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学案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诗词五首学案范文

语文版九年级上24课诗词五首学案

《使至塞上》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4.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段不少150字的描写片段。

6.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7.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 《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泊秦淮》的作者是( ),诗中的《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南朝的 3.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 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达官贵人。“隔江犹唱”的“江”是指秦淮河。D本诗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儿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 4.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5.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使人怎样的感情?

《浣溪沙》

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得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2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无题》

1.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在下面

2. 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水调歌头》

1.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 ,以积极乐观的矿达情怀作结。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3. 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笤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5.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 )。

第二篇:古诗词三首学案

《古诗词三首》学教方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预习指导

1.预习《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诗词背景等知识。

(2)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将古诗词读正确,并且要写一写这里面你不认识或认为不好写的字。

(3)划出有疑问的地方,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4)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试着自己翻译一下诗句。

3.达成目标:将三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正确书写生字。能大致说出文章大意。

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二).重申目标

(三).我学我会 1.独坐敬亭山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2.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3.忆江南

●总结上面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研讨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检测评价

四、知识拓展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桂林山水》学教方案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我将通过读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我还可以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预习指导

1.请同学们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初读文章,划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2.然后将课文读正确后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初读感言。

3.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或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感受或疑问。 4.你要达到的目标是:

(1)熟读课文,朗读课文时不丢字,不错字。

(2)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能够简单的概括内容。 (3)读书有自己的见解,或是感受,或是疑问,要有记录。

(4)能对课文的生字词和优美词语正确读写,听写最多不能错两个。

课文脉络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二).重申目标

(三).我学我会

1.检查预习情况 2.总结预习情况 3.朗读感悟

(1)展示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 (3)师生引读。

(4)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小组的其他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4.理清文章思路

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 ②归纳。

5.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四).研讨展示

1.质疑问难:请同学们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问题: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学生相互交流。

点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4.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背诵课文。

(五).检测评价

四、知识拓展

相关链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由于石灰岩地形发育,加上地下水的溶蚀,使桂林诸山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竹笋、翠屏、巨象、骆驼等,形象万千,景色秀丽,尤以象鼻山最为酷肖。桂林山多岩洞,洞内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奇状异态,琳琅满目。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与西来的阳江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像玉带般旋绕城区。桂林之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青山腹水,景色清幽,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桂林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为桂林山水写下了赞美之词,留下两千多件石刻题记,使桂林的山水同时成为珍贵的文物宝库。

《乡下人家》学案

西山底学校

王清梅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词语感受乡村生活和谐。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小诗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诗,想象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鸡儿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家人露天晚餐,夕阳鸟儿如画,

虫儿轻声吟唱,最美乡下人家。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自定目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乡下人家是什么样的?

2、乡下人家有什么特点?

3、你最喜欢乡下人家哪一点?

三、合作交流,重点指导。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A、(课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体会“探”字,并感受拟人句的写法。

B、(课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体会“朴素”“华丽”的迷人景色,感情朗读并进行背诵积累。

C、(课件)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体会“天高地阔”乡下人家和谐的生活。

四、图片欣赏,升华情感。

五、感悟特色,自由练笔。

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一段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读诗:

一锄一锹一豆一苗,

一花一果一汗一笑,

一季一景一家一貌,

一餐一觉一暮一朝。

2、推荐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第三篇:诗词语五首 学案

诗词曲五首 巩固学案

主备人:刘娟闫景民张君萍审核人:复核人: 学习目标:

1、熟记五首诗词曲的文学常识,准确背诵默写全文,

2、能赏析名句,准确表述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

1、背诵五首诗文

2、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诗人。 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⑦《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

3、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回顾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3、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6、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

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8、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1、(2009年)沈阳市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2007年)梧州市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3、(2008年)成都市《赤壁》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资阳市《过零丁洋》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

四、探究性练习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第四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唐诗引入新课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第五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共三课时

设计张丽梅 史晓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2、两首诗词的名句:

3、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 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 给下面字注音。 冢()窦() 雉() 羹() 贻()戍()貂裘()

3、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3)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4)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5、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

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B、

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C、

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

6、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饿沉重苦难。

7、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第二课时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满江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5、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6、两首诗词的名句:

7、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8、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五、学生小结 当堂检测

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给下面字注音。 万兜鍪.秋容如拭.侬蛾.眉莽.

红尘

3、理解性默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满江红》

(1)、表现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的诗句(2)、表现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诗句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诗词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3、本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4、本首诗词的名句:

5、本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6、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本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本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本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公输》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共1课时

设计:张丽梅史小波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

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3、教师指导朗读,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理清行文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提示: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哪几个步骤?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我的疑惑:

当堂检测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并整理出本小组

内的疑惑。我们组的疑惑:

五、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墨子是怎样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2、墨子在说服公输盘和楚王时,采取了什么方法?

3、公输盘最终是用什么逼楚放弃攻宋的?本部分你想到了一个什么成语?

六、总结升华:

思考、交流: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八、当堂检测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敝舆.()鲋.鱼()守圉.

之器()禽滑.厘()短褐.()麋.鹿()楩.

楠()

2、解释加黑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 (6)以.

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

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

也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此为何若人?

五、学生小结

1、背诵、默写《朝天子咏喇叭》

2、理解性默写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

上一篇:生产总监职责范文下一篇:生产计划制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