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其人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庄子其人范文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沟通之道

知己知彼的沟通之道

随着部门团队2002届一批新的带队主管在开始陆续承担省级代理业务工作 ,承担的职责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 ,工作角色发生一些转变,对于每个人自身的工作技能尤其是沟通技能需要向更高的层次提升:

沟通态度: 当我们派驻到一个新的的区域,接触新的的代理商业务团队,面临新的的工作岗位,承担新的的工作职责,我们有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是个新人,是不是会时刻保持种低调的学习心态去做事、去做人?自己的上级到达派驻区域是不是积极主动将近期工作情况和后期工作计划在第一时间有效沟通?

沟通对象:在新的区域工作面临不同的沟通对象,一级代理、一级业务团队、自己的直接上级、二级代理、关键客户、相关业务支持人员、公司同事,我们是不是及时、积极主动的在与相关人员交流,获得理解、支持。

沟通方法:在业务工作中如何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对公司运作、生意体系、一线市场状况的反馈

最近有些同事跟我沟通感觉有一些障碍,我觉得可能是沟通方法上,如何有效沟通其实很简单,东西都已经给了大家,也有同事做过相应的培训:

1, 针对性的从全面系统入手:沟通中及时将各地的评分体系,生意目标计划,工作策略,目前的生意状况,得分状况,与目标的差异,原因分析,下一步工作计划,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2, 站在对方的角度:我们有些同事有时很少沟通,但是一旦电话沟通起来就要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时间进度走;不管别人是不是在开会或是在开车什么的,是不是不太方便,

目前沟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只是在谈一些工作的细节琐事上问题,也不关心我是不是有兴趣听。

运用口头方法讲信息,预先无准备,不分对象,不分可不可控条件,

总是在强调地方区域的的困难,强调一些正常业务以外的东西

出现了问题找原因发现是自己能控制的方面,这只能证明你自己无能;

进部门工作了几年有些同事沟通效率没有太多长进,培训大家的全局性的事情又不跟进,想法太多,执行能力太低,如果总是这样在和我沟通,那我就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沟通之道

其实要做好有效的沟通其实不难,建议各位提前一周时间将需要沟通的内容整理好,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我,并以短消息的形式通知我,在电话沟通中把握关键的几个方面,目前生意状况和目标差异,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重要策略,要支持的资源,与自己的主管沟通同样如此,你自己准备的越充分,对相应的状况了解的也就越多,沟通方法合理,沟通的效率也就越高。

第二篇:于丹其人

于丹子

于丹天天解读老祖宗,老子解读了,孔子也解读了,好像还有好几个子的。你说这些个子都是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怪杰,你于丹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的毕生思想、心血解读的一干二净了,还一下子同时解读这么多位子的东西,让人觉得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还让人不让别人活了,你都做完了,别人做什么啊!再则,真的“解读”了吗。好像老子的那个思想与天连和地接,讲究参透人生,了解宇宙苍生。而最终了解小小的人类的生存这道、为人之道。因为他老人家认为,一生

二、二生四,再生万物,世间百态,种类繁多,不能一一作解,但其本源来自于“一”,地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溯本求源,找到他的初始源泉,只要了解了其原始状态的运行规律,自然对于他的变数便能掌握了。于丹能够这么快就把老子的东西搞得一清二楚了?老子清净无为,可不比于丹子整天为名苦奔波,为利伤感情了。于丹为了搞学问而搞学问,孔子、老子二人的学问,思想好多冲突之处, 所以解读他们思想的后人要想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真谛,不仅要进入他们生活的年代,考虑他们的人文环境,还要重要的是喜欢他们,与他们的思想跨时空的衔接,我看于丹子够呛能做到这点,怎么说你也不能又喜欢男人,又喜欢女人吧,这样说比喻不当,但于丹子这样左右逢源,忽孔忽老的做法,让人感到她有些急功近利一般,一看到孔子”火“了,马上盘点剩下的“子”一看“老子”还没被人搞过就夜读"老子“天明出书。红红火火的,把”子“进行到底。这样看来于丹不

厚道,引申出来就是于丹对”各位子的“的解读,不会透彻。再看其为人近利,做事急功,可知其根本就不适合诠释几位先贤的哲学思想。人生不过几十年,让人打、让人骂,都算一个经历,如果真的与老子,一心,与孔子一体。谁又在乎这些凡事。于丹让人恐吓我看正是她回首往事的好时机。

