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和教训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工作经验和教训范文

装修的经验和教训

1、减少开放式陈设。为了减轻大扫除劳动强度,为了居室长久的美观整洁,开放式陈设能减少还是减少吧。笔者英式乡村混搭风格的居室里,书柜、餐边柜、瓷器柜、电视柜几乎都是开放式设计,还有分布于各个房间的隔板、隔架……如果重新装修,我会为那些柜子装上门板,至少是玻璃门。

2、尽可能多地开发储物空间。笔者于八年前装修时用钢架龙骨加石膏板的方式在两居室户型中隔出一个单独的空间,作为衣帽间,这一改变户型格局增加储物空间的做法在当时是大胆和有先见之明的。然而,依然不够!你永远不知道经年之后你会增加多少衣物,多少家居用品,所以,储物空间要尽可能多、再多。

3、选择箱式床。床下是不可浪费的储物空间,即便在床架床下用上规格整齐的储物箱,储物箱与储物箱之间、储物箱与床板之间仍然有空隙,藏污纳垢现象依然严重。一体设计的箱式床对于小户型家庭来说,非常实用。

4、使用壁纸。如果你还在墙漆和壁纸之间犹豫,我的建议是壁纸。不谈装饰效果,只从清洁和维护的角度,壁纸不会开裂,壁纸沾染上灰尘后用湿布一擦即可。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电视机、暖气等散热电器会熏黑墙壁,对于这种熏黑,壁纸比墙漆清洁起来方便太多

5、在细节处做更多人性化考虑。诸如窗帘挂钩这样的细节,不知道有多少装修新人会考虑到它的手感、使用寿命、方不方便挂取窗帘等。多在细节处做多一分人性化考虑,在日后使用、清洁时就多一分便利、一份好心情。

6、门窗尽量选择质量好的。大部分商品房,外围门窗都是开发商统一配置,外观和质量没得选择。笔者并不鼓励再花金钱自行更换(那实在是资源浪费),但在装修中增加的部分,比如内部房间门、隔断门等,应尽量选择隔音、隔热都上佳,且推拉顺畅手感好的。因为每天需要多次的开启、推拉,门窗几乎是房子最易耗损的部分,同时安装上后又不便更换,所以应用高质量产品保证长久的使用舒适性。

7、基础装修为先。在进行装修预算的时候,人们习惯面面俱到,从基础装修到家具到后期软装,

kfk 网站 t62vhn.COM

一应俱全去分配装修预算的结果是在总预算有限的形势下,各个方面都只能退让、压缩。笔者的建议是,房子的基础装修,那些做上不易拆解的部分,一定要保证质量上乘,比如水电路改造、墙壁、地板、卫浴洁具、橱柜灶具、推拉门等等,尽量不要以品质为代价来压缩预算,试想其中一样日后在居住中损坏不得不更换,该是一件多么麻烦和糟心的事情,而更换家具和软装则方便多了。所以,家具和软装在有限的装修预算下,应让基础装修先行。笔者在这点上有清晰的思路,家具和软装并没有着急完善,而是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更新,最近一次家具,是一年前添置的衣柜。居住八年,房屋从墙、地,到厨房、卫生间,经过清扫后几乎还是新的。相反,与笔者同期装修的朋友,听说后来有墙皮剥落的、地板鼓包严重需更换的等等,甚至不得不重新装修,这就是为基础装修投入不够付出的代价。

kfk 网站 t62vhn.COM

第二篇:20条经验和教训

从《乔布斯传》里得到的20条经验和教训

来自:大学生励志网 -92885小时前 |

阅读原文

1.不空等

乔布斯年轻时,他要是想要某样工具来造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会直接去找源头要。 他回忆起在12岁的时候,他想要造一个计频器,于是直接在电话簿里找到了HP的创始人Bill Hewlett,找他要了那些零件。 2.打造自己的现实

