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年级化学试题

2022-07-15

第一篇:上九年级化学试题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九单元教学反思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及其目标达成的概述: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电影文化

在谈论个人与他人的喜好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在情境中使用语言充分锻炼了学生使用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本节课教学过程及评价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本节课教学过程评价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能力

3、 本节课较为评价活动成功之处

(1) 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2)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 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而谈 (4) 谈论电影自己与他人的喜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5) 反馈矫正始终贯穿课堂使学生改正错误正确使用语言 (6)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本节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本节课中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虽然在课堂一布置了任务,但对学生的积极性估计不足,学生的灵活性不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灵活性也不够,如果能使课前个体学习变成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全体学习就变成了合作互助学习,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5、 课后评价活动设计与一篇谈论家庭成员喜爱电影种类的文章弥补学生缺乏“写”练习的不足进一步实现自我评价。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试题探究题

九年级化学试题

1. (7分)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小华同学为了探究明矾的净水原理,

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明矾为什么能够净水?

【查阅资料】材料一:净水原理是,净水剂具有较大表面积或者净水剂粒子与水反应生成表面积较大

的物质,把水中的细小漂浮颗粒吸附到表面,使其密度加大并下沉。

+3+2-材料二:明矾[KAl(SO4)2·12H2O]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K、Al、SO4。

+

【提出猜想】猜想1:K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3+

猜想2:Al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2-猜想3:SO4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3+2-猜想4:K、Al、SO4均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实验证明SO4无净水作用,实验证明K无净水作用;

猜想成立。

【交流反思】(1)小芳同学认为实验①和④是多余的,你(填“支持”或“不支持”)

她的观点,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能”或“不能”)把实验③省去。

(3)小莉同学联想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他认为活性炭的作用原理与明矾相同,你同意她的观点吗?[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随着人们对酒驾危害认识的加深,司法机关对于酒驾、醉驾的处罚将日趋加重。醉酒的原因是

酒中含有的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交警对呼气酒精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会迅速变成蓝绿色。

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的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小刚家有一瓶密封存放的白酒,他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白酒中的溶质主要有哪些? 【查阅资料】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把

氧化铜还原为单质铜。

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提出猜想】猜想1:只有乙醇猜想2:只有乙酸猜想3:【实验反思】操作①能否改为“将加热后的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插入盛有白酒的试管

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方程式为:

MnO2 + 4 HCl(浓)MnCl2 + Cl2↑+ 2 H2O

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右图所

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使Y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

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除外)。

4.(11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

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

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

选用(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

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5.(6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价)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常写成FeWO

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下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对热不稳定)。

其中A、B、C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A的化学式:A;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由产品C

得到

高纯度的钨,应该用H2作还原剂,写出用H2还原三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

6.(5分)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②溶质为。

7.(6分)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下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制取H2的装置已略去):

(1)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N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

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是否会逸出气泡?(已知NH3极易溶于水),

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4)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

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

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

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填

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受影响”)。

9.(16分)“家”是一个化学小世界,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分析下列与食品有关的物质,回答问题:

① 碳酸饮料中常加入防腐剂——苯甲酸(C6H5COOH)。该防腐剂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② 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如图6),其干燥吸水的原理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图中“不可食用”的原因是(写一点)。

③ 常用的食品脱氧剂——还原性铁粉,其脱氧原理是:

常温下铁与和共同作用而生锈。

(2)表1为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图6

1①不宜用“洁厕灵”清洗大理石地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欲测定“洁厕灵”的酸碱度,可选用(填标号)。

A.pH试纸B.酚酞溶液C.石蕊溶液

② 往“活氧彩漂”液体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

原理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 ,则X的化学式为。

10.(9分)(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各种氮肥的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分析图8

的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① 流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② 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2)图9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 在℃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 在t1℃时,将3 g乙物质加入1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③ 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④ 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

。 图9 产简要流

程如下(合成塔中需高温、高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化塔的作用是,液氨储槽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

化。

(2)煤气发生炉中的主要反应为:①C + O2 = CO2;②C + H2O = CO + H2。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

才能保持所需要达到的炉内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煤气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填“需要”或“不需要”)除去,

理由是

九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1. (7分)

【得出结论】②(1分)①(1分)2(1分)

【交流反思】(1)不支持(1分)

+3+通过实验①,说明K无净水作用;通过实验②和③,说明Al有净水作用,而实验④

3+可以进一步验证Al有净水作用,所以实验①不多余,实验④是多余的。

(2)能(1分)

(3)不同意(2分)活性炭的作用过程是物理,明矾则是化学变化(2分)或 同意(2分)都是利用具有较大表面积的物质产生吸附作用(2分)

2. (8分)

【提出猜想】猜想3:既有乙醇,又有乙酸(1分)

【实验反思】不能(1分)只有乙酸也能使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2分)(合理即可)

3.(5分)(1)ACB

(2)① 不可行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

② 锌粒残留溶液(两格共1分)气体未冷却至室温

4.(11分)(1)DCaO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CaO遇水放热,降低了NH3的溶解度

