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处工作计划

2022-08-3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发展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学生发展处工作计划

产业发展处工作制度

(讨论稿)

一、以全县大局为重,服从园区整体利益,服从领导安排。

二、在招商洽谈中热情周到,讲究文明礼貌,举止端庄大方,讲求诚信。

三、工作中不越位,不缺位,招商工作中按本县和本园区统一用地政策和优惠政策等执行,未经请示不作越权的宣传和承诺。

四、加强信息交流,对收集到的投资信息和资料要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并及时向领导报告掌握了解的招商信息。

五、对有意向投资的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跟踪,认真做好相关衔接服务工作,对投资方提出的要求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投资方。

六、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管理机制,重视各项制度的落实,掌握招商的真实全面情况及招商工作的疑难问题,定期向领导汇报。

七、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推行公开制度,接受监督。不准索取、接受投资商钱物,不得私自谋取本处室或个人利益。

八、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招商所产生的费用,要认真履行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不合理开支。

九、加强与园区其他处室协作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篇:组织发展处2010下半年工作计划

伴随着大一学年的结束,我们在支部也将近学习了一年了。从最开始对发展党员的懵懂到如今担任2009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发展委员,内心的情感复杂而惊喜。这既是对我在党支部表现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鞭策。如何做好组织发展委员,如何提升支部的影响力,这对于从未有过委员经验的我来说,是一场挑战,也是一种锻炼。为了是组织发展工作按照计划高效率进行,这份计划书也就应运而生。支部在慢慢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组织发展处本学年工作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板块:党建培训会、发展党员。

组织发展处工作计划之党建培训会

党支部近期将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为了便于大家统一标准书写,提高材料通过效率,党支部将于11月份开展党建培训会。党建培训会的目的在于让各位重点培养对象在熟悉材料书写的同时,清楚地了解到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谨及严肃。

时间初步定为11月上旬,邀请全院09级各班入党积极分子,旨在让各位积极分子了解发展党员工作的流程以及需准备的各项材料,以提高大家对入党工作的重视度,为日后的工作做良好的铺垫。

前期准备:

支部委员会讨论并完善党建培训会流程、材料准备、信息下达

开会前一周发放通知(飞信及楼底公告),相关人员到指定教室开会

将组织发展白皮书修改版发至指定邮箱

中期流程:

1、介绍本次会议目的,并希望大家认真做好笔记

2、组织发展委员开始讲解材料准备及书写

3、现场提问答疑,对个别特殊情况加以阐释

后期总结:

1、支部委员会召开总结会议

2、反馈培训会中的不足之处,力求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所有材料建档保存

培训会要求:

1、通知下发时间一定提前并确认所有人了解相关会议情况

2、组织发展白皮书修改版提前发到指定邮箱

3、支部委员提前到现场准备,检查

4、会议注意控制现场气氛以及时间,体现培训会严肃氛围

5、会后清理场地

组织发展处工作计划发展党员

本学期将进行第二次发展党员,推动组织规模的扩大,为组织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同时吸收成熟的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为我们的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

前期准备:

下发组织白皮书,方便大家提前查看

东院领取发展党员相关材料

联系各班重点培养对象,在指定教室进行相关内容的通知

中期流程:

12月9日——12月10日

重点培养对象填写相关材料,包括《积极分子考察表》

2、12月9日——12月14日

函调下发并邮寄回家

3、12月11日——12月12日

考察人填写考察人意见及审核返工

4、12月12日—12月13日

考察人召开群众座谈会(考察人联系对应班级的团支书,由团支书确定大概10名参与人员、教室和时间,注意错开时间。确定后,联系对应的正式党员)

5、12月14日晚

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大会讨论是否吸纳,要求各位党员必须佩带党徽)

6、12月15日

填写支部大会意见

后期总结:

支部委员会召开总结会议,对材料填写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志予以表扬

反馈考核结果,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支部发展工作制度

发展党员阶段所有材料的整理及归档保存

虽然组织发展处建立时间不长,在经验上可能会存在不足,但是相信在一个合理的计划下,组织工作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同时,组织发展处会吸纳大家好的意见,将组组织发展工作做的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人性化。