乔布斯很早就懂得,要是不喜欢生活中或世界里的某样东西,就改变它们,要么通过行动,要么通过纯粹的意志力量。

Hoffman后来叹道,“现实扭曲力场有鞭策的作用,但接着现实会反击。”——Joanna Hoffman是苹果早期Macintosh团队成员之一。

“我不想当父亲,所以我就不是。”乔布斯后来说。声音里透着一丝懊悔。 3.控制能控制的一切

在某种程度上,乔布斯是个嬉皮士,但和上个世纪60、70年代谈情说爱的自由精神不同,他是个注重细节的控制狂。 他要控制他的环境,把产品看成是他自身的一种延伸。 4.承认自己的错误

乔布斯有时很严厉甚至不近人情,这点在他和他第一个女儿之间表现得最为典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开始面对死亡,也越来越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做了许多我并不自豪的事情,比如在23岁时让我的女朋友怀上了孩子,处理方式也十分不妥。” 5.了解自己

尽管并不总是清楚旁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貌举止,乔布斯对自己过人的头脑却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困惑地发现:他比父母还要聪明。

6.给不可思议留一扇门

乔布斯是个探索者,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启迪以及身体的净化。他并不特别信仰宗教,但也不否存在人类认识之外的事物。

“我想,不同的宗教就像是不同的门,通往的是同一个房子。我有时想,房子是存在的,有时又不这么想。这真是个伟大的谜。” 7.别退缩

乔布斯的暴躁情绪和时不时的过激反应都是出了名的。在产品研发上,他的评价非黑即白,不是极佳就是狗屁。

“他为人既开明又残酷,”她回忆说,“真是奇怪的组合。”——Chrisann Brennan,乔布斯的前女友

8.被出色的人包围

不管他承不承认,乔布斯不是什么都会的。没错,他可以对每个产品每个广告活动施加巨大的影响,但他也知道,世界有些人的技能是他无法企及的。乔布斯早期和Steve Wozniak的搭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和Wozniak搭档而获得了早期的成功,给乔布斯未来和别人的通力协作提供了模板。 两个月后他准备要测试了。“我在键盘上敲了几个字母,我被惊呆了!它们在屏幕上显示了出来。”那是1975年6月29日,是个人电脑的里程碑。“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Wozniak后来说,“人人都在自己电脑的键盘上敲下一个字母,看着它在眼前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9.打造一个A级团队

通常情况下,公司和经理会满足于水平一般的员工。而乔布斯重视人才,并认定在一家全是A级员工的公司里,任何矛盾摩擦都可以被出色的成果所抵消。他可能是正确的。 “生活里的大多数东西,最好的和平庸的之间约有30%的差距。最好的航班、最好的膳食,都可能比平庸的要好上30%。在我眼里,和水平一般的工程师相比,Wozniak要好上50倍。他光用脑子想就能开会。Mac团队就是打造A级团队的一个尝试。人们说他们无法和睦相处,说他们会相互憎恨,但我发现A级员工喜欢和A级员工共事,他们压根就不想和C级的人共事。”

“这么些年来,我懂得了,要是你有非常优秀的员工,你根本不需要像照看婴儿般看着他们,”乔布斯后来解释,“期待他们有优秀的成果,你就能让他们做出优秀的成果出来。” 10.做自己

乔布斯经常忙于做自己,以致于忽略了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的,特别是在他那早期当嬉皮士的日子里。

“开会时我们没法不看他那脏兮兮的脚。有时候,为了释放压力,他还会在马桶里把双脚浸湿,这一举动可没减轻他同事的压力。”——Mike Markkula,苹果首任主席

11.富有说服力 拓展阅读《如何成为一名说服大师》

早期的乔布斯要是在旁边的话,气味的确是会有点难闻,就是这样的乔布斯把自己训练得能长时间不眨眼地盯着别人看,还发现了用这招可以说服别人做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它能够救人的命,你能想办法把启动时间减少10秒吗?”他问。Kenyon说有这个可能。乔布斯走到白板前,说,“假如有500万人在使用Mac,而每天需要额外的10秒来启动,加起来每年就有近3亿个小时,这就相当于每年至少救了100条命。” 12.告诉别人怎么做 乔布斯称不上是真正的程序员或者技术工程师,更无法和微软的比尔盖茨相提并论了,但是,他对技术和设计有着一种直觉的理解,这最终改变了世人对电脑的期待,更改变了消费电子行业。