2008-11-04

专业学术的东西就不太懂了,自然不能哈达家门接上火,但是于丹这么热衷名利可不太像老子庄子那种无为而治的性情,如果她真崇尚我们古老文明那就应该懂得,什么叫妇道,这么抛头露面那也不怎么成体统啊,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古人的有些思想的确不落后,但是达到言必称孔孟,行必效老庄,就有点假面孔了。于丹啊不管如何拼命解说古书,都好似口头禅一般,有口无心,之乎者也不离口,却不明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中国文化并没有侵心入脾,只是不断用一些子们说过的话来给自己找理由,给人们的行为找标准,

2009-5-19

第三篇:雷锋 知其人

知其人: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原名雷正兴,因出生在庚辰年,家人取乳名“庚伢子”。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贫苦农民家庭 ,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 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这根木柱打到了雷锋右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和来自沈阳的医疗专家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知其事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

1 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平时他在劳动时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肯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送到家。

知其文

雷锋日记 1月12日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那上面讲了许多向困难做斗争的道理。文章说:

“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来到的时候,可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个考验的关口。经得起考验,顺利的通过这一关,那就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经不起考验,通不过这一关,那就要成为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文章还说:“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碰到严重的失败,也不至气馁灰心,而永远是干劲十足,勇往直前,终于成为时代的闯将。”

1月18日

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

2月15日

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过去有人讽刺我说:“你积极有什么用,那么点的小个子,给你150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我听了这话,还埋怨自己为啥长这么点小个子呢!

可是,您老人家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话给我很大鼓舞。个子小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

1月1日

1960年已过去了。新的1961年在今天已开始,今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入伍一年来,我在党和首长的培养教导下,由于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学会了很多军事技术知识。刚入伍时什么也不懂,手拿着枪还心惊肉跳只怕走火。由于连、排首长把着我手教,因此我才学会了射击,投弹也是同样的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汽车理论和实际驾驶学习,每次测验也都是5分。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后,心里变得明亮了,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了,干劲越来越足。由于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因此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出一点点

2 成绩。并于1960年11月8日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从一个流浪孤儿,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教育、同志们帮助的结果……我要永远忠于党,保卫党的利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知其言

雷锋名言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3、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5、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6、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7、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8、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践其行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的励志歌曲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向雷锋同志那样做着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向雷锋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3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4

第四篇: 吴武陵其人其事

叶 航

据《江西通志稿吴氏族志》载:濮阳吴勔热衷于悠游名山大川,当他经过江西贵溪时,见这里山清水秀,便深深爱上了这块宝地,于是举家迁居于此。其后裔非常发达,成为贵溪的名门望族,贵溪翰林桥吴家、仰潭吴家都是吴勔的后裔。吴勔在贵溪生有五个儿子,其中吴武陵(约784—834)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一位很有个性、很有特色的作家。在整个唐代的江西散文作家里,他的成就首屈一指;在中国散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新唐书•艺文志》载:吴武陵有书一卷,诗一卷,《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但他的著作大部分失传,《全唐诗》卷479存其诗二首:《贡院楼北新栽小松》、《题路左佛堂》;《全唐文》卷718存其文七篇:《上韩舍人行军书》、《上崔相公书》、《遗吴元济书》、《遗孟简书》、《谏窦易直》、《新开隐山记》、《阳朔县厅壁题名》;《贵溪县志》收其诗两首:《长陇山》、《龙虎山》。由于吴武陵仕途坎坷,官位不显,晚遭厄运.身后冷落,因此后人对他知之甚少。

阴错阳差中进士

史书对吴武陵的记载始于唐贞元末年(公元802—804年)。唐朝“政府”有一个传统:凡家庭贫困的举子进京赶考前可以向地方长官申请资助。这年,青年才俊的吴武陵准备进京赶考,临走前照例向饶州刺史李吉甫请求帮助。然而李吉甫态度傲慢,只送给了他五匹土布和三匹丝绸。吴武陵嫌少,很不高兴,竟将绸、布退了回去,并附了一封信给李吉甫,信里言辞很是不敬,还数落起李吉甫的父亲李栖筠的旧事。

原来李栖筠当年赶考时也很窘迫,于是进见维扬护军宋甄请求帮助。宋甄架子很大,对李栖筠不理不睬,李栖筠便当场吟诗一首:“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有空归。严霜昨夜侵人骨,谁念高堂未授衣”,宋甄方才送了点薄礼打发李栖筠。

