运服务三大功能承载区。2020年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科学规划港口岸线海域使用,以推进临港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共赢发展、绿色发展。

(三)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

1.严格落实国家海域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和“十个一律、三个强化”要求,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按照国家海洋局统一要求,全面暂停受理、审核渤海区域围填海项目;黄海区域除国家重大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防建设4类用海外,不再受理、审核一般性填海项目。落实国家海洋局政策规定,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稳妥有序地解决未确权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2.强化规划区划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的涉海规划、政策措施,围填海项目立项核准,必须符合《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类功能区的管控要求,不得突破政策底线。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停止执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开展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工作,提高保护类、保留类功能区面积占比,确定以保护区、保留区为主的海洋基本功能格局。

3.严格围填海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围填海审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用海审批各环节工作程序,坚决杜绝超越法定审批权限、违反审批程序规定,将单个建设项目用海化整为零,分散立项、分散审批。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土地收储管理,严禁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申请用海。加强项目用海初审,对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的项目用海申请,一律不予受理;对各级政府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或通过设立的平台公司等申请用海的,一律不予受理;围填海存量资源未消化新申请填海的,一律不予受理。

4.持续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实施海岸线分类管理,明确岸线保护要求。严格保护类岸线要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限制开发类岸线不得安排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优化利用类岸线要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实行自然岸线“零占用”制度。强化海岸线保护责任,分解落实自然岸线保护任务,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各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确保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1.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系统治理”,有效控制和减轻陆域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要求,按照《辽宁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安排,强化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河流断面考核机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全省19条入海河流在2020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规范入海排污口审批和管理,清理设置不合理排污口,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加强海上污染源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积极创建绿色港口。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

2.提高环境综合管控能力。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红线区的自然属性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控制指标不突破、海洋环境质量不下降。进一步严格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着力落实生态用海要求,将海洋生态红线作为项目用海审查论证的重点内容,抬高用海生态门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一票否决。坚决禁止严重过剩产能以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用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省、市政府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内容。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通报制度,探索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沿海危险化学品等海洋环境潜在风险。

3.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围绕滨海湿地、沙滩、海湾、海岛四类典型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实施海湾整治修复,以“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我省形成一批绿色发展、人海和谐、生态健康的美丽海湾,拓展亲海空间,提升公众获得感。开展水生生物养护,实施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加大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加强涉海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日常巡查制度,强化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严控保护区内的开发利用活动,严格涉及保护区类项目的审批流程,规范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保护区制度建设、机构建设。认真吸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违纪问题教训,对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控,适时组织开展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非法捕猎斑海豹等受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加大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五)严格海域海岛监管执法。

1.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严格落实海洋行政执法监察“四项制度”,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和海洋环境管控,落实岸线分段包保责任制。建立“全面覆盖、分级履职、网格到源、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日常巡查与疑点疑区核查相结合,努力做到违法用海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将各类违法用海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突出对围填海和自然海岸线、生态红线区、涉海自然保护区、入海排污口等重点海域生态区的执法监管。积极探索部门间联合执法,跨区域交叉执法,重大复杂案件集中执法的模式。持续推进“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序开展,重点打击违法围填海及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3.加大对涉海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必须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渤海八条”、“十个一律、三个强化”等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对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七顶山陆海村长岛两侧合计非法围海115公顷的3条围堰一律拆除;对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高新区N38排污口和锦州滨海新区白沙湾排污口一律关闭;对围填海形成并长期闲置的大连金石国际运动中心运动员村及酒店附属设施项目土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闲置土地管理相关规定收归国有。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用海行为,建立污染海洋环境违法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解决海监执法缺少强制力、管不住的问题。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大问责力度,对有案不查、查而不立、案件久拖不结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将涉海违法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予以曝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整改。省长唐一军任组长,副省长郝春荣任副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沿海各市政府市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督查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督察督办组和宣传报道组。沿海各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强化责任,主动作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完成时限,整改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牵头整改部门要认真负责,主动会同配合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海洋督察要求,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各配合部门要主动与牵头整改部门加强联系,按时提供本部门整改方案,积极配合做好整改工作。

