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教学论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工程图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如何帮助青年图学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提升工程图学教学质量是当前大专院校工程图学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结合高学历青年图学教师的自身优势,分别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两方面探讨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理念方面,青年图学教师可兼具教师与学长的双重身份,注重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图课教学。

第一篇:工程图学教学论文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

摘要: 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并从教学内容改革角度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图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图学是许多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工程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为此,本文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卓越工程师计划给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一、工程图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工程图学具有教学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工程图学的发展存在两个趋势:一是对投影理论等基础知识的要求降低;另一是对二维图形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有增加三维图形知识的倾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增强了这两个趋势,对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工程图学处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与传统的工程图学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亟须改进的不足之处。

1.校内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较差。该课程要求很强的实训性,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需要课后大量的作业训练,但目前学生实训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学生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掌握工程背景的部分知识。另外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比较松散。

2.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加,教学资源、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3.工程图学教学课程体系与有关专业技术基础课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的结合不够紧密,需要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能够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深度结合。因此有人认为工程图学教学中应以构形设计、创意设计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力应用CAD技术,让学生能设计绘制较简易的机械产品。

4.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尤其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多。有人主张工程图学课程是把图学知识和思维(特别是形象思维)训练有机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图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特色,强化课程思维训练载体的作用[1]。

综上所述,由于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尚有很多专业知识没有学习,加之中学课程缺少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

二、教学改革切入点

教育部在“卓越计划”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因此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可以结合上面五方面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从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和强化工程能力方面考虑,工程图学教学应该结合工厂实习、生产实践等活动进行背景教学和实训操作。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良好的工程背景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背景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企业合作教学形式,如生产实习、参观实训等,如可以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各种零部件的制造、装配工艺过程。实训操作可以采取测量测绘、拆装训练等形式,如引导学生对部件的实物或模型进行拆装等。

2.从完善工程教师师资和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的角度,可以采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用高级工程师合作教学等方式,加强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另外,也可采取派送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交流,聘请国外教师任教等方式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

3.从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建立合理的工程图学卓越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能体现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反映卓越工程师对工程图学课程的要求。着重考核教学过程中企业合作的深度性、培养目标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改革是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途径

1.按照教学内容设置有序地增加工程实践背景知识。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缺乏工程背景知识,认识不到学习《工程图学》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尤其对机械制图部分,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这些知识的应用背景,学习兴趣淡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学习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知识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途径实现:

(1)针对每部分知识增加相关的参观、实习等环节。

在学习机械制图部分基本内容前后都安排具有相应的工程背景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两周的部件测绘,加强画图和看图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合理安排实习的教学内容,整门课程大约需要三次左右的实习就可以实现,很多学校的校内实习工厂和校内实验室、校内模型室完全能够满足实习需要。

(2)利用课件、录像、三维造型软件等

引入工程背景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是课件、视频影像和三维造型软件。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立体的、复杂的零部件结构和工艺过程都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教室中。精美的课件能增加表现力,静心剪裁的影像能帮助同学们了解生产,三维造型软件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的过程。这些手段无疑会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符合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

2.增加三维造型内容和在构型创新设计内容的教学量。

在工程图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构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三维造型能力,对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一部分内容应结合模型和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维造型内容能够利用三维造型软件构建空间概念,从体的角度分析和讲解物体的形成和投影,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另外三维图形比二维图形形象、易懂,学生更感兴趣。比如在组合体三视图时,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展现组合体的叠加、切割和综合,能帮助深刻理解组合体的形成方式。

3.增强动手实践训练和综合实践训练。

综合设计项目是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合设计项目使学生运用自己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进行产品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开展学生动手实训的课程设计、机械创新大赛、工厂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拓宽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空间,丰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将创新意识切实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对实际生产中应用的部件(空气压缩机或减速器)进行测绘,包括测量、绘制草图、计算机绘图等。

综合性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拆装零部件、零件测绘、部装图的绘制、计算机绘图。拆装零部件训练让学生了解零部件的用途、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装配工艺;零件测绘训练学生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合理地选择标准尺寸,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部装图的绘制训练学生选择合理的装配图表达方案,强化学生的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训练学生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完成二维零部件工作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健,张承谱,丁伯慧,等.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刍议[J].工程图学学报,2011(3):86-90.

