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论文范文

2022-05-08

第一篇:中国梦论文范文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内容提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

“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习近平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十八大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十八大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选自2013年4月26日《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作者:冷溶

第二篇:为中国梦喝彩为中国梦干杯

戴振之

作者:戴振之

第三篇:仇保兴:中国梦,即中国的城市梦

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式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发布主题演讲时认为,中国梦,也就是中国的城市梦。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必须走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应对气候变化,城镇是主战场

全球气候问题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据了解,地球上85%的能源和资源是由城镇消耗的,而城镇又将同等数量的废气物排出,使得流经城镇的河道80%受到严重污染。早在2008年,八国首脑会议和十三国签署的共同宣言就曾表明,到2050年要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不应超过2摄氏度。为了达到该目标,城镇无疑是主战场。而发展低碳生态城已然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

据仇保兴介绍,“我国是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全球21%的人口的城镇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建筑能耗和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高达60%以上,该趋势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也难以避免。我国虽然人均能耗较少,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能耗总量大。因此,我国建什么样的建筑,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已引起全球关注。”

他强调,我国现已进入中后期城镇化阶段,今后必然要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向生活质量提高型的城镇化转型。同时,这种城镇化必然是生态环境低干扰型的,以确保市民及其下一代的生活更美好,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地为下一代留下空间,留下生态资源。

农村建得像城市,其实是一种浪费

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要求,目前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正是践行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

据介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转型是伴随着工业化,而非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城市的可塑性大,这对于发展低碳生态城镇拥有更多的机会,而引入新模式建造城市的成本也较低。

低碳生态城镇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城市可采用低碳生态城镇的模式来新建卫星城镇,通过新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另外对既有的城市和老城区也可采取渐进式的低碳改造,使既有城市逐步转变为低碳生态城市。仇保兴特别强调,“建设低碳生态城镇一定要把降低产业的碳排放和降低生活的碳排放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社会建立、文化建立、习惯建立、出行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的低碳化,与城市建设的低碳化有机结合,使行为的低碳与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并驾齐驱,使城市转型与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相结合。”

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社会学家霍华德曾说,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对于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建设的模式,仇保兴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要矫正所谓的化学能源或者能源农业,这样一种工业文明所驱动的农村现代化的错误思想,把农村也建得像城市一样高楼大厦林立,其实是一种浪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镇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公正的一种新型城市化道路。”

此外,他还指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在我国建立生态城的意向,以城市或社区为单元,深化国际合作,可以较为合理地获得国外的低碳技术、高科技装备以及额外资金,有助于实现深度的对外开放。

259个生态低碳城500个绿色建筑项目

为推进国家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编制体系,制定了低碳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及实施导则,试点推广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生态技术。另外,无锡还颁布了第一例生态城的地方法规。

2013年3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其中包括: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规划》还明确了经济激励政策,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二是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在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打造低碳生态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相关项目数量也突飞猛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全年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预计不低于500个项目,同时提出以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城市已达259个,占相关城市数量90%以上,国内正在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包括天津中新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唐山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与坪山新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

500米步行范围,TOD模式构筑绿色新城

会上,仇保兴反复强调,“中国的城市要建成什么样,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和实施这个梦想的决心”。他指出,低碳生态城镇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筹建低碳生态示范区的时候,需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低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绿色建筑、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

据介绍,虽然各地在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低碳生态城市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部分城市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今年住建部对试点的新城(新区)进行考核,发现地方对生态技术的本地化、可普及性和规模效应重视度不够;个别示范区绿色建筑标准低于国家标准;低碳生态城市考核数据监测、规划设施、过程监管工作滞后于目标体系的建立;与老城区距离较远,试点城区建设进展缓慢;低碳生态城的交通路网结构类同于开发区,难以建立绿色交通系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仇保兴建议采取紧凑混合用地模式,它体现了所有低碳生态城最主要的一个起步指标,即所有的居民在500米的步行范围内可达公交站点,可达公共绿地,80%入学学生可达小学,97%幼童可达幼托等。在这个起步指标的指引下,要求所有土地的使用模式应该是功能复合型和交通引导型。它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倡导TOD开发模式,提高土地混合使用率,即把地铁、BRT和城市功能的开发紧密结合。

另外,生态低碳城镇还特别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城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要占能源消耗的20%以上,非传统水利用率要达到30%一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绿色建筑要实现规模化,倡导大型公共建筑和绿色街区建设。通过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分层次、分步骤开发建设,不断提高高新区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使整个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需保留新城原有沿湖沿河、山体林地等生态区域;优先保障绿地公园用地,依托主要水系打造绿化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须推行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来对暴雨径流量和污染进行控制,减轻防洪压力,控制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生态区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到建成区,再到整个河流的所有的流域都要推行低冲击开发的模式。这种系统的、组合式的、整体性的低冲击开发模式,把建造物与自然系统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站点之间的便利接驳,形成“慢行一公交一慢行”的出行方式;构筑住宅区、工作区和商业区的联系走廊,建立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大力推进自行车,加快自行车停车场建设,开展片区试点,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提升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以TOD和生态新城群规划优化“轨道”规划,TOD即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全局规划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项目,打造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低碳生态城的产业单位GDP的排放要比同类的城市降低50%左右,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等是优先选择的低碳产业。

作者:郭晓金

上一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下一篇:齐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