第三篇:发展规划处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发展规划处以坚持群众路线,推进综合改革,服务内涵建设为总体思路,着力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重点工作

(一)完成《吉林大学章程》修订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制度设计和保障

制定《<吉林大学章程>修订完善工作安排意见》,成立了相关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组织开展了12项专题研究、15次工作会议、6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参加了4次大学章程建设研讨交流培训会议。书面征求了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各学院党政负责人、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部分机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校内办公网向全校师生员工做了信息公开和征求意见工作。

经过十余次深入论证和修改完善,形成《吉林大学章程(修订草案)》,在明晰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愿景、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等方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成果,探索形成了新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创新。经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形成《吉林大学章程(修正案)》,报教育部核准。

(二)深入开展学科建设调研工作,科学谋划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和优化

组织召开2013年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分析我校学科发展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学校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安排部署了推动学科内涵建设和“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各项相关工作。

由党委副书记蔡莉教授带队、9个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学科调研工作组,历时近5个月,对我校46个学科建设单位全部75个一级学科及所涵盖的302个二级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各学院(中心、所)领导班子相关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相关学科教师代表等累计500余人进行了调研座谈,并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对同类兄弟高校进行调研,了解了相关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思路、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等;选取了国内外近50所一流大学,对其院系设置、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借助ESI、教育部评估等第三方数据和校内调研数据,创新研究方法,对我校相关学科的学科实力、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撰写完成了《吉林大学学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方案》(讨论稿)、《吉林大学学科建设内涵提升计划》,提出了科学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推进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路与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实力与水平,完成“十二五”学科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完成“985工程”2010-2013阶段国家检查验收与校际互评工作,超额获得国家绩效奖励

组织开展了项目自查、专家评议和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组织撰写了《吉林大学“985工程”(2010-2013年)建设情况的报告》《吉林大学“985工程”(2010-2013年)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及《吉林大学“985工程”标志性成果》上报教育部。

完成了“985工程”(2010-2013年)阶段检查校际互评工作。按照国家评审相关要求,组织召开了学校互评专家评审会,邀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7所学校进行了“985工程”建设情况评审。

我校“985工程”阶段建设效益明显、绩效突出、管理创新规范有序,得到了国家和同组评审高校的好评,获得了国家绩效奖励经费7300万元。

(四)构建完善学校规划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修订了《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报教育部备案。依据《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了十项配套专项规划。通过对学校主要发展指标进一步的任务分解,推动各学院修订完善了院级“十二五”规划。形成了以学校规划纲要为统领,职能部门配套

专项规划为衔接,院级“十二五”规划为实施着力点的学校规划体系。在学校网站上开展了校院两级规划的信息公开工作。

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初步构建了规划贯彻落实的考核体系,为探索建立规划实施与资源配置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奠定了制度基础,初步发挥了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目标和导向作用。

(五)探索学术管理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机制 开展了关于学术委员会建设、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有机协调运行机制等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工作,形成了《吉林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分析报告》《国内部分高校学术委员会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制定印发了《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形成《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征求意见稿)》。承办了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

完成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的人员调整工作,组织召开四次领导小组工作组会议,制定印发了《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工作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和工作职责。

(六)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不断提高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年共完成各类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政策建议

报告及学校重要工作文件等30余份,其中向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和吉林省上报工作报告和政策建议10余份,起草和参与起草学校领导有关会议报告材料、媒体访谈材料、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形成各类基础研究和工作资料120余万字。

完成“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完善大学章程建设”“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总结和试点转示范申报工作,向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了典型经验材料《校长有约 让大学生管理自己的家---吉林大学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的探索和实践》。

二、主要工作

(一)学校综合改革工作

起草并向学校提交《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实施意见》,起草形成《吉林大学推进综合改革实施意见(2013-2015)》,制订了《吉林大学深化综合改革任务分解表(2013-2015)》,组织召开了吉林大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会议。

