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名言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孟子经典名言范文

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

孟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也是许多的经典话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孟子的经典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

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仁者无敌于天下。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7、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5、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7、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18、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20、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21、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3、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9、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3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8、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0、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4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4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4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8、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9、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的人物生平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时姓曾名参(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参,即曾子),后更改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为《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孔汲。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孔汲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

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孔汲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孔汲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孔汲,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孔汲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孔汲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第二篇:有关写孟子的经典名言

孟子是我国伟大的人物,也是有着许多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写孟子的经典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写孟子的经典名言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9、人皆可以为尧舜。

10、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2、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4、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5、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2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2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吾善养浩然之气。

41、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42、虽千万人,吾往矣。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6、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9、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5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5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3、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5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的学说

孟子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先生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先生》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先生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先生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孟子先生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先生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仁义”是孟子先生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先生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

孟子先生也最重仁。孟子先生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先生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先生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先生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孟子先生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先生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第三篇: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第四篇:孟子名言

孟子名句

一、要求背诵名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补充要求背诵名句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

2.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4.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喜欢人民所喜欢的人民也会喜欢他所喜欢的,担忧人民所担忧的,人民也会担忧他的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做到这样却不称王,是从来没有的事。】 6.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

7.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下之间。

【意谓我善于培养浩然之气。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 8.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

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

11.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 12.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人民有一个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3.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夏朝管学校叫“校”,殷商叫“序”,周代叫“庠”,至于学习则三个朝代都是一样的,都是教人明白人的伦常明事理的。】 1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君臣之间要有适当规则,夫妇之间要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是真正的大丈夫。】 1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观察一个人,最好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掩盖不了一个人内心的丑恶。】 1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 2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与人相处中的忌讳,那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1 / 2

2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24.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歌颂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书,而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的那个时代。】 2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 2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2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2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道德高尚的人(代指君子)不会去吃别人施舍来的食物.意指品行得体的人决不会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管处境多么困难也不会在尊严上贬低自己。】 3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31.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说:“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 32.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33.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 3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3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古代的贤人,得志的时候,就为民众谋福利,不得志的时候,就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德望昭显于世。】 3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有不学过但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考虑但知道的,是人的良知】

3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 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 了。】 3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3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40.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4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 42.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人民盼望它,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

4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2 / 2

第五篇:孟子名言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孟子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上一篇:民政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耐火材料期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