(三)严格督察督办。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督察督办组要加强日常督导和检查,全面掌握整改工作进度,定期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国家海洋督察组反馈的重大问题,要实行挂账督办、专案盯办。对国家海洋督察组驻地督察期间转办的群众举报问题要进行“回头看”,按照“件件责任清,反弹必追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迅速、成效不明显,或不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督办、约谈和通报,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确保整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四)严肃责任追究。沿海各市政府对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问题或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核实,逐一厘清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按照权限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予以问责。有关处理意见由市政府统一研究,报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汇总,并经自然资源部同意后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组要求,通过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省政府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征得国家海洋督察组同意后,按有关要求向社会公开。各市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也要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开。同时,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做好海洋督察整改工作的跟踪报道,及时公开重点问题整改和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加大曝光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加强舆情跟踪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篇: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xx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为扎实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不断深入,xx街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各社区及有关部门扎实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xx街道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具体层层落实到全街道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对照清单,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对《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列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行了逐条对照、逐案梳理、逐项整改,对问题的整改实行清单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三、整改问题进展情况。

涉及xx街道整改事项共有3大类、12项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一)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方面。

/ 4

一是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二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是出台了《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社区、街道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文件,构建了明晰的环保责任落实体系,严格考核问责,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形成了环保工作党工委、办事处统领全局,各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xx街道大环保格局。

(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方面。

全力推进辖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对辖区xx处燃煤锅炉进行了整改和关停,整改“散乱污”小作坊xx处,确保燃煤小锅炉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到位,坚决杜绝死灰复燃;完成xx亩绿化工作,超额完成区里安排“三年”增绿xx亩工作任务;积极与市园林局等部门对接,配合开展辖区裸露土地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重要区域铺设密目网xx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xx万余方;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建立了“一场一档”、“一户一档”,研究制定了畜禽养殖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和补偿政策,共清理散养户xx户,搬迁养殖专业户xx户;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聘请专业治水公司,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彻底整治,确保水系质量达到环保标准;精准发力有

/ 4

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街道对2017年3月修订的《xx街道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再次重新修订,并于今年x月xx日正式发布实施,新修订的《预案》扩大了预警范围,预警条件也更加严格,秋冬季以来,共启动xx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为补充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项目清单数据,严格落实涉气企业管控措施,对辖区内所有涉气企业详细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结果,建立涉气企业基本信息台账;2017年环保督政期间,收到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环保案件xx件,中央交办件xx件,所有信访件均得到有效办理,做到一案一档;今年,街道对已办结的中央转办件开展“回头看”,逐一逐项核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到位,真正实现问题不反弹;2018年上半年,共受理省环保督察热线转办信访件xx件,所有信访案件均按办理程序和规定要求及时办理,严格按照“一案一档”要求,做到案卷资料齐全,办理程序合法,答复材料规范;对受理的12369环境信访件,街道均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及时予以回复,调查处理率、回复率、群众满意率为100%;扎实开展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自查自纠活动,对辖区汽修行业污染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即查即改不拖延,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认真对照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要求,对辖区加油站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细化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全部规范运转;街道新建1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街道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方面。

/ 4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东城街道全面部署,突出重点,一是对涉及辖区的突出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跟踪解决;二是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加大对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露天烧烤、道路扬尘等整治力度;三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及时进行落实反馈,对辖区环境信访投诉案件进行再梳理,逐项落实责任人、责任单位,并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台帐,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问题整改到位;四是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把综合整治工作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好;五是建立环境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增强社会各界“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的社会责任,共同倡导和形成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工作力度不减,措施手段更硬,继续实行定期汇报、调度、督查制度,切实强化对整改任务落实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推进力度,办结销号。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巩固成果,严防反弹;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明确具体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账督办;对常年工作的整改任务,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 4

第四篇: 孝昌县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完成情况

一、(省序号1):在督察组与省级领导谈话中,不少领导同志反映,湖北省一些地方和部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说得多、做得少,喊的声音大、抓的力度小,重发展轻保护、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有的同志反映,这些年全省向湖泊要地、要房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侵占蚕食湖泊的问题仍在发生。有的同志认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只要投资就批准,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放松甚至放弃生态环保要求,这给今后保护好生态环境埋下隐患。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湖北的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排点污水不要紧。有的同志讲到,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铆着劲比发展速度,别的没赶上武汉,污染程度赶上武汉了。在督察组下沉督察时,一些地市领导谈到空气污染就说是受周边影响,说到水质下降就埋怨上游污染,提起水环境治理首先想到建引水工程。

整改措施:

1.把学习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纳入我县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印发学习成果等,提升环境保护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督促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将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坚持“围绕发展用干部、围绕事业选干部”,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绩,打造全面过硬的干部队伍。

