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022-10-04

第一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

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安全保卫职能机构的加强和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信用社的安全防范能力,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但是,由于农信社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相应地就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压力,其不足和差距归纳起来集中表现为:

1、设施建设滞后。尽管信用社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已加大了力度,但是,从整体上看与行业规定和公安部门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防范报警设施成了摆设,中看不中用。

2、人员素质较差。一方面是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照章办事意识相当淡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信用社专职保卫人员自身素质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金融业务知识匮乏。

3、防范手段单一。首先是防御武器不到位,其次是联络报警方式单一。

4、预警反映迟钝。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形不成强有力的反击。

综上所述,针对这四方面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在安全设施建设上,必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既要重视其实用性,又要确保其先进性,形成一个整体,不可顾此失彼,有所偏颇,工作总结《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不能因设施老化、落后而影响业务发展。

2、要抓好职工全员的安全防范教育,使人人熟练掌握“三防一保”的具体规定和操作程序。

另外,要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及专职保卫队伍建设,苦练基本功,增强责任感,以自身素 质的不断提高来适应形势的发展。

3、在防范手段的完善和创新上,要注意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督促工作人员严格照章办事,规范操作。配备齐全必需的防范器材和报警设备。同时应着眼于现代化技术的逐步应用和防范设施性能的提高,报警通讯系统与公安部门联网,注意把联防制度尽快予以完善、强化,落到实处。

4、应提高预警反应的效率和速度。根据金融行业,特别是农信社网点的犯罪案例分析,在做到上述三方面工作的同时,惟有克服麻痹思想,强化预警效能,提高反应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针对信用社的犯罪企图,快速、有力地打击犯罪分子。

“三防一保”对于农村信用社说属于老生常谈,但必须常抓、常讲、常安排、常检查,只有使这一环节较快地强化和完善,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不断健康向上发展。

第二篇:纺织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管理工作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回龙坝纺织基地安全生产问题的思考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公安部、市区政府关于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回龙坝镇是纺织专业重镇,是重庆市认定的十大基地之一。纺织企业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上级要求和本镇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浅谈我镇纺织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纺织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镇纺织业从上世纪7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有整整40年历史,生产车间从简陋的家庭作坊逐步扩建增大,机器设备从初级的“有梭” 织机逐步淘汰升级到“无梭”织机、喷汽织机,产品从最初始的“筋常带”到现在的高中档服装面料。 2011年全镇织机总数达到23000台,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上缴税金4600多万元,从业人员工资收入达5亿多元。2011年后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纺织企业避险而停产停业,目前投入生产的织机仅有15000余台,预计年销售收入能达30亿元以上。纺织业在回龙坝40年的发展,给回龙坝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仍是沙坪坝区四大经济产业之一。

(二)生产现状

从2011年以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纺织业受到重创,辖区内600余家织布厂锐减到现在的35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从22000余人减少到12000余人;挡车工从看管8台织机增加到12台,作业时间从8小时的“三班倒”变成了12小时的“两班倒”,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增,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未完全得到纠正,不安全因素增多。

(三)面临的突出问题

40年来,回龙坝纺织业的自由发展,形成了“小、散、乱”不合理格局,留下了不少的并难以根除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近几来,由于市场疲软,较大部分纺织厂不能正常生产,企业主安全思想松懈,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风险意识不牢,使得安全隐患更加突显。

1、存在的突出隐患

1—1厂房:“三合一”厂房占70%,“人、产、货”在同一幢房内,消防通道狭窄或不通,消防救援难以实施;60%的生产车间为砖木结构,使用达20-30年以上,车间跨度大,人字架松动走性或雨水渗透朽损严重,还有10%的石棉瓦厂房,更不堪风雨狂虐;80%的纺织车间采用塑料布防尘隔热,遮蔽了房项的变化情况,在检查中难以发现安全隐患。2013年11月王德建织布厂800多㎡的厂房小青瓦房盖整体坍塌,幸因掉轴放假,未造成人员伤亡;

1—2机器:全镇还有20多台老式浆纱机和3000余台有梭织机,防护设施缺损,随时都有漏电或卷绞手指和衣裙的危险。2009年青松织布厂因织机缺护罩,将挡车工围裙绞进机器,造成一人死亡;锅炉、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虽然经过了年检、半年检,但由于使用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故障或事故。