李吉甫见信又气又恨,心里很是惶恐,担心吴武陵将此事到处张扬。天黑后,李吉甫急于召见吴武陵,并送给他两百斛(一千公斤)大米。此后李吉甫对吴武陵一直记恨于心,而大大咧咧的吴武陵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把李吉甫给深深得罪了。

几年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吴武陵再次进京赶考,冤家路窄,当年的饶州刺史李吉甫几年工夫步步高升竟爬到了宰相的位置。这年的科举考试由礼部侍郎崔邠主持,崔侍郎将放二十七人及第,他拿着录取名单去相府给李吉甫过目。李吉甫见到崔侍郎突然想起吴武陵今年也来赶考了吧,并联想到几年前吴武陵对他的无理和羞辱,心里怒气难消,还没看名单就迫不及待地问:“吴武陵中了吗?”崔侍郎一听,以为吴武陵是李吉甫要推荐的人,虽然吴武陵名落孙山,但他急中生智,赶紧说“中了!”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李吉甫接旨”的喊声,李吉甫急忙出屋接旨,崔侍郎不慌不忙地拿出名单,在第二十七名的后面加上了吴武陵的名字。好一会儿,李吉甫回来了,接着刚才的话说:“吴武陵这小子是个粗野之人,怎么配中进士呢?”崔侍郎一听,这才明白原来李吉甫是不想让吴武陵中举,阴错阳差,反倒为吴武陵的落榜扭转了乾坤。面对白纸黑字,骑虎难下的崔侍郎心里一个劲地骂自己自作多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只有将错就错,他说:“吴武陵的品行我倒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的文笔很好,现在名单已经定了,怕是不好更改了。”李吉甫不好多说什么,也只有顺其自然。

吴武陵向李吉甫请求资助没有如愿,竟揭人家的隐私,年轻人真不懂事。而李吉甫却企图以断送吴武陵科举前途作为报复,也实在是过分。看来“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是因人而异的。

最有意思的是放榜那天,吴武陵看到自己的姓名派在榜的最后,竟指手画脚地对旁边几个朋友说:“想不到崔侍郎今年把榜排倒了。”意思是他本来是顺数第一名的,因为排倒了榜,才使他变成了倒数第一了。当时周围的人听了这句话都很惊讶,吴武陵确实有点恃才狂傲。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登第的隐情,如果知道,不知会作何感想?当然,吴武陵原来榜上无名跟他的才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时行朝廷命官公荐人才,而他不谙也不屑此道。但吴武陵确有奇才,不久便官拜翰林学士。

永州结识柳宗元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走马上任才一年的吴武陵便被李吉甫抓住把柄贬到永州去了。在永州,吴武陵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柳宗元十分高兴这位年轻人的到来,对他另眼相看,并引为知己,彼此惺惺相惜。柳宗元对吴武陵的文章赞赏有加:“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吴武陵对大自己十几岁的柳宗元非常敬重,把他视为良师益友,常常虚心请教,而柳宗元则以“仆滋不敢”的谦恭相待。他们经常诗文唱和,秉烛夜游,成为患难之交。

在永州,柳宗元很多诗文作品都写到了吴武陵,如:《贞符并序》、《复吴子松说》、《同吴武陵送杜留后诗序》、《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小石潭记》、《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等,其中有些大作还是在吴武陵不断鼓励和再三督促下完成的。从中可知,吴武陵是柳宗元贬永州期间在学术研究上互相切蹉交流不可多得的文友。

当吴武陵得知柳宗元因被贬永州而中断了《贞符》的写作时竟“叩头邀臣”说:“此大事,不宜以辱故休缺,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以核万代。”在吴武陵的极力劝说下,柳宗元终于“不胜奋激,即具为书”。

《非国语》是柳宗元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吴武陵读完《非国语》初稿后大加赞赏,使柳宗元受到巨大鼓舞,并对完成这部论著充满了信心。

吴武陵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柳宗元曾由衷评价他:“吴武陵,刚健士也„„”。元和二年镇海节度史李錡谋反,睦州刺史李幼清(后叫李睦州)因不愿为其所用而被诬陷。李吉甫讨平叛乱,李錡被杀,李睦州的冤案自然大白于天下,但令人气愤的是朝廷却没有给他官复刺史原职,而是降级为永州员外司马。李睦州自己缄口不言,吴武陵却“怀不能忍”,“于是踊跃其诚,铿锵其声”,勇敢地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柳宗元“闻吴之先言者,激于心,若钟鼓之考,不知声之发也,遂系之而重以序”,从而激发了内心压抑很久的心声而奋笔作序。《序》文中吴武陵为朋友、为正义慷慨陈词,不畏险恶的形象跃然纸上。