“老实说,我们原来并不知道„友好‟对电脑意味着什么,是乔布斯告诉了我们。”——Terry Oyama,早期Macintosh设计团队的成员。 13.相信你的直觉

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凭直觉不只一次抓住了机会。而乔布斯对自己的品味有着深刻而恒久的信仰,深信要是自己喜欢些什么,公众也同样会喜欢。而他几乎总是对的。 “贝尔在发明电话前有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 14.敢于冒险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里,乔布斯抓住了多次机会,首先是成立了苹果,然后出走,直到1997年再回来。在一个大多数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多样化经营的年代,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却反其道而行之,削减业务,精简产品,专注在相对较少的领域上面。如果他认定某样东西将来会获得成功,他会改变苹果整艘船(或至少某些方面)的航向,朝一个方向进发。 乔布斯的管理哲学之一就是,要不时地抛抛骰子,把公司赌在某个新的想法或科技上面。 “我有这个疯狂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iPod的广告影响来卖出更多的Mac。此外,iPod还可以把苹果定位成创新的、年轻的公司。所以我把7500万的广告费用拨给iPod,哪怕这个产品按比例还分不到1%。这意味着我们完全统治了音乐播放器市场。我们比别人多投入了一百倍。” 15.用优秀延续优秀

无论是产品还是电影,乔布斯总是力图要创造优秀的后续产品/续集。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做得并不成功(比如Lisa电脑),但他在皮克斯和苹果都证明了自己能够做到。 “在商业上有个经典的东西,就是„第二款产品症状‟。”乔布斯后来说。“背后的原因在于你并不了解你第一款产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6.做艰难的决定 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都愿意努力工作,也经常做不受欢迎的决定。乔布斯当然不怎么在乎别人喜不喜欢他,因此,做艰难的决定的时候,会更加轻松。

他做的最明显的一个决定是要彻底把Newton终止掉——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个人数字助理,拥有还不错的手写识别系统。

17.演讲演示(presentation)意义重大

乔布斯痛恨PPT演示,但或许相信讲究的产品展示至关重要。

“包装可以是个剧场,它可以创造一个故事。”——Jony Ive,苹果设计师 18.想办法平衡你的火爆脾气

不知乔布斯是否真的成熟过,但他的确懂得了在他和其它苹果人之间存在缓冲有一定的用处。

在一家CEO容易暴躁大怒的公司里面,Cook用冷静的头脑、舒缓的口音、安静的凝视,掌握着局面。 19.为今天而活

就算乔布斯癌症缠身,苦苦挣扎,他也很少慢下脚步。这个疾病反而帮他集中了精力,用来追求他最宏大的一些梦想。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做出了生命中的重要决定。”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办法,能帮你躲开„认为自己有什么可失去‟这个陷阱。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20.分享智慧

乔布斯不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对产品和成功充满激情,但直到病入膏肓后,他才开始伸出手来,和科技界的人分享智慧。

“我也会继续指导像Mark Zuckerberg那样的人,我剩下的时间里就会这样做。我可以帮助下一代记住伟大公司的传承并学会继续这个传统。硅谷一直对我支持有加,我应该尽我所能来回报它。”

第三篇:开车的驾驶经验和教训

1、驾驶座上方遮阳板后不要夹任何东西,否则,拉遮阳板时,会掉下,就在这一分神的瞬间,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出现。

2、高架和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有限速,一般不得超过40码,这一限速是有道理的。哪怕后面车鸣笛催促,也不要超过50码。

3、弯道行驶的时候,一定双手握好方向盘,不可一只手腾出来干别的。

4、新手开车,副驾驶座尽量不要载客,聊天容易分神,容易闯红灯。

5、如果有一个空的收费车位和一个空的免费车位,停到收费车位上。免费“车位”之所以空着,要么空间小,要么难度高,要么有被协警或城管贴罚单的危险。而收费车位,一般比较宽敞,有收费员引导,并且不用担心因违停被罚150元,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撞到别人的车而废钱废时。