[2]王伟冰,张东梅,李玉菊.基于CDIO理念的新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71-172.

[3]徐滕岗.工程图学中的综合设计项目.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4):462-465.

作者:陈西府 惠学芹 吴进 黄传锦 周海

第二篇:提升大学青年教师工程图学教学质量初探

【摘要】如何帮助青年图学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提升工程图学教学质量是当前大专院校工程图学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结合高学历青年图学教师的自身优势,分别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两方面探讨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理念方面,青年图学教师可兼具教师与学长的双重身份,注重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图课教学。在教学措施方面,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专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高效的课堂质量,永远成为课堂上的焦点,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加强课后辅导环节等提升工程图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工程图学;教学理念;教学措施

随着近年来工科类大专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包括工程图学教师在内的师资资源严重匮乏。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工科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加入了工程图学师资队伍[1]。高学历人才的加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匮乏的压力,更有力的推动了工程图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高学历并非意味着高教学质量,青年图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①教学热情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初至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通常对教学工作都怀着极大的热情,也为此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②课堂经验不足,缺乏课堂应变能力;③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不成熟,在教授过程中流于书面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④工程经验不足,不能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图学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尽管可能存在上述教学问题,但青年图学教师却拥有自身独特的教学优势:①高学历,专业知识功底深厚;②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强;③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更具亲和力;④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更为自如。

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是大学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工程图学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技术课程之一,在工科类大专院校的课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身处工程图学教学一线但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尽快胜任教师岗位职责、提高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就如何帮助青年图学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在充分发挥其独特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工程图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一、提高教学质量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开始

(一)青年教师应兼具教师与学长的双重身份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但是过于维护教师的尊严有时却可能把学生拒之于千里之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制图课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们的喜爱和信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青年教师都应当充分发挥年龄优势,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以“学长”的身份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通过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得到学生的“友谊”,培养师生感情。

(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制图课教学

作为一名年轻的制图课教师,针对工程图学的课程特点,如何更为有效地教授图学知识、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回顾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体验,从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制图课,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受益匪浅。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可以有下列几点具体的教学措施:

(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图课的教学对象一般为大学新生,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作为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类课程,工程图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拓展、工程意识启蒙、科学作风培养和实践精神建立的有效载体[2-3]。从制图教学的第一次课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同学们改变以往中学时代的学习方式,强调加强自身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包括工程图学课程在内的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从专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图学的兴趣和热情

工程图学属于工科类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科专业学生接触

专业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在工程制图-绪论的教授中,就有必要明确阐述这一课程定位,引导学生重视工程图学课程

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知道该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该课程在整个专业所占的地位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制图课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强调工程图学与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制图基本知识与相关专

业特点有效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以穿插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讲解实际的工程实例予以体现。

(三)保证高效的课堂质量

高效的课堂质量是学好制图课的重中之重。除了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非常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强课堂互动,及时捕捉同学们的学习反馈信息,并据此适当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要点,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

同学的学习感受,争取让每一次的制图课都成为一次愉快的学

习经历。

(四)永远成为课堂上的焦点

大学课堂一节课的课时设置通常为五十分钟,在这有限的

时间内必须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有的青年教师过分专注于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自顾自的在整节课中“滔滔不绝”的讲授枯燥的知识要点,时间一长很多同学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

现象,听课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一位成功的教师应该有能力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自己成为课堂上的焦点。例如,当注意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普遍出现注意力松懈的情况时,不妨暂时抛开讲课内容,转而与同学们聊聊当年自己学习这门课程时的一

些学习趣闻和体验(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内得到短暂的思想休息,为剩余课时的学习过程充足能量,同时通过交流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更能充分地调动同学们学习工程图学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这种通过暂时转移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

人的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工程图学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学生以空间想象能力为基础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空间思维和原有的逻辑思维顺利对接[4]。教学实践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空间思维能力上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有效指导。例如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带领学生参观典型的土木、水工建筑物实物或模型,并在教学中结合使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向空间思维方式转变。

(六)加强课后辅导环节

主要以批改作业和课外答疑为主。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基础课,课堂内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绘图技巧必须通过课后适量的练习题加以实践,从而自我检验课堂听课成效,以便及时查遗补漏。制图课的课外作业量较大,对于每一位同学的每一次作业中出现的每一处错误,在批改过程中不但对其进行纠正,同时还加上详细的批注,让同学们明白出错的原因,并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虽然这样的批改方式可能会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教学效果的改善将是显著的。对青年教师而言更应当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需要青年图学教师在学校老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在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与学的辩证方法[5,6]。同时,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图学教学质量也需要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减轻青