4.落实《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充分运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绩考核结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加大工作问责追究力度,对工作中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人和事严格按照《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实施问责,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5.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督查机制,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定期就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整改成效: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切实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周四学习日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战略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加强环保宣传。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以各级环保督查为契机,细致分解环保督查内容,全面查找各地各部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办整改落实。充分运用互联网,建立孝昌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群,加强环委会成员单位联系。

二、(省序号2):有些地方环境问题突出,但党委一年到头很少研究环境保护工作,2013年至2015年,襄阳等市委常委会鲜有环境保护议题,咸宁市委常委会3年间从未研究过环境保护议题。

整改措施:县、乡级党委、政府每月至少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整改成效: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区)党(工))委、政府(管委会)每月研究一次生态环境问题,并长期坚持,留痕管理,做到有据可查。

三、(省序号3):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缓慢,2015年全省重化工业增加值仍占到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宜昌等地市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能不降反升。

整改措施:

1.落实主体责任。对我县的行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和环境风险防控负总责,严格落实我县产业发展规划。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控制资源型产业单纯规模扩张,注重运用高新技能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产业,突出发展资源延伸加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禁止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化工项目入驻我县。

3.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强化产业发展规划环评,根据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合理控制总量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清理整合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4.建立长效机制。严格项目准入,编制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强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强化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着力推动合同节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整改成效:制定了《孝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产业准入,拟定了孝昌县限制类及禁止类发展产业清单,禁止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化工项目入驻我县,制定了观音岩水库、滑石冲水库、芳畈水库等调度规程,下达了孝昌县2017取水计划,县政府出台了《孝昌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先计划后审批的管理办法用水。

四、反馈问题(4):近年来出台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发展规划均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一些地区仍在违规上马重化工项目,不仅不利于大气环境治理,也为今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发展带来负担。

整改措施:

1.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等有关规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更加严格的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

2.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煤炭、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钢铁等产能过剩项目。不得办理上述新增产能项目土地、采矿权、环评、能评、取水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整改成效:制定了《孝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抓好项目核准备案工作,未违规新上重化工项目。

五、(省序号6):绿色发展导向不鲜明,2015年对地市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权重基本稳定,但生态环境类指标权重却从上年的13%-21%下降到6%-12%。

整改措施:

1. 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重要政策措施等纳入“支部主题党日”学习的重要内容,提升全体党员环境保护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完善2017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设置生态建设类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进一步规范考核机制。将环境质量考核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整改成效:

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周四学习日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战略思想。制定了《孝昌县2017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类考核指标比重,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类指标考核力度,严格落实改善环境质量责任。

六、(省序号21):府澴河流域面积仅约1.8万平方公里,建设水库达888座,河流水体“湖泊”化。

1.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在实施城市建设中,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重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调整规划思路,从水环境治理与保护逐步调整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高度上。

2.完善在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水生态、水环境安全。加强新建水库项目审批把关,严格控制新建水库工程。

3.配套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 4.合理增加水库生态供水量,改善下游水生态、水环境状况。督促指导缺水地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需水量。

整改成效:制定了《孝昌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严格审批程序,对达不到水生态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否决制,制定了配套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整改方案,制定了观音岩水库、滑石冲水库、芳畈水库等调度规程,合理增加下游生态供水量,采取改变传统灌溉模式等方式减少农作物需水量。

七、(省序号22-1):府河孝感段沿线共有涵闸56座、拦河坝8座,大多未依法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整改措施:2016年11月份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市局审批,我县已向市环委会报送销号报告。

整改成效:2016年11月份已完成澴河、晏家河两座橡胶坝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通过市局审批。

八、反馈问题(23):江汉平原水网密布,但上下游各自为政,建设各类涵闸、水坝上万座,水系长期被人为割断,水资源、水污染纠纷不断。

整改方案:

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排查我县涵闸数量,拆除无用涵闸。

2.严格落实水利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整改防治措施。

3.认真落实《关于优化水利工程排水调度,防止发生饮用水源污染物超标事件的意见》和《水污染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水质安全。

4.优化孝昌县用水调水方案,加强上下游涵闸水坝运行调度信息协调共享,及时协调处理好相关问题。

整改成效:对水环境达到统一规划、协调调度、及时预警、信息共享、有序使用。制定了《孝昌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配套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整改方案。建立水污染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水质安全。制定了观音岩水库、滑石冲水库、芳畈水库等调度规程,优化用水调水。

九、(省序号27):近年来,湖北省虽然加大了湖泊保护力度,但填湖占湖尚未完全遏制,一些湖泊仍在以围垸—养殖—种植—填占的方式被蚕食。

整改措施:

1.全面施行河(库)长制。对水库进行勘界,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和最低水位线标志,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向社会公示。

2.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流通等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饲料、渔药管理,使水产品养殖环节符合健康养殖标准。

3.加强监督执法。农业、生产、市场管理、交通运输、环保、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整改成效:

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区成立河库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库长制实施方案,设立了保护标志和最低水位线标志,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印发了《孝昌县规范整治湖库养殖行为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违禁渔药等专项整治活动。

十、(省序号51):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高发频发,仅2015年以来,宜昌市环境保护部门已对其5家分公司下达督查通知、处罚文书共30份。督察进驻期间,宜化集团将生产废水混入太平洋热电公司锅炉冷却水排放,排水氨氮浓度超标,被媒体曝光,社会影响恶劣。

整改措施:

1.举一反三,2017年7月至12月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对化工企业的专项执法行动,彻底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账清单,督促整改落实。

2.加强对我县化工企业的日常环境监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整改成效:

成立了化工行业风险排查专班,对全县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集中开展了专项执法行动,对企业不规范问题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十一、(省序号52):湖北楚星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现场督察时,废水通过暗管偷排入江,偷排废水氨氮浓度高达77.2毫克/升,超标6.7倍;该公司氨氮浓度高达2360毫克/升的造气废水还通过渗漏、泄漏等方式经沟渠排入长江。

整改措施:

1.举一反三,2017年7月至12月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对化工企业的专项执法行动,彻底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账清单,督促整改落实。

2.加强对我县化工企业的日常环境监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整改成效:

成立了化工行业风险排查专班,对全县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集中开展了专项执法行动,对企业不规范问题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十二、(省序号66):湖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整改措施:

1.把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印发学习成果等,提升环境保护思想认识,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为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区)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负总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政府对环境监管负领导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3.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充分运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绩考核结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

4.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督查机制,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定期就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整改成效: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切实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周四学习日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战略思想。下发了《关于2017年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的通知》,设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题,通过开展澴川大讲坛专题辅导,学思践悟集中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制定了《孝昌县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等文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充分运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绩考核结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以各级环保督查为契机,细致分解环保督查内容,全面查找各地各部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办整改落实。

三、(省序号67):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整改措施:

1.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把五大发展理念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设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题内容,通过学习,筑牢各级领导干部的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绿色政绩观。

2.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充分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讨,深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内容,切实让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广大干部的头脑中,自觉指导工作实践。

3.拓展全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持续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展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利用各类新兴媒体,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

4.严把行政审批关,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项目,坚决不予批准。

整改成效: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开发区、管委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切实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周四学习日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战略思想。下发了《关于2017年全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的通知》,设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题,通过开展澴川大讲坛专题辅导,学思践悟集中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及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放映生态环保方面的电影教育片巡回宣传、编排《再造青山》文艺演出等活动,切实让环保理念深入百姓生活。严格产业准入,拟定了孝昌县限制类及禁止类发展产业清单,禁止产能过剩行业、高污染行业和重化工项目入驻我县。

十四、(省序号68):特别是要珍惜湖北优良的水资源名片,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关系,做到水资源利用合理、保护先行,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整改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孝感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孝昌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严格入河库排污口设置审批,把好审批关口,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不足的河库,坚决不予批复。

3.进一步加强环保、水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水资源调度及预防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4.严厉打击水污染违法行动,联合开展跨流域环境执法,有效遏制跨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

整改成效:

对水环境达到统一规划、协调调度、及时预警、信息共享、有序使用。制定了《孝昌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县政府出台了《孝昌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先计划后审批的管理办法用水,制定了配套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整改方案。严格审批程序,对达不到水生态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否决制。建立水污染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水质安全。

十五、(省序号69):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整改措施:

1.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减少水资源消耗量,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严格入河库排污口设置审批,把好审批关口,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不足的河库,坚决不予批复。

3.进一步加强环保、水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水资源调度及预防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4.严厉打击水污染违法行动,联合开展跨流域环境执法,有效遏制跨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

整改成效: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对水环境达到统一规划、协调调度、及时预警、信息共享、有序使用。制定了《孝昌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县政府出台了《孝昌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先计划后审批的管理办法用水,制定了配套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整改方案。严格审批程序,对达不到水生态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否决制。

十六、(省序号70):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空间管控,统筹规划沿江岸线资源,严格准入标准,推动沿江产业调整优化。

整改措施:

1.实行“三线一单”,严把环境准入关。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选址不合理、不符合开发区产业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总量审核未通过的、原有违规项目未整改到位的改扩建等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发展壮大服务业。大力发展低耗水、低排放、低污染、无毒无害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淘汰潜在环境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

3.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将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项目环评的前提,以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

整改成效:严格执行《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孝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产业准入,拟定了孝昌县限制类及禁止类发展产业清单,禁止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化工项目入驻我县,推进我县绿色发展。

十七、(省序号76):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加强产业发展、流域开发等规划环评工作,切实发挥环保优化发展的作用。

整改措施:

1.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建立与发改、经信、国土、城建、规划、交通、水务等部门协同推进规划环评机制。

2.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严格执行网上审批制度,优化、完善项目审批内部运行程序。建立环评单位清理备案和环评文件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提高环评文件质量和环评服务质量。落实建设单位环评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

3.常态化清理和查处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从2017年1月1日起,对“未批先建”项目,严格依法予以处罚。

整改成效: 严格执行《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孝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产业准入,拟定了孝昌县限制类及禁止类发展产业清单。开展了孝昌县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环评、澴西工业园规划环评、小河镇再生资源产业园规划环评工作,加强建设项目与规划环评的联动,将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于符合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建设单位环评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再评估工作。

八、(省序号80):加大环保投入,不断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整改措施: 加大协调衔接力度和财政投入,争取将更多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的“十三五”专项规划。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等办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尽快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环保基础设施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

整改成效:对我县城区生活污水进行扩能改造,4万吨扩能项目已完成。采取PPP模式建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理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有效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

十九、(省序号83):对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5〕45号)等有关要求,严肃责任追究。

整改措施:

研究整改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进行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

整改成效:制定了《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问题整改台账》,明确了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湖北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进行了追责调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共计5人被约谈。

十、(省序号84):对督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应征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同意,并向社会公开。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新注册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810台;长湖沙洋县片区污染问题突出;孝感市孝南区碧泉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管网接至排涝泵站雨污合流;新洲区重发展轻保护,环境管理问题突出等4个问题组织整改落实。

整改措施:

组织对移交问题线索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依纪依规进行调查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征得中央环保督察组同意,并按有关要求向社会公开。

整改成效: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期间交办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共计5人被约谈,并按要求上报和向社会公开。

第五篇:北仑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专项整改方案

一、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还不够,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有的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一些工作存在放松要求、工作不实、监管不严等问题

责任单位:区委办、区府办、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各街道

整改时限:立改立行,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持续强化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推动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听取生态环保工作,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破解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依托各类领导干部教育阵地和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相关教学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调研、实践锻炼,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统筹好保护与发展关系。

2.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环保目标任务,纳入到每年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区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生态环保重点工作督查督导。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制度。严格执行《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严守辖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3.深化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把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以融入宁波市“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循环经济,下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智能技术、环保技术广泛渗透融入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和各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新、变轻、变绿、变优,从源头上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深化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本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大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权重。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加快推动区、街道二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2018年年底前,实现区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2019年,实现街道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需在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长三角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管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整改措施:

1.加快建设投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7年底前,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已基本完成。2018年3月起,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强化长效监管。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纳管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放水户的监管,严厉查处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违法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稳定达标。

3.严格目标管理。全面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宁波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任务纳入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强化督查通报制度。

三、产业发达,各类特色行业企业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任务重,加之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局部污染问题仍有发生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经信局,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强化监管,解决好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环境准入关。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即“三挂钩”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约束。配合全省开展大湾区区域环评工作,积极从生态环保方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深入实施金属表面处理、砂洗、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5个行业的整治提升。严格落实《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2018年12月底前,依法依规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顿。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建成覆盖危险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以“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专项执法行动为主线,对违法排污者实施严惩重罚,解决局部污染问题。强化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实现区环保与公安、检察院、法院联络机构的全覆盖,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3.全面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低小散”“脏乱差”“四无”企业(作坊)治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和整合提升小微企业集聚片区。2018年12月底前,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2019年12月底前,全区“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得到有效整治,小微企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发展质量明显上升。

四、受自身陆源污染源和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2016年杭州湾、象山港海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杭州湾是全国水质最差的海域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已成为全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8年,全区入海河流全流域及入海口(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到2020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水质总氮浓度达到总量控制要求,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5年均值稳定向好态势。

整改措施:

1.综合整治入海陆源污染。开展近岸海域新一轮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工作。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在全面清理两类排污口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入海排污口信息以及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直排海污染源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强化陆海统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总氮总量控制。