6、拿不准,就下车来看看,宁可多倒三把,不要盲目通过,新手不丢人,事故频出才丢人。

7、右拐弯时,一定要看两边后视镜,尤其是右边后视镜,也许会有白痴悄悄地开车躲在你的右边,如果撞了他的车,你至少50%的责任。

8、雨天、夜里、没有路灯、车多的地方,不要贸然停车,如果不甚陷入,下车看明情况,慢慢退出来。

9、对于新手来说,停车的时候,能头朝里开,就不要屁股朝里倒车,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停车。

10、开车前要养足精神,跑长途前夜,一定要睡足8小时,被负面情绪所笼罩的时候,不要开车,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11、开车要眼观六路,而听八方,按照怀尔斯生存手册之顶级驾驶,每5秒钟,要扫一眼后视镜。

12、在中国的路上开车,变道插队被视为一种严重挑衅。但有时又不得不插队,此时,降下车窗,伸出一只手示意,会降低对方敌意。

第四篇:辛亥革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风雨如

文章提要: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应当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最近,我读了几本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心有所得,写出以下几点粗浅的分析和认识。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革命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了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没有一个例外。辛亥革命亦是如此。

1903年,在日本的留学生陈天华写了两本通俗小册子,《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两本小册子在国内散播很广,影响很大。他说:列强“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的官府好像他的奴隶一般,中国的百姓好像他的牛马一样。”“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倘不把这个道理想清,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尚不知信。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抗,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抗么?”

也是在1903年,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他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与此同时,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著名文章。康有为说,“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所以他断定革命一定会造成混乱,不会有好结果。为驳斥这种论点,章太炎的文章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由于《苏报》发表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抨击皇帝和清政府,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便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邹容逮捕。1904年5月,他们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也是清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民报》发刊词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报》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所做的多年的艰苦的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就不会有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不仅引起了革命的人的不满,也引起了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民的强烈不满。农民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也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纲领的。这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求全责备。但是,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正是这些农民的反抗斗争,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下同)一书中写道:

在各地群众的自发斗争中,有两种斗争居于突出地位:一是饥饿的群众起来抢米抗漕;另一种是群众起来反抗清朝官方的所谓“新政”。这些斗争的锋芒都是针对着清朝统治者。有些地方的群众在进行这些斗争的同时,也打击洋人的势力。客观形势的发展使群众以低级的、自发的形式把反封建的斗争和反帝的斗争结合了起来。(第752页)

当时在各地办的“新政”,包括办学堂、办警察、修铁路,以至查户口、钉门牌等等。所有这些“新政”都引起了群众的怀疑和反抗,因为群众所看到的是横征暴敛的加强,他们根据经验也绝不相信这个只知卖国的政府会做出对人民有利的好事来。(第755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从这种斗争中看出群众的力量。孙中山在1907年发动钦州防城的起义时,对于当地农民反抗糖捐的自发斗争置之不顾,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事实上,这种到处蜂起的、自发的群众斗争,主要是农民群众的斗争,使清朝统治的基础发生严重的动摇,使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客观上说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依靠这种力量才能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一举而推翻清朝统治。他们不能自觉地组织和动员这种力量,又是他们虽然推翻清朝统治但并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的根本原因。(第758页)

广大的贫苦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群众在辛亥革命中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革命力量虽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但如果不存在这种力量,各省的“光复”不会这样迅速地实现。同时,因为这种力量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各省在宣布共和胜利声中,革命的果实都落到善于随机应变的旧势力的手中。(第856-857页)

辛亥革命18年后,37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完成《反正前后》一书。书中在回忆当时成都的情形之后,对上述问题做了比较清醒的分析:

但是,朋友,你们且莫忙单作为滑稽的现象,而以一笑付之。我有意把这些滑稽的现象写出来,我是想使大家知道保路同志会乃至同志军的军事行动的本质。那自然不是蒲殿俊辈所代表的立宪论者,也不是董修武辈所代表的革命党人,而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大众”!这种人民大众的威力,我们不要把它轻视了。就是他们,在竹竿头上绑的菜刀,手里拿着的吊刀子,不已成为推倒了赵尔丰的原动力,杀死了端方的原动力,乃至送葬了清廷的原动力吗?