1—3电路:线路陈旧,安装不规范,超负荷是纺织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多数企业建厂都有20-30年了,仍有不少企业还未更换过电力线路,还有少部分企业增加了机器设备,而未整改线路增容,还有私拉乱接的现象。

1—4粉尘:棉尘是纺织厂的必然产物。棉尘的清扫本应是纺织企业的日常工作要求,但部分企业主管理粗放,清扫不彻底,粘附在墙壁或房架上,日久而堆积,成为一大隐患。更有部分企业为保温保湿,用塑料布封窗封顶,空气不流畅,室内棉尘密度增大,更为一大隐患。同时,用塑料布封窗封顶后,一但发生火灾,塑料布着火后,每滴一火点又将成为新的火源,加速了火灾扩展漫延,是消防扑救的一大克星。

1—5装运超重超高,人货混装。打包后的布匹每个都在300斤以上,全人工装卸,时常都有人员受伤的发生。在装运过程中,人货混装,横跨公路上的各种线路有将人赶下车来的可能。

2、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劳动负荷过重。纺织企业安全管理大多是以多机台、多工序、长流程、流水作业及连续性大协作生产方式、轮班工作制进行生产的,一线挡车工大多随机运转,不停穿梭巡回,巡回路线长,且多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一方面不适当的工作负荷易造成员工反应低、注意力不集中、频频出错,做事求快,而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另一方面,由于用工荒,挡车工从看管8台织机增加到12台,作业时间从8小时的“三班倒”变成了12小时的“两班倒”,工作时间增长,加班加点现象较普遍,员工疲劳度增加,诱发安全事故。

2—2职工安全意识能力较差。为维持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往往忽视了“三级”安全教育,即使开展了培训工作,但效果很差,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保质、保量。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深,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2—3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回龙坝纺织企业的老板绝大多数是农民自发办厂而来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下,本身的安全意识不高,对自己的安全责任不明确,更谈不上如何排查隐患、整治隐患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尽管镇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和教育,也难以改变大多数“农民企业家”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

3、政府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安监队伍力量薄弱。面对分布在全镇范围内300多家纺织企业,只有4个人的镇安监办在监管力量上是确实手长衣袖短了,而村安监协管站的人员都是村干部兼职,在安监专业知识方面相对缺泛,在平时的安全检查中也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存在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整治,增加了隐患存量。

3—2基础设施难以改变。尽管镇党委政府一直对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难以改变简陋的基础设施,致使安全隐患整治收效甚微。当前,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有效的整治,将会成为积患,甚至会越积越深,危及到人的生命和企业的生存,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对策建议

纺织行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民生产业,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有市场就有企业生存的契机,稳定和支持纺织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战略。因此,进一步做好回龙坝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十分艰巨。如何做好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依法治安

今年,新的《安全生产法》已颁布实施,各级安全管理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新安法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红线,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依法治安,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手段给违法者和相关责任人套上“紧箍咒”,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逐步增强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坚持依责强安

依责强安就是要严格落实新安法规定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切实做到懂法守法、严格科学执法。

(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关键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根本。新安法从18个方面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必须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保障投入、严格管理、加强培训,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对照新安法和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管理;二是建立覆盖全体员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全员风险管控能力;四是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五是积极利用法律赋予的新手段,如引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更好地规避企业风险。

(四)强化安监队伍的组织领导

新安法实施后,各级党政领导和安监队伍的责任非常重大,加强安监队伍的组织领导是做好安监工作前提保证。安监人员除要认真学习新安法外,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依法执法。各级党政要切实关心爱护安监人员,在经济、政治待遇上要制定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安监人员爱岗、敬岗、敬业。同时,各级要加大对安监人员的执法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安监整体素质。

(五)改善基础条件是减少安全隐患的首要条件 就回龙坝纺织基地而言,40年来纺织企业的欣起,在当时的条件下,各方基础严格来讲就不具备办厂,农民要发展经济就自发开办,在布局上形成了“散、乱、小”格局,厂房条件、机器设备、道路设施无形中早已有了安全隐患,这些积患始终是镇安监人员的“心头病”,要改变这局面,唯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我们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建议:尽快启动物流园5平方公里产业加工区建设工程,让回龙坝纺织工业进园,淘汰落后产能和简陋的生产用房,彻底消除安全环保隐患存量,逐步形成“纺—织—染—服装—床上用品—建筑布料用材”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功能齐全的供销市场,使回龙坝纺织真正实现提档升级。并依托兴隆场编组站运输口岸,减少大型货车货运量,降低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只有这样,曾经闻名全国的回龙坝纺织业才会做大做强,才能真正成为沙坪坝区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