(二) 服务高教强省建设工作

起草了《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促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在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过程中吉林大学需要吉林省继续支持和关注的若干问题》和《关于落实部省共建协议支持吉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报告》等工作报告报吉林省委省政府,对进一步

加强学校与地方合作,服务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任务。

(三)“985工程”管理和服务工作

通过月报、约谈、签订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完成了四年建设情况的梳理和总结工作,并向各建设项目反馈了意见和建议。完成了27个学科建设项目3765万元基本建设经费和绩效经费的审批、下拨、调拨等工作和10余个项目700余万元的经费调整和调剂工作。完成了“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责任小组人员增补工作。

(四)“211工程”新一轮建设总结工作

在顺利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国家评估基础上,根据各项反馈结果,系统开展了建设总结和分析工作,完成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结果分析报告》,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下一轮实施建议。参加了“211工程”三期建设经验交流会,作为主题发言学校之一,介绍了我校的建设经验,与其它“211工程”高校开展了经验交流活动。

(五)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

在实现研究生宣讲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在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中设置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题课程。承办了“2013年吉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和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王家骐做报告,在长高校研究生代表、青

年教师代表、高年级本科生代表以及我校部分研究生新生等1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完成并报送《吉林大学201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总结》。

(六)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工作

搜集整理形成《内涵建设资料手册》《大学章程参考资料》《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支撑材料》等基础工作和研究资料20余份80余万字。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部报送工作材料170余份、信息60 余条,完成《吉林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论文集》编辑出版工作方案。编发《吉林大学发展研究简报》10期。两项课题获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立项和一般立项。形成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章程建设、大学内涵式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研究和政策建议报告6份。修订发布了《发展规划处学校规范性文件审核流程》,审核学校规范性文件14份。

(七)信息化建设工作

修订发布了《学校主页信息管理办法》、《吉林大学网站管理办法》,制定了校内办公网信息发布规范,完成了近十个学校专题工作网站建设和180个部门主页的管理工作,完成了教育部信息化专项调研和信息化月报统计工作。依托学校信息化平台,开展了论文引用次数和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工作,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深入研究,形成了《2011-2013年吉林大学ESI情况分析报告》。

对学校主页更新80余次,累计审核校内办公网信息11,500余条,信息置顶400余条。做好学校主页管理和维护工作,学校主页年访问量1,200余万次,校内办公网年访问量900余万次。

2013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推进改革发展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多、不够深,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面对,认真克服,努力改进。

三、2014年工作基本思路和内容

2014年,发展规划处将以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构建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总体思路,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深化学术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学校改革发展战略管理能力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吉林大学章程》(修订)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全面完善以《吉林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

二、以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助力学校综合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三、以“规模控制、优化为主、注重效益、着眼发展”为原则,开展学科自主评估和自我优化工作,分阶段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和调整。

四、开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预

研究与启动建设工作,实施《吉林大学学科建设内涵提升计划》。

五、完成《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和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完善学术治理组织体系,深化学术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六、做好《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实施评估工作,完善《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七、启动吉林大学校本应用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转示范有关工作。

八、继续做好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

九、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开展信息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十、继续做好理论、政策和工作研究,进一步提高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规划处