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回到长安,但他念念不忘患难与共四年的柳宗元,多次向新任宰相裴度和工部侍郎孟简陈述柳宗元的不幸,请求他们帮助柳宗元调出穷乡僻壤。后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虽然官位升了一级,但柳州比永州离长安更远。吴武陵又对斐度说:“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他还写信给孟简:“古称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霆砰电射,天怒也,不能终朝。圣人在上,安有毕世而怒人臣邪?且程、刘二韩皆已拔拭,或处大州居职,独子厚与猿鸟为伍,诚恐雾露所婴,则柳氏无后矣。” 由此可见吴武陵为人正直、仗义,对朋友忠诚不渝。

伯乐相马荐杜牧

太和初(公元828年),吴武陵入为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崔郾受命于东都洛阳任主考官,一时中书省、尚书省、黄门省的大员一起涌向常乐传舍,盛况空前。

这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也来赶考了。考试前,他先找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请吴太学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在当时这种走后门的行为叫“行卷”,就是应试的举人把自己撰写的诗文做成卷轴,投送至公卿大臣之门,以求得到推荐,是公开操作的。若不按照惯例向权贵们行卷,反而会被认为你目中无人,恃才自傲。

杜牧此前混迹江南,沉迷酒色,无所事事,吴武陵早有耳闻。今日见他相貌清雅,举止有度,倒有了几分好感,待看完《阿房宫赋》后,不由得刮目相看,拍案叫绝:“‘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之扰扰,梳晓鬟也„„’写得好!写得好!真乃神来之笔!先生有济世之才,为何„„”进而劝他不要自暴自弃,要洁身自好,力求上进。杜牧听了吴太学的话大受鼓舞,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事后还写下了著名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诗句。

吴武陵收起《阿房宫赋》赶紧骑着驴子去见崔郾,崔郾听说吴太学来了,很惊讶,立即迎了出去。吴武陵说:“你以德高望重为皇帝选拔人才,我怎么能不帮你略尽微力呢。前几天,我在太学里见几十个学子围在一起读一本书,大家又是赞扬又是鼓掌。待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是在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我看这个杜牧真有扶佐君王的才华。你这个主考官日理万机,恐怕读不到这篇文章。”说着便从袖中取出杜牧的文章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高声诵读了起来,崔郾听后发自内心大加赞赏。吴武陵趁热打铁地说:“那就请你选他做状元吧。”崔郾面露难色地说:状元已经定了。原来,有人比杜牧先走了后门。吴武陵只得降低要求,请求将杜牧取为第二名或第三名。想不到就连第四名也被人捷足先登。吴武陵说:“实在不行,就第五名吧。”崔郾未及作答,吴武陵愤然对崔郾说:“取不上就算了,把《阿房宫赋》还给我!”崔郾赶紧赔着笑脸说:“我答应你”。崔郾转身回到屋里对在座的官员说:“刚才吴太学帮我选中了一位第五名的人。”人们纷纷问是谁,崔郾说:杜牧。有人说杜牧这个人生活作风不好,崔郾说:“我已经答应了吴太学,杜牧即使是个杀猪卖酒的,也不能更改了。”

这样以来,尽管杜牧才高八斗,也只能屈居第五名了。不过对于这个名次,杜牧自己倒很满意。皇榜发布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真是春风得意。

都说性格即命运

吴武陵虽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行为轻佻,又喜欢揭发别人的阴私,跟不少达官贵人都发生过冲突。因此,很多人都怕他。

大和六年(832年)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被召为兵部尚书,第二年又升为宰相。当时吴武陵任韶州刺史,一次因经济问题被人告发,办案人员在李德裕的指使下对吴武陵很是无理,吴武陵看到此等得志小人非常气愤,于是在路边佛堂里题诗曰:“雀儿来逐飏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其桀骜不训的强悍之态可见一斑。事后吴武陵被贬为潘州司户参军,不几年便郁愤而逝。