要记着,辛亥革命是一九一一年。这后于一九○五年的俄罗斯第一次的革命仅仅六年,先于一九一七年的俄罗斯第二次革命也仅仅六年。革命的性质大略相同,然而革命的结果却完全两样!我想,假使中国有好的领导者,把那真正的革命民众从那时起便引到真正的革命的道路上,中国不早已有充分的力量和帝国主义者对抗,而成为世界革命的前驱吗?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次社会大变革的前夜,都会出现自发性的群众斗争。虽然这种斗争是盲目的,甚至是野蛮的,但是它又是合理的、正义的。因为这种反抗压迫的斗争,归根到底是被统治阶级逼出来的,这与《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是同一个道理。第二,当统治阶级处于末路的时候,它的任何“新政”都是对付群众斗争的骗局,都是为了苟延残喘,也都瞒不过群众的眼睛。第三,资产阶级革命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不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引导群众的自发斗争,使自己处于孤立状态,使革命归于失败,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历史教训。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呢?武昌起义者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夺取了政权呢?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由失去了领导的革命士兵们打响的,仅仅经过一夜的战斗,到了10月11日早晨,武昌的政权就掌握在革命士兵们的手中了。当时,同盟会的领袖们或在国外,或在上海、香港等地。发动这次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一些带头人都不在现场。孙中山曾说,他在辛亥革命前经历过“十次革命之失败”,也就是十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实际上不止十次)。他刻意组织、领导的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起义一次也没有成功,而不是由他组织、领导的武昌起义却在一夜之间成功了。从这些现象上看,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任何偶然性的事物之中都包含着必然性。恩格斯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如此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所以,我们不能把武昌起义看作一种纯粹的偶然现象。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武昌的革命士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个成功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多年间全国各地无数次的由无数革命党人和农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的自觉斗争或自发斗争失败之后结出的胜利果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说,武昌起义前的种种斗争都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到了1911年,星星之火就形成了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这是历史的必然。

当全国都布满了干柴的时候,干柴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燃烧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有干柴的地方,迟早要燃烧,这是一种必然。当火山进入苏醒期的时候,火山在什么时候喷发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火山矗立着,它迟早要喷发,这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当荡涤留在旧世界上的污泥浊水的怒潮已经隆隆可闻的时候,它从哪一条洪堤上倾泻下来,已经不再重要了。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在辛亥革命中,发生了多起新旧军队的反戈事件。特别是新军的士兵们,纷纷倒向革命,调转枪口,指向反对阵营。

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就是清王朝军事改革的产物——新军。武昌起义12天后,湖南、陕西两省省会发生新军起义。在一个月内,又有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上海,稍晚一点还有四川等地的新军起义。此外,清王朝的海军也倒戈到了革命方面。

而一向被视为可靠的旧军(巡防营),也有反叛的。湖南和陕西的旧军,几乎全数参加了起义。长沙城外的新军武装进城,守城的巡防营士兵不发一枪阻拦。贵州省城陆军小学堂的学生举行起义,巡抚衙门的卫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

这说明,当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当它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作为国家机器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具有讽刺性的是,清王朝苦心经营出来的新军,竟然成为埋葬它自己的一把铁锹。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日本出版机关刊物《民报》,比较有系统地宣传革命的主张。康梁的保皇党则随着清朝朝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而起劲地鼓吹君主立宪。这样,在1906年到1907年间,一方面以《民报》为主,一方面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为主,展开了一场革命还是改良的大辩论。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这场论战的中心问题,是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耐人寻味的是,在国内,主张改良的报刊能够公开出版发行,而革命派只能秘密传布他们的出版物。由此可见,改良派的屁股是坐在哪一边的。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力量推翻清朝统治,也正是打击站在它背后的外国帝国主义。同盟会的成员们都对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的事实感到愤慨,热烈地企望革命能使得中国获得独立。有些同盟会员明确指出,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称清朝为“洋人的朝廷”的陈天华是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又例如在《民报》上撰文的汪东认为,“及今之世,而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其末由”(第710页)