年教师教学负担,建立图学教师接受工程实践锻炼的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业务进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图学教育

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稳定工程图学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同卓、李海霞、王华,等,浅谈大学青年教师的压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9, (20)。

[2]陈洁、任蜀焱,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3]田凌、童秉枢,制图基础课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研究及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6,(5)。

[4]罗立宏,谈工程图学中空间思维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钟春欣,关于工程图学“教”与“学”的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6]胡宜鸣、孟淑华、王丹虹,着眼于训练学生工程图学思维方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0,(4)。

【作者简介】钟春欣(1977-),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港航工程及工程CAD技术研究。

作者:钟春欣

第三篇: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工程图学类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任务,为今后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处理工程问题奠定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绘图软件应运而生,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必将成为工程图学类课程发展的趋势。笔者就其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工科类学生学习工程图学类课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图学;计算机技术;绘图软件

工程图样作为工程人员表达设计意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一直发挥着“工程师语言”的作用。工程图学类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任务,为今后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处理工程问题奠定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程图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绘图、照图生产的技术管理模式。因此,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成为工程图学类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课题组就工程图学这一课程组群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一、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工程制图”课程自开课以来,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方面已迈出了较为坚实的一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课程特色教学,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操作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一点,练一点,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教学效果。对于工程制图类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纯手工绘图与多媒体软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工绘图在很大程度上能加深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理解程度,而且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徒手绘制工程图样的本领,这些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

(2)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老师从设计单位、网络论坛取得大量专业设计图纸,让学生跳出课本,扩大视野。在工程制图类课程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利用有代表性的课堂实践练习巩固和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内容,最后充分利用校园建筑小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以理解接受知识的方式代替“填鸭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边讲解边练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结合各章节的内容,老师为学生特意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廊、亭、景墙,以及各类造园景观小品、小型别墅的施工图等作为辅助教程,从形体上的点、线、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在形体上不断拓展,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讲述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他们所选择的专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4)工程图学类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为例,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个计算机绘图机房(约140个机位)与多个专业绘图教室,这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此类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场地保障。

(5)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网络教学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2.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不足之处

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体系为主干,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充分发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较早,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广而不精,全而不专,对土木工程专业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土木工程类学生学习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巧。原教学大纲的这种“普适性”导致在毕业设计时,大部分毕业生不能熟练合理地应用计算机完成所需图样。

(3)在目前的“工程制图”教学中,教师大多是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总是沿着某一方向,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这种思维难以满足学生创新思维所要求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4)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制图”是两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后者为前者的基础,而且由不同的教师教授。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易行,教学准备工作单一,但计算机绘图与基础理论脱节,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割裂,这将导致课时需求量大,教学效率低。这些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表现较为突出,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线型控制都没有真正掌握,尺寸标注更是一塌糊涂,与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不相符,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5)工程图学类课程考试方式存在问题。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其考试一般采用机考方式,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便利,学生往往会互相拷贝试题结果。另外,个别计算机临时出现的软硬件故障也给学生考试带来不公平的因素。工程图学类课程的考试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6)欠缺课程竞赛活动组织经验。今年4月建筑专业与土木专业联合组织了浙江农林大学第一届工程图学大赛,竞赛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组织经验欠缺的问题。比如出题方式、竞赛内容与上机考试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7)网络课堂教学空间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在网络资源中已有有关工程图学类课程的课件、电子讲稿、教学日历、教案,但还不够完善。我们应提供多空间领域的开发,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同时通过讨论教程、备课、测试等功能区域,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针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项目组全体成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实践工作。

1.优化教学体系,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制图只是设计思想的一种表达手段,要真正掌握制图技能,必须引入设计的概念,突破传统制图的范畴,从手工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和读图能力培养方面,拓宽以设计环节为主干、设计能力与绘图能力并重的培养方向。

重组教学体系,构建以创新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整合工程图学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平面设计。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精心策划,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创造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使其思维活跃、敏捷。通过平面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原计算机辅助设计大纲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土木建筑类学生有效地传授需要的平面设计知识。