第五篇:韩复榘的其人其事

韩复渠

在民间戏说中,韩复榘最遭人诟病的是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草菅人命的旧军阀;作为一名封疆大吏,以韩复榘的真实阅历和见识,他绝对不可能连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都不懂,更不可能说出那些令人捧腹的幼稚话来。事实上恰恰相反,韩复榘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当时有两项特长,一是书法,二是诗文。当年他投入冯玉祥的队伍中时,就因为这两项才能而在半年之内由正兵提升为营部“司书”,那可是公认的军中“知识分子”。

冯玉祥对韩复榘还是很看重的,凡事都带着他。在清末的时候,冯玉祥搞了一个反清的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韩复榘也是成员之一。事情败露后,冯玉祥和韩复榘等人均被开除军籍,所幸冯玉祥后来得到老长官陆建章的帮助并重整旗鼓拉起一支队伍。韩复榘得知后,随后再次投冯,并由连长到营长、由团长到旅长,最后成为师长、军长。

在冯玉祥的眼里,韩复榘是能打仗的,他当时与孙良诚、石友

三、孙连仲四人并称为“四小虎将”,为冯所器重。在北伐战争中,韩复榘指挥所部先后击溃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和张作霖的奉军,一时间名声鹊起,成为举足轻重的方面大员。

1929年,李宗仁率桂系反蒋的时候,蒋介石派人联络冯玉祥一起打李宗仁,而冯玉祥则企图趁蒋、李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来个渔翁得利,因而派韩复榘率军南下武汉,但不出力只是暂时观望,谁打赢了就帮谁。不料桂系部队突然发生哗变,蒋介石很轻松的便击败了李宗仁并占领了武汉,结果冯玉祥计谋未得逞。

这时,蒋介石也看出冯玉祥不怀好意,于是便试图收买韩复榘、分化西北军,以削弱冯玉祥的势力。蒋介石夫妇把韩复榘请到武汉好生招待,一口一声“向方兄”(韩复榘字向方),并送了十万大洋作礼物,这下让韩复榘很感动,而这时却有人趁机造谣说,蒋介石把韩复榘收买了。这话传到冯玉祥耳中后,冯、韩之间便开始出现裂痕了。

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阎锡山、冯玉祥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韩复榘、石友三不同意冯的意见,结果背冯投蒋,由此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让开河南战线给蒋介石的部队,韩复榘则在津浦线上对付阎锡山的晋军。 中原大战的结果是冯、阎大败,韩复榘也就保住了山东省主席的地位,由此督鲁达七年之久。冯玉祥的思想作风对韩复榘影响至大,比如俭朴、平民化思维,韩做大官后,他认为人拉人和人抬人是最不平等的,因而从来不坐人力车和轿子。像冯玉祥一样,韩复榘总喜欢扮演“为民做主”的包公形象,由他亲自审理的:一是匪案,山东向来以出响马闻名,韩复榘到任后大力整治,成效明显(学习曾国藩,以杀为主);二是禁烟,凡是贩卖大烟的一律枪毙,无论数量大小。那些抽大烟的人,第一次、第二次都打一顿,第三次枪毙,倒也吓阻了不少人;三是贪官,韩复榘搞了秘密侦探队,专门负责对下面的官员进行调查,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弄不好也要枪毙。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韩复榘自知不敌,但他还想保存点实力,不料刚一接战,他的军队便被打散,韩复榘只好将黄河大铁桥炸毁,以防日军渡过黄河。还未等韩军喘息,日军很快从清河镇以南渡过黄河进行包抄,韩复榘只好将省府再迁曹县,并继续南撤。

撤到泰安后,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要韩复榘据此天险防守,韩复榘竟然回电称:“南京不守,何守泰安?”等蒋介石电令韩复榘死守泰安时,韩复榘已退到了济宁。1938年1月,日军兵分两路,向济宁进逼,韩复榘继续撤退并打算退出山东、进入河南,以图东山再起。

1月11日,蒋介石、白崇禧到开封召集各前线将领举行军事会议。蒋介石厉声批评某些将领保存实力、作战不力甚至不战而退,但并没有指名道姓,不过会上的各将领都心里清楚蒋介石说的是谁。在说到济南问题的时候,韩复榘忍不住就顶撞了一句:“济南不守,该我负责,那南京上海不守,又由谁负责?”蒋介石一听火冒三丈,当时就拍着桌子说:“那自有人负责,不用你管!”一散会韩复榘就被事先安排的人员带走,后来韩复榘便被特务扣押并连夜用火车送到武昌看管。不久,报纸上公布了韩复榘的十大罪状:

一、违抗命令,擅自撤退;

二、按兵不动,拥兵自保;

三、勾结日寇,阴谋独立;

四、收缴民枪;

五、纵兵殃民;

六、派销鸦片;

七、破坏司法独立;

八、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破坏税制;

九、侵吞国防经费;

十、扰乱金融。由此,军事法庭判处韩复榘死刑。1月24日,韩复榘在未经军法审判的情况下被看管的特务从背后开枪打死(对外称枪决),年48岁。

曾在韩复榘手下工作过的陆立之在1994年《炎黄春秋》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从待人接物的各种姿态、谈吐表白及心态流露来看,韩复榘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当时国民党所谓‘儒将’中,还很难找到第二人”,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可惜可怜。

梁漱溟曾在北京南苑给冯玉祥所部官佐讲授过儒家哲学,韩复榘由此结识了这位民国大师,两人一见如故。后来韩主政山东后,将邹平县划给梁漱溟做“乡村建设运动”的实验区,并对梁待以师礼,十分尊敬。解放后,梁漱溟回忆说:“我印象中的他(即韩复榘)对儒家哲学颇为赞赏,且读过许多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是一介武夫”;“对于民间流传的关于韩复榘的种种笑话„„许多不合事实。” 其实韩复榘并不是一个胸无点墨的草莽之徒,他出身于一个秀才家庭,幼年读过诗书,写得一手好字,参加冯玉祥的队伍时最初干的就是司书(文书)。韩复榘与许多文人学者都有过交往,当代著名学者徐北文也曾撰文指出:“韩复榘在西北军以能诗文、擅书法发迹。他在山东主政后,把一些术士、僧道统统赶出衙门,并重用何思源、梁漱溟、赵太侔等新派文人。韩与张宗昌的不同,是由于文野之分。”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提出的“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了一些实效,1930年代轰动一时的、由儒学大家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就是在他的支持下搞起来的。

梁、韩相识在1922年,当时梁漱溟应冯玉祥之邀,在北京南苑给冯部官佐讲授儒家哲学,韩复榘通过这次听讲认识了梁漱溟,两人一见如故。后来韩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力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把他管辖的山东邹平县交给梁做实验区,为梁的乡村建设试验提供了诸多方便。韩复榘对梁漱溟毕恭毕敬,以师礼待之,凡梁所提建议多被采纳。韩复榘支持梁漱溟在山东推行乡村建设计划,旨在进行政治及行政改革,他曾经说过:“军队需要整理,不整理早晚要垮;政治也需要改革,不改革也是早晚要垮的。”因此韩复榘对部下发出呼吁:“我不会改革,请梁先生帮我们改革吧!”

土皇帝韩复榘的这种改革作派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了解了他当时的处境就会理解他的这种想法。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先生在《我与韩复榘共事八年的经历和见闻》中说,韩复榘野心不大,他觉得能保存山东地盘就很不容易,既怕蒋介石釜底抽薪,拉拢他的部下从内部瓦解他,又怕蒋介石布下圈套,使他落入陷阱。基于这种心理,韩复榘便害怕自己内部日趋腐化而导致垮台,所以他认为非改革不足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请梁漱溟来山东办乡村建设,就是韩复榘从改革的角度考虑的。梁漱溟晚年忆及此事,对韩复榘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何思源与韩复榘的关系比较有趣,一个是留洋出身,一个是标准的土包子,两人后来却成了莫逆之交。当初韩复榘由河南调任山东,新省府班子基本上都是他由河南带来的原班人马,只有何思源是南京方面安排在山东的,韩复榘周围的人不能容忍何思源的存在,韩也对何怀有戒意。但经过几次较量,他们发现对方都很耿直、爽快,说话办事从不拐弯抹角。

何思源先生曾对朋友谈起:“韩复榘虽然好明杀人、暗杀人,但他不是阴险的人。”韩也告诫自己那些排挤何思源的部下:“全省政府只有何某一个人是山东人,又是读书人,我们还不能容他?不要越做越小,那样非垮台不可!”据何思源先生回忆,韩复榘主鲁七年,教育工作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并且从来没有向教育界安插过一个私人,山东教育在此间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也是常人所不及之处。

上一篇:尊严作文范文下一篇:支行信贷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