回龙坝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15日

第三篇: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不少地方和企业存在重安全硬件建设、轻安全培训情况,研究少、投入少、检查少。

2、企业主体责任不够落实:

不培训、假培训、低标准培训问题较为严重,一些大企业外协工培训不到位。

3、培训针对性不够强:

有的偏重课堂讲授,实操训练不多;有的为挣钱而办班,不严格执行培训大纲;有的考核不严肃,对质量缺乏约束。

4、培训基础不够扎实:

各地发展不平衡,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培训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培训市场须进一步规范。

5、培训执法力度不够大:

培训检查的频度、深度和力度不到位,处罚和问责少,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第四篇: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黄永强

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部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局影响全局,不是中心牵动中心,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部队担负的各项勤务保障任务日益繁重,车辆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部队车辆事故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如何加强当前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车辆事故发生,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是新时期做好部队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把握规律特点,摸清管理现状,充分认清车辆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原理,说明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时间,在其它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可能导致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有再过硬的技术,再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车辆安全管理的两点认知:一是严格的规章制度、积极的方法手段和严密的工作措施要覆盖车辆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各个环节均在有效控制中;二是小隐患、小问题是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而致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当前,部队车辆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车辆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容不得半点的麻痹和大意,可以说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 1 -

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开展和部队安全稳定。然而,部分领导的重视仅仅是局限在会上强调和口头部署,不能准确掌握驾驶员队伍的思想、工作情况和车辆状况;车管干部和驾驶员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握不够,没有从根本上将工作落在实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给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埋下了很大隐患。

(二)维护保养不到位。当前部队车辆安全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重使用、轻保养。一方面,由于车辆使用频率高、行驶路况差,需经常性、定期性的维护保养,但部分单位由于经费的制约,车辆维修投入不足,往往将保养工作集中在每年的装备换季前,导致车辆安全性差。另一方面,驾驶员责任心不强和技能不过硬,大部分驾驶员普遍对车辆保养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掌握,导致车辆维护不及时。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在部队车辆管理方面,各级均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如车辆派遣、车辆维修保养、车场日等等。但在落实过程中,这些管理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落实。个别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偶有发生。

(四)监督检查不到位。从以往经验看,车辆派出后的车辆动态、驾驶员动态难以实时掌握,是车辆管理的一个盲区和软肋。另外,当前分管车辆的领导和车管干部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车管干部大多为兼职,由于自身工作量比较大,平时仅仅将工作落实在簿册填写上,自身对车管知识掌握有限,不能对

车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有效监督。

二、准确研判形势,找准根源症结,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影响部队车辆安全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车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当前部队各项任务繁重,确保车辆绝对安全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也是前提。部分领导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对车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认为只要不出问题,不发生事故,车辆管理工作就算过关,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疏于管理,致使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安全隐患成为了事故苗头,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时,个别领导干部认为车辆管理属于行政管理工作范畴,业务部门不负主要责任,有的甚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工作主动性,出了问题推诿扯皮。

(二)车管干部和驾驶员技能水平不够。由于受客观条件和驾驶员自身因素的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会开车”的层次上,多数驾驶员对现有的驾驶水平缺乏精益求精的进取态度,实战意识不强,只满足于一般的驾驶操作。有的驾驶员虽然通过了培训、取得驾照,但自身驾驶技能不过硬,更谈不上对车辆保养维护基本常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制约了车辆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车辆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当前,虽然车辆管理工作制度比较健全,也能够做到定人定车,但车管干部以及

驾驶人员作为车辆管理执行人员,普遍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落实上级规章制度力度不够。有的驾驶员只开车、不养车,认为只要车能跑起来就不需要维护和保养,导致车辆故障和隐患积少成多、毛病由小到大。有的驾驶员虽然落实车场日制度,但只是对车辆外表清洗和擦拭,并没有对车辆发动机、机油、电路等进行彻底检查和保养,久而久之,造成部件的损坏或报废。还有的个别领导干部或车管干部考虑眼前利益,不按规定行驶里程对车辆进行保养,车辆各部件的性能下降,缩短了使用寿命,甚至带来车辆安全隐患。

三、抓住主要矛盾,注重信息应用,进一步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效能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在部队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部队管理效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部队车辆管理,也应注重信息应用,提高部队车辆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远的拉近管、近的放大管、动的全程管、静的精细管”。