第二,三维实体设计。三维实体设计具有形象、直观、精确、快速、方便、易于掌握、便于修改的特点。从三维入手进行实体设计,更符合设计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着眼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三维实体设计为主线,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这一部分安排有关立体、轴测投影、组合体表达方法的知识。

第三,施工图设计。重点在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表达内容以及绘制一般图纸的步骤上,这一部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培养为主。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采用集中训练与学生创新设计相结合的育人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程环境,通过绘制相应的建筑物或形体的平、立、剖及详图,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观察力的训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都应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第二,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挖掘教学内容中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

第四,采用情景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对比启发等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强化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第五,加强实践环节,造就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实践证明,只有经过长期有效的教育和实践训练,才能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信息收集技术、操作技能、设计技能。

3.重视软件学习与制图课程内容相结合

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尺规作图、徒手作图和计算机作图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读图和绘图的综合能力。本次课程改革,项目组成员大多认为对“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课程进行适当改革,将两者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计算机绘图的优势,能提高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效率。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应从现代工程设计出发,以三维实体造型为核心,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要技术手段,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我们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国标制图的基本规定,尺规制图工具及其使用,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徒手绘图的方法;投影作图基础,基本体的视图画法;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平面图形的绘制,尺寸和文本的标注方法)。模块二:三维实体造型。三维轴测投影的绘制,实体造型的基本操作;几何体的构型设计。模块三:工程图学习。建筑图、施工图的基础识图知识;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各种配筋图的绘制技巧。

4.教学手段的更新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重点内容正处于以二维图形为主向三维图形为主的过渡,既要求学生有二维图形的绘制与识别能力,又要求有三维实体造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加大投影作图基础练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采用三维CAD软件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3)建立虚拟模型室,开放教学资源。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物模型,用来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建立空间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型数量少价格高且携带不便。我们利用三维CAD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库,并在校园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调用。虚拟模型的建立,可以克服传统教具模型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学校节省经费,省去存放模型的空间。

5.课程竞赛的组织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程图学的学习兴趣,可开展形式灵活的课程竞赛活动,并完善各种竞赛的组织方式。今年学院已进行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图学大赛,通过举办大赛使我们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从而为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与学打下良好基础。以后我们将就这一块内容,在课堂上或者小规模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程竞赛,如工程字体规范性竞赛、图样线条规范性竞赛、形体视图绘制竞赛、空间点、线、面关系竞赛、简单小型建筑物的效果图绘制竞赛、施工图规范性绘图竞赛、计算机绘图竞赛等。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型建筑的模型竞赛,这些活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提高学生们规范性施工图的绘图与读图能力效果明显。

6.改革考试方式,突出对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考试方式,根据其要达到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测评结果是不一样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要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根据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对理论性很强的部分采取闭卷形式外,还应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大力提倡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如网络限时考试、开卷考试、大作业形式、设计形式等。

7.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改革是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应针对专业要求注重绘图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绘图技能从单纯的尺规绘图转化为以尺规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徒手绘图有机结合的形式,以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为最终目标。

8.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及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递推联动,必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

第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对师生角色进行全新定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传统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教学中“教师表演,学生观看”的“满堂灌”形式,转变为“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或“一堂言”,而是师生的“同堂共言”。

第二,重新理解教学关系。建立起“以教诱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互动机制,改变原来“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关系。

第三,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套由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跨课程组、跨学科等多层面、多样化架构的教学形式体系。

9.开发教学网站

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在现有网络课程模板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互动、技能训练与网络考试等新模块,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10.完善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单位对其的评价不会仅限于设计技能、绘图技能,学生的合作能力、调研能力、表达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同样非常重要。与社会对人才的多方位评价相接轨,校内课程成绩评定也应涵盖学习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根据课程大纲的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本部学生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与70%的考试成绩组成,天目学院学生成绩由40%的平时成绩与60%的考试成绩组成。课题组根据专业要求,提出成绩评定方案的组合方式。具体到工程图学类课程,我们从考勤情况、作业情况、课程竞赛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几方面来分析。具体如何划分较为合理也是我们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智,建筑制图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赖元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4 55

[3]职丽娟,崔世峰,浅谈当今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30-31,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党改红等

上一篇:法制新闻论文范文下一篇:设备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