2013年12月25日

9

第四篇:某大学发展规划处年度工作总结

发展规划处2008年工作总结

发展规划处作为学校宏观的、战略性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咨询机构,认真落实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本年度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思路,积极为党委和行政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因此,“内涵提升、协调发展”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又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战略。我们协助校领导就我校实施内涵提升、协调发展的战略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提出我校今后的改革发展一定要围绕内涵提升、协调发展的战略,做到战略御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誉校。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深化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院(系)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办学活力,我们协助校领导对我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起草了《中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党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及其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一些曾经隶属于各个行业部门而在管理体制改革中脱离原有行业部门的行业高校,在谋求自身发 1 展的过程中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正不断弱化,大多淡化了行业色彩,趋向“大而全、综合化”,忽视或偏离了特色发展的科学方向,进而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发挥特色优势、为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小。我校作为一所水利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校,如何在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协助校领导起草了《发挥共建优势,坚持特色办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特色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要围绕“大水利”做文章,完善特色学科的上、中、下游,做到特色学科的大而全;加强水利软科学建设,如水利政治、水利文化、水利经济、水利军事、水利管理、水利法律、水利环境等。争取省部共建深度拓展,把特色做大做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行业发展作贡献,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行业的人才库、科技库和思想库。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吸引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建立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尽快出台我校合理有效地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方案。我们调研了国内部分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住房安置办法,起草了《国内部分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住房安置办法及对我校住房管理工作的启示》,以供学校参考。

自我校扩招以来,我校本科专业由2000年的21个发展到2008年的48个,形成了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法、农相互渗透的多学科发展的专业体系,呈现出重点学科与优

2 势专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随着学科门类、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某些学科专业重复设置,专业门类结构性失调,专业与学院不匹配以及院(系)名称不规范等。为此,根据领导指示,我们做了广泛调研,同时参考国内部分高校院(系)专业设置情况,起草了《关于我校院(系)学科门类及专业设置的调研报告》,为促进我校形成合理专业结构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催生了一大批以知识传授和学生培养为取向的教学型大学,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大学层次的重新分化。众多高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自身实力的增强,纷纷重新确立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一些办学历史较为悠久、有相当办学实力与经验、有一定科研成果与潜力的本科院校,大多提出了建设教学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开始加快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为此,我们协助校领导进行深入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及建议》。

根据更名大学的标准,我们将我校相应的条目进行了分析对比,起草了《更名大学设置标准及我校情况的对比分析》,供领导参考。

我们还协助校领导,就建立我校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进行了调研,旨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近又针对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和高校精细化管理进行调研,计划编辑《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和《高校精细化管理》两期高教信息,供领导参考。

3 2006年8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通知强调,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鉴于此,为解决我校广大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发展规划处查阅了大量的文件,多方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咨询意见,最后起草了关于《集资建房相关政策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对我校合理避开政策障碍,积极推进教师公寓二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服务学校发展战略,追踪同类高校开展比较研究。我们先后与河南大学、河南农大、郑州轻工业学院、商丘师院等兄弟院校就学校发展及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举行了多次交流及研讨会。

2008年8月,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管理分会、临沂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2008年10月参加了由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行业高校发展与实践研讨会。针对我校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今后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加强调查研究,透彻掌握校情,加强学习,扩大视野,更新理念,吸收新观点,借鉴新做法,更深层次地参与学校决策,使学校坚定不移地沿着教育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科学发展;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开放办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和谐兴校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第五篇:在全处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加快“城中村”发展工作会议,一个基本动意就是,在“城中村”面临城市不断扩展,项目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城中村”如何发展的问题,打破目前这样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格局,增加一个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大气魄,提升大境界,统一思想认识,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工作机制,找准发展路径,充分发掘发展空间,推动“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城中村”从农村向融入城市转变,从农民向居民转变,从农业向

二、三产业转变这样一个历史性跨越。下面,结合前几天调研的情况,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中村”现状分析

围绕深刻总结“城中村”发展的经验教训,破解“城中村”跨越发展的途径。前几天,我和党委、部门的几个同志先后两次到孙庄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专门就孙庄村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认真解剖分析,大体可分四个方面:(1)从集体经济总收入来看,~年孙庄村完成经济总收入2.05亿元,其中三产收入1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0.5%,工业收入8000万元,占总收入的39%,农业总收入300万元,占0.5%。(2)从集体经济纯收入来看,~年全村完成集体经济纯收入400万元,三产369万元,占92.2%;工业15万元;占3.8%,农业为零。仅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就十分清楚,现在

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孙庄村整个经济的支柱。(3)从农户从业构成来看,孙庄全村570户,其中从事