为了担心会遭到清政府的禁止,梁启超在宣言书中特别声明:“政闻社所执之方法,常以秩序的行动,为正当之要求。其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其对于国家,绝无扰紊治安之举”。这种跪在专制统治者面前乞求立宪的丑态,足以说明梁启超同样是迫切企待从清朝的立宪中找寻政治出路。(第719页)

立宪派使自己站到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革命派的猛烈的攻击。清朝政府已经极端腐朽,并且已经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工具,已经成为中国前进中必须扫除的障碍。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无可辩驳的事实,声讨清朝统治者的罪状,也就充分暴露了立宪派的立场的反动性。(第723页)

立宪派提出来这些说法,没有把革命派吓倒。革命派用朴素的逻辑,根据驳不倒的事实回答了这些说法。“内乱”难道是革命造成而不是清朝的统治造成的吗?难道不正是腐朽而恶劣的清政府造成了到处民不聊生,民变蜂起的情势吗?(第727页)

从孙中山、黄兴到秋瑾、徐锡麟,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把革命看做是和武装斗争不可分的。他们蔑视清朝的所谓立宪,也绝不相信那种认为“政治革命”可以用劝告、请求的方法来进行的说法。他们继承了中国农民革命的优良传统。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这问题是他们所没有解决的。(第746页)

从以上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际上还包含着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的主要矛盾究竟是民族矛盾呢,还是阶级矛盾?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水平,自然还没有达到从本质上区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高度,他们也不明白“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们从斗争的实践中已经朴素地意识到:既然清王朝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就必须把解决清王朝的问题放在首位。

吴玉章在他所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一书中,在回忆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906年的一场斗争之后,写道:

但是,康梁等人并不甘心于失败。当清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清朝的立宪功臣。于是,革命派与立宪派(改良派)的斗争便由以理论为主而转为以行动为主了。(第87-88页)

事实正像他所说的,当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就从笔墨之争变为兵戎相见了。例如:湖北的汤化龙排挤年轻革命军人,阴谋窃取军政府的权力;贵州宪政会引进滇军唐继尧部,摧毁由自治学社掌握的军政府;山西谘议局长梁善济于附从革命后,又在清军攻太原时充当内应;张謇以章太炎倡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为口实,诱使革命党人解散同盟会;在建都问题上,改良派群起责难孙中山,迎合袁世凯建都北京的愿望,实际上对袁世凯的窃国行为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危害作用加以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迷惑性。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在同改良派的笔战中取得了优势,使改良派威风扫地。但是,那都是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的,广大底层民众知之甚少。辛亥革命的狂飙给改良派以一种机遇,使他们处于一种很有利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没有当权,很容易把自己说成是赞成革命的;一方面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很容易拉拢一般年青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条件迷惑民众,从而在革命中或先发制人,充当革命的领导者;或后发制人,从革命派的手中攫取革命果实;甚或充当杀戮革命派的刽子手。

第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依附性。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刻没有忘记争夺领导权。他们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们是凭据自己力量做的吗?不是的。改良派身后站着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过是封建地主阶级用来篡夺革命政权的工具。资产阶级改良派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它在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决裂时,就只能依靠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些最反动的势力,充当他们的鹰犬。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导权问题上,从辛亥革命的开始到结束,从革命的中心到各个省份,反而是革命派颇为被动和狼狈。他们既得不到上层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支持,又不愿意到下层发动农民阶级,身旁还有改良派的掣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回味的。

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摇摆性。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的《前言》中,作者对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政治思想做了这样的分析:

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是充满了黑暗和丑恶的,但他们不知道,那丑恶和黑暗的根源正是他们恋恋不能舍去的东西;而唯一能够从根铲除一切黑暗和丑恶的,是来自人民的革命力量,但他们对人民力量,却比对于任何黑暗和丑恶更为害怕。

这里所说的,是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思想局限。同时,它也是自古以来一切摇摆于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局限。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而热情,时而消沉;时而激烈,时而绝望;时而首鼠两端,时而见风使舵……不就是摇摆性的体现吗?但是,所谓摇摆,只是暂时的,他们归根到底是必须选择的——或者光明,或者黑暗;或者人民,或者人民的反面。

列宁说:“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列宁选集》第2卷,第479页。)这是改良主义的本质。正是这个本质,决定了改良主义者,包括辛亥革命中的改良主义者的历史命运。

总之,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他们的种种劣行,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辛亥革命的失败,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改良派,但是,形象地说,他们在革命中确乎起到了一种“绊马腿儿”、“别象眼”、“防火墙”、“落井下石”的危害作用。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把这种政治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辛亥革命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这引起了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极度恐慌,因为那个制度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他们必须站出来捍卫这个制度,同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们充分暴露了狡猾性、欺诈性、残暴性等等恶劣的阶级本性。当革命浪潮猛烈袭来的时候,他们就后退一步,保存实力,让资产阶级改良派暂时站到一线,充当他们的盾牌。当资产阶级改良派筋疲力尽地排挤了革命派,企图或已经掌握政权的时候,他们就以逸待劳地一脚把改良派踢开。当改良派也抵挡不住革命浪潮,就要失守阵地的时候,他们就拔出剑来,赤裸裸地杀向革命派……总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阶级大搏斗中,封建地主阶级始终玩阴谋,耍手段,从而使自己占据着有利的阵地,在战斗中得心应手。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同资产阶级革命派作战的领军人物是封建军阀袁世凯。袁世凯的家族是几代的大地主,他在河南就有四万亩左右的土地。他对待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又打又拉的策略。可以收买的,他就收买,汪精卫等若干老同盟会的人不就是被他收买的吗?收买不了的,他就使用暗杀手段,宋教仁不就是死在他的手下吗?连孙中山这样身经百战的政治家,都曾一度踏入袁世凯的陷阱。

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够老道的了,他的身后还站着老谋深算的封建地主阶级,而封建地主阶级的身后又站着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列强。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在同三种政治势力进行斗争。加之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被篡夺以及袁世凯上台后所表演的种种丑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 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帝制),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是,它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统治,“皇帝”的名称变为“总统”,形式变了,内容并没有变,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毛泽东指出: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封建力量的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失败的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控制,对军阀袁世凯的支持,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表现妥协和寄予幻想;它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政党,组织松散,派系复杂;它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

鲁迅 先生在他的几篇小说中,以艺术的形式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不准阿Q革命,不正撩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的致命伤吗?《药》是写辛亥革命之前,通过华老栓给儿子买人血馒头的故事,展示了底层群众同革命和革命烈士之间的巨大隔膜。《风波》是写辛亥革命之后,通过仇视革命的赵七爷和不习惯于革命的九斤老太等人物形象,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有时,我竟这样想: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不读那些高头讲章,但是,不可不读先生的这些文章。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结论。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辛亥革命前后那些热血如歌的烈士们:林觉民、秋瑾、徐锡麟、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还有像陈天华、姚洪业、任鸿年那样的悲壮青年。此刻,他们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我的眼睛湿润了……烈士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啊!烈士们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事业,不能付诸东流啊!

——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

作者附识:

我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写这篇文章前,虽然做了一些资料准备工作,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尤其在引用史料、使用术语时,常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写了下去。——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巩固对烈士们的记忆,为了回顾历史,为了今天。文章是在较短时间中写成的,加之上述原因,一定会有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恳切希望网友们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第五篇: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个人备注:其实就是积极的给自己争取机会,不要闲着,要通过做事提高自己),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只有你才能对自己负责。

上一篇:工作心得社保局范文下一篇:工作计划的制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