(2)E碱石灰

(3)NaNO2 + NH4Cl NaCl + N2↑+ 2H2O(2分)

(4)Cu和CuO可以循环使用,节省试剂;避免使用有毒的NaNO2;污染小(该题2分,每项1分,最多可得3分)

(5)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2分,写出稀有气体得1分,给出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得1分﹞

5.(6分)

(1) Na2WO4(1分); Na2WO4 + 2 HCl == H2WO4↓ + 2 NaCl(2分),WO3 + 3 H2W + 3 H2O(1分)

6.(5分)

(1)Zn + 2AgNO3=== Zn (NO3)2 +2Ag(1分)

(2)① 硝酸锌和硝酸铜(1分)② 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1分)

(3

7(1)3 H2 + N3(2分);

(2)14 : 3(1分);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H2和N2逸出(1分)

(3)干燥(1分)

(4)向D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1分)

8.(9分)

(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1分)

(2)⑤①④③②(2分);使D和C的液面相平(1分)

(3)Zn + H2SO4 == ZnSO4+H2↑(1分)

(4)D(1分)

(5)(a-b)/a×100%(2分)

(6)偏小(1分)

9.(16分)(方程式每个3分 其它每空1分)

(1)① 有机物② CaO+H2O==Ca(OH)2

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热会灼伤食道(或熟石灰有腐蚀性 合理均可)③ 氧气水

(2)①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A(多选 错选不得分)

MnO2 ② 有气泡冒出2H2O22H2O+O2↑③ Cl2

10.(9分)(方程式每个3分 其它每空1分)

(1)① N催化剂

2+3H2==========2NH3化合反应② O(或氧元素)

高温 高压

(2)①t1② 12.5③不饱和

④ 先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再加入甲物质至不再溶解。(合理均可)

11.(6分)(每空1分)

(1)除去CO2物理

(2)吸收吸收氧气或提供反应②所需的热量(答对一条即可)

(3)需要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受热可能发生爆炸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3.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本题考查对氧化反应中缓慢氧化的理解,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2、C【本题考查分子(微粒)的特征,即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D【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加热固体),ABC均会造成试管局部受热不均而炸裂。】

4、B【本题考查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记忆,选项中只有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

5、A【本题为安全常识,燃放烟花爆竹均能产生这四种危害。】

6、C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测试题

1.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碳酸钙粉末 B.面粉 C.菜籽油 D.白砂糖

2.准确量取14.9 mL硫酸溶液,应选用的量筒是( )

A.10 mL量筒 B. 20 mL量筒 C. 5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3.20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最不易溶于水的是( )

A.0.2 g甲溶于1 g水 B. 1502 g乙溶于100 g水

C. 50 g丙溶于300 g水 D. 1 g丁溶于20 g水

4.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质量 B.溶液体积 C.溶质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要使已被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倒出少量溶剂 B.投入硝酸铵 C.蒸发部分水 D.适当降温

6.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浓溶液 B. 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C. 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D.投入固体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

7.有2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200 g,从中取出100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此物质的溶解度(20 ℃时)不变

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不变 D.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一半

8.在t ℃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a 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a,b的关系为( )

A. a 〉b B. a < b C. a = b D.不能确定

9.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20 ℃的饱和溶液 B. 20 ℃的不饱和溶液

C.80 ℃的饱和溶液 D. 80 ℃的不饱和溶液

10.现有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集气瓶 ④药匙 ⑤玻璃棒 ⑥水槽 ⑦量筒,现配制含溶质x%的食盐水,应用到的仪器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11.现有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他们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状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I 固体 不溶于水 ──

Ⅱ 固体 溶于水 较小

Ⅲ 固体 溶于水 较小

要将此固体混合物分离,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结晶 D.冷却饱和溶液

12.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则配制时,在100 g水中需溶解氯化钠( )

A.15 g B.20 g C.25 g D. 30 g

13.把40 g 20%的氯化铵溶液与60 g 30%的氯化铵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应( )

A.大于30% B.小于20% C.等于25% D.在20%~30%之间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一、工作思路

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组织教学。

二、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组的建设,集体备课的时间定为星期一的早上,地点是初三办公室,教学进度参照备课组计划的,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作出更为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基础好的学生。重点从解题速度和强度方面进行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帮助他们的分,突出练的主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好化学的信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身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绪言

第二周第一单元

第三周第二单元课题

1、

2、3

第四周第二单元课题3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月考1 第三单元课题1

第七周第三单元课题

2、3

第八周第三单元课题3 单元测试

第九周第四单元课题

1、

2、

3、

第十周第四单元课题4月考2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课题

1、2

第十三周第五单元课题3

第十四周月考3

第十五周第六单元课题

1、

2、3

第十六周第六单元课题3单元测试

第十七周第七单元

第十八周第八单元课题

1、2

第十九周第八单元课题3单元测试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一周期末考试

上一篇:三基三严总结分析下一篇:世界十大主题公园

本站热搜