二、三产业的有287户,占50.4%,以工资、劳务性收入为主的户263户,占46.1%。不难看出,目前,孙庄村96.5%的群众从事工商业,所以说,传统农民这个概念已没有实际意义。(4)从土地资源构成来看,孙庄全村总面积1740亩,其中村庄占地600亩,占34.5%;耕地580亩,占33.3%,企业、园区和商业总占地共计544亩,占31.26%。不难发现,全村31.26%的工商业占地创造了全村99.5%集体经济总收入和96%的集体经济纯收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解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孙庄村只所以在办事处内相比发展快、实力强,关键是快在工业上,强在三产上。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才是我们“城中村”的明智选择。当然,这些年我们城区各个村通过发展

二、三产业,整体实力都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孙庄村已经走在了全处乃至全市的前列。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新城、跳出肥城看孙庄,我们就会发现,就是这样一个好村,与外地的先进村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们的一个好村顶不上人家一个好企业,一个镇顶不上人家的一个好村。现在,从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来看,尽管这些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发展也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工业项目少,而且缺少拳头项目,三是三产发展潜力还很大。总而言之,我们目前的发展实际是处于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说盲目,就是指我们现在对发展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缺乏科学的计划和规划,漫无边际的盲目去抓,以致于抓而不准,走了不少弯路。说被动,就是指我们抓工作、抓发展缺乏责任感、危机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总是怕担风险,苦于没法无门。特别是面对机遇,不是抢抓、快抓,而是等靠观望,贻误了时机,丧失了机遇,造成了工作上、发展上的极大被动。说到低速,就是说我们现在发展是小步慢行,而不是大步跨越,纵比我们确实年年有进步,但是横比,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就是把我们城区18个村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人家沈泉庄、南山村的一个好企业。因此,我们各个村,对自己村的经济发展,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客观的评价,即要看到成绩,更好看到差距,自我加压鼓劲。尤其是我们城区村的主要干部都要学会经济分析,通过分析,搞清村里的家底和经济结构,看一看哪些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我们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下步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这里,今天我也给大家出个题目,就是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在搞好本村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开展一场大讨论,总的就是紧紧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进行。(1)我们的差距和危机在哪里?(2)我们优势和潜力在哪里?(3)如何选准主攻目标和发展路子?(4)如何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去保证?通过广泛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为推进我们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矗孙庄村以建立村党委为契机,首先开展了讨论,给各村带了好头。

二、下步发展路子探讨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慢、质量好坏,关键是看这个地方发展路子对头不对头,方向选的准不准。应当说,这些年来,我们城区各个村在经济发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但现在看来,我们研究探索的还不够,路子还不够清,发展还不快。就象我前面讲的,仍然是一个盲目、被动、低速发展的态势。江浙地区的同志讲,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面对目前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发展慢了,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我们要以登高望远的境界运筹经济、谋划发展。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一个中心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破解“城中村”发展的问题,确保各村总资产保值增值,迅速膨胀。我们研究“城中村”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脱离城区这个实际,也就是说,要按照党委确定的用城市经济定位,突出“六个大抓”。具体到我们“城中村”,总的要把握好以下四点,也就是要走好四条路子。这也是由我们所处的区位所决定的。

一是走好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的路子。应当说,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膨胀,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依靠农业增收富民已不现实。事实上,我们熟悉的华西、沈泉庄、南山等村没有哪一个是靠农业发展起来,就是有一些靠农业发展起来,也只能说好而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不能以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指标。特别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再也不能两眼盯着土地,否则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所以

说,对下一步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我看,总的就是要以

二、三产业和发展空间是否充分利用作为指标和推进发展的方向,深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盘清土地资源存量,搞好科学规划,变被动挨挤为主动出击,加快推进