(一)抓牢学习教育环节,实现安全教育网络化。驾驶员是车辆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抓好车辆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管车先管人,管人先抓思想”的理念,首先解决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开展专题教育、技能培训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

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可有效解决安全教育制度不落实、驾驶技能不过硬等问题。同时,依托地方交通监控系统,建立交通违章月抄报制度,有效解决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不系安全带、打手机、开“霸王车”、“英雄车”等问题。

(二)抓牢检查监督环节,实现奖惩激励制度化。林纳斯定律告诉我们,足够的眼睛,就可以让所有的问题浮现。当前,车辆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是车辆派出后,即脱离了管理视线,往往各类事故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对此,可安装车辆GPS定位系统和车载无线电话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对车辆运动轨迹、行驶区域、行驶路线、行驶速度进行实时、全程跟踪监控,回放倒查,确保车辆管理实时化、可视化、可控化。通过跟踪监控情况,对驾驶员进行奖惩激励,激发驾驶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抓牢维修保养环节,实现分析评估科学化。车辆的日常维护是保持汽车正常技术状况的基础性工作,日常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对此,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研发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系统,对每台车辆建立电子维修档案,详细记录车辆的故障问题、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次数等,实时掌握车辆维修保养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使用,使车辆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安全可靠,还可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

(四)抓牢车辆派遣环节,实现动态管控常态化。当前,部

队车辆管理存在派车审批不落实、随意出车等问题,给安全稳定造成了很大隐患。对此,要紧紧抓牢派车环节,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在源头上做好预防,减少隐患。要研发车辆派遣管理系统,在营门设立配套的门禁系统,记录出入车辆及时间,未经审批的车辆外出将及时报警予以阻止,同时通过系统实现进出车辆自动分类登记、违规事件报警、车辆动态数据自动传输、车辆识别、语音管控、外出车辆情况自动跟踪等功能,进一步规范车辆派遣程序,杜绝车辆未经审批外出问题,并简化车辆派遣和登记手续,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快捷化派车。

作者系某集团军装备部助理员

通联:江苏省徐州市金山东路8号73061部队装备部

邮编:221008

电话:0591-42440(军)、0516-83342440(地)

第五篇: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是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安全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构建***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态度消极或被动应付,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有的地方和重点工程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招商引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有的甚至以挂牌保护为由,回避安全监管监察。一些干部群众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体系不到位。一是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足。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但由于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加以明确,质量与技术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甚至一些负责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的部门,实际上也管起应属于综合监管范围的某些工作。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顺,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呈逐级衰减状况。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级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几乎陷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困境,所承受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大大超过其拥有职权应承受的、权责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从政府层面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未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用于安全生产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3%。从企业层面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不少企业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造成许多历史遗留的隐患难以整改。从当前经济层面上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当前缺煤少电、煤价上涨的情况下,有的煤矿以调煤保电为借口,不顾安全条件大干快上,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主体责任不到位。一是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技术装备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各类事故多发。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如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没有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事故隐患整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所需的经费没有保证。四是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少非公有制小企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用的大量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各类事故的直接引发者和受害者。

(五)安全基础不到位。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比较集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容易出现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也容易出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从业人员、交通工具、乡村道路不断增加,渔业生产、水上作业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员不断增多,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人流物流量增大,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 构建***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是保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也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一项重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重物大事故不断,今天这里死人,明天那里爆炸,老百姓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就会受到质疑,执政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工作部署、落实、检查的内容,切实落实各个层面上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政府层面上。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准入条件,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地方和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强化安全基矗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法律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上。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社会层面上。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形成***监督、群众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四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体系,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 (二)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确立统

一、高效、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对于目前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专项监管职能及部分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则应淡化带行业主管部门性质的直接监管的色彩,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盛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设置,或在四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也可以对现有乡镇的安办实行双重领导,由县(市、区)级安监机构进行业务领导,在对其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乡镇安办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常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鉴于现行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进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配套必要的安全防范、救助设施;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加大对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和防范设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借口削减安全必要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低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娶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政府的日常强制管理,通过监察督促等方式,确保企业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只有通过现场执法,才能消灭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五是严格事故查处,强化责任追究。要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 (五)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生产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组建起“指挥得力、反映灵敏、功能健全、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并处置突发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紧急情况的能力。三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安全素质和发展能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逐渐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的作用,把安全生产作为行业自律的一个重点内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

上一篇:安全检查维修管理制度下一篇: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