2.持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沿海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引导园外企业向园内集聚,进一步削减入海排污口。2018年6月底前,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2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3.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监测。2018年起,在近岸海域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每季度开展监测。加强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入海污染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4.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地市开展长江流域污染联动联治,切实减少近岸海域入海污染物。

五、海洋生态保护不力,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违法围填海、违规养殖、入海排污等问题比较突出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违法围填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规养殖问题得以整改,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达标排放,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持续发力。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推进实施湾(滩)长制,加强滩面巡查和污染源整治,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围垦项目的用海审批和确权制度。

2.加强执法监管。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违法围填海活动大排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属地负责原则,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一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3.严格入海排污管控。严格落实《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宁波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坚持治旧控新,突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将全区入海排污口信息在门户网站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协同监管,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行动,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定期通报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纳入各类考核督查。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现有排污口整合力度,能纳管的一律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逐步消减入海排污口数量。

在上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和海水围塘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以及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等工作。

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近年来,我市象山县、宁海县、北仑区、杭州湾新区未经审批,实施7个重点填海围垦项目,违法围填海面积1.03万公顷。我区涉及一宗,梅山七姓涂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依法用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可行的工程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恢复海域自然属性、湿地功能和原海域审批用途。

整改措施:

1.对属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北仑梅山七姓涂项目,2018年9月底前完成排查、梳理;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2.严格管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区级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围填海管控规定和要求的围填海,坚决不予受理和办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度,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七、国家规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区域禁止围填海。但督察发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7月以来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44宗围填海项目,共564公顷,涉及我市36宗,共463公顷。北仑区涉及14宗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与规范,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方案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整改措施:

1.14宗围填海项目均依据国务院批复的现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审核审批,对国家原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按国家海洋局新的规定执行。

2.根据2017年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实施方案》,国家海洋局2018年将组织地方划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等禁止围填海域,纳入红线管理。据此,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的划定试点,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3.严格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围填海管控办法》,严格落实2017年10月印发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的审查,不符合管控要求的一律不受理不报批。

八、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填海行为,也未要求恢复海域原状,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间: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执法,及时制止、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组织全面排查,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

1.开展全面排查。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违法围填海项目大排查,重点是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情况和其他重点围垦项目用海情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并依法查处。

2.对区域用海规划内尚未确权的海域,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停止围填海活动。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排查、梳理,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3.全区5宗已处罚但未落实恢复海域原状要求的案件,逐宗分析恢复海域原状的可能性,并按照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工程性技术整改方案,制定“一案一策”,采取相对应的生态化技术改造工程。

4.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落实办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督促各地海洋执法机构在办理围填海案件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明确当事人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

5.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强化层级督查,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海岸线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制度,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督促各地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1次,及时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同时,持续开展“海盾”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九、截至督察时,全市有32宗违法围填海项目仍未取得海域使用权,也未恢复海域原状,面积达3112.44公顷。北仑区涉及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对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实施分类整治。 整改措施:

1.对全区5宗已处罚围填海案件开展“回头看”专项执法行动。对在原处罚区域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查处。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梳理已查处结案的5宗违法围填海案件,制定“一案一策”整改措施,分类实施整改,逐个验收销号。对能够依法补办手续的,2018年10月底前依法依规确定海域使用权。经过论证后,对环境影响较大并具备恢复海域原状或自然属性条件的,2018年12月底前先行整治恢复。国家局海洋局有明确意见的,严格按其意见执行。

3.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等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海域的使用管理,落实海洋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的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和制止海洋违法行为。

十、2016年,全市实际海水养殖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持证养殖面积仅为36%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宁波市编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施依规持证养殖。

整改措施:

1.强化依规持证。执行宁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成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全面实现依规持证。

2.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清理整治违规养殖行为,防止出现新增、回流、迁移等反弹现象,巩固整治清退成效。严格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实施方案,实现长效常态管理。

十一、全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2012年至2016年,镇海—北仑—大榭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由12.64上升到31.5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 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

整改措施:

1.落实《宁波市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规范及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作。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实现入海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

2.落实关于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区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3.严格涉海项目环境准入,实行严格的总量替代。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对现有陆源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强化船舶污染源防治,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4.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制实施方案,实施非法养殖专项清理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杭州湾南岸所有非法养殖。开展养殖尾水治理,积极推广循环养殖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

上一篇:读后感厚黑学范文下一篇:导购促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