二、三产业的发展。关于规划问题,在这里我要多强调一句。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们进入城区的18个村,有的已经制定了新的村庄规划,也有的是旧规划,需要重新修订完善,还有的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规划。大家知道,规划是龙头,规划出不来,我们无论发展什么都会受到限制,就是招来项目也没地方落。特别是随着城区充填速度的加快,我们已经面临生存空间萎缩,发展的空间受挤的危险。所以说,我们城区各个村,都要高度规划的制定。没有的要抓紧制定,有了的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快组织实施。同时,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城市化拆迁开发。应当说,新一届党委组成后,坚持把城市化拆迁开发作为“六大抓”之一,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市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城中村”拆迁开发的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看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应对。我想,首先要统一好思想。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减少占地,尽可能的增加商业设施,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也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搞好配合,抓好组织实施。(2)策划包装好项目。现在土地政策毅然很紧,而且只有省和中央有批准土地的权利。而且所批的项目也都是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可以说,没有项目,没有完备的手续,是很难争取到土地使用权的。所以我们有条件的村要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土地使用上多动些脑子、想些办法,尽可能的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3)盘活现有的地盘,用好发展载体。应当说,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了相当的已办手续但尚未利用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不抓紧开发利用,实际上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降低门槛,放活政策,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使征用的土地尽快发挥效益,切实用足用好土地这个最现实的发展载体。

二是走好规模发展、骨干支撑的路子。目前,我们的经济只所以不发达,实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规模骨干项目的有力支撑。像我们参观过的外地的好村、强村,大多也都是靠骨干项目的加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和村庄建设,实现了整体经济的大幅攀升。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按照“六个大抓”的要求,加快骨干项目的培植发展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力争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同时,也希望我们各个村对引进落户我们地盘上的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要积极搞好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真正通过培强骨干项目、重点企业,不断壮大我们的集体经济实力,充分提高就业率,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走好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招商引资、对外联合不仅是运作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加快发展的一条好路子。应当说,经过这几年的运作实践,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现在看来,抓法还不够灵活,借力借势发展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抓的过程中,往往仅仅局限于招得进、引得来,缺乏对外联合的愿望和行动。我们说抓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寻求对外联合也是为了发展,而且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的借力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学会对外联合。尤其是把招商引资与对外联合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对外招商联合的路子。这样我们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成效会越来越好。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在今后的发展中,都要千方百计的在招商中寻找合作对象,在对外联合中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集体经济投入主体单

一、活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是走机制创新的路子。调动一切因素,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否则发展就会缺乏活力。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真正靠好的机制、好的制度激发干劲,推进发展。就目前来看,我们在机制创新方面研究探索的还不够,而且思想也比较保守。就拿我们的村办企业来讲,大部分村是轻车熟路,仍然采取的是租赁承包的形式。这种形式如果用人、管理、监督不善,就会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尽管我们有些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但由于这种形式,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要想把企业做大,几乎不可能,像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既长不大,也烂不掉。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搞好现有村办企业的股分制嫁接改造。希望我们一些有条件的村,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互利双赢。在这方面,孙庄、东付要带好头,力争有大的突破,为推进全处村办企业的改革改制趟出路子,创出经验。同时,下一步我们在对“城中村”评估考核方面,也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应“城中村”发展要求的新的评估考核机制。总的就是要把

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发展空间的利用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城区村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要求我们城区各个村要积极适应这种新要求,切实研究制定好推进

二、三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的推进措施,力争在3-5年内实现一个大的发展,进入一个迅速膨胀期,尽而有力的带动城外村的发展。

走好上述四条路子,关键需要一个好班子,特别需要一个好书记。作为我们村支部书记,要自觉实现两个转变,也就是要由一个行政各管理者向一个经营管理者转变,由一个号令者向一个带领者转变,而且要学会经济分析,学会借势发展,学会寻求合作,学会承担风险,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能力。特别是班子换届的前夕,更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稳定思想,干好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考验。

同志们,加快“城中村”发展,是党委、办事处确定的

一个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繁重而艰巨。党委、办事处要全处各级特别是城区各个村,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拼搏实干,以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强力推进“城中村”经济跨越发展,为实现党委提出的“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

[1]

上一篇:小数的性质课堂实录下一篇:学生党支部建设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